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瓶制作活动策划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以制作天气瓶为例,介绍一种可以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项目。
一、项目简介天气瓶是一种用于观察和预测天气变化的实验设备。
它通过观察瓶内的气泡变化或液体的浑浊度,来推测天气的变化情况。
制作天气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和预测能力。
二、项目目标1. 学会制作天气瓶及使用方法;2. 了解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3. 提高观察和预测能力。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 透明瓶:建议选择高度约为30cm、直径约为10cm的瓶子;- 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建议选择红、蓝、绿、黄等颜色; - 恒温水槽或温水器;- 淡盐水和糖水。
2. 制作天气瓶- 将瓶子洗净并晾干;- 在瓶中依次加入红、蓝、绿、黄色的食用染料,各占瓶内的四分之一;- 加入适量的淡盐水和糖水,填满瓶子。
3. 观察和记录- 放置天气瓶于恒温水槽或温水器中;- 每天固定的时间观察天气瓶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注意观察气泡的上升、下降速度,以及液体的浑浊度。
四、项目结果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气压天气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清澈,气泡迅速上升,通常表示晴朗的天气。
2. 低气压天气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浑浊,气泡上升速度减慢,通常表示阴雨天气。
3. 温度变化会影响天气瓶的状态。
高温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浑浊,气泡上升速度减慢。
低温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清澈,气泡上升更快。
五、项目总结通过制作天气瓶,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还提高了观察和预测能力。
在项目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并结合天气瓶的状态进行天气预测,这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浓度等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我们设计了以“制作天气瓶”为主题的项目式教学。
通过这一项目,学生将亲自动手制作天气瓶,观察其颜色变化,从而了解溶液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项目内容与步骤1. 理论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性质及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同时,介绍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和用途。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蒸馏水、酒精、樟脑油、染色剂(如墨水)、密封瓶等。
3. 制作天气瓶:(1)将蒸馏水倒入密封瓶中,约占瓶子容量的三分之一。
(2)加入几滴染色剂,使水呈现特定颜色。
(3)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和樟脑油,注意比例。
(4)轻轻摇晃瓶子,使溶液充分混合。
(5)将瓶子放置在室内显眼位置,便于观察。
4.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要每天观察天气瓶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同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温度、湿度、阴晴等。
5. 数据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天气瓶颜色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项目总结: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总结在制作天气瓶过程中的收获、感受以及对于溶液的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报告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三、项目意义与价值1. 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及性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2. 通过制作天气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 通过观察天气瓶的颜色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因素对化学物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4. 项目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四、实施建议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项目内容和步骤。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的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溶液”这一部分知识则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能力,本项目以“制作天气瓶”为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二、项目目标1. 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2. 学会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3. 了解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及如何利用天气瓶预测天气;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理论知识学习:首先,老师需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溶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溶液的定义、性质、分类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溶液有初步的认识。
2.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如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硫酸铜等。
3. 溶液的配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试剂,学习如何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4. 天气瓶的制作:在掌握溶液配制的基础上,老师向学生介绍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首先,将蒸馏水注入玻璃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和其他化学试剂。
接着,将玻璃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气瓶的变化。
5.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瓶中液体的变化,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天气瓶的表现。
如天气晴朗时,天气瓶中的液体呈现何种状态;天气阴雨时,液体又有什么变化等。
6. 结果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探讨天气瓶的原理以及其在预测天气方面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预测天气的准确性。
7. 项目总结与展示: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总结与展示。
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制作天气瓶”的项目报告,总结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心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2. 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 通过问题引导、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制作天气瓶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培养他们对化学“溶液”概念的认知和应用。
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瓶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实验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玻璃瓶、蒸馏水、无色透明硫酸铜溶液、无色透明氯化铵溶液、无色透明氯化钠溶液、染色剂(如食色剂)等。
2. 实验工具:搅拌棒、温度计、胶管等。
3. 实验室环境及安全措施准备。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介绍天气瓶的原理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天气瓶。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性质,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理论学习(约10分钟)讲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性质,让学生了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以及不同溶质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同时,介绍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3. 实践操作(约30分钟)(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2)操作步骤: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添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制作天气瓶。
具体步骤如下:a. 在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 分别加入无色透明硫酸铜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钠溶液;c. 用搅拌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d. 加入染色剂,使天气瓶的颜色更加明显;e.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观察与记录(约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瓶的颜色变化和结晶情况,并记录下来。
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溶液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5. 总结与讨论(约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讨论天气瓶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同时,总结溶液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天气瓶制作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自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等。
同时,要求学生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并尝试解释原因。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引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课题为基础,通过学生合作参与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文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项目——制作天气瓶,并通过实验来揭示“溶液”这一化学概念的应用。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一些天气现象,如云雾的形成和雨的产生。
这些天气现象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有关。
本项目旨在通过制作天气瓶,让学生探究水蒸气溶解在空气中的现象以及溶液的形成与特性。
二、项目步骤与实验内容1. 学生需首先了解溶液的概念。
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学生应了解到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体,溶剂则是将溶质溶解的介质。
2. 学生将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天气瓶。
例如,溶质可以选择气化速度较慢的粗盐或白砂糖,溶剂选择水。
3. 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并将该溶液倒入一个玻璃瓶中。
为了观察到天气变化,玻璃瓶上有一个刻度尺,可记录瓶内溶液的高度。
4. 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瓶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形成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并且水蒸气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逐渐凝结成云雾或水滴。
5.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天气瓶内溶液的变化规律,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初期,溶液中水蒸气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的温度下会达到平衡。
2. 当溶液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空气中的水分无法再溶解,会凝结成云雾或水滴。
3. 溶液中的溶质越多,水蒸气溶解量越大,形成的云雾或水滴也更多。
通过此实验,学生将直观地了解水蒸气溶解和凝结的过程,并理解液态溶液形成的条件与特性。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质、溶剂、溶解度以及溶液的物理性质等知识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本节课设计了一个项目式教学活动——制作天气瓶。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质、溶剂、溶解度等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天气瓶的过程,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天气瓶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单介绍天气瓶的原理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天气瓶。
2. 理论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溶解度等基本概念。
同时,介绍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和所需材料。
3. 分组与合作(10分钟)学生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
每个小组将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共同制作天气瓶。
4. 实践操作(20分钟)各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和指导,开始制作天气瓶。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交流与展示(10分钟)各小组完成天气瓶制作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展示。
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在制作天气瓶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介绍天气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改进方向。
四、材料准备与操作步骤材料准备:蒸馏水、硝酸铜晶体、白色酒石酸锶溶液、密封小玻璃瓶、玻璃棒、滴管等。
操作步骤:1. 将密封小玻璃瓶彻底清洗干净,并晾干。
2. 向每个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3. 使用滴管向水中滴入几滴硝酸铜晶体溶液。
基于STEM理念的校本课程——以制作“天气瓶”为例
基于STEM理念的校本课程——以制作“天气瓶”为例第一章:引言1.1 探究背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培育具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综合素养的人才,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挑战。
为了培育同砚的STEM思维和创新能力,许多学校正在乐观推行校本课程。
1.2 探究目标本探究旨在探究基于STEM理念的校本课程对同砚科学素养、创设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影响,并以制作“天气瓶”作为例子来说明这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第二章:基于STEM理念的校本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2.1 STEM教育理念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进修,提倡老师和同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它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探究和创新来鼓舞同砚的参与。
2.2 校本课程设计原则校本课程设计是在学校内部开展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同砚个体的差异性和进修的问题导向性。
其设计应以培育同砚的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第三章:制作“天气瓶”的校本课程实施3.1 课程目标制作“天气瓶”课程的目标是让同砚了解大气压力、水蒸气和气压的变化对天气的影响,并培育同砚的观察力、试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2 课程设计本课程通过一系列详尽的试验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起首,同砚将了解测量天气的常见工具和方法,并进修如何制作一个天气瓶。
然后,他们将进行试验,观察天气瓶在不同气压条件下的变化,并分析结果。
最后,同砚将在小组中合作,制作自己的天气瓶并展示给其他同砚。
3.3 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同砚的进修效果,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同砚制作天气瓶的过程和结果,同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及同砚对天气变化原理的理解程度来评估他们的表现。
第四章:课程效果评判4.1 同砚科学素养的提高通过参与制作天气瓶的试验活动,同砚将对天气变化的原理和相关科学知识有更深度的了解。
他们将培育观察力、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4.2 同砚创设力的提升在制作天气瓶的过程中,同砚需要设计和制作一个奇特的天气瓶,并展示给其他同砚。
手工制作简易天气仪器(科学活动教案)
手工制作简易天气仪器(科学活动教案)一、背景介绍: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了解天气对我们出行、安排活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手工制作简易的天气仪器,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材料准备:1. 空的透明塑料瓶2. 一枚气球3. 一根细管4. 一根细棍5. 针三、制作过程:1. 将空的塑料瓶放置在桌面上,确保它的底部没有任何液体。
2. 在塑料瓶的侧面大致中央位置,使用针小心地穿一个小孔,确保针头在瓶内外均留有足够空间。
3. 将细管插入针孔中,确保其外部长度适当。
4. 将气球的一端剪掉,然后将气球的剩余部分拉伸到能将其覆盖在瓶口的程度。
5. 将气球覆盖在瓶口上,确保紧密贴合,用细棍轻压气球,使其能够均匀地覆盖在瓶口上。
6. 利用细棍轻轻按下瓶底,观察气球内的压缩和膨胀的变化。
四、实验原理解释:1. 气球的膨胀和收缩是由于外界气压的变化而引起的。
当外界气压增大时,气球被压缩,看起来变小;当外界气压减小时,气球被膨胀,看起来变大。
2. 气球内的空气在外界气压变化下的膨胀和收缩,通过内部的细管和针孔传递到瓶内,使得瓶内气压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探究拓展:1. 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与气压变化的关系。
可以通过封闭瓶子并改变其高度来模拟不同高度处的气压变化。
2. 学生可以将制作的简易天气仪器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比如室外、室内、阴暗处等,观察气球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制作简易天气仪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天气变化的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探索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科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溶液”是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制作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因此,本次项目式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天气瓶”这一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溶液的构成、特性和变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项目内容与步骤1. 理论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学习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
包括溶解现象、溶质与溶剂、饱和溶液等基础概念。
2. 材料准备:根据天气瓶的配方准备材料,包括盐(例如硫酸铜)、蒸馏水、透明的玻璃瓶(天气瓶瓶身)、保色封口蜡和滴管等。
3. 制作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进行天气瓶的制作。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玻璃瓶,确保无杂质。
(2)在玻璃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再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至盐完全溶解。
(3)在溶解的过程中,观察盐的溶解情况,注意水的温度变化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4)当盐完全溶解后,用保色封口蜡封住瓶口。
(5)将制作好的天气瓶放置在显眼位置,方便观察变化。
4. 观察与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天气瓶的变化,记录天气瓶中液体的颜色、透明度等变化情况,并尝试分析这些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 实验总结:根据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学生总结天气瓶的变化规律,探讨溶液的特性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4.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天气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化学中的“溶液”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溶质、溶剂、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等概念。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我们设计了“制作天气瓶”的实践项目。
本项目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溶液的制作与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内容与步骤1. 理论学习:首先,教师需对溶液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溶质、溶剂、溶解度和溶液的分类等。
同时,介绍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和用途。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蒸馏水、醋酸铵、氯化铵、硫酸铜等化学试剂,以及透明的玻璃瓶或塑料瓶。
3. 制作过程:(1)将玻璃瓶或塑料瓶清洗干净并晾干;(2)按照一定比例将醋酸铵和氯化铵混合后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3)将混合溶液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4)在瓶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使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颜色;(5)盖上瓶盖,观察并记录天气瓶的变化。
4.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每天观察天气瓶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天气瓶中的结晶过程会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反映出天气的变化趋势。
三、项目实施与讨论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制作一个天气瓶,并共同观察和记录结果。
2. 交流分享:定期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天气的理解。
3. 讨论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原理和性质。
同时,总结天气瓶的原理和用途,加深学生对溶液的理解。
四、项目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 结果评价:根据学生制作的天气瓶的观察记录和总结报告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的准确性、记录的完整性、分析的合理性等方面。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制作天气瓶则是帮助学生理解溶液性质、湿度变化与天气关系的一个实践项目。
通过制作天气瓶,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溶液的特性和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项目旨在通过制作天气瓶,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构成、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溶液的概念及分类(2)溶液的构成与性质(3)湿度与天气的关系(4)实验器材的准备与实验步骤2.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溶液的概念、性质等理论知识,为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2)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完成天气瓶的制作。
(3)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
三、实验器材与材料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瓶、玻璃管、胶塞、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材料:蒸馏水、甘油、红色食用色素、糖等。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过程1. 将适量蒸馏水倒入玻璃瓶中。
2. 向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甘油,搅拌使两种液体混合均匀。
3. 加入几滴红色食用色素,增加颜色对比度。
4. 在胶塞上打孔,插入玻璃管和温度计,确保胶塞密封。
5. 将胶塞盖在玻璃瓶上,摇晃瓶子使液体充分混合。
6. 将天气瓶放置在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湿度和温度等信息。
五、项目实施过程与注意事项1. 项目实施过程:(1)理论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性质及制作天气瓶的目的和原理。
(2)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完成天气瓶的制作。
(3)实践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结果。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天气瓶制作科学教案
天气瓶制作科学教案引言:天气瓶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器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压、温度和湿度的概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制作天气瓶,并结合实验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天气瓶。
3. 观察和记录天气瓶的变化,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二、实验材料。
1. 透明的塑料瓶(500ml或1000ml的瓶子均可)。
2. 气球。
3. 温度计。
4. 热水。
5. 冰水。
6. 水。
三、实验步骤。
1. 将塑料瓶清洗干净,保证内部干燥。
2. 将瓶口盖好,放入冰水中浸泡几分钟,使其内部温度降低。
3. 从冰水中取出瓶子,迅速将瓶子口部套上一个充气的气球,并用手捏住气球口,将瓶子转置过来,放在温水中。
4. 观察瓶子内气球的变化,记录下来。
5. 将瓶子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记录下来。
6. 将瓶子口盖打开,观察气球的变化,记录下来。
四、实验原理。
1. 当瓶子放入冰水中降温时,瓶内的空气收缩,气球被挤压变小。
2. 当瓶子转置放入温水中升温时,瓶内的空气膨胀,气球袆膨胀变大。
3. 当瓶子口盖打开时,瓶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达到平衡,气球恢复原状。
五、实验展示。
1. 制作好的天气瓶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2. 老师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冰水和温水的温度,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3. 学生可以观察气球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4.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六、实验讨论。
1.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温度对气球的影响,从而理解温度对大气压力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讨论为什么瓶子放入冰水后气球变小,放入温水后气球变大的原因。
3. 学生可以思考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如何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等。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概念,而“溶液”便是其中一个核心知识点。
这个概念并不只停留在课本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一种更具创意、更加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包括溶质、溶剂、溶解等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天气瓶,理解溶液与天气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理论学习:首先,老师会详细解释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溶质、溶剂、溶解等概念的定义和特性。
同时,老师会介绍溶液与天气的关系,如雨水的形成等。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水、酒精、色素、透明玻璃瓶等。
3. 制作天气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酒精和色素混合在一起,制作出天气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观察方法。
4.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要每天观察天气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他们会发现,天气瓶中的颜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理解溶液与天气的关系。
5. 总结与分享:在完成天气瓶的制作和观察后,学生需要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发现。
老师会引导他们讨论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溶液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这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来评估。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这可以通过他们的天气瓶制作过程和观察记录来评估。
3. 思考与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他们的总结与分享环节的发言来评估。
五、教学反思在完成这个项目后,老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溶液”是学生们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探索课题之一。
为让学生在理解溶液的基础理论之上,掌握实践操作能力,本次项目采用“制作天气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项目目标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溶液浓度、饱和度等概念的理解,培养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溶液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2. 实验技能: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习观察溶液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3. 实践操作:通过制作天气瓶,应用所学的溶液知识,学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技巧。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理论知识导入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和特性,结合图片或实物展示常见的溶液,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实验材料准备准备所需材料:蒸馏水、食用色素、食盐、玻璃瓶、吸管等。
确保材料安全、无毒且符合实验要求。
第三步:实验操作指导1. 配制食盐溶液:指导学生按照一定比例将食盐加入蒸馏水中,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
2. 制作天气瓶:将配制好的食盐溶液倒入玻璃瓶中,加入几滴食用色素。
观察色素在溶液中的扩散情况。
3.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瓶中溶液的变化,记录颜色变化、沉淀等情况。
4. 变量控制:让学生尝试改变食盐的用量或温度,观察对溶液变化的影响。
第四步:实验总结与讨论1. 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释,加深对溶液特性的理解。
3. 归纳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强调溶液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对于溶液、物质变化和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常感陌生。
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提高实践与探究能力,我们引入“制作天气瓶”的项目式教学。
通过该项目,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概念、物质的溶解与分离、以及溶液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制作天气瓶,观察并记录溶液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提高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理论学习:介绍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讲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如蒸馏水、酒精、樟脑丸、透明玻璃瓶等。
3. 制作天气瓶:(1)将适量樟脑丸放入玻璃瓶中;(2)加入蒸馏水至瓶中,使樟脑丸完全浸泡;(3)加入几滴酒精,摇晃瓶子使樟脑丸充分溶解;(4)观察并记录初始状态下的天气瓶。
4. 观察与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天气瓶的变化,记录溶液的浑浊度、颜色等变化。
5.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溶液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总结实验心得。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制作一个天气瓶,互相交流、讨论。
2. 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 观察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天气瓶的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4. 交流分享:小组间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观察结果,拓展思路。
5. 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提出改进意见。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制作天气瓶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规范、团队合作、观察记录等。
2. 结果评价:根据天气瓶的变化情况,评价学生对溶液变化的理解程度。
3. 反馈指导: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
天气瓶制作活动策划
天气瓶制作活动策划活动名称:天气瓶制作活动活动目的:1.提高参与者对于天气的观察能力和理解。
2.增强参与者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参与者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时间,建议活动时间为2小时。
活动地点:选择适合举办手工制作活动的场所,如学校教室、社区活动室等。
活动流程:1.活动开场(10分钟)-主持人向参与者介绍活动目的和流程,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事项。
2.天气瓶制作介绍(15分钟)-主持人向参与者简要介绍天气瓶的概念和作用,以及使用天气瓶观察天气的方法。
-示范如何制作天气瓶,并说明所需材料和工具。
3.材料准备(10分钟)-参与者按照需要的数量准备玻璃瓶、过滤纸、食用色素和饱和盐水溶液等材料。
4.制作天气瓶(40分钟)-参与者根据示范和指导,开始制作自己的天气瓶。
-主持人鼓励参与者自由发挥,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5.完成展示和讨论(30分钟)-参与者完成制作后,将天气瓶展示给其他参与者。
-每位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名字,并分享自己对天气的观察和理解。
-参与者之间就天气瓶的颜色变化及其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6.结束活动(5分钟)-主持人总结活动内容和成果,鼓励参与者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表扬和奖励参与者的创意和努力,并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活动物资和准备:1.玻璃瓶:根据参与人数准备适量的玻璃瓶,建议每个人准备一只小瓶子。
2.过滤纸:根据参与人数准备适量的过滤纸,用于制作天气瓶内的观察标记。
3.食用色素: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用于制作天气瓶内的液体。
4.饱和盐水溶液:准备一些饱和盐水溶液,用于制作天气瓶内的底部标记。
5.记录表格:准备一份简单的记录表格,让参与者记录天气瓶的变化。
活动宣传:2.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学校或社区的显眼位置。
3.利用社交媒体广而告之,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
活动评估:1.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以改进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
气象瓶制作教案小班
气象瓶制作教案小班教案标题:小班气象瓶制作教案学科:科学/自然科学年级:小班(3-4岁)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气象变化并培养对环境的观察能力。
2.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和资源:1. 透明的塑料瓶(一个每个幼儿)。
2. 水。
3. 食盐。
4. 棉花。
5. 蜡烛或纸。
6. 印有不同天气图标的卡片(太阳、云、雨滴等)。
7. 彩色纸和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引入:- 向幼儿介绍天气是指一天里空气的状况,如晴天、阴天、下雨等。
- 通过问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现象,例如,“今天是晴天还是下雨天?”、“你在家里看到过不同的天气吗?”。
2. 演示制作气象瓶:- 向幼儿展示一个已制作好的气象瓶,并解释其用途和工作原理。
- 请幼儿留意瓶子里面的水和其中的物质,让他们预测不同的物质对水的状态产生的影响。
3. 制作气象瓶:- 将每个幼儿提供的透明塑料瓶装满水。
- 向每个瓶中添加少量的食盐,让幼儿观察现象并解释发生的变化。
- 在每个瓶中插入一小块用纸或蜡烛制作的“云”,让幼儿观察现象并解释为什么云会出现。
- 用棉花制作太阳,并插入瓶中,让幼儿观察并解释为什么太阳会出现。
4. 巩固活动:- 展示印有不同天气图标的卡片。
- 指示卡片上的图标,并让每个幼儿将其选择的图标放入自己的气象瓶中。
- 鼓励幼儿描述他们选择图标的原因。
5. 结束:- 邀请幼儿观察整个教室的气象瓶,并问他们现在的天气是什么。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制作和观察气象瓶的经历。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每日的天气变化,并在临时的气象瓶上标记相应的天气图标。
2. 将气象瓶放在教室或户外,每日定时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比较幼儿记录的天气图标与实际天气的符合度。
注意事项:- 确保使用安全材料和工具,避免幼儿接触到较烫的物体或化学品。
- 监督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实施每个步骤。
-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和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天气现象的原因和背后的科学知识。
气象瓶制作教案中班
气象瓶制作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气象瓶制作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气象现象的名称和特征。
2. 学习制作气象瓶,以观察和模拟不同气象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气象瓶制作所需材料:透明塑料瓶、水、食用油、白色粉末(如盐)、蓝色粉末(如蓝色染料)、小石子、棉花球、食用色素(红色、黄色等)。
2. 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气象现象的名称和特征。
3. 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用于激发学生对气象现象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下雨、打雷等,引发学生对气象的兴趣,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见过哪些气象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吗?”等,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不同气象现象的名称和特征,如晴天的特点是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下雨的特点是天空阴沉、有水滴从云中落下等。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制作气象瓶(20分钟)- 将透明塑料瓶分发给学生,并指导他们按照以下步骤制作气象瓶:1) 将瓶子填满水,表示天空。
2) 加入一些食用油,表示云朵。
3) 加入一些白色粉末(如盐),表示雾气或雪花。
4) 加入一些蓝色粉末(如蓝色染料),表示天空的颜色。
5) 加入一些小石子,表示降雨时的水滴。
6) 在瓶口放入一个棉花球,表示云朵中的水蒸气。
7) 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如红色和黄色,表示日出和日落的颜色。
4. 实验观察(15分钟)- 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气象瓶,观察其中的变化,比较不同气象现象之间的差异。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解释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不同气象现象的名称和特征,以及制作气象瓶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6. 拓展活动(可选):- 邀请学生带来其他材料,尝试制作其他气象现象的模型,如风、雷电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气象瓶制作教案大班
气象瓶制作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气象瓶制作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气象瓶的作用和制作过程。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气象瓶中不同的气象现象。
3. 学生能够培养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1. 气象瓶材料:透明塑料瓶、水、食用油、食用色素、漏斗、蓝、红、黄色粉末(代表云、雨和阳光)。
2. 教具:投影仪或白板、彩色笔、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活动区域:课堂前方或教室中央。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的气象现象,如云、雨、阳光等。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天气现象吗?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15分钟):3. 将透明塑料瓶递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瓶子的特点,如透明度和容量。
4. 向学生解释气象瓶的作用,即模拟不同的天气现象。
例如,添加食用油代表云,添加食用色素代表雨和阳光。
5. 指导学生使用漏斗将水倒入瓶中,填满一半左右。
6. 学生依次向瓶中添加食用油、食用色素和粉末,代表云、雨和阳光。
每次添加后,观察和描述瓶中的变化。
展示(10分钟):7. 将一些已制作好的气象瓶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向他们解释每个瓶子代表的天气现象。
8.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气象瓶的制作过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实践(15分钟):9.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气象瓶材料。
10. 指导学生按照制作过程制作气象瓶,并观察和描述瓶中的变化。
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天气现象,并记录在气象瓶上,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总结(5分钟):12. 向学生提问:“你们通过制作和观察气象瓶,对天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13.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气象瓶的过程和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气象瓶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象瓶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制作和观察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制作和观察气象瓶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瓶制作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通过趣味活动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平时接触不到的化学实验,传播化学知识,更将化学实验与实际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在趣味中学习,从实验中剖析化学知识,进而向全校展现我院实验技能这一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向大家展示科学的特殊魅力和当代大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拓展。
二、活动目的
(1)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扩大同学的知识面,培养对化学及科学的兴趣,突出化学特色,展现化学风采。
(3)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弘扬社团文化。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准备:
【11月9日-11月16日】
1.购买实验药品
2.进行预实验并制作出较为漂亮的天气瓶用于宣传
3.完成密室内装饰海报的设计工作
4.完成门票的设计工作
5.申请实验仪器使用
【11月16日至11月22日】
1.制作宣传喷绘
2.申请场地
3.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11月23至12月4日】
1.线上宣传,联系化院新闻部和校媒
2.线下宣传,悬挂报名宣传横幅,最后挂喷绘,并现场宣传,出售
门票,门票也可线上微信支付。
(参与费用:10元一人,天气瓶可带走)
3.完成室外布置装饰的设计
4.联系主持人,与主持人串稿
5.进行表演实验的预实验
六、当天活动内容:
1、下午提前布置会场
1)第一个环节
播放开场视频(chemistrybeautiful)
2)第二个环节
进行演示实验:
【水中花园】工作人员将3000ml烧杯拿上展示桌,其中已事先配好20%的硅酸钠溶液,把CaCl2,CuSO4·5H2O,Co(NO3)2·6H2O,
NiSO4·7H2O,ZnSO4,FeCl3·6H2O各一把加入烧杯中,移至一边等待生成。
【火山爆发】操作人员在石棉网上将重铬酸铵固体堆成圆锥形,邀请观众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棒,将玻璃棒插入重铬酸铵中心,进行点燃。
此时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
燃烧结束后,将墨绿色的粉末收集拿走。
【蓝瓶子】工作人员将事先配好的氢氧化钠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入锥形瓶,滴入亚甲基蓝。
震荡锥形瓶,溶液由无色变蓝,静置,溶液又由蓝变为无色,可反复操作。
【铝热反应】
提醒观众小心,这是个炫酷的实验,有爆炸性效果。
用滤纸折成圆锥,放在铁架台上,倒入三氧化四铁和铝粉和氯酸钾(3:2:1)混合的粉末,下面放上沙盆,然后喊助手点酒精灯,用坩埚钳夹镁条点燃,插入粉末。
有炫目火光。
备选:
【烟花飞舞】操作人员将硫酸铜粉末、镁粉、还原铁粉铝粉三者混合均匀放在有小孔的塑料瓶里,轻拍并使药粉落在点燃酒精灯上。
此时,火焰呈绿色,在绿色的火焰上方,飞舞着红色箱白色的星光。
景色十分美丽。
(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多准备几个酒精灯,场面比较装壮观)
3)第三个环节
解密寻配方(详情请看附件一)
4)第四个环节:
集齐四个元素,完成完整的元素周期表后,可向工作换取材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天气瓶的制作。
5)第五个环节
抽奖环节
七、经费预算:
八、安全预案
为更好应对突发性事件,我们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并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1、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次活动涉及的所有试验在活动前
都进行一遍预实验,并对试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改善。
2、管理电源的开关。
事先调试好的投影仪或者PPT出现问题,对
主持人进行排练。
为预防笔记本电脑出现状况,会准备多部笔记本电脑以作备用。
3、在制作天气瓶的操作实验过程中,每组4人,安排一名干事协
助进行,工作人员应向参与者介绍操作过程中所接触的药品以及其危害性,进行时工作人员控制好各组的秩序。
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要求穿戴手套)。
同时所准备的药品浓度均在安全范围之内,不得出现有害人体药品,若仍有观众不慎将天气瓶制作药品洒至皮肤上,应立即用纸清除,并用大量清水冲洗。
4、在做火山爆发与铝热反应实验中,各试剂的用量应控制合适,
以免爆发性过强,影响到观众和场地卫生。
并准备防火毯,一旦失火可及时扑灭。
并组织人员疏散
5、为确保报名者均能到场,活动前均电话通知观众活动的时间地
点。
6、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全部药品均由工作人员看管,禁止随意由
观众接触或者赠与观众,仪器保管好,如出现仪器破损的情况,由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清扫。
活动结束后,所有仪器药品将由工
作人员亲自清点送往实验室,确保没有遗漏
附件一:解谜流程设计
解密寻配方
首先工作人员给予每组一封信封,信里装着:
第一张纸:致亲爱的小伙伴们:欢迎大家来到元素的王国,我是探险者协会副会长杰克逊,我知道大家收到这封突如其来的信十分意外,但没办法,情况非常紧急。
我们急需寻找丢失的四个元素来补全元素周期表,补全之后即可得到财宝。
根据我经年的调查,四个元素极有可能丢失在S区,p区,d区和f区,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们,前往寻找。
不过进入每一个区都是需要一张通行证(passport)的,我已经附了一张赠与你了。
噢,对了,还有这些奇怪的材料,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
一张残缺待补全的元素周期表,一张写满字母的纸,还有一张白纸,不过直觉告诉我它不一般。
谢谢!
杰克逊第二张纸:一张元素周期表空出H,O,Fe,Au下面有一句话“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每个元素都有了它特有的有序编号”摘自《杰克逊元素指南》
第三张纸:一张被酚酞处理过的纸,用喷壶喷洒后显示:passport!
第四张纸:一个写满字母的纸,涂色可显示15个点(即淘金通行证所在),下面有一句话“染色是重要的标记方法,可以追踪重要元
素”摘自《杰克逊元素指南》
第五张纸:一张通行证,下面注明“Good Luck!”《杰克逊元素指南》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话。
瓶子摆在中间桌子上,分为s区,p区,d区,f区共四个区,每个区对应不同的线索。
s区:
瓶子里装着纸条:“空气著名研究者拉瓦锡总喜欢说‘对于空中的东西,我们视而不见’”《杰克逊元素指南》,有很多元素卡纸悬在空中。
每桌头顶悬挂一元素,夹层有一张纸,内容为,元素氧,通行证需激活码方可使用。
注明提示:缺失一些元素,无法启动p区:
瓶子里装着纸条:“邮寄是探险者喜欢的方式,但常常有人抱怨它很贵,虽然他们用M记下了什么地方可以淘金”《杰克逊元素指南》。
邮票揭开可得Au
d区:瓶子里装着一个二维码扫码得:“精铁制作的喷壶是必备装备,需要资格证”摘自《杰克逊元素指南》。
要通过考试方可获得喷壶和元素铁(由工作人员给予题目,三题答对两题)。
f区:纸条写着:“气球里充着最轻的元素,所以能翱翔蓝天,我也要自由飞翔,杰克逊感慨地说道”《杰克逊元素指南》,给气球泄气后可得H,和通行证。
注:H元素在气球里,Au当做邮票贴着,Fe通过答题获得,O悬挂在头上
观众席
参与者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