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合集下载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的最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汇总
一、设计频率确定:
设计频率是暴雨流量计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所在地的降雨资料和工程
的要求来确定,常见的设计频率有2年、5年、10年、20年等。

二、计算降雨量:
根据设计频率和所在地的降雨统计资料,可以推测出相应的设计雨量。

常见的推测方法有平均降雨强度法、杰森定律法和个例法等。

三、确定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是指暴雨流量计算的范围,一般是指水流汇集的区域。

可以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或测算方法来确定。

四、计算时程单位线:
时程单位线是描述雨水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曲线,可以通过统计
降雨资料和水文资料,使用时程单位线法计算出来。

时程单位线反映的是
单位面积上的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五、单位线法计算:
单位线法是暴雨流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流域面积等分成若干小面积。

2.根据小面积的时程单位线和面积比例,计算每个小面积的单位线。

3.将各个小面积的单位线叠加,得到总的单位线。

4.根据总的单位线和设计雨量,计算出瞬时流量。

5.将瞬时流量积分得到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

六、流量计算:
根据瞬时流量和计算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总流量。

可以使用Simpson法、矩形法等数值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的汇总。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降雨的时空分布、流域的特性等因素。

同时,暴雨流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相关的水文学和水利工程知识。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雨水流量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计算雨水流量,可以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和设计要求,以确保在暴雨期间有效排除雨水,防止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雨水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公式。

一、雨水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雨水流量计算是根据雨水的产生、收集和排水原理来进行的。

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通过自然径流方式回归大气,而另一部分雨水则通过地面或建筑物的收集流入排水系统。

计算雨水流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排水系统所需的运行能力和结构参数,以便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预防城市内涝。

二、常用的1. 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可以分为均匀雨和非均匀雨两种情况。

首先来看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即在一定时间内,雨水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强度相同。

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C × A × i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收集面积,i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强度。

2. 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实际情况中,降雨强度常常是不均匀的。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雨水流量,我们需要使用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非均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Σ (C × A × i)即雨水流量等于各个时间段降雨强度与对应时间段雨水流量的乘积之和。

3. 测点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在实际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往往需要对特定的测点进行流量计算,以确定流量峰值和相应的排水能力。

测点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C × A × i × d其中,Q表示测点的雨水流量,C表示流量系数,A表示收集面积,i表示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强度,d表示持续时间。

三、流量系数的确定在雨水流量计算中,流量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效率。

不同的场地和不同的雨水收集方式会有不同的流量系数。

根据实际情况,常用的流量系数可以参考以下数值范围:- 大型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0.5-0.8- 路面和人行道:0.9-1.0- 屋顶和其他建筑物表面:0.7-0.9- 自然地面:0.15-0.25流量系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地面材料、坡度、排水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情况等因素。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OO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 c.)1、 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 (Z +Z )・U +(Z +Z ) «L + ............................... (Z +Zn) «L 一2Z ・L}/0 1 1 12 2 n-1 n 0L2当Z0 =0时,上式变为:J= {Z «L +(Z +Z ) «L +……(Z +Zn) -L }/L2fa 1 . _ 1 1 2 2 n-1 n3-1、J1/3 .计算3-2、J1/4 ;计算4、H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 v、Cs : Cv ------ 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 的地区:Cs芸3.0 Cv Cv<0.45 的地区:CsW4.0CvCv〃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 p 24查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以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 =Kp - ^8、n2崔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箍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1小时这一状况:取n=n ;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III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查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引言:暴雨流量是指暴雨期间单位时间内过一定涵容量的断面的径流量,是城市洪水灾害预测和防治中的重要参数。

暴雨流量计算是根据大气环流、降水形态、降水量、地表特征等因素,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

本文将介绍暴雨流量计算的常用方法和步骤。

一、暴雨流量计算方法:1.单位线法:即根据不同暴雨频率及其历时,通过单位线方法揭示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径流量的关系,然后通过设计频率的单位线乘以实际暴雨过程历时,即可计算出暴雨流量。

2.单位面积法:即根据暴雨产流过程的特点,将流域划分为一系列面积大小相等的单元,利用每个单元上的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计算得到整个流域的暴雨流量。

3.经验公式法:通过历史洪水事件的统计数据和实测数据,寻找暴雨降雨量与洪水流量之间的经验公式,根据给定的暴雨降雨量,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暴雨流量。

4.数学模型法:利用物理方程或统计模型等,通过观测数据拟合出洪水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和计算资源。

二、暴雨流量计算步骤:根据上述方法,暴雨流量计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相关的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和水文数据等。

包括年降水量、暴雨频率、区域降水特征,流域面积、地形起伏以及土壤类型等信息。

2.预处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间的关系分析和处理,排除异常数据等。

3.选择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比如单位线法适用于较大流域和流域面积分布均匀的情况,而单位面积法适用于小流域和流域面积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4.暴雨径流计算: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进行暴雨径流计算。

如单位线法中,计算每个历时区间的单位线,再与实际降雨过程相乘得出单位线过程的流量,再将不同历时的单位线流量相加得到总的暴雨流量。

5.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暴雨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检验、灵敏性分析、计算误差的评估等。

6.结果应用:根据分析结果,对洪水防治、规划设计等工程提出建议和措施。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湖南省)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湖南省)

0.489 0.489
径流分配系
F(km2)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计算取值)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一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二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三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四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五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六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七区)
湖南省最大24小时降雨概化过程线(八区)
湖南省暴雨点面关系表:设计暴雨的点面关系系数α~流域面积F(km2)~降
t ~流域面积F(km 2)~降雨时间t关系
Q m/∑Q i。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暴雨天气下的排水能力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在进行雨水流量计算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当的气候、降雨情况、土利用、形势等多种因素,以确定合适的设计标准和流量计算公式。

在进行室外排水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物所在区的降雨情况。

降雨量是影响雨水流量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当的历史降雨数据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雨量进行计算。

而对于大多数区来说,通常采用的是一小时内的暴雨设计标准作为基准值,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排水系统在暴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土利用和形势情况。

不同的土利用和形势会对雨水的流动和集中产生影响,在进行流量计算时需要进行合理的修正。

对于高势和大面积绿区域,雨水流速较快,需要考虑排水渠的设计和流速控制;而对于低洼形和密集建筑区域,雨水集中和排水系统的负荷会较大,需要特别关注雨水的集中排除和排水系统的负荷能力。

在具体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中,一般来说会涉及到单位时间内的雨水流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一般如下所示:\[ Q=C_i*A*\text{Rainfall} \]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雨水流量,单位为m3/s;Ci为径流系数,是表径流流量与总降雨量之比,取值通常在0.1-0.8之间;A表示流域面积,单位为km2;Rainfall表示降雨强度,单位为mm/h。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对不同流域的雨水流量进行计算,并为后续的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是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内容,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当的气候、降雨情况、土利用、形势等多种因素,以确定合适的设计标准和流量计算公式。

在进行雨水流量计算时,需要特别关注降雨量、径流系数和流域面积等关键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在暴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以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福建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一、基本公式: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以下采用)。

它是假定汇流时间内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F R Q m ττ278.0= (1)当τ<c t 时,即部分汇流情况下,F R F tc R Q tctc tc m τ278.0278.0==……..(2) 式中:m Q 为地表净峰流量(m 3/s ),F 为流域面积(km 2),tc F 为成峰的产流面积(即与tc 相应的部份面积中最大的一块,km 2);τ为流域汇流历时(小时);tc 为地表产流历时(小时);τR 为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量(毫米);tc R 为产流历时内的地表净雨量(毫米);0.278为换算系数。

二、设计暴雨的计算 1、查图法计算设计暴雨(1)查算设计流域各种历时的暴雨参数:根据设计流域所在地点,应用年最大各种历时的降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按地理内插法读取流域中心点的暴雨参数值,如果流域内有两条以上等值线通过,可按面积加权法计算。

(2)计算设计频率的各种历时降雨量:根据上步查算的各种历时降雨量的变差系数Cv 值,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 P 值表中(Cs/Cv=3.5)分别读取设计频率P 的K P 值,乘以相应的历时降雨量均值即得。

(3)计算各种历时的面雨量:根据设计流域的面积和降雨历时,查读暴雨点面关系表(附表1),得暴雨点面折算系数α,乘以相应的点雨量即得(流域面积在10km 2以下直接采用点雨量,不打折扣)。

(4)推求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把上面所求的设计降雨量代入24小时(或三天)的设计雨型表(附表3),即得设计雨量的时程分配。

(5)设计净雨的计算:24小时的设计雨量不扣损,直接用设计雨量过程作为设计净雨过程。

工程水文学第九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工程水文学第九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数据局限性
由于实测数据的限制,部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精度需要进一步验证和
完善。
02
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
数学模型中的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0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加强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相互
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发更为精准、实用的计算方法和技术。
降雨径流模型
通过建立降雨径流关系,利用降 雨资料推算洪峰流量。常用的降 雨径流模型有经验公式、概念性
模型和数值模型等。
水文资料分析
通过对历史水文资料的分析,找出 影响洪峰流量的因素,建立相关关 系,预测未来洪峰流量。
实测资料推算
通过实测暴雨过程中降雨量、河流 水位、流量等数据,分析计算出洪 峰流量。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需 要足够的实测资料。
结果分析
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确 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历史数据进 行对比,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
结果验证与应用
结果验证
通过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比较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评估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实际应用
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小流域暴雨洪水的预测、预警和防治,为工程设计和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提高计算精度和适用性。
然而,暴雨洪水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仍需要不 断的研究和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 气候和环境条件。
目前,基于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的 暴雨洪水模型已成为主流,这些模型 能够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提高计算 精度和可靠性。
02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的基本理论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地面集水时间(min)——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的确定:式中——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二、汇水系数的确定(Ψ)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Ψ的值也各异。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06
案例分析
某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实例
流域概况
某小流域位于山区,流域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地形复杂,植 被覆盖率高,降雨量较大。
计算方法
采用暴雨洪水法,根据历史暴雨资料和流域特征,计算洪峰流量。
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该流域的洪峰流量为200立方米/秒。
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对比方法
对比了暴雨洪水法、水文模型法和径流系数法三种计算方 法。
规划设计
在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中,洪峰流量 计算是评估工程防洪能力、制定防洪 措施的重要依据。
02
暴雨洪水形成原理
降雨形成洪水的过程
降雨
01
降雨是洪水形成的基础,其量、强度和持续时间直接影响洪水
的规模和特点。
地表径流
02
降雨在地表形成径流,冲刷地面,携带大量泥沙和杂物,形成
洪水。
地下水
03
地下水受到降雨影响,水位上升,与地表径流相互影响,共同
暴雨洪水计算的应用
在防洪规划中的应用
防洪标准确定
根据暴雨洪水计算结果,确定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为防洪规划 提供科学依据。
洪水风险分析
通过对暴雨洪水的计算和分析,评估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 围,为制定防洪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洪水调度方案制定
根据暴雨洪水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洪水调度方案,优化水库、 河道等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
THANKS
感谢观看
基础设施破坏
暴雨洪水对城市基础设施 如道路、桥梁、房屋等造 成严重破坏,影响正常生 活和经济发展。
洪峰流量计算的意义
预警预报
科学研究
准确计算洪峰流量是预警预报的重要 依据,有助于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 少灾害损失。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在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领域,雨水流量的计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准确计算雨水流量,可以有效地规划水资源利用和城市排水系统设计。

本文将详解雨水流量的计算过程,并提供相应的公式和实例。

一、雨水流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雨水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径流的体积或质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降雨强度、时间分布、雨水径流曲线、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

准确计算雨水流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利用相应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二、雨水流量公式及计算过程1. 均匀降雨模型均匀降雨模型是计算雨水流量的基础模型,它假设降雨的强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

根据该模型,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Q = C × A × i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为径流系数,A为流域面积,i为雨水平均降雨强度。

2. Rational公式Rational公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雨水流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小流域或城市区域。

根据该公式,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Q = CiA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为系数(代表径流系数和水文学公式之间的关系),i为设计暴雨强度,A为流域面积。

3. SCS Curve Number法SCS Curve Number法是美国农业部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提出的一种雨水流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具有不同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的流域。

根据该方法,雨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Q = (P - 0.2S)² / (P + 0.8S)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P为降雨深度,S为地表蓄水容量。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述公式,我们以一个示例来进行实际计算。

假设某城市的小流域面积为5000平方米,设计暴雨强度为60毫米/小时,通过Rational公式计算雨水流量如下:Q = 0.8 × 60 × 5000计算得出,雨水流量为240,000立方米/小时。

接下来,我们通过SCS Curve Number法计算雨水流量。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 n-1+Zn)·しn-2Z0·L}/L2当Z0 =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 n-1+Zn)·しn}/L2fa3-1、J1/3 ;计算3-2、J1/4;计算4、H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的地区:Cs≒3.0 Cv Cv<0.45的地区:Cs≒4.0Cv Cv24 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
二○○八年四月于成都
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t c ;)
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
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 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 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 J = {(Z 0+Z 1)·し1+(Z 1+Z 2)·し2+……(Z n-1+Zn )·しn -2Z 0·L }/L 2 当Z 0 =0时,上式变为: J = {Z 1·し1+(Z 1+Z 2)·し2+……(Z n-1+Zn )·しn }/L 2fa 3-1、J 1/3 ;计算
3-2、J 1/4 ; 计算
4、H 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
(mm );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
资料;
5、Cv 、Cs :Cv---变差系数 (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
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 Cv 梅雨期:Cs=3~4 Cv 台风期: Cs=2~3. Cv
Cv>的地区: Cs ≒ Cv Cv<的地区: Cs ≒
Cv 24 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 7、H 24p 设计频率p 的最大24小时雨量
(mm );H
24p =Kp ·H 24
8、n 值 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 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
取值:、、、、、、、、、、、、、
当t<1小时:取n =n 1 ;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
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 =n 2 ; 求法:(1):查图(!)
(2):采用当地资料;
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
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 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 表供naan 查用。

使用时首先查出所在地的H 1/6、H 1、H 6、H 24、Kp 后,计算相应的H 1/6p 、H 1p 、H 6p 、H 24p 、值。

再按需要求算各时段的设计暴雨量。

A 、 当历时t=1/ 6~1小时范围内:
H tp =S p ·(t )1—n 1/6 = H 1p ·(t )1—n 1/6=H 1/ 6p ·(t/6)n 1/6
—1
式中:S
p = H 1p ·1n —1= H 1p =H 1/ 6p ·(1/6)n 1/6—1
n 1/6=1+ lg (H 1/ 6p /H 1p )
B 、 当历时t=1~6小时范围内:
H tp = S p ·(t )1—n1 = H 1p ·(t )1—n1=H 6p ·(t/6)
1—n1
式中:S
p = H 1p ·1n —1= H 1p =H 6p ·6n 1—1
n 1=1+ lg (H 1p /H 6p )
C 、 当历时t=6~24小时范围内:
H tp = S p ·(t )1—n 24= H 24p ·(t/24)1—n 24
式中:S
p = H 24p ·24n 24—1 =H 6p ·6n 24—1
n 24=1+ lg (H 6p /H 24p )
D 、长历时(1~7日)暴雨公式: H tp = H 24p ·T m ·p
m p =a +b lg P
式中:T----设计暴雨的历时(日); a b 参数查附图;p ----设计频率(%)
9、Sp 设计频率的 暴雨雨力(mm / h );可用下式计算
Sp = H 24p /241-n
也可查表按公式 Sp =H 24(1+Cv 24·)计算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离均系数表(据Cs ~P %查对应的p ); Cs ---最大24小时暴雨偏差系数,采用当地资料或取:Cs = 10、
降雨历时=24小时的径流系数;查表或采用当地资料;
降雨历时=24小时的径流系数值表
11、h R 计算 h R = H 24p
地区综合设计暴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深,一般用24小时降雨的径流深h 24; 12、n R h 计算 13 计算
n R
Sp h 14、 产流参数(或称损失参数、入渗率)(mm/h ),
随汇水面积减少而增大。

受流域土壤、植被、暴雨特性(大小、历时、有无前期降雨等)有关,代表产流历时内的平均损失率。

反映地表渗水能力而且与降雨。

当t c <24小时可由下式求出:或根据n R Sp
h 、n 查图或按下式计算:
=(1-n )(n R Sp h )1
1n -
当产流历时t c > 24小时:=(1-)H 24 /24 (mm/h )
根据实测资料的对应分析,值随集水面积的减小而增大。

在四川其平均变化
关系为:=K ·F -
K 值变化归纳如下:
15、流域特征系数θ计算:
水科院式:θ=L / J 1/3
四川计算式:θ=L / (J 1/3·F 1/4)
★注意:二式区别,相差△θ = 1 / F 1/4
16、汇流参数ω(或用符号m):反映洪水的汇集特性,与河网(支沟)及沟槽水力特性等有关有资料时用公式计算。

=0.278L /· ·J1/3
系数尚需考虑修正系数。

四川的资料为:θ=30以下是坡面汇流为主,θ=30以下
2
17、·J 1/3/L 计算 18、
Sp ·F
计算
19、0τ 径流系数=1时的洪峰流量汇流时间。

一般可根据·J 1/3/L 和
Sp ·F 及n 值查相关图,或按下式计算:
0τ=【/4/(J 1/3/L )·(Sp ·F )1 / 4】4 / 4-n
=【 /
ω/(θ·Sp 1/4)】4/4-
n
20、计算n 0τ 21、计算
n
μτSp 计算;
22、 洪峰流量系数。

当径流系数=1时,根据n
μτSp
及n 值查图
求出;
(8)、(21)、(22)三者的关系:
23、
τ
τ 根据及n 查图求出0
ττ=N ;
24、τ 流域汇流时间(小时);与之间的理论关系: τ=0
τ
·
-1/(4-n )
根据24步查图则为:
τ=0
τ
·N
或根据实测资料计算。

A 、=t c 汇流时间等于产流历时 t c ==n 0
当n 0μτSp < 或 n
μτSp >且(-n )<的范围内,ψ值的计算可用下式:
==1-(n
μτSp )计算。

B 、全面汇流:<t c 汇流时间小于产流历时t c :
ψ
值变化不大,计算可用下式:
==1-(n
μτSp )计算,最大误差不超过
必要时也可按下式计算:
=1-(nτ/Sp)
Q p=/
=/Q p
C、部分汇流:>t c 汇流时间大于产流历时t c:=n(t c/)1-n
Q p=··f·Sp /t c n
25、计算nτ计算
26、计算Qp 按公式Qp = (ψ·Sp /τn)F 计算。

27:产流历时Tc(小时)Tc =【(1-n)Sp /μ】1/n
全面汇流:Tc =【(1-n)(9)/(14)】1/n≤t
式中t-----降雨历时(小时)
28、大流域面积修正系数(D):参见附表
雨强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大于10km2的流域需进行修正。

(见下表)对于大流域因为降雨的不均匀性需要进行修正;根据我国峨眉、子洲、天水、绥德、丹东、涝山、祁仪等站的实测记录统计其不均匀性平均修正系数:η=1 /(1+·)
2
推理公式计算设计频率暴雨洪峰流量用表
暴雨衰减指数n参数便查
泥石流沟调查、勘测定性或定量取值综合计算评判表
泥石流沟易发(严重)程度和流域环境动态因素数量化评判分级表
暴雨泥石流活动、勘查、
危险性评估及其防治Array注:此数量化评判分级方法曾获1989
年度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1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和2006年
分别收入国土资源部部颁标准《泥石流灾
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 0239—2004)》和国土资源部部颁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0—2006)》
表2—3—1 数量化评分(N)与重度、(1+)关系对照表(h=
注:----为泥石流中含沙量的修正好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