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资料
论地域性对陕西本土建筑的影响
论地域性对陕西本土建筑的影响【摘要】本文从建筑的地域属性来探讨陕西韩城党家村的生成,从陕西一带的地理、气候、乡土材料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几个方面来解读。
建筑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历史、文化、气候、地理所构成的整体产生关联的具体的空间。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影响建筑是建设在相应的地域上的,而且是为地区的人服务的,所以就地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域性才是建筑的属性。
地区的建筑总是不断的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变化而转换和更新。
一、历史沿革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域性对陕西本土建筑的影响,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
党家村地处韩城域内。
韩城东临黄河,乃西周春秋时期韩国故地,晋称韩原,周代为韩侯国,有古韩城,故名。
韩城市世界名人,伟大的史学家,天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司马迁的故里,有司马迁墓和祠。
从而,太史文风兴盛韩城。
据禹门猿人洞考古证明,该市为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发达地区和文化胜地之一。
党家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始于元至顺二年名东阳湾,元至正二十四年更名为党家湾,后称党家村。
清咸丰三年建泌阳堡。
党家村党、贾两姓共建祖祠共12座供祭祖和私塾之用。
此外,上有专管私塾。
明清两代以“科举取仕”,读书成风。
一个百户人家的村庄,几乎半数人家取得功名,堪为文化之乡。
二、地理形势许多建筑学家将韩城称为“小北京”,而将党家村称为“小韩城”,这三者有何共性从地理形势看,北京、韩城、党家村同构。
北京的地理环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西为太行山北段,北、西和东北属于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南为一望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太行山东篱成了北京与中原的大通道。
陕西省韩城市旅游资源介绍
韩城文庙
人文旅游资源之历史文物古迹
三、文庙
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 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 城”。牌坊上分别有“德冠古今” 和“德配天地”。由此两门进入 文庙,南立盘龙照壁,为琉璃五 龙壁,长十七米,高四点二米, 雕刻精美,形体生动,龙有出水 腾空之势。此系明万历年间修建。 五龙壁的两旁,有砖刻的鲤鱼戏 浪,合起来看有“龙鱼河图”之 意,五龙壁的东面是“棂星门”, 门两旁有龙凤相配。
泮池
透过戟门的景象
人文旅游资源之历史文物古迹
德 配 天 地 牌 坊
正殿的盘龙汉白玉台阶前横 着一根雕龙的“龙杠”,据说当 时只有皇帝和今科状元拜访时, 才有资格将“龙杠”抬起从盘龙 道进入正殿,在韩城的历史中, 曾中了一位文状元,叫王杰,回 乡祭拜孔圣人,龙杠被抬起了一 次,可以想象当时的仪式是多么 的隆重。后来王杰成为了三朝宰 ,宰 的 是以王 杰为 来 的,当 宰 王 杰 。 象 着孔 的文 今 ,怬 有 了, 说是 为韩城人塙 的 拜, 说是 人 文 一 的 和 。
人文旅游资源之历史文物古迹
重要的价值
韩城市商周考古主要集 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 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 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 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 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 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 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 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 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 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文旅游资源之历史文物古迹
德 配 天 地 牌 坊
正殿的盘龙汉白玉台阶前横 着一根雕龙的“龙杠”,据说当 时只有皇帝和今科状元拜访时, 才有资格将“龙杠”抬起从盘龙 道进入正殿,在韩城的历史中, 曾中了一位文状元,叫王杰,回 乡祭拜孔圣人,龙杠被抬起了一 次,可以想象当时的仪式是多么 的隆重。后来王杰成为了三朝宰 ,宰 的 是以王 杰为 来 的,当 宰 王 杰 。 象 着孔 的文 今 ,怬 有 了, 说是 为韩城人塙 的 拜, 说是 塙塆 人 文 一 的 和 。
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
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陕西古村落旅游景观规划探究【第一章】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绪论【第二章】特色古村落景观营建技术及理论探讨【第三章】党家村古村落资源概况【第四章】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第五章】党家村景观资源规划利用【第六章】党家村古村落景区的旅游开发【结语/参考文献】古村落景观规划与开发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第四章党家村古村落景观规划现状探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成为热点旅游景区,关于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也进入热忱化状态。
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古建筑资源、聚落景观受到强烈开发,面对高强度的开发,古村落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开发体制不够健全,很难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合理的开发将不能够保证古村镇发展的永续性。
因而探讨党家村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有利于保证村落长期稳定的发展,主要包括党家村古建筑现状、绿化环境、游客管理中心、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并指出制约党家村发展的因素。
4.1 党家村现状分析4.1.1 党家村古建筑现状党家村共有古民居125 户,包括私人四合院和公共展览馆,其中四合院民居分为四大级,同时一、二级又分别分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及二级乙等;其中展览馆共9 家,包括党家祠堂、贾家祠堂、民俗馆、党蒙故居、书画馆等以供游人参观的景点,其种类及数量如表4-1 所示。
一级、二级古建筑地域特色鲜明,从院落布局,建筑装饰、材料、风格等方面都展示了党家村的时代特征,此类建筑多为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筑建而成的,是党家村最珍贵的地域资源精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级、四级古建筑特色感稍弱,甚至有部分建筑与韩城当地普通四合院外形相近,这不仅不利于党家村古建筑特色氛围的保持,甚至会让部分韩城当地的游客产生疑惑,降低党家村在他们心中的年代感和古朴性。
4.1.2 党家村绿化现状党家村绿化景观多受到城乡绿化模式的影响,致使其绿化建设出现偏离,部分区域绿化现状已打破了村落原始风貌、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形成较为城市化的乡村绿化景观。
韩城的形成与发展
两横一纵国省干线定格了韩城公路的主骨架,两横即西禹 高速公路、G108国道,一纵即S304省道。西禹高速公路 (京昆线)是首都北京通往云南省会昆明的高速路网,西 禹高速公路是陕西省“米”字形干线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 成部分,由韩城市龙门镇大前村侯禹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 引桥头,至西安市阎良区谭家堡村,全长178.173公里。 西禹高速公路沿黄河西岸而行,穿越韩城市龙亭、芝川、 新城、昝村、龙门四镇一办30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 108国道是由内蒙古二连浩特通往云南省会昆明的一条国 道(编号G108)。从禹门口入韩城境,经下峪口、大池埝、 西庄镇、市区、芝川、龙亭出境接合阳,全长67.8公里。 304省道韩洛路原名韩(城)宜(川)南线,由市区西行 1.2公里至土门口入澽水川,沿河而上。经板桥镇于上景 峰出境,接黄龙的白马滩,越大岭东抵宜川,西经黄龙县 城至洛川,全长124.7公里,其中境内道路34.4公里。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 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 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 为韩城诸名胜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 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
2)交通枢纽
108国道纵贯南北,市乡公路基本普及,各干线四通八达。新建 成的国家乙级韩城客运站日发车240辆,直达西安、太原、郑州 等省会城市。西安至侯马铁路与108国道并行,在韩城域内设有 站台50个,运输专线40余里,年可向外运输货物800万吨,韩城 至北京的始发列车是全国首家县(市)发往北京的唯一客运列 车。由国家投资40多亿元的阎禹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这一切必 将带动韩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韩城建成过 境高速公路全长37公里、国道67.8公里、省道34.4公里,境内 县道全长129.833公里,乡道216.786公里,村道1776.579公里, 专用车道69.068公里。
韩城历史简介
《韩城历史杂记》简介大家好,我是xxx学校五年级二班的xxx同学。
我虽然不是地地道道的韩城人,但作为生在韩城、长在韩城的一员,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特别是这两年韩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不由的对这座文化古城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让我对韩城的历史有了一个赞新的了解,现在就带领大家都来认识一下韩城的历史以及名胜古迹,带大家领略一下韩城的风采。
韩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西周出,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
战国时,秦设夏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韩城县。
1984年元月改为韩城市,1985年列为陕省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城市,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现在是陕西省计划单列市,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人口40万。
现存的1300岁古城。
美丽的韩城被世人誉为古城活化石,那是因为韩城虽然1300余年风风雨雨,古城风貌依然。
民风古朴,风貌依然的韩城古城,如今仍原汁原味的保留在世人面前。
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居民,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2000年国家投资保护资金300万元,市上投资300万元,对明清一条街进行维修保护,现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北方古城浏览区之一。
韩城古城,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庭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墙为砖城墙。
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盛地”。
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城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面的步步登高圆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
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街巷道72条。
除此之外,韩城的旅游资源更是丰富,主要景点有:司马迁、党家村、黄河湿地、文庙、韩城八景等,在此我就简单的介绍几个,方便大家参考:第一个粉墨登场的就是司马迁祠。
延安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在陕西省延安市。
1937~1947年中国0中央委员会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
延安革命旧址在陕西省延安市。
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0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
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央中央旧址,杨家岭0中央旧址,枣园0中央-旧址,王家坪0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是著名的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以丰富的资料、图片、实物、遗址发挥着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央-旧址——枣园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
是-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旧居及小礼堂、幸福渠等。
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
2、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
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
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
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
蒲城县所有村名
城关镇古镇村东杨乡代家村三合乡巷刘村坡头镇山王村荆姚镇集北村城关镇关帝村东杨乡祥塬村三合乡北刘村坡头镇安王村荆姚镇朱雷村城关镇达仁村东杨乡韩家村三合乡齐家村坡头镇坊里村荆姚镇白杨村原任乡柯村原城关镇东街村东杨乡尧 村三合乡碨山村坡头镇曹家村荆姚镇璋宝村城关镇西府村东杨乡黄家村三合乡义龙村坡头镇五星村荆姚镇明德村城关镇北关村贾曲乡太平村三合乡白家渠村坡头镇东山村荆姚镇高都村原任乡范家村翔村乡六合村贾曲乡前宜村兴 镇兴隆村坡头镇六井村荆姚镇原王村原任乡原东村翔村乡坡头村贾曲乡三义村兴 镇良 村荆姚镇常家村原任乡魏 村翔村乡陶池村贾曲乡彭 村兴 镇余兴村荆姚镇郭 村原任乡史家村翔村乡西坡村贾曲乡三里村兴 镇桑楼村荆姚镇东宣化村原任乡原西村翔村乡池阳村贾曲乡南贾村兴 镇兴北村荆姚镇纪 村党睦镇水南村翔村乡闫家村贾曲乡宜安村兴 镇兴东村荆姚镇荆中村党睦镇蒋吉村翔村乡太山村贾曲乡杜家村兴 镇兴西村荆姚镇唐村党睦镇吝家村翔村乡山阳村贾曲乡椿兴村兴 镇化木村荆姚镇甜水井村党睦镇林吉村翔村乡草地村贾曲乡小苳村兴 镇兴南村荆姚镇惠家村党睦镇樊家村翔村乡翔村村贾曲乡陈家村兴 镇寨子村荆姚镇大户惠村党睦镇高米村翔村乡延兴村贾曲乡贾曲村兴 镇党家村荆姚镇孟东村党睦镇孝东村翔村乡西山村贾曲乡南阜村兴 镇曹家村荆姚镇荆西村党睦镇白庙村翔村乡光陵村贾曲乡怀德村兴 镇尖角村荆姚镇王子村党睦镇党北村翔村乡马家村贾曲乡西贾村兴 镇鲍寨村荆姚镇西常村党睦镇沙坡头村翔村乡八福村三合乡花王村兴 镇车王村荆姚镇雷坊村党睦镇富家村翔村乡贝阳村三合乡赵山村兴 镇郭齐村荆姚镇板桥渡村党睦镇秦家村东杨乡双酒村三合乡十里铺村兴 镇九龙村荆姚镇许家庄村荆姚镇孟西村党睦镇南社村东杨乡洞耳村三合乡高家村兴 镇田 村荆姚镇宣化村荆姚镇南姚村党睦镇府华村东杨乡滑曲村三合乡后泉村坡头镇桥陵村荆姚镇东街村荆姚镇王村村党睦镇池头村东杨乡邢家村三合乡武家村坡头镇路家村荆姚镇钟家村荆姚镇渡米村党睦镇孝西村东杨乡冯家村三合乡西曹村坡头镇桥东村荆姚镇吴家寨村荆姚镇东兴村党睦镇洛北村东杨乡柳家村三合乡谢家村坡头镇梁家村荆姚镇岳庄村党睦镇党南村东杨乡堡子村三合乡三合村坡头镇联兴村荆姚镇甘泉坊村党睦镇高楼村东杨乡三兴村三合乡杨庄村坡头镇坡头村荆姚镇东张村原任乡程家村党睦镇罗家村苏坊镇联武村苏坊镇绒张村苏坊镇桥 村苏坊镇北一村苏坊镇长义村苏坊镇姚古村苏坊镇苏坊村苏坊镇高义村苏坊镇封 村苏坊镇寨子村苏坊镇党定村苏坊镇崇德村苏坊镇姜杨村苏坊镇大联村苏坊镇北二村原任乡赵家村原任乡彦王村原任乡庄子村原任乡富王村原任乡姚吴村原任乡周家村党睦镇民地村龙池乡五四村东陈镇钟家寨村洛滨镇苏家坡村上王乡兴胜村党睦镇刘家村龙池乡武家村椿林乡保南村东陈镇付家庄村洛滨镇富塬村上王乡西山怀党睦镇董楼村龙池乡东社村椿林乡五中村永丰镇坊坡村洛滨镇马庄村上王乡许家坡党睦镇冉家村龙阳镇龙阳村椿林乡保南洼村永丰镇杨沟村洛滨镇党湾村上王乡东苇村党睦镇杜杨村龙阳镇东王村椿林乡贾王庄村永丰镇坞坭村 洛滨镇蒙坡村上王乡荣光村陈庄镇白卤村龙阳镇南湾村椿林乡平峨村永丰镇东堡村洛滨镇避难堡村上王乡雷鸣村陈庄镇东明村龙阳镇三家村椿林乡山西村永丰镇石马村洛滨镇韩河村上王乡张王村陈庄镇东陈村龙阳镇店子村椿林乡白家塬村永丰镇永丰村洛滨镇杏尧村上王乡南王村陈庄镇群丰村龙阳镇统一村椿林乡敬母寺村永丰镇温汤村罕井镇中山村上王乡分水岭陈庄镇东鲁村龙阳镇汉帝村椿林乡汉 村永丰镇蔡 村罕井镇弥家村陈庄镇安丰村龙阳镇西湾村椿林乡山前洼村永丰镇曲里村罕井镇庙台村陈庄镇西陈村龙阳镇小寨村椿林乡兴林村永丰镇凤式村罕井镇武仪村陈庄镇内府村龙阳镇望溪村平路庙乡直社村永丰镇庙底村罕井镇尧山村陈庄镇三永村龙阳镇蒲石村东陈镇刘家庄村永丰镇南永村罕井镇唐王村陈庄镇思补村孙镇冯家庄村平路庙乡洞坡村永丰镇固 村罕井镇东党村陈庄镇富新村孙 镇孙镇村平路庙乡阿坡村永丰镇唐堡村罕井镇罕井村龙池乡埝城村孙 镇赵庄村平路庙乡王台村永丰镇刘沟村罕井镇北白村龙池乡金星村孙 镇中尧村平路庙乡平路村永丰镇佛里村罕井镇南白村龙池乡平头村孙 镇潘庄村平路庙乡关草村洛滨镇前洼村罕井镇兴光村龙池乡屈家村孙镇南塬头村平路庙乡伏龙村洛滨镇蔡邓村罕井镇仁和村高阳镇安家村龙池乡晋城村孙 镇龙泉村平路庙乡黎起村洛滨镇南店村罕井镇山东村高阳镇洼里村龙池乡重泉村孙镇刘家洼村平路庙乡常乐村洛滨镇西头村罕井镇兴龙村高阳镇会通村龙池乡张家村孙 镇蟠龙村平路庙乡庙前村洛滨镇庆兴村罕井镇高城村高阳镇清泉村龙池乡城南村孙 镇吴家村平路庙乡下寨村洛滨镇韦 村罕井镇展王河村高阳镇东加录村龙池乡康家村孙 镇甘北村平路庙乡晋王村洛滨镇永平村上王乡太睦村高阳镇南加录村龙池乡七一村孙 镇黄寨村东陈镇东陈庄村洛滨镇东池村上王乡红土坡高阳镇水峪村龙池乡龙池村椿林乡石道村东陈镇白起寺村洛滨镇马湖村上王乡浮阳村高阳镇伏头村龙池乡钤铒村东陈镇焦庄村洛滨镇坡底村上王乡西苇村高阳镇高阳村龙池乡车杜村东陈镇尧堡村洛滨镇洛西村上王乡上王村高阳镇复升村龙池乡五更村东陈镇郭庄村洛滨镇寺庄村上王乡页坡村高阳镇单家村椿林乡护难村大孔乡日光村大孔乡东场村大孔乡三胜村大孔乡大孔村大孔乡草原村大孔乡裕丰村椿林乡椿林村椿林乡岳兴村椿林乡万兴村大孔乡金光村大孔乡晓光村大孔乡大西村大孔乡赵坡村。
韩城民居四合院—党家村
民居四合院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党家村的民居四合院,日本的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来到我们韩城党家村非常感慨,他说:“我曾到过欧、亚、美、洲四大洲十多个国家,却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良,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民居村落。
”他把它称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传统的韩城民居四合院一般多为长方形,占地4分左右,也有呈正方形的,我们叫它“一颗印”四合院。
党家村的四合院多为独院,也有的带后院、偏院。
它一般都是拟人形的,也叫全欢或者合欢四合院,上厅房相当于人的头,门房与厅房相对,相当于人的脚,两边厢房相当于人的四肢,所以我们这个四合院是不能随便拆的,也有人这样说“有东没西,家里没妻;有西没东,家无长兄”。
厅房一般用于供奉祖先牌位或者接待宾客;门房高于厢房又低于厅房,一般住着家里的长辈;两边厢房低于厅房,一般住着家里的晚辈,但是也不能随便住,一般是哥哥住东边,弟弟住西边,也称“兄东弟西”。
韩城四合院有很多讲究,比如说“移门移灶”“东起西落”一进门第一个房间就是灶房,门在哪,灶房就得移到哪,民以食为天。
东边是灶房,西边就是厕所,“东起西落”。
它在建筑上有一些特色:“上仓下房”,“七上八下”,“四檐八滴水”,“东高西低”。
韩城四合院一般多为上下两层,上面仓库为七尺高,下面住房为八尺高。
四檐八滴水是说四合院有四个建筑,四个房檐,但一到下雨时有八个房檐在滴水,因为它还有四个小的房檐。
那东高西低又有什么讲究?我们中国的地形是西北高而东南低的,有着“取不尽的西北,补不尽的东南之说”,所以在建房时把东厢房建的高一些,在心里取平衡作用,还有着“东高不算高,西高压弯腰”的说法。
党家村四合院的一大特色是在厅房两边山墙上的门庭家训,教育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如“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等。
古村落中的人居环境营造智慧———以陕西党家村为例
古村落中的人居环境营造智慧———以陕西党家村为例作者:李兰洁,李怡莹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1期李兰洁李怡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摘要院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重要结晶,大多古村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中的人居环境营造智慧,既赋予了古村落超长的生命力,又体现了祖先的生活水平。
改善和修复古村落的人居环境,使古村落能够得到延续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研究古村落中的人居环境,要从历史性、文化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多方面考虑,既要满足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又要兼顾科学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人居环境;古村落;景观在全球概念化、统一化的大环境下,导致我国城市文化观念的异化和地域文化主体意识的淡化,使我国的城市形态趋同,风貌特色缺失,我国传统聚居形态的演进面临着巨大挑战。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人居环境建设历史,诸多宜居环境的营造做法见之于典籍,遍布于乡野,更形象的体现在古村落中。
因此,研究古村落中的人居环境,对当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关注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整个人类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城市某一方面的问题。
学科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古村落人居环境是当前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古村落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进行整体性分析,以及古村落中的风水体系的重新评判和应用。
通过对我国传统历史人居环境智慧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身处这些乡村当中人的需求,这些智慧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智慧的核心意义。
只有真诚的立足于当下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历史的本土智慧,不断开拓视野,才能找到出路。
1 党家村的人居环境分析1.1 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党家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部,村落南北有塬,西北为腹,黄河支流泌水河绕村南而过,地理环境优美。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冲突与共荣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冲突与共荣——历史文化村镇旅游与建筑文脉延续的和谐诉求一、面向闲暇时代的历史文化村镇过去十年,正当广大规划师、建筑师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孜孜以求的同时,闲暇时代已悄然逼近。
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逐渐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并向古镇、古村快速蔓延。
这些古镇、古村是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延续悠久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之一[1]。
如果说当初历史文化名城遭遇的是工业时代大规模现代化产业生产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伤害,那么如今的古镇、古村则正面临着闲暇时代所引发的大规模旅游流的汹涌袭击。
人类旅游活动的日益频繁在给古村镇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对古村镇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的传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可幸的是,经历了工业化洗礼的人们已从历史文化名城破坏与保护的曲折中意识到古村镇的发展危机。
自2003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就开展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和命名工作,其目的是及早地发现并保护这些极具价值的古村镇。
在这场历史文化村镇抢救运动中,旅游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关键词,正是旅游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村镇引入更多世人的视野,同样也是旅游使得历史文化村镇的文脉延续陷入困境。
在人类生活快速休闲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借助旅游发展促使历史文化村镇获得复苏和文脉延续成为了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注的新焦点。
从和谐发展的视角剖析旅游开发的影响,寻求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脉延续的新途径,是闲暇时代呼唤下建筑与规划学科的必然回应。
二、旅游发展对历史文脉延续的影响1、文化的碰撞一定程度上,旅游的兴起加速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它的出现必然会随旅游流的流动给历史文化村镇注入新的外来文化。
这种新的外来文化在旅游开发逐步深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反复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排斥或接受,历史文化村镇弥漫着外来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动在建筑文脉的延续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迎合现代化新口味的建筑开始在历史文化村镇出现,并且出现了糅合现代设计元素甚至完全西化的建筑形式,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同迹象。
陕西古村落分布情况
陕西古村落整理陕西省历史古村资料的整理,主要是依据三批国家古村名录以及部分申报名录进行编排的,其资料主要来自与互联网,受人力、物力、时间及财力等各方面因素,内容上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如有遗漏、错误的地方,还希望大家能够及时指出、指正,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出力,完善表格。
就整理的过程来看,前三批上榜的古村各有各的特点,以族群种姓、名人效应、区位优势、特色文化为主,村落多数格局规整、体系健全,建筑的分布也体现了古代君臣父子的格局。
属于保留较为完好的村落。
其中:1、族群种姓以米脂县杨家沟村(马氏庄园)、绥德县贺一村(山西朔县党氏)、韩城市党家村(元朝党氏)等为主,这些年也早已名声在外。
2、因历史名人而出名的村子主要有耀州区孙塬村(药王孙思邈)、礼泉县袁家村(唐太宗昭陵)、佳县张庄村(《东方红》李有源)等。
3、因为区位优势而形成的村子不在少数,这些或是由于地处要道,或是由于水陆兼济,或是由于天然屏障,最终形成村落,较著名的有三原县柏社村(商贸、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咽喉)、柞水县凤镇街村(长江黄河水系的联络点)、佳县木头峪村(水旱码头)等。
4、特色文化的村落如佳县神泉村(红色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澄城县尧头村(陶瓷艺术)、淳化县桃渠塬村(红色文化--中共淳耀县委、淳耀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邓小平、刘志丹、习仲勋)等。
就整理的过程来看,由于部分村落的资料难以收集,部分村落的照片偏向艺术,现在还无法对村落的现状做出一个定论,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三批国家古村名录中的村落,现状还是较为不错的。
其他较为不错的村落有:镇安县铁厂村、柞水县凤镇街村、佳县木头峪村、礼泉县烽火村、淳化县桃渠塬村、旬邑县唐家村、汉阴县茨沟村、汉阴县东河村等。
(以上内容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滕县八大家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
滕县八大家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商贾之地出望族滕州历来就是商贾之地,南北交通要道。
据《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民国六年)记载“自津浦路通,滕县商务极其发达,北连济南,西接济宁、南通徐州。
遂为山东省南部贸易之集散地”。
1919年(民国八年),滕县商业进入发达阶段,在商会的商号就有500余户。
仅棉纱一项每天销量30万吨,乡下织机有10000余张。
规模较大的商号有运输公司4家,银号20家,酒业95家,烟店87家,杂货铺380家,京货铺115家,油坊82家。
这些商号大多在几个有名的大家富户掌控之中。
从明、清朝以来,滕县八大家名气就逐渐凸显,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更是成为滕州乃至鲁南地区有名的名门望族,不论是经济地位、权势都显赫一时。
对于滕县八大家之说历来叫法不一,众说纷纭。
有的以县城而言,有的以乡村而论,有的或城乡兼说。
滕县城内“八大家”之说,一般指“徐、黄、张、高、吴、姚、孔、王”八大家族。
即徐兰舟、黄以元、张锦湖、高熙喆、吴树吉、姚荔泉、孔庆塘、王东槐。
八大家族除大量占有土地外,一般兼有工商业或先人多有功名。
如徐兰舟在清代做过山东巡抚,1871年(清同治十年)在县城开设老德源杂货店、烟店、酱园、槽油坊、药房及在夏镇开设德源杂货店等8处商号。
在徐州、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设有分号,一年获利即买土地20余顷。
黄以元家族在明朝曾被皇帝赐封,外地官员来滕就职要先到黄家拜访,否则就有丢官之险,晚清又出了几个举人、拔贡、秀才。
王东槐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与晚清名臣曾国藩同年登科,授官职翰林院检讨,故有“王翰林”之称。
1850年5月,道光皇帝封他为内阁侍读学士,为皇太子奕■讲学。
不久,太子奕■登基,年号咸丰,王东槐遂成一代帝师。
后来,他调至武昌府任道台,为官清廉,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深受广大百姓爱戴。
北方古城与名宅。5
民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民宅建筑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北方的大院建筑气势威严、高大华贵、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一、中国北方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有代表性。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就已出现了。
不过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户,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光,在南墙上离地很高的地方开小窗。
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环境。
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与周围的邻居来往。
在小院里,一家人过着日子,与世无争。
可以说,四合院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动荡的社会风云里,北京人所寻觅到的一个安详恬静的安乐窝。
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这数也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今天,时代前进了,北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市容已焕然一新,原来的胡同大多已拓宽为平整的柏油路;路两旁矗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古老的四合院越来越少,越来越残破和不实用了。
还住在四合院里的居民差不多都在盼着早日搬到大楼里去住。
但是当人们站在林立的大楼前时,又想起了那富有北京情调的老四合院。
北京市的市政规划中特意保留了一些小胡同和四合院,以反映老北京的特色和北京人的生活情趣。
这些在大规模的改建扩建中幸存的四合院,已被钉上了镌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牌子。
每当我到北京城南去时,总喜欢骑车绕行一条叫作老墙根的小胡同,因为这条胡同西口路北的一座四合院会引起我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那儿曾是我的家,我在那儿长到15岁。
去党家村游玩作文
去党家村游玩作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去党家村游玩作文去党家村游玩作文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叫我赶紧起床,他们要带我去党家村玩,我一听要带我去玩,高兴地从床上跳了下来,赶紧换好衣服,下楼坐上车。
村镇党建介绍
村镇党建介绍一、店塔镇的党建工作店塔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走以经济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路子,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共赢。
2004年以来,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万名干部下乡包村工作”先进集体、“五型机关”标兵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机关”,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镇”称号。
2007年“七一”前夕,又被省委授予“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称号受到表彰。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抓经济和党建工作的水平。
该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党建工作,通过采取集中与分散、自学与辅导、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办法,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对抓经济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认识水平。
镇党委坚持在镇机关中层干部中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制度,镇村先后有10名干部待岗,1人落选。
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动态性强,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镇上抽调熟悉农村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善于调解民事纠纷的5名干部组成农村党建工作队,及时调处解决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纠纷。
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村级经济,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供物质支撑。
该镇抓住地处陕北煤电基地的区位优势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仅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经济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00多户。
镇上先后筹集资金4500多万元,在改善基础设施等投资硬环境的同时,还建立了进村入户入企民情日记制度,发放了便民服务卡,公开办事程序,减免费用,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顺利生产提供方便。
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企业来镇投资,到6月底,全镇共有中、省、市、县驻镇企业17个,各类私营企业56个,个体工商户1500多户,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0.5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镇19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两委会活动场所,经济与党建实现了双赢。
抓典型,实现农村经济和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发展。
针对镇上大部分干部既是党支部书记,又是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实际,镇党委提出“党员干部是能人,能人入党当干部”,“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或村组干部”。
党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党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党Dǎng,Zhǎng 党姓源出有七:1、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裔,为夏王朝全族的子孙,所以历史上称党姓出自夏的后代。
属于夏禹后裔的党姓世居党项。
2、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封邑于上党今天的山西省境内,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党作为他们的姓氏。
3、出自任姓,以地名为氏。
鲁国大夫党氏,相传是黄帝的小儿子禹阳的后裔,因为被封于党,其后人以党为氏,所以也称为党姓。
4、源于党项羌人的姓氏。
党项羌族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
根据《广韵》的记载,党姓本来是西北党项羌姓,后来改为党姓的。
其中有个叫党耐虎的将军,就是出自此支党姓,见于史书记载。
5、出自北方鲜郫族人有党姓。
据《路史》一书中说,鲜郫人也是黄帝的子孙,他们因为迁居到鲜郫山,而得到这个族名。
6、出自回族中的党姓,源自我国西夏党项族。
在公元1038年,由党项人元昊建立了历时190年之久的西夏国后,一些党项族人逐步融于回回民族当中,故延用此姓。
党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
7、古代党姓的党古读Zhǎng音掌,故党姓中有一支以音Zhǎng为姓,成为掌姓。
后掌姓中又分出以音Zhǎng为姓的仉姓。
即仉姓起源于党姓,原本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
孟子的母亲即为仉氏,以择邻教子出名。
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党家山村距传说中的孟母村仅8里之遥,党家山村的东面6里处为仉林村。
仉姓多分布在鲁郡、琅邪郡、敦煌郡。
其中鲁郡在西汉初置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琅邪郡在秦始皇置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敦煌郡在汉武帝置郡,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得姓始祖:夏禹。
党氏来源,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氏的后代。
《姓氏考略》上记载,鲁大夫有党氏,是周的公族的后代。
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
根据《韵府郡玉》记载,夏禹氏的后代中,唐代有党芬、党进。
而《广韵》则记载,党氏原来是西羌姓氏,姚秦有将军党耐虎。
精选-党家村导游词-范文资料
党家村导游词
韩城市党家村明清住宅
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
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
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政府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
护有关。
当今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
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
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古村寨的开发建设列入全省“八五”旅游
发展规划之中,经过修复维护,这里将成为“黄河游”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参观点。
第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使党家村饮誉中外,首先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共同努力。1986年他们联合组团来此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91年,由该团日方团长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标志着对党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国内各级文字,影视传煤,相继作了专题报导,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
编辑本段历史
元至顺二年
(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份”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编辑本段特色
综述
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乡,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
党家村
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保单位。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党家村位于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16.5公顷。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地处东西走向的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达成院123院,321座。党家村民居历史悠久,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内涵丰富,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公用设施齐全,避难防御安全。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城楼、神庙、老池、古井、火药库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村中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党家村
河3.5公里,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党家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党家村现属韩城市西庄镇,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约670年历史。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党家村
百科名片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
简介
历史
元至顺二年
清朝前期
《党家村》问世
文化革命时期
特色
综述
看家楼
四合院
综述
筒槽
院门
节孝碑
综述
碑体
规定
位置
文星阁
菩萨庙和关帝庙
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的党家村人当时的心态。
党家村选址合理,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而现存的古代题字及生活用品完整的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氛围。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在考察党家村时欣然题词称之为“民居瑰宝”。
文化革命时期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村中相当一部分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让人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建房高潮中党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已被国家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向中外开放。
如今,党家村人仍在这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并天天热情地欢迎着国内外游客。
编辑本段四合院
综述
党家村四合院一般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占地四分左右,虽有带后院、偏院的,但数量较少。上首的厅房和下首门房都将地
党家村
基的横向基本占尽,两侧厢房嵌在二者之间,围在中间的院落比较狭窄。厅房门房前坡的大部分檐水,先要流入厢房山墙上用砖悬砌的。
筒槽
紧承着屋檐的水槽——俗称筒槽,再流泻下来。也有的筒槽是檩上架椽、筒瓦包沟结构,高度与砖结构的相同,但要宽得多。院中全部青砖铺墁。四面房子的背墙和厅房门房的山墙一起,构成院子的界墙。即使有人得到一块较大的房基地,也都是遵循这一格局,只是两院三院地并排修建而已。党家村四合院的厢房,绝大多数是两坡水。为节约地基,相邻院落间为厢房后坡檐水留的水道仅仅一尺来宽,檐水落地后直接排入巷道,或者拐入自家院中;有的甚而将两院厢房背墙筑得挨在一起,把水道修到墙顶上,后檐檐水由水道汇入筒槽后再分别下泻到自家院中。北京四合院要大得多,面积一个抵这儿三五个,总有一个狭窄的前院,多带偏院,穿过“垂花门”才能进入内院,内院又是通道又是花树,要宽敞豁亮得多,除过临街一面,一般还有专门修筑的界墙。不论院子面积、院中格局、还是相邻院落间距离,差别都是很大的。
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走进党家村,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的形体生动,神态逼真。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像这样把现实生活起居的空间拓展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还具有跨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的融合,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是劳动人民在建筑装饰上创造的文明成果。
院门
党家村四合院院门分墙门和走马门楼两类。墙门窄小朴素;走马门楼高大气派。门大多开在门房偏左或偏右的一间上,中门较少。据说,家里出了有“功名”的人,才能开中门,所以中门外面,往往竖有旗杆。但是,有“功名”的人家多数并不开中门。这里央有“堪舆家”所谓的“风水”问题,即中门直,易“泄气”,偏门曲,可“聚气”。就实用讲,中门面对巷道,路人可直窥堂奥,所以中门之内又设一道屏门,平时关闭,人走左右,有重要宾客,才开屏门迎送,而北京四合院的门,总开在门房右侧。
门为黑色,配以红绿色门框。门上面为木质门匾,浮雕着诸如“耕读世家”,“安乐居”,“忠厚”,“文魁”,“登科”,“太史弟”之类的题字,白底黑字或蓝底金字,有的表白心志情趣,有的显示身份地位,书法刻工都十分讲究。匾下左右两个“管扇”头,雕成云头,莲花等样式,涂着金粉或银粉,点缀着门楼外观,增了不少色彩。门两边有“门墩石”,分方形,鼓形,兽形几类,方形,鼓形上也都雕有人物,禽兽,花卉等,形态生动逼真,临街有“上马石”,就近墙上安有“栓马环”,有的竖着“栓马桩”,为主人出入,宾客来往上爬乘骑骡马提供方便。因这几样设施,这种门楼才冠以“走马门”的大名。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工艺比较集中地显示在通向内院的“垂花门”上,党家村则比较地集中在走马门楼上。走马门安在门房背墙内缩七八尺处,门外房下的空间称“外门道”。外门道上有阁楼,阁楼向外一面堆叠起来的枋木称为门楣,门楣有略施藻绘,也有全部透花饰以枫拱和垂花的。两侧下
党家村
起墙裙,上与门框等高处,用做有纹线的花砖圈出两方很大的“框壁”,框中用砖做成各种图案。“框壁”外侧左右各有一根一半墙内一半墙外的通柱,柱下有石础,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粘贴对联的地方。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党家村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成为旅游参观的重地。
门里房下空间称“内门道”内门道墙上,总筑有一个小神龛,用来供奉土地神。设在门房一侧的偏门式内门道迎面山墙上,都有青砖浮雕,有的是字有的是景。字以“福”,“寿”为多,只雕一字,两米见方。“福”字潇洒开放,“寿”字平和厚重,各自形态相同,当是出自昔日大手笔,辗转临摹而成。景则多以喜鹊,梅花及青松,仙鹤为题材,构图雕琢绝无雷同,皆取福庆长寿之意。
两柱外侧以及同列山墙,墙头都砌着宽约一尺的“螭头子”。“螭头子”呈弧形,支撑房檐,也起装饰作用。古书上把无角的龙叫“螭”。《辞海》“螭头”条:古代彝器,碑额,殿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所刻的花饰那么,它在这里是“借称”了。“螭头子”下部为座斗,建筑师恨不能把自己满腹巧思全用在这座斗上。座斗靠内一面与墙砌在一起,整体突出墙外,呈悬空状,雕刻的是外露的三面,外露部分又分两层同上层多为透雕须弥座,下饰流苏,云头等形状。上层多为二级“斗”形构件,能刻六幅画面。年代较早的画面简单,如明朝,清朝前期的内容多为字,卦爻符号之类。后来发展为瓶炉三事,盆景瓶子插,琴棋书画,人物故事等。至乾隆年间,艺术上可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人调查统计,党家村走马门楼的“螭头子”的样式有四十多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