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转换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摘要:在新课标推行的大环境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当呈现些许创新,以最大限度满足新课标下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但根据现有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新课标的重点要点,也未以此为基准提出更为优化的教学策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以新课标为切入点,以实际的教学过程为基准,对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更为优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学策略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要以新课标作为引领,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可开发的维度比较多元化。
具体而言,以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可以从强化探究学习活动、呈现游戏化教学等维度入手,以最大限度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未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而是过分关注自身的主导性,由此使得整个教学课堂质量地下。
具体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动效果较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教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也比较有限;然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极具开放性特征,需要相关主体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此形成更为深刻的观点和认识,所以互动环节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其教学质量低下。
二是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且单一,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是以教材为核心,整个教学过程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平铺直述,而对于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形成的疑问,很多教师也只是一笔带过,此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之状态,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而言极为不利。
二、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上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若不对其予以有效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失去其本质意义。
尤其是在新课标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之下,相关教师更应当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此之前必须要对其基本要求进行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探讨——论班主任的角色转换
行之 有效 的德育方 法 ,用最少 的时间精 力实现德育过 程的最优化。
4由封 闭型 向开 放 型 转 换 .
为 ,学会判 断 自己 的教 育行为 的合理性
和 有效性 , 以反 思 促 发 展 , 现 班 主 任 专 实
业 化 的 自我提 高 。
2学 生成 长 烦 恼 的消 解 . 成 长 的 烦 恼 是 学 生 的 “ 长 痛 ” 班 生 , 主任 要 准 确 预 测 , 时排 除 。为 学 生设 立 及 情 感 宣 泄 的 健 康 通 道 ,帮 助 学 生 化 解 生
师 ” “ 母 代 理 人 ” “ 生 的 朋 友 与 知 、父 、学
来就 是读 书, 每天不 间断地读 书 , 书籍 跟
结 下 终 身 的友 谊 ”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 这 样 ,
、
新课程理念对 班主任 工作的新
己”“ 生心理健康 发展 的咨询者 ”“ 、学 、人 际交 往 的 指导 者 ” “ 范 公 民 ” 。 、模 等 3由高 耗 型 向高 效 型 转 换 . 传 统 教 育 意 义 上 的班 主 任 工作 是 简 单 的 重 复 劳 动 , 主 任 消 耗 了很 多 精 力 , 班 但 收 效 甚 微 。 而 新 概 念 下 的 班 主 任 应 充 分 认 识 到 班 主 任 工 作 的 创 造 性 与 复 杂 性 , 工 作 重 心 放 在 研 究 了解 学 生 , 取 把 采
整和变化。
术 的 氛 围 。 边学 习边 实践 边 研 究 边 总 结 , 学以致用 , 高工作水平。 提
3加 强 反 思 与 总 结 .
1学 生 情 感 、 度 、 值观 的 引 导 . 态 价 新 课 程 对 情 感 、 度 、 值 观 , 程 态 价 过 和 方 法 , 识 和 技 能 , 三 个 维 度 给 班 主 知 这
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转换
作者简介 : 李珊姗 (9 1 , , 18 一)女 汉族 , 吉林省磐石市人 , 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
・
58 ・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5 期
2 0 06 3 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Ju | f inA r ut a Si c n eh o g o ee oma o l g cl rl c neadT cnl yC l g Ji i u e o l
出发, 从全面发展出发 , 自己的德育理念和德育 对 工作加以反思 , 通过反思和调整 , 树立新的德育理 念 , 觉更新德育观念 , 自 大胆创新和实践新 的德育
方法。
重要组成部分 , 它是教师 内心深层次 的心理需要
的反 映 , 是一 种强 大 的 内驱 力 , 推 动着 教 师教 育 它
行为 , 应该说没有好 的教育观念 , 就不会为教育事 业带来崭新 的未来 。在当今社会发展 的面前, 我 们要继承好 的教育理念 , 摒弃那些落后 的不合时
111 树 立 大德 育观 的 思 想 基 础 教育 课 程 改 ..
革要求 ,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 “
宜的教育观念 , 尤其是教师作为肩负着 培育下一
收稿 日期 :05— 8 2 20 0 — 6
抓; 不仅德育课上讲德育 , 所有课程 的教学 中都要
渗透德育 ; 不仅通过德育活动搞德育 , 在学校 的 日 常管理和师生互动过程 中也要进行德育 。 在德育工作中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 中的各种德育资源 , 与家庭 、 要 社区和社会各界紧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1 5 期 20 0 6年 3 月
吉林农 业科 技学 院学报 Junl f inA r ut a Si c n eho g oee ora o l g cl r c neadTcnl yC lg Ji i ul e o l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摘要: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对于基础文化知识教学,也要加强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
而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知识的讲授就是引导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与现实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科目,学生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意识的提高。
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道德与法治知识课堂讲授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面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我讲你听”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课本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且容量较大,但是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不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1.2教师与学生情感互动较少目前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往往会忽略师生情感上的交流,而且在一小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往往会形成“一言堂”的局面。
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隔阂,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状依然存在,而教师也认识不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3课本内容较单一,教学效率较低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多数存在的都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原理,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再加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例子在现实中发生得较少,这就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低,缺乏教师的正面引导,不能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措施2.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教与学主要强调的是教授学习方法,古人语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的提高,而且对以后的成长会带来不小的裨益。
在小学德育法治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打破被动局面。
2020下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 小学综合素质 学霸笔记01 - 模块一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学霸笔记(小学综合素质)考勤分析卷面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题型题量分析二、考试内容分析小学《综合素质》共考查五大模块:1.职业理念:三观含义及应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2.教育法律法规:主要考查几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及应用3.教师职业道德:两部分内容: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4.文化素养:考查范围较宽泛,难度较大,须记忆;5.教师基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各2道选择题,共8分)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分析题,14分)写作能力(50分)三、试卷详细分析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分析(客观题:约39%,主观题:约61%)第一章第一节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合格的公民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途径:1.国家政策保障: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推进新课程改革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二)方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重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目标比较重要,可以从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六个方面进行理解记忆)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新课标下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探讨
学 更应重 视小 组合 作学 习 , 究性 学 习 ; 课 班 级 看 做 是 一个 “ 立 的单 元 ”把 管 理班 级 探 就 独 , 外 而言 , 应重 视 自主 学 习。实践 证 明 , 组 看 做是 自己一 个人 的 事 ,甚 至杜绝 学生 与外 更 小 合 作 讨 论 式 学 习 方 法 在课 堂 教 学 中作 用 极 界 的交 往 。这种 教 育往 往会 导致学 生个人 交 大 ,定能体 现 当前 新课 程改 革强调 的主体 参 往 能力 极 差 ,家庭 与社 会 的教育功 能完全 没 与思 想 , 能让更 多的 学生 参 与到学 习 中来 , 调 有 发挥 作用 ,班 主 任花 费 了大量 的时间和 精 动学 生学 习 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在 小组 探 究 力 , 收效甚 微 。 但 新课 改要 求班 主任老 师必 须 的 学 习过 程 中既 强 调 了学 生 的独 立思 考 、 从 单 一 的学 校 教 育 中走 出来 ,要把 学 校 、 自 的转换 家 传 统 教学 中的 班 主 任 是 班 集 体 的 管 理 主 活动 ,又 在此 基础 上使 大多 数学 生进 行 了 庭、 社会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 班主任在校内 者, 组织 者 , 领头羊 ” 是“ 。学 生只是 班 主任 手 充分 的合作 , 生在 既定 的教 学 目标 中 , 让学 齐 要主动联合其他任课老师 ,共同商讨管理班 中的棋 子 。新 课改 要求 新时期 的班主 任必 须 心协力, 优势互补, 相互借鉴, 共同长进 , 产生 级的教育对策 , 还要与家长携手, 让家长走进 成 为学 生精 神世界 的关 怀着 ,他们 是有 血 有 了参 与探索 , 于质疑 的动力 和灵感 。 乐 这种 学 教 育活 动 ,给 家 长一 个充 分 了解 自己孩子 的 肉的 、 生生 的 、 活 有思想 的、 有见解 的人 。 师 习方 法的顺 利应 用来 源于 班主 任老师 的组 织 空 间 , 而选 择更 有 效 的教育 方法 。同时 , 教 从 班 要学会倾听学生, 呵护学生, 重视学生的内心 和协 调 。 小组分 配 , 问题分析 , 合作 , 鼓励 解惑 主 任老 师还要 牢 牢架 起学 校与 社会 的金色桥 世 界 , 学生有 话敢说 , 让 消除学 生心 理 紧张气 质 疑 ,这 些 细致 的工作 没有 班 主任 的付 出是 梁 , 引导学 生走 向社会 , 发挥 社会 的教育 充分 氛 , 生不 同的观 点联 系起来 , 极与 学 生 不会有成效的, 将学 积 班主任老师以其博大的胸怀 , 功效 ,只有让 学生 在 社会 这个广 阔天 地里摸 的想法共舞 , 让学生从 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 巧妙 的 方法 为 学 生营 造 出舒 心 的学 习 环境 , 爬滚打中成长 , 才能改变空洞苍 白的说教, 使 识 和道 理 。 日常教学 和工 作 中 , 让你 的班 自然就会 让学 生体 会到 团结 协作共 同进步 的 学 生 确立 正确 的世 界 观 、 生观 、 在 要 人 价值 观。我 级充 满快 乐 。 只有拥有 快乐 的氛 围 , 能使学 神 奇力 量 ,也 无形 之 中促进 了其课 外 自主学 们相信只要学校、 才 家庭 、 社会在一切为了学生 生乐 于 去安心地 学 习知识 。 习的动 力 , 难看 出 , 师此 种角 色 的转变 是 的前 提 下 , 互 沟 通 , 互配 合 , 不 教 相 相 相互 补 充和 2实 现 由关 心学 生成绩 向关 心 学生 的全 多 么 的重 要 1 完 善 , 定会 有 利于 培养学 生健 全 的人 格 、 就一 面 发展 的转换 4由经验传授型向科研创新型的转换 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 “ 、 、 , 的法 宝 ; 、 、 , 考 考 考 老师 分 分 分 学生 传统意义上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经 心 、 智力、 德育、 自我意识等各方面的发展。 从 的命 根 。可 见 , 是多 么的重要 。 ” 成绩 传统 教学 验 为主 。教育 经验 固然 重要 ,但是 不 等于 科 而 使其 得 到全 面 、 自主 、 和谐 的发 展 。就这 一
小学德育课程教师角色的冲突和转换
这些都是我们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遭 情 、 关心 、 平等 、 诚 , 真 是一 种感情 的交往 , 遇的问题 ,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心灵 的碰撞。在此过程 中,教师在成为其 教师的角色冲突 朋友时 ,不能忘记 教师身份 ,保持 一定 的 社 会 各方 对 教 师有 不 一致 的期望 . 距离 .更 不能 为了取悦他们而迁就他们 。 有时彼此相互矛盾无法协调 。不同人对 同 放弃应用 的原则去维系朋友关系。这样必 角色的期望存在差异性 。如有来 自校外 然和传统 的作为管理者 的教师角色之间产 的不 同角色期望而引起 的冲突。国家要求 生冲突。一般来说 , 教师很难跨越 与学生
要让学生 回归生活 ,在现实社会生活 中培 教师作 为班级 的领 导者 ,为 了管 理好 班 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德育教学方式 良行为 ,但教师一般是 以训话者的姿态 出
角色转 换是 指一个人 由一种 社会角 生是扮演不同角色 的一生 。也是角色转
养和发展学生的品德结构 。促进学生 良好 级 ,教师要迅速制止学生 的调皮捣蛋和不 色向另一种社会角色的变动或更替 。 的 人
1转变 教师德 育观念 。现代德 育观 .
定势 ,教师 自身 的专业素质 和道 德素质 . 了使 教育工作深入细致 的开展 , 与学生 、 家 强调从 生活 出发 ,从 儿童 生活 的整体 出 教师对新 课程 的认识 以及对 新教 材 的理 长 、 同事处 理好关系 , 成 良好 的气 氛 , 形 还 发 ,以儿童 生活 中遭 遇 的 、体验 的社会 解 ,教师对新角色扮演 的适应 能力等等 。 要成为他们 的朋友 、 知己。 教师x  ̄生要热 性、道德性问题为 自己的切入点。回到生 - , J
教师能够依据党 的方针政策教学 。使全体 之间的这道鸿沟 ,低下头、弯下腰 的与 同 让儿童在生活中获得感知道德知识 。体验 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社会 、家长希望教 学们成为知心朋友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 道德生活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悟能力。 师是言传身教 的教育者 ,文化知识 的传递 制度下 ,形成的教 师观念 、教学方式与现 2 增进对学 生 的了解 。教 学是教 与 .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全面发展,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之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与时俱进,更新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是: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突出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时代进步成果;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当这样执行新课程标准:1. 全面了解新课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课程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
(2)正确把握各科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结合自身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第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造、寻求和选择与新课标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
(2)、以学生为本,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功能,加强教师群体的合作性。
(1)、转换教师的角色。
(2)、明确教师的基本功能。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指导者。
(3)、创造与发挥教师的特有功能。
教师自己应该具有一套适合学生的“主导”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群体的合作性。
我认为只要教师能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以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一定会使小学各学科教学走上一条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新课程改革之路。
角色教育——一种德育模式
角色教育——一种德育模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角色教育是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于1993年8月提出并全面实施的一项德育改革实验项目,同年12月,在吉林省小学德育研讨会上,他们介绍了阶段性实验的概况,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1994年3月,吉林省白山市、扶余区、九台市等许多小学纷纷开展这项实验。
目前,角色教育在吉林省呈现出进一步扩展的良好态势。
一、角色教育的概念社会学认为,角色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如学生、教师、工人、农民、演员、观众、医生、患者、母亲、儿子等。
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期望和行为规范,有相应的义务和权利。
心理学中的“角色”一词,用于分析人的个性心理、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由自然的人发展为社会的人,由蒙昧的人转化为文明的人,都离不开“角色”的作用。
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说,实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应该让学生从小具有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期望”,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角色规范”。
综上,笔者认为,角色教育的一般概念应是:学校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会角色引入校园,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感受、体验、鉴别和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美丑,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其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行为规范打基础。
二、角色教育的提出1、社会环境的催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营造着小学德育的外部环境。
新旧体制的转换,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的纷至沓来,都催促着小学德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研究新的问题,探索新的模式。
2、学校德育改革的呼唤。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破除小学德育中封闭的观念、枯燥的内容和单一的方法,树立大德育观,开辟学校、社会、家庭整体优化,合力育人的新途径。
3、当前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需要。
临江市建国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许多长处,也有明显的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之新时期的要求相去甚远。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一章职业理念(•常考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过3次)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依法保障义序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導。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 '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观记忆要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考过1次)(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方面,素质教育作为完整的教育,必然包括完整教育的各个方面。
这些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2.推进新课程改革(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小学德育教师在新课标下的角色转换
小学德育教师在新课标下的角色转换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
作为小学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
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使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
以前教师“照本宣科”的“灌输者”及忠实的教材执行者的角色已完全不适应新课标要求了,需要彻底地转变。
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因素,在新的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小学德育课程,转变德育权威的理念,扮演好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成功源于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作为教师,赏识的核心就是爱学生,我们对学生既要疼在心里,也要爱在脸上和口上,用这样的爱就会把蕴藏在孩子身上巨大的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
二、真诚的关爱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
魏书生在《转变差生的艺术》一书中讲道:每个后进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真诚的信任、尊重和帮助。
表扬应讲求方式、方法,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愿望、爱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换位”尽情倾听学生诉说衷肠,与学生共情,学生则会在安全、和谐、活跃的氛围下,无拘无束地拉起情感的闸门,流淌心灵的清泉。
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格、心理特点等选择。
要真诚,忌虚伪;要准确,忌空泛;要及时,忌拖延;要得法,忌敷衍。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护。
三、“善批评”,培养学生知礼仪、善言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班学生龙远超,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敏捷,但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有一次,他在教室里竟然和一位老师当堂顶撞,最后摔门而去。
对此,我选择了冷处理的方式,耐心等待、观察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
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选题参考1、以德育引领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2、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化构思3、莫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落实德育课程的实效性——2015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研修观课体会4、成为优秀的德育研究者——读池方浩、池哲萍的《中小学教师的德育研究》5、中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责任的反思与探索6、教师视野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小学德育7、和谐班子领航德育育人规范管理见特色——2012年海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天津跟班学习有感8、刍议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9、教师视域下浙江省中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10、在实训中淬炼教师育德能力来自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的报告11、浅谈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实用性12、用真情铸就教育之魂——记全国优秀教师、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李育红13、论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14、我省五所中小学、三十七名教师获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15、爱与责任同行——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韦必泉16、中小学德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塑17、湖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研究18、让我的光温暖你的手心——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申淑华19、关于表彰自治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边境乡镇学校优秀法制副校长的决定20、塑人性之美为青春导航——记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蒋涓涓二、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大全1、从德育角度引导实施课堂教学的思考——以贵州省万名中小学校长特岗教师培训为例2、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一个温馨合作的团队3、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的决定4、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依托名校名师打造基地品牌5、上海民办华锐小学(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例基地)6、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小学德育杂志社联合表彰“小学班级德育活动案例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个案”一等奖获奖名单7、孵化德育名师着眼民族未来: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成果斐然——依托名校名师打造基地品牌8、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用素养提升教育品质用智慧书写教师人生9、孵化德育名师着眼民族未来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成果斐然10、关于表彰全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思品(思政)课教师的决定三、热门中小学教师德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41、从德育角度引导实施课堂教学的思考——以贵州省万名中小学校长特岗教师培训为例42、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一个温馨合作的团队43、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的决定44、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依托名校名师打造基地品牌45、上海民办华锐小学(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例基地)46、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小学德育杂志社联合表彰“小学班级德育活动案例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个案”一等奖获奖名单47、孵化德育名师着眼民族未来: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成果斐然——依托名校名师打造基地品牌48、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用素养提升教育品质用智慧书写教师人生49、孵化德育名师着眼民族未来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成果斐然50、关于表彰全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思品(思政)课教师的决定四、关于中小学教师德育毕业论文题目1、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2、论制约中小学教师德育价值取向的内外因素3、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信念的状况与提升4、中小学教师德育观念调查研究——以海南4所学校为例5、突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四川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观的调查与分析6、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7、“首都中小学教师德育图书捐赠工程”走进北京市十八里店小学8、中小学德育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之审视9、论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10、我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德育教学模式研究11、浅析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转换12、关于中小学德育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13、我国中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探析14、大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衔接问题研究15、中小学教师远程德育教学实施管窥16、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德育教师素质17、中小学教师正确德育价值取向的研究18、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中德育意识培养的反思与重构--以乡村中小学教师性侵犯学生为视角19、中小学教师学科德育能力的模型建构研究20、中小学教师远程德育教学内容初探五、比较好写的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题目41、从德育角度引导实施课堂教学的思考——以贵州省万名中小学校长特岗教师培训为例42、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一个温馨合作的团队43、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的决定44、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依托名校名师打造基地品牌45、上海民办华锐小学(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例基地)46、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小学德育杂志社联合表彰“小学班级德育活动案例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个案”一等奖获奖名单47、孵化德育名师着眼民族未来: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成果斐然——依托名校名师打造基地品牌48、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用素养提升教育品质用智慧书写教师人生49、孵化德育名师着眼民族未来上海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成果斐然50、关于表彰全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思品(思政)课教师的决定。
论新课程视角下教师德育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经 验 进 行 总 结 , 其 形 成 规 律性 的认 识 , 断提 升 自 己的 教 育 水 使 不 平 和德 育能 力 。要 做 好德 育开 发 者 、 究 者 , 师应 学 习先 进 的 探 教 现 代 教 育 理 论 、 究 课 程 标 准 、 究 学 生 、 究 教 材 渗 透 的 德 育 研 研 研
向 生成 问题 ; 坐 守 封 闭 转 向追 求 开 放 。 从 新 课 程 的 实施 与 正 在 发 生 变 化 的教 育 理 念 对教 师 角 色 的再
者 、 养 者 、 与者 和 伴 生 伴 长 者 , 为 学 生 活动 的指 导 者 、 范 培 参 成 示
者 、 持者和合作者。 支 3 由道 德 知 识 的 占 有传 递 者 向德 育 的 开 发探 究者 转 变 在 传统 的德 育 活 动 中 , 师 是 信 息 的权 威 拥 有 者 , 主要 的 教 最
定位 , 定着 2 决 1世纪 教 师 的 教 育 行为 。在 这 样 的 背 景下 教 师传
统 角 色 的转 变 就 成 为势 在 必 行 的 了 。教 师 在 新课 程 中 的 最 大 变
知 识 传 授 者 ,教 师 的任 务 仅 限 于把 原 来 占有 的 道德 知识 传 递 给 学 生 。 没有 以研 究 为 依 托 的 德 育 . 往 容 易 重复 旧经 验 . 往 照搬 老 办 法 , 视 了学 生 建 构 自身认 知 所 需 要 的 实践 和 探 索 过 程 . 法 忽 无 真 正 有 效 、 效 地 促 进学 生 的 发展 。 课 程 强调 教 学 过 程 是课 程 高 新 的创 生 过 程 , 学 不 是 “ 教 材 ” 而 是 “ 教 材 ” 教 教 , 用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小学2023-2024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
XXXX小学2023-2024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为打造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加强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特结合我校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传统,指导青年教师向骨干、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一、成立“青蓝工程”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二、明确目标根据学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总体目标及要求,教龄2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及有较大潜质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
1.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性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
2,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3.实行师徒结对,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对每位新教师配备1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及其他工作中进行传、帮、带。
4.建立学校考评制度,通过努力,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以上水平。
三、师徒的义务职责1.师傅职责:做到“三带”:带师德一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带师能一一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
带特长一一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起好帮带作用。
2.徒弟职责:做到“三学”:学为人一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学理念一一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本领一一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
四、具体结对安排:1.师傅:(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
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推荐学习书刊,帮助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指导徒弟认真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对学科教学任务有较全面的认识,指导徒弟掌握教学常规。
(2)指导徒弟利用读书活动、同伴互助等模式开展学习型教研,针对本学科开展业务学习,吃透教材,不断提高年轻教师业务水平。
班主任导师更要密切关注徒弟所带班级,指导班级班委会、家委会组建,在班级文化、班集体建设、学生管理、家校共建、班队活动以及学校德育活动方面进行指导。
例谈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
例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日益增强,施教和受教两方都有了较为科学的理论及要求。
在教材改革中,尽力考虑德育教育的渗透,文化底蕴的挖掘,人文思想的灌输;在教法改革中,大声疾呼要彻底摒弃“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充分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在学法改革中,力求施教者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具改革中,要求加重现代科技含量,引进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
但落到实际施教过程中,关键还是要靠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自身角色。
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尤显迫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角色转换长期以来,在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语文教学维系着两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积累式和分析式。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应试压力的束缚下,要么是学生借助于多种形式的练习,强化记忆大量的考试范围内的题型考点和标准化答案,甚至包括作文在内,都圈定一定的套路和模式,新瓶装旧酒,其目的就是对付在内容上漫无边际的考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么就是通过教师讲授、评析来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遵循教师的思路,“逆来顺受”,就像写八股文一样按规定的模式来填写,这本质上还是过去私塾先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法。
教师力求核对、分析答案讲深讲宽,唯恐讲漏;学生则力求准确规范,反复练习,为应付考试精心准备,唯恐越雷池半步而丢分。
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往往会被弄得支离破碎,至于文中的情感、思想、韵味则更是荡然无存。
这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被慢慢消磨得无影无踪了。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教师生烦,学生生厌,课堂是一潭“死水”。
说到底,这是教师角色的错位。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转换教师的角色。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主宰”为“主导”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奴隶”。
教室里教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学生正襟危坐,仔细聆听。
《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基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下面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
1、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而设计的范筹是主要的新课的教法,唱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
为了能够很好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2、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让学生充分领悟、感受音乐美的所在。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再以学生是否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会与否,以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唱的来衡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
我觉得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3、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审美感受能力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课标下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转换
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
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
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这一观点旨在阐明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
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误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手段苍白,效果甚微。
改革传统的德育僵化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直面新课程,思考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使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革中产生新的变化。
一、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
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
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
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2、统筹安排德育的基本内容
在内容上应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2强化纪律观念。
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
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二、做德育课程的开发者
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遵循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统筹安排,各有侧重。
小学,主要向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内容的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
教师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家庭背景。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不是师生课程活动的指挥棒,其本身就
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者的主体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在统筹安排好德育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事情。
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生活中,以至整个人类社会,让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地球从这个层面来讲,课程内容已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教师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内容的创造者。
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能力,让课程最大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
所以,教师要走出传统被动的课程忠实执行者的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
强化纪律观念。
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
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3、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为使德育充满活力,取得实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努力开拓多种德育渠道:①正确的观点、先进的思想,以思想课为主阵地,有的放失地解决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②开发德育资源,整理乡土德育教材,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家乡新貌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③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过程,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因素,各项工作体现育人主题。
④开展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和创良好班集体、学英雄做新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⑤注重师德教育,强调言传身教。
三、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的合作过程应是愉快的,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启发过程。
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对学生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心理负担,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部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吸取来自各方面的新知识,拓展文化底蕴,了解教育要求,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教师要置身于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诊断、研究和解决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成就感。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信息,并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成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促进者,与学生同时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成长的愉悦。
作为小学德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顺应德育课改的要求,以真情为叶,智慧为花,生活为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无痕的目的,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
注重发挥学校团队组织、教职工的德育力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员和工会的领导,并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
校长负责健全德育网络,制定德育计划,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德育活动。
班主任协调德育力量,组织德育活动,创建优良班集体。
德育课教师潜心改革教学,把德育课的重点由应试转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科教师和全体员工都把育人放在各自工作的首位,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5、注重优化德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教育的载体,具有客观的教育力量。
通过打造德育舆论,净化社会环境、组织社区教育、办好家长学校等途径,形成关
心、爱护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风尚。
总之,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只要广大工作者多想办法,精诚团结,真抓实干,学校德育工作的节奏必将扑面而来,定能鲜花盛开、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