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重要病原菌总结

合集下载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doc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doc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危害实验活动所序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1 大肠埃希菌第三二致病菌呼吸、对理化因素人腹泻 , 肠外化脓性炎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血液、抵抗力不强症 , 败血症 , 脑膜炎。

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泌尿2 沙门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生存人伤寒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能力较强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伤寒沙门菌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间类等抗生素。

4 鼠伤寒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肠道、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喹诺酮类 , 氯霉素,类粪口存在较长时治疗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间(须做药敏)。

5 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和动物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 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素(须做药敏)间6 志贺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人细菌性痢疾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在 10-20 天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危害实验活动所序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7 迟钝爱德华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冷血动物体人和动物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生殖内稳定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症8 变形菌属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9 其他肠杆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

脑膜炎奈瑟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G- ;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 培养:巧克力色培养基
致病性 流脑 防治原则
隔离;流脑疫苗;青霉素等
淋病奈瑟菌
生物学特性
G-;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
致病性
致病物质:菌毛等
感染途径:性接触传播或产道感染;
所致疾病:淋病;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
防治原则
2、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 致疾病。
3、描述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4、简述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5、简述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
学特性及所致疾病。
一、葡萄球菌属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m 2、培养:色素、耐盐 3、抗原构造:SPA 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三、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
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4、抗抗力:弱
致病性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 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防治原则
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治疗用青霉素等
2、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化脓性疾病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防治原则
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 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 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 心内膜炎。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微生物细菌总结表格

微生物细菌总结表格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
菌体细长微弯,有分枝,排列不规则,多单个散在,易发生L型,抗酸染色阳性。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专性需氧,温度37℃,偏酸6.5-6.8 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 “菜花样菌落”,乳白色干燥不透明,表面呈颗粒结节,边缘不整
抗干燥,抗酸碱,抗化学消毒剂,对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易变异(粗糙型变成光滑型)
不分解葡萄糖,不被胆汁溶解,触酶(—)
多糖抗原,菌毛样M蛋白抗原、P抗原
不耐热、耐干燥,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黏附素、抗吞噬M蛋白、肽聚糖、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抗O试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化脓感染、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型别多,易反复感染
抗O试验(+)
菌名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检查
防治原则
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菌类
G+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对排列,钝端相对,锐端相背,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产生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与甲链相似,有自溶现象 与甲链的鉴别方法菊糖分解(+)、胆汁溶菌(+)Optpchin实验(+)
⑴菌毛蛋白抗原⑵脂寡糖抗原⑶外膜蛋白抗原: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力、消毒剂等敏感
⑴荚膜:抗吞噬作用
⑵菌毛
⑶IgA1蛋白酶⑷LOS:主要致病物质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病原菌,人类是唯一易感宿主,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方式侵入人体鼻咽部。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抗病毒治疗。
48
柯萨齐病毒
第三类

可致病
粪口
对热敏感,低温可长期存在
人和动物
手足口病,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肌痛,结膜炎,与扩张性心肌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有病因学联系。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疫苗。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9
其他肠杆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泌尿、伤口、血液
环境中稳定存在

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10
多杀巴斯特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动物口腔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动物咬伤造成的局部感染,慢性肺病,全身系统性疾病。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6
人疱疹病毒6
第三类

可致病
血液,唾液
不稳定

儿童玫瑰疹,霍齐金病,多发性硬化等相关。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7
人疱疹病毒7
第三类

可致病
血液,唾液
不稳定

可能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相关。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多粘菌素。
15
其他非发酵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抵抗力强

兽医(动物)微生物(总结)

兽医(动物)微生物(总结)

动物微生物学(总结)第一章绪论⏹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分布广,有一定形态结构,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及种类:⏹微生物之父:Louis Pasteur巴斯德⏹细菌之父:Robert Koch柯赫第二章细菌学总论部分一、1.细菌: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形态和结构简单。

包含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放线菌等2.细菌大小及其形态结构:✧大小:微米级✧形态: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3.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4.细菌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体)✧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5.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阳性菌特有:壁磷壁酸,脂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外膜(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和内壁层组成。

其中脂多糖为阴性菌特有。

6.细胞壁的化学组成:7.革兰氏染色法原理及其步骤:(1)原理:✧阳性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阴性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8.核体(nuclear body):细菌不具有成形的核,无核膜、核仁,称为核质或拟核。

9.质粒(plasmids):细菌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动物微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动物微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

动物微生物细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微生物细菌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广泛分布的生物。

它们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比其他任何生物都长。

微生物细菌的种类非常多样,有些能帮助人类,有些能够对人类造成伤害。

本文将介绍动物微生物细菌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动物微生物细菌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的疾病和预防控制等内容。

二、动物微生物细菌的分类微生物细菌的分类主要有形态分类、生化分类和遗传分类。

形态分类是根据微生物细菌的形态结构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球菌、杆菌、弯曲菌和螺旋菌等。

生化分类是根据微生物细菌的生物化学特性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革兰氏染色、氧化还原反应、酶活性和营养需求等。

遗传分类是根据微生物细菌的遗传物质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DNA序列和RNA序列的比较分析。

动物微生物细菌的分类根据它们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特性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与动物体内生活方式相关的分类和与动物体外生活方式相关的分类三、动物微生物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动物微生物细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

细胞壁是微生物细菌的外层保护结构,它能够保护微生物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细胞膜是微生物细菌的内层保护结构,它能够控制微生物细菌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是微生物细菌的生物活动中心,它包含了大量的细胞器和有机物质。

核糖体是微生物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中心,它能够合成微生物细菌所需的蛋白质。

动物微生物细菌的功能主要包括与宿主动物的共生关系、致病性和益生性等。

与宿主动物的共生关系是指动物微生物细菌在宿主动物体内共同生活,并能够互相利用和协助。

致病性是指动物微生物细菌在宿主动物体内引起疾病。

益生性是指动物微生物细菌能够对宿主动物产生一定的有益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包括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提高免疫力等。

四、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的疾病和预防控制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的疾病主要包括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和动物真菌病等。

动物传染病是由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病原体引起的动物感染性疾病。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件——主要的病原菌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课件——主要的病原菌

③免疫性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
免疫力。只有当皮肤粘膜受创伤后,或 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患 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 染。
(4)微生物学检验 不同病型取不同的病料,如脓汁、血液、可
疑食物、呕吐物及粪便等。 ①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 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出初步诊断。 ②分离培养与鉴定
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 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 的重要来源。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白色)、柠 檬色葡萄球菌(橙色)。
(1)生物学特征 ①形态染色 葡萄球菌的形状为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 径0.4~1.2μm,排列成不规则的葡萄串状或 成对、单个存在。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 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易被常 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其 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 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③生化反应 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和蔗糖,产酸,但不产生气体。致病 性菌株在厌氧条件下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无致病性的不能分解甘露醇,素不同,可分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 葡萄球菌三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 为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腐 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③生化反应 能发醇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 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汗或1% 去氧胆酸钠所溶解。
A、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 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 亦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类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 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 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 菌,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 c、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 环,故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致病。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口感染,脑膜炎,败
血症。
可以预防和
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
测(须做药敏)
9
其他肠杆菌
第三


条件致
病菌
泌尿、
伤口、
血液
环境中稳定
存在

呼吸道,泌尿道,伤
口感染,脑膜炎,败
血症。
可以预防和
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
测(须做药敏)


病原菌名称
危害
程度
分类
实验活动所
需生物安全
实验室级别
致病性
传播
途径
防和治疗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伤口
病组织
肤病.
28
麻风分枝杆菌
第三


致病菌
呼吸
体外难存活

麻风病
可以预防和
治疗

细菌性痢疾
可以预防和
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7
迟钝爱德华菌
第三


条件致
病菌
泌尿、
生殖
冷血动物体
内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呼吸道,泌尿道,伤
口感染,脑膜炎,败
血症
可以预防和
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
测(须做药敏)
8
变形菌属
第三


条件致
病菌
泌尿、
伤口、
血液
环境中稳定
存在

呼吸道,泌尿道,伤


条件致
病菌
医院感
染、插

广泛分布,

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总结的

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总结的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可独立与染色体外并自行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中介体:细菌细胞膜向细胞浆内陷,并折叠形成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菌毛: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表具有的数量众多比鞭毛细、短、直,类似毛发样的丝状物,称菌毛。

荚膜: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性物质,厚度约200nm,称为荚膜。

芽孢:很多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及细胞壁的脂多糖。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成为转化。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至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称为转导。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消毒:消除和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因子,但并不以能杀死全部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芽胞。

要求比消毒高,以杀死芽孢为指标。

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能进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达到感靶器官,引起组织损伤,产生特殊的毒性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一过性地经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7.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外毒素:是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常见病原细菌总结

常见病原细菌总结

常见病原细菌总结概述病原细菌是引起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主要微生物之一。

它们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和其他生物体内,并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

本文将对常见的病原细菌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常见病原细菌1. 枯草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

虽然大多数枯草杆菌都是无害的,但某些菌株可以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感染。

常见的致病性枯草杆菌株包括致泻毒力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可引起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球状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和鼻腔中。

它是导致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肺炎、脓毒症和心内膜炎等严重疾病。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以产生许多耐药性基因,对抗抗生素治疗。

3.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人体肠道中正常存在的细菌之一。

它通常不会引起感染,但在免疫力下降的人群中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尿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还被广泛发现具有广谱β-内酰胺酶,这使得抗生素治疗变得困难。

4. 沙门氏菌(Salmonella)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于许多动物的肠道中。

人们通常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肉和未经彻底加热的蛋类,感染沙门氏菌。

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腹泻、发热和腹痛。

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

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多耐药性细菌。

它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土壤、水和医疗设备。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创伤感染。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生物体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对宿主的影响的学科。

微生物可以分为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其中有害微生物指的就是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们通过感染宿主、进入宿主细胞并繁殖,最终导致宿主产生病症。

在微生物学中,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行为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生物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四大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它们可以形成单独的细胞,并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胞质等结构。

常见的致病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病毒是一种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的微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仅包含核酸和外膜。

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的微生物,它们可以产生孢子并以此进行繁殖。

真菌感染主要包括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寄生虫是一类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感染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而引起疾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疟原虫、弓形虫等。

2.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给宿主,如肺结核病框菌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水源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水源传播给宿主,如霍乱的传播就与水源有关。

食物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食物传播给宿主,如沙门氏菌通过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传播给宿主,如手部不洁引起的腹泻疾病。

虫媒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蝇、虱等昆虫传播给宿主,如疟疾就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3.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病原微生物能够侵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繁殖,从而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

病原微生物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在宿主细胞上,并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第二,病原微生物能够产生毒素,它们通过分泌毒素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宿主产生炎症反应和病症。

微生物细菌总结材料表格

微生物细菌总结材料表格
a卵磷脂酶毒素、肠毒素、侵袭性酶
气性坏疽:气肿,水肿,触摸皮肤有捻发感,坏死有恶臭食物中毒: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直接涂片镜检:革兰大杆菌,白细胞少形态不典型,伴有杂菌。分离培养鉴定动物试验
清创扩创,切除感染坏死灶,截肢,大量使用青霉素、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高压氧舱法
肉毒梭菌
G+,粗短杆状,汤匙状
蛋黄平板现浑浊圈
微生物检查
防治原则
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肺炎链球菌类
G+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对排列,钝端相对,锐端相背,有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产生草绿色溶血环(a溶血)与甲链相似,有自溶现象与甲链的鉴别方法菊糖分解(+)、胆汁溶菌(+)
Optpchin实验(+)
(+),Optochin敏感(+)、荚膜肿胀试验(+)
菌名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检查
防治原则
形态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脑膜炎奈瑟菌
G+,双球菌矛头状:平面相对,尖面相背。有厚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在5%二氧化碳下生长更佳,培养基色似巧克力,故名巧克力培养基。
(EIEC)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0157)
■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AEC)
尿、血液、脓液、脑脊液、胃肠内容物、粪便
志贺菌属
G-,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普通培养基,半透明,S型;SS选择培养基:无色半透明

生物中病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中病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中病菌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病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内。

有些细菌是有益的,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

但另一些细菌是病原菌,它们会引起疾病。

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结核菌、炭疽菌等。

这些病原菌通常通过食物、水或空气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引起胃肠道疾病、结核病、炭疽病等。

细菌病原体的特征包括可以生存在各种环境中,有一定的耐受性,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快速繁殖,容易产生变异。

因此,预防细菌病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食品加工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等措施。

二、真菌病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在土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身上找到。

真菌可以是有益的,如发酵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等。

但另一些真菌是病原菌,它们可以引起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疾病。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白粉病菌、锈病菌、曲霉菌等。

这些真菌病原体通常通过接触感染、呼吸道感染、食物感染等途径传播给宿主,引起表皮损伤、呼吸道疾病、食品中毒等。

真菌病原体的特征包括可以产生孢子,有一定的抵抗力,容易寄生在宿主上,并且可以利用宿主的养分进行繁殖。

因此,预防真菌病菌的传播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环境清洁、植物病害防治、食品储存卫生等措施。

三、病毒病菌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植物等,引起各种疾病。

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痘疮病毒等。

这些病毒病原体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宿主,引起呼吸道疾病、出血热、皮肤疾病等。

病毒病原体的特征包括可以迅速传播,突变能力强,对药物抵抗力高,容易通过呼吸道、血液、唾液等传播。

因此,预防病毒病菌的传播尤为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密切接触传染源等措施。

四、病菌的预防和控制病菌的预防和控制是保障人类、动植物健康的关键。

兽医微生物病原分类

兽医微生物病原分类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Taura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动物细菌的知识点总结

动物细菌的知识点总结

动物细菌的知识点总结一、细菌的概念细菌是一类微生物,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

细菌是生命的三大域之一,包括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细菌可以被发现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空气,甚至是动物体内。

细菌起源于地球上,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对地球生物圈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球菌是呈球形的细菌,包括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杆菌是细菌的形态之一,如大肠杆菌等。

螺旋菌也是细菌的一种形态,如鞭毛螺旋菌等。

此外,还有一些异形细菌,如梭菌、丝孢杆菌等。

三、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等。

细菌的细胞壁是其特有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维持细菌细胞的形状。

细菌的细胞膜是其细胞内部的重要结构,包括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等。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的一种小的DNA环,主要起到携带遗传信息的作用。

核糖体是细菌中的一种细胞器,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四、细菌的代谢细菌的代谢主要包括厌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类型。

厌氧代谢是指在无氧环境中进行代谢的过程,包括发酵和嫌氧呼吸。

有氧代谢是指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代谢的过程,包括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

五、细菌的营养细菌的营养可以分为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两种类型。

自养营养是指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己的有机物。

异养营养是指细菌无法利用无机物合成自己的有机物,需要从其他生物体内获取有机物。

六、细菌的生殖细菌的生殖主要包括二分裂和孢子的形成两种方式。

二分裂是细菌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产生两个相同的细胞。

孢子的形成是细菌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产生的一种抵抗形式,以保证细菌的生存。

七、细菌对动物的影响1.对动物的益处细菌对动物有一定的益处,主要包括对其生物体内共生和辅助消化等方面。

共生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合成维生素和抗生素,辅助消化细菌可以帮助动物消化食物。

2.对动物的害处细菌对动物也有一定的害处,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方面。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动物的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动物的生命。

重要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重要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58
人疱疹病毒8
第三类

可致病
血液,唾液
不稳定
因机体的情况而异。

可能与卡波齐肉瘤及爱滋病相关。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9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三类

可致病
呼道,直接接触
不稳定
因机体的情况而异。

流感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及注射疫苗。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2
沙门菌属
第三类

致病菌
粪口
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少量

伤寒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第三类

致病菌
粪口
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少量

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4
鼠伤寒沙门菌
27
非典型分枝杆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呼吸、泌尿道、伤口
环境中稳定存在
大量
人和温血动物的患病组织
免疫抑制患者出现的弥散性结节状皮肤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结核药物(但必须做药敏)
28
麻风分枝杆菌
第三类

致病菌
呼吸
体外难存活
少量

麻风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无特效方法。治疗: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等
29
第三类

致病菌
肠道、粪口

兽医微生物实训小结报告

兽医微生物实训小结报告

一、引言兽医微生物学是兽医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结构、功能、繁殖、传播及其与动物疾病的相互关系。

为了加深对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兽医微生物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 巩固和深化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

- 掌握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

- 提高微生物检测和分析能力。

-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内容- 微生物的基本形态观察-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细菌分离与纯化- 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预防三、实训过程1. 微生物的基本形态观察- 我们首先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加深了对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理解。

2.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掌握了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同时,学习了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的方法,确保实验的无菌操作。

3. 细菌分离与纯化- 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学会了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4. 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学习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5.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学习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6.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预防- 学习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等。

同时,了解了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措施,如消毒、隔离等。

四、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 通过实训,我对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微生物的结构、功能、繁殖、传播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实践技能- 掌握了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等。

动物微生物学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和病原学

动物微生物学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和病原学

动物微生物学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和病原学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和病原学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和病原学。

一、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学动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动物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在宿主的生理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1 动物微生物的组成宿主动物的体内可以寄生多种微生物,具体组成与宿主的物种、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例如,人类的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厌氧细菌构成,而草食性动物的瘤胃内存在大量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1.2 动物微生物的功能动物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生理过程。

例如,肠道微生物可以参与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免疫调节等重要过程。

此外,有些微生物还能合成维生素等对宿主有益的物质。

1.3 动物微生物的稳定性动物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指微生物组成相对稳定,存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宿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动物微生物的病原学动物微生物有些可以引起疾病,这是动物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动物保健的关键内容。

2.1 动物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者通过采集动物样本,通过培养、PCR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这一步骤是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生长特性以及病原性的基础。

2.2 动物微生物的病原机制动物微生物引发疾病的机制多种多样。

例如,病原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侵袭宿主细胞等方式导致组织损伤。

而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

2.3 动物微生物的防控措施控制动物微生物引发疾病的传播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

对于某些已知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采取疫苗接种、卫生管理等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三、动物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动物微生物学是一个较为新兴的学科领域,近年来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3.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宿主微生物组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准确。

动物微生物实训总结报告

动物微生物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变异、进化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微生物学在动物疾病防治、动物营养、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动物微生物学的认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动物微生物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及总结报告如下:二、实训内容1. 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训练(1)微生物接种技术:通过学习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液体培养法等接种技术,掌握了微生物接种的技巧。

(2)显微镜观察技术:通过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了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通过学习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选择性培养基等分离纯化技术,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2. 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训练(1)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通过学习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方法,掌握了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

(2)动物微生物病的诊断:通过学习动物微生物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微生物学诊断方法,提高了动物微生物病的诊断能力。

3. 动物微生物实验技术训练(1)动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实验:通过学习动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实验,掌握了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方法。

(2)动物微生物的遗传育种实验:通过学习动物微生物的遗传育种实验,掌握了微生物遗传育种的方法。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了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实训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实训实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撰写了实训报告。

四、实训收获1. 提高了动物微生物学理论水平:通过实训,我们对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重要病原菌特征比较表
细菌名称
分类
革兰染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殊结构
所至疾病
其他特征
荚膜
芽孢
菌毛
鞭毛
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属

有的形成



伤口感染、乳腺炎、皮肤感染、关节炎等
易产生耐药性,对龙胆紫敏感,含多种毒素和毒性酶,β溶血
链球菌
链球菌属

多数有


D群
化脓性疾病、乳腺炎、败血症、肺炎
有属特异、群特异、型特异3种抗原
抗酸性;带菌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存在分离现象胞壁结构特殊
牛放线菌
放线菌属
+




主要侵害牛和猪
菌块:G+菌丝G-载玻片上压平菌块呈菊花状菌丝端膨大呈放射状
伯氏疏螺旋体
螺旋体科

完整螺旋,有轴鞭毛
人、犬、牛和马的关节炎
姬萨姆、镀银法染色;靠硬蜱传播;有完整螺旋;菌体细长
猪痢疾螺旋体
螺旋体科

有周身鞭毛
气肿疽梭菌
梭菌属
+

可形

运动者,周
气肿疽
腐败梭菌
梭菌属
+

可形

运动者,周
恶性水肿、羊快疫
产气荚膜梭菌
梭菌属
+

可形

运动者,周
羊猝狙、肠毒血症
B型诺维梭菌
梭菌属
+

可形

运动者,周
黑疫
溶血梭菌
梭菌属
+

可形

运动者,周
细菌性血红素尿
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
+




牛结核病,其他家畜、人
灵长目动物及犬猫均可感

胞壁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
人、动物、鱼立克次体病
专营细胞内寄生
贝氏柯克斯体
乏质体科

无鞭毛、无荚膜,可形成芽胞
引致人类Q热
Ⅰ相与Ⅱ相抗原变异;滤过性
衣原体
衣原体目

个体形态有大小两种:元体和网状体
引致多种动物和人的多种炎症
独特的发育周期,不同发育阶段染色不同
螺旋体
螺旋体科

有多个完整螺旋,轴丝(轴鞭毛)
人和动物螺旋体性疾病
姬萨姆、镀银法染色;兼DNA和RNA,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活泼运动、原核单细胞
支原体
柔膜体纲

细胞外围只有柔软的胞浆膜
引致各种动物的支原体类疾病
具多形、可塑、滤过性,姬姆萨或瑞氏染色良好,紫色,典型菌落呈“荷包蛋状能通过细胞滤器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目

胞壁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
猪格氏病、鸡传染性鼻炎等畜禽病
美蓝染色两极浓染。需血液因子,与葡萄球菌共培养有“卫星现象”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属





人和多种动物的布氏杆菌病
柯氏染色为红色,初代培养需5—10%CO2,泛酸钙和赤藓糖可刺激某些株生长
坏死杆菌
坏死杆菌属





绵羊、牛、鹿等腐蹄病
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染色着色不均,宛如佛珠样
大肠杆菌
肠杆菌科




周身
人和幼畜等腹泻
某些致病菌有荚膜,主要有O、K、H3种抗原
I+M+Vi—C—
沙门氏菌
肠杆菌科




周身
人伤寒、副伤寒、胃肠炎和败血症。动物败血症胃肠炎其他组织局部炎症
五糖2,5不发酵
I-M+Vi-C+具有O、H、K和菌毛4种抗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
巴氏杆菌科

新分强毒



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禽霍乱等
猪痢疾
2-4个弯曲,两端尖锐,形似双燕翅状
猪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属

无鞭毛
猪喘气病
没有细胞壁,具有多形、滤过、可塑性,不呈“荷包蛋状”
鸡毒支原体
支原体属

无鞭毛
鸡和火鸡等多种禽类慢性呼吸道病
没有细胞壁,具有多形、滤过、可塑性,呈“荷包蛋状”
猪支原体
嗜血支原体

无鞭毛
猪附红细胞体或黄疸性贫血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目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李氏杆菌属
+



周身
犊牛或羔羊败血症,成牛羊“转圈病”孕畜流产
有O、H抗原,13个血清型
丹毒丝杆菌
丹毒丝菌属
+




猪丹毒、3-4周羊致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火鸡出现败血症
明胶穿刺生长特殊,如试管刷状,明胶不液化
炭疽杆菌
芽胞杆菌属
+
体内
体外


家畜、野兽和人类的炭疽
强毒株边缘呈卷发状菌落;明胶穿刺沿线生长,成倒立雪松状,明胶上部液化呈漏斗状;串珠反应;遇空气形成芽胞,抵抗力极强。可疑动物禁止解剖
人、动物、鱼立克次体病
专性细胞内寄生,酶系统不完整
绿脓杆菌
假单胞菌属

雏鸡类白痢乳腺、外耳炎
瑞氏或美蓝染色,典型两极浓染
溶血性曼氏杆菌
曼氏杆菌属





肺炎、败血症、乳腺炎
瑞氏染色,两极着色。β溶血
鸭疫里氏杆菌
里氏杆菌属

可形成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瑞氏或美蓝染色,两极着色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放线杆菌属





猪胸膜肺炎
两极着色,培养需加V因子,β溶血
嗜血杆菌
嗜血杆菌属

新分离病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