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地形篇案例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 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 • 之 也道。也;将利之的用原至地则形任,勉不强可不察
在“远”形地域上,双方形势均等, 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这六条, 是利用地形的原则,将帅重大责任所在, 是不可不研究的。
故兵有“走”者,有“弛” 者,有“陷”者,有“崩”者, 有“乱”者,有“北”者。凡 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
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 任,不可不察也。 精锐部队
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用劣势的兵力 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队 伍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而失败的,叫做 “北”。这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能不认 真研究和考虑的。
• 所以,从战争规律上看来必然会胜
利的,虽然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持去 打;从战争规律上看来不能打胜仗的, 虽然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 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 也。
符合于国 人,民众和士卒。为了 君的利益 民众和士卒得以保全
• 所以,进不求名誉,退不避罪责,只
求保护民众和士卒,也符合国君的利益,
为己服务。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 韬略二十六 巧借地形 所向无敌 晋军淆山败强秦 岳飞巧借地形战襄阳 电岩炮台与鸡冠山堡垒之谜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南方大厦巧作雨伞生意 金利来的成功
理,这样的军队就象娇惯的子女一样,
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 敌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 • 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只了解自己部队能打,而不能了解敌
人不可以打,胜利可能性只能各有一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同《地形篇》一样,本篇探究的重心也是军事地形,但两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战场作战的角度划分出六种地形,本篇则依据对“人情之理”的深入揣摩,从军队进入敌国的“为客之道”出发而划分出“九地”。
赵本学曰:“上篇《地形》之地,排兵布阵之地也,以宽狭险易言之。
《九地》之地,侵我所至之地也,以浅深轻重言之。
兵之所至,其地有九等,其法不同,大要皆本于人情。
善用兵者,深达人情之理,驭之以术,发之以机,则人可用而地不困。
《孙子》是篇,首序地法于前,次究人情于后,且复覆说而再申之,详悉周密,毫发无漏,其秘旨隐诀告人尽矣。
”可知本篇具有“本于人情”、“详悉周密”的特点。
本篇可以第六段开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话题,再次给予层层展开、深入论述,故而呈现出赵氏所谓“复覆说而再申之”的特点。
“九地”分别指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本篇第一段对“九地”的概念一一定义后,指出了在每种地形条件下应当采取的战术原则,即“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以上原则显然基于作者以下三种可贵认识:其一是重视士卒作战心态。
其二是凸显了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思想。
要抢先占据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如争地、衢地,快速通过不利的地形如圮地,并要善于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扭转危局。
其三是军事斗争须辅以外交手段。
所谓“衢地则合交”,广交外援,争取同盟,以实现战略意图。
显然,在对“衢地”等地形的研究中,作者已脱离战术层面,而进入战略层面。
而这种较为宏观的战略视野,在文章其后对“为客之道”的探索中,得到了鲜明突出的呈现。
吴如嵩将本篇具有战略高度的用兵原则,依照文脉次序概括为以下八条:第一,面对强敌,必须打敌要害,一战而胜;第二,兵贵神速,攻无备,击不意;第三,投之死地,愚兵激士;第四,同舟共济,齐勇若一;第五,秘密开进,愚卒耳目;第六,威加于敌,其国可毁;第七,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第八,秘密决策,隐蔽准备。
曹操注孙子兵法《地形篇》
曹操注孙子兵法《地形篇》《地形篇》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曹操曰:宁致人,无致於人。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曰: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曹操曰:隘,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
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
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
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
险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引而去之。
曹操曰:地险隘,尤不可致於人。
远形曰: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曹操曰:不料力也卒强吏弱,曰弛。
曹操曰:吏不能统卒,故弛坏。
吏强卒弱,曰陷。
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曰:大吏,小将也。
大将怒之,心不压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
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
曹操曰:为将若此,乱之道也。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胜之半也。
《孙子兵法》第十地形篇,知地之形,用地之利是上将之道
《孙子兵法》第十地形篇,知地之形,用地之利是上将之道《孙子兵法》第十地形篇,地有六形,知地之形,用地之利;能料敌制胜,是上将之道。
地有六形,分别是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这段话意思是说,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
正确判断敌情,积极掌握主动,考察地形险恶,计算道路远近,这些都是贤能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
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
孙武子雕塑至于六形的详解,依次如下:通形,即地势平坦,四通八达的地形;挂形,即地势复杂,山高坡陡的挂碍地形。
支形,即敌我双方对峙相持,皆不利的断绝地形;隘形,即道路狭隘,无法多人通行的地形。
险形,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远形,即敌我双方相距甚远的集结地形。
这六种迥然不同的地形,对战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将帅的只有战前考察地形,对战局了然于胸,才能驾驭复杂地形,出奇制胜。
公元233年,魏明帝年间,魏将满宠上疏说:“合肥城南临河湖,而北面远离寿春,东吴的军队要是围攻它,可以凭借水势;我军要去救援,则需首先打败敌人主力,才可解围。
”“由此看来,那个地方是敌人容易攻打,我军却难于救援;因此应把合肥城内的守军西移三十里。
那里地势险要,可以依靠,若新建一座城池来固守,将把敌人彻底阻断。
”护军将军蒋济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既是向天下显露虚弱,又是望见敌人的烟火就毁坏城池,实质上是敌人还没来进攻,就自先拔营弃寨。
因此,魏明帝没有采纳满宠的建议。
满宠其后又上疏说:“孙子说,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形实不必相符;还要会用假象欺骗敌人,我们移城以示害怕,正是制造假象引诱敌人。
”这一次,尚书赵咨很认同满宠的建议,觉着此计能为国家长久打算,最后魏明帝下诏移城。
孙子兵法配图就在移城的时候,孙权亲自率军渡江,本想围攻新城(在合肥西北),但因新城远离水边,所以二十多天没有采取行动。
孙子兵法成功的案例
孙子兵法成功的案例以孙子兵法成功的案例为题,列举如下:1. 周瑜的火攻计策:在三国时期,孙权的将领周瑜利用孙子兵法中的“火攻”计策成功击败了敌方曹军。
他利用风向和地形的优势,在敌军船队上放火,造成曹军混乱,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2. 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的战略:凯撒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伟大将领,他在战争中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原则。
他利用偷袭、迂回等战术,成功征服了许多领土,使罗马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3.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征战策略: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帝国的创始人,他的征战策略充分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则。
他通过情报搜集、联合作战等手段,成功征服了亚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4.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将军: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华盛顿将军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相生”原则。
他利用追击、诱敌等战术,成功击败了英国军队,最终使美国获得了独立。
5. 德国元帅曼斯坦的坦克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元帅曼斯坦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兵不厌诈”原则。
他通过快速机动、集中兵力等手段,成功地打破了法国的防线,使德军迅速占领了法国。
6. 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战略决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邱吉尔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以守为攻”原则。
他通过坚守英国本土,与德国展开激烈的空战,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的空袭,保卫了英国。
7.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外交战略:尼克松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原则,通过与中国的接触,成功地打破了中苏关系,使美国在冷战时期取得了重要的外交胜利。
8.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策略:撒切尔夫人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众擒敌寡”原则,通过大规模的改革措施,成功地改革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使英国重新恢复了国际地位。
9. 美国总统里根的军备竞赛策略:里根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原则,通过军备竞赛来削弱苏联的经济实力,最终使苏联在冷战中崩溃。
10. 迪拜的经济发展策略:迪拜采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原则,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化经济政策,成功地将迪拜打造成一个全球金融和商业中心。
孙子兵法形篇例子
孙子兵法形篇例子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典籍之一,其中的形篇涵盖了战
争中的战场布阵、军队编制和战争准备等内容。
以下是一个形篇的例子,展
示了如何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和地形条件来选择最佳的战场阵势。
假设敌我双方正在一片起伏的山地展开战争,我方拥有优势的弓箭手和
擅长山地作战的轻装步兵,而敌方则以重装步兵和近战武器为主。
根据《孙子兵法》中形篇的原则,我们需要结合敌我双方实力和地形条
件做出合理的布阵决策。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地势高且视野开阔的山头
作为据点,以便尽可能掌握战场全局。
其次,我们应该将弓箭手布置在山坡上,以利用高处的优势射击敌人,并利用地势遮挡自己的身形,降低敌方的
命中率。
同时,我们可以在山坡下设置伏兵,以待敌人接近后进行突袭。
考虑到敌方的重装步兵在山地行军较为困难,我们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设置陷阱和障碍物,以阻挡敌军的前进速度,并给我方提供更多机会进行远
程打击。
我们还需要注意战场上的战术调整。
如果敌方派出骑兵进行迂回包抄,
我们可以及时调整阵型,将原本背靠山头的部队转向山腰,以避免敌人的包围。
同时,我们的指挥官应灵活运用掩护和迎击战术,使敌方在山地中行动
艰难,陷入被动局面。
《孙子兵法》形篇中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战术,并充分利用地形和敌我双方实力的差异来取得优势。
通过合理的布阵和战术
调整,我们可以在山地战争中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最终获得胜利。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篇地形篇(上)“知地”是本篇的重要题旨之一。
《行军篇》与本篇虽均研究地形,却角度有别,前者是从行军过程中“处军”的角度,而本篇则是从战场上“对敌作战”的角度。
第一段首先提出了“通者”、“挂者”、“支者”、“隘者”、“险者”、“远者”六种地形概念,继而揭示了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所应采用的战术原则。
前三种地形是从敌我双方进出往来方便与否加以区分命名的;后三种则分别是从狭窄、安危、远近的角度命名的。
作者强调,以上六种地形的探究,实属“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第三段进而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若在制定对敌战术时,用兵者不知“地”,不懂得地形作为“兵之助”的重要价值,不能根据地形“险厄远近”的不同,机智灵活地运用相应的战术,便难免沦为败军之将。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这是孙子对军事将领的谆谆告诫。
“地”是《计篇》中的“五事”之一,在战前“庙算”环节,“天地孰得”是考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关于“天地孰得”的具体考量内容,《计篇》却语焉不详。
本篇、《行军篇》以及《九地篇》对各类地形的研究,为人们筹算“地”之“孰得”提供了各种路径,可视为是对《计篇》“地”论的展开与深化。
本篇末尾有警句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要求将领具备“四知”,即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能力。
陈启天曰:“本篇始终以将为言焉。
为将者能先知此四者,然后乃可开始战斗,以求全胜。
然则本篇之要义也。
”他还指出:对于以上“四知”,本篇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所侧重,“知彼知天之事,已见于他篇,故本篇不甚详。
本篇所详论者,则以知地为主,而知己次之。
虽以《地形》名篇,而实不仅论地形也”。
的确,除了“知地”之外,本篇的另外一大题旨是“知己”。
对于将领而言,“知己”的关键是清楚自己的弱项,极力避免“六败”。
“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以上“六败”的出现,究其缘由,“非天之灾,将之过也”,是将领用兵不当,特别是治军带兵出现重大失误造成的。
010《孙子兵法》导读·地形篇解析
【原文】我出而持。指敌对双方皆可据险对峙, 不易于发动进攻的地区。梅尧臣注:“相持之 地。”杜佑曰:“支,久也。俱不便,久相 持也。”张预曰:“各守险固,以相支持。” 【译文】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 的地域叫做“支”。
【原文】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 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利我:利,利诱,指敌以利相诱。引而去之:引, 引导、带领。去,离开。谓引兵伪装退去。梅尧臣 曰:“伪去,引敌半出而击。”张预曰:“利我, 谓佯背我去也。不可出攻,我舍险,则反为所乘, 当自引去,敌若来追,伺其半出,行列未定,锐卒 攻 之。必获利焉。李靖兵法云‘彼此不利之地, 引而佯去,待其半出而邀击之’”。 【译文】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 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 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
【原文】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 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杜牧曰:“挂者,险阻之地,与敌共有,犬牙相错, 动有挂碍也。往攻敌,敌若无备,攻之必胜,则虽 与险阻相错,敌人已败,不得复邀我归路矣。若往 攻敌人,敌人有备,不能胜之,则为敌人守险阻, 邀我归路,难以返也。” 【译文】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 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 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
【原文】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 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隘形,谓两山峡谷之间的狭窄、险要之地。梅尧臣 注:“两山通谷之间。” 必盈之以待敌,谓一定要用足够的兵力堵塞隘口, 以对付敌军来犯。杜牧注:“盈者,陈也。言遇两山 之间,中有通谷则须当山口为营,与两山口刘,如 水之在器而盈满也。” “若敌先居”二句,张预注:“敌若先居此地,盈塞 隘口而陈者,不可从也。若虽守隘口,俱不齐满者, 入而从之,与敌共此险阻之利。” 【译文】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 并一定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 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 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 以进攻。
《孙子兵法》九地篇(1)
《孙子兵法》九地篇(1)本篇中作者将作战地域划分了九种不同的类型,并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而提出用兵的原则。
与上一篇的地形篇相比,地形篇所述主要体现在地形对战术层面,如排兵布阵的影响,而本篇中的“地”更多地侧重于其对军队精神层面以及战略角度考虑所存在的影响。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qú】地,有重地,有圮【pǐ】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译文】孙子说:按照用兵的法则,军事地理可分为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九种。
其中,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之地,称为散地。
在敌国边境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称为轻地。
敌我双方谁得到对谁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
敌我双方都可以前往的地区,叫做交地。
周围有多个诸侯国相毗邻,谁先到谁就可以获得其他诸侯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
深入到敌国腹地,背后有敌人众多城池的地区,叫做重地。
类似于山林、险阻以及沼泽等这样难以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
军队可以用来行军的道路狭窄,退路迂回且遥远,敌军可以用少击多的地区,叫做围地。
快速行动才能生存,否则易遭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
【注析】衢【qú】原义为四通八达的道路;圮【pǐ】本义为毁;塌坏,坍塌。
此段落孙武只是将战地分为了九种,虽然给了各自的定义,但并未统一对其进行划分的标准。
也就是说,作者虽未说明,但他的这种划分,不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的。
这也就意味着从逻辑学角度来看,他的划分并不严密,其不足之处在于因此所造成的在实际运用之时,会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存在两个或多个属概念间的交叉,如既是圮地,又是围地等。
孙子兵法六种地形实例
孙子兵法六种地形实例
1. 平原地形: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作战,可以利用广阔的地势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古代中国的长平之战就是在平原上进行的。
2. 山地地形:山地地形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和地势,可以利用地势的高低差进行防守或者进行山地游击战,如二战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就是在山地地形中进行游击战。
3. 河流地形:河流地形通常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可以利用河流进行水战或者设置水阻,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在长江上进行的。
4. 湖泊地形:湖泊地形通常具有湖面广阔、水深较大的特点,可以利用水面进行舰船战或者设置水阻,如南宋的宣和海战就是在太湖上进行的。
5. 沙漠地形:沙漠地形通常具有高温、干旱、沙尘暴等特点,可以利用环境的恶劣条件进行迂回包围或者进行游击战,如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场就是在沙漠地形中进行的。
6. 城市地形:城市地形通常具有高墙、窄巷等特点,可以利用建筑物进行防御或者进行城市游击战,如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在城市地形中进行的。
《孙子兵法》卷10地形篇诗解1地道通挂支隘险远兵败走弛陷崩乱北
《孙子兵法》卷10地形篇诗解1地道通挂支隘险远兵败走弛陷崩乱北题文诗:孙子有曰:地形也有:通者挂者,支者隘者,险者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名之曰通.通之形者,先居高阳,并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而,难以返者,名之曰挂.挂之形者,敌若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返不利.我出不利,彼出不利,名之曰支.支之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击之而利.隘之形者,我先居之,盈以待敌;若敌先居,盈而勿从,不盈从之.险之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也;若敌先居,引而去之,勿从之也.远之形者,势均力敌,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因地制宜.故兵败有,走者弛者,陷者崩者,乱者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也,以一击十,名之曰走;卒强吏弱,名之曰弛;吏强卒弱,名之曰陷;大吏小将,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主将,不知其能,名之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名之曰乱;将帅者也,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名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防患未然.第十篇地形【原文】孙子曰:地形(1)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2)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3)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4)。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5);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6);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7)。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孙子兵法:六种地形的战术要点
孙子兵法:六种地形的战术要点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现场有神灵这一讲我们进入《孙子兵法》的第十篇《地形篇》。
这一篇原文有680字,有五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讲解了六种地形的战术要点;第二层,讲了将领犯错会导致的六大败局;第三层,对应一层的内容,孙子强调了地形的重要性;第四层,对应第二层的内容,他强调了训练的重要性;第五层,他讲了如何做一个好将领的四个要点。
这一篇,我会分成五讲来跟你讲,也是我们用时最长的一篇。
在前面的《行军篇》中我们已经讲过四种典型地形和六种危险地形,但《行军篇》主要讲不同地形的行军和宿营原则,而《地形篇》则侧重谈六种不同地形的作战原则,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地形是作战的关键,所以作战前要先仔细审查地形。
首先,你平时要把地图看得滚瓜烂熟,到了现场之后,五十里之内要先派兵去打前站,看有没有敌人的伏兵。
其次,将领要亲自去察看地形,从而知道地形险易以及哪里方便作战。
李世民打仗的时候,每次作战他一定亲自去看作战地形并观察敌营,即使多次遇到危险,他也绝不把这个活儿派给别人。
我们说一切答案都在现场,现场之中有神灵。
只有到了现场,你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用兵。
你只有一路打好腹稿,作战的时候才能够胸有成竹。
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中有一个“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
你一定得是到了现场,看到那里的现物,看到在那里发生的现实,然后你才会知道怎么办。
《孙子兵法》与钓鱼之《地形篇》
《孙子兵法》与钓鱼之《地形篇》
《孙子兵法》云: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用于钓鱼,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想去钓鱼,而不知道今天不是钓鱼的日子,钓到的可能性只有一半;知道今天是钓鱼的日子,但不知道自己今天的状态是否能够发挥钓技,钓到的可能性只有一半;知道自己可以发挥钓技,也知道今天是钓鱼的日子,但不知道钓点有没有选对,钓到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
所以钓鱼的人,钓鱼的先决条件都具备的话不会输。
所以说:知鱼的习性知自己的状态,钓到的机会就大;知天文(天气)知地理(钓点的选择),百钓百胜。
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哈哈。
第十一章《孙子兵法》地形篇
今译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我们可以 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 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 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 防备,就要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 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
.
注释 ⑧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指敌我条件相当,如以一击十,因而失败的,
叫做“走”。
⑨卒强吏弱,曰弛:指士卒强悍,但将吏懦弱,不能统帅约束,致使军政 废弛,因而失败的,叫做“弛”。
⑩吏强卒弱,曰陷:指将吏本领高强,但士卒怯弱,缺乏训练,因而失败 的,叫做“陷”。
(11)大吏怒而不服:指小将(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曹操注:“大吏, 小将也。”
5)从“知吾卒之可以击”起,到“胜乃可全”止,为第 五段,总论知彼知己,知地知天,乃可全胜。
.
二,原文及译文
1,原文及译文1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 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 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 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 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 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 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 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 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 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 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2)从“故兵有走者”起,到“不可不察也”止,为第二 段;论战斗开始时,固在能利用地形以立胜,但胜败的关 键,实系于将才的优劣和士兵的强弱。
3)从“夫地形者”起,到“国之宝也”止,为第三段, 论战时知地、察己固属重要,但尤在于先知敌情,方能战 无不胜。
孙子兵法计篇商业案例
孙子兵法计篇商业案例“地形兵之助”,依靠资源发挥优势孙子特别重视地形在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在《地形篇》中,他把地形分为“通形”、“挂形”等六种,分别阐述在这六种地形上应该如何作战才能有“利”;在《九地篇》中,他又根据周围环境把战地分为“散地”、“轻地”等九类,阐述在这些地方应该如何行动;在《行军篇》中,他还论述了“处山之军”、“处水上之军”、“处斥泽之军”、“处平陆之军”各应如何作战才能取得胜利的诀窍.可见,地形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战争指挥者可以借助地形的特点占据有利的地势.故孙子总结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篇》)作战要依靠地形的帮助,办企业也要靠地形,那就是土地的资源.在煤资源丰富处可以办煤矿,铁资源丰富可在附近办钢铁厂,石油资源丰富可以建立石油开发公司.企业家不仅可以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兴办各种厂矿企业,还可以依靠不同的土特产,兴办各种相关企业.如在羊毛大量出产的地方办毛纺厂,在水果和肉类大量出产的地方办果肉加工厂,在水质特好的地方办酿酒厂等.按照“地形兵之助”的原理,依靠矿产和土特产兴办企业,而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仅以湖南省洞口县的乡镇企业为例进行说明.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资水上游,这里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主要有粮食、生猪、油料、竹木、果品、茶叶六大类产品.该县依靠这些农副土特产品兴办企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们兴办的企业约有以下三类:(1)基地型企业,主要是办畜牧小区.针对生猪生产总量大但不集中、规模优势不突出、比较效益不高的问题,他们大胆创新,兴建股份合作集约化的畜牧小区.这些小区以企业化形式管理,融种畜供应、疫病防治、产品销售于一体,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管理方式科学.在集约化畜牧小区带动下,全县生猪生产呈大规模发展趋势.1997年,饲养量达二百七十七万头,出栏一百八十六万头,总量居全省首位.除办好一批万头猪场外,该县还兴办了十个千只羊场,五个百头牛场.(2)加工型企业.围绕农副土特产品基地,他们兴办了六大系列一百五十七家加工型企业:其中围绕生猪生产,兴办了四家规模较大的冷冻加工厂、一家猪鬃厂和十余家小型皮件厂;围绕粮食生产,兴建了酒厂、食品厂和十家大米加工厂、五家饲料厂;围绕竹木生产,兴建了造纸厂、松脂厂、木制板厂和四家凉席厂、五家竹筷厂;围绕茶叶生产,兴建了两家茶厂.(3)销售型企业.全县二十二个乡镇都建立了生猪购销公司、竹木购销公司等.这些流通领域的乡镇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农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极大地加快了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流通.全县80%的生猪、60%的柑桔、50%的木材,都靠这些购销公司销往全国各地.截止至1997年,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2万家,从业人员4.8万多人,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稳步上升.在企业经营竞争中,采用与对手的其他竞争者建立联盟,将这些企业拉入到自己方面与主要对手竞争,这也是运用“地形者,兵之助也”的谋略.例如,录像机早期市场的竞争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例.JVC公司挑战的对象是强大的索尼公司.索尼是第一家将录像机投放到市场的公司.1975年,它在日本开发出了Beta制式尺寸磁带录像系统.当时,JVC公司也正在开发自己的VHS标准,这种标准具有连续录像两个小时的优势,而不是传统的一小时.但是JVC公司在生产、分销及市场营销上缺乏同索尼公司较量的实力.于是,JVC公司发动了一场进攻性的战役,它在将VHS格式授权给其他生产商的同时,提出为其他公司重新定牌生产录像机.包括松下、日立、三菱、夏普、三洋和东芝在内的许多索尼公司的竞争者都签约加入了这一活动.一年后,当索尼公司意识到建立自己同盟的重要性时,为时已晚,所有的最佳搭挡都跑到了VHS的阵营中.在随后的12年竞争中,JVC公司由于建立了强大的联盟而取得了标准的胜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索尼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3%以下,1988年,索尼最终放弃了Beta制式产品,而JVC公司则借用同盟力量取得了录像机市场的胜利.。
《孙子兵法》讲义13|《地形篇》:将道!
《孙子兵法》讲义13|《地形篇》:将道!作者:三困教材:《兵家修炼》·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明:讲义按照《兵家修炼》的形式称呼孙武为大师父,讲义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炼》内容,引用处不再标注。
【每周读点兵学,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地形篇》大师父阐述了通、挂、支、隘、险、远这六种典型的作战地形。
《地形篇》框图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是“通”形。
在这种地形上,我军要先占据地势高、向阳的阵地,并且保持粮道畅通。
这种地形相当于进入门槛不高的市场领域,比如互联网行业某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领域,这种领域竞争比较激烈,因此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市场(“居高阳”),二要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利粮道”),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容易进入,但难以返回的地形称为“挂”。
在挂这种地形上,如果敌人没有防备,那么我军可以突然出兵战胜他;而如果敌人有所防备,我军出兵攻打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就难以返回了,这样形势将对我军非常不利。
这种地形相当于进入门槛不高,但退出成本比较高的市场领域,比如需要采购高昂设备的制造业,在这种领域竞争,一定要趁竞争对手不注意快速进入市场站稳脚跟,否则一旦竞争对手利用较早进入的优势进行阻击,那么我方就进退不能了。
我军主动出击不利,敌人主动出击也不利的地形称为“支”。
在支这种地形上,敌人虽然以利引诱我军,我军也不要出击,而要假装带兵离开,诱使敌人出兵一半时再回军攻击他,这样对我军有利。
“支”相当于是有待成熟的领域,先进入者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培育市场,因此应该让对手先进入这类领域,待其把市场培育得差不多了再进入。
在“隘”这种地形上,如果我军先占据,那么一定要用充足的兵力把守以防备敌军的进攻;如果敌军先占据,且防守兵力充足,那么我军就不要进攻了,但若敌军防守兵力不足,那么我军可以发动进攻攻下它。
“隘”相当于是市场规模比较小的领域,如果我方先进入这个领域,那么一定要充分占领市场,不要再给其他对手机会;而如果有对手已经牢牢地占领了这个市场,那么我方就不要再杀进去了,否则竞争起来将惨不忍睹,势必导致两败俱伤。
孙子兵法案例分析
孙子兵法蒙牛的奇迹如今的蒙牛风头胜过伊利,整个过程上演的"管中窥豹"、"不问出处"、"以退为进"、"知己知彼"、"出奇制胜"、"巧借东风",无不体现着《孙子兵法》的精华。
郑俊怀等6位伊利高管被检察机关带走的6天前,他和昔日的老下属--蒙牛总裁牛根生曾不期而遇,据说牛根生对郑俊怀态度很是恭敬。
2005年1月4日,伊利股份发出公告,公司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在内的5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罪已正式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逮捕。
8天之后的1月12日,牛根生的"老牛基金会"正式创立,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
曾几何时,郑俊怀和牛根生这一对一起打拼的亲密战友,却因某种个性而反目,郑俊怀对牛根生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
牛根生被"扫地出门"之后却独立门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硬是打造了一个敢和伊利老大哥叫板的蒙牛;最近一段日子的风头更是胜过伊利,整个过程上演的"绝地反击",无不体现着《孙子兵法》的精华。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孙子兵法》: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民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解释:要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和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方面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
七种情况是:哪一方君主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案例:1999年7月,时任伊利集团副总裁兼冷饮事业部总经理的牛根生,因为管理方式、为人处世方面与伊利总裁郑俊怀相左,被郑俊怀取消了"兵权"。
《孙子兵法》关于地形的论述
一、《地形篇》《地形篇》中孙武专题论述地形的篇幅,根据战争规律,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的原则,论述了“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六种地形的特点及其作战方法,并总结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扼要的点明了地形在战争中的地位。
第二个方面,讲述的是“治军”的问题,列举了“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六种指挥军队的错误类型,并指出若因这六种原因而导致战争失败的,是由于将帅的指挥不当造成,需要为将者谨慎对待。
孙武概括用兵的原则“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此外孙武还讨论了君主与战争的关系,这部分的内容在谋攻篇中提到过,讲述了君主不了解军事,却妄图干涉军事活动所造成的危害,而这里则论述的是为将者如何对待君主的干涉,要分为两部分讨论:(1)唯胜论,强调战争的主体性,君主的命令可以不听取,一切以战争的胜败为行动准则,保护的是国家的利益;(2)但若是精通政治之道,则这种做法不可取,战争可以不胜,但君主之命不能不听,否则即使胜利战争,但是个人的政治前途生涯也将完结,典型者如岳飞,不能不慎重地考虑。
其次,孙武论述了治兵的方法,要爱护士兵,使士兵归心,但又不能娇惯,否则不能为我所用,弃之,必须在仁爱的同时要强调军纪。
最后孙武强调要知情的全面性,从“知彼知己”,升华到了“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境界。
注:孙武提出的地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地形”:指的纯天然形成的地形,如高地,险地,具有客观性;一类是“非自然地形”,指的人为后天造就的地形形态,如深入敌地,相争之地,利害之地,分合之地等等,其主观性较强。
《地形篇》分析的是“自然地形”,《九地篇》分析的是“非自然地形”二、《九地篇》本篇除了列举出战争中九种非自然地形的类型及其应变之法,还论述了战场用兵的原则和策略,这是《九地篇》中所要阐述的两大部分。
地形方面,论述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泛地,围地,死地等九类非自然地形以及应变之法。
孙子兵法 地形篇
文言文翻译之孙子兵法地形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下面我们来看看孙子兵法·地形篇。
【概述】《孙子兵法地形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
该书主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原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迎娶”欧洲公主”,天时地利人和的相遇
------吉利完美并购沃尔沃
一核心思想:
1.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2.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总结: 全知而慎战,慎战而全胜.
二案例介绍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
”
三案例分析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
知彼:
沃尔沃轿车的全球销量由2007年的458,323辆降至2008年的374,297辆,又
再降至2009年的334,808辆。
2008年同比下降18.30%,2009年10.6同比下
降10.60%.由此图可知,在金融危机之前,沃尔沃的亏损还不是很严重,但金融
危机使沃尔沃的销量雪上加霜.其亏损程度主要在2008年第三、四季度,2009年
第一季度加重,利润率最低时达到-22.72%。
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
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
知己:
1.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
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20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相比2007年依然有一定增长,吉利的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涨幅.
2.吉利从20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不打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
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若能完成此次收购恰好能弥补吉利在技术上的不足.
3.吉利的低成本优势巨大,而且吉利在2007年之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要造老百姓买得
起的好车”,此时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低售价.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任何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过程都是复杂的,取得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天时和地利。
当前的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便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天时和地利.
天时:金融危机创造了历史机遇。
实际上,吉利早在2007年9月就开始申请并购沃尔沃,并通过太平洋汽车公关咨询公司与福特保持日常联络。
2008年吉利组织了包括富尔德律师所、德勤会计师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内的项目团队,正式开始运作并购沃尔沃项目。
但此时的福特一方面正忙于出售路虎和捷豹,无暇顾及沃尔沃,另一方面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不够,无心卖掉自己的技术重心沃尔沃。
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美国2008年的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18%,福特的汽车销量更是下降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于1999年耗资高达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的全部股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但此时的福特发现,金融危机已经使得全球大型车企无力竞标沃尔沃,因而福特不得不重新考虑吉利,并于2009年10月28日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随后双方展开了深入谈判。
地利: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提供后盾。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和宝马等一线豪华车的年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此时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
沃尔沃2009年在华销量超过2.2万辆,全年销量增长超过80%,其中12月份的单月销量增幅更是高达121%。
进入2010年以来,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迅猛增长的势头。
据该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5月,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了108%。
因此,对于沃尔沃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
人和: 就是与政府的关系。
一方面是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
对于吉利来说,这几年在全国几个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这次收购的融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还包括来自中央层面的鼓励与首肯。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还接见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给了李书福很大的鼓励。
四案例阐发
充分利用好各种客观条件,实现企业的发展和飞跃.
知彼----了解对手知己----熟悉企业知天----把握机遇知地----懂得地利
了解你的对手,分析自己的能力,优点,弱点.了解天时和地利,借势而为,伺机而动.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胜利才会有完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