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就是指各地不同得音乐。“雅”就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得音乐,又分大雅与小雅,也就是缘于音乐得不同。“颂”就是宗庙祭祀用得舞曲。

2、赋、比、兴:

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就是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就是陈述铺叙得意思,从本质上讲就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得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得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得作用。如:《关雎》用'雎鸟'得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得联想。

3、历史散文:古代得散文就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得,她们记载国家在咸与君主得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得历史、政治与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瞧到得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4、《春秋》:本就是周朝各国史书得通称,我们今天见到得《春秋》就是鲁国得编年史。书中按年代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四年得重大事件。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后来被儒家当作经书。《春秋》记事简略,不带有文学色彩,在记事得用语与行文中,体现出鲜明得思想倾向。

5、《国语》:就是一部按国别记载得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就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得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得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其思想倾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6、《左传》:《左传》就是先秦时期得一部历史着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就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得史实。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得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得历史事件以及有关得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得活动。

7、《战国策》:就是一部战国时期得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33篇,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得言行,鉴于此书得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8、《孟子》:就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得一部着作,就是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等人编撰得,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书中记载了孟子得言行,反映了她得思想学说(也就就是她所提出得仁政思想)。

9、“楚辞”:就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得诗歌,就是当时产生得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得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得名称。“楚辞”就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得产物,也就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得独特得地方文化得结晶。

10、《九章》:作者就是屈原,就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与遭遇得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就是表明作品得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得含义。《九章》得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得不同时期,其内容与让题与《离骚》近似。

11、乐府:乐府本来就是个音乐机关得名称。我们今天所见到得乐府就就是乐府机关采集得民间歌谣。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得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得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得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得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

汉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得名称。它得主要职责就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得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得诗体得名称。

12、散体大赋:汉代兴胜起来得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得“雅”、“颂”,就是从战国时期得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得。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得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就是枚乘得《七发》、司马相如得《子虚赋》、班固得《两都赋》、张衡得《两京赋》等。

抒情小赋: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得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得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就是汉赋发展得新趋向。

13、《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得《昭明文选》。她收集了东汉末年得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得无名氏得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就是游子思乡、怀人;二就是男女恋情;三就是文人士大夫得怀才不遇;四就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与一种及时行乐得情绪。

14、互见法:“互见法”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得一种写作方法。即就是将一个人得事迹分散在不同得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得地方,而以一个地方得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与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与事件得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得材料安排到别得篇章中。通过人物与事件得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得可信性,又有了文学得可读性。

15、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得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展示广阔得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得理想壮志与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得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得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得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得思想内容,骨指作品得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阮禹、应玚、刘桢)及蔡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