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共济失调表现

合集下载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协调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姿势控制、动作协调、肌肉张力和身体感觉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全面解读共济失调,包括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一、病因共济失调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脑部病变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已知的共济失调病因包括:1. 遗传因素:共济失调可以是遗传的,有些共济失调患者的家族中也有其他患者。

常见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斯卡伯罗症、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自发性共济失调等。

2. 脑部病变:脑部病变也是共济失调的重要病因,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

3. 中毒:某些物质的中毒也会导致共济失调,如长期酗酒、药物过量等。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共济失调,如缺乏维生素E、B1等。

5.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颅脑损伤、代谢性疾病等。

二、症状共济失调的症状主要是运动障碍,包括:1. 平衡感下降: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易摔倒。

2. 姿势控制障碍:患者难以控制身体姿势,如手脚不自然地摆动。

3. 动作协调障碍:患者难以完成复杂动作,如写字、打字等。

4. 肌肉张力异常:患者的肌肉张力过高或过低,如手指僵硬。

5. 身体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某些部位麻木或刺痛。

三、诊断共济失调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运动协调能力、肌肉张力、反射等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脑部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因素。

四、治疗共济失调的治疗需要结合病因和症状进行,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抗惊厥药、肌肉松弛剂等,以改善运动协调能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理疗等,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肌肉控制能力。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教程文件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教程文件

步态异常
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 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基底宽,转弯困 难,不能直线行走。
半球病变导致步态不稳或粗大的跳跃运动, 左右摇晃,向病侧倾倒,视觉可部分纠正, 常伴肢体辨距不良。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闭眼站立不能,摇 晃易跌倒,睁眼时视觉可部分代偿,行走 时,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腿,重落地,夜 间及闭眼时加重。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蚓部病变:醉汉步态、直线行走不能. 小脑半球病变:意向性震颤、精细动作不
能、辨距不良、构音障碍、恢复动作不量、 书写障碍、眼震、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 弱。 Romberg(+):蚓部病变易前后倾倒;一侧半 球或一侧前庭病变向病变侧倾倒。
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 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 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以额叶病变 多见。
共济失调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前庭器官、 小脑、深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 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种协调发生障碍,
称为共济失调。
查体 分类 表现 鉴别诊断 治疗
共济失调查体
指鼻试验
嘱患者用食指尖触及前方距其0.5m检查者 食指,在触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 度、睁眼与闭眼反复进行。两侧比较。
小脑病变患者双下肢抬离床面,起坐困难, 称联合屈曲征。
闭目难立征(Romberg)
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 后索变病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站立较
稳,闭眼时不稳; 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蚓部病变向后
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前庭迷路病变患者闭眼后并不立即出现身
体摇晃或倾倒,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身体摇晃,且摇晃程度逐渐加强,身体多 向两侧倾倒。

共济失调ppt课件

共济失调ppt课件
21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 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 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 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 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 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 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 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 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明显。
15
常见表现
• 五.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 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见钟表样腱反射, 患者取坐位,两腿自然下垂,叩击腱反 射后,小腿出现不停的摆动,像钟表一样。
16
二.大脑性共济失调
• 大脑性共济失调: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 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 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调,症状轻,较 少伴发眼震。
17
常见表现
• (1)额叶性共济失调:见于额叶或额桥小 脑束病变。表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 如体位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 一侧倾倒,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 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伴额叶症 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
18
常见表现
• (2)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出现不同 程度共济失调,闭眼时明显,深感觉障 碍不明显或呈一过性。两侧旁中央小叶 后部受损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和 尿便障碍。
24
• 阳性者可见于: (1)小脑疾患。无论睁眼与闭眼均不能准确指触鼻尖,且手指多发
生震颤。 (2)周围性或中枢性的前庭系统病变。此时皆出现指偏,且偏向病侧。 (3)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时并无困难,闭眼时则发生指偏。
25
指指试验(r-finger test )
医生与病人对面而 坐,各自握拳伸直示 指,曲肘,伸直前臂 两人示指相对。然后 让病人闭眼重复上述 动作,若总是偏向一 侧,则提示该侧小脑 或迷路有病损。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流程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 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步态、 平衡、协调等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史、 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影像学检查:进行CT、 MRI等影像学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肌电 图、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检

基因检测:进行基因检测, 了解遗传因素对共济失调的
影响
鉴别诊断
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
帕金森病: 主要表现 为静止性 震颤、肌 肉强直、 运动迟缓 等
小脑共济 失调:主 要表现为 步态不稳、 平衡障碍 等
脊髓小脑 共济失调: 主要表现 为步态不 稳、平衡 障碍、肌 张力降低 等
遗传性共 济失调: 主要表现 为步态不 稳、平衡 障碍、肌 张力降低 等
酒精中毒 性共济失 调:主要 表现为步 态不稳、 平衡障碍、 肌张力降 低等
张力降低等
酒精中毒性共济失调:主要 表现为步态不稳、平衡障碍、
肌张力降低等
药物中毒性共济失调:主要 表现为步态不稳、平衡障碍、
肌张力降低等
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步态、 平衡、协调等表现,判断是 否存在共济失调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 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 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进行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大 脑、小脑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言语障碍:说话含糊不清,发音不准确
眼球运动异常:眼球震颤,无法保持稳定
感觉障碍:感觉迟钝,对疼痛、温度等感 觉不敏感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步态不 稳、平衡障碍、动 作协调困难等
辅助检查:神经电 生理检查、影像学 检查、基因检测等
诊断依据:临床表 现、辅助检查结果、 病史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 神经系统疾病、代 谢性疾病、遗传性 疾病等相鉴别

nihss评分共济失调解释

nihss评分共济失调解释

NIHSS评分是对神经系统损伤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其中的共济失调评分是对肢体随意运动的协调性进行评估。

共济失调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在NIHSS评分中,共济失调的评分范围是0~2分。

如果患者发生共济失调,最高评分仅2分。

相对比,如果一侧上下肢偏瘫,最高评分可达8分。

共济失调较低的分数设置,容易对病情严重程度产生误判,并且,共济失调评分仅对肢体共济失调进行评估,不涉及躯干共济失调。

因此,在使用NIHSS评分时,应当先进行肢体运动(肌力)评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共济失调评分。

同时,详尽的神经检查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共济失调PPT演示课件

共济失调PPT演示课件
共济失调
汇报人:XXX
-11
• 共济失调概述 • 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共济失调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正常的 情况下运动协调障碍,涉及姿势、平衡和运动的控制。
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01
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共济失调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等,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2
介入治疗
如经颅磁刺激(TMS)、脊髓电刺激(SCS)等,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
或电流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03
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风险较高,需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和手术风险后,
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用足跟碰对侧 膝盖,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
快速轮替试验
闭目难立征
嘱患者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 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背, 或用足趾反复快速扣击地面等。
嘱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然 后闭目,观察其姿势平衡情况。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排除 脑部病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脑炎等,可 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神经 系统,引发共济失调。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 能影响小脑或脑干功能, 导致共济失调。
03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
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
嘱患者将手臂伸直、外展并外旋,以示指 尖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 眼反复上述运动,称指鼻试验。

补充营养
合理饮食,补充钙、维生素D 等营养素,以预防骨质疏松。

共济失调课件ppt

共济失调课件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共济失调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共济失调概述 • 共济失调的治疗 • 共济失调的预防与护理 • 共济失调的最新研究进展 • 共济失调的病例分享
CHAPTER 01
共济失调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共济失调是一类以协调运动障碍 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 平衡感、协调性和姿势控制等功 能的障碍。
分类
活质量。
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 禁忌症,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
下进行手术治疗。
CHAPTER 03
共济失调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疾病,降低共济失调的发病 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可能引起共济失调的疾 病。
03
04
均衡饮食
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摄取足够 的营养素。
控制盐糖摄入
减少盐和糖的摄入,避免加重 病情。
高蛋白饮食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有助 于身体的修复和康复。
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 身体的代谢和排毒。
CHAPTER 04
共济失调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基因转移 是将正常的基因转移到病变细胞中,以替代缺陷基因 的功能。基因编辑则是直接修改病变基因,纠正其缺 陷。
康复治疗需要持之以恒,患者需要积 极配合治疗师的建议,坚持进行康复 训练。
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针对性的 训练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协调能 力和肌肉力量。

动物的共济失调名词解释

动物的共济失调名词解释

动物的共济失调名词解释动物的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动物在行走、协调运动或平衡方面存在异常或困难。

这种病症常见于猫、狗等家养宠物中,也见于野生动物中。

共济失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缺陷、神经退化、脊髓损伤、中毒和疾病等。

本文将对共济失调的症状、原因和治疗进行详细解释。

共济失调的症状往往包括姿势异常、步态不稳、运动控制困难等。

患有共济失调的动物在行走时常常摇摆不定,四肢运动协调性差,甚至无法保持平衡。

这导致动物在日常活动中常常摔倒或无法向前行走。

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病因而异,有些动物仅表现轻度的共济失调,而有些则会因为失去正常的行走能力而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中。

共济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问题。

这些动物可能在出生后的生长过程中就表现出共济失调的症状。

另一部分原因是神经系统的退化,如老年动物的退行性疾病。

脊髓损伤也是常见的共济失调原因之一,脊髓受损会直接影响到神经传导和运动功能,导致动物的运动和协调能力受损。

除此之外,某些毒物、药物或感染也可能导致共济失调。

治疗共济失调的方法因病因而异。

对于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共济失调,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的是支持性疗法,通过对患动物的饮食、环境和运动进行调整,提高其生活质量。

对于神经退化导致的共济失调,一些药物如抗氧化剂和营养补充剂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治疗能力有限。

当共济失调是由脊髓损伤引起时,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能会有所帮助,通过提供支持和刺激帮助动物重新学习行走和协调。

总的来说,动物的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动物的正常生活活动带来了很大困扰。

其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共济失调的方法,但通过对症状和原因的了解,我们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和适当的支持措施,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ataxia)是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

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

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

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深感觉(深感觉是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本体感觉。

肌肉是处于收缩或舒张状态;肌腱和韧带是否被牵拉以及关节是处于屈曲还是伸直的状态等的感觉。

检查方法①振动觉检查:置振动的128Hz音叉末端于骨突起处(例如内外踝、膝盖、髂前上棘、腕骨或脊椎棘突等处)以试验患者能否察觉。

注意感受的时限,两侧对比。

②位置觉检查:瞩患者闭目,移动患者一肢的大多数关节,塑成一种姿势,瞩患者保持之,然后瞩患者用对侧的一肢模仿。

③运动觉检查:轻移患者的手指和足趾向上及向下,瞩患者说出移动的方向)、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③小脑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

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几乎100%的Ias(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

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包括:1.感觉性深感觉向中枢神经系统反映躯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病因有:①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②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简称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常伴有贫血的临床征象。

共济失调的概念及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的概念及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躯体骨骼肌肉在运动时不能同步协调。

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在随意动作时发生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动作笨拙和不规则,姿势维持与躯体平衡障碍等。

典型者表现为爆破语言、步态蹒跚、醉酒状态、写字间距增大不等、眼球震颤等症状。

运动时出现,平卧安静时不出现的一组神经症状群。

解剂学上与小脑、脊髓后素和前庭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根据病损部位共济失调主要区分为感觉性共齐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

(一)感觉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主要是位置觉)障碍、周围神经的传人纤维、脊髓的后索损害引起。

当然,有时脑干的丘系(iemniscal system) 、丘脑到顶叶皮质感觉投射径路的病损也会造成。

(二)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小脑本身及其传入和(或)传出纤维病造成的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以小脑病损部位是中线结构还是半球损害,有无邻近结构的损害而不同。

(参见本篇第一章表23-1-1)
(三)前庭性共济失调是指从前庭器、前庭神经到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联系通路的损害所引起的共济失调。

前庭周围部(前庭器和前庭神经)病变造成眩晕、站立和步态不稳;躯体偏斜与指鼻试验时手指偏斜以及眼震与慢相方向一致。

眼球震颤与眩晕程度--致。

发作时间不长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伴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

前庭功能测定可提示前庭器的病损。

混合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小脑、前庭传导通路的合并损害。

可在炎症、中毒、变性和脱髓鞘病的广泛病变中出现。

三种共济失调的鉴别详见表23-2-8。

检查共济失调的常用方法

检查共济失调的常用方法

检查共济失调的常用方法
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肌张力和肌肉协调性等,以评估共济失调的程度和类型。

2. 眼震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包括视床反射、追踪运动和注视稳定性等来评估眼动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3. 平衡和协调测试:包括Romberg测试、单脚站立测试等,
以评估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4. 磁共振成像(MRI):通过对患者大脑和小脑进行MRI扫描,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异常的结构或损害,如小脑萎缩等。

5. 电生理学测试:包括脑电图(EEG)和诱发电位(EP)等,可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传导情况。

6. 基因检测:共济失调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相关,通过进行基因检测可以识别出与共济失调相关的基因变异。

以上是常见的检查方法,根据具体病情和临床需要,医生可能会选择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来帮助诊断共济失调。

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小讲课主题: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主讲:季玮日期:2010年4月9日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枢系统,在受损时常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性的症状及体征。

常见的有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症,瘫痪,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头痛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上部范围的疼痛。

头痛可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或突出的症状,根据头痛可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

常见引起头痛的神经系统疾病有: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肿物、颅脑外伤、高血压、副鼻窦炎、神经血管性头痛等。

根据病因可将头痛分为:1.功能性头痛:是指目前科学条件下无法明确病因的头痛。

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

2.器质性头痛:常见病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等。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头痛表现:1.颅内肿瘤性头痛:早期症状较轻、间歇性出现,后渐加剧,多为钝痛,可伴有颅内高压症和神经局灶体征。

2.颅内高压性头痛:颅高压性头痛是指没有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有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急性头痛或发作性加剧的全头痛。

无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脑室系统也正常,预后较为良好。

颅高压性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前(40岁以下)多见,女性比男性发生率明显增高。

头痛是良性颅内压增高最主要和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多呈弥散性或局限于某一部位,多为钝痛,有时呈搏动性痛,醒时加剧,咳嗽或用力后明显。

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复视、眩晕、癫痫发作等均可出现。

体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相似,如视乳头水肿、眼肌麻痹、视野改变等等。

3.颅脑外伤性头痛:常呈阵发性发作,兴奋、用力、弯腰时头痛加重,常伴有情绪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

颅内或颅外瘢痕形成所致的头痛,头痛呈局限性,常有叩痛。

触痛及痛觉过敏;肌肉持久收缩而至的头痛表现为外伤一侧显著;偏头痛样头痛视觉症状和眩晕常伴随头痛发生。

4.颅内出血性头痛:常呈急性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重者数分钟内昏迷。

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
D 行精巧动作起重要作用。每当大脑皮质发出随意运动指令,小脑总是伴随 C D 发出制动性冲动,如影随形,以完成准确的动作。
小脑位于后颅窝,中线为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通过3对小脑脚与脑 干相连,并与脊髓、前庭和大脑皮质等有密切联系(图1)。小脑是重要的
D 运动调节中枢,对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绒球小结),调节肌张力及平衡 C D (旧小脑-蚓部),协调肢体运动(新小脑-半球)有重要作用。共济失调是小
1.CT及MRI检查。 2.颅底部摄片、肌电图检查、心电图、超声波。
file:///F|/疾病html文件/神经内科/共济失调.html(第 4/6 页)[2008-5-7 14:12:19]
file:///F|/疾病html文件/神经内科/共济失调.html
3.前庭功能测定。 诊断: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诊断:共济失调症候的鉴别见表1。
CDD CDD CDD CDD
治疗:按病因诊断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file:///F|/疾病html文件/神经内科/共济失调.html(第 5/6 页)[2008-5-7 14:12:19]
file:///F|/疾病html文件/神经内科/共济失调.html
预后: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
D (asynergy),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 D (3)言语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发音肌共济失调,使说话缓 C 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发性语言。
(4)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
D 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 C D 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行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共济失调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后束病变
各种原因损害脊髓后束者都可出现感觉性 共济失调,如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后方 肿瘤,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其特点是感觉分离,即触觉、温痛觉无损 害,而位置觉、压觉及振动觉减低或消失。
亚急性合并变性者常合并锥体束损害而有 两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 性,也可有多发性神经炎表现和恶性贫血, 胃液分析常有游离酸减低。
否一致。
鼻-指-鼻试验
睁眼,先触及自己的鼻尖,再触及检查者 伸出的指尖。
检查者不断改变其手指的位置
过指试验
检查要点:
患者上肢向前平伸,食指放在检查者固定不动 的手指上,然后患者手指上抬至垂直位置,再 下降到检查者的手指,始终维持上肢伸直。先 睁眼再闭眼。两侧可以分别或同时试验。
前庭性共济失调:双侧上肢下降时均偏向 迷路有病变的一侧。
小脑半球病变常见的有星形细胞瘤、转移 性肿瘤、脓肿及结核等,
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病侧肢体共济失调及 颅内压增高为特征。
表现为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有病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动作笨拙、不 稳、快复轮替动作障碍、指鼻试验和跟膝 胫试验阳性,并有肢体辨距不良、肌肉反 跳现象。
头颈常固定在一个特殊位置,头常向前倾 俯,并转向病侧,摇头或转头时可发生恶 心与呕吐。
(脑桥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三):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Internal Architecture)
皮 质 分子层:星状细胞、篮状细胞
(外—内) 蒲肯野细胞层:Purkinje Cell 颗粒层:颗粒细胞
白 质 齿状核← 新小脑
(外—内) 栓状核← 旧小脑 球状核← 旧小脑 顶 核← 古小脑
小脑的解剖生理(四):纤维联系
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的病损均 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 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性共济失调表现
导语: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对疾病治疗上,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帮助,常见治疗疾病方法就是药物,这样的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病情
常见的疾病有很多,对疾病治疗上,要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帮助,常见治疗疾病方法就是药物,这样的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病情有很好帮助,不过治疗疾病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根据医生建议做,这对疾病缓解有很大作用,那神经性共济失调表现都有什么呢?
神经性共济失调表现:
1、感觉性共济失调为脊髓后索损害,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检查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等。

2、前庭性共济失调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明显。

3、大脑性共济失调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

1)额叶性共济失调:见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表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伴额叶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