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赏析教学总结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a05cd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b.png)
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凉州词》原⽂: 其⼀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其⼆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回。
汉家天⼦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翻译: 【其⼀】 纵⽬望去,黄河渐⾏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之中,⼀座孤城⽟门关耸峙在那⾥,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门关⼀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 突厥⾸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的领⼟,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只好⽆功⽽返。
《凉州词》注释 ⑴凉州词:⼜名《出塞》。
为当时流⾏的⼀⾸曲⼦《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作“沙”,“远”⼀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或⼋尺(约等于213厘⽶或264cm厘⽶)。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青、川⼀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客⼉。
” ⑸度:吹到过。
⽟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取道于此⽽得名。
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51d8b247fd5360cbb1adb17.png)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意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凉州词》(王之涣)评析
![《凉州词》(王之涣)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6879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1.png)
《凉州词》(王之涣)评析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评析:凉州在今甘肃省西部,隋唐时地处关中通往西域的要冲,是中国经营西域的重镇。
同时,中亚、南亚、西亚的文化,经天山南北路传入,也都要经过凉州。
凉州成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融汇的一个中心。
著名的“西凉乐”就是构成隋唐燕乐的主要来源之一。
唐代有《凉州》大曲,不少诗人为它写过歌词,如王翰、柳中庸、张籍、耿湋、薛逢等,或称《凉州词》,或称《凉州歌》。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这一首当时传唱尤盛(另一首“单于北望拂云堆”)。
唐薛用弱《集异记》有一个故事,记王之涣一次与王昌龄、高适出游,在酒楼遇到一些伶人正在唱着他们的诗歌。
他们就当下打赌,看谁的诗最受伶人看重,比较高下。
结果是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压倒诸人,成为夺魁之作。
清王士祯还推之为唐人绝句四首压卷之作之一。
《凉州词》属于盛唐边塞诗一类。
这首诗是以家在内地而来戍边的边防军人的口吻写的,就玉门关内外风光迥异,表露了他们深切的离情与乡愁。
开头两句,本意或在写戍地的荒远,但视野极为纵深阔大,在西北高原辽阔的背景上,突出高山万仞,黄河直泻这样的宏观景象,很有气魄,极为壮观。
“黄河远上”,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六作“黄沙直上”。
虽仅两字之差,两者的境界却大不相同。
“黄沙直上”渲染边地风沙之苦,眼前看不到一点春色,且有阵阵的风沙卷地而起,与结句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相呼应。
不过就诗意来说,不能不承认“黄河远上”更具胜境,足与李白的“黄河如丝天际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西来决昆仑”诸诗媲美,同是写黄河上游气象的名句。
把它作为此诗的起句,格高调响,高唱入云,一开头就气度不凡。
“一片孤城”与“万仞山”相映衬,戍守的边城仅占绝大空间的区区一角,显得空旷寥廓而又高寒荒僻。
“孤城”的“孤”字就透露出边防军人的处境和心情。
它不光是表明所处的地理形势,其中也包含着他们离家万里,远处荒漠,四顾无亲的一种荒凉索寞之感。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0f38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小学三年级语文《凉州词》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凉州词》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6a959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0.png)
【导语】《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不失其壮。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凉州词》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凉州词》原⽂ 凉州词 [唐]王之涣(huàn) 黄河远上⽩云间, ⼀⽚孤城万仞(rèn)⼭。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门关。
注释: 凉州词:⼜名《出塞》。
为当时流⾏的⼀⾸曲⼦《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作“沙”,“远”⼀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或⼋尺(约等于213厘⽶或264厘⽶)。
羌笛:属横吹式管乐。
羌笛在汉代就已经传⼊⽢肃、四川等地了,是唐代边塞上常见的⼀种乐器。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译⽂: 纵⽬望去,黄河渐⾏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之中,⼀座孤城⽟门关耸峙在那⾥,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门关⼀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篇⼆】⼩学三年级语⽂《凉州词》教案 ⼀、导⼊: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法。
⾃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学习《凉州词》: 1、出⽰第⼆⾸古诗,⽤上⾯的⽅法⾃学。
2、检察⾃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门关 4、谁能⽤⾃⼰的话说说古诗的⼤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
这⾸《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的⽣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0996c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4.png)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武威。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如同后来的词牌,诗的内容不一定都写凉州。
梅鼎在《乐苑》中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搜集并进献宫调《凉州》,唐玄宗将其交付教坊成曲谱,配上新词演唱,并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凉州词》便由此而来。
其后如王之涣、王翰、张籍、逢等诗人因喜欢此曲,便仿写新词,这些词的题目都冠以《凉州词》。
有人经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并由此认为这首《凉州词》是王之涣在玉门关听到守边士兵吹笛时写的。
这首抒发戍边士兵怀乡之情的诗篇,写得意境极其壮阔,悲而不失其壮,怨而不显其哀,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宽广胸襟。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构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茫茫无际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引颈向远望去,仿佛是从白云中飞来。
这句诗的着眼点正好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反。
李诗中的黄河汹涌而来,由远及近,有一泻千里之势;王诗中的黄河溯流远上,由近及远,有万夫不当之勇。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显得格外荒凉。
写孤城选数量词“一片”而不用“一座”,也是诗人匠心独运。
“一座”,具有立体感,荒凉程度、孤单程度显然不足;而“一片”给人的感觉是平面,其荒凉程度、孤单程度都较充分,能更突出地表现主题。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即八尺。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高峻险要,为后两句刻画戍边士卒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别。
北朝乐府的《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就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的情景。
临别折柳之风在唐代更为流行。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 赏析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 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142d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c.png)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
这首诗主要通过对凉州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凉州词》的简要赏析:
1.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在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在那里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凉州的美景与王之涣心中的故乡形成了对比,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2. 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提到“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反映了王之涣在流亡他乡的经历,以及对人生沉浮的感慨。
他孤独地行走在云中之间,对人生的彷徨和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叹。
3. 描绘凉州的自然景色
王之涣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凉州的壮丽自然景色,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凉州的沙漠风光和辽阔天地。
4. 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诗中表现了王之涣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不畏艰险、不退缩。
通过“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孤独而坚定的信念。
5. 雄浑豪放的风格
《凉州词》的语言豪放激昂,描绘生动,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觉。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藻,使整首诗富有力量感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凉州词》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等多重情感的表达,展示了王之涣豪放、坚定的个性,同
时也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凉州的壮丽景色。
《凉州词》课文解析
![《凉州词》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e978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0.png)
《凉州词》课文解析《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以凉州的干旱、贫瘠和人们的困苦为题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对《凉州词》的课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唐诗。
诗歌内容分析:《凉州词》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诗歌通过描绘凉州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凸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凉州的地理位置。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通过描写孤城和万仞山,呈现了凉州的荒凉景象。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了作者对乡音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末句“昨夜百花生遍地”,通过描写昨夜百花盛开的景象,突出了这个干旱地区仍然能有美丽的自然景观。
诗歌意义探究:《凉州词》不仅仅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不仅仅是描绘凉州的地理位置,还在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当地的乐器,意味着作者对土地、风俗和自己的记忆深深地恋恋不舍。
末句“昨夜百花生遍地”,虽然描绘了美丽的景象,但却掩盖了这个地方干旱的事实,因此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
通过这首诗,王之涣以深情笔触展示了故乡的苦难和美丽。
同时,也借助诗歌这个表达媒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结尾:通过对《凉州词》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描述了凉州的干旱和困境,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对于学习古诗词的人来说,《凉州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通过欣赏和解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自然景观以及大自然和人的关系。
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王之涣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总之,《凉州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凉州词》古诗分析
![《凉州词》古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8a08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5.png)
《凉州词》古诗分析凉州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作品,作者为王之涣。
该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凉州词》进行全面的分析。
《凉州词》描绘了凉州地区的荒凉景象,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包含了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自然景观的描绘,第二是作者的情感表达,第三是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描绘凉州地区特殊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的开篇便描述了荒凉的大漠和凉州特有的音乐声,如“凉州独钟断”等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同时,通过描绘高墙和广场上草木凋零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凉州的荒凉与荒凉。
这种凄凉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为接下来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提供了铺垫。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中以“谁见汉家杨柳色”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景色的渴望。
通过描写自己被困在陌路之中,无法回到故乡,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如“忍泪写行人”等,这一点更加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最后,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索。
通过描述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颇具哲理的触动。
例如,“把酒祝东风”可以理解为举杯庆贺岁月的流逝,也表达了对时光的感叹。
诗中还提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叹。
这些思考使诗歌更具有情感共鸣和启发意义。
综上所述,《凉州词》通过凄凉的自然景观、深切的情感表达和思考人生的深度来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王之涣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该诗成为经典之作。
它给人们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沉思。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转瞬即逝的人生和无常的自然世界的独特洞察力,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b433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1.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唐王之涣教学第1篇】【教材简析】《凉州词》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篇章页上半部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
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主要事件,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是边塞诗,七言绝句。
全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将士们痛快豪饮、一醉方休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英勇豪迈的气概。
图片【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学诗经验。
能借助注释大概读懂诗句的意思。
诗中的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个反问句,既有对战事的无奈,更有看透生死,无所畏惧的豁达情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词、催、醉”3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法】诵读法启发法谈话法【学法】诵读法感悟法交流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引出诗题1.诗词接龙猜地名后顺势出示地图上的凉州,引导学生借助名字,猜一猜当地气候。
2.引出古诗:“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3.引用《五凉全志》和历史资料,介绍凉州的重要地位。
4.板书课题,并齐读。
5.理解诗题。
《凉州词》名为词,实为曲,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是以前的人们根据在凉州这一带流行的曲子所填的词。
安康以前叫“金州”,如果人们根据这一带流行的曲子所填的词就叫——金州词。
【设计意图】图像化比语言重要。
开课的这个环节充满了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诗歌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41d2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d.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板书设计:凉州词唐王翰热烈醉残酷豪迈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师: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2、师:这是一首边塞诗,说到边塞,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呢?生自由答师补充介绍。
【边塞,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里荒芜人烟,常常是黄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也就是我国的西北边陲。
(出示中国地图)在唐朝时期,曾与周边外族(出示唐朝地图)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我们的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远离家乡,驻守在边关地区。
许多诗人也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边塞诗因此在唐朝兴盛起来,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2、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深情朗读)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甫《兵车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3、师总结: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板书:20、凉州词唐王翰二、读题、解题生齐读课题师: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124c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1.png)
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的诗歌。
这首诗写得很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然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前两句,描写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三、四两行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总的来说,王之涣这首诗扩展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范围。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c65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d.png)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境。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凉州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凉州词》的韵律特点和意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4.1 背诵《凉州词》。
4.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4.3 写一篇关于《凉州词》心得体会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5.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5.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5049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3、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1、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2、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3、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4、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5、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6、配乐赛读、齐读。
7、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2、教师推介五、作业1、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学习《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婚姻家庭、草木虫鱼等,既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儿童启蒙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
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幼学琼林》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凉州词》古诗修辞技巧剖析
![《凉州词》古诗修辞技巧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84b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6.png)
《凉州词》古诗修辞技巧剖析凉州词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凉州词》以其独特的意境、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修辞手法而广受赞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凉州词》中的古诗修辞技巧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凉州词》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借景抒怀的手法。
整首诗通过描述凉州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的无奈与苦闷之情。
例如,诗中提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里通过描绘黄河远远流淌在白云之间,以及凉州城矗立于万仞山间,给人以广阔而壮美的视觉感受,凸显了诗人面临的孤独困境。
这种借景抒怀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对诗人的境况产生共鸣。
其次,本诗中还使用了反复叠加的修辞手法。
诗中多次出现“故人西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词语的反复叠加,通过反复的表述和增补,使这些词句具有了更深的含义。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通过反复出现,使这个景象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种反复叠加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给人印象深刻。
同时,在《凉州词》中,王之涣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在描述凉州的壮丽景色后,他通过对比凉州的残破与自己的抑郁,展现出对时代动荡的无奈与忧伤。
例如,“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的“衰兰送客”与“天若有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衬托出诗人心情的低落和无奈。
这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情感,更好地传达了诗人的心境。
另外,本诗还使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诗中“殷勤塞北客”一句中的“殷勤”一词可以被视为对诗人心中的希望和期盼的象征。
通过运用象征的修辞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哲理意味。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凉州词》中的押韵和节奏运用。
整首诗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使读者在朗读或欣赏诗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旋律。
此外,诗中还注意到了节奏的使用,通过诗句的长度、重音的变化等手法,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丰富,更具有音乐性。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791d1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f.png)
凉州词教学反思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较,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包含的豪放、悲壮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
以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如泉涌,我感受到了苍凉、慷慨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穷山恶水,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那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何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孤城杨柳,我明白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深层含义,战士们不是无怨,而是怨也没有效。
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包含的情境了。
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需深切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腕,鼓励学生踊跃的自主探讨,不断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训练后,大体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反思二:凉州词教学反思《凉州词》描述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1.简介作者王之涣。
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诵,分男女生朗诵。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按照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述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情感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画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古诗《凉州词》教学反思
![古诗《凉州词》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6fc7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b.png)
古诗《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兵思乡之情的古诗,通过教学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者王之涣对于战争和乡愁的抒发。
以下是对《凉州词》教学的一些反思:
简介作者王之涣:在教学开始阶段,我安排了介绍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成就。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增强对诗歌的情感投入。
解释题目:在教学中,我注重解释诗歌的题目,特别是《凉州词》这个题目。
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和联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引导他们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初读课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初读课文。
在这个阶段,我强调学生对诗歌整体氛围和情感的把握,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为后续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诗歌结构分析:对于《凉州词》的结构,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讲解诗歌的体裁、韵律和用词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构建,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水平。
情感体验:《凉州词》表达了士兵在战场上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和共鸣。
历史背景融入:由于《凉州词》涉及征战的主题,我在教学中融入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提升他们的历史意识。
写作实践:通过对《凉州词》的学习,我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尝试表达自己对乡愁和战争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和讨论:在教学结束后,我安排了课后反思和讨论环节,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凉州词》的理解深度。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我希望学生在学习《凉州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更能够在情感和思考上得到丰富的启发。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e0d96c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7.png)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宏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芜境遇,为后两句刻划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涵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涵蓄深永,短短的 28 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味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憧憬和追求夸姣的理想。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表达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表达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发展听说读写训练。
适当发展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界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了解古诗的大意,体味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索、诵读法一课时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为之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今甘肃省瓜州县)、肃州(治所在今甘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省酒泉市)、甘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鄯州
(治所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兰州(治所在
今甘肃省兰州市)等共计18个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国秀集
》里,第1、2句:“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直上白云间。”《集异记》则为“黄沙远上
的凉州都还是很远的。
《凉州词》,也就是《凉州曲》的歌词。其中 提到的凉州究竟指的是哪里?
左图:东汉凉 州刺史部地图
右图:唐朝陇右 道东部地区地图
《凉州词》所涵盖的地理范围
•
唐朝诗人创作的《凉州词》,其中所涵
盖的地理范围,其实是整个古凉州地区,也
就是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包括当时的沙
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瓜州(治所
曲谱,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就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
新的中国歌词。就以歌曲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有“伊州”、“甘州”、“凉
州”等十多个曲调。唐朝诗人们热烈欢迎这些新鲜的歌曲,大家都为它
们作词,因此许多人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伊州词”或“瓜州词”为题
的诗歌。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凉州词》在唐代并不是诗题,而是一
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哪种版本更好?
• 如何确定意境优劣?
• 1、诗歌尚虚。注重开阔的意境,不会绝对写 实。
• 2、句法气势上,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好。 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样的壮美意境,一样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句该如何理 解?
• 自然山川地理 的壮美;
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王之涣及其边塞诗代表作《凉州词》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时期的凉州
•
岑参:“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
•
元稹:“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
•
北宋欧阳修《五代史记》:“唐之盛时,河西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唐朝疆域变迁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 生死大唐好,喜难任。 齐拍手,奏仙音。 各向本国里,呈歌舞, 愿皇寿,千万岁,献忠心。
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 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 感情?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牢牢地 控制着河西地区,当地经济繁荣, 人口密集,各族和睦相处。岑参 在诗中说:“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一派盛唐气 象!
• 3、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有十个节度使,其中河西、陇 右两节度驻陇右道东部。河西节度使驻凉州,其任务是断隔羌 胡。羌指吐蕃,胡为突厥。陇右节度使驻鄯州,是为了防备羌 戎,这是说主要是为了对付吐蕃。河西节度使管兵7.3万人,马 19400匹。其兵数仅次于东北的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管兵7 万人,马100600匹。可以说,陇右道东部的驻军是全国最为雄 厚的。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
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 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
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
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
盛唐边塞诗与西域音乐的关系
•
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命令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
路逐渐形成并成为了一种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文化交
流通道。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经由西域传到了中原,对
我国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广的影响。唐朝宫
廷燕乐的“十部乐”就有很多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受朝
廷影响,唐朝的文化广泛地吸收了西域文化的成分,唐
诗也不例外。
•
唐诗,绝大部分是“歌诗”。唐诗使用的乐曲,很
多是北朝以来从西域地区传来的,而且演唱的时候还有
相应的舞蹈表演。可以说是“载歌载舞”。
•
《凉州词》,就是为西域地区传入的《凉州曲》填写的歌词。据说
有一位龟兹国王爱好音乐,他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和他的乐师们一起
谱成许多歌曲,在西域风行一时。唐朝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搜集到这些
种来源于西域的新的乐府曲名。同时,当时还有《凉州》舞,是一种动
作舒缓柔美的软舞,一般跟《凉州》音乐而舞蹈。这些节拍强劲的乐舞
,对于《凉州词》等边塞诗的创作,确立了其刚健激越的精神基调,赋
予了这些诗唐朝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是有极大影响的。
二、诗人生平
•
王之涣(688年—742年),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
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 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唐朝在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军事部署
• 1、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设置凉州总管府。武德七 年(624年)改为凉州都督府。凉州都督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属 于中都督府。
• 2、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唐朝正式任命凉州都督贺拔廷 嗣为河西节度使,目的是加强对边地的统治,防范吐蕃、突厥 的侵扰。从此以后,节度使制度成为唐朝定制。
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隋唐时,玉门关关址已经由今天甘肃省 敦煌市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今甘肃瓜州县境 内双塔堡一带,距离汉代玉门关东约240公里 。原来汉朝的玉门关旧址被称为玉门故关。
•
但是,玉门故关,位于唐朝时期的沙州
,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唐代的
玉门关,位于唐朝的瓜州,也就是今天的甘
肃省瓜州县境内双塔堡一带。距离唐朝时期
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唐朝的凉州
,也就是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距
离黄河还是比较
远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西
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朝时候,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