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预报
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人们 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能发生 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时间和震 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 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地震预报。
三峡工程
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人们 就可以治理水患,兴修水库,建造水渠, 引水上山,变水害为水利,为人类造福。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物质
承担者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动中有静
运动 静中有动
静止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A、红灯停,绿灯行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E、万有引力
F、月亮绕着地球转 是规律吗?
G、生物的新陈代谢 H、苹果落地 I、兔子撞树
1 2 3天 数4 5 6 7
1885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保持量,绘 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
结论: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普遍的——普遍性
整 自然界
个 人类社会

界 人的认识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 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确 定不变的、必然的联系。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幡在动!”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zxxkw
思考:这两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反对两种倾向:
1、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慧能大师“心动”)
2、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刻舟求剑)
(四)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不是物质 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机械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主体: ——分子、基本粒子
他们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的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③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④规律客观性原因——根源于物质客观实在性。
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暂时的 3、运动与静止的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 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4、正确认识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因此:
一方面要把握运动的绝对性,坚持辩证法,反 对形而上学。——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3.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人为什么能认识规律? ——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具有能来自百度文库作用—能
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人们是怎样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
——人们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发现规律。 (3)利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
——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 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方法论: 坚持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开物质谈运动陷入 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陷入形而上学。
故事欣赏: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者不 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 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 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 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 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 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结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00
保 80 持 60 百 分 40 数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 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 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 发展是“先快后慢”。
6、水往低处流 8、万有引力规律
规律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规律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苹果落地——现象 万有引力规律——本质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多变易逝

相对平静稳定
浮现在事物表面 隐藏于现象之中

感官直接感知
抽象思维把握
联 系
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没有正确处理好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辨一辨: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 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
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什么是哲学上所说的静止?
运静
动止


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 存在的。
方法论:坚持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开物质谈运 动陷入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陷入形而上学。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 化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 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一方面要承认静止的相对性(事物的相对静止 也是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和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前提),反对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唯物辩证法要反对静止的观点, 但是又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区别
角度
含义
特点
运 动 整个
物质 世界
宇宙中一 切事物的 变化和过 程
无条件 的、绝 对的、 永恒的
方法论:要承认运动绝对性同时,也肯定相 对静止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 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7、苹果落地
J、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BDEG
课堂练习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 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 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 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思考34页小栏目: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能否被看做是改变 或创造规律?
(2)规律是普遍的——普遍性
结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态)
人类认识的发展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阅读课文P31—34页,思考:
1、什么叫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什么叫静止?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5、什么是规律? 6、规律的特点; 7、如何看待规律?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机械运动
化 学 运 动
生命运动
宏观天体在运动
微观粒子在运动
生命在运动
——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 的范围,趋利避害,变害为利。 (4)认识规律与利用规律的关系
目的
认识
前提基础
利用
3、如何对待规律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 能违背规律。(方法论)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 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与规律的关系)
化学运动主体: ——原子、离子
生物运动主体: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
思维运动主体:——人脑及其客观 物质对象
问: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犯什么错误?
观点归纳: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没有动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的是 特一
殊种
真是这样吗?
相对教室没有变化,但是 在随地球运动,变化……
状不 态显 ,著
具的
有运
我没有变 ——事物某一性质基本不变
相动 对,
人体一刻也没有停止新陈代谢的运动,渐渐在变老 性 是
刘德华的运动、静止图
刘德华几十年, 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运动变化的过程。
绝对运动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议一议
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人的认识规律与哲学上讲的 规律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 是一种什么关系?
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 共性的概括、抽象和总结;
静 止
物质 的具 体形 态
性质相对 稳定;位 置或运动 状态相对 稳定
有条件 的、相 对的、 暂时的
联系
静止是 运动的 特殊状 态,动 中有静, 静中有 动。
课堂小结
坚 持
运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
学反 和对

不唯

可心

知主
运 动 不
绝对的 无条件 的永恒
可的
物质
相对的 有条件 的暂时 的
论义 、 形 而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 质的运动
3.“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 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问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2)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的运动 (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如:你相对于教室,故宫相对于地面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1)内涵不同 ——定义+情形 (2)性质不同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原理内容】 •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3)规律是普遍的。
(4)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方法论】: •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遵循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
课堂
小结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 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反对两种倾向: (1)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 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不存在的。
原始社会
社 奴隶社会 会
封建社会
运 动
资本主义社会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物理、化学、生命、社会生产方式等)
(二)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 象的变化和过程
问题:哲学上的运动概念与日常 生活中的运动概念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两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几十年内,他是 刘德华、不是李四、 郭五……
相对静止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静止的含义:
(在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性质的相对稳定
主要有 两方面 的含义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的相对稳定)如:刘的一 生,水的三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