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模设计角规范
拔模角的选取

拔模角的选取需要注意的地方
拔模对于每套模具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环节,一些分模的图纸,没有拔模,但并不代表就不做,而是放到下个环节做了。
模具设计中,开始3D分模前,除了放缩水,那就是改脱模斜度了。
很多产品,从客户手中拿到时,如果水平好点的产品设计,他会做好斜度发给你,但大多数的是没有脱模斜度的。
这时候就需要对它进行修改了。
做脱模斜度,主要是为了方便产品从模具中取出,避免顶白,顶伤和拖白的现象。
脱模斜度与塑料性能,形状,表面要求有关。
实际设计过程中,脱模斜度选择时,虽然没有什么特定的数据,但也得遵守以下原则:
1.在对产品拔模时,应减胶拔模。
2.骨位的脱模斜度,通常取值在0.25~1之间,但得保证顶部尺寸不能小于0.8mm。
3.产品面拔模时,其高度小于40mm时,拔模角度选用1度,大于40时,拔模角选用0.5度。
4.蚀纹产品的拔模角度应视纹面规定,型号,深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外壁皮纹每深
0.001,需加1~1.5°的拔模角,内壁则需更大拔模角度。
(蚀纹实际拔模请参考蚀纹公司所提供纹板拔模度资料)。
5.对于不重要的地方,可以加大其拔模度。
6. 在修改产品脱模斜度时,必须保证装配关系和外观的要求,有重要尺寸要求的地方,拔模后的尺寸应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不确定的地方,须与客户沟通确定。
7. 外表面为光面的小产品,脱模斜度≥ 1;大产品的脱模斜度≥ 3。
8. 碰穿擦穿位的斜度应尽量大。
拔模角度的深度分析

孔的问题a.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b. 孔与塑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制或作为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缘用凸台来加强。
c. 侧孔的设计应避免有薄壁的断面,否则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现象。
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筋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内饰拔模方向和拔模角定义规范

拔模方向和拔模角定义规范
根据仪表板的外表面及出风口位置确定仪表板的主拔模方向,一般都取25度到35度之间,副仪表板拔模方向为垂直方向;根据该方向分析仪表板外表面的各个地方能否顺利的脱模,其中仪表板本体等大件的拔模角度至少为6°,副仪表板上有些不可见区域可以为5°,拔模角度不得小于3°,如果小于3°可能拉伤零件表面,产生痕迹;另外,在进行拔模方向及后期的布置方案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使用滑块,因为使用滑块首先会影响外观,在零件表面产生分模线,其次会影响模具寿命。
产品结构设计--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拔模设计角规范

拔模角设计规范
①拔模角一律做减肉拔模角,确保模具留铁料方便以后修改;
②拔模角的度数要依下例公式:
公模面0.05≤h╳ tgα≤0.1
母模面0.07≤h ╳ tgα≤0.15
h为需做拔模角面的高度;
③为便于加工,整个成品的拔模角度数尽量选择1°、2°、3°、5°、7°这样的整数,成品拔模角的度数最好不要超过4种。
只有在成品面太高的情况,拔模角可选择做0.2°、0.5°、0.7°;
④外观面的拔模角的度数,需根据咬花的型号来确定。
(一般在3°
以上.)外观面的拔模角需得到客户的确认;
⑤配合面的拔模角的要求:
a、配合面的拔模角需和它的装配件的拔模角配合
b、如果公司只开其中一件必须和客户确认;
⑥如果客户有传成品尺寸2D檔
a、先将图上的单向公差,在3D成品上的尺寸调整成双向公差
b、做完拔模后,3D成品尺寸应符合2D的公差范围.
小于0.6MM.否则不利于加工和成型。
A侧不做拔模﹐B侧做两倍的拔模角。
拔模角。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 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拔模斜度标准

拔模斜度标准
拔模斜度标准是指在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评估模具拔模性能的指标。
拔模斜度是指模具在脱离工件表面之前,可承受的最大斜度角度。
具体的拔模斜度标准会根据不同的工件和模具而有所不同,一般由模具设计师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拔模斜度标准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材料的可塑性:如果工件材料容易变形,拔模斜度应较小;如果材料硬度较高,拔模斜度可适当增大。
2. 模具结构: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材料的选择等都会影响拔模性能,拔模斜度标准应适应模具结构的要求。
3. 产品表面要求:如果产品对表面的质量要求较高,拔模斜度标准应较小;如果允许一定程度的瑕疵,拔模斜度标准可适当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拔模斜度标准往往是经过不断调整和改进的,通过实验和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拔模斜度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平衡。
注塑件设计工艺准则——结构设计(第三节)

结构设计(第三节)5、脱模斜度(Draft Angle)5.1、基本设计守则产品的拔模角度大小具体依照拔模面的高度及模具加工来决定:①、拔模面的高度在2mm以下基本不用拔模,如需要拔模,拔模角度在2~3度之间;高度在2~10mm以内,拔模角度采用1~1.5度,高度在10mm以上拔模角度在0.3~0.5度;②、模具加工:如模具加工量太小则无法达到设计的拔模角度,就需要修正过来。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出模角要求大。
在立体图的构建中,凡影响外观,影响装配的地方需要画出斜度,加强筋一般不画斜度。
塑胶零件的脱模斜度由材料,表面饰纹状态,零件透明与否决定。
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的脱模斜度大,零件越高,孔越深,斜度越小。
表4 脱模斜度的选择序号影响脱模斜度的主要方面1 塑胶材料的影响PE,PP可强制脱模,强制脱模量一般不超过型芯的最大截面积5%。
2 饰纹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脱模角比蚀纹板许可大0.5度。
3 工件透明预防的影响透明的工件一般取3度。
4 一般情况取值一般情况下取0.5~1.5度。
5.2出模角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出模角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出模角。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脱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⑺当表面采用不同的咬花规格时,其拔模斜度不一样。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出模角:(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脱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6、加强筋6.1、加强筋的作用(1) 在不加大制品壁厚的条件下,增强制品的强度和刚性,以节约塑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2) 可克服制品壁厚差带来的应力不均所造成的制品歪扭变形。
(3) 便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在塑料制品本体某些壁部过薄处为熔体的充满提供通道。
铸件拔模斜度介绍

根据生产环境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拔模斜度
手工脱模
对于手工脱模的生产环境,由于工人操作时力度不易控制,需要较大的拔模斜度以减小 脱模阻力。一般拔模斜度在3°-5°之间。
机械脱模
对于机械脱模的生产环境,由于机械设备的力度和精度易于控制,可以减小拔模斜度。 一般拔模斜度在2°-4°之间。
05
铸件拔模斜度的测量与控制
采用目视检查、测量检查等多种方 法,确保铸件拔模斜度符合要求。
检查结果处理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铸件,及时采取 措施进行修正或报废处理,防止不 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06
铸件拔模斜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拔模斜度对铸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拔模斜度是铸造过程中为了便于从模具中取出 铸件而设计的斜度,它对铸件的尺寸精度有直 接影响。
03
铸件拔模斜度的应用场景
金属铸造
金属铸造是使用金属材料通过熔炼和模具成型的过程,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 铸件。在金属铸造过程中,拔模斜度通常用于防止铸件粘附在模具上,以确保顺 利脱模。
拔模斜度的角度取决于铸件的材料、模具表面处理和铸造工艺等因素。一般来说 ,金属铸造的拔模斜度角度较大,以增加脱模的可靠性。
适当的拔模斜度有助于减少铸
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是一种使用砂型模具的铸造方法,适用于生产各种 复杂形状的铸件。在砂型铸造中,拔模斜度主要用于防止铸 件与砂型表面粘结,以确保铸件能够顺利从砂型中取出。
砂型铸造的拔模斜度角度通常较小,因为砂型表面的粗糙度 较高,需要较小的角度才能有效防止粘结。
玻璃铸造
玻璃铸造是一种使用热熔玻璃成型的方法,用于制造各种 玻璃制品。在玻璃铸造过程中,拔模斜度主要用于防止玻 璃制品与模具表面粘结。
适当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铸件尺寸的稳定性, 减小铸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提高模具的使用 寿命。
说明加强筋的拔模角一般取0.25-2度,塑件表面有皮纹或是结构复杂的

说明:加强筋的拔模角一般取0.25-2度,塑件表面有皮纹或是结构复杂的应加大拔模角!可达到2度,这是因为形状复杂的制品脱模阻力大!如拔模角不够大时会出现拉花现象!在塑件结构设计中应避免在料流方向的尖角!这样会产生局部应力且有注塑缺陷!第二种为改良方案,消除了尖角!第二种为改良方案!加了圆角,圆角的好处是避免集中。
提高塑件的强度,改善塑件的流动性!圆角半径的大小一般外R取2t(壁厚),内R取0.5~1t.就2,3图来讲,主要告诉我们避免在设计中过度过于尖锐,因为塑胶流动通过尖锐出所需要的射压会加大,随之带来应力集中,对产品本身就不好.而射压太大对成型机和模具的寿命也有影响,长期生产模具就会有问题, 做为一个好的ME,考虑产品结构就要全面.一个产品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射出成型.产品设计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最大下面这个图其实也跟上面差不多!塑件剖面出现了急剧变化!塑件加强筋的设计:基本厚度等于0.5倍壁厚;高度小于等于3倍辟厚;圆角大于等于0.25~0.4的壁厚;拔模角大于等于0.5度;间距大于2倍的壁厚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加强筋应布置在塑件受力较大之处,以改善塑件的强度; 2 加强筋应作对称分布,避免塑件局部集中;3 加强筋应尽可能设计的矮一些!我认为把加强筋的厚度取对应壁后的一半是太大了。
这样会容易缩水。
实际上我在设计筋时,控制在1/3壁厚左右。
当然,我所做的产品壁厚都在2.5---3mm之间,400×400×50大细。
我觉得肋骨的问题在设计时非常主要:1 :缩水问题,只要厚度略微大一些,缩水问题立刻出现。
须知加料容易,减料难。
这样改模的话,模具师傅必然想对你破口大骂(我被骂了N次了),,2:强度问题,顾名思义,就是要起到加强结构平衡,使之应力相对稳定,如果一味的追求不缩水,很可能导致你的产品过不了冲击测试。
3:孤独剑是取壁厚的1/2,,我们厂里的经验也是在1/2~3/2之间。
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为便于拔模,塑件壁在出模方向上应具有倾斜角度α,其值以度数表示(参见表2-4)。
拔模斜度确定要点(1) 制品精度要求越高,拔模斜度应越小。
(2) 尺寸大的制品,应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3) 制品形状复杂不易拔模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
(4) 制品收缩率大,斜度也应加大。
(5) 增强塑料宜选大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小斜度。
(6) 制品壁厚大,斜度也应大。
(7) 斜度的方向。
内孔以小端为准,满足图样尺寸要求,斜度向扩大方向取得;外形则以大端为准,满足图样要求,斜度向偏小方向取得。
一般情况下拔模斜度。
可不受制品公差带的限制,高精度塑件的拔模斜度则应当在公差带内。
拔模斜度α值可按表2-4选取。
由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硬脆、刚性大的,拔模斜度要求大。
具备以下条件的型芯,可采用较小的拔模斜度: (1) 顶出时制品刚度足够。
(2) 制品与模具钢材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
(3) 型芯表面的粗糙度值小,抛光方向又与制品的拔模方向—致。
(4) 制品收缩量小,滑动摩擦力小。
3.2 制品拔模斜度设计 1.箱体与盖类制品(图2-1)当H≤50mm时,S/H=1/30~1/50 当50<H≤100mm时,S/H≤1/60 2.格子板形制品(图2-2)当格子的间距P≤4mm时,拔模斜度α=1/10P。
格子C尺寸越大,拔模斜度越大。
当格子高度H超过8mm,拔模斜度不能取太大值时,可采用图(b)的形式,使一部分进入动模一侧,从而使拔模斜度满足要求。
3.带加强筋类制品(图2-3)A=(1.0~1.8)T mm;B=(0.5~0.7)T mm 4.底筋类制品(图2-4)A=(1.0~1.8)T mm;B=(0.5~0.7)T mm 5.凸台类制品(图2-5、表2-5)高凸台制品(H>30mm)的拔模斜度:型芯:型腔:型芯的拔模斜度应大于型腔。
6.最小拔模斜度(表2-6)拔模斜度影响制品的脱出情况。
如果拔模斜度很小,拔模阻力增大,顶出机构就会失去作用。
讨论拔模角度.

討論拔模角度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一般应用边0.5°至1°就足够。
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接近至零。
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
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 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
在所有的肋骨、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0.2-0.5°的出模角。
若壁边比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0.5-1.5°以上。
PBT 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
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0.03mm(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 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
一般光华的表面1.5°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 塑胶成品的肋骨,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0.5°就已经足够。
PS 0.5°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
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
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 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
螺丝柱 拔模斜度

螺丝柱的拔模斜度取决于其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螺丝柱的直径比模具内孔直径稍微大一些,因此不需要太大的拔模斜度。
在模具设计中,周边放料直线侧壁处理成斜线即可。
如果螺丝柱是用司筒顶出的,外径斜度推荐0.25度,内径推荐0度。
如果螺丝柱太浅,不用司筒时,内外径推荐0.25~0.5度。
为了防止表面缩水,螺丝柱根部需要做火山口;为了方便打螺丝,需要在自攻螺丝柱的顶端做一个小台阶。
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拔模斜度要比蚀纹要求的角度大,拔模斜度越小,蚀纹纹路越浅。
开模前,要在PRO/E里进行拔模斜度分析,防止倒扣(即拔模反向了)。
建议前模斜度比后模斜度大0.5~1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者查阅专业书籍。
模具设计时拔模角度的设置

模具设计时拔模角度的设置討論拔模角度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而BOSS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我们外形一般用1~2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1:40,前壳为1.5度(我刚做了一个2度的)。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30毫米),一般不等小于3度。
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6~8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這個話題剛好我在別的論壇上發表過先轉貼過來了:「拔模角」這個問題對機構人員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什麼情況要畫拔模斜度?什麼情況不需要斜度?外觀斜度要多少?補強肋,螺絲駐斜度要多少?真的都需要經驗,及和模具設計人員討論對機構人員來說,不要畫拔模角是最好的因為在畫所有的結構時,標尺寸的參考只有「一條線」加了斜度後,正式圖看起來就有「二條線」萬一選錯條,以後就麻煩了(有經驗的人應該聽的懂吧!)供一下個人的經驗: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結構都完成後,再來一次畫出來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錯一方面可以加快軟體運算的速度.其實一個負責任的機構人員 .應該是要把「該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畫出來 .如果你把這項工作交給模具設計人員來畫的時候 .他怎麼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緊配合」,哪些有「間隙」?而且拔模基準面應該是以「底部」,還是「頂部」為準呢?一旦「猜錯」了,有可能成品就會有干涉了 .還有有些比較高,比較深的結構是做「入子」的以及有些螺絲孔是做「套筒」的那時需不需要做斜度,那裡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員好好討論了「拔模斜度」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常常為了這個問題會讓模具設計人員對機構設計人員有很大的抱怨這個可以多聽聽版上那些模具設計人員的心聲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1、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2、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压铸件拔模斜度

压铸件拔模斜度摘要:一、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定义和作用1.定义2.作用二、压铸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设计要求2.影响因素3.设计方法三、压铸件拔模斜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正面的影响2.负面的影响四、提高压铸件拔模斜度质量的措施1.优化设计2.改进工艺3.提高操作水平正文:压铸件拔模斜度是指压铸件在脱模过程中,模腔与铸件之间的倾斜角度。
这个角度对于压铸件的顺利脱模以及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压铸件拔模斜度的定义和作用压铸件拔模斜度,通常用铸造斜度或者脱模斜度来表示,是指压铸件在脱模过程中,模腔与铸件之间的倾斜角度。
这个角度的作用主要是使铸件在脱模过程中,与模腔顺利脱离,避免产生粘模现象,从而保证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二、压铸件拔模斜度的设计原则1.设计要求:在设计压铸件拔模斜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压铸件的结构、大小、材料等因素,以保证铸件顺利脱模。
2.影响因素:压铸件拔模斜度主要受铸件的结构、材料、模具设计及操作工艺等因素影响。
3.设计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设计合适的拔模斜度。
三、压铸件拔模斜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正面的影响:合适的拔模斜度可以保证铸件顺利脱模,避免产生粘模现象,从而降低铸件的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2.负面的影响:如果拔模斜度过大或过小,可能导致铸件脱模困难、模腔磨损加剧、甚至出现铸件变形或破裂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四、提高压铸件拔模斜度质量的措施1.优化设计:通过改进模具设计和优化压铸件结构,选择合适的拔模斜度,以提高产品质量。
2.改进工艺:采用先进的压铸工艺,提高压铸件的充型速度和冷却速度,以降低粘模现象的发生。
3.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操作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压铸件的脱模技巧,降低废品率。
拔模角设计规范----经验

拔 模 角 設 計 規 范
① 拔模角一律做減肉拔模角,確保模具留鐵料方便以後修改;
② 拔模角的度數要依下例公式:
公模面0.05≤h╳ tgα≤0.1
母模面 0.07≤h ╳ tgα≤0.15
h為需做拔模角面的高度;
③為便于加工,整個成品的拔模角度數儘量選擇1°、2°、3°、5°、7°這
樣的整數,成品拔模角的度數最好不要超過4種。
只有在成品面太高的情況,拔模角可選擇做0.2°、0.5°、0.7°;
④ 外觀面的拔模角的度數,需根據咬花的型號來確定。
(一般在3°
以上.)外觀面的拔模角需得到客戶的確認;
⑤ 配合面的拔模角的要求:
a、配合面的拔模角需和它的裝配件的拔模角配合
b、如果公司只開其中一件必須和客戶確認;
⑥ 如果客戶有傳成品尺寸2D檔
a、先將圖上的單向公差,在3D成品上的尺寸調整成雙向公差
b、做完拔模後,3D成品尺寸應符合2D的公差範圍.
小于0.6MM.否則不利于加工和成型。
A側不做拔模﹐B側做兩倍的拔模角。
模角。
拔模设计规范

三、为便于加工,整个成品的拔模数尽量选择1°、2°、 3°、7°这样的 整数,成品拔模角的度数最好不要超过4种。只 有在成品面太高的情况,拔模角可选择做0.2°、0.5°,0.7°;
四、外观面的拔模角的度数,需根据外观设计来确定。(一 般建议在3°以 上), 外观面的拔模角需得到客户的确认; 五、配合面的拔模角的要求: a、配合面的拔模角需和它的装配件的拔模角配合; b、如果公司只开其中一件必须和客户确认; 六、如果客户有传成品尺寸2D档: a、先将图上的单向公差,在3D成品上的尺寸调整成双 向公差: b、做完拔模后,3D成品尺寸应符合2D的公差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模角设计规范
①拔模角一律做减肉拔模角,确保模具留铁料方便以后修改;
②拔模角的度数要依下例公式:
公模面0.05≤h╳ tgα≤0.1
母模面0.07≤h ╳ tgα≤0.15
h为需做拔模角面的高度;
③为便于加工,整个成品的拔模角度数尽量选择1°、2°、3°、5°、7°这样的整数,成品拔模角的度数最好不要超过4种。
只有在成品面太高的情况,拔模角可选择做0.2°、0.5°、0.7°;
④外观面的拔模角的度数,需根据咬花的型号来确定。
(一般在3°
以上.)外观面的拔模角需得到客户的确认;
⑤配合面的拔模角的要求:
a、配合面的拔模角需和它的装配件的拔模角配合
b、如果公司只开其中一件必须和客户确认;
⑥如果客户有传成品尺寸2D檔
a、先将图上的单向公差,在3D成品上的尺寸调整成双向公差
b、做完拔模后,3D成品尺寸应符合2D的公差范围.
RIB做完拔模角后﹐底部尺寸L不得
小于0.6MM.否则不利于加工和成型。
入子PL在RIB侧边。
为了方便线割。
A侧不做拔模﹐B侧做两倍的拔模角。
成品BOSS如做套筒顶针﹐BOSS孔不做拔模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