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答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或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2、空气(是、不是)物质,电(是、不是)物质,火(是、不是)物质。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4、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
5、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慢慢变软、熔化变透明了,这时白糖生成新物质,这个过程是变化。
接着白糖冒出气泡颜色逐步加深,最后变成黑褐色的碳状物质,这时白糖生成新物质,这个过程是。
蜡烛燃烧既有变化又有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自身无甜味的的东西——,它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有甜味的。
7、淀粉遇到会变成颜色的新物质。
8、富含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马铃薯)、番薯(红薯)、南瓜、山药、面包、馒头、米饭、面条、蛋糕等9、不含淀粉的食物:白糖、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洋葱、牛肉、鸡肉、鱼肉、虾等10、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觉温度,杯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种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把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燃烧的木条,说明这种气体,这种气体是。
反应结束后,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
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空气中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2、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颜色)。
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出现色物质,这个物质是。
同时硫酸铜溶液颜色,这种变化属于。
1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1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等。
15、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它们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4、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金属汤匙取一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4、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O和(白醋)混合。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一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要知识点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蜡烛熔化、易拉罐变形、纸被撕成碎片、热胀冷缩、铁丝弯曲、水蒸发、水的流淌等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眼睛看:产生气泡,耳朵听:有“嗤嗤”声,用手摸:杯子外壁有点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年级下册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伴随的反应(教师版)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伴随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米饭为何变甜:因为米饭里含有淀粉,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了甜的物质糖。
(化学变化)2、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4小苏打:白色、无味、粉末状固体。
白醋: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新的液体(化学变化)现象:1、产生气泡,有“嘶嘶”声。
2、锥形瓶外壁有点凉。
3、锥形瓶底部有白色粉末。
4、瓶子里还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马上熄灭。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比空气重,能使火焰熄灭。
5、铁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颜色手感声音气味是否易脱落间隙是否导电铁银白光滑尖、高无否无是铁锈红褐色粗糙低、沉臭是有否6、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1、涂矿物性油、油漆或者烧制搪瓷、喷塑2、烤蓝: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3、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4、改善金属的本质:如在铁制品中加入镍和铬制成不锈钢就可以防锈。
5、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7、探究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
实验猜想:铁在水和氧气的共同参与下使铁生锈。
实验器材:3只同型号试管,3枚同规格的经过打磨除锈的铁钉或者全新的铁钉,蒸馏水、食用油、盐水(蒸馏水+食用盐),干燥剂(硅胶),电吹风实验步骤:1、将3个试管洗净,用电吹风烘干。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远;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固体加热可以转化为液体,液体加热可以转化为气体。
这种转化过程称为相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2.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解是指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溶质的微粒被溶剂的微粒包围,分散均匀。
溶解可以发生在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之间。
结晶是指溶液中溶质以固体形式重新聚集起来形成晶体。
结晶是溶解的逆过程,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析出。
3. 物质的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新物质的过程。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燃烧产生的新物质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燃烧过程中还伴随着火焰、烟雾、光热等现象,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4. 物质的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酸性物质会产生酸味,而碱性物质会产生苦味。
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的实验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5. 物质的氧化与还原反应氧化是物质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是指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还原剂可以还原氧化物。
氧化与还原是一对互为逆反应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生锈、火柴燃烧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6. 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的反应,而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结合形成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常见的有热分解和电解,而合成反应常见的有酸碱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等。
7. 物质的传热现象物质之间存在着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热量随着流体运动的传递,辐射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热辐射传递热量。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10.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细小晶体,粉末状。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液体,刺鼻酸味。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书、橡皮、桌子,包括人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空气、书、电、电灯、火、水、声音等;不是物质:想法、兴趣、理想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2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9.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
30.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术之手。
8.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被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9.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类别
食物名称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面包、馒头、山药、南瓜、香蕉、胡萝卜(含较少)、米饭、碗豆、绿豆、红豆、莲藕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下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微 小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世
厨房里还有一些常见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把它们混合起来会怎样?
界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有什么特点,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物
质
小苏打的特点
的
变
化
白醋的特点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了什 么现象? 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有什么感觉。
26
让物质发生变化
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
一根铁丝的变化
一杯水的变化
一张纸的变化
一支蜡烛的变化
上面的几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 产生了新的物质。
27
微 小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
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
40
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先将石 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 纷的色彩。
烟花
水泥
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 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39
微 小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世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
界 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第2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沁园睿雅学校
我知道:
1、什么是物质?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是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一切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快, 有的变化慢。有的变化是自然的,有的变 化是人为的。
3、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只改变 了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位置等,但没 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5、记录:边观察边填写“沙子和黄豆混合 实验”记录表。
沙的特点:
豆的特点:
结论:我们观察不到它们的明显变化。
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 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化,沙还 是沙,豆还是豆。
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 分离前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 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
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哪些变化?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 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 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 物理 变化。
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哪些变化?
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 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与原来的新 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 化学 变 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交流观察到的白糖的变化
状态:固体→液体 → 固体 → 燃烧
颜色:无色→ 无色 →黄色→ 褐色→ 黑色 → 冒烟
气味:无味 →冒气泡→香味 →糊味
三、观察蜡烛燃烧中的变化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 体变成气体,这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 学变化。(由于温度高,转化成的水蒸气飞散 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 所以看不到。)
想一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六年级科学第二章物质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物质变化
1.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3.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所以变甜了(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5.鉴别食物中含有淀粉:因为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的新物质,所以在食物中滴一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说明这食物中含有淀粉。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能听见吱吱的声音,产生大量的气体,用手触摸烧杯感到比原来凉一些。
7.二氧化碳的特点:能灭火、比空气重。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
9.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和水有关。
1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使铁与空气、水隔开。
例如:涂油漆、电镀、喷蜡。
1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现象: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铜)附着,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浅。
1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14.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物理变化:把木材作成椅子等家具、泡茶、制作橙汁饮料等。
②哪些行为属于化学变化:吃食物、生产水泥、放烟花等。
15.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_物质的变化_复习课
研究物质的变化是探索自然规律、揭示宇宙奥秘的重要途径 ,有助于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同时,这一研究也有 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和综合能力。
02
物质的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定义及特点
定义: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的改变, 而不引起物质本身性质的变化。
不引起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产生。
05
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食物的烹饪
在烹饪过程中,食物经历了许多化学和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凝固、水分的蒸发等,使得食物变得更美味可口。
衣物的清洗和晾晒
清洗时,洗涤剂与污渍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渍分离;晾晒时,水分蒸发,衣物变回干燥状态。
物质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冶金工业
通过高温熔炼、电解等手段,将矿石中的金属元素还原出来,再经过精炼、铸造等工序,得到各种金 属材料和制品。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水体 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破坏水生生态系 统。通过污水处理和废水回用等手段,可 以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06
复习与总结
重点知识点回顾
物质的三态变化
学生需要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过程,理解温度在这 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需了解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物质在化学 反应中的性质。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物质状态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 察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 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记录物质
状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观察颜色变化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颜色可能会有 所改变。学生需要记录物质的颜色 变化,并分析可能导致颜色改变的 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物质的变化(单元知识梳理)|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科学概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不断地相互作用,从而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的各种现象;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变化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总结,让学生学会整理学习内容,梳理要点,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落实。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二、复习重点: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
三、复习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的各种现象;认识铁锈的形成原因,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四、复习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知识卡五、复习流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比如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房屋、大树、动物、植物)…….教师补充:空气、电、火、声音等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物质总在不断地运动,并发生(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的变化(板书)。
(二)本单元中出现过很多物质变化,它可以分为哪两类?今天我们就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两条主线来展开今天的知识回顾。
1、物理变化有什么特点?(板书形状、形态、大小…….)回忆(也可以翻阅课本)本单元哪些是物理变化?分别有什么现象?2、化学变化有什么特点?(板书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本单元哪些是化学变化?分别有什么现象?3、老师把本单元我们见过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进行了表格式整理,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看看哪些是你刚才没有想到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物质的变化教科版 (2)
是( )。
(2)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 )、( )、
(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 )变化。有( )产生的变化叫( )
变化。
(3)米饭里含有( ),吃在嘴里时和唾液酶发生反应会产生( ),所以
嚼米饭时会觉得有甜味。淀粉遇到碘酒还会变成( )色,常见的含有淀粉
的食物有( )、( )、( )、( )、( )。
实验探究
铁钉生锈的实验
①空盘子: 生锈但速度慢 ②水盘子: 生锈且速度快 ③盐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④密封干燥的盘子里: ⑤菜油盘子:
实验探究
铁钉生锈的实验
①空盘子: 生锈但速度慢 ②水盘子: 生锈且速度快 ③盐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④密封干燥的盘子里: 未生锈
⑤菜油盘子:
实验探究
铁钉生锈的实验
白糖加热先是变 成白色溶液,是 物理变化。 继续加热,变成 黄色、红色、黑 色时就已经产生 新物质(炭)了 ,是化学变化。
铁生锈后颜色、硬度发生改变,锈不能导 电,不被磁铁吸引,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铁钉放进硫酸铜溶液里后会在铁钉表面生成一 种红色的物质(铜),多次反应后会产生沉淀 物,溶液颜色变浅。
①空盘子: 生锈但速度慢 ②水盘子: 生锈且速度快 ③盐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④密封干燥的盘子里: 未生锈 ⑤菜油盘子: 未生锈
实验探究
铁钉生锈的实验
①空盘子: 生锈但速度慢 ②水盘子: 生锈且速度快 ③盐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④密封干燥的盘子里: 未生锈 ⑤菜油盘子: 未生锈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实验结 果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相信同学们能把学到 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多 动脑,多思考,去发现更 多的物质变化的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 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形状、大小发生 了变化。
物质
桌子、板凳、椅子、电灯、黑板、饭菜 ---------都是物质
安全小贴士:
• • • • • 糖要放得少一些。 由于加热时钢勺温度较高,因此手握勺子顶端; 注意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并作好记录。
加热白糖
• 在加热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把我们观察 到的现象都记录下来。教材29页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3、让物质发生变化的方法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一切物质都在变化。 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 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 质。
你知道哪些让物质变化的 方法?
扭曲、折叠、加热、燃烧、敲击、蒸发、 混合、 ---------
练习
一、填空。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 物质
成的。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
2、物体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 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 )、( 大小 ),有些变 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
判 断
作
业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是物质。 (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 8、世界上存在着不变的物质。 ( ) 9、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 10、最坚硬的岩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 11、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教科版科学六年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座号一.科学概念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2.我们身边的书、橡皮、电灯、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湿衣服凉干、汽油挥发、积沙成塔、食盐溶解于水中的变化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食物腐败、粮食酿酒的变化等。
5.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
6.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常见的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但物质变化中有这些现象的发生时,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在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的发生,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
8.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9.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10.(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11.(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2.白醋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有酸味),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的晶体,溶于水)。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到冰凉,这是吸热反应)同时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2)有的物质变化是人为因素,有些是自然因素;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例如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例如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白糖加热后由白色的糖变成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一般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例如:
(1)蜡烛燃烧时,蜡烛熔化后变得越来越短是物理变化,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
(2)白糖加热时,先由固体的糖熔化后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炭化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我们咀嚼过程中会感到有甜味,这是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麦芽糖)。
2.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这种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生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4.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字迹不见了,再用(碘酒)涂在白纸上,白纸上的字就显示出来了,这就是神秘的信件。
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
2.白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闻上去有一种(酸味)。
3.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迅速产生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除此之外,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既不是(白醋),也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
4.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5.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6.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7.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实验后的玻璃杯比实验前的温度要低,因为这是一个(吸热)的化学反应,在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时,吸走了玻璃杯的热量。
8.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盖玻璃盖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泡溢出玻璃杯)。
第五课《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比较缓慢的(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与(水、空气)都有关,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3.铁是(深灰色的,表面光滑,非常坚硬,敲击有声,能导电,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是(棕褐色的,表面粗糙,比较软,敲击无声,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4.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生锈与空气也有关)。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为什么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答:因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铁生锈后容易吸水,铁也就锈得更快了。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入溶液中的部分会生成(红褐色)的物质(铜),没有浸入部分还是银灰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慢慢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
2.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会伴随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所以判断属于化学变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并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
如打开电灯时(发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会(发热),打开汽水瓶(有气体跑出),氧气变成蓝色的液氧时(颜色发生改变)等变化,虽然也伴随着一些现象,但(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这些这化都还是物理变化。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把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
3.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有(快)有(慢),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最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铁更快地完成电化学腐蚀,导致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在海边的铁皮屋比在其它地方的铁皮屋生锈更快。
4.控制、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涂油脂;②刷油漆;③电镀;④用完后擦干水分;⑤放在干燥处。
第八课《物质变化与我们》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玉石加工、泡茶、加工桌椅、水银温度计、泡糖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食物被人体吸收、放烟花、煅烧石灰石、点燃火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5.火药的发明和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发明的。
6.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制作橙汁饮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制作柠檬汽水的
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8.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9.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大陆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