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修辞赏析

合集下载

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

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

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导读:从《木兰诗》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时代里,广大人民苦于抽丁的压迫和连年不断的战争的苦痛生活。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也是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一首讴歌女权、仁慈与勇敢的抒情诗。

木兰诗用有声气、优雅精美的语言清晰地表现出木兰勇敢、坚韧、富有魄力的性格,唱出了木兰的感人故事。

木兰诗的修辞风格多元而丰富,包括许多有趣而唯美的修辞手法。

一、比兴木兰诗融入了许多精妙的比兴修辞手法,这种技巧可以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俊秀、动人。

木兰诗中,木兰比喻金甲像河水波澜,佩着宝杖,可以拣金莲:“拣金莲撒绣鞍,落魄如波澜沦。

”几件宝物之间,比得出木兰晶莹剔透的容貌:“金輕玉轻何比重,木兰貌更衬青紅。

”二、照应木兰诗采用了丰富的照应修辞手法,将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了有机的联系,木兰在洗衣乘舟时,在水中照应了自己的思绪:“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木兰发出的牵挂和心情,仿佛都藏在美丽的江湖之中,那流水、月光、鸟语等实物和心境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深情的故事。

三、夸张木兰诗也利用夸张的修辞方式,展示出木兰豪爽勇敢、坚毅不屈的气质。

木兰来到士兵帐下,勇敢面对千军万马:“下马擒虎须用牙,更须臂膊把虎挽。

”这里的木兰仿佛已经具备了武艺超群的能力,以舞剑弹棉,可以挽敌军的怒涛,这样的显然夸张的语言,可以让虚构的木兰拥有更多强大的气势。

四、象征木兰诗中充满了象征手法,表达出女子豪情壮志、冒险之风。

木兰在士兵帐下,一件件神奇之物,挡住了敌军的冲锋:“檀弓鼓瑟如能射,河水会穿石洼洞。

”这里的檀弓鼓瑟,犹如神器一般,抵御敌军,象征着木兰守护祖国的坚韧不拔。

总之,木兰诗用多元而丰富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木兰精彩的故事,在木兰诗中,无论是比兴、照应、夸张还是象征,都能够使得木兰的故事更有诗意、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讲述了一位英勇而有情怀的女子面对困境,坚持信念,从而改变命运和奇迹。

木兰诗用什么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什么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什么修辞手法导读:《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木兰诗互文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木兰诗互文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修辞手法特点|木兰诗互文的修辞手法从《木兰诗》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时代里,广大人民苦于抽丁的压迫和连年不断的战争的苦痛生活。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导读:《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延伸:《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

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浅析木兰诗的修辞特色

浅析木兰诗的修辞特色

浅析《木兰诗》的修辞特色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全诗淳朴雄浑、简劲粗犷,而且易记易诵。

《木兰诗》巧妙的语言与它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是分不开的。

一、句式整齐的对偶句《木兰诗》这首民歌多处运用对偶句,不但使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悦耳,朗朗上口,而且又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民歌一开始就以这一组结构整齐的对偶句塑造了停机叹息,忧思重重的米兰形象,形成悬念,引起下文。

“阿爷无大儿,米兰无长兄”。

一组对偶句点出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原来是天子大规模的征兵,父亲年老体弱无力从军。

在这种情况下,米兰怎能不思绪万千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在这里诗歌运用了对偶中含对偶的修辞手法,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另一方面描写了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以此烘托木兰离家越远、思家越切的心情。

对偶手法的运用在《木兰诗》中随处可见。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都对塑造米兰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井然有序的排比排比: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此文多处运用了井然有序的排比句,不但使句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而且加强了语言的气势,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展示了木兰为出征而操办的忙碌场景。

这句也是排比和互文的套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里两组排比句,第一组先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举家欢庆木兰归来的热闹场面;后一组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木兰归家后的激动心情。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

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塑造的修辞学赏析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塑造的修辞学赏析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塑造的修辞学赏析作者:贾郁晗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2018年第04期摘要:《木兰诗》的木兰形象深入人心,得力于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偶、设问、顶真等修辞,分别从正面与侧面凸显了木兰的孝顺和思乡心切;二是运用了夸张、互文和对偶三种修辞,塑造了木兰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英雄形象;三是采用了排比、比喻和反问等修辞,表现出木兰身为女战士的自豪和作为女儿家的可爱俏皮。

因此,修辞手法对于花木兰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大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修辞花木兰人物形象《木兰诗》又被称为《木兰辞》,是一首典型的北朝民歌,出自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这首诗歌主要描述的是身为女儿身的木兰为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全篇通过极具特色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展现了木兰真实动人的一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极具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曾说过:“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达到完美的英雄典型乃是民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所创造的。

”{1}修辞“就是运用语言的各种材料、各种表现方法表达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现象”{2}。

其内容丰富又庞杂,它不仅包含了词语和句式的选用,还有辞格、语音、语体等方面的要求。

张志公先生指出,想要真正读懂一篇作品,“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3}。

如此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赏读模式定能抓住文本的精髓。

因此,对于《木兰诗》这篇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来说,赏析的首要内容便是分析作者如何利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木兰的人物形象。

一、孝女木兰,眷恋家乡诗人一开始通过对偶、设问、顶真、夸张、排比和互文等修辞手法,塑造了木兰孝顺、懂事、眷恋家人的形象。

这些修辞手法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都对凸显木兰的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木兰诗》的第一个镜头是织布的木兰。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诗人利用对偶表意凝练、抒情酣畅的特点将木兰织布时怀揣的无奈和忧郁的心境表现得十分生动。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夸张:
夸张,就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技巧,借助于想象,将所描绘对象的某些特点作“言过其实”的扩大或缩小,以便鲜明地突出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特征,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表明军情紧急,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气氛。
例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矫健雄姿。
例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的准备工作。
例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向猪羊”表现了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例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表现了木兰胜利还乡后见到旧物、恢复女妆时的喜悦心情。
例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场,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七)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讴歌木兰的谨慎机敏,使文章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例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也点明了宿营的条件艰苦。
(三)顶真: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连续两次都用上,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的修辞方法。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木兰诗》原文写作手法

《木兰诗》原文写作手法

《木兰诗》原文写作手法《木兰诗》原文写作手法引导语:《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全文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写作手法分析,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写作手法此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排比及互文。

其中互文是此诗极有特色的修辞手法,在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二句,单从字面上看是不合逻辑的,上下文互文互补而增义:“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

又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二句,如果把“当窗”和“对镜”分开理解,显然不合女子梳妆的实情。

“当窗理云鬓”应“对镜”,“对镜贴花黄”也要“当窗”。

这里的互文手法如同“蒙太奇”一样变换镜头,表现了木兰脱下戎装的动作之迅速、麻利,渲染了她经过十年的军旅生涯,急切地想找回女儿家感觉的兴奋之情。

再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二句,对偶兼用互文,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战的旷日持久和激烈悲壮,突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又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二句,“脚扑朔”是雄兔的特征,“眼迷离”是雌兔的特征,分辨雌雄本是一目了然的事,但二兔上述的特征兼而有之,就很难区别了。

这里暗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和男人一样驰骋疆场,巾帼不让须眉,表现了木兰的机智勇敢,照应了上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使这个传奇式的女英雄的`形象更加丰满,含蓄而富于浪漫色彩。

又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几句,排比兼用互文,表现出一种急促跳荡的节奏,一种跃跃欲试的意态,表现“可汗大点兵”的军情紧急,渲染了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而有序。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

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导读:《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

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 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中 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3.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课下搜集运用互文修辞 手法的诗句。 2.课下小练笔:我心目中的 木兰。

温馨提示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木兰诗》中 互文修辞的运用
柘城县洪恩乡第一初级 中学 李作芝
故而知新

1.背诵《木兰诗》 2.你知道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你能翻译下面诗句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意思应理解为:木兰到各处的集市购齐了出 征所需之物。(而不是每到一个集市买一个 东西)
是一种上下文义互相交错, 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表达完整句意的修辞 手法。
意思应理解为:木兰回到昔日的闺房,坐在窗户边,对着镜子梳理像云 一样的头发,喜不自禁的贴上心爱的花黄。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应理解为:每一间房子都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屋的门而不 进去,然后到西屋的床上坐着。
互文的分类
1.单句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2.偶句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的作用:能收到笔墨经济的效
果(文字简洁精炼)。在有限的字数 内表达完备的意义。
从文中 找出互文的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意思应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们,在漫长的卫国戍边生涯里,经历了无数 次激烈的战斗,他们有的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了,有的立下战功,凯旋 而归。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及文言知识归纳延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及文言知识归纳延伸

2、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 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以妙趣横生的比喻,赞颂了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年未 被发现的谨慎、机敏。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反问
表达方式:议论
3、对偶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 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 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 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
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 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 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 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 花黄。
5、互文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 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 思的修辞方式。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赏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积累和战争、出塞有关的古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6、顶真(顶针)
顶真: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结尾的词 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顶真,又称 “联珠”。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七年级语文教案:分析《木兰诗》中的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分析《木兰诗》中的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分析《木兰诗》中的叙事技巧和修辞手法。

一、运用时间顺序描写情节古人常说“前文不提后文难为”,《木兰诗》开篇两句便明确了叙事的时间和地点,使读者对文中情景有所把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夜战声。

”这里运用了描写光景的技法,给读者以亲切感和情感交融的美感。

随着情节的展开,《木兰诗》把握时间顺序,既让人们感受到木兰女扮男装的初衷,又让人们感同身受地体味木兰的艰辛历程。

在她服役的三年里,父母已为她婚嫁生子,但木兰却不能前去探视,只能夜夜高唱《南方歌》抚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二、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主题《木兰诗》所呈现出的“男子汉”形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观念的颠覆和冲击,体现出了“性别平等”的观念。

在揭示这一主题时,《木兰诗》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深化了主题的讽刺效果。

一方面,作品中既有描述坚强木兰身上的男子气概,又有在战场上仅凭顾全同袍而放弃胜利的行为,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暴力冲突。

另一方面,在木兰和其他男子的对比中,作者还透露出一种倡导“男女有别,各守天道”的价值观念,它不仅在现实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践,而且在文学上也有非常清晰的表达。

三、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叙事效果除了上述手法之外,《木兰诗》还依靠比喻、拟人、擬物等修辞手法,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多层次的叙事效果。

比如说,诗中描写木兰走过一座座山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里作者通过对“山”和“海”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冲突的困难,将小木兰置于大自然之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叠加感。

同样,在木兰流泪回家的那一段,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木兰的泪水化成为珍珠,这在增强情感表现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运用对白描写展示人物性格《木兰诗》用较少的对白,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互动,尤其是在表现木兰与将军的羁绊关系上更是有着更多的重要意义。

将军对木兰充满了欣赏和敬意,这体现了作者颂扬英雄与生命力的责任感。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塑造的修辞学赏析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塑造的修辞学赏析
排比手法:通过排比修辞手法,强调木兰的性格特点,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等。
反复手法:通过反复修辞手法,突出木兰的性格特点,如“旦暮来而而归,胡不见我于 天子”等。
夸张手法:通过夸张修辞手法,强调木兰的性格特点,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等。
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木兰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
排比和反复:通过排比和反复修辞手法,强化木兰形象的特点,突出诗歌主题思想。 借景抒情:通过借景抒情手法,将木兰形象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进一步深化诗歌主题 思想。
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手法,细腻刻画木兰形象,使诗歌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比喻:将木兰比作兔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她行动机敏、难以辨别的特点。 象征:通过兔子的形象,暗示木兰的机智、勇敢和独立,强化了她的英雄形象。
汇 报 人 :
比和衬托:通过对比和衬托的修辞手法,突出木兰的形象特点,让观众更加鲜明地感受到她 的个性特征。
比喻:通过比喻修辞手法,使木兰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
排比: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等。
对偶:运用对偶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工整,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等。
比喻:通过比喻修辞手法,使木兰 形象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她的性格特点。
反复:通过反复修辞手法,强调木兰 的形象和情感,使诗歌更加有节奏感, 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她的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排比:通过排比修辞手法,强调木 兰的品质和行为,使诗歌情感更加 真挚感人。
借代:通过借代修辞手法,使诗歌 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同时让读者更 好地理解木兰的形象和情感。

木兰诗修辞手法及分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及分析

木兰诗修辞手法及分析木兰诗全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家作品简介郭茂倩(1041年-1099年),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壁”。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

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注释译文唧(jī )唧:纺织机的声音。

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机:指织布机。

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

比喻:打比方,用浅显、生动的事 物代替抽象难懂的事物。
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示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 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

分类: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作用:使主体特点更突出

示例: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反问:用疑问句表达肯定语气

作用:加强肯定语气
示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修辞手法的赏析
互文:相邻句中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 思。

作用:使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深刻
示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 相对、意思相近。
示例: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 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势、强调内容
示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分类:严式对偶: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大致相同 作用:整齐凝练、节奏感强
示例: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夸张:为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 的形象、作用等方面有意扩 大或缩小。

作用:突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