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说明要求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5a9e4db307e87101f69686.png)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设置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45635ae5524de518964b7dc5.png)
故当品位与厚度有相关关系,且不需十分精确地按上式求块段平均品位时,用算术平均法将比用加权平均法有利得多,既简便些又准确些。
在测定面积时,除了要求图纸的质量(精度)符合要求外,为减少测定的技术误差,用求积仪或透明方格纸法规定时,均应要求认真地测定≥2次,相对误差值在≤2%时,再求得其面积平均值参加储量计算。几何图形法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图件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一般为1∶1000。
(二)矿体平均厚度的确定
矿体的厚度是根据矿体自然露头、工程揭露的矿体厚度测量和地质编录资料量取“线”上矿体厚度值。
当有特高品位存在时,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求平均品位。
有人认为,加权法求平均品位仅是一种形式(尤其是对脉状矿体)。求单个工程的线平均品位采用加权法,当样长不等时是必须的;而沿走向求块段平均品位时,就不宜用加权法,反而是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其真实平均品位值。例如,当品位与厚度有相关(线性)关系时,得到下式:
根据所选择的储量计算方法,是采用矿体(或矿块)的平均真厚度,还是平均铅垂厚度或平均水平厚度计算矿体体积,根据需要进行测定统计计算或需适当的变换处理。
矿体断面或矿段(矿块)平均厚度的计算:
当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厚度测量工程点(线或面)分布均匀;或厚度测量点(线或面)密度大、数量很多;或矿体厚度变化无规律,测量点分布也不均匀时,均可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矿体面积、矿体平均厚度、矿石的平均体重和平均品位,有时还包括矿石湿度和含矿系数等。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946f64ddccda38376bafbe.png)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1、断面法:将矿体用若干个剖面截成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每个块段的储量,然后将各块段的储量和起来既得到矿体的储量。
这种用断面划分块段求储量的方法叫断面法。
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划分块段而计算储量者,叫做垂直断面法;用以犀利水平断面划分块段计算储量者,叫水平断面法。
在垂直断面法中,如果断面与断面之间平行,称为平行断面法;若不平行则为不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的优点在于断面图保持了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直观的反映了地质构造特征;储量计算时,可根据出量级别、矿石类型、工业品级等的要求任意划分块段,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任意形状的矿床都可用断面法。
因其优点较多,称为目前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2、算术平均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将整个矿体的各种参数都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从而计算矿体的储量。
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来进行的,有时也在平行矿体倾斜面的投影图上进行。
算术平均法是所有储量计算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也无须做复杂的图件。
因此,在矿点检查、矿区评价阶段常用这种方法计算。
当探矿工程数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矿体各项指标值变化较大时,此法仅能得出粗略的计算结果。
此法没有按矿石类型、工业品级、储量级别等划分块段分别计算。
因此在勘探阶段很少用这种方法。
该法的实质是把形态不规则的矿体,改变为一个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状体,其周边就是矿体的边界。
计算方法是先根据探矿工程平面图(或投影图)上圈出矿体边界,测定其面积(若为投影面积,需换算成真面积。
见后面块段法的面积换算)。
然后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平均体重。
最后按下面公式计算:矿体体积:V=SxM式中:V一矿体体积(下同);S一矿体面积;M一矿体平均厚度。
矿石储量: Q=VxD式中:Q一矿石储量(下同;D一矿石平均体重。
矿体金属储量:P=QxC式中:P一金属储量: C一矿石平均品位。
3、地质块断法:在计算方法上,地质块断法和算术平均法基本一样,所不同者仅在于它不是将整个矿体一起计算,而是按需要将矿体划分成若干块断,每个块断都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块断的储量。
各级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
![各级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eff8fdf61fb7360b4c6534.png)
勘探开发的全过程应始终重视 并 不失时机地录取和积累各种必要的基 础资料
容 积 法
静态法 储量计算 方法 动态法
统计模拟值 物质平衡法 产量递减法
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确定多重介质储层有效孔隙度时 必须考虑三 部分数值(基质原生孔隙度 溶洞裂缝孔隙度 大缝大洞孔隙度)
例三 原始含油饱和度值 大型油田应有油基 泥浆或密闭取心井资料
※缺少实际分析值对储量值影响大 ※油基泥浆井与密闭取心井位部署的代表性(特 别是对主力油气层的代表性)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 计算不同级别储量 按
储量 含油 有效 孔隙 含油饱 原油 换算 地质 级别 面积 厚度 度 和度 密度 系数 储量
C1 B A 20 12 2 15 4 3 15 5 3 10 5 2 2 1 0.5 10 5 2 33 15 5
我国各级储量允许相对误差
储量级别 探明 控制 预测
相对误差%
概率 %
<±20 <±50
≥80 ≥50 ≥10
•不同勘探开发阶段 计算不同级别储量按
规范要求取好各项资料 ●采用正式成果报告 去伪存真 严格审核 ●录用资料数据必须有代表性 ●油气田勘探开发 自始至终都要重视取资料 工作
基础资料不全不准 给储量参数 和储量计算带来大的偏差
★顶面构造图形态 ★出油底界确定 ★油气水认识
据少量探井资料和质量差的地震资料 编制的储层顶面构造图 往往在构造形态 断层位置和分布等方面存在大的问题 ★地震资料质量差 ★测网密度不够 ★埋深大 构造幅度小 倾角小 地震精度差 ★小断块油藏断层多 构造破碎
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259736c0b1c59eef8c7b481.png)
(2)、计算单元内无岩芯分析资料,有效孔隙度采用经 验公式计算值。
目前均借用最新储量报告取值。
4、原始含油饱和度---So, %(取整)
(1)、利用油基泥浆取芯实验室获得。 (2)、若无油基泥浆取芯,采用阿尔奇经验公式法和半 渗透隔板法等。
1、含油边界圈定---A, Km2 :
根据钻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在平面构造图上圈定含油面 积。圈定原则如下:
(1)、断块油藏按相应层位的构造图圈定பைடு நூலகம்断层线控制含 油边界;
(2)、以构造为主要因素的含油边界圈定原则: 一是当含油边界有油水同层井点控制时,含油边界线
可通过构造最低部位的油水同层井点,并平行于构造等高线圈 定含油面积。
尖灭井
含油边界线
油井 尖灭线
干井
2、平均有效厚度---h ,m
有效厚度划分: 顶底界面的确定---采用以自然伽玛、微电极、深浅 侧向测井曲线为主,参考微球等其它曲线划分有效厚 度。以自然伽玛、深浅侧向半幅点和微电极幅度差的 异常点,结合微球电阻率下降对应点确定油层顶底界 面,起划厚度0.4m。
夹层扣除:夹层有两种,即泥岩夹层和灰质夹层。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公式 :
采用容积法进行储量计算:
N=100×A×h×Φ×So×ρ。/Boi
A --- 含油面积,Km2 h --- 平均有效厚度,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 So--- 含油饱和度,%(取整) ρ。— 地面原油密度,g/cm3 Boi— 原油体积系数 N — 石油地质储量,104t
二是含油边界无油水同层井点控制时,含油(气)边 界线可通过相距最近的油井与水井间距之半处或外推一根等高 线(50m),并平行于构造等高线圈定。
石油储量计算介绍
![石油储量计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ee579ebf8c75fbfc77db2fb.png)
石油储量介绍1. 概述与适用范围1.1介绍了石油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分级和分类、储量计算和储量评价的方法。
1.2适用于天然石油及其溶解气储量的计算、评价与管理工作(海上石油储量计算另有补充规定)。
2. 术语2.1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的总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2.2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3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2.4远景资源量:是依据一定的地质资料对尚未发现资源的估算值。
2.5总资源量:是地质储量和远景资源量之总和。
2.6评价井: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田,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新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2.7滚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田,是有多层系含油、多种圈闭类型叠合连片,富集程度不均匀,油气水纵向、横向关系复杂特点。
由于这种复杂的油气聚集带或油气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为提高经济效益,对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有整体认识后,可不失时机地先开发高产层系或高产含油气圈闭。
在进入开发阶段以后,还要对整个油气聚集带不断扩边、连片、加深勘探,逐步将新的含油气层系和新的含油气圈闭分期投入开发。
这种勘探与开发滚动式前进的做法,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3. 储量计算工作的一般要求3.1应采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认识和改造油层,取全取准基础资料,在认真研究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用和参数的确定,既要有理论根据,又要有本油田实际资料的验证。
储量计算说明要求
![储量计算说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ba0711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b.png)
储量计算说明要求储量估算说明要求1.矿体地质特征2.勘探⽹度选择(根据勘探类型选择)**矿体长宽矿体规模为⼩型,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构造破坏程度中等矿床勘查类型为第Ⅲ类型(复杂型),根据锡矿床勘查⼯程间距参考表勘探⽹度为:沿⾛向⽶,沿倾向⽶。
勘查⼯程间距的确定勘查⼯程间距确定的依据确定勘查⼯程间距的合理性主要是⽤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检验的,当⼀个矿床由多个稳定程度不等的矿体或矿段组成时,应根据各⾃特征分别确定⼯程间距。
影响勘查⼯程间距的主要因素影响勘查⼯程间距的主要因素是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变化规律及矿体地质变量。
对于钨、锡、锑矿体⽽⾔,⼀般以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有⽤组分的稳定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构造破坏程度等作为主要地质变量;对于汞矿⽽⾔,则主要以含矿体规模、形态、矿化连续性、矿体内部结构及构造破坏程度作为主要地质变量。
确定勘查⼯程间距的⽅法勘查⼯程间距确定的⽅法主要有三种:a)第⼀种地质统计学⽅法,即对勘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运⽤地质统计学中区域化变量的特征,确定最佳⽹度值;b)第⼆种类⽐法,即对⼀般的中⼩型矿床,有类⽐条件时,运⽤传统类⽐法确定最佳⽹度值;c)第三种试验法,即对⼤型或超⼤型矿床,应进⾏不同勘查⼿段的⼯程验证,确定最佳⽹度值。
最佳勘查⽹度的确定⼀般需采取多种⽅法逐步确定,不能⼀概⽽论,应采⽤由稀到密,稀密结合,由浅到深,深浅结合,典型解剖,区别对待的原则进⾏部署。
对于矿体地质变量了解少的勘查⼯作早期,⼀般采⽤类⽐法,参考同类同型或同类矿床达到控制程度的⽹度放稀(多倍)控制,选择典型地段进⾏解剖并获取⾜够的矿体地质变量的变化的参数,运⽤地质统计学,确定矿体地质变量的变化区间长度,以此为基础,确定最佳⽹度值。
不同勘查⼯作阶段及控制程度对⼯程间距的要求不同勘查⼯作阶段及控制程度对⼯程间距要求如下:a)预查,即只⽤极少量⼯程验证地质、物化探异常,达到⼤致了解矿体(化)情况的⽬的,故对⼯程间距不作要求;b)普查,即主要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有限取样⼯程,对⼯程间距⼀般采⽤类⽐法,⽤稀疏⼯程初步控制矿体;c)详查,即要⽤系统取样⼯程控制矿体,⼀般以矿体地质变量的变化区间长度的1/2为基本控制间距,达到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的⽬的;d)勘探,即在勘探区内已有系统⼯程控制的基础(详查阶段)上加密取样⼯程控制,最终达到肯定矿体的连续性,排除矿体连接的多解性。
储量计算准则
![储量计算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57193a0f524ccbff1218475.png)
河南理工大学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
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规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征税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主管生产的局、矿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地质测量部门要负责了解、掌握矿井储量的数量、质量、面布、损失等及其变化情况,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第3条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
矿务局、矿掌握或上报的府量,必须以地测部门提出的经过审核的数字为准,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动。
第4条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一、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并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二、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三、积极寻找煤炭资源,扩大可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为矿井政党持续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和延长和矿井服务年限提供物质基础。
四、进行储量报损、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转出、转入的呈报和审批工作;五、参与制定和检查、分析各种回采率设计指标及其执行情况,为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资源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二章储量计算第一节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第5条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能利用程度,煤炭总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
能利用储量中又分阶段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呆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形式表述:煤炭总储量含:能利用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能利用储量含:工业储量、远景储量;工业储量含:可采储量、设计损失。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99378000caaedd3382c4d316.png)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一)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储量计算一般要求及通用公式,计算储量时所使用的面积有如下几种:(1)当煤层倾角小于15。
时,可以直接采用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⑵当煤层倾角在15。
~60。
时,就需要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所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cosa式中,S为真面积;S '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a为煤层倾角。
(3)当煤层倾角大于60。
时就需要将煤层立面图(即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 sin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测定的立面面积;a为煤层倾角。
(4)急倾斜煤层,其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很大,直立倒转频繁,这就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在其上测定的面积,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以上种种方法均需要从图纸上测定面积,如何测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求积仪法。
利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经常使用的求积仪一种是带有可变臂杆的定极求积仪,一种是固定臂杆的定极求积仪。
而现在又有了精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的求积仪。
每一种求积仪都带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原理和使用说明不再赘述。
⑵透明纸格法。
先将绘有间隔1cm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测的平面图形上,如图2-8-5,整个欲测图形的面积即等于若干小梯形面积之和,每一条被欲测图形所截的横线长度,为梯形的横中线,其高为1。
整个欲测图形面积实际等于被截的每一横线长度之和。
被截的每一横线的长度,可用尺子直接量得,也可用曲线仪测得。
这样求得的面积,再根据平面图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图2-8-5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图2-8-5 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使用本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在用透明格纸蒙欲测图形时,必须注意使图形两端的条带宽度接近或等于0.5cm;其二,为了检查测定结果,可变换透明格纸的位置,再测定一次,两次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2%寸,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c61e22ca5e9856a5612606f.png)
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井田内共有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4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5#、9#、15#。
其中3#煤为全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也是目前正在开采的煤层。
1、矿井地质的储量计算因为该矿井的煤层倾角小于100,故采用近水平面积,根据方格纸法的面积为43.78km2:计算公式: Z=S×M×D式中: Z-----储量,万吨S-----水平投影面积, m2M-----平均厚度 , mD-----容重, t/m32、煤层厚度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6.81 m3、煤的容重3号煤层容重取1.40t/ m3;带入储量计算公式得:Z=S×M×D10=41764.5万吨=43.78×6.81×1.4×6所以,本矿井地质储量为:41764.5万吨。
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本矿井设计储量和设计可采储量进行计算:矿井的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Z=(Z-P)× CK=矿井可采储量式中: ZKZ=矿井工业储量(地质储量)P=永久煤柱损失C=采区采出率,C取0.9永久煤柱包括工业场地、井田境界等留置的永久煤柱以及地质构造复杂不能开采的煤柱损失。
计算公式:P=(L×B×H×Y)/10000式中: P--- 永久煤柱损失L--- 煤柱长度B--- 煤柱宽度H--- 煤柱厚度Y--- 煤容重(一) 井田境界煤柱损失:P1L1=4750×2+4000×2=17500mP1=(17500×20×6.81×1.4)/10000=333.69 万吨(二)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损失:P2本矿井为大型矿井,根据《设计规范》规定,大型矿井占地2公顷/10万吨,所以此矿井工业广场占地为:50×2=100 公顷.工业广场煤柱:P2= (1000000×6.81×1.4)/10000=953.4 万吨(三) 大巷煤柱损失:P3P3=[(4750+2000) ×70×6.81×1.4]/10000=450.5 万吨(四) 风井广场煤柱损失:P4本矿井的风井广场煤柱经计算损失为:99 万吨所以总损失为:P=P1+P2+P3+P4=333.69+953.4+450.5+99=1836.57 万吨所以P/Z =1836.57/41764.5×100%= 4.4% < 10%符合规程规定.可采储量计算如下:Z K =( Z-P ) × C= (41764.5-1737.57) ×90%=36024.237万吨表2—3—1 设计储量计算表 (单位: 万吨) 表2—3—2 设计可采储量计算表 (单位: 万吨) 煤层编号 设计 储量 开采煤柱损失开采损失 设计可 采储量 大巷 风井广场小计 340477.4 450.5 98 548.5 548.5 39928.9 煤层 编号 块段 面积 (km 2)工业储量 (万吨) 平均 厚度 (m)容重 (t/m 3)永久煤柱损失 设计储量 矿界 工业广场 小计 3 43.78 41764.5 6.811.4 333.69 953.4 1287.1 40477.4。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https://img.taocdn.com/s3/m/165b2c1f4431b90d6c85c755.png)
在储量计算中,面积以平方米(m2)、厚度以米(m )、容重以立方米吨(t/m3)、含量以吨(t )为单位。
储量汇总时以万吨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
第21条 储量计算结果必须经验丰富检查。
检查应在原计算图上以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
检查结果若在允许范围内,应以原计算结果为依据如果超过允许误差,应查找原因予以更正。
储量块段面积的量测,需由他人抽查。
抽查的比例应大于总块段个数的10%。
每个块段两次面积之差,不得超过求积仪的允许误差。
在抽查的块段个数中,有30%以上超过允许误码差时,应全部重算。
实际工作面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100% 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工作面采出量。
即回采工作面内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出来的采出煤量。
计算化工是:Q 面=S 面·h ·d -R式中:Q 面――工作面采出量;S 面――工作面实际采空面积(即工作面运输机巷内侧到回风巷的内侧,开切眼内侧到工作面煤壁这个区域的面积);h ―――平均实际采高。
如其变化较大,应按分块、分段的不同采高计算。
平均实际采高,不包括大于0.05m 夹石的厚度;d ―――煤的容重;R ―――工作面内实际发生的落煤损失。
2、工作面损失量即实际工作面损失(解释见本章第二节第32条)。
一、公式使用范围:本式是计算报告期内单个采区 损失率的公式。
1、当计算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累计采区回采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损失量,式中的“采了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采出量2、计算全矿井平均采区损失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损失量之和;式中的采出量亦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采区量之和。
二、采区损失率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采区采出量。
储量计算及报告编写
![储量计算及报告编写](https://img.taocdn.com/s3/m/e1cc40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5.png)
式中:Q—储量(吨);V—体积(立方米);S1、S2—断面上矿体的面积(平方米);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米);D—矿石体重(吨/立方米)。 使用条件:(S1-S2)/S1 <40%时使用 ② 截锥公式:Q =V · D V =1/3(S1+S2+ ) · L 或V=L/2(S1+S2) · K 式中:Q、V、S1、S2、L、D同上。 K为a的函数,S1/S2=a或S2/S1=1/a,由a或1/a查“锥形公式法中的k值表”求k值。 使用条件:(S1-S2)/S1>40%使用。 ③ 楔形公式:Q =V · D V=1/2 · S1 · L 式中:Q—储量(吨);V—体积(立方米);S1—断面上矿体的面积(平方米);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米);D—矿石体重(吨/立方米)。 使用条件:当矿体呈楔形尖灭时使用。 ④ 锥体公式:Q =V · D V=1/3 · S1· L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518f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d.png)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下含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石或矿床的总量。
确定储量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义确定性:储量计算应严格以定义矿床的质量和数量为基础,不应含糊或模糊。
2.可量度性:储量应可量化为具体的数字,方便计算和比较。
3.可靠性:储量计算应基于充足、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4.透明度:储量计算过程应透明,以便其他人能够验证和复制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的步骤储量计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矿床描述:对矿床进行详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描述,包括矿床的空间分布、形状、规模和矿石性质等。
2.样本采集:通过采集矿床的岩石、土壤或矿石样本来获取有关储量的信息。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样本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岩石化学成分、矿石品位等。
分析结果将用于计算储量。
4.储量计算:根据采样数据和统计方法,计算矿床的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积法、重量法和金属当量法等。
5.储量分类:根据储量的可信程度和经济可开采性,将储量分为不同等级,常见的分类包括proved reserves、probable reserves和possible reserves等。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1. 体积法体积法是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矿床的几何形状和岩石的平均密度,通过测量矿床的体积和岩石的平均含量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Volume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2. 重量法重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特别适用于黑色金属矿床等。
该方法基于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密度和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品位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Total weight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3. 金属当量法金属当量法是用于计算多金属矿床的储量的一种方法。
探明储量计算及取资料要求
![探明储量计算及取资料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7cafc1fbb68a98271fefa49.png)
其中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最主要方法,
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闭类
型、不同的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特别是油藏评价阶段或
开发初期,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取决于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对于大中型构造砂岩油气藏计算精度较高,而对于小型、 复杂类型油气藏,则准确性较低。
一、储量计算方法
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实际上是估算地下岩石孔隙中原油的 体积,然后用地面的体积单位或重量单位表示。
探明储量计算 及取资料要求
张有平
2012年7月12日
第一部分
探明储量计算
探明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方法 二、储量计算流程
三、含油面积的确定方法 四、测井储量参数的确定方法 五、其他参数
一、储量计算方法
(a)容积法 (b)概率法 (c)物质平衡法
(d)产量递减法
(e)水驱特征曲线法 (f)试井法
一、储量计算方法
4.3.2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已完成评价钻探或已经开辟先导生产试 验区的油藏(田),尚未部署开发生产井网的经济可采储量。
二、储量计算流程
4.3储量类别划分
4、储量计算
4.3.1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油藏的开发井网钻探和配套设施建设完 成后,已全面投入开采的可采储量。
4.3.2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已完成评价钻探或已经开辟先导生产试 验区的油藏(田),尚未部署开发生产井网的经济可采储量。
3、油藏地质研究
原油性质
地层原油 层位
E2-3 a E1-2 z J3 q
地面原油 含腊 ( %) 16.48 5.72 8.1
密度 密度 粘度( 50℃) 粘度( 50℃) 3 3 ( mPa.s ) ( mPa.s ) ( g/cm ) ( g/cm ) 0.706 0.628 0.602 1.47 0.44 0.33 0.837 0.811 0.820 14.56 1.59 2.75
储量起算标准
![储量起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30530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6.png)
储量起算标准
储量起算标准因资源类型和地区而异。
以煤层气和石油为例:
1. 煤层气储量计算以单井产量下限为起算标准,即只有在煤层气井产气量达到产量下限的地区才可以计算探明储量。
根据国内平均条件,所确定的单井平均产量下限值是进行储量估算应达到的最低经济条件。
2. 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井日产量下限是储量起算标准,这是进行储量估算应达到的最低经济条件。
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价格和成本等测算求得只回收开发井投资的单井日产量下限;也可用平均的操作费和油价求得平均井深的单井日产量下限,再根据实际井深求得不同井深的单井日产量下限。
总的来说,储量起算标准是进行储量估算应达到的最低经济条件,具体标准会根据资源类型和地区特性而有所不同。
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
![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10827310740be1e650e9a39.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
各项找矿勘探工作的经济效果,最终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矿产储量上。
这一储量:
1.必须是符合工业技术要求的;
2.必须是可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提供符合这些要求的储量,是找矿勘探工作的首要目的,脱离了这一目的,找矿勘探的经济效益必然要受到影响。
做好储量计算工作的条件是:
1.要有经过批准的工业技术指标;
2.要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计算储量的图纸;
3.要有其可靠性与储量等级标准相符合的计算储量的参数;
4.要有适合矿床具体情况的计算方法与真实无误的运算;
5.要有一目了然的能反映全部运算过程的多种表格,包括品位、厚度、面积、体积、体重及矿量的运算表格。
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及平衡表外两类:
平衡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矿山企业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目前无工业意义,但在不久将来技术和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时,预料有可能应用的储量。
表外储量包括有益组分含量低、矿体薄,矿山开采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技术加工方法尚未解决等情况下的储量。
根据矿床研究和控制程度,冶金地质勘探所获的储量,还可分为三级,即B 级储量,C 级储量和D 级储量。
前两种合称为工业储量,后者为远景储量。
根据上述分类应按矿体或矿段,矿石类型和品级等分别计算储量。
平衡表内及平衡表外矿石的测定是依据已确定的工业技术指标而进行的。
工业指标是依据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量估算说明要求1.矿体地质特征2.勘探网度选择(根据勘探类型选择)**矿体长宽矿体规模为小型,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构造破坏程度中等矿床勘查类型为第Ⅲ类型(复杂型),根据锡矿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表勘探网度为:沿走向米,沿倾向米。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依据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合理性主要是用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来检验的,当一个矿床由多个稳定程度不等的矿体或矿段组成时,应根据各自特征分别确定工程间距。
影响勘查工程间距的主要因素影响勘查工程间距的主要因素是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变化规律及矿体地质变量。
对于钨、锡、锑矿体而言,一般以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有用组分的稳定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构造破坏程度等作为主要地质变量;对于汞矿而言,则主要以含矿体规模、形态、矿化连续性、矿体内部结构及构造破坏程度作为主要地质变量。
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第一种地质统计学方法,即对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运用地质统计学中区域化变量的特征,确定最佳网度值;b)第二种类比法,即对一般的中小型矿床,有类比条件时,运用传统类比法确定最佳网度值;c)第三种试验法,即对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应进行不同勘查手段的工程验证,确定最佳网度值。
最佳勘查网度的确定一般需采取多种方法逐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应采用由稀到密,稀密结合,由浅到深,深浅结合,典型解剖,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部署。
对于矿体地质变量了解少的勘查工作早期,一般采用类比法,参考同类同型或同类矿床达到控制程度的网度放稀(多倍)控制,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解剖并获取足够的矿体地质变量的变化的参数,运用地质统计学,确定矿体地质变量的变化区间长度,以此为基础,确定最佳网度值。
不同勘查工作阶段及控制程度对工程间距的要求不同勘查工作阶段及控制程度对工程间距要求如下:a)预查,即只用极少量工程验证地质、物化探异常,达到大致了解矿体(化)情况的目的,故对工程间距不作要求;b)普查,即主要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有限取样工程,对工程间距一般采用类比法,用稀疏工程初步控制矿体;c)详查,即要用系统取样工程控制矿体,一般以矿体地质变量的变化区间长度的1/2为基本控制间距,达到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的目的;d)勘探,即在勘探区内已有系统工程控制的基础(详查阶段)上加密取样工程控制,最终达到肯定矿体的连续性,排除矿体连接的多解性。
不同矿种及不同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确定不同矿种、不同矿床勘查类型,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参考表见附表。
控制程度的确定预查阶段应对发现的矿体或矿化异常,根据极少量工程取得的资料,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为区域远景规划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普查阶段除大致查明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外,应根据有限的取样工程数据并根据地质成矿规律等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作为矿山远景规划的依据。
详查阶段除基本查明矿床、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加工技术特性,主要开采技术条件等外,根据系统工程取得的资料估算的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一般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要求。
勘探阶段除详细查明矿床、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加工技术性能,主要开采技术条件外,还应根据在系统工程基础上的加密工程取得的资料圈定、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中可采储量部分一般应满足矿山首期建设设计返本还息的要求。
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选择依据4.矿体(层)圈定原则(1)矿体的划分根据地层、花岗岩对成矿的控制规律及矿体的富集规律先圈定自然地质体,然后根据工程控制情况对地质体中的矿石类型及元素进行划分和圈定矿体。
(2)矿石类型划分及圈定矿石类型划分主要以野外原始地质编录及取样鉴定为准,自然类型划分为氧化矿石和硫化矿石两类(细脉带矿石归为氧化矿石类),含锡、铜或铅的矿石以锡、铜或铅的氧化率划分为氧化矿及硫化矿两类。
矿体圈定主要根据矿体的赋存特征、赋存规律,均以自然类型圈定。
若矿体中元素达工业品位以上的则圈为主元素,如有两种以上元素达工业品位的则圈为共生元素,其余未达工业品位的,但达到伴生元素要求的则圈为伴生元素。
对组合分析和基本分析中达伴生元素的均估算伴生金属量。
(3)矿体圈定在单工程中根据矿床工业指标从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单样品位低于边界品位,厚度连续达到夹石剔除厚度(大于2米)的,作夹石圈出,达不到夹石厚度且并入矿体估算平均品位仍达工业品位以上时当矿体估算,若并入后工程平均品位低于工业品位时则不再并入,当矿体边缘有若干个样品小于工业品位而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时,在保证工程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工业品位的前提下,圈入进行估算。
当工程中见矿厚度小于矿体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工业品位时,采用米百分率圈定矿体。
(4)矿体连接根据矿床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矿体的产状等分别对应连接。
控矿因素单一,矿体形态简单,相邻剖面矿体赋存层位一致时,连接为一个矿体。
当矿体出现分支复合时,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矿体的最大厚度。
对同一个矿体的相邻两工程,一个为铜,另一个为锡时,两工程间元素互为楔形过渡,两剖面间作楔形尖灭。
(5)矿体外推当无规律可循时,分为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两种。
矿体有限外推:按实际控制网度的二分之一尖推或四分之一平推。
当矿体边部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矿化时,可作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
矿体无限外推:最大外推距离不得超过一个相应勘探网度的工程间距,其外推长度不得大于矿体已知长度。
采用米百分值米·克/吨值圈定的矿体则不再外推。
5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老厂矿田范围内矿床主要为原生硫化矿、氧化矿两类,资源储量估算的矿体工业指标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确定的硫化矿、氧化矿的一般工业指标。
硫化矿一般工业指标:边界品位:Sn 0.1%、 Cu 0.2%;工业品位:Sn 0.2%、 Cu 0.4%;块段平均品位:Cu≥0.6%;最小可采厚度:1.0m;夹石剔除厚度:2.0m;氧化矿一般工业指标:边界品位:Sn 0.1%、 Cu 0.5%;工业品位:Sn 0.2%、 Cu 0.7%;块段平均品位:Cu≥2.0%;最小可采厚度:1.0米;夹石剔除厚度:2.0米;当厚度小于1.0米、品位大于工业品位时,考虑米百分率计算。
伴生组分的工业指标采用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及DZ/T 0201-200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中的参考指标(表6-6)进行,主要的伴生元素有锡、铜、铅、银、硫等几个元素,所有矿体当达到伴生指标时均估算了资源量。
6.资源储量类型确定(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主要是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7766-1999)、《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模》及《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结合矿床实际勘探类型和各矿体工程控制程度及矿体产状、形态、元素组合特征等条件确定111b、122b、333)7.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1)品位①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样品单样长度加权平均法计算。
其公式为:C =n321n332211l ......l ......++++++++l l l C l C l C l C n式中:C —勘查工程矿体平均品位(%);C 1……C n —单个样品品位(%);l 1……l n —单个样品长度(m)。
②矿体平均品位的计算采用矿体总锡、铜金属量除以总矿石量计算。
C =∑∑QP 式中:C --矿体锡、铜平均品位(%);∑P --矿体锡、铜总金属量(%);∑Q --矿体总矿石量(t)⑤特高品位的处理一般单样样品品位值高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作为特高品位处理。
实际资源储量估算中,由于老厂矿田内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一般取上限值8倍作为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处理特高品位的方法是用特高品位参加其所影响的单工程计算,用计算出的单工程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品位参与单工程平均品位的正常计算。
本次资源量估算中未发现特高品位,因此,未进行特高品位处理。
(2)面积相邻两工程间矿体的连接采用直线连接,矿体投影面积全部在计算机上用CAD 面积功能求得,精度较高,能满足规范要求。
(3)体重体重的测定主要是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矿石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松散矿石用体积法测定,致密块状矿石用称重法(石腊法)测定,本次矿体估算主要引用了以往各类矿体测定的体重资料。
各类矿石体重值测定表(4)各种参数有效值的确定各种参数有效数值的取舍,采用四舍五入连续进位原则处理,各种主参数间则为四舍五入不连续进位。
各参数有效值确定8.控制程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本次提交的储量大部分达到了控制的程度,部分剖面根据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征进行了外推,控制程度为推断的,储量级别为122b+333122b在详查地段内,达到了控制的程度,圈定了矿体的三维空间,基本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排除了大的多解性,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矿石中的共伴生有用组分进行了综合评价。
333在详查地段内,达到了控制的程度,对矿体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证实,并结合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征,进行了概略研究,估算为333资源量。
9.研究程度大致查明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初步确定矿石工业利用价值和主要工业类型。
10.经济性评价本次提交的储量为锡铜共生矿,大部分为经济储量,极少部分为边际经济储量。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
边际经济的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之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投资收益率介于0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之间),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11.资源估算结果12. 附表:工程量表(坑、钻)坑:工程名称类别规格性质方位坡度工程量钻:工程名称类别规格性质方位倾角工程量13.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