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ginx+redis+tomcat服务集群
LVS+NGINX+TOMCAT 集群实施操作记录
IP:Eth0:192.168.100.115Eth1:192.168.100.215Vi /etc/init.d./lvs#!/bin/sh## lvs Start lvs## chkconfig: 2345 08 92# description: Starts, stops and saves lvs#SNS_VIP=192.168.100.215SNS_RIP1=192.168.100.114SNS_RIP2=192.168.100.113. /etc/rc.d/init.d/functions#logger $0 called with $1retval=0start(){#set squid vip/sbin/ipvsadm --set 30 5 60#/sbin/ifconfig eth0:0 $SNS_VIP broadcast $SNS_VIP netmask 255.255.255.255 broadcast $SNS_VIP up#/sbin/route add -host $SNS_VIP dev eth0:0/sbin/ipvsadm -A -t $SNS_VIP:80 -s rr/sbin/ipvsadm -a -t $SNS_VIP:80 -r $SNS_RIP1 -g/sbin/ipvsadm -a -t $SNS_VIP:80 -r $SNS_RIP2 -gtouch /var/lock/subsys/ipvsadm > /dev/null 2 >&1echo "ipvsadm started"}stop(){/sbin/ipvsadm -C/sbin/ipvsadm -Z#ifconfig eth0:0 down#route del $SNS_VIPrm -rf /var/lock/subsys/ipvsadm > /dev/null 2 >&1echo "ipvsadm stoped"}status(){if [ ! -e /var/lock/subsys/ipvsadm ];thenecho "ipvsadm stoped"exit 1elseecho "ipvsadm OK"fi}case "$1" instart)start;;stop)stop;;status)status;;restart)stopstart;;*)echo $"Usage: $0 {start|stop|status}"retval=1esacexit $retvalkeepalvivedtar xf keepalived-1.2.7.tar.gzcd keepalived-1.2.7./configure --prefix=/ --mandir=/usr/local/share/man/ --with-kernel-dir=/usr/src/kernels/2.6.32-279.el6.x86_64Makemake installcd /etc/keepalived/mv keepalived.conf keepalived.conf.default chkconfig --add keepalivedchkconfig keepalived on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global_defs {notification_email {root@localhost}notification_email_from root@localhost smtp_server 127.0.0.1smtp_connect_timeout 30router_id Director1}#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实例配置vrrp_instance VI_1 {state MASTERinterface eth0virtual_router_id 51priority 150advert_int 1authentication {auth_type PASSauth_pass 1111}virtual_ipaddress {192.168.122.254/24 eth1}}#LVS配置virtual_server 192.168.100.215 80 {delay_loop 3lb_algo rrlb_kind DRnat_mask 255.255.255.0# persistence_timeout 50protocol TCPreal_server 192.168.100.113 80 {weight 1TCP_CHECK {connect_port 80connect_timeout 10nb_get_retry 3delay_before_retry 3}}real_server 192.168.100.114 80 {weight 1TCP_CHECK {connect_port 80connect_timeout 10nb_get_retry 3delay_before_retry 3}}}}LVS-realserverIp 192.168.100.113Ip 192.168.100.114Vi /etc/init.d/rsup#!/bin/bashVIP=192.168.100.215ifconfig lo:0 $VIP broadcast $VIP netmask 255.255.255.255 up #route add –host $VIP dev lo:0echo "1" >/proc/sys/net/ipv4/conf/lo/arp_ignoreecho "2" >/proc/sys/net/ipv4/conf/lo/arp_announceecho "1"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ignoreecho "2"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sysctl –pIp 192.168.100.122(nfs)Ip 192.168.100.113Ip 192.168.100.114#安装zlibtar xzvf zlib-1.2.3.tar.gzcd zlib-1.2.3./configuremake && make install#安装pcretar zxvf pcre-7.9.tar.gzcd pcre-7.9./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cremake && make installwget /download/nginx_mod_h264_streaming-2.2.7.tar.gztar -zxvf nginx_mod_h264_streaming-2.2.7.tar.gzunzip 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master.zipmv ./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master /root/healthtar -xvf nginx-1.4.1.tar.gz -C /usr/src/useradd nginxcd /usr/src/nginx-1.4.1patch -p1 < /root/health/check_1.2.6+.patch./configure --user=nginx --group=nginx --with-http_stub_status_module --with-http_ssl_module --with-http_gzip_static_module --with-http_flv_module --add-module=../nginx_mod_h264_streaming-2.2.7 --with-pcre=/softw are/pcre-7.9 --with-zlib=/software/zlib-1.2.3 --prefix=/usr/local/nginx --add-module=/root/healthmake && make install/usr/local/nginx/sbin/nginx开机自动启动vi /etc/init.d/nginx#!/bin/bash## nginx - this script starts and stops the nginx daemin# chkconfig: - 85 15# description: Nginx is an HTTP(S) server, HTTP(S) reverse \ # proxy and IMAP/POP3 proxy server# processname: nginx# config: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pidfile: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Source function library.. /etc/rc.d/init.d/functions# Source networking configuration.. /etc/sysconfig/network# Check that networking is up.[ "$NETWORKING" = "no" ] && exit 0nginx="/usr/local/nginx/sbin/nginx"prog=$(basename $nginx)NGINX_CONF_FILE="/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lockfile=/var/lock/subsys/nginxstart() {[ -x $nginx ] || exit 5[ -f $NGINX_CONF_FILE ] || exit 6echo -n $"Starting $prog: "daemon $nginx -c $NGINX_CONF_FILEretval=$?echo[ $retval -eq 0 ] && touch $lockfilereturn $retval}stop() {echo -n $"Stopping $prog: "killproc $prog -QUITretval=$?echo[ $retval -eq 0 ] && rm -f $lockfilereturn $retval}restart() {configtest || return $?stopstart}reload() {configtest || return $?echo -n $"Reloading $prog: "killproc $nginx -HUPRETVAL=$?echo}force_reload() {restart}configtest() {$nginx -t -c $NGINX_CONF_FILE }rh_status() {status $prog}rh_status_q() {rh_status >/dev/null 2>&1 }case "$1" instart)rh_status_q && exit 0$1;;stop)rh_status_q || exit 0$1;;restart|configtest)$1;;reload)rh_status_q || exit 7$1;;force-reload)force_reload;;status)rh_status;;condrestart|try-restart)rh_status_q || exit 0;;*)echo $"Usage: $0 {start|stop|status|restart|condrestart|try-restart|reload|force-reload|configtest}"exit 2esac############################################################################## 改权限chmod 755 /etc/init.d/nginxchkconfig nginx onchkconfig --list nginxnginx 0:off 1:off 2:on 3:on 4:on 5:on 6:offservice nginx startservice nginx stopservice nginx restartservice nginx reload/etc/init.d/nginx start/etc/init.d/nginx stop/etc/init.d/nginx restart/etc/init.d/nginx reloadNginx 配置文件vi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user nginx nginx;worker_processes 12;error_log /usr/local/nginx/logs/error.log crit;pid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worker_rlimit_nofile 65535;events{use epoll;worker_connections 204800;}http{include mime.types;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charset utf-8;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2k;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4k;client_max_body_size 8m;sendfile on;tcp_nopush on;keepalive_timeout 60;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fastcgi_temp levels=1:2keys_zone=TEST:10minactive=5m;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fastcgi_send_timeout 300;fastcgi_read_timeout 300;fastcgi_buffer_size 1638;fastcgi_buffers 16 16k;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6k;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6k;fastcgi_cache TEST;fastcgi_cache_valid 200 302 1h;fastcgi_cache_valid 301 1d;fastcgi_cache_valid any 1m;fastcgi_cache_min_uses 1;fastcgi_cache_use_stale error timeout invalid_header http_500;open_file_cache max=204800 inactive=20s;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tcp_nodelay on;gzip on;gzip_min_length 1k;gzip_buffers 4 16k;gzip_http_version 1.0;gzip_comp_level 2;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gzip_vary on;upstream nginx_server {ip_hash;server 192.168.100.122:80;}upstream web_server {ip_hash;server 192.168.100.131:9001;server 192.168.100.132:9001;server 192.168.100.133:9001;server 192.168.100.134:9001;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upstream napi_server {ip_hash;server 192.168.100.131:9002;server 192.168.100.132:9002;server 192.168.100.133:9002;server 192.168.100.134:9002;server 192.168.100.131:9003;server 192.168.100.132:9003;server 192.168.100.133:9003;server 192.168.100.134:9003;server 192.168.100.131:9004;server 192.168.100.132:9004;server 192.168.100.133:9004;server 192.168.100.134:9004;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upstream oapi_server {ip_hash;server 192.168.100.131:9005;server 192.168.100.132:9005;server 192.168.100.133:9005;server 192.168.100.134:9005;server 192.168.100.131:9006;server 192.168.100.132:9006;server 192.168.100.133:9006;server 192.168.100.134:9006;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server {listen 80;server_name localhost;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html|mp3|wma|wmv)${root /usr/wodm/;proxy_pass http://nginx_server;}location ~ .*\.(js|css)?${expires 1h;}location /NginxStatus{stub_status on;access_log on;auth_basic "NginxStatus";#auth_basic_user_file conf/htpasswd;}location /nstatus {check_status;access_log off;}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location = /50x.html {root html;}}log_format access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access_log /usr/local/nginx/logs/access.log access;include /usr/local/nginx/conf/vhost/*.conf;}Nginx(nfs)Nginx.conf#user nginx nginx;worker_processes 16;#worker_cpu_affinity 00000001 00000010 00000100 00001000 00010000 00100000 01000000 10000000;error_log /usr/local/nginx/logs/error.log crit;pid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worker_rlimit_nofile 204800;events{use epoll;worker_connections 204800;}http{include mime.types;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charset utf-8;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2k;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 4 4k;client_max_body_size 8m;sendfile on;tcp_nopush on;keepalive_timeout 60;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fastcgi_cache levels=1:2keys_zone=TEST:10minactive=5m;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fastcgi_send_timeout 300;fastcgi_read_timeout 300;fastcgi_buffer_size 1638;fastcgi_buffers 16 16k;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16k;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16k;fastcgi_cache TEST;fastcgi_cache_valid 200 302 1h;fastcgi_cache_valid 301 1d;fastcgi_cache_valid any 1m;fastcgi_cache_min_uses 1;fastcgi_cache_use_stale error timeout invalid_header http_500;open_file_cache max=204800 inactive=20s;open_file_cache_min_uses 1;open_file_cache_valid 30s;tcp_nodelay on;gzip on;gzip_min_length 1k;gzip_buffers 4 16k;gzip_http_version 1.0;gzip_comp_level 2;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gzip_vary on;server{listen 80;server_name localhost;index index.php index.htm;root /usr/wodm/;location /status{stub_status on;}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html|mp3|wma|wmv)${expires 30d;}}log_format access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access_log /usr/local/nginx/logs/access.log access;标准字符集vi /etc/sysconfig/i18nLANG="zh_CN.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SUPPORTED="zh_CN.UTF-8:zh_CN:zh"LANG="zh_CN.GB18030"SUPPORTED="zh_CN.GB18030:zh_CN:zh:en_US.UTF-8:en_US:en"打开文件数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soft nofile 65535* hard nofile 65535vi /etc/pam.d/login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limits.songinx 日志按天分割vi nginx_log.sh#!/bin/bashlogs_path="/usr/local/nginx/logs/"pid_path="/usr/local/nginx/nginx.pid"mv ${logs_path}access.log ${logs_path}access_$(date -d "yesterday" +"%Y%m%d").logkill -USR1 `cat ${pid_path}`chmod 755 nginx_log.shcrontab –e0 0 * * * bash /usr/local/nginx/nginx_log.shTomcat memcachetar xf libevent-1.4.11-stable.tar.gzcd libevent-1.4.11-stable./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cd ../tar xf memcached-1.4.5.tar.gzcd memcached-1.4.5./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usr/local/bin/memcached -d -m 10 -u root -l 192.168.1.113 -p 11211 -c 1024 -P /tmp/memcached.pidMemcache+tomcat 共享session后续计划尚未配置。
网站集群解决方案
(1)网络层防护:部署防火墙,防止非法访问与攻击。
(2)系统层防护:采用安全加固的操作系统,降低系统漏洞风险。
(3)应用层防护:部署Web应用防火墙(WAF),防护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4)定期安全审计:开展安全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隐患。
五、实施步骤
1.服务器选型与采购: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硬件。
本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站集群解决方案,满足不断增长的互联网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同时,根据业务发展,不断调整优化方案,提升网站集群的性能与可用性。
(2)后端服务器:选用高计算能力的服务器,部署应用服务器软件,如Tomcat、JBoss等。
(3)数据库服务器:选用高存储容量、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部署MySQL、Oracle等数据库。
2.负载均衡策略
采用轮询、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等负载均衡算法,实现用户请求的合理分发。
3.数据同步机制
(1)数据库同步:采用主从复制技术,实现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网站集群解决方案
第1篇
网站集群解决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服务器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站访问需求。为提高网站访问速度、数据存储能力以及系统稳定性,本项目将采用网站集群解决方案,通过多台服务器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处理。
二、方案概述
1.网站集群架构: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将网站前端、后端及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与数据冗余。
7.系统测试:对整个网站集群进行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五、后期维护
1.监控系统:部署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服务器性能、网络状况、系统负载等。
redis集群工作原理
redis集群工作原理Redis集群工作原理概述: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它的集群模式可以通过分布在不同节点的多个Redis实例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本文将介绍Redis集群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分片、主从复制、故障转移等关键技术。
一、数据分片Redis集群通过数据分片来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
具体来说,Redis使用哈希槽(hash slot)将数据划分为16384个槽位,每个键值对根据其键通过哈希算法分配到一个槽位上。
这样,每个Redis节点就负责管理部分槽位上的数据。
二、主从复制为了提供数据的高可用性,Redis集群使用主从复制机制。
每个主节点可以有多个从节点,主节点负责处理读写请求,从节点则负责复制主节点的数据。
主节点将数据通过异步复制的方式发送给从节点,从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自己的数据库中。
三、故障转移当一个主节点出现故障时,Redis集群需要进行故障转移,确保数据的可用性。
故障转移的过程如下:1. 当主节点失效时,集群中的某个从节点会被选举为新的主节点。
2. 新的主节点会将自己的身份广播给其他节点,并开始接收客户端的读写请求。
3. 其他从节点会将原来的主节点切换为新的主节点,并开始复制新的主节点的数据。
4. 如果原来的主节点恢复,它将成为新的从节点,并开始复制新的主节点的数据。
四、节点间通信Redis集群中的节点之间通过gossip协议进行通信。
每个节点会定期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包括节点的状态、槽位分配情况等。
通过这种方式,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能了解整个集群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迁移、故障转移等操作。
五、客户端路由在Redis集群中,客户端需要将请求发送到正确的节点上。
为了实现这一点,客户端会通过集群的握手过程获取到集群的拓扑信息,包括每个节点的地址和槽位分配情况。
然后,客户端根据键的哈希值将请求发送到对应的节点上。
六、集群维护Redis集群提供了一些维护命令,用于管理集群的状态和配置。
服务器集群搭建
服务器集群搭建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对服务器的需求与日俱增。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组织,都需要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服务器架构来支持其业务运营。
然而,单一的服务器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搭建服务器集群,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一、服务器集群的概念服务器集群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系统,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和网络设备将这些服务器整合成一个整体,以提供更高效、更稳定、更可扩展的服务。
当访问请求到来时,负载均衡器将根据预设的规则将请求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器,从而平衡每台服务器的负载,提高整体性能。
二、搭建服务器集群的步骤1、确定需求在搭建服务器集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需求。
这包括我们需要支持多少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性能,需要多少存储空间等等。
这些需求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服务器集群的设计。
2、选择合适的服务器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是搭建服务器集群的重要步骤。
我们需要考虑服务器的性能、可用性、可扩展性等因素。
我们还需要考虑服务器的品牌、型号、配置等因素,以确保我们的服务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3、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是搭建服务器集群的必要步骤。
这可以确保我们的服务器具有一致的环境,从而避免由于环境差异导致的问题。
4、配置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是服务器集群的核心组件之一。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我们的负载均衡器,并将其配置为根据预设的规则将请求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器。
5、配置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服务器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配置网络设备,以确保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畅通无阻。
这包括配置路由、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
6、测试和优化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们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以确保我们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的性能。
这包括对服务器进行压力测试、对负载均衡器进行监控和调整等。
三、总结搭建服务器集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然而,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配置,我们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服务器集群,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redis cluster--redis集群模式原理
redis cluster--redis集群模式原理Redis Cluster是Redis官方推出的分布式架构,它可以将多台Redis服务器看作是一个整体来使用,提供了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等优点。
Redis Cluster基于分区的思想,将key映射到集群中的某一个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key。
通过互相通信来维护全局一致性和去重。
Redis Cluster集群模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集群的节点数量不同,可以由多个Master节点和多个Slave节点组成。
2、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注意是名称不是IP地址),通过名称进行通信。
3、Redis Cluster将整个数据集分成16384个hash slot,每个节点可以处理其中一部分,节点之间通过Gossip协议交换信息,保持整个集群信息的一致性。
4、一个Redis节点可以既是Master,也可以是Slave。
Master节点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而Slave节点则仅用于备份和读取数据,Master节点操作的数据会被同步到Slave节点。
5、在Redis Cluster中,如果一个Master节点宕机,它上面的所有Slave节点都不能升级为Master节点。
而是会自动进行故障转移,将失效的Master节点的Slot分配给其他运行正常的Master节点,并将其对应的Slave节点降级为Master节点,从而保证整个集群的可用性。
6、对于新加入的节点,可以使用resharding命令进行Slot的再分配。
重新分配Slot会导致数据迁移,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总之,Redis Cluster集群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提供高可用性、高扩展性、自动故障转移等特性。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坑点,如节点名称不能重复、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等问题。
Nginx+Tomcat+Redis实现负载均衡、资源分离、session共享
Nginx+Tomcat+Redis实现负载均衡、资源分离、session共享CentOS安装Nginx/CentosServer/www/2013/0910/1593.htmlCentOS安装Tomcat/zhuying_linux/article/details/6583096CentOS安装Redis/zhuhongbao/archive/2013/06/04/3117997.html多个Tomcat负载均衡实例:可在服务器上复制出多个Tomcat分别修改Tomcat的http访问端口(默认为8080端口)Shutdown端口(默认为8005端口)JVM启动端口(默认为8009端口)1、Nginx实现多Tomcat负载均衡Tomcat服务192.168.1.177:8001192.168.1.177:8002192.168.1.177:8003Nginx配置upstream mytomcats {server 192.168.1.177:8001;server 192.168.1.177:8002;server 192.168.1.177:8003;}server {listen 80;server_name ;location ~* \.(jpg|gif|png|swf|flv|wma|wmv|asf|mp3|mmf|zip|rar)$ { root /web/www/html/;}location / {proxy_pass http://mytomcats;proxy_redirect off;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client_max_body_size 10m;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28k;proxy_connect_timeout 90;proxy_send_timeout 90;proxy_read_timeout 90;proxy_buffer_size 4k;proxy_buffers 4 32k;proxy_busy_buffers_size 64k;proxy_temp_file_write_size 64k;}}upstream指定负载均衡组,指定其Tomcat成员location ~* \.(jpg|gif|……实现了静态资源分离。
服务器集群技术
服务器集群技术第一点:服务器集群技术概述服务器集群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通过将多个服务器组合成一个集群,共同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集群中的每个服务器被称为节点,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服务器集群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高可用性:当集群中的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接管故障节点的任务,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配置高可用性软件,如heartbeat、corosync 等,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2.可扩展性:服务器集群技术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节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计算需求。
这使得集群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而扩展,而无需停机或重新配置系统。
3.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任务均匀地分配到集群中的各个节点,从而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如LVS、HAProxy 等,也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如 F5 负载均衡器。
4.数据冗余:在服务器集群中,可以通过数据冗余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数据冗余技术有 RAID、DNS 轮询等。
5.灵活性:服务器集群技术可以支持多种应用和服务,如 Web 服务、数据库服务、文件服务等。
此外,集群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灵活地调整节点数量、配置和负载策略。
服务器集群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有:1.大型网站:为了应对高并发、高流量的需求,大型网站通常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将网站的业务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
2.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通过服务器集群技术,提供大规模、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计算需求。
3.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服务器集群技术,将数据分布存储到多个节点,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处理框架如 Hadoop、Spark 等,通过服务器集群技术,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计算和存储。
服务集群方案
服务集群方案一、服务集群方案的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需求也变得日益复杂和庞大。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许多企业开始采用服务集群方案来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
服务集群方案是一种将多个服务器组合成一个集群,通过共享、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来实现高可用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的服务架构。
本文将介绍服务集群方案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实现方式以及其优势。
二、服务集群方案的基本原理1. 负载均衡服务集群方案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使用硬件负载均衡器、软件负载均衡器或者DNS负载均衡等。
通过负载均衡,可以将用户请求分发到集群中的各个服务器,降低单个服务器的负载压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用性。
2. 故障转移服务集群方案中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故障转移。
当某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时,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可以接管其任务,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通过实时监测服务器状态,以及合理的故障转移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中断时间,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扩展性和可伸缩性服务集群方案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伸缩。
通过增加或减少集群中的服务器数量,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调整系统的容量。
这使得服务集群能够应对业务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保持系统性能的稳定和一致。
三、服务集群方案的实现方式1.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一种常见的服务集群实现方式。
通过设置一个主服务器和多个从服务器,主服务器接收用户请求并将数据更新同步到从服务器,从服务器处理用户请求并返回结果。
主从复制可以提高服务的可用性和负载能力,但对于写操作一致性、数据同步延迟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
2. 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将文件存储和访问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提供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文件服务。
常见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包括Hadoop、GlusterFS等,它们通过分片、冗余备份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独立部署的服务单元的架构模式。
Redis集群使用指南
Redis集群使用指南一、Redis集群简介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基于内存的键值对存储系统,经常用来作为缓存、消息队列和数据库。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Redis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和单点故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Redis提供了集群模式。
Redis集群是对多个Redis节点进行逻辑分区和复制,从而实现高可用、高性能和可伸缩性。
Redis集群能够自动进行故障转移和重新分配,可以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吞吐量。
二、Redis集群的工作原理Redis集群采用哈希槽(Hash Slot)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分片和复制。
一个Redis集群可以包含多个Redis节点,每个节点管理一部分哈希槽。
当客户端需要对某个键进行操作时,Redis首先计算该键对应的哈希值,然后将其分配到某个哈希槽中。
Redis集群根据哈希槽的分配情况,将该键的操作转发给相应的Redis节点进行处理。
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故障,Redis集群会自动将该节点管理的哈希槽重新分配给其他节点。
Redis集群采用主从复制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和高可用。
每个主节点可以有多个从节点,主节点负责处理读写请求,同时将数据复制到从节点。
如果主节点出现故障,其中的一个从节点会被自动选举为新的主节点,继续处理客户端请求。
三、搭建Redis集群的步骤1、安装Redis节点在Linux系统上安装Redis比较简单,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安装完毕后,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启动Redis服务:sudo service redis-server start2、配置Redis节点每个Redis节点都需要进行一些配置,以便加入到Redis集群中。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入Redis配置文件:sudo vim /etc/redis/redis.conf需要修改的配置项有以下几个:cluster-enabled yes:启用Redis集群模式。
如何配置高可用的服务器集群
如何配置高可用的服务器集群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服务器集群已经成为很多公司和组织建设稳定和高可用性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如何配置高可用的服务器集群,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服务。
一、背景概述服务器集群是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群体,通过技术手段将多台服务器组织起来,以实现高可用、负载均衡、资源共享等目标。
通过配置高可用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避免单点故障,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二、服务器硬件配置1. 选购适用的服务器硬件:选择性能强劲、稳定可靠的服务器硬件设备,例如高配置的处理器、大容量的内存、高速的存储设备等。
2. 多台服务器配置成集群:将多台服务器通过高速局域网连接起来,搭建一个服务器集群。
同时确保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稳定性和高速性。
三、服务器软件配置1. 操作系统选择:选择一种支持服务器集群配置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Windows Server等。
2. 配置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均匀地分发到服务器集群的各个节点上,避免单一节点过载。
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包括硬件负载均衡器、软件负载均衡器等。
3. 数据同步与备份:配置服务器集群的数据同步和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持久性。
常见的数据同步和备份技术包括数据库同步、文件同步、冗余数据备份等。
4. 故障检测与自动切换:配置故障检测机制,当某个服务器节点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将请求切换到其他正常的节点上,保证系统的持续性服务。
常见的故障检测与自动切换技术包括心跳检测、故障转移、故障恢复等。
四、网络配置1. 内外网环境隔离:为服务器集群配置内外网环境隔离,确保内网服务器集群对外部网络的访问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高速网络接入:配置高速网络接入,以提供稳定的网络带宽和网络传输速度。
3. 配置域名解析:为服务器集群配置域名解析,使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服务器集群,提高访问效率和用户体验。
五、安全保护1. 配置防火墙:为服务器集群配置防火墙,限制对服务器的非法访问和攻击。
Nginx集群(负载均衡)
Nginx集群(负载均衡)⼀、集群介绍1、传统web访问模型(1)传统web访问模型完成⼀次请求的步骤1)⽤户发起请求2)服务器接受请求3)服务器处理请求(压⼒最⼤)4)服务器响应请求(2)传统模型缺点单点故障;单台服务器资源有限(客户端则是⽆限的);单台服务器处理耗时长(客户等待时间过长);(3)传统模型优化——单点故障解决⽅案优化⽅案⼀:部署⼀台备份服务器,宕机直接切换该⽅案可以有效解决服务器故障导致的单点故障,但且服务器利⽤率低、成本⾼,切换不及时,且⽆法解决服务器业务压⼒问题。
优化⽅案⼆:部署多台服务器,根据DNS的轮询解析机制去实现⽤户分发优势是⽤户处理速度得到了提升,但是当其中⼀台故障,dns并不会知道它故障了,依然将请求分给这个服务器,导致⼀部分⽤户访问不了业务。
2、并⾏处理解决⽅案1)DNS轮询解析⽅案2)多机阵列——集群模式图中,前⾯两台服务器负责接受请求和分发请求,它⾃⼰并不处理请求,将请求分发给后⾯的业务服务器来处理。
业务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将请求发还给分发器,再由分发器将请求发送给客户,因此分发器还承担了响应请求的任务。
由此可见之前传统模型中服务器端需要承担的服务器接收请求和响应请求都交给分发器处理了,⽽业务压⼒最⼤的处理请求则交给业务服务器完成。
分发器和dns虽然都是进⾏了分发的⼯作,但不同点在于分发器是⾃⼰部署的服务器,⽽DNS都是使⽤的运营商的,因此可以调整分发器的逻辑判断规则。
3、集群计算机集群简称集群,是⼀种计算机系统,它通过⼀组松散集成的计算机软件或硬件连接起来⾼度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作。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被看作是⼀台计算机。
(百度解释)将多个物理机器组成⼀个逻辑计算机,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
组成要素: 1)VIP:给分发器的⼀个虚IP 2)分发器:nginx 3)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4、Nginx集群原理在Nginx集群中Nginx扮演的⾓⾊是:分发器。
服务器集群 方案
服务器集群方案服务器集群是一种用于提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计算机集群,它将多台服务器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服务器集群是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的,尤其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电商公司等重要场景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服务器集群方案,包括其基本原理、一些常见的部署模式、技术选型等。
一、基本原理服务器集群的基本原理是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每台服务器可以承担特定的工作任务,如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同时各服务器之间可以共享任务和资源。
这样,在某台服务器故障的情况下,其他服务器仍然可以继续完成任务,从而实现高可用性的服务。
二、部署模式1. 主备模式主备模式是最常见的服务器集群部署模式。
这种模式下,有一台主服务器和一台备份服务器。
主服务器负责提供服务,备份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
如果主服务器故障,备份服务器会自动接管其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实现容易。
但是,备份服务器处于待机状态,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效率偏低。
2. 负载均衡模式负载均衡模式是一种将任务动态分配给多个服务器的集群模式。
当用户发起请求时,负载均衡器会按照预设的策略将请求分配给集群中某一台服务器进行处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动态调整服务器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
但是,负载均衡器成为单点故障,且应用的复杂度较高。
3. 分布式模式分布式模式是一种将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由多个服务器分别处理的集群模式。
每个服务器负责不同的子任务,子任务之间可以进行通讯和数据交换。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实现任务的并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但是,应用的复杂度较高,需要付出更大的开发和部署成本。
三、技术选型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情境,服务器集群的技术选型可以不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技术选型:1. 软件负载均衡器软件负载均衡器是使用软件实现的负载均衡器。
如Nginx、Haproxy等。
这种负载均衡器成本低、部署简单,并且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策略。
基于consul+nginx的Springboot微服务集群部署
基于consul+nginx的Springboot微服务集群部署consul + nginx 负载均衡最近做的基于consul的微服务项⽬,仅仅在单机上部署了⼀套,压测的时候扛不住(并发太⾼的时候linux⽂件连接数超过上限),于是想办法搞个集群部署。
最终在我们的服务器的三台机器(mirage05-mirage07)上完成部署。
⼀. 背景介绍以及项⽬现状1. consul我们使⽤的微服务框架consul,其实就是⼀个服务中⼼。
微服务在启动的时候将⾃⼰的信息注册到consul(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当外部请求打到⽹关服务时,⽹关直接与consul通信来寻找其他服务来转发请求,⽽consul的健康检测防⽌请求转发到故障的服务上⾯。
这⾥其实可以看出,consul其实是⾃带负载均衡的。
如果在⼀个consul服务中注册了多个相同的微服务副本,例如注册了多个user-service,那么登陆请求应该就会均匀转发到各个服务上。
⽽我们⽬前只在⼀台机器上部署了⼀个consul服务和⼀套微服务,其实并没有发挥微服务框架的优势。
之前做过的调研,在本地起服务,向服务器上的consul服务注册,最后虽然注册上去服务了,但请求并不会转发到本地服务处理,可能是因为没有使⽤consul集群的情况下,consul不会向陌⽣机器转发请求。
(仅仅是猜想,没做过深⼊实验)单机器注册多个服务副本(详见4.1)consul服务中的每个实例名必须是唯⼀的,⽽实例名=服务名+端⼝号,所以想要在⼀台机器上起多个服务副本,且都注册到consul中,那就需要不同副本监听不同端⼝。
Spring boot服务启动之后监听哪个端⼝是在yaml⾥定义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定义多套yaml配置来定义不同的端⼝号监听,然后在起服务的时候,加参数选择不同yaml配置就好了。
consul集群(详见4.2)在多台机器上分别启动consul服务,然后使⽤命令join成⼀个集群,最后会选出⼀个Leader,其余都是member。
redis集群同步规则
redis集群同步规则Redis集群同步规则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存储和同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一致性,Redis引入了集群同步规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Redis集群同步规则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一、Redis集群概述Redis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对存储系统,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实时统计等场景。
为了提高Redis的可用性和容量,Redis 引入了集群模式。
Redis集群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可以存储数据,并且节点之间可以相互同步数据,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二、Redis集群同步规则的原理Redis集群同步规则的核心思想是主从同步。
每个Redis集群节点都有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
主节点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并将数据同步到从节点。
从节点负责接收主节点的数据同步,并提供读取服务。
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从节点可以自动选举出一个新的主节点,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Redis集群同步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同步策略Redis集群使用的是异步复制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当主节点收到写入请求时,会先将数据写入到本地内存中,然后再将数据异步地发送给从节点进行复制。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主节点的写入性能,并且不会阻塞客户端请求。
2. 数据同步延迟由于数据同步是异步进行的,所以从节点的数据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
Redis集群通过心跳机制来检测从节点的状态,当发现从节点延迟过高或者无法连接时,会自动将其标记为下线状态,并从其他从节点中选举一个新的主节点。
3. 数据一致性Redis集群通过复制日志来保证数据一致性。
主节点将每次写操作记录到复制日志中,并发送给从节点进行复制。
从节点在接收到复制日志后,会按照顺序执行其中的写操作,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 主节点选举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Redis集群会自动进行主节点选举。
选举过程中,会根据节点的复制偏移量和复制偏移量积压情况来选择新的主节点。
选举完成后,集群中的其他节点会自动将新的主节点设置为自己的从节点。
redis集群模式原理
Redis集群模式是一种在多个Redis实例之间分布数据和负载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以下是Redis集群模式的基本原理:
数据分片(Sharding):
Redis集群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Redis节点上。
采用哈希算法(如CRC16)对键进行分片,根据键的哈希值将数据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
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数据。
节点间通信:
Redis集群使用Gossip协议实现节点间的信息交换和发现。
每个节点通过集群总线(cluster bus)广播自己的状态信息和集群拓扑结构。
通过交换信息,节点能够了解其他节点的状态、可用性和负载情况。
主从复制:
Redis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配置为主节点或从节点。
主节点负责接收写入请求,并将数据复制到从节点。
从节点负责处理读取请求,并复制主节点的数据。
主从复制提供了数据的冗余和高可用性。
故障检测和故障转移:
Redis集群会监控节点的可用性。
如果某个主节点出现故障,集群会自动将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并将数据迁移到新的主节点上。
故障转移过程中,集群会通过选举机制选择新的主节点,并更新集群的拓扑结构。
客户端路由:
客户端通过与集群中的任一节点通信来访问Redis集群。
客户端会根据键的哈希值将请求路由到相应的节点上。
节点会返回请求的数据或将请求转发给适当的节点。
通过以上机制,Redis集群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存储、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
它允许在需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场景下,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和服务。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
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是指通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实现资源
共享、负载均衡、高可用性和扩展性等目标的技术方案。
在互联网应用快
速发展的背景下,服务器集群技术成为了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企业级
应用的重要手段。
1.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服务器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用户
的请求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可用性。
常
用的负载均衡技术包括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和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
2.数据备份与恢复:在服务器集群中,数据备份与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备份数据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一旦发生服务器故障,可以快速恢
复数据,避免数据丢失。
3.高可用性:高可用性是指系统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服
务器,从而实现服务的不中断。
常用的实现高可用性的技术包括双机热备、多机热备和冗余备份等。
4.数据同步与共享:服务器集群中的服务器需要进行数据同步与共享,确保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常用的数据同步技术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库集群和分布式缓存等。
5.扩展性: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需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业
务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服务器节点。
常用的扩展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
自动扩缩容和分布式计算等。
总体来说,服务器集群技术方案是一种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整体,
通过负载均衡、数据备份与恢复、高可用性、数据同步与共享和扩展性等
功能,提高服务器性能和可用性的技术方案。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服务器集群技术成为了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企业级应用的重要手段。
redis 集群原理
redis 集群原理Redis集群是通过分片技术实现数据的水平拆分和分布存储的一种方案。
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实现了横向扩展和负载均衡。
Redis集群的原理如下:1. 分片:Redis集群使用哈希槽(hash slot)来划分数据分片。
Redis Cluster 将整个数据分成16384个哈希槽,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槽的数据。
分片算法是将key通过CRC16计算出一个16位的哈希值,再对16384取模,将其分配到对应的槽中。
2. 槽迁移:当一个节点加入或离开集群时,槽的分配和迁移将自动进行。
当新节点加入集群时,集群会将一部分槽从现有节点中迁移到新节点上,实现负载均衡。
当节点离开或宕机时,集群会将该节点负责的槽迁移到其他节点上,保证数据的可用性。
3. 槽复制:Redis集群通过主从复制实现数据的高可用。
每个主节点都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从节点。
主节点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和写操作,从节点则负责复制主节点的数据,实现读操作和故障转移。
4. 节点间通信:节点间通过Gossip协议进行通信,Gossip协议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协议,节点之间相互交换集群信息,包括节点状态、槽分配和迁移等。
节点通过互相通信来保持集群的一致性。
5. 客户端路由:Redis集群的客户端会根据key的哈希值和槽的分布情况来决定将请求发送到哪个节点上。
客户端通过查询集群的槽分配表来确定数据所在的节点,并将请求直接发送到目标节点。
总体来说,Redis集群通过数据分片、槽迁移、槽复制和节点通信等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分布存储和高可用性,提供了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
这些机制保证了Redis集群的性能和可靠性。
nginx_+tomcat集群配置
Nginx+Tomcat 集群配置Nginx对处理静态文件(如html、jpg等)的性能十分优异,具有高并发、占用资源低、扩展性强的特点。
Nginx的这个特点,对于专注于处理java的tomcat来说,可以说是个完美的搭档。
生产环境下,已经取代早期的apache+tomcat,并且还可以使用Nginx结合jvm_router这个国人开发的扩展,做下tomcat的集群。
配置环境两台服务器:192.168.0.239 192.168.0.240操作系统:CentOS 6.3Jdk:jdk-6u35-linux-x64.binTomcat :6.0.35Nginx :nginx-1.2.4安装jdk在第一台机器,192.168.0.239(以后称为A)安装JDK1.使用命令chmod +x jdk-6u35-linux-x64.bin 赋予jdk执行权限。
2.安装jdk,使用命令:./jdk-6u35-linux-x64.bin3.配置环境变量,拷贝jdk的目录到/usr下,/etc/profile文件的末尾添加如下:export JAVA_HOME=/usr/jdk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export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 tools.jar4.使用命令:source /etc/profile ,使配置即刻生效。
然后测试jdk是否成功:java -version5.第二台服务器同上安装jdk安装Tomcat1.下载apache-tomcat-6.0.35.tar.gz,解压到/usr目录下,并重命名为tomcat2.进入/usr/tomcat的bin目录下,使用命令chmod +x ./* 给bin目录下的文件,赋予可执行权利。
3.进入/usr/tomcat/conf目录下,编辑tomcat-users.xml文件,增加admin管理员,并加入manager组。
nginx介绍-与weblogic集群
Nginx介绍-与weblogic集群2014年5月版本历史目录1 前言 (4)1.1文档说明 (4)2 Nginx介绍 (4)3 Nginx安装 (5)3.1前期准备 (5)3.2安装openssl (5)3.3安装pcre (6)3.4安装nginx源代码 (6)4 Nginx 启动、停止、重启 (7)4.1启动 (7)4.2关闭 (7)4.2重启 (7)5 Nginx配置说明 (7)6 Nginx与weblogic集群 (10)6.1前期准备 (10)6.2 配置nginx (10)6.3 运行测试环境 (11)1 前言1.1文档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nginx,nginx在linux系统上源码安装、部署,优化、启用、停用操作,及与weblogic集群部署。
2 Nginx介绍Nginx ("engine 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它具有有很多非常优越的特性:作为Web 服务器:相比Apache,Nginx 使用更少的资源,支持更多的并发连接,体现更高的效率,这点使Nginx 尤其受到虚拟主机提供商的欢迎。
能够支持高达50,000 个并发连接数的响应。
作为负载均衡服务器:Nginx 既可以在内部直接支持Rails 和PHP,也可以支持作为HTTP代理服务器对外进行服务。
Nginx 用 C 编写, 不论是系统资源开销还是CPU 使用效率都比高。
作为邮件代理服务器: Nginx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邮件代理服务器(最早开发这个产品的目的之一也是作为邮件代理服务器)。
Nginx 安装非常的简单,配置文件非常简洁(还能够支持perl语法),Bugs 非常少的服务器: Nginx 启动特别容易,并且几乎可以做到7*24不间断运行,即使运行数个月也不需要重新启动。
你还能够在不间断服务的情况下进行软件版本的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dis配置说明2
7、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 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logfile stdout 8、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9、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10、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分别表示900秒(15分钟)内有1个更改,300秒(5分钟)内有10个更改以及60秒内有 10000个更改。reFra bibliotekis配置说明5
21、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22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21. 指定是否启用虚拟内存机制,默认值为no,简单的介绍一下,VM机制将数据分页存放, 由Redis将访问量较少的页即冷数据swap到磁盘上,访问多的页面由磁盘自动换出到内存中 (在后面的文章我会仔细分析Redis的VM机制) vm-enabled no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redis 配置说明1
1、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2、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作者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选用6379作为默认端口, 因为6379在手机按键上MERZ对应的号码,而MERZ取自意大利歌女Alessia Merz的名字 port 6379 4、绑定的主机地址 bind 127.0.0.1 5、当 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6、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redis配置说明4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password>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requirepass foobared
18、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 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 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 误信息 maxclients 128
29. 指定是否激活重置哈希,默认为开启(后面在介绍Redis的哈希算法时具体介绍)
activerehashing yes
tomcat context.xml配置
• <Valve className="com.radiadesign.catalina.session.RedisSessionHandlerVal ve" /> • <Manager className="com.radiadesign.catalina.session.RedisSessionManager" • host="localhost" • port="6379" • database="0" • maxInactiveInterval="60" />
vm-max-threads 4
27、设置在向客户端应答时,是否把较小的包合并为一个包发送,默认为开启 glueoutputbuf yes
28 指定在超过一定的数量或者最大的元素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采用一种特殊的哈希 算法
hash-max-zipmap-entries 64 hash-max-zipmap-value 512
redis配置说明3
11、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 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12、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13、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 ./ 14、 设置当本机为slav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 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5、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redis配置说明6
22. 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23. 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无论vm-max-memory设置多小,所有索引 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Redis的索引数据 就是keys),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 候,其实是所有value都存在于磁盘。默认值为0 vm-max-memory 0 24. Redis swap文件分成了很多的page,一个对象可以保存在多个page上面,但一个page上 不能被多个对象共享,vm-page-size是要根据存储的 数据大小来设定的,作者建议如果存储 很多小对象,page大小最好设置为32或者64bytes;如果存储很大大对象,则可以使用更大的 page,如果不 确定,就使用默认值
四、fair(第三方) 按后端服务器的响应时间来分配请求,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五、url_hash(第三方)
Nginx 负载均衡备置
stream配置如下所示: upstream load_balance{ #ip_hash;
server 192.168.0.1:8080
server 192.168.0.2:8080 } server{
vm-page-size 32
25. 设置swap文件中的page数量,由于页表(一种表示页面空闲或使用的bitmap)是在放在 内存中的,,在磁盘上每8个pages将消耗1byte的内存。 vm-pages 134217728
redis配置说明7
26、设置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最好不要超过机器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 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默认值为4
#weight =5;
#weight =10;
listen 80;
server_name ; location / { proxy_pass proxy_set_header proxy_set_header proxy_set_header } } http://load_balance; Host X-Real-IP $host; $remote_addr;
nginx+tomcat 集群
Nginx 负载均衡方式
一、轮询(默认) 每个请求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如果后端服务器宕机,能自动剔除。 二、ip_hash 每个请求按访问ip的hash结果分配,这样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 三、weight
指定轮询几率,weight和访问比率成正比,用于后端服务器性能不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