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一词解释的看法

合集下载

文化 文化的定义 一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 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无论在

文化 文化的定义 一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 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无论在

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 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引起很大的兴趣,延续很长的时间,至今也没有什么结论。

为什么我们在本书中要用比较多的篇幅探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文化对比。

如果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同,对比不可能准确,甚至对比的事物可能不同。

因此,在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某些具体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文化究竟是什么。

其次,在研究任何学科前,术语的界定是前提。

术语界定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我们不能设想对于重要的概念不界定就可以进行实质的讨论。

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各学科的学者对于文化都企图给予准确的解释。

他们的解释带有本学科的特色,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因此,讨论文化的定义不仅是对于文化一词应如何理解的问题,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文化本质所必需。

(二) 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文化一词在近年来使用十分频繁,学者们讨论我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东西方文化比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报纸上介绍和讨论“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

尽管人们都使用“文化”这个词,但对于它的含义的理解井不相同。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使用的范围很广,因此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十分丰富,界定它的意义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远在本世纪初.我国学术界对于文化就有不同的界定。

有的定义比较宽泛,例如,梁漱淇认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

”“文化之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有的定义比较狭窄,例如,陈独秀认为,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是这样解释的:(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讲稿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讲稿

文化的含义(1)中国古代文化的定义从文献记载看,“文化”这个词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已经出现了。

《周易·贲》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

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现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汉代出现“文化”一词,但其含义,人们的理解并不一样。

刘向《说苑—指武)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都指的是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唐代的孔颖达则别有见地,他在解释前引《周易》中的那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

”这实际上是说,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古人对“文化”概念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

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

”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部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2)西方文化的定义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

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

可见,西方“文化”的含义比我国古代“文化”的含义要宽泛得多。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祥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这一观点影响巨大,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河的作用。

直到现在,还可以做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文化”的参考。

后来,人们纷纷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给“文化”下界定。

马克思的文化概念

马克思的文化概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2卷 第1期JOU RN AL O F TSIN GHU A UN IV ERSITY V o l.12 No.1 1997马克思的文化概念王仲士 摘 要 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中产生的,是以人化为基础,以人的本质或本质力量的对象为实质的,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因素,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

马克思的著作中,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仅偶有使用。

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一文化一词,在西文源于拉丁文Cultura,本意为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指的是农耕和园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以后逐渐引伸到精神生活,用于人类自身的心灵、智慧、情操、德行和风尚的培养教育,引伸到泛指一切知识乃至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19世纪中以来,文化一词成了学术旧和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术语之一,也是歧意最多的用词之一。

不仅各门学科对它定义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学科中对它的定义也往往大相径庭。

1952年美国学者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合著《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收集了1871—1951年间对于文化概念的定义164年,也就是说,尽管都用文化一词,实际上至少有164种文化概念。

20世纪中以后,文化概念就更多了。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怪事,同一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作两种概念使用,既泛指生产一般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指生产特殊商品即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

他解释说:“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

”[1]像文化这样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出现不同的表意,诚属难免,只是数量之多,实为少见。

马克思的论著中,常常论述文化问题和用到文化一词,包含着极其丰富和深邃的文化思想和理论。

但他没有对文化理论作系统的阐述,也没有对文化概念下专门的定义,而且直接使用文化一词,比起使用生产、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词,要少得很多。

那么马克思到底是怎样理解和使用文化概念的呢?我们认为,这是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问题。

有关文化的定义

有关文化的定义

2.1.3文化文化一词的英文为culture,是一个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词。

由于文化的动态发展性,文化概念的内涵总是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时代不同,文化的内涵就不同。

所以,文化与文明等人文社科概念一样,很难找到一个凝固的、并能适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民族以及所有语境的定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1是一种广义的定义。

而《辞海》给出了一个狭义的定义,即“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2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E.Tailor)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最早定义)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志的意义上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3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的总体”。

简单的说,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的知识、观念和习惯系统。

我国学者郭莲在《文化定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4中认为,一般大众所理解的狭义文化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得见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活动,而作为文化研究领域里所指的文化则是广泛意义上的大文化。

由于文化概念的复杂性,出现了文化分层论。

许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中,对文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

如李晶雨在《韩中产业技术政策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比较研究》一书中把文化分为这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基本上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

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化概念内涵极为广泛,无所不包。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

本文采用文化层次说,即把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高新区的观念文化,但观念的东西往往需要以制度和器物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本文对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也有所涉及。

2.1.4高新区文化高新区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但是高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又有自己的特征和文化体系。

文化的三种意义(南帆)

文化的三种意义(南帆)

文化的意义及其三种关系南帆一、何谓文化现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之中,“文化”是一个常用词。

这不是一个高深的概念,即使那些貌似“没有文化”的人也会使用这个词。

但是,严格地界定“文化”一词的内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学术工作。

据说“文化”曾经有一百多个定义,这么多的定义几乎也就是没有定义了。

人们的生活之中时常会遇到某些“大词”。

这些词似乎不难理解,然而详细地追究起来歧义极多,例如思想,革命,历史,自由,如此等等。

“文化”一词亦是如此。

我们现在稍许花一些功夫追溯一下“文化”一词的来龙去脉。

中国古代汉语之中,“文”的本义大致上指的是各色交错的纹理,继而又逐渐引申为各种符号、文物典籍和礼乐制度。

在《易经》、《礼记》、《尚书》、《论语》这些典籍里,“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化”也就是改造、生成、造化的意思,后来又引申出教育人们向善之义。

据专家的考证,战国末期“文”与“化”已经开始合用,西汉之后“文化”成为一个完整的词,大致也就是“以化成天下”的“教化”之义。

这里,相对于“文化”的另一面也就是天造地设、自然而然或者质朴而未经修饰的意思。

西方的英语世界之中,文化一词(culture)也有一个漫长的演变史和变化不定的意义区域。

前面所说的那么多定义多半出自西方学者之手。

西方的文化一词起初与庄稼种植、动物饲养等农业活动有关(agriculture),后来引申为心智和个体能力的培养,再后又延伸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培育。

这里也包含了改造自然、教化天下的意义。

有必要提到西方思想家对于文化的某种分歧。

一些思想家有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阿诺德认为文化是杰出的伟大人物说出的最好的观点;利维斯认为文化是少数精英制造的,文明是大众的;文化是精神的,文明更多的是物质的。

另一些思想家——例如雷蒙•威廉斯——则强调,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应将文化仅仅等同于所谓的高雅文化。

文化并未和普通人的生活实践截然分开。

我个人比较赞同这种观点。

那些高雅的或者深奥的经典著作是文化的一些类型,并非文化的全部。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史培芹文秘112 010811224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具有的现象,还与文化是一个整体。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

所以,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从前人的研究来看,“文化”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

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其意思是根据人文来进行教化。

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文化的经典定义, 是1871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 ylor )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只注重在精神方面, 并不完整。

现代文化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1)人类创造的物质。

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都不是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我们创造的物质才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各项发明、人文景观等等;(2)法规、制度。

这些都是人们制定的内容,完全属于文化层面。

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拟定的,一方面用来约束社会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社会的规律和行为习惯;(3)精神、宗教。

人类的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宗教文化。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

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

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1996)。

季羡林先生(1995)曾指出文化的定义“最好还是不下”,同时他认为:“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

文化 名词解释

文化 名词解释

文化名词解释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是指生活中各类习俗和规章制度,包括宗教、饮食、婚丧、社会、国家制度等,这是一种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心理文化是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具有共享性、多样性、传递性、发展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它不仅代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身份,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同时,文化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文化”的名词解释,建议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

文化的概念-文档资料

文化的概念-文档资料

如何揭示文化的本质
一般来说,要揭示文化的本质,我们 至少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性:
“首先,文化具有人为的性质,它是 人类本质活动对象化。……其次,文 化具有群体性,它是历史积淀下来的
被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 为模式。”
2021/4/25
11
文化范畴成为哲学观照的客体
从古典的文化进化论学派到符号——文化学派, 文化人类学家们对文化范畴的认识和把握经历 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最后一步步接 近文化的本质,为文化哲学对文化范畴的理解 和概括提供了思想基础。也只有当“文化”从 传统思想势力、习惯和定势下剥离、显露出来, 成为哲学意识观照的客体(研究对象)时,一 种自觉的文化哲学才有可能成立。
清人段玉裁注解说:“错画者,交错之画
也。《考工记》曰:‘青与赤谓之
文。’……造画者,文之本义。……黄帝
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
别异也,初造书契,依数象形,故谓之
文”。这里透露的消息是,人身之纹,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之文,绘画之文和文字之文都是一种
“象征”,一种“象征符号”,是圣人根
据天下万物的形象及其活动的轨迹进行符
文化的概念
在西方,“文化”进入哲学的视野并成为 一个哲学范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 程。“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本 义是指对土地的耕作和动植物的培育,后
来才逐渐演变为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信仰等含义。到了19世纪的文化才开始取 得它的现代意义 。
2021/4/25
1
“文化” 的最早最明确的定义
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
是与武力相对应的“文治教化”,这与现
代意义上的“文化”相去甚远。要考察中

谈谈对中华文化的看法高中生作文

谈谈对中华文化的看法高中生作文

谈谈对中华文化的看法高中生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谈谈对中华文化的看法高中生作文篇1“文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从中可见文化是综合体。

有好的,有坏的。

而且文化可能被改变,也可能被消灭。

现在,中国正在飞速的发展,在提高了经济实力的同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文化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

正在走向融合,而文化却是那么的重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乱。

然而,现在中国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的累计与交替,丰富与碰撞。

传统文化正在接受着考验。

而现在文化热传遍各国,在各国的文化中,各有各的优异,而中国的文化却有着不一样的发展。

一说到中国文化,每个人想到的可能却不一样。

有人想到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

有人想到文房四宝。

四大发明,这一方面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说明每个人的接触面不一样。

不管从古到今,还是从现在到将来,我相信中华文化一直是永不停息的,在是世界文化中,中华文化屹立在文化之林,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

现在许多学者都在解释着中华文化,但他们却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我看来,中华文化是精神上的。

比如老子。

孟子。

孔子。

道子等等一批伟大的学者所传授的思想,给人一中启蒙,使中华文化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壮丽。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那里面的东西,建筑,花草树木等等。

无不体现着伟大的中华文化,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而且还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所以,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当然也是无处不在的,小到一针一线,大到高楼大厦,可谓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不管是什么,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多中华文化的探索,热爱,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有着不同的认识,然我们去探索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魅力。

而现在,各国的文化在高科技的促使下,不断冲击着中华文化。

解析邓小平“文化”概念的三种不同含义

解析邓小平“文化”概念的三种不同含义

解析邓小平“文化”概念的三种不同含义作者:汤晓嵋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7期汤晓嵋摘要:邓小平是在不同层次上使用“文化”一词的,即与经济、政治相并列,作为人民精神活动总和的文化;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科技、教育等相并列,作为具体工作部门的文化;与物质文明相并列,作为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精神文明的文化。

本文对这三种含义进行解析。

关键词:邓小平;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邓小平理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文化思想的具体展开。

邓选三卷中所使用的“文化”,含义多种多样,外延亦有大有小,概括起来,可以看出,邓小平主要是在三种不同层次上使用“文化”概念的。

一、作为人民精神活动总和的文化“文化”一词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曾做过统计,仅各种语言中见诸于文本的定义大约就有一百多种。

但难以下一个能够真正揭示本质并得到普遍认可的定义,并不影响人们对文化究竟属于哪一类社会现象达成大致的共识。

几乎各种论著均指出,文化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现象等同于社会现象,也即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现象则专指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

在文化建设思路和文化理论研究领域对文化作狭义的理解具有更为广泛的趋势,具体而言,即是将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使用,把文化限定在经济、政治以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

邓小平文化概念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如此,这也是邓小平使用的“文化”概念中外延最大的一个。

在这一点上,他主要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毛泽东的文化观。

唯物史观认为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活动的反映。

而文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能给予巨大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其本身也具有传承性和稳定性,是人类社会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毛泽东同志首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并列的社会结构理论,并规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人类文明发展速度、方向、内容,决定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前途命运。

为了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机制,有必要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以明确文明定义。

一、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过程文化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和广泛的复合体。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中的“文”,原本是指“色彩交错,好看的纹理,以及华美文章文彩”等意思。

引伸一下可以理解为“使……变得有条理、合理、好看”的意思,也就是表示一种将事物人工化,由人的标准和尺度去观察对象的行为和效果。

更进一步讲,还包含人类在改造外界的过程中自己也被改造的含义。

总之,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

“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世界,使外界事物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指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来提高人、武装人、造就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

这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可以解释成“用人(文)化了的东西,再来造就人生活的世界,并造就人类自身”。

“化成天下”,既包括“化”的过程,即动态的实践过程,也包括“化成”的结果,即化物化人的成果。

所以,从中国文化概念起源的角度看,文化是与人类共存亡的,自人猿揖别以来,就有了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

在西方,文化一词从内涵上看,与中国文化概念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其外延却比中国的文化概念小,指农耕社会后的现象,意指农耕和园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

后来将这一术语逐渐引伸到精神生活领域,泛指人类由于理性思维的发展而引发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学术界定义很多,但大体上可概括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

广义文化,即通常说的大文化。

从内容看,既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化自然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又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其本质含义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它映视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文化,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励。

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

两者缺一不可。

文化大体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指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事物,它包括物质、制度及精神三个层面;狭义文化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在研究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时,一般都是就后者而言的[1]。

一、教育与文化:辞源学上的考察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演变比较复杂,从最初指“文饰”、“纹理”的“文”到指人格及修养的“文”,从“文”“质”对举到“文”“化”对举,再到“文化”的合义,有一漫长的过程。

其间蕴含着“文”及“文化”含义的延伸与扩展,蕴含着与教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易》是上古之书,其中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思想材料。

《易·系辞传》中有“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及“物相杂,故曰文”的记载。

“文”指人的五官可以感觉到的声音、色彩、线条,具有象征符号的含义。

这在古代典籍中有明确的解释。

《乐记》云:“声成文,诲成音”。

《周礼·天官》云:“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

许慎《说文解字》释:“文,错画也。

”由此,用今天的话来讲,“文”是由感性材料构成的形式。

《易》中关于“文”为“形式”的思想,在儒、道、墨都有所体现,并在他们那里形成了“文质”相对的经典性命题。

三者对“文质”的解释和阐发各不相同。

儒家主张质实与文饰高度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家高扬宇宙自然本体,力主质素而摈弃文饰。

庄子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论述。

墨家执著于现实的功利本体,坚决以质用否定文饰。

荀子对墨子就曾有“蔽于用而不知文”之评。

儒家典籍中有关“文”之论述,并不仅限于文质范畴,另一方面,也由“文饰”进而看到了人的内心世界,“情而文立,所以为至痛极也”,就是强调人的情感作用;看到了“文”的人为作用,如“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就是把“文”当作人情与物质形式互为表现、有机结合之物;并进而看到了修养习得即教育、教化与“文”的密切联系。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谈到“在一个理性生物中,一种对任意选顶的目的(因而也就是按照他的自由选定的目的)的有效性的产生,就是文化。

” 黑格尔“文化是绝对精神对自我外化出的人的教化过程,也即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过程。

”日本小学馆《万有大百科事典》(1974年版)表述:“日语的文化即文明开化”。

《法国大百科全书》(1981年版)表述:“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史培芹文秘112 010811224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具有的现象,还与文化是一个整体。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

所以,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从前人的研究来看,“文化”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

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其意思是根据人文来进行教化。

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文化的经典定义, 是1871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 ylor )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只注重在精神方面, 并不完整。

现代文化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1)人类创造的物质。

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都不是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我们创造的物质才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各项发明、人文景观等等;(2)法规、制度。

这些都是人们制定的内容,完全属于文化层面。

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拟定的,一方面用来约束社会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社会的规律和行为习惯;(3)精神、宗教。

人类的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宗教文化。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

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

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1996)。

季羡林先生(1995)曾指出文化的定义“最好还是不下”,同时他认为:“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

导论

导论

导论一位外国学者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

我们不能不分析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定义的检讨》)由此可见,给文化定义是很困难的。

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他们合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中曾提供过这样的统计:从1871年到1951年的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之多。

自英国人类学家泰罗(E·B·Tylor)为文化学奠基以来,及至今日,世界上出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300多种之多。

那么文化一词的由来是怎样的,中外学者是怎样解释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一、文化与文明(一)、文化1、中西传统中“文化”“文化”一词在今天是颇为流行的一个词汇,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文化,学术界却纷纭,莫衷一是。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和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术语的理解和定义。

在中国,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语言系统中的“文化”来理解。

“文”字在汉语中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它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本义是指纹理、纹路、纹彩。

《说文》:“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段注:“错当作逪。

逪画者,交错之画也。

”“错画者,文之本义”。

由此可知,“文”是有形有象的。

如文过饰非中的文是指修饰。

后来它引申为自然界的某些现象、规律,如天文—人文,即天道自然规律—人伦社会规律。

)进而“文”字有了与“质”、“实”相对的精神修养与美善德行之义。

《论语》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原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

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这是文—质相对。

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化:古字为“匕”。

会意。

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

本义:变化,改变。

因此,“化”在汉语中的原意是指无形的、潜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动态过程。

谈谈“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分类问题

谈谈“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分类问题

谈谈“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分类问题什么是文化?如何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呢?一、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地球上原本没有文化,只是在出现了人类以后,才出现了文化。

例如,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杜威文化”、发现于法国的“莫斯特文化”,就是考古学认定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主要文化。

文化与人类有着同样古老的历史,这就决定了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

近代以来,众多学科探究、阐发对“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的各种见解,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

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合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列举了西方学术界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出现的各种“文化”定义160余种。

1965年,在莫尔的著作《文化的社会进程》里出现了关于“文化”的250种说法。

之后,俄罗斯学者克尔特曼在从事文化定义的对比研究时,发现文化的定义已逾400种。

1.汉语中的文化含义在古代汉语中,“文化”是“文”与“化”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词组。

殷商甲骨文的“文”字,像一个袒胸而立,身有花纹文饰的人,后引申为各色交错的纹理。

例如,《易》说:“物相杂,故曰文”;《礼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文,错画也,象交叉”。

由此进一步引申为文字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含义。

因为与五色成文有关,“文”字又有了与“质”“实”相对的含义。

引申为精神修养,德行美善之义。

《论语》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质朴超过文采,就有点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有点虚浮。

只有文和质比例匀称,才是个君子。

汉儒郑玄注《礼记》时说:“文犹美也,善也。

”“化”字本义指改易、生成、造化。

《庄子》:“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易》:“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赞天地之化育”,表达的都是这层意思。

由自然万物的生成、变易,引申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等教育与塑造过程的表达。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事情。

一文化概论

一文化概论

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溯源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本意为耕种,后引申为栽培、培养、驯养、照顾等,并逐渐发展为包括对人的技能、人格、品德和心灵的化育,以及艺术、科学等。

所以,西方文化概念既包括物质生产,又包括精神创造。

在中文里,“文化”本来是“文”和“化”的复合词,本意是经过人的修饰使事物发生变化,后引申为“文德和教化”,即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们成为在思想、观念、言行和举止上合乎特定礼仪规范的人。

所以,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

人文与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

中西比较发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农业耕种、植花养草、驯化动物等没被视为“文化”的构成,不重视科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

2、文化的各种解释:(1)泰勒第一个提出了“文化”的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2)《苏联大百科全书》对文化作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3)《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是指“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另一类是“多元的相对的”定义。

它包括一个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工具中的体现。

”(4)中国《辞海》一直沿用了广义与狭义的文化定义。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此外,许多学者对文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文化的含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指人类劳动创造成果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组织、科学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文化》一词解释的看法
改革开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对事物的认识更是需要“解放思想”。

对于《文化》一词概念的解释是越来越复杂,好像有人类存在期间就无法解决了。

看一下所谓的“概念”:《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好像没说清楚,这些词句中没能让人看得明白。

往下看会让人越看越糊涂!啰嗦到了哪个地区的人们喝凉水时,用哪只胳膊?几个指头拿盛器?放到嘴边什么姿势?一般渴的时候咽几口?极度渴的时候咽几大口?……。

最应该提倡的是——“最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一个名词解释搞得如此费力,千万年后人的脑袋要变得多大个头?很
难相信,就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化》一词!让我来试试:“《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切知识和经验”。

我这里全部都解决了!!!
Yijianwang2014-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