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在这堂课中,教学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大约20厘米)然后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诉学生:由于人们经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计、度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换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来引入其中10厘米就是1分米,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再来让学生说说刚才测量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几分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比划一下1分米是多长,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学毫米时,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钥匙等等。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
接着我就介绍了毫米,然后让学生用毫米来测量两枝铅笔分别有多长,再来比一比到底是谁长谁短。
让学生感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引入显得十分需要,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需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比划出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
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
在完成书上的第5题时,题目中数字比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问题还不大。
但是在补充习题还有其它的练习中,由于数据变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练习中问题就比较多了,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重点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
结合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做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两本书,让学生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学生在测量中遇到“测量书时应该用哪个刻度?”这个问题,从中激发了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刻度的愿望。
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交流,从中总结出“1厘米=10毫米”的结论。
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
教学分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和宽,我为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两条18厘米和三条10厘米的纸条,分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并比较测量方法,哪种方便,通过操作活动,大家觉得课桌长度需要以10厘米为一个测量单位,“你们能给这么长的距离取个名字吗?”这就自然引入分米的教学。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小米粒、叶子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这两个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3.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分米和毫米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米和毫米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此外,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mm)(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
)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
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7)做一做习题: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2、分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教材简解】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
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
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
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
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
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
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
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根金箍棒(1米、20厘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见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学生准备:纸条尺、塑料尺、一分钱硬币、小金箍棒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发冲突1、情景引入,激活旧知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孙悟空本领高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金箍棒(课件出示)。
接下来孙悟空要表演几招,仔细观察,看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金箍棒逐渐变短,最后变到耳朵里)师:想看看真的金箍棒吗?你们说“变”,老师把它变出来。
师:看这根一号金箍棒,估计一下,它有多长?(学生回答),课前老师作了精确的测量,它的长度是1米,1米还可以说成是-100厘米。
【1米=100厘米】师:金箍棒又变短了,估一估这根金箍棒有多长?我们来测量一下。
选一生上前测量,同时说说测量方法。
2、借助旧知,引发冲突师:最后变到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举小金箍棒)想不想动手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师:下面拿出纸条尺和这根小金箍棒,两人一组进行测量,看谁量得又快又准确。
一生利用展台测量。
(生动手量,汇报:不到1厘米)师:不到1厘米,到底是多少?只用厘米这个单位能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单位? (需要找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比厘米小的单位是什么呢?毫米藏在哪儿?这把尺子上见到了吗? 如果想把毫米从这每个厘米间表示出来,你想用什么办法?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间把毫米表示出来?同桌两人商量一下,然后在纸条尺上画一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个“游园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园中设置的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
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 )和( )两种长度单位?(2)1米=( )厘米(3)13厘米-7厘米=( )厘米(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一)初识分米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二)感知分米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已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认识毫米和分米。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同时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观念,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标。
1.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的经验”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了出来,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标准》用“出发”和“基础”来表述“经验”的作用,强调学生的“经验”是其数学学习的起点。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展示其已有的经验认知水平,然后把“经验”作为其认知发展的起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再发展。
在教学1毫米的认识时,因学生已有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基础,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
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基础,用手比划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认识。
有的认为这么长,有的认为那么长,学生的想法不同,自己认为的1毫米的长度也不同。
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再进行1毫米长度的认识,学生就便于接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获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毫米、分米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准确判断各种物体的大小,合理估算长度;
3.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
2.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毫米、分米的实物长度体验;
2.学生准备尺子、绳子等测量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绳子或纸条,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体会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
第三步:实践
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比较结果,训练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第四步: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体会,讨论如何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延伸
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测量长度的游戏,培养团队合作和
创造力。
2.实地实践: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他们将理论
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毫米、分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好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好课后反思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1231.2.23到1151(1)互相议论一下。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总结归纳:板书:1厘米=10毫米(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②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做一做2.认识分米。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并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1米14123452.长是宽是厚是8个小格。
2.学生认真数了数,并互相交流了一下。
2.学生互相议论一下。
3.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4.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4.学生激烈讨论,并用直尺测量,或用手势表示。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纷纷议论并口答[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反思第【1】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准备。
被借壳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就是:灵活地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合理地安排教学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前通过简单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为学习心得长度单位做好铺垫,在用这些长度单位过程中是学生感受到认知上的冲突,用厘米作单位不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使学生产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和必要性。
这样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不是为给学生知识而教,而是把知识建立在他们需要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也是和课件观念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解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新知的学习直接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然后通过测量、在学生尺上只1分米、画1分米长的线段、用手势比划、闭眼想1分米长的、折1分米长的纸条、进而找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里牢固的长度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认识1分米以后,构建新旧知识,使学生明确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应刀客是提出的问题,估计课桌的高让学生在此找到答案。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小了,只有一张电话卡那么厚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同事,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在测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当不是整厘米时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另外,被借壳我还为孩子们提供大量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
学生动手亮数学课本方面的长和宽,还有厚度,亮所带纸条和毛线的长度,以及动手画1分米、几毫米的线段,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经历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感知感受感悟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本课简介:“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的米和厘米基础上进行的。
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突出体现了活动性、实践性、趣味性,努力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对长度单位有比较深的感受。
这部分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能使学生把这部分简单枯燥的内容学起来有趣,观念又建立得牢固呢?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二、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喜欢看动画片吗?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演示孙悟空耍金箍棒的情景并配音:“变!变!变!变变变!看,俺老孙的金箍棒有多厉害!它可长可短,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金箍棒真神奇,在这里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2、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贴出贴图米和厘米)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
然后试着填空。
黑板长大约是2()。
练习本宽大约是15()。
课桌高大约是7()3、小结:看来,用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别着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课桌到底有多高。
(二)参与各种活动,探究新知:I、认识分米1、拿起学具盒中的小棒,不用尺子量,猜一猜它大约有多长。
并说一说猜的根据。
2、用尺子实际量一量,汇报测量的结果。
(板书:10厘米)3、介绍:10厘米它还有一个新的名字,让学生试说,如果不知道就直接告知它就是1分米。
4、10厘米就是1分米,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5、在直尺上找出从哪里到哪的长度是1分米。
让学生汇报,如果汇报的起止刻度不一样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长度都是1分米。
如果只找了从0-10之间的长度,就让学生思考在尺子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分米长度吗?小结:象这样不管从刻度几开始,只要是10厘米,长度就是1分米。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
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2.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猜一猜数学书有多厚?用尺量一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们的长度,接着我们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投影演示:刻度尺上每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谈话: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 2 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
思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 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一一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 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学生:米和厘米
2 、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 、你能用手比划1 米、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 、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度为1 分米的吸管。
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塑料管有多长?
(2)那么大家估计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验证一下。
2 、体验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长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为1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 分米,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10 厘米和1 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板书:1分米=10厘米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那
么谁能推算出“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1 米=10 分米
(3)体验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毫米的认识:
(1)体验毫米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板书:毫米)
师:经过大家的总结才知道,我们可以使用这么的方法对长度
单位进行研究。
现在我们就利用自己刚才学到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
单位,大家合作一起来研究关于毫米的知识好不好。
(2)用硬币体验一毫米的长度:
(3)总结归纳:1 厘米=10毫米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单位?
三、总结
1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2 、再次用手比划4个长度单位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1 、同座之间互量从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长?
2 、课本第四页“做一做”的习题。
3 、完成游戏:请四名学生戴好师提前做好的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
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说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再让学生通过实际地操作获得了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
认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加深了对分米、毫米的认识。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
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
1 米=100 厘米 1 米=10 分米
1 厘米1 分米=10 厘米
=10毫米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数学教学来源于生
活,使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任何一种学习离不开勤学,多练,但教师如何能让学生有兴趣,并敢于发言,这是教学的关键。
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交流中来,靠自己动手实践总结得出结论,完成教学目标。
分米和毫米一课重点是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
建立1 分米、1 毫米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都能比划出1 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 分米=10厘米、1 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
大部分学生也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