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出示投影: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解*的主要内容感受*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教学重难点:感受*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揣摩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说出关于“月”的诗句。
听王菲演唱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也知道《水调歌头》是首咏月怀古的词。
同为一轮或圆或缺的明月,不同的赏月者却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他们的笔下自然也就别有一番情致。
因此在我国的古诗文中就有很多描写到月亮的语句,如刚才这首《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对月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苏轼,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的月夜下的感受就与《水调歌头》中的不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这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
二、破题了解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
死后谥“文忠公”。
学生看苏轼图片,三苏亭图片 2 介绍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
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诵读、积累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讨论。
(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1):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快乐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考虑、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2):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篇一」《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
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
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
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
1.自由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不正确的指出。
3.老师范读4.学生齐读5.托音朗读:请同学们把“念”“盖”“但”三个字在读的时候采用托音的方法来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指名学生读(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读准字音,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三、课前准备:ppt、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师生交流歌词,小结:看来人生无奈啊。
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出示引号中文字)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在哪里?飘零江湖。
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
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
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8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西江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初读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了解二篇短文的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读写结合;3.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妙,培育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热爱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老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解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老师点拨。
(1)古今异义①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②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2)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提问2: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6篇)《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借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
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美丽之处。
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
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
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
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1[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
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
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写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闲人”的意蕴引导学生认识苏轼高洁、澄澈的心境和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理解文意;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资料引入等突破重难点。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古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这个人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1、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点名朗读,纠错、指导。
3、齐读,读出韵味。
三、借助注释,合作疏通文意。
四、吟咏美文,理解意蕴,感悟作者情怀。
(一)、觅东坡知音。
1、生齐读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问:东坡为何在冬夜起行?2、哪个词能表现出东坡夜游的兴致很高?3、还有一些词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4、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导入: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希翼;也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明确:——多才多艺的苏东坡(苏轼)。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教师语言: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从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说说这篇文章的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1.一读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2.二读通顺流畅,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语句读通畅。
3.反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发现其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与《答谢中书》的不同之处。
《答谢中书书》(1)句式特点:句式整齐,多是四字一句,多用对偶。
(2)用字用词:文章用词精美,描写生动。
(3)韵律节奏:音韵具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
《记承天寺夜游》(1)句式特点: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变化(2)用字用词:语言朴素自然。
(3)韵律节奏:音韵和谐,节奏富于变化。
4.三读节奏分明,在把握《记承天寺夜游》,二者在句式、用字用词、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节奏,读出文章的层次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赛课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赛课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第一篇:赛课一等奖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简洁的语言中蕴涵的复杂、曲折的情感;2、品味作者笔下月色描写的精妙,感受所营造的宁静、淡雅的意境;3、探究“闲人”所饱含的复杂微妙的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猜字谜繁体字“閒”字引出“月色入户”导入。
二、认读,读准字音和节奏1、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词。
2、强调几个字词的读音:起行、荇、柏、横.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出字词、句子疑问。
4、齐读,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三、解读,品味语言和情感通过反复的品读,感悟文中情感,读出文章的味道。
1、解题,哪个字表明了文体特征?记的是件什么事?夜游。
什么季节夜游?深秋。
作者夜游的起因呢?为什么到承天寺去呢?相机插入写作背景和怀民其人。
2、看叙述部分,请同学们找找能出能表现的作者情感的词语,细细品味,说说你所体会到的作者夜游过程的情感变化。
3、点名读,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4、重点品析写景的句子。
体会月色描写的精妙,体会清幽宁静的意境。
写作手法、“盖”字的妙用,竹柏的象征意义。
5、反复品读,读出月色描写的美,读出作者情感的寄托。
教师配乐范读。
四、赏析,感悟态度和人生1、作者为什么自称“闲人”?身闲,心闲——闲——閒。
2、那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但”字?你还能体会到作者那些感慨?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复杂微妙的情感。
被贬谪的淡淡孤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对世人追名逐利的讽刺,对自己能够身处逆境仍能欣赏到大自然之美的自豪。
3、视频欣赏4、课上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苏轼有了更多的理解,请你告诉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豁达乐观5、导入苏轼其他诗词,和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文字,加深对苏轼豁达乐观精神的体会。
6、让我们满怀崇敬的再次朗读《记承天寺夜游》吧。
学生配乐齐读。
五、拓展延伸: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身闲有时间,心闲有慧眼,《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妙手偶得之”的佳作。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预习检测2、正音畅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正音纠错,教师提示重点语句的停顿。
(三)速读训练要求:自由朗读(速读)课文1分钟,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畅。
指名检查。
重点检查中等偏下的学生5-8人。
(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当堂背诵打下基础。
)(四)疏通文意1、读译释疑。
请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疑,并在文中做好旁批。
教师各组巡视。
班内交流释疑,教师明确答案。
2、自学检测。
教师展示投影(见导学案三、读译释疑:1、参照注解翻译课文,画出疑难。
注意重点词)。
教师于各小组指名抽查解词,重点抽查中等及偏上学生,每人一句。
解释出现偏差由该组学生更正。
教师明确答案。
3、疏通文意由好学生自主通译全文(2-3人)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五)精读品悟1、欣赏图片,感受月色之美。
教师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三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短文二篇》中的第二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5个字,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的艺术世界,传达出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其情其景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写景抒情中的精品文章,是学生学习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再加上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能够自主疏通文意。
但要理解“闲人”的含义,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指导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
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加以少量检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采取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作者复杂的心情。
3、研读“闲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根据《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以下三点:1、熟读成诵。
2、通过读,读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3、领略文中月色之美并体会其意境。
由于学生与作者经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我把教学难点定位为:研读“闲人“的含义,学会乐观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五、教法、学法《课标》中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篇一1、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和凝练含蓄、饶有趣味的语言。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目标2自读、讲读、合作交流一课时苏轼是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可他善于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清透明,如诗如画。
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解,自豪地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一)学习小组组织对课文的阅读。
(查工具书或参考书,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二)抽两三个学生朗诵,检查学习小组组织阅读的效果。
如有问题,请学生纠正或老师订正。
(三)指导学生翻译课文,好的译文安排在组上、班上交流。
教师指导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词句:念无与乐者(想,考虑)(……的人)怀民亦未寝(睡觉)相与步于中庭(相约一起)(散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光景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四)问题讨论。
怎么看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慨叹?这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不能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也透露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五)师生一起朗诵课文,再次感受课文的美景和作者的闲适。
(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向家长朗诵课文,并把课文的大意讲给家长听。
抓住结尾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就自己的认识看法写一段文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3、了解背景,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意,背诵全文,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展示目标:见前页。
(三)课前检测:1、注音:藻()荇()寝()2、填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朝人,号()。
(四)精讲点拨:1、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划分朗读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提示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翻译理解。
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
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五)强化训练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提问后明确:因为月色很美,去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2、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把自己的失意寄托于欣赏月色。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3.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4.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
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背景衔接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
字音遂()寝()藻荇()4.重点词解释念()遂()相与()中庭()盖()但()耳()5.重点句翻译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文初探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课文深究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合作探究1.本文的写景句子美在何处?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