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规划(2016-2030)
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
![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78eec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73.png)
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正文:----------------------------------------------------------------------------------------------------------------------------------------------------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2019年8月29日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19年9月26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心城区山体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彰显山水城市特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泸州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泸州市中心城区内开展山体保护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中心城区,是指泸州市城市规划区内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G4215蓉遵高速公路、G76厦蓉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及周边相邻区域,具体范围根据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山体,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山地和丘陵:(一)反映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主要特征;(二)承载城市居民共同历史记忆;(三)具有防洪排涝、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功能;(四)其他具有特殊生态、经济、社会或者文化价值。
本条例所称山体保护,是指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或者减轻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对山体、山体植被的破坏,维护和恢复山体自然生态的活动。
第四条山体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永续利用、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山体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山体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保障山体保护工作所需经费。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山体保护属地管理工作职责,组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破坏山体的行为。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321号(资源环境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321号(资源环境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d852037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7e.png)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321号(资源环境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8.09•【字号】云政函〔2017〕97号•【施行日期】2017.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321号(资源环境类137号)提案答复的函云政函〔2017〕97号李友祥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将云南省怒江州作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职责,经与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扶贫办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建立怒江州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区的建议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工作,积极支持怒江州提出的“生态立州”战略。
近年来,为保护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缓解村民生存压力,云南省积极争取并推动怒江州实施了一系列试点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模式。
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怒江州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目前,怒江州已建立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既是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州市,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建立了新生桥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独龙江和怒江大峡谷2个国家公园试点。
同时,全面开展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废弃矿山综合整治、河道疏浚清淤和环境监管与应急能力建设等项目。
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太阳能加风能路灯建设、独龙鸡和蜜蜂养殖业;扶持木本油料、林下经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核桃、漆树、油茶、青刺果、草果、云黄连、重楼等林业产业,进一步减轻当地村民对野生生物资源的消耗和依赖,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物保护相协调。
泸水市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泸水市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0ae61d292b160b4e777fcf1b.png)
泸水市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怒江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此背景下,泸水市作为怒江大峡谷的“门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就要考虑高起点、大目标、差异化、有创意。
1 泸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1.1 总体规划“一个中心,三大转变,三大项目支撑,一个基本保障”。
“一个中心”:在泸水创建“国际峡谷旅游论坛”,借鉴海南博鳌亚洲经济论坛的模式,形成一个全球旅游业注目的焦点。
通过“国际峡谷旅游论坛”汇聚旅游界的巨头、精英,研讨峡谷旅游的发展规律,制定峡谷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演绎峡谷旅游文化的精义,影响世界旅游业的格局、走势,引导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三大转变”:①第一大转变,是要实现泸水市市委、市政府管理城市的指导思想的转变。
泸水市作为旅游立市的城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毫无疑义就是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旅游,一切以旅游为中心。
②第二大转变,是要实现城市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转变。
当前城市管理模式和体制是适应一般城市的(且不说是否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需要),对泸水市以旅游立市的城市的管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探索新的适应实际、适应特定的管理对象的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如田贵君先生提出的把景区作为一个大企业而不是作为行政区的思路,就值得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上形成一种包容世界、适应全球各种文化的新思路尤其重要,以狭隘的小农经济思想、“官本位”思想、狭隘的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思想去创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是行不通的。
③第三大转变,是要完成泸水市市市民的思想转变,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
让全体市民具有文明、丌放、科学的精神风貌,既有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思想内涵,又要有包容一切文化的宽阔胸怀。
“三大项目支撑”:通过三大项目的建设,形成国际旅游城市的实体架构。
①第一大项目:建立“国际峡谷旅游论坛”的载体:国际峡谷旅游会展中心(简称“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是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不仅是“世界峡谷旅游论坛”的物质载体,还可成为泸水市旅游业大旗下另一重要支柱——会展旅游的载体。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3639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0.png)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6.29•【字号】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7年3月9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7年7月27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2020年1月20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2020年6月1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第三章城市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和《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以下简称泸水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泸水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和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由泸水市人民政府根据依法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划定。
第四条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泸水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泸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市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具体承担城市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泸水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泸水控规文本
![泸水控规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a9d0387752d380eb63946d1a.png)
第一部分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区范围、定位和规模 (1)第三章空间布局结构 (2)第四章用地规划 (2)第五章土地使用控制 (2)第六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建筑控制 (3)第七章道路交通控制 (5)第八章空间环境控制 (6)第九章公共配套设施控制 (7)第十章绿化与环境控制 (7)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 (7)第十二章管线综合 (8)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8)第十四章奖励与处罚 (9)附录: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引导和控制的开发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泸水工业园区分水岭片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范围,适用于规划区内各地块、各类别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新建及改扩建的管理工作,是下层次详细蓝图的编制、建筑和市政工程设计管理的法定依据。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规划总图、分图图则和说明书四部分组成,批准后的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泸水工业园区分水岭片区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文本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本规划自泸水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泸水县工业行政主管部门是主管该规划的部门及实施规划的法定机构,具有对规划建设的审批、监察和对违反规划者的处罚权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泸水工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七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等相关规划文件。
4、《泸水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6-2020)》。
5、国家相关规范及怒江州政府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第八条规划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高起点而又科学合理地发展园区。
怒江州泸水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怒江州泸水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a8d48e79563c1ec5da7192.png)
怒江州泸水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泸水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编制单位:三、项目主办单位:泸水县县政府四、项目实施单位:五、项目计算期:20年(其中建设期2年)六、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泸水县新县城电力建设项目包括包括扩建江东江西变电站、新建赖茂河北10kV配电站、新建35kV赖茂变电站、电源线路、路灯绿化线路安装工程。
第二节项目的由来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端,是怒江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滇西北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物资集散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泸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增长,交通日益发达,面对世界性旅游热潮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面对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强省的时代热潮,泸水县委、县政府根据泸水的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结合在建和要启动的项目优势,提出了“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镇”的“十一五”发展战略,强调了继续实施“依托两大优势、构建三带经济,加快五个对接,推进七项产业”的发展思路。
客观上为泸水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泸水县的发展规模、各项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库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泸水县城所在地,是全州、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云南省连接缅甸、印度、西藏的中心城市,在滇西经济圈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大。
尤其是最近随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泸水迫切需要增设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设施。
六库将成为“三江并流”景区的主要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因此为适应泸水县城市建设、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实施本项目的建设。
泸水县在国家和省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虽然社会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区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城镇建设和城镇面貌还相对落后,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和缺乏。
昆明-泸水总规修改 (1)
![昆明-泸水总规修改 (1)](https://img.taocdn.com/s3/m/cf8e1a73866fb84ae55c8d65.png)
4.5 进度计划
Documentation
4.3 技术路线
4.4 项目报价
8
01
战略篇
战略篇
战略篇
Hale Waihona Puke 秘鲁科塔华大峡谷VS
怒江大峡谷
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 世界物种最丰富的地区——高黎贡山 世界上最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 自然景观——三江并流 最神秘的民族——怒族
两大理想 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民族和谐的幸福家园
战
略
篇
滑翔伞国际比赛
山地自行车赛
至片马
滑翔伞起飞点
片马风雪垭口
滑翔伞航道
片马风雪垭口海拔近3100米,东侧山谷区 域海拔近2000米,高差近1100米,易于 滑翔伞项目的打造,且沿途风景秀美。 可结合该区域良好的交通和地形条件支撑, 建立滑翔伞训练基地,举办国际赛事。
泸水县因其地势原因,道路多为曲折山 路,具有山地自行车赛事举办的条件。 泸水县已有山地自行车赛事的基础,应 加强项目的打造。
略
篇
现实:旅游线路单薄 开发层级低
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7.8万人次,仅为云南省接待游客总量的0.17%
01
经济
战
印象:田园牧歌安居生活
略
篇
现实:人民生活贫苦困顿
2015年泸水县GDP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107,人均GDP20950,远低于其他州府。
01
交通
战
印象:交通便捷州府
略
篇
现实:交通闭塞之地
泸水 你做好准备了吗?
01
政策解析
战 略 篇
• 一带一路
• 扶贫攻坚
国家 政策 已做 好准 备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584d51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5.png)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性 (4)2.1 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定义 (6)2.2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解析 (6)2.3 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7)三、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8)3.1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9)3.2 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11)3.3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 (12)3.4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3)3.5 引领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 (15)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 (16)4.1 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17)4.2 典型地区实践案例分析 (18)4.3 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19)五、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1)5.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2)5.2 对策与建议 (23)5.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5)5.2.2 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 (26)5.2.3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城乡融合发展 (27)5.2.4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29)六、结论与展望 (29)6.1 主要结论 (30)6.2 未来展望 (31)一、内容概览本文深入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途径,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通过系统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目标、路径及政策体系,本文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开篇即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它有助于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多重意义,包括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城乡文化交融等。
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文章提出了多维度的策略与措施。
领导视察林下经济草果发展简报
![领导视察林下经济草果发展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54e434e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4b.png)
领导视察林下经济草果发展简报怒江州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闻名于世的高山深切割地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优越的生态环境位居云南省第一位,全州林地面积达1899万亩,森林面积1708.3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8.08%,90万公顷林地上90%覆盖着纯天然腐土,农民人均拥有林地约35.8亩。
境内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少,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
草果干燥果实椭圆、味辛辣,兼具药食两用功能,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
草果种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门槛低、林地利用效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怒江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新产区病害较少,发展“林下草果经济”,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兴边富民、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怒江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优势,结合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创出了一条集生态、环保、绿色、健康于一体的草果致富路。
目前,怒江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0万亩,鲜果总产量近4.74万吨,产值13.2亿元,已成为我国草果的核心产区和云南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
此产业还带动怒江沿边3个县(市)21个乡镇116个村4.31万户农户,覆盖人口16.5万人。
怒江草果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成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力纽带和后劲支撑。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动草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怒江州成立了加快草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草果产业发展的意见》《草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怒江州绿色香料产业建设方案(2018-2022)》等政策措施。
按照“科学规划、点片结合、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百万亩草果提质增效,推进绿色香料产业园区建设。
调研已收集资料清单
![调研已收集资料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e3c27b128ea81c759f57818.png)
泸水市文体旅游和外事侨务局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情况
√
2
景区景点及旅游企业情况
√
3
泸水旅游发展新思路
√
4
泸水旅游业十二五期间数据
√
5
泸水市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
√
6
泸水市旅游发展规划文本
√
7
泸水市旅游资源简介
√
8
泸水市少数民族情况介绍
√
泸水市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泸水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
2
怒江州泸水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
3
怒江州“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
4
怒江州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
√
泸水市交通局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泸水市在建项目情况统计表
√
2
怒江州泸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
泸水市林业局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泸水市森林资源主要数据
√
泸水市统计局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
2
泸水市2015年统计公报
√
泸水市农业局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泸水农业
√
泸水市公安局
序号
资料名称
收集情况
1
2010行政区划_暂口1
√
2
2010年非农业人口增减情况统计报表
√
泸水县发展规划
![泸水县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02f9317a8114431b90dd835.png)
泸水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考作者:泸水县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91 更新时间:2011-8-31 9:12:20十二五”时期,是泸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确定泸水发展战略目标,对促进泸水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缩小与全省全国的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县委十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制定泸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泸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纲要》。
《纲要》确定了泸水“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因此,《纲要》是引领未来五年泸水县发展的导航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发展战略的确定事关泸水今后五年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质量。
发展战略对于制定“十二五”泸水发展规划刚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泸水当前的发展阶段是科学确定泸水“十二五”发展战略的基础,准确判断当前泸水所处的发展阶段,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跳出泸水看泸水,继续深化对县情认识,需要对泸水县阶段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以科学制定“十二五”泸水发展战略。
(一)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1.地区经济实力全面提升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71亿元,年均增长15.68 %,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5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亿元,年均增长17.86%,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 127%;工业总产值完成16.02亿元,年均增长41.37%,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68元,年均增长14.51%,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5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213元,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 157.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亿元,年均增长26.27%,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60.4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2亿元,年均增长16.61%,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20.54%。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4ee4c287375a417866f8fdb.png)
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009—2020年)泸水县农业局二OO八年十二月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2009—2020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制定泸水县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
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大意义(一)全县耕地现状全县常用耕地面积23.3万亩,其中水田5.4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3%,旱地17.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7%。
我县耕地主要分布在怒江沿岸和山区、半山区、山槽、山洼地域。
水田多分布于怒江两岸和箐沟两旁,山区大多为旱地,半山区箐沟地带兼有水田和旱地,全县耕地平田坝地极少,旱坡地较多,地力质量差,生产力水平较低。
全县现有耕地中,肥力较高的耕地约有1.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中等肥力的耕地13.9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肥力较低的耕地7.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5%。
全县1—15°的耕地有0.991万亩,占总耕地的4.25%;15—25°的耕地有7.3833万亩,占总耕地的31.69%;坡度大于25°的耕地有14.9257万亩,占总耕地的64.06%(详见附表一)。
长期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实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在全县范围大规模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截止2008年10月,全县累计建成年亩产粮食400公斤以上的高稳农田2.7856万亩,其中水田1.025万亩,旱地1.7606万亩。
高稳农田建设的加强,为我县粮食增产,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怒政发〔2016〕117号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怒政发〔2016〕117号](https://img.taocdn.com/s3/m/a0e8729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f.png)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怒政发〔2016〕117号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6〕63号),加快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把握世界城镇化一般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城镇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我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怒江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议精神,坚持从怒江基本州情出发,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怒江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基本原则。
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统筹城镇布局,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16-7-2泸水县旅游策划
![16-7-2泸水县旅游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3f3641afaf1ffc4ffe47acd6.png)
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4 19010 4791
2015 17266 4297
30 25 20 15 10
5 0 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
2014 21.13
2015 26.1
旅游业规模(万人次)
264 262 260 258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地区生产总值 比上年增长
2011年 221437 11.50%
经济总量及增速
2012年 261534 14.40%
2013年 333639 12.90%
2014年 373896 8.80%
泸水市城市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The concept of city planning and city overall Lushui
泸水市城市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The concept of city planning and city overall Lushui
汇报内容 CONTENT
1 城市概况 2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3 城市定位
32.88
34.67
2014年
2015年
第三产业
58.39%
53.46%
50.23
59.99
坐标轴标题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
2014年 50.16 32.84 17
2015年 50.16 30.6 16.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旅游产品的体验化特征表现在个性化、参与化和拓展化方面 个性化:不断推陈出新,突出创造性和差异性;
参与化:追求的是对旅游产品的享受的过程,更强调旅游亲和力和旅游粘度 拓展化:产业带动,获得一种置身移情的体验
转型与发展
泸水正处于弯道超车机遇期
泸水旅游基础支撑薄弱,但发展潜力大 聚焦旅游开发空白,泸水拥有后发优势
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为“一核一轴四极五片”,重点打造上江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产业空间布局 园区、老窝生物资源加工区、片马边贸经济合作区、上江手工艺品创意园区四大
产业项目。
二产发展
第二产业做大做强生物资源大健康产业、特色食品加工业等轻工业,以绿色硅工 业的矿冶产业发展为辅助、打造生物资源加工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两大核心产业 基地助力泸水工业壮大发展,体现泸水生态特色。
泸水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头,进入经济高速增 初级工业化阶段,消费观念提升,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水平较低,外部驱动远大于内生增长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418690 16
14.4
建设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 堡。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 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
成渝经济区
滇西北城镇群 滇中经济区
转型与发展
规划背景
怒江:云南沿边城市开放发展的聚焦点,扶贫攻坚破题的主战场
云南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布图
加快形成沿边经济带,以泸水为带动区, 稳步发展泸水(片马)省级边境经济合作 区。
紧跟国家政策方向,提出了建设六大特色小镇,同时乡村旅游在特色小镇中的发 展也得到相应发挥。
重点项目
调整了各乡镇的特色项目,提出重点建设四大重点项目,作为带动旅游发展的驱 动力; 对悬崖酒店等特色旅游项目作了相应策划; 重新调整了高黎贡山国家户外运动公园建设内容,强化动物观赏、物种保护、鸟 类观测等生态旅游产品的地位。
抓住城市转型机遇,打造泸水新一代特色旅游城市,带动经济增长 顺应旅游趋势潮流,重点开发深度体验式旅游产品,引领区域旅游
城市 转型
转型与发展
旅游已进入第三代旅游 ——深度体验旅游阶段
第一代 旅游
纯观光式旅游
第二代
健康休闲旅游 旅游
第三代 旅游
体验深度旅游
大趋势 新阶段
旅游转型
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 美元,中国已经迈入体验旅游阶段 。
转型与发展
规划背景
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云南处于一路一带西南通道与孟中缅印走 廊的连接点。
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 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 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 亚的辐射中心。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
泸水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规划
(2016-2030年)
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一月
汇报内容深化总结
1. 战略专题
城市性质
调整优化城市性质,重点突出泸水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地位以及在滇西 北区域的地位。
产业发展规划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生态工业为引擎,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为 基础,三产融合与联动发展。
4.城市风貌专题
空中花海 峡谷门户
增加空中花海屋顶绿化设计建设原则的划定
增加对峡谷门户形象的研究,以文化为主线,打造具有强烈景观视觉感的泸水门 户区
城市设计分区 增加对城市风貌分区、高度分区、强度分区的初步判断
1 转型与背景
• 转型与发展 • 现状与问题
1 转型与背景
• 转型与发展 • 现状与问题
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泸水撤县设市。
云南要着眼于培育世界级旅游产品和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目标
政策
《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 五”发展规划》(草案)
内容 把泸水建设成为云南特色旅游城市之一
怒江要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 贫攻坚有机结合
《滇西城市群规划》 建设泸水区域综合型城市,以水能开发,民族文 (2011-2030年) 化产业及生态旅游为主的云南省新兴旅游城市
把怒江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生 态是怒江最大的优势之一
《怒江州脱贫攻坚旅游建 把旅游产业培育为怒江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设发展规划》
助推怒江全面脱贫。
新起点、大战略、新使命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打造怒江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提升旅游产业地位,建设泸水成为特色旅游城市
转型与发展
城市转型
泸水转型:以旅游带动城市经济跨越式增长
人口与用地
核实人口与用地规模,产业承载人口,近期2020年常住人口调整为25万人,远期 2030年为32万人。
汇报内容深化总结
2. 旅游专题
旅游发展定位 对国际慢城进行深入研究,考虑了调整城市总体定位。
根据实际用地情况,调整了魅傈古寨、民族文化园等项目的建设地点,优化布点 项目空间布局
方案。
特色小镇
——《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 开放规划(2016—2020年) 》
怒江州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解决温 饱的总体目标,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 为主战场。
——《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 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泸水(片马 )
腾冲(猴桥 )
瑞丽
转型型新战略,旅游发展新使命
旅游转型
弯道 超车
1 转型与背景
• 转型与发展 • 现状与问题
现状与问题
总体经济
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7600美元,泸水约合 3500美元;
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人均生产总值距离云 南省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滞后,比较优势不明 显,“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结构虚高 度化,主要依靠商贸物流业
将生态与各个专题进行充分融合,强调了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制约和支撑作用; 生态与交通
根据交通现状和规划,优化了旅游游线设计。
汇报内容深化总结
3.交通专题
对外交通 城区交通
火车客运站选址由小沙坝调整至赖茂村,上江火车站调整为客货运站;小沙坝原 火车站降级为火车换乘站,实现城区空轨与旅游铁路准轨换乘。
空轨线路适应火车站新址做了相应调整;增加空轨所在道路道路断面设计;公交 首末站选址10处;增加了关键节点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