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 200 米(向后走 200 米)③电梯上升 15 层(下降 15 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 500 元(取出了 500 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 20 分(扣了 20 分)。
(亏了 500 元)。
④零上10 摄式度(零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 500 元。
下10 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 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二、教学例 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 小格呢?10 小格呢?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 0,表示 0 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 4 摄式度。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整数
教学目标
- 了解整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
- 能够用算式表示整数的相反数;
-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 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整数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1. 整数的引入
- 整数的概念
- 整数的正负表示
- 数轴上的整数表示
2. 整数的相反数
- 相反数的概念
- 相反数的性质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整数的加法
- 整数的减法
4. 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对整数的思考和兴趣。
2. 整数的引入
通过教师讲解和互动讨论,介绍整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方式。
3. 整数的相反数
讲解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进行练。
4.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5. 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以日常生活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6. 总结归纳
教师通过复和总结,巩固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
教学评价
1. 课堂练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例题、练题进行评价。
2. 小组合作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合作能力。
3. 个人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中的个人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1.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辅。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测量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段小视频。
2、师:同学们,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3、师: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班班通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师:那么物体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探究两根长度相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
师:通过同学的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相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相同长度的竿,影长是相同的。
2、探究两根长度不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师:通过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不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长度的竿,影长是不相同的。
3、探究竿长度与影长之间的关系。
(出示表格)1号2号3号4号竿长/cm影长/cm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要求: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交流,汇报)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长度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4、验证结论师:刚才发现的结论正确么?如果是正确的,老师课前还准备了5号竿,同学们运用所发现的结论,计算一下5号竿的竿长。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班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1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沟通。
(3)老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老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
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彩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教具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壹五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3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某(1+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2、出示自学提纲:(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某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某(1+12%)=1400某112%=168(册)4、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1、(1)出示练习: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2)分析理解: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
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鸡8 7 6 5 4 3兔0 1 2 3 4 5脚16 18 20 22 24 26(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8×4-4x=2632-26=4x-2x2x=6x=38-3=5(只)2、小结解题方法: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 认识扇形统计图,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 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种类摄入量/克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油脂类50奶类和豆类450鱼、禽、肉、蛋等类600蔬菜和水果类900谷类1800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沟通, 获取新知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 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 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 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汇报计算结果, 订正学生发言、沟通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 说出获得的信息根据老师引导说出发现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 发现, 说出不同, 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计算, 订正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
说一说, 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揭题,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 一边进行简要讲解, 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
(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四、巩固升华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 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提出数学问题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3、参照题目, 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并和同学进行沟通。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1.负数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带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二、【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四、【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带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二、【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号、前进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带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负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
(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二、【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四、【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一册1 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比例的方法;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用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本册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
2. 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的方法。
3. 扇形统计图:包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用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4. 确定物体位置:包括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方向和距离的关系。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思维过程等。
2. 作业评价:通过作业批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
2. 第二周:正比例和反比例。
3. 第三周:扇形统计图。
4. 第四周:确定物体位置。
5. 第五周:复习与巩固。
6. 第六周:期末考试。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计算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进度表周次项起止时间教学内容1 3.1---5 比例的基本性质2 8---12 正反比例3 15---19 整理和复习4 22---26 圆柱5 29---4.2 圆锥6 5---9 整理和复习7 12---16 统计表8 19---23 统计图9 26---30 整理和复习10 5.1---7 休息11 10---14 数和数和运算12 17---21 代数和初步知识13 24---28 应用题14 31---6.4 量和计量15 7---11 几何初步图形16 14---18 简单统计17 21---25 复习18 28---7.2 复习19 5---9 考试20 12---16第十二册数学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试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比例单元目标:1、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启蒙教育。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一的第l~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 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教学比例的意义。
(l)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
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时间(时) 2 5路程(千米)80 200“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
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80:2=200:5)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
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35: 42=,所以10:12=35:42。
(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35:7和45:920:5和16:80.8:0.4和0.3 :0.6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第2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做练习一的第3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0页看第6行到9行。
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成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板书:80×5=2×200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
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 24)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 × 6=24)。
因为3 × 8=4 × 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
(边说边板书:3:4=6:8)(2)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四、练习: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填空3、先应用比的意义,再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 :12 (2)1.4 :2 和 7:10 (3) 0.5 :0 .2和5/8 :1/4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能写成几组就组几组)2 、3 、4和6四、作业练习一的第3题。
2、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解比例的内容,练习一的第4~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1.教学例2。
出示例2: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再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 =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在3x前加上:解:)“怎样解这个方程?”(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教师板书: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9/X = 4.5/0.8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4.5x=9×0.8“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