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一、引言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其浓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河流中,溶解氧的分布会随着水流的迁移而发生变化,形成一个特殊的溶解氧分布曲线。
这个曲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某个特定河段,溶解氧的浓度会形成一个最低点,通常被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
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河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深入探讨。
二、溶解氧下垂曲线的形成机制溶解氧在河流中的迁移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
具体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作用:河流中的水流对水体进行混合,使得溶解氧分布不均。
在某些河段,由于流速减缓或水深增加,溶解氧从水体表面逐渐扩散到底部,形成了垂直方向的浓度梯度。
2.化学反应:河流中的溶解氧与各种离子、有机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解氧的消耗。
特别是在缺氧河段,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化学耗氧量成为主导因素。
3.生物过程:水生生物(如藻类、水生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在某些河段,由于生物量较大或光照不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足以满足呼吸作用的消耗,导致溶解氧的降低。
综合以上因素,溶解氧在河流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分布曲线,其最低点通常出现在缺氧河段或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区域。
三、河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特征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具有以下特征:1.溶解氧浓度最低:在该点,溶解氧的浓度达到整个河流中的最低值。
这通常意味着该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面临缺氧或厌氧的环境条件。
2.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溶解氧的缺乏,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较低,尤其是对溶解氧需求较高的水生生物(如鱼类等)。
3.营养盐循环受阻:在溶解氧缺乏的条件下,氮、磷等营养盐的循环和转化受到限制,导致整个河流的营养盐循环受阻。
4.环境条件不稳定:由于该区域的水质和环境条件较差,其稳定性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溶解氧下垂曲线最低点的生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溶解氧最低点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区域。
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空分布规律
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空分布规律崔利峰【摘要】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水口水库雄江、樟湖、尤溪口、太平段水体溶解氧数据,结果表明:水口水库主要养殖水域水体溶解氧时间分布上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3-5月)、夏季(6-8月),最低值出现在秋季(9-11月);夏季溶解氧波动较大,往往出现除秋季外的另一个低溶解氧时段.空间分布上水体溶解氧含量春、夏季库湾内高于湾外,冬季湾外高于湾内.【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水口水库;养殖水域;溶解氧;时空分布【作者】崔利峰【作者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水口水库位于闽江干流水口镇,总库容26亿m3,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
自2004年以来,水口水库网箱养殖鱼类屡次发生大面积缺氧死亡事件,尤其是20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水口水库发生全流域网箱养殖鱼类大面积缺氧死亡。
事件发生后对水口水库溶解氧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2],但以往的调查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
本研究在统计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每月1次的溶解氧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水口水库主要养殖库湾溶解氧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这对于水口水库水域水体的理化研究,以及指导渔民科学、合理安排养殖活动有重要意义。
在水口水库雄江、樟湖、尤溪口、太平布设调查断面4条,分别在湾内和湾外各设1个站位,共8个站位。
从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于每月15日左右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进行跟踪监测。
采用哈希HQ30 d便携式溶氧仪现场测量水体表层50 cm下溶解氧的数值。
2.1 溶解氧含量的时间分布特征调查表明,水口水库雄江、樟湖、尤溪口、太平4个养殖区溶解氧数据范围分别为0.98~10.46 mg/L、1.04~16.40 mg/L、1.42~11.4 mg/L、2.20~12.52mg/L,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27 mg/L、6.51 mg/L、6.55 mg/L、6.49 mg/L(表1)。
溶解氧和饱和溶解氧的概念
溶解氧和饱和溶解氧的概念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溶解氧的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溶解氧随着温度、气压、盐分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越高,溶解的盐分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
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
所以说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示。
天然水中溶解氧近于饱和值(9ppm),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
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
当溶解氧(DO)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2]。
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饱和溶解氧是指当水体与大气中氧交换处于平衡时,水中溶解氧
的浓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只随水温T而变化。
溶解氧-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规律
溶解氧对生物的影响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缺乏溶解氧 会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溶解氧浓度过低会导致水生生物生长缓慢、繁殖 力下降,甚至出现畸形和突变。
溶解氧浓度过高也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影 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PART 02
溶解氧的分布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自然环境中的溶解氧分布
PART 03
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季节性变化规律
01
02
03
04
春季
随着气温升高,水体中溶解氧 逐渐升高。
夏季
气温达到最高,水体中溶解氧 达到峰值。
秋季
气温逐渐降低,水体中溶解氧 开始下降。
冬季
气温最低,水体中溶解氧达到 最低值。
日变化规律
上午
随着太阳升起,水体中溶解氧逐渐升高。
溶解氧的浓度通常以每升水 中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
mg/L。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 条件,也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
标之一。
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01
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此外还有少部分 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02
水生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是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径。
03
温度、气压、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解氧的溶解度和消耗速 度。
空气中的溶解氧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水体,是水体中 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水生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水体 中,影响溶解氧的分布。
气候因素
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和分布。
不同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密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解氧密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在水体中,溶解氧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数量。
溶解氧在水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溶解氧的密度和相关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产养殖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氧密度的测量通常以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氧气的毫克数来表示,单位可以是升或立方米。
通过测量溶解氧密度,我们可以了解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压力、盐度、水体浊度、光照等。
水中的生物如鱼类、浮游动物等需要氧气进行呼吸,而溶解氧是它们获取氧气的唯一来源。
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密度过低时,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甚至窒息而死亡。
此外,溶解氧还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水体的污染和水质。
因此,掌握溶解氧密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方法,对于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和提高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长文将重点介绍溶解氧密度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影响溶解氧密度的因素。
最后,我们将总结溶解氧密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密度和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溶解氧密度展开讨论。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给出对溶解氧密度的定义和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影响溶解氧密度的因素,包括温度、盐度、压力、溶液中的有机物质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溶解氧密度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理解溶解氧在水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溶解氧密度的重要性,强调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同时,将给出一些建议,以提高溶解氧密度,保护水体环境。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可以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溶解氧密度的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溶解氧密度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溶解氧密度的因素。
我们将介绍溶解氧密度的定义和意义,并对导致溶解氧密度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溶解氧
§-1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一、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1、温度------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 温度系数较大。
温度 DO mg/ L 0 14.6 5 12.8 10 11.3 15 10.2 20 9.2 25 8.4 30 7.6
2、含盐量------温度、压力一定,含盐量增加, 溶解度降低(?)离子的水合作用,空隙减少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 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 合气体的总压力PT乘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 这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 PB=PT×φB 即: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
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入空气--增氧
DO 14.6 14.19 13.81 13.44 13.09 12.75 12.43 12.12 11.83 11.55 11.27 11.01 10.76 10.52 10.29 10.07 9.85 9.65 9.45 9.F 23 73.4 24 75.2 25 77 26 78.8 27 80.6 28 82.4 29 84.2 30 86 31 87.8 32 89.6 33 91.4 34 93.2 35 95 36 96.8 37 98.6 38 100.4 39 102.2 40 104 41 105.8 42 107.6 43 109.4 44 111.2 45 113
3.气体的分压------在温度和含盐量一定时,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液面上该气体分压的增大 而升高。 亨利定律Cs= Kst • P Cs—— 氧在水中知道溶解度; P——达到溶解平衡时,液面上气体的分压; Kst——溶解度系数,其数值随温度、水的含 盐量而变也与所采用的单位有关。
浑河_抚顺市区段_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分析
1 浑河(抚顺市区段)概况及资料
每年监测 12 次(频率为每月 1 次),其年平均值与
沿程相应站点(从上游到下游)绘制关系图;时间
1.1 浑河(抚顺市区段)概况
系列为 2011―2014 年。
浑河抚顺市区段位于水库坝址至沈抚交界处
的高坎大桥,全长约 38km,平均比降 0.85‰,按流 2 溶解氧分布特征分析
- 50 -
吉林水利
浑河(抚顺市区段)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分析
夏春龙等 2015 年 7 月
DO(mg/L) DO(mg/L)
12
10
8
6
2014
2013
2012
4
2011
2 橡胶坝 1
抚顺站
橡胶坝末 污水处理厂
高坎
图 1 浑河 (抚顺市区段) 溶解氧沿程变化图
10
8
6
4
2 2011
2012
2013
2014
夏季 7、 8 月份低, 下游溶解氧含量呈 “凸” 型 , 冬 季 12 月 、 1 月 、 2 月 份 低 。 入 河 污 染 物 的 排 放 是 影 响 溶 解
氧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 温度、 径流量、 支流水质状况等对溶解氧分布也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浑河; 溶解氧; 分布特征; 分析
流 域 面 积 (km2) 326.6 537.6 27.8 311.0 183.8
河 流 长 (km) 34.5 58.5 10.6 33.4 30.6
比 降 (‰ ) 3.97 5.72 4.34 4.29 3.08
流 量 (m3/s ) 4.88 6.24 1.64 2.37 1.48
[收稿日期] 2015-05-28 [作者简介] 夏春龙(1988-),男,硕士,助工,现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
技术解析 关于溶解氧(DO)的详解
技术解析| 关于溶解氧(DO)的详解当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大多是采用厌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生物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不合适或波动过大,会迅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处理效率。
因此在实际生化处理工艺中,需严格控制溶解氧的含量。
一、溶解氧的概述溶氧(DO)是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简称,是表征水溶液中氧的浓度的参数,是溶解在水中的游离态氧。
溶解氧的单位为mg/L,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表征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溶解氧高有利于对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使水体较快得以净化;反之,溶解氧低,水体中污染物降解较缓慢。
二、影响溶解氧的因素1 / 14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耗氧,先进代谢耗氧;另一种是使DO 增加的复氧作用,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曝气手段等。
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的环境因素有水温,氧分压,盐度等因素。
1. 水温在氧气分压,含盐量一定时,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低温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
2. 含盐量在水温,氧分压一定时,水的含盐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海水的含盐量比淡水的含盐量高的多,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氧在海水中的饱和含量比在淡水中要低得多。
天然淡水水体内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很小,所以含盐量对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影响不大,可以近似以纯水中的饱和含量计算。
2 / 143. 氧气的分压在水温含盐量一定时,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盐量随着液面上氧气分压的增大而增大。
三、溶解氧DO的监测由于溶解氧容易受到空气中氧气、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所以常常是运用在线检测仪器或便携式溶解氧检测仪进行现场监测。
在检测时,应该将整个曝气池划分成若干区域,就整个区域范围的溶解氧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用以摸清本系统的不同阶段和时间点的溶解氧分布,这对后续系统的整体把握以及活性污泥故障分析非常有益。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臧淑梅【摘要】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许多因素,都对水中溶解氧产生影响。
所以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产》【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水中溶解氧;变化规律;溶解氧含量;有机物分解;分子状态;养殖生产【作者】臧淑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很低,只有百万分之一。
水中有机物分解、生物呼吸、气压、盐度等许多因素,都对水中溶解氧产生影响。
所以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一、溶氧的来源1.空气:水在静止状态下来自于空气的溶氧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仅仅限于表层。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的最大量称为氧的饱和浓度,其溶氧量和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饱和度,也是水对氧的溶解度。
如水温10℃时,纯水的溶解量是11.33mg/L。
它的溶解度应当是7.93mg/L。
在有水流动的河流中,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溶入水中,超过饱和度的溶氧也会逸入大气中。
如果没有水的流动变化,只要有风浪出现,也会使空气与水体的界面接触不断更新,从而使氧气大量溶入水中。
特别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无风三尺浪”,空气的溶入就成为大水面溶氧的主要来源。
2.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面积较小的池塘,一般水生动物的养殖密度较大,加之施肥、投饵的影响,水质肥沃,浮游植物密度大,在太阳照射下产生的氧气也多。
如果天气平静无风,溶氧大量积存在水中,可以高达饱和度的200%以上。
在有风浪的天气下,多于饱和浓度的溶氧就会逸入空中,直到降至饱和度为止。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准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了解其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评估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
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通常基于氧的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碘量法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是:水样中的溶解氧在碱性条件下与锰离子反应生成锰酸锰沉淀。
当水样酸化后,锰酸锰沉淀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与溶解氧含量相当的碘。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溶解氧瓶:250 300 mL,带有磨口玻璃塞和刻度。
酸式滴定管:50 mL。
移液管:50 mL,10 mL。
锥形瓶:250 mL。
电子天平。
磁力搅拌器。
2、试剂硫酸锰溶液:称取 480 g 硫酸锰(MnSO₄·4H₂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 1000 mL。
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 500 g 氢氧化钠溶解于 300 400 mL 水中,另称取 150 g 碘化钾溶于 200 mL 水中,将两种溶液合并,加水稀释至1000 mL。
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
(1 + 5)硫酸溶液:将 1 体积浓硫酸缓缓加入 5 体积水中,混合均匀。
1%淀粉溶液:称取 1 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 100 mL。
冷却后,加入 01 g 水杨酸或 04 g 氯化锌防腐。
002500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 62 g 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5H₂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 02 g 碳酸钠,用水稀释至 1000 mL,贮于棕色瓶中。
使用前用 002500 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第3章溶解氧
解增氧速率很慢,远不能满足池塘 对氧气的需求。因此,缺氧时需开 动增氧机。
第3章溶解氧
.
• 中午前后开动增氧机,不能
促进氧气的溶解,只能加速水 中溶氧的逸出,但能使上下水 层混合而改善下午光合作用的 产氧效率,从而改善晚上的溶 氧状况。
第3章溶解氧
•
空气中氧气溶解的速率与
第3章溶解氧
风有时候也决定水体的氧含量和渔产量
一桶水和一 盆水同样的 水量。不一 样的效果
第3章溶解氧
气体交换的双膜理论:
膜气 膜液
气相主体 气膜顶面 气液界面
液膜底面 液相主体
流体质点的运动极其 紊乱,流向随时改变
第3章溶解氧
在 气液界面两侧, 分别存在相对温 定的气膜和液膜, 即使气相和液相 呈湍流状态,这 两层膜内仍呈层 流状态。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
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合
气 就是体道的尔总顿压分力压PT定乘律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这 PB=PT×φB 即:
第3章溶解氧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 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入空气--增氧
第3章溶解氧
二、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
溶解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含量是指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 (温度、分压力、水的含盐量)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 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用ml/L或mg/L表示。 饱和度是指溶解气体的现存量占所处条件下饱和含量 的百分比:
饱和度为100%----溶解平衡 当饱和度<100%---未达饱和,继续溶解 饱和度>100%---过饱和,水中气体主要向大气逸出 天然水中溶解氧气的饱和含量是指在天然水体表面所承 受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的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 任意大气压下的饱和含量(Cs )换算式: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解读
水样溶解氧的测定教学要点:溶解氧溶解氧的测定(一)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水生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都是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溶解氧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规律:(1)昼夜变化。
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过饱和,夜间溶氧量低,至黎明前降至最低值。
(2)垂直变化。
一般白天上层水溶氧比下层水溶氧高得多,夜间由于池水对流作用,上下层溶氧差逐渐减少,全天中下午氧差最大。
(3)水平变化。
一般由于风力的作用,白天下风处溶氧比上风处高,但清晨溶氧水平变化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
(4)季节变化。
一般低溶氧量多出现在夏秋季节,特别是夏秋阴雨天气,溶氧较低。
清洁地表水溶解氧接近饱和。
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继续减少,则会窒息死亡。
一般规定水体中的溶解氧至少在4mg/L以上。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有机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
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溶解氧含量大都在4mg/L以上,长江以南的一些河流一般较高,可达6-8mg/L。
在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由于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温度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溶解氧的样品采集要用专门的采样瓶,如双氧瓶和溶解瓶。
采样时,注意不使水样与空气接触,采样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扰动。
采样时采样瓶必须充满,而后盖紧瓶塞,同时注意不要残留气泡。
从管道和水笼头处采集水样,可用橡皮管或其他软管导流,让水沿瓶壁流入到满溢出并继续采集数分钟后加塞盖紧,不留气泡。
为防止水样中的溶解氧发生变化,采集的水样必须进行现场固定(向其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或直接在现场用氧电极进行测定。
溶解氧
(3)补水与机械作用、化学试剂补水可以补充氧气。
鱼池在补水的同时,可增加缺氧水体氧气的含量。
在工厂化流水养鱼中补水补氧是氧气的主要来源。
在非流水养鱼的池塘中,补水量较小,补水对鱼池的直接增氧作用不大。
只有补充水中氧气含较高,池塘水中氧气缺乏时,补水增氧才具有明显的效果。
冬季,北方越冬池注入井水一般不会起到增氧作用,因为地下水中通常氧气含量低于池塘。
增氧机补氧化学增氧——借助一些化学制剂向水中供O2,如过氧化钙CaO2、活性沸石等。
过氧化钙CaO2——该物质为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aO2 + H2O = Ca(OH)2 + O2释放出氧气。
据研究,千克过氧化钙可产氧气77800ml ,在20℃纯水中可连续产氧200天以上,在鱼池内施用后1-2个月内均可不断放出氧气。
一般每月施用一次即可,初次每亩用6-12kg,第二次以后可以减半。
水质、底有机物负荷过高时,用量取高限,反之,则取低限。
过氧化钙不仅能增氧而且可增加水体的碱度和硬度,提高pH,保持水体呈微碱性,絮凝有机物及胶粒。
能够起到改良水质和底质的作用。
活性沸石——某些种类的活性沸石,施用于池塘时,每千克可带入空气100000毫升,相当于21000毫升氧气,它们均以微气泡放出,增氧效果较好,活性沸石也有吸附异物改良水质、底质的功效。
此外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在水中施用都有一定的增氧效果。
通常上述氧气的来源以光合作用为主。
不同研究者对不同类型鱼池氧气来源进行了估算:国外低产鱼池:光合作用89%、空气溶解7%、补水4%。
国内高产鱼池:光合作用61%、空气溶解39%(开增氧机导致空气溶解比例增大)、补水增氧可忽略。
2.耗氧作用(1)水呼吸——即水中微型生物耗氧,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
这部分氧气的消耗与耗氧生物种类、个体大小、水温和水中机物的数量有关。
据日本对养鳗池调查,在20.5-25.5℃时浮游动物耗氧的速率为721-932ml(O2)/kg·h;原生动物的耗氧速率为17×10-3-11×103ml(O2)/kg·h;浮游植物也需呼吸耗氧,只是白天其光合作用产氧量远大于本身的呼吸耗氧量。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
史上最全的溶解氧知识讲解,收好不谢!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指以分⼦状态溶存于⽔中的氧⽓(O2)单质。
我国环境监测指标指出,⽔体中溶解氧的监测值能有效的反映出⽔体的⾃我净化能⼒,溶解氧指标已被列⼊⽔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
根据渔业⽔质标准的规定,⽔体中溶解的氧⽓量必须维持在⼀昼夜 16 ⼩时以上处于⼤于 5 mg/L⽔平,其余任何时候的溶氧量需不低于 3 mg/L,当溶解氧低于 1 mg/L时,⽔体中⼤部分鱼类就会受到影响,如出现浮头现象,严重的会造成鱼类的⼤量死亡。
⼤量研究表明,⽔体溶解氧处于厌氧(DO < 0.5="">条件时能加速底质中氮磷的释放;溶解氧处于耗氧(DO > 5.0mg/L)时能抑制底质中氮磷的释放。
溶氧在⽔产养殖中的作⽤问题⼀:溶解氧⾼低因素?2、⽔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体中的耗氧作⽤可分为⽣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①⽣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物的呼吸作⽤所消耗的溶氧,呼吸耗氧主要发⽣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不强的时候。
②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机物的氧化还原。
③物理耗氧主要指⽔中溶氧向空⽓中逸散,只占据很⼩部分,这⼀过程仅在⽔-⽓界⾯进⾏。
3、养殖池塘⽔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任何时候,⽔中都同时存在着⼀系列复杂的⽣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1)昼夜变化:在没有⼈⼯增氧作⽤的养殖池塘中,上层⽔的溶氧昼夜变化⼗分明显。
通常情况下,下午⾼于早晨,⽩天⾼于夜间。
⽩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的进⾏溶氧逐渐上升,⾄下午⽇落前达到最⼤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光合作⽤,⽽各种耗氧作⽤依然进⾏,因此⽔体溶氧会持续下降,⾄清晨⽇出前达到最低⽔平。
但随着⽔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停滞。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相关问题宜阳一高范月霞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1L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来表示。
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 /L,对于水中鱼类而言,溶解氧需大于4mg/L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1 影响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条件水体,不同于单纯的水。
它除了包括水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植物、动物、底泥等,属于生态系统的概念范畴。
因此水体中的含氧量与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等密切相关。
1.1 两种作用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一是耗氧作用。
包括需氧有机物降解时的耗氧、生物呼吸时的耗氧以及无机物的氧化耗氧等。
所谓需氧有机物,是指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的有机物。
如糖类、蛋白质、脂质、木质素等。
这类污染物若过量排放,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生物呼吸的耗氧,则指水中植物、动物及需氧细菌等需氧生物所耗的氧。
无机物的的氧化耗氧则指如Fe、H2s等还原性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
其中,需氧有机物降解和生物呼吸所耗氧是主要的。
另一种作用是富氧作用。
主要包括空气中氧的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和作用等。
1.2 环境因素天然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与水体中生物数量和有机物数量有关外,还与大气中的氧分压、水温、水层、水面状态、水的流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为5mg/L~10mg/L,一般清洁河流、湖泊可大于7mg/L,有风浪时,海水溶氧量可达14mg/L,水藻繁生的水体,溶氧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地下水溶氧量较少,深层水中甚至无氧。
2 几种常见情况下的变化2.1 正常情况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各种水体都能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但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两种作用相互消长,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
(1)在时间上,主要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和光照(包括光照强度与日照长短)等因素会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更而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中人们对增氧能够解决养殖动物浮头问题 和预防泛塘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正因如此, 很多养殖者把增氧仅仅看成一种“救命”措施, 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在此之前低氧早已对养殖动 物和水体环境所造成了危害。
1.2 有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 降解 好氧性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至关 重要,在有氧条件下,进入水体的粪便、残饵、 生物尸体(包括死亡的藻类)和其它有机碎屑等 被微生物产生的各种胞外酶逐步降解成为各种 可溶性的有机物,最后成为简单无机物进入新 的物质循环,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而这些 都是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的。
水产养殖中溶氧的作用及三 个变化规律
1 溶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 从能量学和生物化学的观点来看,动物摄 食是为了将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其自身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而 呼吸摄入的氧气正是从分子水平上通过生化反 应为最终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保证。一旦缺少 氧气,这些生化反应过程将被终止,生命即宣 告结束。
②与此同时,表层水吸收太阳光能,水温上 升。而水的比热大,导热性小, 因此表,底 水层之间出现跃温层。若无风力搅拌等因素打 破这种分层状态,则表水层内多量O2不能通 过水的对流混合,直接带给底层水,只能靠扩 散作用,缓慢向下补给,这样,底水层内P 《R,溶氧实际含量比表水层就低多了。
③在跃温层内,尽管深度相差不大,但温度
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
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 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当耗 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 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
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2.2 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 ①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② 人工增氧(机械 增氧、化学增氧等)和 ③ 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 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 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 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 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四、溶氧极值出现的一般规律
综合以上各点可知,养殖水体中溶氧最大值、最小值出 现的规律如下: 1.溶氧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夏季白天日落之前的表层 2.溶氧最小值通常出现于下述场合: (1)黎明或日出前的表层尤为底层水中, (2)夏季停滞期长期保持分层状态的底层水及上风沿 岸的底层水及中层水, (3)水质过肥、放养太密、投饵施肥过多、水底淤泥 很厚的鱼池,遇上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暴雨强风之 后,表层水与底层水发生垂直流转混合,带起淤泥,这 时整个水体都有可能出现溶氧最低值,甚至造成养殖生 物大批死亡的事故,上述情况如果是发生于晚上,后果 将更加严重,必须特别留意。
随深度增加下降较急较快。相应的,水的 密度与浮力也增大较急较快。这样一来, 由表水层沉落下来的浮游生物残骸,有机 碎屑等,一进入跃温层内,因浮力增大, 下沉速度大为减小。一些细小碎屑,几乎 全被跃层挡住,使该处积累多量有机物。 跟着细菌也大量繁殖起来,迅速分解有机 物,耗用大量O2,终于形成溶氧跃层。
2.1 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 水体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 氧气单质,而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或者常见的 氧气泡。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 (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 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此时水 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 即饱和溶氧量。
溶氧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的具体时间,不仅与
光照有关,也受温度影响。 寒冷季节,早,
晚气温很低,光合作用较弱,与温暖炎热季节 相比,溶氧最大值出现时间常会提早2~4小时, 溶氧最小值的出现时间,则往往推迟1—2小时 O2.
溶氧日较差的大小,主要与水体本身的生 产性能有关,其一般规律是, ①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时,水体越肥,水 中浮游植物密度越大,则溶氧日较差越大 ②在生物与肥料条件相同或相似时,水温 高,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进行强烈时, 溶氧日较差也大。因此,一年之中,以夏 季的溶氧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春、秋 两季居中,相差亦不大。
一、溶解氧的日变化及日较差
溶氧日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1.表层水中溶氧含量昼夜变化极大,最小值通 常出现在早晨日出之前,最大值则出现在下午 日落之前。早上日出后的整个白天,溶氧量从 最小值逐渐增高,至日落前达最大值,而在日 落后的整个黑夜,溶氧则从最大值不断降低, 到早晨日出前又达到最小值。如此循环不止, 变化不息。
表层水中溶氧含量的这种变化规律,是水中 P—R矛盾运动的必然反映,其原因在于, 日 出之后,表层水中浮游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P>R,放出大量氧气,终于使表层水中增氧作 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溶氧实际含量逐渐 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在日落之前,便 积累到最大值。日落之后表层水中的浮游植物, 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反而要进 行呼吸,消耗氧气, R》P,耗氧作用大大超 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速减小,
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 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 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水中的饱和溶氧 与大气氧分压呈正相关关系,自然条件下大气 氧分压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对饱和溶氧量 的影响可以忽略。
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 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 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 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 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
二、溶解氧的垂直分布
溶氧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1.白天中午及下午,养殖水体中溶氧垂直分 布特点是:表层水中溶氧甚多,饱和度可高达 200%以上,底层水中溶氧甚少,饱和度约为 40—80%,甚至更低。在中层水中,溶解氧随 深度增大急剧减少,形成一个“跃变层”。总 的倾向是,随水深增大,溶氧含量急剧减少。 溶氧垂直分布的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பைடு நூலகம்
此外,在河流有支流流入处,湖泊池塘水的 出口、进口处,浅海有淡水流入处,有生活污 水及工业废水污染处,甚至于鱼贝类的群集处, 溶氧及其他水质特点,也与周围水质有相当差 别,呈水平分布不均状态。例如,有人测定发 现:当海水流通不好时,珠笼内部水的溶氧量 比笼外水中溶氧量少得多,特别是在放养过密, 笼网孔眼大都堵塞时,尽管笼外的溶氧很多, 笼内珠贝仍会因缺氧窒息,大批死亡。网箱养 鱼也有类似问题。这种水平分布均一的溶氧状 态,往往为人们忽略,必须特别留意。
1.5 增强免疫力 水中充足的溶氧还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对 其它不利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的 耐受能力,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处于连 续低溶氧环境中的动物,其免疫力下降,对病 原体的抵抗力减弱。研究表明,水体溶氧长期 不足时,斑点叉尾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2 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终于 使表层水中增氧作用超过耗氧作用;因而水中 溶氧实际含量逐渐增高,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 在日落之前,便积累到最大值。日落之后表层 水中的浮游植物,不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 出氧气,反而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 R》P, 耗氧作用大大超过增氧作用,溶氧实际含量迅 速减小,经过漫长黑夜的积累,到日出之前, 达到最小值.
2 溶氧日变化最大直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昼夜 变化幅度” 简称“日较差’,如图 课本57页 最小值才1.2毫升/升,最大值为13.2毫升 /升, 日较差高达13.2-1.2=12毫升/升。
3.底层水中溶氧日变化倾向,大体与表层水 相似。不过,底层水中阳光不足,即使白天, 光合作用也不能正常进行,主要依靠水团运动、 分子扩散,从表水层向底水层增补溶氧,数量 比表层水少得多,而耗氧作用则日夜照样进行, 强度变化不大,因此,底层水中溶氧, 日变 化不及表层水大, 日较差也小,饱和度保持 在较低水平。水中溶氧量除日变化之外,还有 年变化,其基本原则与上述相同。
三、溶解氧的水平分布
池塘中溶氧水平分布,主要取决于风向风 力, 无风时厂垂直分布本不均一,水平分布 则大体均匀,后来在风力作用下,溶氧含量高 的表层水移到下风沿岸,溶氧含量低的底层水, 则在上风沿岸处上浮,使溶氧水平分布出现不 均一状态。如果底层水中溶氧极少,那么,在 上风沿岸水中蓄养的鱼贝类,就有缺氧死亡的 危险,应予注意。
第二节 溶解氧的分布 变化规律
溶解氧分布是指:同一时刻,同一水体内不同水层、 水区的溶氧差别状况。 溶氧变化是指:同一水体内,同一水层、水区在不同 时刻溶氧含量差别情况。
水体中增氧、耗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 了水体内溶氧分布变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般说: 贫营养水体,溶氧多近饱和,变化不大;相反,富营 养或受污染水体,溶氧浓度很不稳定,大起大落,变 化很大,下面着重讨论其动态规律。
1.3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氧气能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有毒、有
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氧气具有很强的
氧化性,可直接将水中毒性大的硫化氢
(H2S)、亚硝酸盐(NO2-)等分别氧化成低毒
的硫酸盐、硝酸盐等。
1.4 抑制有害的厌氧微生物的活动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跃起来,对 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许多恶臭的发酵中 间物,如尸胺、硫化氢、甲烷、氨等,对养殖 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在低氧条件下水体和底质 变黑发臭,主要是因为其中硫化氢遇铁产生黑 色的沉淀所致。水体中较高溶氧将对这类有害 的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创造合适 的养殖环境。
溶氧跃层的深度与跃温层大体一致,主要决定 于表水层升温快慢与风力搅拌强弱等因素。升 温快,时间短,风力搅拌弱时,跃变层离水面 较浅, 变化较急剧,反之,升温较慢,作用时 间较长,又有较强的风力搅拌时,则跃变层离 水面较深,变化较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