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完整版第一章:劳动合同管理1.1 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1.1.1 劳动合同的订立1.1.2 劳动合同的解除1.1.2.1 解除原因及程序1.1.2.2 经济补偿与赔偿1.2 用工形式与用工期限1.2.1 劳动关系的确认与解除1.2.2 用工形式的种类与特点1.2.3 用工期限的设定与变更1.3 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险1.3.1 薪酬制度设定与调整1.3.2 社会保险的缴纳及权益保障1.3.2.1 养老保险1.3.2.2 医疗保险1.3.2.3 失业保险1.3.2.4 工伤保险1.3.2.5 生育保险第二章:劳动权益保护2.1 劳动时间与休假2.1.1 劳动时间的安排与调整2.1.2 法定假期与休假制度2.1.3 调休与加班工资2.2 劳动条件保护2.2.1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2.2.2 职业病防护与赔偿2.2.3 特殊工龄者保护2.3 工会与劳动关系协调2.3.1 工会的设立与组织2.3.2 工会的权益与职责2.3.3 劳动争议解决与仲裁第三章:用人单位责任与义务3.1 用人单位的行为规范3.1.1 就业歧视与平等待遇3.1.2 员工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3.1.3 禁止虚假招聘与欺诈行为3.2 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3.2.1 培训与职业发展3.2.2 绩效评估与晋升制度3.2.3 人员调动与裁员3.3 劳动纠纷处理与诉讼3.3.1 内部纠纷解决与仲裁3.3.2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3.3.3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及结果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劳动合同范本附件2:劳动报酬计算表格附件3:社会保险缴纳明细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劳动双方订立的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合同。
2. 经济补偿:雇主因解雇雇员而向雇员支付的一定金额作为经济上的赔偿。
3. 薪酬制度:用人单位为员工工作所支付的报酬或者薪水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4. 社会保险: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及因工作受到损失时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法规来规范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相关政策。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关系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法律之一。
该法通过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内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解读劳动合同法时,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内容: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公平合法的原则。
合同应注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说明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工作条件等内容。
2. 劳动报酬和工时管理:用人单位应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禁止拖欠工资现象。
同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时,超时工作应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双方都应有正当的解除事由。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通知劳动者,并支付相应的解除赔偿或经济补偿。
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
以下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关键方面: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养老保险,为劳动者提供老年养老金。
2. 医疗保险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大了对医疗保险的推广力度,要求各地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3.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推行,为失业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失业救济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保护特定群体权益的政策与法规为了保护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制定了一系列特定群体的权益保护政策和法规。
这些特殊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弱势群体在劳动关系中的特殊问题,使其能够享有平等的劳动权益。
人力资源的政策法规
人力资源的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维护组织稳定发展,各国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政策法规。
本文将从劳动法、就业保障、福利制度和劳动关系等方面,介绍人力资源的相关政策法规。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法规。
不同国家的劳动法会有所差别,但都基于共同的原则,如就业平等、劳动报酬保障和工作时间限制等。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工伤保险、劳动合同、解雇程序等。
同时,它也规范了雇主的行为,要求雇主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二、就业保障为了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就业保障政策。
就业保障政策包括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支持等方面。
就业援助是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职业培训是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就业创业支持则是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财务支持、政策指导和创业培训等服务。
三、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为了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而制定的政策法规。
福利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健康保障、住房公积金和年假等内容。
社会保险是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综合保障。
健康保障则是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住房公积金是鼓励员工积累住房资金,提供购房贷款优惠等政策。
年假是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休假时间,保障工作与生活平衡。
四、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为了规范劳动关系,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劳动关系的法规主要包括工会法、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和劳动力市场运作规则等。
工会法规定了工会组织的合法地位和权益,保障工会开展工作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权力。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则是为解决雇主与员工之间的纠纷提供了一个合法的途径。
劳动力市场运作规则则是为了保障公平竞争和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的政策法规涉及劳动法、就业保障、福利制度和劳动关系等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培训、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各个方面。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保护劳动力市场的良好秩序。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
一、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劳动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在中国,劳动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工时、休假制度、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内容。
此外,还有《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员工和用人单位的权益进行了更细致的保护。
在执行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时,企业要遵守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工时和休假,保证员工的健康和权益。
任何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都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关系与劳工组织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劳资双方协商和沟通的平台。
各国政府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建立了各种劳工组织,例如工会、劳工协会等。
这些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代表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等。
企业应积极与劳工组织合作,进行良好的劳动关系建设,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商,共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福利待遇的法律规定福利待遇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住优秀员工的关键。
各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对福利待遇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和保障。
例如,中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并保障员工的福利权益。
除了社会保险,一些企业还为员工提供其他福利待遇,如年度奖金、健康体检、带薪年假等。
企业在制定福利制度时应遵守法律法规,合理设置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培训与发展政策培训与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劳动就业1.1 概述1.1.1 劳动就业的概念P1劳动就业指具有就业资格的公民获得某种有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其实质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从法律上把握词概念应明确下述要点。
1.就业资格P1即国家所确认的公民有权实现就业的资格。
它包括两个必备条件: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2.就业界限即国家确认的公民已经实现就业的界限,也就是国家据以确定就业人口的范围和统计就业人口数量的标准。
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三个特征:P1①合法性。
②限于国民经济领域。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
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③在一定期间内达到一定量。
我国规定,从业劳动者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
P2 充分就业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民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此时存在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
3.就业形式即国家政策法规确认的劳动者实现就业的方式。
现阶段包括:①正规就业,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全日制劳动。
②非正规就业,又称灵活就业,指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劳动,如小时工、弹性工时、阶段性就业等。
③个体经营劳动综上所述,劳动就业是指处于法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参加国民经济中某个部门的社会劳动,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并以此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状况。
P21.1.2 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在劳动立法中,就业立法占有首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整个劳动法就是公民实现就业的保障法。
P2纵观各国就业立法,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①宪法中关于公民劳动权的规定。
②劳动基本法中关于就业的规定。
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人力资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人力资源是指用于企业或组织的劳动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管理等方面。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直接影响着雇佣和劳动力管理的法律义务、权益和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一部以规范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内容。
双方在就业关系解除时,有权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益。
劳动法劳动法主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公正的待遇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劳动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雇员工时需要遵循的程序与要求,以保护员工的就业权益。
劳动保障政策劳动保障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根据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此外,用人单位还应缴纳工伤保险,确保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时得到合理的赔偿。
劳动保障政策还规定了在劳动争议解决方面的程序和要求,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劳动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还是个体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此外,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也适用于临时工、实习生和劳务派遣人员等劳动者群体。
人力资源政策除了法律法规外,人力资源政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政策是一系列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旨在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包括激励政策、培训政策、绩效考核政策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
人力资源部实用法律法规清单及法规一、劳动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涵盖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在工作时间方面,规定了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4 小时。
在工资方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分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等,每种情形都有具体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四十五日内作出。
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缴费义务、待遇享受等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2、《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工伤职工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三、劳动监察法律法规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进行查处。
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行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改正。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 劳动法律法规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1.1 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1.1.2 工资与福利1.1.3 工作时间和休假1.1.4 劳动保护与安全1.1.5 劳动争议解决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1.2.1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签订1.2.2 劳动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2.3 劳动关系的终止1.2.4 用工与用工形式1.2.5 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险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1.3.1 劳动争议的调解1.3.2 劳动争议的仲裁1.3.3 劳动争议的诉讼2. 用工管理法律法规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1.1 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与实施2.1.2 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与管理2.1.3 社会保险待遇与权益保障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2.1 就业市场的管理与调节2.2.2 劳动力安置与再就业2.2.3 就业歧视的禁止与打击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监察条例》2.3.1 劳动保护的监督与检查2.3.2 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与纠正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法》2.4.1 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权2.4.2 劳动保护监督机构的职责与权限3. 人力资源政策法律法规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3.1.1 入选与调动公务员的程序与条件3.1.2 公务员职称和职务任免3.1.3 公务员的考核和奖惩3.1.4 公务员的任免与离职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3.2.1 用人单位的登记与备案3.2.2 用人单位的职工报表与信息提交3.2.3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发布与管理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3.3.1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与权限3.3.2 人力资源监督与考核3.3.3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3.3.4 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与管理附件:法律法规全文备份,请查阅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书面或口头合同,约定劳动关系的权利和义务。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的合规性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的合规性人力资源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政策与法规则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合规性的重要保障。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时代,企业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制定适合自身的政策,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合规性,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的合规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合规性意义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的合规性,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相关政策的要求。
这种合规性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风险防范:遵守法律法规可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由于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要求的差异,一旦违反法律法规,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诸如法律诉讼、罚款甚至企业破产等。
2. 维护员工权益: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合规性的落实,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工作时间、职业健康与安全等。
确保合规性既有利于员工的权益保护,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3. 提高企业声誉:合规性表明企业是一个守法合规的好企业,合规性的高低往往与企业声誉直接相关。
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发展,能够赢得员工、客户、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的信任,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二、合规性的挑战与解决要保证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的合规性,并非易事,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挑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1. 多样化法律法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千差万别,加之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特殊要求,企业很难掌握并准确遵守所有法律法规。
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监控体系,确保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 持续更新:法律法规的更新换代速度快,这要求企业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
企业应该制定内外部信息收集与更新机制,建立定期更新与追踪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合规性的及时性。
3. 多元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越来越丰富多样。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讲义1-16章
(2019版)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串讲讲义·绝密1、考试时间: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是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的专业课课程,每年4月份考察,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考试题型:依据考纲,本次考试的考试题型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串讲讲义第一章公务员管理第一节职务与级别1.公务员的概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当前我国公务员管理主要依据《公务员法》等法规,《公务员法》自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
2. 职务与级别的设置与确定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二十七级至一级3.职务与级别确定级别确定公务员级别应当根据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公务员累计五年定期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可以在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公务员职务晋升后,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对应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已在新任职务对应范围的,在原级别的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
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晋升级别。
受处分后,级别变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节考试与录用1 录用岗位类型、程序(一)录用岗位类型《录用规定》适用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录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二)录用程序录用公务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发布招考公告;(2)报名与资格审查;(3)考试;(4)考察与体检;(5)公示、审批或备案。
必要时,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对上述程序进行调整。
2 公务员录用的准备与实施纪律与处罚1.回避从事录用工作的人员凡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实行回避:(1)设计本人利害关系的;(2)有报考人员与自己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3)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人力资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及政策目录
人力资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及政策目录人力资源管理常用法律法规及政策目录一、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劳动合同法》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社会保险法》5.《职业病防治法》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1.人事管理政策及法规a.《公务员法》b.《公务员考试录用办法》c.《企业职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2.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及法规a.《职业技能培训法》b.《劳动就业促进法》c.《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办法》3.劳动关系管理政策及法规a.《工会法》b.《员工福利管理条例》c.《企业员工工龄工资管理暂行规定》三、用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劳务派遣管理办法》2.《劳务派遣暂行规定》3.《劳务派遣业务管理办法》4.《劳务派遣管理规定》四、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1.《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办法》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3.《失业保险金支付办法》4.《最低工资规定》五、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柔性就业的若干意见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2.《劳动合同法》全文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文4.《社会保险法》全文5.《职业病防治法》全文6.《公务员法》全文7.《公务员考试录用办法》全文8.《企业职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全文9.《职业技能培训法》全文10.《劳动就业促进法》全文11.《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办法》全文12.《工会法》全文13.《员工福利管理条例》全文14.《企业员工工龄工资管理暂行规定》全文15.《劳务派遣管理办法》全文16.《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全文17.《劳务派遣业务管理办法》全文18.《劳务派遣管理规定》全文19.《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办法》全文20.《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全文21.《失业保险金支付办法》全文22.《最低工资规定》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法律体系,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维护社会稳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人社部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其目标和影响。
首先,人社部通过制定劳动法律法规,明确了劳动者的权益和雇主的责任。
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程序和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人社部还出台了一系列细则,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办法》和《劳动争议仲裁应急处理办法》,以提供争议解决机制,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其次,人社部关注的重点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他们致力于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
为此,人社部推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如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水平、扩大参保范围、提供社会保障卡等。
这些举措旨在让每个劳动者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人社部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其中包括《劳动用工与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了用工和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公平合理关系。
同时,人社部还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另外,人社部在就业政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就业的政策,如鼓励创业、支持灵活就业等。
此外,人社部还通过加大就业服务和介绍工作的力度,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
总的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和法规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着眼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就业和创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相信人社部将继续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来适应和引导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实现全面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在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福利与薪酬、员工培训与发展等方面。
为了保障企业与员工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了解的一些常见法规和政策。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劳动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时间、工作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了解和遵守所在国家的劳动法,以确保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和待遇符合法律要求。
二、就业法就业法是为了促进就业和防止就业歧视而制定的法规。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熟悉就业法中关于招聘和选拔的规定,以保证企业员工的选择公平和合理。
此外,就业法还包括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雇佣条件和解雇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员工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三、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职业健康与安全法主要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法规。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了解并执行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法,确保企业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预防职业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同时,根据法规的要求,企业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措施。
四、劳动保险法劳动保险法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而制定的法规。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了解劳动保险法中关于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要求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并及时缴纳保险费用,以保障员工在遇到意外或失业时能够获得相应的保障。
五、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是为了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纠纷而制定的法规。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了解劳动争议处理法中关于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应对员工与企业之间可能出现的纠纷。
同时,了解相关法规也有助于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商,避免潜在的劳动争议。
综上所述,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解析
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解析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则是保障人力资源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进行解析,包括关键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人力资源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核心依据。
其中,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是引领和指导劳动关系处理的重要法规。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报酬和工时等内容。
而劳动争议仲裁法则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争议时的处理程序和方式。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护。
二、人力资源政策1. 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国家促进就业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包括扩大就业岗位、提高人才引进政策、加强职业培训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用工机会和人才资源,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的发展。
2. 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高社会福利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这些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为劳动者创造了安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保障。
三、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1. 企业层面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对企业管理和经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合规经营,确保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同时,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用工机会和人才资源,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本的增值。
2. 员工层面人力资源法规和政策为员工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福利保障。
劳动法规定了员工的劳动权益和福利待遇,确保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人力资源政策提供了更多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_第一章劳动就业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管理
一、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概念(识记)
•
二、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 1、劳动者准入管理 (1)劳动者求职条件(理解) (2)应聘渠道 (3)签订合同
•
2、用人单位准入管理(理解) (1)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原则 (2)用人单位不得招聘的人员 (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禁止行为
•
3、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理解) (1)职业介绍机构准入条件 (2)职业介绍机构的禁止行为
特殊就业保障是指法规和政策特别规 定,国家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 人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所 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
•
•理解的内 容
二、妇女就业保障 三、未成年人就业保护
1、国家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童工 2、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
四、残疾人就业保障 五、退役军人就业保障 六、少数民族就业保障
4、劳动监察的程序 (1)劳动监察执法检查程序 (2)案件处理程序 (3)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
第六节 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
一、劳动信访 1、信访和信访人 2、信访渠道 3、提出信访事项
(1)信访事项 (2)信访形式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 1、办理 2、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责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 1、申请复议事项 2、机构受理复议
• A.劳动行政部门
• B.相关行政部门
• C.工会监督
• D.个人监督
• E.舆论监督
•
• E.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
•
• 6.我国对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有 P10
• A.《劳动法》 • B.《兵役法》 • C.《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
法》 • D.《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 • E.《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旨在规范劳动关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为员工提供保障。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约定劳动双方的权益、工作条件、工资支付等。
此外,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者解雇保护、工作时间、休假制度等内容,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法律,旨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为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险种,并明确了各个险种的参保条件、待遇标准和支付方式。
此外,社会保险法还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等。
三、劳动关系调解仲裁法劳动关系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法律,旨在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根据该法,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劳动争议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劳动关系调解仲裁法规定了调解仲裁的程序和规则,明确了调解仲裁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争议能够公正、公平地解决。
四、职工教育培训法职工教育培训法是我国劳动教育培训领域的重要法律,旨在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全民素质。
根据职工教育培训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教育培训规划和法定培训目录,组织职工进行培训,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此外,职工教育培训法还规定了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等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促进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五、失业保险办法失业保险办法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细则,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帮扶。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与法规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与法规人力资源部在一个组织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制定和执行各种政策与法规,以保障组织与员工的权益,促进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部的一些重要政策与法规,并详细介绍它们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一、招聘政策与法规招聘是人力资源部最基础的职能之一,也是组织发展和员工流动的重要环节。
人力资源部制定的招聘政策与法规,旨在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合法性。
招聘政策与法规通常包括岗位需求分析、招聘渠道的选择、面试与选拔标准、薪酬待遇以及背景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这些政策与法规,人力资源部能够确保组织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二、员工权益保障政策与法规人力资源部在制定员工权益保障政策与法规时,需要考虑员工的基本权益,如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时管理、休假制度、员工福利、劳动保护等。
这些政策与法规的目的是确保员工在组织中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避免出现不公平待遇、违规操作和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通过制定员工权益保障政策与法规,人力资源部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绩效管理政策与法规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
人力资源部制定的绩效管理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奖惩措施和绩效激励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立绩效管理政策与法规,人力资源部能够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标准,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升整体组织绩效。
四、培训与发展政策与法规培训与发展是人力资源部支持员工职业成长和提升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培训与发展政策与法规通常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资源配置、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
这些政策与法规的目的是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
五、员工关系管理政策与法规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处理员工与组织之间关系的重要职责。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与法规解读人力资源部是企业组织中负责管理和调配人力资源的部门。
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合法运营,人力资源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部常见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内涵与实施。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基石,也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各个环节,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劳动合同法中,人力资源部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合同的签订:人力资源部需要明确劳动合同应当包含的内容,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假、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以确保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 劳动合同的履行:人力资源部需要关注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确保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提供劳动条件,并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3.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人力资源部需要掌握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法律规定,合理处理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情况,确保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益得到平衡和尊重。
二、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是人力资源部常见的政策与法规之一。
企业通常需要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和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保障员工的权益。
人力资源部在执行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保险的缴纳:人力资源部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确保员工在退休、生病和工伤等特殊情况下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2. 福利待遇的提供:人力资源部需要提供员工福利待遇,如带薪休假、节日福利、员工活动和培训等,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三、职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职工培训和职业发展是人力资源部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人力资源部在执行职工培训和职业发展政策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培训需求分析:人力资源部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员工的岗位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以满足员工个体和企业整体发展的需求。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与法规解析
人力资源部的政策与法规解析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管理和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
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维护员工的权益,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遵守各种相关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部门常见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解析。
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人力资源部门最核心的法律框架。
劳动法规定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包括最低工资、工时、休假、劳动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则规范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合同关系,包括合同签订、解除、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确保公司制定的就业合同符合法律要求,并遵循相关法规进行管理。
二、劳动关系协商与劳动争议解决劳动关系协商和劳动争议解决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劳动关系协商包括与工会或员工代表就工资、福利、劳动条件等进行协商与谈判。
劳动争议解决涉及到员工与雇主之间的矛盾纠纷,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依法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维护企业的稳定运营。
三、劳动用工政策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劳动用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这包括用工形式的选择,如直聘、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数量的控制,如招聘、岗位设置等;用工合规的监控,如劳务人员管理、外包劳动力的合规管理等。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确保用工合规,保障员工权益。
四、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险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险是提升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负责制定和执行员工福利政策,如带薪休假、福利金、员工关怀等。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员工还需要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确保公司符合社会保险缴费要求,保障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
五、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与数据保护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负责管理员工的个人信息,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护。
例如,员工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需要妥善管理,严禁泄露和滥用。
人力资源部门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隐私保护政策,保护员工的隐私权。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还需要了解并准确解读相关政策。
本文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解读,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一、劳动法律法规解读劳动法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确保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必须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缔结、履行和解除等内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劳动争议,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
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解读社会保险法是指国家为了解决社会保险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需要了解相关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确保员工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险待遇。
1. 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种类、缴费标准和待遇计算等内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必须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及时为员工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待遇。
2. 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保险的范围、标准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工伤保险,并及时履行赔偿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用工政策解读劳动用工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制定的政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当了解劳动用工政策,合法合规地进行用工管理。
1. 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制定的政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可以根据人才引进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方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劳动力就业政策劳动力就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就业创业而制定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劳动就业1.1 概述1.1.1 劳动就业的概念 P1劳动就业指具有就业资格的公民获得某种有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其实质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从法律上把握词概念应明确下述要点。
1.就业资格 P1即国家所确认的公民有权实现就业的资格。
它包括两个必备条件: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2.就业界限即国家确认的公民已经实现就业的界限,也就是国家据以确定就业人口的范围和统计就业人口数量的标准。
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P1①合法性。
②限于国民经济领域。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
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③在一定期间内达到一定量。
我国规定,从业劳动者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
P2 充分就业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民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此时存在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
3.就业形式即国家政策法规确认的劳动者实现就业的方式。
现阶段包括:①正规就业,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全日制劳动。
②非正规就业,又称灵活就业,指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劳动,如小时工、弹性工时、阶段性就业等。
③个体经营劳动综上所述,劳动就业是指处于法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参加国民经济中某个部门的社会劳动,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并以此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状况。
P21.1.2 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在劳动立法中,就业立法占有首要地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整个劳动法就是公民实现就业的保障法。
P2纵观各国就业立法,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①宪法中关于公民劳动权的规定。
②劳动基本法中关于就业的规定。
③关于就业的专项立法。
2007年起,为了进一步适应就业新形势,《劳动合同法》(2007)、《就业促进法》(2007)、《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相继出台。
P21.1.3 劳动就业制度的原则 P2~P31.平等就业原则2.市场调节就业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3.城乡统筹就业原则4.照顾特殊群体就业的原则2007年最新颁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特别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得对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P3我国《劳动法》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P31.2 公平就业1.2.1 美国公平就业机会与法律 P3美国1963年的《民权法案》第7条规定——禁止种族、肤色、宗教、性别、血统方面的歧视美国1963年《公平工资法》——禁止工资发放上的性别歧视美国1967年《雇佣年龄歧视法》——禁止任意的年龄歧视1973年《职业恢复法》——照顾残疾人1974年《帮助越战时期军人退役重新就业法》——雇用和帮助退役军人1978年《怀孕歧视法》——禁止歧视怀孕或分娩的女职工1991年《民权法》1990年由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残疾人法》于1992年7月正式生效——禁止对残疾人雇佣歧视1.2.2 我国关于公平就业的规定 P4我国关于就业的规定源于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这四部法律保障了公民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保障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公平就业。
1.3 特殊就业保障1.3.1 特殊就业保障的概念特殊就业保障是指法规和政策特别规定,国家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所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
国家所承担的保障公平就业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保障来实现的。
相关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P61.3.2 妇女就业保障1.3.3 未成年人就业保护 P71.国家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童工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四级体力劳动就是在8小时工作日内,人体的平均能量耗费为2700大卡,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1.3.4 残疾人就业保障 P81.残疾人就业方针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
集中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分散是指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
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2.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具体措施 P8①国家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工疗机构或工疗站主要是对残疾人士,精神病患,智障人士开展的边工作边治疗的平台)、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②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③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个体开业。
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⑤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⑥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企事业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⑦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应期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3.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人职工的规定社会福利企业是安置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集中就业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
P9①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原则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⑧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必须坚持就近招用的原则。
1.3.5 退役军人就业保障 P10我国的相关法律主要有《劳动法》、《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等。
志愿兵是服志愿兵役制的士兵,是指服义务兵役制满年限后,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与部队签订劳动合同,继续在部队服役并且享受工资及其它待遇的职业军人。
也称之为合同兵或士官。
目前也从普通高等学校直招需求专业的大学生。
我国服志愿兵役制的士兵称士官,一般从服义务兵役制满年限后的士兵中挑选,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与部队签订劳动合同。
义务兵役制是指国家关于公民在一定年龄内都必须承担一定期限军事任务的制度。
又称征兵制。
1.3.6 少数民族就业保障1.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2.培养少数民族人才1.4 劳动力市场管理1.4.1 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流动和交换的场所,同时也是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市场竞争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节和配置的一种机制。
1.4.2 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是指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规定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制度与规范的总称。
是国家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市场进行监管的基本制度。
)1.劳动者准入管理——年满16周岁和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2.用人单位准入3.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4.校园招聘管理——11月20日(校园招聘解禁日)5.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1.5 劳动监督与监察1.5.1 劳动监督1.劳动监督的概念 P15劳动监督,又称劳动监督监察或劳动法监督,是指法定监督主体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服务主体遵守劳动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偏、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的总称。
2.劳动监督体系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和有关法规,我国的劳动监督检查体系由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而构成。
其中,行政监督由劳动行政部门监督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所组成,社会监督主要由工会监督和其他单位与个人监督所成。
(1)劳动行政部门监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国务院的部委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相关行政部门监督 P16相关行政部门监督大致可分为两类:①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②其他专项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
指安全生产监督、卫生行政、工商行政、公安等专项执法部门的监督。
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法独立开展劳动监督活动;二是依法对劳动行政部门、其他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的建议进行调查处理;三十会同劳动行政部门等监督主体实施劳动监督。
(3)工会监督——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现地址: 中国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0号电话: (010)68592114)有关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相关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的规定,我国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能就该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制度不同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劳动争议仲裁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群众监督1.5.2 劳动监察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的监察、纠举、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
P17(劳动监察职责的实施者为劳动监察大队。
劳动监察大队是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事业单位。
)劳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 P18①宣传国家劳动力方针政策和劳动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②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并限期改正;③对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员进行培训、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职责。
1.6 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6.1 劳动信访1.6.2 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 P22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走访和电话等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合理要求,依法应当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的活动。
1.6.3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劳动保障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应当制作复议决定书。
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①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②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③申请人的复议请求和理由;④劳动保障复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⑤复议结论;⑥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⑦作出复议决定的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