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和实证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7101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9.png)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观点。
实证主义强调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科学研究,追求客观事实和可重复的结果;实用主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研究成果,关注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和改善。
这两种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方法的改变。
实证主义强调实验和观察,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可重复性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从过去的主观意见和经验出发,转向了科学实验和统计分析。
这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更加科学和可信的学科。
2. 理论的发展。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要求理论必须基于实验证据,并能够解释和预测客观事实。
这导致心理学理论大量采用了实证数据,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有效性。
实证主义推动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的兴起。
3. 知识的积累。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使得心理学得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得以了解人类的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的规律,为心理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证主义使得心理学从一门较为模糊的学科,逐渐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1. 应用研究的兴起。
实用主义强调研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际世界的改善。
这使得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类生活。
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包括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为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2. 实用主义推动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实用主义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促使心理学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心理治疗和干预手段的发展往往基于理论和实践相互反馈的过程。
实用主义的观点使得心理学的结果能够更快地应用于实践,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3. 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社会影响。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现实问题和改善社会生活,因此心理学成为一门受社会重视的学科。
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服务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育、健康、职业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31a02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6.png)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它们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证主义强调观察和实验,试图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来探索真理;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实践和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从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角度分析它们对心理学的影响,并探讨它们在当代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基于经验观察和实证验证的科学方法,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证主义主张将心理学建立在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原则之上,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实证主义强调通过实验来建立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兴起。
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为核心,通过控制变量和量化观察来获取客观的数据,从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和原理。
实验心理学的兴起使得心理学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崛起: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还表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上。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过程,拒绝研究心理学的主观体验和意识活动,使得心理学更加关注可量化的外部行为表现。
行为主义的兴起使得心理学从神经生理和行为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人类行为,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转型和深化。
3. 科学化倾向:实证主义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使得心理学更加倾向于科学化和客观化。
实证主义的科学化倾向促进了心理学的专业化和体系化,推动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应用。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心理学的兴起: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兴起。
应用心理学致力于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推动了心理学的实践和应用。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探析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a3c091b9f3f90f76c61be2.png)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探析作者:章加誉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9期摘要:实证主义作为哲学思潮的一种,它的方法论对于现代西方心理学领域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不断变换,实证主义方法论也在形式上也不断丰富发展。
本文从实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发,通过梳理实证主义方法下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原则,分析三种实证主义方法论对心理学领域的影响,探析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实证主义;方法论;心理学一、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产生与发展实证主义指的是“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学者或者是社会学科学家模仿生物学家和物理學家等自然学科学家的方法,运用自然理论和自然因素以及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潮的发展”。
[1]实证主义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圣西门提出,但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圣西门的学生孔德。
孔德丰富发展了实证主义,使得实证主义成为了一种科学。
实证主义哲学在西方资产阶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思想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换,实证主义方法论也在形式上也不断丰富发展。
实证主义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孔德的社会实证主义、马赫主义、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主义。
这三种形态的实证主义对心理学领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孔德在19世纪中期开始倡导实证主义,使得实证主义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潮,他在实证主义中建立了实证哲学框架,还将科学精神贯穿到实证主义的整个体系中,因此,孔德成为了科学主义思潮涌动的先驱。
马赫主义是实证主义的第二种形态,马赫主义学者认为哲学不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系,而应是对科学的正确认知,并且哲学中的认识论是对形而上学的摒弃。
逻辑实证分析则是以卡尔纳普和石里克为主要代表,强调科学语言逻辑分析以及科学概念的严密性和严格的逻辑。
二、实证主义方法下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原则西方现代心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原则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它在孔德的社会实证主义、马赫主义、维也纳集团的逻辑实证主义下,发生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大的变化。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2e785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7.png)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重视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的科学哲学思想,强调通过研究和实证验证来获得知识和理解世界。
在心理学领域,实证主义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行为主义运动。
本文将探讨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实证心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实证主义强调观察和实证验证的重要性,这对心理学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直接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得客观的知识,而不是依赖理论或推测。
这种观察和实证验证的方法在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行为主义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中。
实证心理学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以及对数据的量化和统计分析,致力于建立可靠和可重复的实证结果。
实证主义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是,只有可观察的事物才能被视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这一观点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实证主义主张只研究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而不是研究抽象或主观的概念。
在行为主义的框架下,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非常明显。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现象应该可以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解释和预测,因此他们强调研究行为的因果关系,并试图建立行为的定量模型。
此外,实证主义的概括和归纳推理方法也对心理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证验证来建立一般性规律和理论,这可以促进心理学知识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通过观察和统计大量数据,心理学家可以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理论。
这种归纳推理方法在实证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帮助心理学家揭示了多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然而,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质疑。
有人认为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提出了过于严格的要求,忽视了心理学中主观和非可观察的现象。
例如,实证主义要求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忽视了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这导致在心理学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弥补实证主义的不足并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心理。
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302c170242a8956aece40e.png)
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
胡塞尔所说的现象不仅包括事物及其性质以及人对它们的直观感受而且包括人自身的主观体验。
他还认为现象与本质不能分开,现象即是本质,本质不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一个人在直观中就能立即把握呈现在感觉印象中的本质。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 世纪5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被看作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它主要强调个体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具有追求真善美的高尚需要与本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
1.现象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结合缘由胡塞尔说:实证科学支配着现代人的整个世界,并带来了令人迷惑的繁荣。
这种现象意味着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却被人漫不经心的忽略了。
只见事实科学的人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
可见,现象学一开始就以反实证主义的面目出现。
它将当时西方的危机主要归罪于实证主义。
胡塞尔所处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危机、接着就是法西斯主义崛起,人类疯狂的战争、凶残的掠夺,使千百年来形成的近代欧洲文明、人道主义传统和伦理准则顷刻间瓦解了。
胡塞尔认为西方危机的根源在于实证主义、怀疑论等哲学排除了欧洲哲学传统的理性主义精髓。
他批评实证主义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关系,看不到客体的意义是主体赋予的。
实证主义排斥形而上学必然导致排斥事实科学本身,抛弃作为普遍科学的哲学观念必将导致丧失科学研究的最内在的动力,抛弃理性的普遍的哲学观念必然导致人性危机。
在现象学以前,像其他科学一样,心理学接受了实证主义的指导,而且将它推上了主导方法论的地位。
实证主义的确推动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实证主义从一开始就不为所有心理学家所接受。
意动心理学代表人物布伦塔诺就明确深受实证主义影响的冯特的内容心理学。
实证主义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影响
![实证主义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f8cb9a0912a21615792945.png)
实证主义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影响经过一学期的关于心理学理论与体系的学习,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握把握一个心理学流派、理论的核心是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
当今的心理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实证性与非实证性的两个大类,而我们在本课中学习的便是以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心理学流派的内容。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从科学心理学成立之初到现在,实证主义对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可以预见在比较长时间的未来里,实证主义哲学的思想也将继续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
实证主义的基本内涵实证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由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
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孑L 德继承了近代欧洲哲学中一直存在的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经验论,并受到了牛顿的机械论哲学的影响。
在不同的时期实证主义哲学有不同的发展,前后共有三代实证主义:以孔德代表的社会实证论;以马赫为代表的经验实证论;以维也纳集团为代表的逻辑实证论。
孔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希望用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统一各门知识成为实证的知识,从而建立有别于神学与形而上学”的实证哲学体系。
“实证”一词是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石。
按照孔德的理解,“实证” 一词大致可以解释为有用、实在、精确、确定等含义,即以实证主义的角度来看,有用的、实在的、精确的和确定的东西便是实证的;而与之相对的,无用的、虚妄的、不精确、不确定的便是非实证的。
孔德按此逻辑推想,认为人的感觉经验是实证的,因为感觉经验具有实证性的性质,而相反的,理性的东西则是非实证的,因为无法证明其是否正确可靠。
在此基础上,孔德确定了科学研究的“实证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对现实的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局限在经验现象的范围以内马赫吸取了休谟的彻底经验论立场,对孔德的实证主义进行了继承与改革,创立了经验实证论。
应该说,经验实证论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流派,马赫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经验之外,感觉经验是我们认识的界限,彻底否定了经验以外还有其它本质的东西存在,认为人的经验是心物“同格”的中性东西,即在马赫的理论中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非物质亦非精神,而是感觉经验。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284f98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2.png)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它主要依靠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现象、探索规律,并不断尝试将这些规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它们都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主义在19世纪时兴起,在欧美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证主义认为,实验是研究知识和真理的唯一途径。
这种方法强调完全控制变量,以便从实验结果中确定规律,从而使科学能够研究和预测未来事件。
在心理学领域,实证主义成为了一种标准方法,研究者们开始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室环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控制的环境,可以排除干扰因素,精确测量实验者的行为和思想,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规律性结论。
在实证主义的指导下,研究者们开始从数量化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并试图将这些现象逐渐简化为可预测的变量和规律。
实证主义方法的优点是,它使科学具有更高的严谨度和可靠性,同时也简化了复杂的问题,更容易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
但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人员通过非实验手段来探究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实验心理学在20世纪初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之一。
通过实证主义方法,心理学家对大众的关注度极高,学者们开始提出各种理论并不断发现新的规律。
实用主义是一种根据现实需求或实际情境而进行行动的哲学上的方法论。
实用主义者们认为,理论和实践的分离是不合理的,因为理论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实用主义者们更着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
他们认为,一项研究的结果必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否则这项研究是无意义的。
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人类更好地生活,并提供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实用主义方法强调实践的步骤是必需的,并提倡研究者和行动者直接合作,以开发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实用主义者通过在各种实际现实场景中应用心理学方法,来改进教育、诊疗、组织、咨询等领域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实用主义方法不仅需要理论结论的支持,还需要行动者的反馈和意见,同时也强调考虑各种不同文化和社会实际情况下的实际问题。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及其反思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及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5aa1bf9f90f76c661371a8c.png)
定 内省法 的价 值 。显 然 , 证 主 义是 一 种 反西 方 传 实
统思想 运动 , 既反 对 形 而上 学 , 反 对 宗教 义 理 , 也 主
“ 证实性 ” 替 了 “ 实性 ” 换 句话 说 , 是 检 可 代 证 。 就
词, 而这个 词 的确 切 含 义来 自于 实证 科 学 。孔 德
认为 , 实证就 是 “ 实在 ” “ 和 确定 ”, 可 以 向人 们 提 它 供 有用 和精确 的知识 , 效 的知识 只能 来 自感 官 经 有
验 , 能来 自理性 推理 , 不 因而孔 德力倡 实证 研究并 否
的科 学观 即逻 辑实证 主义 。他们 依然 坚持 经验证 实
使 心理学 成为科 学 心理 学 , 极 力 推 崇 和提 倡 还原 并
论 与元素 主义 。他 说 : 既然 一 切 科学 始 于 分 析 , “ 那 么心 理学 家 的首 要任 务是将 复杂 的过程 简单 化 为基
本感 觉要 素 。 但冯 特并 不 崇拜 实证 主 义 , ” 更不 把 实
实证 主义对 心理 学 的影 响 主要表 现在 经验 实证
原则 和客 观主义 原则 两个方 面 。受实 证主 义哲学 的
影响, 冯特 将心 理学 的研 究对 象 限定 为可 观 察 的 直 接经 验 , 主张运 用实 验 内省 法来研 究 心理现 象 , 图 力
证 论是 一种认 识论 , 以澄清科 学命题 为 己任 , 而 它 从 使 实证 的含义 由世 界 观 转 向 了方 法论 ; 吸取 了休 他 谟 的彻底 经 验 论 立 场 , 弃 了孔 德 实 证 论 中 的 “ 摈 普 遍性 ” 迹 , 科 学 的任 务 看 作 是 对 事 实 的 描 述 而 痕 把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29ab0b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3.png)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通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事实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在心理学领域里,实证主义意味着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来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实证主义在心理学领域里占据了主导地位。
它促进了心理学从哲学到科学的转变,并且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来探究心理过程。
实证主义的影响包括:1. 理念的转变实证主义的早期实践者不再相信心理学家能够直接观察和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
相反,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和思维过程只能通过系统的实验和研究来研究。
这种看法的影响是心理学家开始更加注重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试图构建科学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证主义的核心。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开始使用实验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心理过程。
实验方法使心理学家能够测试假设并推断一个因果效应。
通过实验方法,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原因和结果,从而在解决各种问题方面取得了成功。
3. 表现主义的崛起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新兴的心理学观点,强调在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和想法时,需要考虑到环境和文化因素。
表现主义主张通过视听、文字和文化符号来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
实证主义和表现主义看待心理学的不同方式反映了思维过程是多样化的,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研究。
实用主义是另一种实证主义的变体,强调实际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而不只是理论研究。
实用主义者认为,实验研究应该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对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做出更准确和有用的理解。
实用主义在心理学领域里的影响包括:1. 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实用主义的关注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关注使实用主义者开始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在商业、政治、军事和法律领域中提高效率和解决问题。
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开始推动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2. 心理测量的提高实用主义强调可行性和实用性,这已经传递到采用测量的领域中。
实用主义者认为,心理测量方法必须准确、可靠,且有实际应用价值。
实证主义在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
![实证主义在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403268ec3a87c24128c43e.png)
实证主义在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实证主义在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彭新波,高华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证主义在研究对象、方法、范围上对相应的心理学流派产生的重大影响,旨在告诉人们,实证主义及其它影响心理学发展的西方哲学流派,并没能给心理学研究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现在,已是应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时候了。
中国的心理学到底应在什么样的方法论指导下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这又是留给我们的不断去探索的新的课题。
实证主义亦称“实证论”,是现代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上半期,以法国哲学家孔德为主要创始人。
“实证”一词来自拉丁文positivus,意为“确实的”,而确实的事实即指经验事实。
实证主义者只承认“实证的”事实即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它们是由人的主观感觉构成的,因此,他们实际上只承认主观经验,认为科学只是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的描写和记录,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也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认为事物的本质超乎感觉经验之外,是不可能认识的,宣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以超乎感觉经验之外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都是“不确实的”、“不科学的”,因而都是“形而上学”,由此,提出取消“形而上学”,把自己的学说说成既反对唯物主义又反对唯心主义的第三条路线。
实证主义在其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实证主义,其后期分裂为不同的理论和流派,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学说和流派如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都是实证主义的延续和变种,于是有人将实证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代)。
第一阶段以孔德、斯宾塞等为主要代表;第二阶段以经验批判主义者马赫、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第三阶段同维也纳学派和柏林经验哲学学会的活动相联系。
各阶段的实证主义在理论观点上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上,至少表现为以下三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经验事实、经验现象。
2.心理的本质是心身平行。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客观的观察,以可被观察的材料为限。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及其反思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及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017a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9.png)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及其反思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经验观察和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它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探讨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及一些对实证主义的反思。
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1. 实证主义推动了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发展:实证主义倡导使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研究进行观察和实验,以验证或否定假设。
这种方法推动了心理学在实证研究方面的发展,使心理学从哲学性的学科逐渐转变为一门科学。
2. 实证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定量化:实证主义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注重统计学方法的运用。
这促进了心理学的定量化,使心理学研究能够量化心理现象,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一般化。
3. 实证主义推崇客观性和中立性: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应该追求客观和中立的观察。
这种观点推动了心理学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更加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普适性。
实证主义的反思:1. 忽略主观经验和个体差异: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数据和整体性的结论,但忽略了个体的主观经验和个体差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经验,而这些往往是个体化和主观化的。
实证主义对于这些个体差异和主观经验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忽视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实证主义将重点放在观察和实验的数据上,而忽视了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而人类的行为和心理往往受到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实证主义在研究中可能无法完全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导致研究结论的局限性。
3. 狭隘的研究方法论:实证主义的强调观察和实验等定量方法,可能忽视了其他研究方法的价值。
例如,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提供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可以在一些主观性较强的研究主题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实证主义对于这些定性方法的忽视可能限制了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实证主义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化发展,强调客观性和中立性。
然而,对实证主义也需持一定的反思,尤其是其忽视个体差异、主观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研究方法的狭隘性。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39a92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3.png)
从实证主义到实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和实际观察为依据的科学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实证主义之前,心理学主要是基于哲学和神秘信仰的抽象推理。
实证主义的出现,使得心理学从理论与抽象走向实验与实际,从而促进了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实用主义又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述这两种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
实证主义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从而建立预测与控制心理现象的理论。
实证主义强调精确的测量、统计分析和实验设计,这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证主义工具提供了解决哲学思辨和宗教争议的有效方法,推翻了以往的“演绎推理”。
例如,尝试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不同,看看给人体指数和精神状态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消除了虚假观念,揭示出了圆形情绪规律、时差困扰等心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精细化和严谨性使得心理学研究从探索性到验证性转化,从而向实证学科迈进。
实证主义将注意力集中于可观测性和可证实性,并通过测量与实验取得结果,这使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心理学家们使用各种实验设计和统计工具,来研究认知、学习、发展、人格和行为的因素。
通过这种方法,实证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实证,让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实证主义赋予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力量,但实用主义强调心理学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要求心理学家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实用技能。
实用主义要求心理学家通过实际实验和日常生活观察获得信息。
实用主义最为重要的轮廓是威廉·詹姆斯。
早在1890年,他就在心理学的前沿,已经强调了实用主义的原则,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解释和应用知识,以帮助人们实现有意义的活和好的生活。
以詹姆斯为代表,实用主义在行为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实用主义的思想深入到心理学各个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 (1)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 (1)](https://img.taocdn.com/s3/m/f75a4bcea58da0116c17498f.png)
第38卷第6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11月V ol.38 N o.6Jour nal o f Cent ral China N o rmal Univ ersity(H umanities and Socia l Sciences) N ov.1999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郭永玉,陶宏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市教委政策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00)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它们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原则与方法等等问题上的回答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这些分歧是由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的哲学思想的分歧决定的。
而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则分别代表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与人文两大价值取向。
关键词:实证主义;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比较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1999)06-0153-05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占统辖地位的方法论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1]。
心理学界称之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基础。
我们已经撰文分别讨论了这两大方法论与心理学相结合之缘由、它们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各派别之间的关系、它们各自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涵义以及它们作为方法论对心理学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等等问题[2][3]。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大方法论,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有助于深化对西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思考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未来走向问题。
一、两大方法论的哲学意义之比较不言而喻,现代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的哲学背景,分别是作为哲学派别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
就这两个学派产生的时间来看,实证主义早于现象学近半个世纪,但是,两者都是现代西方社会现实的产物。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振荡。
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方面是科学兴旺发达,另一方面是传统哲学的危机。
试论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试论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ab6276551e79b89690226b9.png)
试论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作者:张若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现象学和实证主义作为西方心理的两大方法论,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但都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描述、问题中心、整体性、坚持先质后量、非还原论、与具体方法相结合等原则.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多个心理学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关键词: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影响中图分类号:B8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2-0111-021 现象学概念及其特点现象学思想早已有之,但现象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运动始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胡塞尔则使现象学成为一种哲学运动.狭义的现象学指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流派.其学说主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广义的现象学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就是指在意识或者我们的甚或体验之中直接呈现出来的东西.胡塞尔把现象学称为本质科学.所谓本质,在他那里与观念同义.他曾用柏拉图的理念一词来表示本质、观念,亦即本体.现象学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胡塞尔的自我意识现象学时期,现象学的创始人是胡塞尔.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先验意识论”的现象学.它是现象学方法与先验自我意识理论相结合的结果.其致命的弱点是唯我论.但在其晚期,他提出了“主体间性”的“生活世界”理论.第二阶段: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时期,海德格尔抛弃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论,发展他的生活世界理论,提出了一种存在主义的本体论,并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把它与自己的存在主义本体论相结合,建立了“存在主义的现象学”,也可称为“存在(本体论)的解释学”.他的存在主义本体论思想,在萨特与梅洛庞蒂等人的存在主义理论中得到了各自不同的演变.第三阶段:伽达默尔等的解释学现象学时期,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的解释学思想则在伽达默尔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阐发,从而使现象学运动的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解释学的现象学运动.2 现象学在西方心理学中方法论的涵义《任教资格答辩的25个论断》一文中曾经明确指出,“哲学的真正方法只能是自然科学的方法”[2].然而,布伦塔诺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简单地植入哲学.建构“严格科学的哲学”,需要找到一个真正严格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心理学.现象学在西方心理学中方法论的涵义如下:2.1 以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胡塞尔主张以现象作为现象学的研究对象.[3]现象,实际上是指人的意识经验.以反实证主义面目出现的现象学,反对以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实证主义的做法不仅排斥了理论探讨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更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歪曲了心理学本来的面目.现象学方法使心理学从简单模仿自然科学方法,疏离人性的危机中解脱出来,使心理学成为人的科学.2.2 对意识经验的直接描述接受现象学的心理学家则偏重于主观方法.尽管他们也使用一些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实验法,但其主流是对经验的描述,是自我观察和内省.作为现象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实描述要求我们通过中止判断把事物的存在问题悬置起来,存而不论,排除一切假设,不受任何前提、逻辑、成见的干扰,不加修饰地进行描述.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均属于这一类.2.3 以问题中心为中心的现象学主张将人的主体性,特别是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作为哲学的中心.马斯洛就曾在心理学中明确提出问题中心,他认为方法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其意义为问题所规定.他们所指的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特别是人的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等问题.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明确提出用整体分析取代元素分析就是问题中心的表现.2.4 强调整体性以现象学为哲学背景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的整体观,他们认为整体不是部分或属性的机械相加,它不为部分所决定,相反还决定部分,格式塔心理学所极力主张的整体观后来被人本主义心理学所采纳,成为其重要的方法论思想.(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2.5 坚持先质后量原则追随现象学的心理学家多将质的研究作为心理学的重心,他们并不绝对排斥定量研究,他们只是主张以质为中心,走从质到量的研究之路.格式塔心理学是这样,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这样.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把质的经验变成量的数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同样坚持先质后量,马斯洛强调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趋向“越来越高的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客观的外部证实运动”.2.6 非还原论赞成现象学的心理学家反对还原论.他们认为还原无助于理解人性,使心理学陷入危机.他们提倡在心理水平上研究心理,在行为层次上研究行为.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就特别提倡独立地研究心理现象,即通过对心理现象本身的如实全面的描述,以发现现象本身的结构和关系.胡塞尔的还原方法则与还原论的还原存在本质区别,主张本质的、现象的还原,强调“每一种原初地给予的直观是认识的正当的源泉,一切在直觉中原初地提供给我们的东西,都应该干脆地接受为自身呈现的东西”.[4]2.7 坚持与具体方法相结合现象学方法的趋向是多元开放的,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将实证主义的方法与现象学及存在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将西方心理学中客观的实验范式和主观的经验范式加以整合,提倡用更开放、更综合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整体问题.在具体方法上,运用了个案分析和心理历史学的方法,以及临床研究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并辅之以实验法.方法的多元化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范围,丰富了心理学的内涵,促进了心理学的蓬勃发展.3 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3.1 现象学对意动心理学的影响胡塞尔在意动心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现象学[5].现代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存在着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的对峙,胡塞尔参与了这一争论,由于他的直接介人及其思想的影响,内容心理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原本追随冯特的心理学家如麦塞尔、麦农、屈尔佩等转而偏向了意动心理学.3.2 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从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看,两大研究取向分别是: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人文取向的心理学以现象学为方法论基础.真正代表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6],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悲观主义的潜意识决定论,人本主义方法学倡导“问题中心论”,提出了主客观统合的研究范式,它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和如实描述原则,同时强调对人的经验,特别是人的需要,价值、尊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能体现人类真正本性的特殊领域的研究,强调问题中心,反对方法中心,强调从质到量的解释原则,从而将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推向高峰.在胡塞尔而言,对于心理学,现象学方法具有优先性.只有依靠纯粹的意识分析科学的现象学,才可以使心理学获得科学的基础.马斯洛指出,现象学方法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因为现象学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现象学方法成为心理学适用的方法.罗杰斯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论也是以现象学为基础.奥尔波特也认为对人格和人的价值等复杂的问题,需要用现象学的方法和整体的方法进行研究.3.3 现象学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实验现象法首先是在现象学还原的条件下对直接经验进行整体性的自然观察,并作如实描述,然后对观察所得的材料进行质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根据此方法,格式塔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发展斯图姆夫所倡导的现象学实验,设计了现象学实验如韦特默的似动现象实验、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勒温的行动研究实验等.格式塔心理学重视质的分析,强调整体性原则,是受胡塞尔到的直觉主义的影响.勒温将这些原则用于研究人的动力系统和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3.4 现象学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人文色彩.它一改统治心理学达40年之久的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强调心理学以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对象,强调心理过程的整体性,在重视提高方法客观的同时,也重视经验报告之类的主观方法.这些主张与人文取向相一致.不过,从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和实质看,它主要还是科学取向的.3.5 现象学对精神分析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派则较为复杂,弗洛伊德接受了19世纪的科学理念,如经典物理学和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但他的学说更广阔的背景则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佛洛伊德曾受布伦塔诺的影响,了解了心理现象的意动性、能动性的概念.弗洛伊德倾向于把心理活动和能量看作是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就是受了布伦塔诺的影响.作为西方心理学方法论基础的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多年来一直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实证主义着重方法的科学性,强调知识的精确性与可靠性,现象学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关心人的潜能与尊严.因此,应该将两者融合与协调,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整合,加强两种哲学影响下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尽力谋求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统一,促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化实现系统化的融合,共同推进心理学的发展.参考文献:〔1〕叶浩生,贾林祥,汪凤炎.心理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1.〔2〕林丹,张之沧.当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4—69.〔4〕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56—262.〔5〕陈琳.试论现象学及其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6〕秦金亮.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及其启示[J].心理科学,2001(6).〔7〕陶宏斌,郭永玉.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4).〔8〕王晓燕.现象学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积极影响——现象学影响下的心理学对实证主义影响下的心理学的发展[J].岱宗学刊,2006(4).〔9〕李娟.从描述心理学到现象学——论布伦塔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心理研究方法发展三大浪潮
![心理研究方法发展三大浪潮](https://img.taocdn.com/s3/m/bde6ad0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4.png)
如果N过程为为真,那么,在S1条件下,就 会R1。根据S1条件下有R1结果,直接证明内 部是N过程
认知实验心理学方法:思路与实质
认知实验心理学方法:首先设想出所要研究的心理过程流程,根据所设想的
心理过程,提出“在何种条件下”会“出现何种(行为)结果”的推论,按照 这个推论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直接证实或否证所设想的心理过程。
提出心理学不要研究心理,而是研究行为。由于行为是可以客观地观察与测 定的,因此,行为主义通过改变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方式避免了传统实验心理学无法 客观地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困境。
行为主义:主张与依据
1、研究任何心理过程,都要根据以行为为指标的结果来进行推断,根本无法保证这个推断的 客观性科学性,因此,心理学研究无法研究心理过程。
例2:移情训练对学生亲社会情感的促进研究
主要探讨小学生经过移情训练后是否可以促进其亲社会特质。这个 研究问题很有应用意义,也不复杂,不需要通过结果推论内在心理过程 。但是,如何测定“亲社会特质”的变化?传统实验只能用测评范式, 用问卷测定被试的亲社会情感的变化,这显然难以保证其客观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论争
变量水平变动的客观指标?
实证方法的局限:两个瓶颈
瓶颈1:(研究复杂的心理过程) 如何保证根据结果推论内部过程的客观性
例1:学前儿童容积守恒的发展研究
按照传统实验心理学的做法:让大中小三个班的幼儿完成皮亚杰的容积守 恒任务,结果表明,小班、中班儿童不守恒,大班儿童开始守恒。
根据这个结果,要推论为什么低年龄儿童不守恒,到底完成守恒任务的心理 过程与实质是什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既可以认为是幼儿还没有形成逆反性思 维(皮亚杰),也可以认为是幼儿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受感知状态的影响(刘 范等),还有人认为是幼儿缺少相关的知识经验(西方部分学者)。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意义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e566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0.png)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意义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的结果,可以为心理学领域提供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心理学硕士论文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意义进行探讨,并探讨其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的启示。
一、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实证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对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并从中提取出相关的信息和结论。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后,根据研究的假设和研究问题,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趋势和差异,并对这些结果进行解释。
在解释实证研究结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规范,不得武断和主观臆断。
其次,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尽量排除个人主观干扰。
最后,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个别的发现和差异。
二、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意义: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界提供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验证或推翻既有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命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同时,实证研究结果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 实践意义: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例如,在教育领域,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在企业管理领域,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 社会意义:实证研究结果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心理健康领域,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社会问题研究中,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证研究结果的启示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1. 方法论启示: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启示。
心理学学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可行性评估
![心理学学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可行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5b714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1.png)
心理学学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可行性评估在心理学领域,学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可行性。
本文将评估这些意义和可行性,并探讨实证研究在心理学学士论文中的作用。
一、实证研究结果的意义1. 提供证据支持实证研究结果为心理学理论提供证据支持。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验证心理学理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有助于推动心理学领域的进展,并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依据,从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2. 拓宽学术认知实证研究结果有助于拓宽学术认知。
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综合评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现象和关联性。
这有助于学者们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学领域,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3. 促进学科发展实证研究结果推动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作为一个经验科学,心理学需要不断积累实证研究的结果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这些结果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方向。
二、实证研究结果的可行性评估1. 样本选择实证研究的可行性首先要考虑样本选择。
样本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特征。
同时,样本规模也需要足够大,以充分验证研究的假设。
2. 工具和方法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还需考虑研究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
这些工具和方法应当可靠和有效,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观察心理现象。
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并确保其可行性。
3. 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分析方法。
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确保研究的结果具有科学的可信度,并为学术界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三、实证研究在心理学学士论文中的作用1. 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实证研究为心理学学士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评估实证研究的结果,为自己的论文提供相关的背景和理论支持。
这有助于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
2. 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增强学士论文的可信度。
通过引用相关的实证研究,学生可以在论文中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从而增加读者对论文的信任和认同。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与应用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1435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5.png)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
而在心理学研究中,实证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可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结果,从而揭示心理学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应用。
本文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在心理学领域中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一、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验证或修正现有的心理学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
实证研究结果能够支持或证伪某种理论,从而增强理论的可靠性和解释力。
同时,实证研究还可以揭示出一些新的现象和规律,进一步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察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实证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1. 临床应用实证研究结果对于心理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心理学依托于实证研究结果,能够揭示出心理问题的本质和产生机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干预。
比如,某项实证研究发现了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大脑区域的活动异常,这一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的心理障碍。
2. 教育实践实证研究结果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教育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通过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实证研究发现了某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这就可以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管理实证研究结果在组织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优化组织管理策略。
比如,某项实证研究发现了激励机制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这就可以为企业提供了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 社会政策实证研究结果还可以在社会政策制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对心理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系02级刘宁[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实证主义和现象学的产生涵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对心理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探讨中国的心理学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象学、实证主义、心理学发展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总体上有两大哲学思潮影响着整个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即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以实证主义为发端,人文主义以现象学为基础。
因此,在西方,实证主义和现象学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两大对比基础”①,国内也有学者把它们作为支撑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两大方法论。
其中,对于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国内有较多的文献分别分析了它对西方心理学派别的影响和在方法论上的涵义,但缺少在此方面的综合分析阐述。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试图在回顾现象学和实证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上,重点从现象学和实证主义两个方面对心理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进行探讨。
一、实证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㈠实证主义的产生及其涵义实证主义亦称“实证论”,是现代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产生于19世纪上半期,以法国哲学家孔德为主要创始人。
孔德认为,实证主义的核心集中于“实证”概念上,,他把实证解释为具有“实在的”、“有用的”、“精确的”、“积极的”、“相对的”等意义。
他在《实证精神论》中全面地论述了这六大实证精神要素,认为“实在的”是指一切知识必须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出发点,而不是神学与形而上学的玄想。
“有用的”是指知识必须探索实在,反对满足人们空泛好奇心的无用知识。
“确定的”是指致力于个人的以及人类精神的一致,反对对那些不着边际、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抽象的议论。
“精确的”是指提倡观点的“明晰性”和“确定性”反对超越实在现象性质所允许的正确度去谈论事物。
“积极的”是指建设性的,反对对现实的否定,破坏倾向。
“相对的”是指人们对现象的研究具有相对的意义,反对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
②㈡实证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实证主义是哲学与科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想或主张,它强调知识或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除此之外,一切属于形而上学的抽象知识,既不能视为科学,也不能视为哲学。
③实证主义在其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实证主义,其后期分裂为不同的理论和流派,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学说和流派如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将实证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孔德、穆勒、斯宾塞为代表。
他们认为哲学应研究实在的和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是以马赫、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经验实证论。
第三阶段以施利克、卡尔纳普、费格尔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
⒈孔德的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是对旧“行而上学”即思辩哲学进行清算和对当时自然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产物,其基本原则是,一切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之上,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科学的对象以可被观察的资料为限,观察的东西都被分解为元素。
科学的任务并非解释现象,而只是描述现象,在表述规律时,它所回答的不是“为什么”问题,而是“怎么样”的问题。
④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深深地影响了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冯特。
他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心理学脱离其附属的哲学而成为一门科学。
正是在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冯特极力主张⑴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经验”,认为心理学理当和物理学一样,把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知识心理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物理学研究的是间接经验。
⑵主张身心平行论⑶强调科学研究描述多于解释。
⑷在方法论上,主张元素分析和实验内省。
⑤此外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以它为方法论指导的经典行为主义学派的形成。
经典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明确了行为主义注重客观研究的观点。
正如黎黑其《心理学史》中所说“行为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实证论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个前提而前进的,它采用的方法和理论是与实证论的规则一致的”。
⑥⒉马赫的经验实证论对构造心理学的影响马赫认为,科学对象应该是感觉,“世界是由感觉构成的”。
⑦马赫比孔德表现要更极端,他完全否认在现象、经验之外还有本质、实在存在。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感觉经验,后来又改称为世界要素。
此外,他认为经验实证主义是一种主观原子论。
他把科学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人的感觉、表象,即人的意识,把物或物体当作是感觉的符号,是感觉的复合,并认为科学的任务只能是研究表象之间的联系、感觉之间的联系、感觉和表象之间的联系。
受马赫影响的心理学家是铁钦纳。
铁钦纳在他的构造心理学理论中表现出明显的感觉主义,认为所有复杂的经验都可以简化为基本的感觉元素。
他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他认为一切科学的对象都是经验,特别注重对人意识结构的研究,把复杂的意识经验分析为感觉和情感元素。
第二,在心理学研究上,铁钦纳主张采用内省法。
他认为一切科学的方法都是现实。
他为内省法规定种种限制:一方面要去掉内省的主观价值判断,不要把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带进描述中去,严格如实描述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不要把物理刺激和感受相混淆,不能犯刺激错误。
⒊逻辑实证主义对新行为主义的影响以施利克、卡尔纳普、费格尔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把数理逻辑的分析方法和操作主义纳入其理论中。
他们认为精确地按照逻辑规则分析科学理论的有效性,研究经验前提和理论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科学理论精确的合乎逻辑的表述,这才是哲学研究和和学方法论的正确途径,并强调经验证实性在于科学观察的操作过程。
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对新行为主义尤其是对逻辑行为主义者赫尔以及认知行为主义者托尔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由此提出一切可靠的科学体系必须从一套表述方式清晰的公设出发,并对所引用的重要术语下具体的明确的或操作性的定义,必须从这些公设出发,在可能做到的情况下,用最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互相联络的包括有关领域的主要具体现象的定理,定理的表述必须在细节上与有关学科所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相一致。
托尔曼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注意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注意到在刺激与反映之间存在着中介变量,并提出了包含中介变量在内的行为公式B= f(S、P、H、T、A)(B代表行为变量,S为环境刺激,P为生理内驱力,H为遗传因素,T为训练或过去经验,A为年龄因素)。
⑧㈢实证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实证主义摒弃了一切理论成见和不确定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认为直接观察的事实是唯一不说自明的知识,使心理摆脱哲学的思辩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行为主义者接受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和严格的科学操作的原则,把数理逻辑引入心理学,对于克服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观主义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心理学更向自然科学迈进了一步,由此我们已很清楚的看到,实证主义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是是巨大的。
然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有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科学知识的本质,而实证主义仍停留在探讨科学知识的经验基础,还在一味的强调实证原则及可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使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追求严格与实证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冯特、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只研究直接经验,采取简单内省法的研究方法,把思维、想象等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排除在研究的范围之外。
这使得心理学研究停留在表面肤浅的水平上。
而行为主义者如华生则为追求可观察的确凿无疑的的事实,把心理从心理学研究中剔除出去。
到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已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反实证主义的思潮。
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科学哲学的奠基者波普尔、库恩等。
他们批判了实证主义,试图通过探索科学发展的机制和动因,建立新的“科学方法”。
如今虽然实证主义已经被历史所淘汰,但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一,实证论所提供的心理学方法论指导作用并没有过时,过去它对心理学起过重要的作用,今天它仍是指导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石。
其二,实证论思想已经渗透到当今心理学理论之中,对心理学工作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从事实证研究的大批心理学工作者还是理论工作者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可靠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之上。
二、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发展㈠现象学的产生及其涵义现象学一词来自希腊语的现象(phenomenon)和规律(logos),意指自我显现的规律。
现象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运动,它发仞于布伦塔诺(F.Brentano1838~1917)的现象心理学研究,名噪于胡塞尔(E.Husserl1859~1938)的现象学哲学运动。
现象学方法是西方心理学一百多年发展中同实证主义方法相对的一类心理学方法体系。
⑨现象学以人的主体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现象学方法重视主体经验的反省性知觉并加以如实描述,使主体经验的整体性和意向性显现出来。
㈡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与现象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现象学是以“现象”为对象,研究人的意识,研究各种体验、行为和行为相关项,以现象学还原法为基本方法的一门关于被先验还原了的现象的本质科学。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针对冯特的作为经验的、事实的科学心理学而提出来的,它和研究意识的意动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胡塞尔又说:“不论现象学必定认为对心理学方法论具有多大意义,不论它为后者提供的‘基础’多么必不可少,它本身(已经是作为一门观念科学)绝不是心理学”。
胡塞尔在说明现象学与心理学区别之时,也肯定了现象学对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
所以,德国心理学家卡茨提醒人们,了解当代心理学必须了解现象学的方法。
1.现象学心理学的早期探索现象学在二十世纪初由胡塞尔介入心理学而为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
但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形成,又直接得益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相对立,他反对冯特的心理学研究经验,而主张心理学研究意动。
胡塞尔的现象学受传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以意向性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分类为基础。
2.现象学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变革:格式塔取代构造主义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声誉,把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方法论。
冯特利用第一代实证主义孔德的实证论,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经验,提出了内容心理学。
受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第二代实证主义的影响,铁钦纳提出了比内容心理学更趋极端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就心理学发展的进程来说,实证主义方法论倡导摒弃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开展实证研究,这对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它们极为推崇的带有浓厚经验论色彩的元素分析和经验实证的观点,又使刚刚起步的心理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至于在冯特和铁钦纳那里,心理学被牢牢拴在实证经验的木桩上。
但是,现象学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论,它反对实证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感觉要素,而是现象经验,经验不附有任何前提,是不偏不倚、毫无约束的中立经验。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的方法和先验还原的方法,是格式塔理解事物整体意义的基本方法——内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