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某某的冬天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相关基础知识;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X毕,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曾任十七小学教师、校长、某某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某某齐鲁大学、某某某某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样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X.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某某,先后在某某齐鲁大学和某某某某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某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某某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某某度过的那几年”。

《某某的冬天》写于1931年春天,作者当时在某某齐鲁大学任教。

原为系列描写某某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某某的马车》、第二节《某某伪洋车》、第三节《某某的大葱》、第四节《某某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老舍对某某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某某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定向(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二)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明确:温晴。

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可爱、暖和)(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赏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不足之处:1.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地毯.()着.落()一髻.儿()宽敞.()贮.蓄()济.南()伦敦.()奇迹.()看.护()水藻.()澄.清()镶.()()济.南()露.水)澄.清()救济.()露.着)澄.沙()着.落()着.数()着.急()看着.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晴朗无云。

()②温暖晴朗。

()③假如。

()④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⑤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⑥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⑦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⑧形容蓝得发亮。

()★任务二: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名片济露老舍(1899-1966),原名,字,北京人,满族。

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获“”的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其中《》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背景链接老舍先生于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1.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任务二:再读文、练朗读2.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人教版(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讲第三自然段,学习其写景方法,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三、教学难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一课时除外)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此括号中的内容为教师引导、讲授语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冬天,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

冬天,一说到它,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景象。

这是我们这儿的冬天。

那有“泉城”之称的我国山东省的济南市的冬天是不是这样的呢?好,让我们来欣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济南的冬天》,从中寻找答案吧!](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同学们看看,作者把济南的冬天和哪些地方的冬天作了比较?]学生说。

[对!把济南的冬天和不刮风便是奇迹的北平的冬天作了比较,还和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怪的伦敦的冬天作了比较。

通过这两个比较,作者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说道“响晴”,作者又把它和热带“毒”的日光相比。

][作者通过三个比较,写出了济南冬天天气总的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对,是“响晴”。

因为天“温晴”,所以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由此看来,课文第一段在结构上起了总括的作用。

][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就紧紧围绕“温晴”这一主旨,由全景到分景地对济南冬天的景物进行了具体、细致而又生动的描绘。

是怎样描绘的呢?](三)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

[这一段是写济南冬天的全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回答:山、阳光。

[作者写山,没有精雕细刻,只是从整体上写出了山的形态。

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

作者写出这样的原因,不是用的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

七年级语文上册 2《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济南的冬天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2课(节):济南的冬天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积累、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2、诵读课文,归纳济南冬天的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归纳济南冬天的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1.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和。

2、作者:老舍,原名,字。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著名作品有小说、、话剧《》《》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3、字音宽敞()贮蓄()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 ( ) 着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3、文章除过写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外,还写到济南冬天的什么?三、课堂检测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四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共2课时)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共2课时)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序号:1 审核人签名:的寂苦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对,他就是老舍。

老舍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无风声;水:暖、绿、清、亮。

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序号: 2 审核人签名:四、疑难导学、互动交流: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2.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3.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

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导入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朗读感知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1、播放范读录音要求:1)听准字音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探究后参考: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温静冬天的山薄雪覆盖秀气城外远山淡雅冬天的水水藻的绿清澄3)暖和安适a.济南三面环山,b.“放在小摇篮里”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绘和赞美。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掌握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4.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仿写、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水平。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探索相关文学作品,拓宽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济南的冬天》。首先,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反响并不热烈,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具体、有趣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课文中的美。
-文化背景的拓展:对于课文涉及到的地理、文化背景,学生可能不太了解。教师需要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课件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课件

2016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课件济南的冬天【导学目标】.朗读、欣赏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针对步骤二中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熟悉课文内容,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老舍曾经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的确,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

苏轼有诗为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那么冬天的济南又美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生难字词注音济南伦敦镶水藻贮蓄发髻澄清着落看护词义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课: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

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

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

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

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

(配乐、配画)(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016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6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济南的冬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重难点)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都会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学习过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难点)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修辞之美
优美的语言用词之美
情感之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教学设计本想根据文章的特点,从工具性出发,如体会优美的语句,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济南的“温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则。

亦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终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

不足如下: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

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

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

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新人教版

2.《济南的冬天》素养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句。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背景介绍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资料链接引起共鸣。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自主学习1、注音: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结合课文注释明确音节和意义。

2.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3.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2)

济南的冬天一、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济.南( ) 伦敦.() 镶.()水藻.( ) 贮.蓄( ) 发髻.() 澄.清( ) 着.落( ) 看.护( )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设若:贮蓄:空灵:3.将上面的词语认真的书写在田字格内。

二、课堂学习1.知识铺垫: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

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3.学生自读课文,找出“ 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语和短语,哪一个最适合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4.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品读欣赏划出“小摇篮”、“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蓝水晶”这四个词语,体会这四个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

用“我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的句式说话。

6.课堂训练:精段细读(第三自然段)活动一:朗读训练①.学生自读,交流层次划分,读出层次。

②.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③.注意动词的运用:“顶”、“镶”、“露”、“穿”等;表现色彩的词语。

④.教师范读,学生继续朗读。

活动二:品味赏析①.给第三段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②.找出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③.这段中哪几个字非常有助于朗读时情感的表达?④.欣赏“带水纹的花衣”的表达之妙。

⑤.说说你认为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一个美妙之处。

示例:化静为动(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三、课堂检测必做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立水zǍo chén g清宽chǍng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体裁),本文作者,原名,字_,人。

作品有长篇小说_ 、等,话剧、等。

(2)课文紧扣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物的能力。
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
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描述西乡本地的冬天。由此导入《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祖籍北京,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曾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
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
旨在让学生领会不同写法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济南的冬天之美。

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明白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感情。

【重点聚焦】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景物描述方法?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文中二至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

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五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

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

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

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突破】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文题“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因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山水特有的明丽色彩,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

这也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遥相呼应,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因作品颇多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文学体裁是散文。

【背景追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版)。

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拓展链接】描写冬天的诗句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③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梅花》)④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⑦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⑧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⑨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之四)》)⑩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卢梅坡《雪梅》)【自主学习案】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一髻.(jì) 镶.嵌(xiāng)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栀.子(zhī) 湛.蓝(zhàn) 犬吠.(fèi) 禅心(chán)津津乐道(jīn) 响晴. (qíng) 安适. (shì) 肌肤.(fū) 秀.气(xiù) 绿萍. (p íng) 水藻. (zǎo)澄.清 (chéng) 空灵.(líng) 水墨.画(mò) 蓝汪.汪(lán )2.辨析下列字形①济:济南(jǐ) 接济(jì) ②澄:澄清(chéng) 澄沙(dèng)③看:看护(kān) 看台(kàn) ④还:还是(hái) 还礼(huán)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③安适:安静而舒适。

④肌肤:肌肉皮肤。

⑤出奇:特别、不寻常。

⑥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4.走进文本(2)课文写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表述这个特点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温晴。

中心句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关键词是“温晴”。

(3)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跟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关系?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展现了泉城济南的景物特色,描绘出“宝地”济南冬天“温晴”的时令特征。

合作探究案探究点一:文本结构1.课文用三个画面勾画出济南冬天,请给三幅画各拟一个恰切的标题。

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三幅画所展现的济南冬景的特点。

答:三幅画的标题依次为《阳光朗照》、《雪后山色》、《绿水晶莹》。

三个词语依次为“暖和”、“秀气”、“清亮”。

探究点二:品析词语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中的“声”能不能去掉呢?为什么?答:不能去掉,“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不说“没有风”,而说“没有风声”,非常准确、贴切。

济南的冬天不可能没有风,有风而风声并不大,所以没有风声,这也恰切地表现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的特征。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这些景物?探究点三:表现手法3.《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

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①修辞运用之美:第2节“这一圈小山——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

②俯瞰仰视之美: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

第5节“空中,——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写出了济南的美。

这是仰视。

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

③动静结合之美:第3节,“山坡上——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这是动静之美。

④景物映衬之美:“看吧——好像日本看护妇。

”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

这是色彩上的映衬。

“山尖全白了……。

”白雪与蓝天……。

“有的地方雪厚点……”,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

学法指导品析句子关键词技巧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重点语句主要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等等。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语言品析能力成了同学们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句子赏析题就成了现代文阅读中一种常见题型。

品析句子“三步走策略”---一看手法,二写作用,三表情感,即“手法+作用+情感”。

如“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中的“声”能不能去掉呢?为什么?就是这里题型。

【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B )A. 镶.嵌(xiāng)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津.津乐道(jīng)B. 湛.蓝(zhàn) 犬吠.(fèi) 禅.心 (chán) 一髻.白花(jì)C. 栀.子(zhī) 响晴. (qín) 安适. (shì) 肌肤.(fū)D. 绿萍. (píng) 水澡.(zǎo) 澄.清 (chéng) 空灵.(lín)解析:A选项的“津津乐道”的“津”应读“jīn”;C选项的“响晴”的“晴”应该读“qíng”;D选项的“空灵”的“灵”应该读“líng”。

故选B。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A.刮风依靠慈善垂柳B.晒着绿苹暖和横卧C.园圈温晴水纹水墨画D.摇蓝斜射稍微烦燥3.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济南的冬天,总能有温晴的天气,这样的温晴让我感觉怡然自得....。

B.《快乐男声》的选手们在比赛中花枝招展....的表演总能吸引我的眼球。

C.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繁弦急管,红灯绿酒,都市的夜晚总会这么热闹,然而我总感觉内心冷冷清清....。

4.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5.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 C _ (A.沐浴着;B.对着;C.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 A _ (A.睡着;B.躺着;C.放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 B(A.吹绿;B.唤醒;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6.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B.暗喻C.借喻(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A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B)(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B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6~9题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6.本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意(不超过8个字):答: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7.这段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雪后小山的特点是什么)答:秀气8.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⑴内容作用:交待本段主要内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⑵结构作用: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最”字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②“妙”字总领本段内容。

③“小”字既照应小山的“秀气”,突出本段景物的“妙”,又点出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特点。

9.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A、B句.(1)【A】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答: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②“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