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一)
论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中的审美倾向
论中国传统文人书画中的审美倾向一、文人画的起源苏东坡评王维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画于文人眼中,不过是做学者的余事,偶一挥毫,则发诸心臆。
倪云林所谓“写胸中逸气耳”。
传统之文人画,就是文人余事。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他的诗清新恬淡,意境空灵萧散。
他以水墨画著称于世,开一代先风。
以诗意入画境,以画境写诗意,被后世评为文人画的始祖。
明代董其昌把画史分为南北二宗,北宗以李思训为宗,南宗以王维为祖。
这就把宫体画与文人画从理论上分了开来。
继王维而后的五代画家董源,继承了王维的风格,写江南真山水,神韵天成,为时代之巨匠。
其弟子僧巨然,妙得天真,用墨秀润,丛林叠嶂,气韵氤氲,与师齐名。
另有荆浩与关仝,则写北方山水,雄奇险绝,料峭幽远。
并为四大家,世称“荆、关、董、巨”。
可以说山水画到此,方是体用完备,六法俱善了。
其影响之大,足以千秋而论。
宋代是文人画兴盛的时期。
当时之文豪学士如苏轼、米芾、文同等,莫不是书画兼工,并称一代之雄。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这些大家皆推崇王维,或以诗意入画,或以画境入诗。
由于他们都是学者文豪,都注重于画的意趣,并且是大书家,这就更加重视笔墨情趣,东坡所谓“天真烂漫是吾师”是也。
米襄阳画宗董、巨,直述王维,别开一派天地,多以点写山水。
其画烟云飘渺,深邃苍润,微风带雨,婉如扑面。
世所谓“米点”。
其子友仁,并称“二米”。
董其昌言“米家山谓之士夫画。
”所谓士夫画就是文人画。
文人,每以文事著称,或以画名于世,皆是余兴。
其人博学,画便多雅趣。
有如此之大家,文人画便昌盛了。
二、文人书画的审美视角1.传统文人画的特点文人,大多为不羁之士。
由于仕途的不得意,难展胸中抱负,由此而放迹山野,寄情于笔墨,销胸中块垒。
以画著称于世者,大都是饱学之士。
画中难以尽意处,往往以诗言之。
诗情画意,这是文人画最显著的特点。
元四家中的倪云林,在当时就以诗画并称。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皇甫娟 ( 河南省郑 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关术学院 4 0 1 ) 50 0 )
摘要 :文人 画是 一种综合 型艺术 ,集文学 、书法 、绘 画、篆刻 艺术为一体 ,是画家文化 素养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它崇尚 “ 意似 ”贬 斥 “ 形似” ,追求笔墨意蕴 ,讲究诗 书画印结合,并要 求画者的学养 深厚方能言之有物 ,画面格调 才能高雅 。传 统文人 书画以不同于院体
画 的 另 一 种 典 范 意 义 对后 世 文人 画 的发 展 产 生 了广 泛 的影 响 对 文人
画及 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教 育 中的审美倾 向进行 正确研 究和批 判的继承
仍 具 有 积 极 的现 实 意 义 。
关键 词:文人 书画;审美选择 ;意 ;形
传统 “ 人 画 ”是 中国 画里 的一类 ,也称 为 “ 夫画 ”,泛 文 士 指 中国封 建社 会 时文 人 、士大 夫们 的 书画 。随 着时 代和 艺 术的 发 展 ,我 国现代 理论 家 、画 家 陈师 曾指 出 :文人 画是 带有 一 定文 人 情趣 ,其 中流 露着 文 人思 想 的绘 画作 品 。在传 统绘 画 中 ,文人 画 强调 以形 传 ,讲 究诗 、书 、画 、 印的 结合 ,它 与工 匠 画与 院体 画 特 征 。 风格 都有 所 区别 ,独 树一 帜 。文人 画 是 中国绘 画史 上一 个 不容 忽 三 、诗 、书 、画 、印 的独 特 审美情趣 视 的艺术 发展 阶段 ,它独 特 的审美 追 求和 表现 风格 一度 成 为我 国 文 人 画极其 重视 文 学和 书法 修养 ,画面 中 的诗跋 、书 法 和 印 后 世 书画 教育 中长期 追逐 的方 向 。 章和 绘画对 象 互相 补充 ,成 为 有机 统一 的 艺术整 体 ,许 多作 品在 传 统文 人 画的发 展 这 一方 面 部达 到 了很高 的成 就 。诗 、书 、画 、 印相结 合 的这种 特 文人 画 的发展 可追 溯 至汉 代 ,张衡 、蔡 邕 皆有 画 名 。在 魏 晋 殊 的艺 术表现 形式 也标 志着 文人 画的进 一步 完善 。 南北 朝 时期 国家设 立 有专 门的机构 来 培养 能工 巧 匠 ,那时 的一 些 唐 代 科 举 尚辞 赋 , 士大 夫 皆 以诗 词 歌 赋 为 务 ,这 是文 人 画 画家 就 已经有 了文 人 自娱 的心 态 ,如姚 最 认为 “ 学 为人 , 自娱 家要 具有较 高 的诗 词修 养 的重要 背 。北宋 文人 苏轼 、米 芾 、黄 不 而 已” ,王徽 的 “ 乃吾 自画 ”等 思 想 ,这些 都可 称 是文 人画 的 庭 坚等 都极 力提 倡 “ 画 诗画 一律 ”, 宋 徽宗 设立 的 国子监 画学 ,还 雏形 。唐 代诗 歌盛 行 ,其 中大 诗人 王 维 以诗入 画 ,他 的艺 术观 念 以古 人诗 句命 题考 试 。文人 画 要 “ 如骚 人赋 诗 ,吟咏 性情 ”, 由 和 审美情 趣更 加具 了文人 书 画的特 色 ,后 人尊 称王 维 是 “ 文人 画 此 才 能够 一步 抒发 作者 的主 观精 神情 感 。至 元代 ,题 画诗 达 到 了 的鼻祖 ”。 空前繁 荣 ,产 生 了许 多如黄 公望 、倪 瓒 、王 蒙 、吴镇 等有 影 响力 南 北 宋 时 期 , 中 国建 立 了制 度 明 确 的 画 院 ,用 来 专 门的 培 的名 家 。逐 渐 的 ,在 画上题 诗 已不仅 是 形式 和构 图需 要 ,而 且被 养 画家 。一些 具 有较 高文 化修 养 的画 家首 次提 出了一 些关 于文 人 视 为 品评 画家 艺术 修养 、 学识和 作 品格 调高 低 的依据 , “ 中有 画 画 的看法 ,苏 轼第 一 个 比较全 面 的阐 明 了文人 画理 论 ,他提 出的 诗 ”就 成 为 了文人 画 的基本 要求 。文 人 画又 重书 ,张 延远 在 《 历 “ 人 画 ”概 念使 文 人书 画更 加趋 向于成 熟 。此后 ,文人 画开 始 代 名 画记 》 中就记 到 “ 士 夫骨 气形 似节 本 于立 意而 归乎 用笔 ,故能 正式 从 院体 画之 中分 离 出来 。文 人画 的鼎 盛 时期是 在 元代 , 由于 书者 皆能 画 ”。北 宋 的黄庭 坚 以书 法家 的眼 睛看 到 了 ; “ 坡墨 东 当 时社会 动荡 ,许 多 的文 人士 大夫 产 生 了厌世 和遁 世 的心 理 ,绘 戏 ,水 活石 润 ,与 余草 书三 昧 ,所谓 闭户 造 车 ,出 门合辙 。”在 画 成 为 了抒 发 个 人 精 神 与情 绪 的 自我 调 节 手段 。 以黄 公 望 、 王 就 这 里点 出 了画 中的 书法 因素 。文人 画 中还 有一 个特 点就 是 印章 蒙 、倪瓒 、吴镇 为代 表 的 四大 家 ,又 把文 人 画的创 作 推 向了新 的 的使 用 。中 国书 画中 印章有 着悠 久 的历 史 ,宋元 之后 ,印章 在制 艺 术 高峰 。他 们 以一种 “ 世 ” 的态 度 去 表达 士大 夫 阶 层 的 孤 作形 制 、用 材 、 章 法布 局 和 印 文 篆刻 上 都 有 了显 著 的 发展 与变 出 傲 、清 高和 空 虚 的 情 感 ,追 求 和 主 张 “ 笔 草 草 ” 、 “ 求 形 化 。许 多 文人 、 画家 也在刻 印行 列 之 中, 当时 出现 了斋馆 阁印 、 逸 不 似 ”、 “ 写胸 中逸 气 ”的意 象表 达 。至 明代 ,文 人 画 已上升 为 诗词 印和 鉴藏 印等 所谓 的 闲章 , 以用来 抒发 书 画家 的个人 性情 , 聊 画坛 的 主导地 位 。画 家董 其 昌倡 作画 者必 须 “ 万卷 书 ,行万 里 表达 自身 的艺 术观 念 等 。明清 之后 ,研 磨石 印在 文 人之 中更 是蔚 读 路 ”以加 强修 养 ,追 求文 人 画的 “ 气 ” 。这 种 思想 直接 影响 到 然 成风 ,几乎 成 为了 文人 书画 家必 备之 能事 。 印章 的多样 性 使其 士 了清 代绘 画 的基本 格 局和 审美 取 向 ,朱耷 、石 涛 、及 扬州 八怪 突 在画 面 中 与书 、 画艺术 相 得益 彰 ,是 中国 文人 画 中不可缺 少 的一 破 四王 的束缚 ,开创 了新 局 面 ,形成 了我 国独 具 民族 特色 的绘 画 个组成 部分 。 体系 。 四、 学养深厚 、修 人修 德是 文人 画的重 要 内容
试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
形 成 的思 想底 蕴 .当他们将 自己的情 感 与热 情投 入 到绘 画领 域时 . 很 快在绘 画变 革 中找 到 了审美 的接 合点 。 便 于 是 就 形 成 了 其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 . 诗 书 画 印 的 结 合 。 书 即 诗 画 印 的 结 合 是 中 国 传 统 文 人 画 的 独 创 特 点 、独 特 的 艺 术
思 想 . 家 建 功 立 业 、 极 人 世 的 影 响 与 熏 陶 , 而 满 怀 儒 积 从
着 儒 家 的 人 生 价 值 目标 , 人 生 道 路 上 竭 尽 全 力 , 图 实 在 力
现 自 己 建 功 立 业 的 宏 大 理 想 。 标 是 远 大 的 , 道 路 是 坎 目 但 坷 的 。 会 的发展 左右 着 文人 们 的人 生 。 在社 会 离乱 , 社 政
诗 变成 画 、 咏成 诗 . 传 达文 人 独 特 的情感 , 中 国传 画 以 是
统 文 人 画 的 一 大 发 明 . 是 其 一 大 特 点 。 首 先 提 出 “ 画 也 诗
在 中 国 封 建 的 历 史 长 流 中 ,绘 画 随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和
精 神 状 态 的 改 变 而 发 展 着 ,儒 道 释 作 为 社 会 主 体 思 想 的 构成 因素 . 透 在社 会 的方 方 面 面 , 中 国传 统文 人 士大 渗 对
夫产 生 了极 为重 要 的影 响 。 文 人 知 识 分 子 在 人 生 的 开 始 阶 段 . 就 开 始 接 受 儒 家
本 一 律 ” 苏 轼 , 于诗 歌 与绘 画 的结 合 , 使绘 画 向诗 的 对 促
试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
的形 式进入朝廷成为官员 ,他们 既不同于王室贵族 , 示 出文人 画重 其“ ”而轻其 “ ” 也 意 , 形 的审美倾 向 , 由此看 不 同于 民间的画工 , 在审美上他们 既看不上王室 贵族 的 出无论是文人 画的创 作还是识鉴品评 ,都 不拘常法 , 而 “ 镂金错彩 ” 也看不上 民间画工 的“ 粗糙俗气 ”所 以他们 是追求所要表现事 物 中所 蕴含 的意境和逸气 。 审美 , 这种 就高举 “ 高” 清 的旗 帜 , 在政事之余 而从事 的一种雅好 , 倾 向也成为文人 画教育的重要 思想。 他们追求神 似而忽视形似 , 追求笔 墨的情趣及画家本身 二、 强调画家人品、 知识修养 人 品的优 劣 , 强调诗 书画的结合等 这些独特 品格 。 以 所 文人 画讲究人 品 。 品不好 的人 , 人 是难 以受 到文人 文人 画家在 教育上也形成了其特有 的审美倾 向, 中国 画家 的称赞的。 在 宋代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 中说 :骨法 “ 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用笔五者可学 , 如其气韵 , 在生知……人 品即已高矣 , 必
【 关键词】 文人画的审美倾 向 人品修养 笔墨情趣 画外意 【 中图分类号] 0 【 J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o9 83 (o10- 17 0 10— 5421)4 05— 2
文人 画最早源于宋代苏轼提 出的“ 士人 画” 而通常 对“ . 形似”也就是 “ , 追求神似 , 忽视形似” 但他所说 的反 。 的说法 , 明代 董其 昌正式使用文人 画一 词。文人画顾 对“ 是 形似” , 并非是排斥形 似 。 而是反对缺乏“ 诗意” 内涵 的 名思义就是中 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 。 宋代是 中国 呆板的“ 形似 ” 已。 而 历史 上真正意义上的 “ 士大夫文人 ” 阶级产生 的时代 . 据 文人 画家 们追求 “ 神似 ” 强调 自
绘画与人的解放——浅论中国传统文入画的审美倾向
然 是 开时 代 风气 之先 的最 灿 烂 的时 代 之花 。 文 人 画是 以时 代 的叛 逆 者面 貌 出现 的 。 明清 两期 ,受时 代 腐败 世 风的
在 画里 考 究艺 术 上 功 夫 ,必 须 在 画外 看 出 许 多文 人 之 感 想 ” 。此 之 ,所 谓 文人 画或 谓 以文人 作 画 ,知 画之 为 物 。是性 灵 者也 ,思 想者 也 ,活 动者 也 , 非器 械 者 也 ,非 单 纯 者也 ” 。说 明 了 文人 画 所 具 有 的文 学 性 、哲 学 性 、 抒 情性 。在 传统 绘 画里它 特有 的 “ ”与 工 匠画 和院体 画 所区 别 ,独树 一 帜 。 雅 黑格 尔说 : 审 美 带有 令 人解 放的 性 质 。 此 乃金 石之 言 , 语道 破 了审 美 的 “ 一 基本 功 能 。审 美 是一 种 情 感活 动 , 是 一种 超 越 了 世俗 和 功 利 的一 种 精 神 它 愉 悦 , 一种 物 我两 忘 的高 峰 体验 。 文人 画作 为 中 国传 统 绘画 重 要的 一 支 , 是 对 它 的刨 作 和欣 赏 , 都会 使 人们 摆 脱 世俗 的 束 缚 , 到 心灵 的 舒展 , 想 的 达 思 解放 , 以致突 破 绘 画技 巧的 藩 篱 , 达到 纯 粹的 审美 境 界 。本 文将 围 绕这 一 基 本思 路展 开 对 文人 画 审 美倾 向 的讨 论 , 以此 来 审视 我们 当 下 的美术 教 育 , 并 以提升 其 审美 品 位 。 1 心 灵的舒 展 审 美是离 不 开心灵 的舒 展 , 灵魂 的 自由的。 席勒所 说 的 “ 让美 走在 自由 之 前 , ①道 出的 也是 这 么一 种 规律 。倪 赞 道 “ 者 不过 意笔 草草 ,不 求形 画 似 ,聊 以 自娱 ,写 胸 中逸 气 耳 ” 近 代 国学 大 师王 国维 在 《 教 育之 宗 旨* 论 中 ,对 此做 了更 深 入的 阐述 :“ 人心 之动 ,无 不 束缚 于一 己之 利 害 ;独美 盖 之 为物 ,使人 忘一 己之利 害 而人 高 雅纯 洁之 域 ,此最 纯粹 之 快 乐也 。 翻开 绘画 史,沉浸 在艺 术 中,忘记 世俗功 利 ,一任 心灵 翱翔 的事例 ,触 目皆是 。 明代徐 渭 是水 墨大 写意 的 先驱 ,他 给 自己 的梅 花园 题诗 :“ 来不 从 见梅花 谱 ,信手 拈来 自有神 。不 信试 看千 千树 ,东风 吹 着便 是春 。 ②他 的 ” 画也正 如 其诗 ,浓 墨淡抹 ,酣 畅淋 漓 ,任 意 挥洒 ,这是 何 等 奔放 不 羁 的个 性 ,何 等 自由舒 展 的心 灵 !正如达 - 芬奇 所说 的 画家 之 乐趣 :“ 画科 学的 绘 神 经性 质 ,将 画家 的心灵 变 得和 神灵 相仿 佛 。 ”④ 远离 人 间的神 灵 ,其 心灵 自然没有 凡尘 的拖 累 ,是 心灵 的 自由舒展 。画 家进 入艺 术创造 ,需 要 的正是 这 种境 界 。 从对 绘 画艺 术 的欣 赏 和学 习的 角度 看 ,这 正 是一 种 审 美教 育 , 自然也 会 带来情 感上 的愉悦 ,心 灵上 的舒展 南 朝画 家宗 炳说 山水 画 “ 神而 已” 畅 , 王微 则进 一步 阐述 了 “ 畅神 说 ” 望 秋云 ,神 飞扬 ;临春 风 ,思浩 荡 。虽有 :“ 金 石之乐 、圭璋 之琛 ,岂能 仿佛 之哉 ?” 这就 是说 ,无论 在 自然 山水还 是在 画中山水 面前 ,无论 是画 家还 是欣赏 者 ,都会 进入 痴迷状 态 ,而忘 记金 石之 乐 ,尘世 之 爱。 中 国画坛 上就 有一 则 趣事 :“ 四家 ”之 一 的黄 公望 有一 幅 元 《 富春 山居 图》 ,写富 春江一 带 的初秋 景色 ,画 面上蜂 峦起 伏 ,远树 含烟 ,段 段 有景 ,步步可 观 ,使观者 应接 不暇 ,为 之神往 。 此画是 传世 佳作 ,被人 辗 转 收藏 。 清代 顺 治年 间 传到 吴扃 卿 手上 ,他 竟然 打 算烧 了这 幅 画为 自己殉 葬 ,可见他 对这 幅珍 品的 喜爱达 到 了痴迷 的状 态。 ④质 言之 ,无论 绘 画的创 作 还是欣 赏学 习 ,都 必须 进入真 正的 审美 状态 ,心 灵要超 越世 俗的 羁绊 ,进 入 自由舒 展之境 ,去 享受那 纯粹 的精 神愉 悦 。然而 ,我们 目前 的绘 画教 育则 有诸 多不 如人意 之处 。例如 ,随 着大 专院 校扩 招的风 潮 ,美术 专业 也在很 快 的扩张 ,但 是相 当一 部分考 生仅 仅把 学 习绘画 当作是 一种 谋生 的选 择 ,而学 校教 育也 有一定 成分 的功 利因 素。教 育 的这种 世俗 化 、功 利化 倾 向 ,使 教师 和 学生都 有一种 心理 负重 ,使教 育在 很大 程度上 停 留在技 巧训 练和 僵硬 的理 论传授 的层 面上 ,难 以进人 心灵 自 由的审 美状态 ,这 是 当下绘 画教 育面临 的 最 大挑 战 。 2 思想 的超越 丹 纳在 《 术哲 学》 中说 :。 了解 一件 艺 术品 ,一 个艺 术家 ,一 群艺 艺 要 术家 ,必须 正确地 设想 他们所 处 的时代 精神 和风 俗概 况 。这些是 艺 术品最 后 的解 释 ,也是 决定 一切 的基 本 原因 。 @源 于生 活 ,高于 生 活是艺 术 的基 本 ” 原理 。就艺 术与时 代 的关 系说 ,一切艺 术都 是时 代 的花朵 ,一 方面植 根于 时 代 ,受 制于 时代 ;一方 面超越 时代 ,能 动 的表现 时代 。凡 是进步 的艺 术 ,必
中国文人画赏析
中国文人画赏析
中国文人画又称为文人画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流派,主要出现于唐代以后的历史时期,代表作有庄周梦蝶图和顾恺之洛神赋图等。
文人画的画家多为士人,以传神写意为主,强调诗意和境界,追求一种艺术上的自由和个性的表达,讲究气韵生动,独具神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中,有四位大师被誉为文人画的代表人物:吴道子、米芾、董其昌、文征明。
他们的作品以执笔生花、别具情致而著称。
在欣赏文人画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意境界:文人画作品往往伴有一定的文学意味,用意婉转、超凡脱俗。
二、气韵生动:文人画讲求“神韵”,不一定刻意追求写实的效果,但能够表现出主题所内含的灵气与潇洒。
三、笔墨功力:文人画强调的是用笔的灵活与墨的沉着,追求线条的流畅自然,墨色的内敛与深邃。
四、构图、形象呈现:文人画希望表达的是主题所内含的文学内涵,因此,构图既重视传统的审美法则,更注重主题设计,并寄予了丰富的象征内涵。
南宋的文人画与审美趋向
南宋的文人画与审美趋向南宋时期是中国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南宋的文人画则成为中国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南宋的文人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和发展,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更在审美趋向上体现出了独到的特色。
南宋的文人画以山水为主要题材,这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传统。
然而,与前代的山水画相比,南宋的文人画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在南宋的文人画中,作品中的山水不再被赋予人工和造景的痕迹,而是更加注重回归自然,追求意境和境界的表达。
这种追求自然与意境的表现方式成为南宋文人画的重要特征。
在南宋时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南宋的文人画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墨色的表现。
文人画家将笔墨的技法与意境的表达相结合,通过抑扬顿挫、浓淡变化等手法,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赞美。
文人画中的笔墨更加纵横自如,有的时候轻描淡写,有的时候又恣意挥洒,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由、开放的绘画风格。
作为南宋文人画的重要特色之一,文人画家们也注重画作的意境和寓意。
他们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呈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有时候他们会借用诗词、典故等来丰富作品的内涵,有时候他们会运用象征、意象来营造作品的氛围,使得观者可以从中品味出深远的内涵。
这种富有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得南宋的文人画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南宋的文人画不仅在审美趋向方面有所突破,还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了较大的改变。
南宋的文人画家对于平凡的人物、事物也极具情感,他们描绘了很多生活场景,表现了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他们通过绘画,呈现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人情的思索和感悟,展示了一种审美上的真实和深度。
这种大胆创新和审美的多元化,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南宋时期的文人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的文人画家们提出了以“士人之墨,士家之画”的理念,将文人与画家的身份结合在一起。
这种将士人的品行、人格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理念,使得文人画具备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浅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情达 意 ” , 方 面 应该 努 力 掌握 和 了 解 视 觉 符 号所 产 生 的普 时 一 遍 认 同性 , 妙 灵 活 地 运 用 隐 喻 , 予 图 形 语 言 多 种 含 义 , 巧 赋 使 作 品 产生 独 具 匠 心 的 艺术 魅 力 。 实 上 , 观 对 象 其 形态 积 累 事 客 了大 量 象 征 要 素 , 身 就 蕴 涵 着 潜在 的 图 形 刺 激 , 容 易 被 人 本 也 民普 遍 认 同 。 随着 人 类 思 维 的 进 步 , 些也 更 容 易被 人们 潜 移 这
一
、
抽 象 性 和 文化 经 验 特 性 现 代 ,图形 设 计 的表 现 手 法和 意识 日 趋 多 样 化 。 形 语 言被 注 入 了 信 息 时 代 的 许 多 特 征 : 高度 浓 图 如 缩 的 观 念 、 烈 刺 激 的 视 觉 传 达 功 能 、 烈 的 感 情 色 彩 、 维 强 强 多 的 幻 觉 空 间感 等 等 。 就 使 得现 代 图形 语 汇 更 加 多元 而 混 杂 。 这 隐 喻 作 为 图形 语 言 表 达 的 形式 , 来 以 暗 示 为 主 要 特 征 , 往 用 往 是 以联 想 的 图形 暗 示 关联 着 的含 蓄 。 当思 维 根 据 设 计 意 象 对 视觉元素进行组合 、 意 , 一定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时候 , 创 以 就 存 在 着理 解 与 被 理 解 的关 系 。
图形 与 语 义 是相 互 依 存 、 证统 一 的关 系 。 设计 创 作 和 辩 在 解读中, 如果 我们 过 于 陷 入 纯 粹形 式 的分 析 和 关 注 , 可 能 导 就 致 削 弱或 消 解 作 品 语 义深 刻 的 人 文 内涵 , 裂 时 间和 历 史 , 割 割
设 计 是一 种 理 解 和 沟 通 , 的是 加 强 人 与 入 的交 流 , 目 它通 过 一 定 的信 息 ( 念 ) 想 、 定 的 艺 术 形 式 和 一 定 的 审 美 价 观 思 一 值( 趣 ) 情 向广 大 观 众提 供信 息 。 图形 语 义本 身 指 ( 达 ) 传 的准 确性 是设 计 创 意 的 灵魂 和价 值所 在 。 计 师 运 用 图形 语 言 “ 设 表
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等二则
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等二则摘要: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
传统文人画在乎人品才情,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中国传统文人画书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学载体;形似;人品胸襟;绘画趣味;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
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
”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
”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
”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
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
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
一、以形似求其画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
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
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
宋徽宗亲自主持画院,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
宋代欧阳修、蔡襄、郭熙的趣味为朝廷所接受,众人效仿,成了整个宋代社会的普遍趣味。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论文摘要: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在北宋时期兴起了一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人画运动。
与民间绘画的创作相比较,文人画的创作形式更加强调绘画作者在所属阶层的文化品味,带有浓厚的南派文化色彩。
文人画多为士大夫,当时背景下的士大夫不同于其他画工,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展现自身的情趣和志向,把绘画作为一种高度表达心灵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对绘画作者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除要求作者具有超高的绘画技术之外,还要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可以将绘画与文学进行结合,在绘画创作中将个人的情趣与胸怀肆意地表达出来。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倾向;书法1 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在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条件下产生的。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发展的原始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统治者养士的这种现象才刚刚开始,到了东汉晚年,这种现象逐渐发展起来,文人学士逐渐增多。
士人专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文化艺术上有很好的影响,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学士已经逐渐壮大,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带领着院体画艺术发展壮大,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
院体画逐渐走向主流,让绘画风格向着细腻华丽的方向发展。
随着隋朝的开科取士,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逐渐发挥了作用,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绘画艺术风格向着文学方面发展。
宋代出现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轼,文人画的概念也是苏轼提出来的。
他倡导诗情画意般的文人画特色,反对对画工技巧的纯粹追求。
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为文人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苏轼等人的积极倡导下,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基本确立。
文人画形式的出现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丰富了绘画艺术形式,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文人画创造注重作者的文化品味及文学修养,画家在创作文人画作品时更多是在自我消遣,通过绘画作品直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多为即兴发挥,绘画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取材范围广泛,充实了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分布格局。
论中国文人画中的审美特征
究到 了文 . 画家 的 自身文学修养 。而 印章 在绘 画形式 中起 到了 转承启合 的作用 ,印在 画面上也要考虑到 整体 构图 的协调 ,和 画面的呼应配合 ,适 当的加上一枚 印章 ,这样 不但美观还起 到 了平衡的作用 ,朱 红色的印章也增添 了画面中的跳跃感 。有 了 诗书画印四位艺术综合使得文人画的审美更加有趣味性 。
( 0 1 ).
社 会现象不满 的反 映 ,更加直接 的表达文人 画家的情感 。在 注 重写 “ 神”写 “ 意”简洁的画面上 ,添加几行 诗句恰到好处 , 例如元代著名 画家倪瓒的 《 六君子 图 》,画面中的小 山坡上有 六棵苍劲挺拔 的树 ,远处的 山荒凉空 寂 ,只凭单纯 的看 画面很 难 理解作者想表 达一种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但 是结合提诗就 知 道 ,画家倪瓒是 在一天与好友 出游 时以六 棵不 同的树来喻 意 自 身 ,分别是松 、柏 、樟 、槐 、楠 、榆树 ,画中用枯笔却 略带 圆
论 中国文人 画中的审美特征
方 淑 贤
(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 学院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摘要 :文人 画也称 “ 士夫画” ,取材 多用山水、花乌 ,注重神似 ,注重笔 墨之 间的意趣 ,比较 高雅 、素淡 ,同时还注重诗书画印之 间的结合 。文人 画家喜欢通过景物来抒发 自身情感和理想抱 负,它带有浓烈的文人 情趣 。 关键词 :文人画 ;以形 写神 ;审美 中图分类号 :J 2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1 1 5( 2 0 1 4 )0 2 — 1 8 — 1
一
。
自己的生平 ,人生几个大 的经历 ,苍劲的梅枝也代 表出画家 自 己的品性及 内心的情感世 界。 二、 注重笔墨意趣 。追求简约 文人画画家们都喜爱玩弄笔 墨情趣 。 “ 画中有诗 ,诗 中有 画”是文人 画一致 的追求 ,文人画是 画中带有 文人 情趣 ,画外 流露着 文人思想 的绘 画。早在元朝初期就开始 以赵孟 、高克 恭 为代 表的文人 画画家主张将书法 中的运 笔结合 在画面 中 ,元 代 中晚期时有黄公 望 、王蒙 、倪瓒 、吴镇 等画家 ,开始弘扬借 意抒情的文人 画。大部分诗句都来源 于文人 画家 自身遭遇和 为
吴昌硕文人画艺术以俗入雅的审美取向
其一 ,绘画题材的向俗性 。吴 昌硕除了以传统文人 画家多样 的丘 壑 、萧瑟的山水等作为绘画题材之外 ,也 喜欢民 间世俗所 喜闻乐见 的通俗题 材 ,诸如牡 丹 、桃 实 、石榴 、葫芦 、佛手 、蔬菜 、水仙等等 ,这些多有偕俗特 点的题材与 民间 日常生活息 息相 关。吴昌硕绘画题材 的世俗性迎合 了世俗大众 的审美要求 ,也使其 自身的 情感表现转向社会 、转向生活 。
艺术广角 剧影月报
吴 昌硕 文人画艺 术以俗入雅 的审 美取 向
●徐 智本 ຫໍສະໝຸດ 吴 昌硕是 明末清初文 人画艺 术的大家 ,在诗书画 印各种艺术形式 的创 作上 ,不蹈袭前 人 ,独立成 家 ,并 能将 四者融会贯通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他的绘画 是由金石篆籀笔 法构 筑的气 势雄浑 的大写意 画风 ,书 法则各体 皆具 ,篆刻 属于高古苍劲的大写意印风 ,诗歌 自遭 胜情 .得天然之趣 以俗入雅是吴昌硕文人画艺术 理论与实践审美倾 向的重要方面 。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
明清时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趋向。
文人画是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业余爱好,是他们在诗文墨迹之外的又一种自我触动与表现。
这些画作以“墨、竹、石、花”等简单的主题为题材,以个性化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
一、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文人画不同于官方的绘画手法,它通过自由写意、凌波微步、浑然天成的手法来表现个人的感性审美。
文人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气韵生动”,画家不拘泥于线条、形态等传统绘画要素,而通过线条、笔触及墨色的运用,营造出画面的气氛、气质,表现画家的情感与精神。
文人画采取了象形抽象、构成透明、写意飘逸、简括静美等表现手法,化大成小,行草书人,表现了画家的自然、自由、深邃的情感感受,充分展示出文人的气度与才情。
二、文人画的审美趋向文人画的审美趋向表现了文人士大夫们在艺术鉴赏上的理念。
文人画不是追求写实与精细的美学标准,而是注重写意、气韵、神韵、情调的表现,追求质朴、朦胧、简约的艺术风格,让观者在浅色、素朴、抒发画家感性与精神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动人的艺术氛围。
文人画的审美趋向有着明显的思想启示作用,通过画作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情怀。
文人画追求高雅、自然、新颖的审美特点,反映出画家的人生境界,表达出人类高尚的精神追求。
画家常常借画作表现时代的民族气概、社会意识,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三、文人画与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时期,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下发展壮大的。
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形成,士大夫们的思想趋于成熟,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理性的审美观念。
此时期的文人画,正是借此趋势而发展起来的。
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通过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压抑已久的私人思想与情感。
因此,文人画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成为表现知识分子情感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纯朴、典雅的审美情趣、笔墨飘逸、气质深邃的风格,表现出文人的才情、精神、内涵、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范畴。
浅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浅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取向作者:朱雅辉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摘要:古代文人画在形式与表现上主要依靠对古典绘画尤其对文人画的继承借鉴和写生观察。
它赖以存生的基础首先是传统笔墨功力。
博采各家,遍临名作,融汇贯通而又独出心裁,就有新的发展和成功的可能。
关键词: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审美取向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57-02我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发展于明清。
但,什幺是文人画?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她是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藉绘画以抒泄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
也就因为具有文心、诗情、画意,才得命名为文人画。
一、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审美取向。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鼎盛时期。
在苏轼、米芾等人的倡导下,文人画开始兴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人绘画得到了发展。
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不求形似”,“以形写神”;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到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画家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代是文人画统治画坛的时期。
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汉族实行歧视政策,广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转而寄情山水,因此,此期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明显减少,而山水画则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艺术的审美鉴赏
中国传统绘艺术的审美鉴赏中国传统绘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美鉴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绘艺术所蕴含的情感、哲学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从题材、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绘艺术的审美鉴赏。
一、题材的选择与表现方式中国传统绘艺术广泛涉及到的题材有山水、花鸟、人物等。
山水画以自然为题材,通过表现山川河流、林木岭峦等自然景观,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花鸟画以花卉和鸟类为主题,通过形态的优美和生命的灵动,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
人物画则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不同情感状态,展现了画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触摸和探索。
在表现方式上,中国传统绘艺术以意境为核心。
绘画作品并非完全还原或复制外部景物,而是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艺术手法,将画家的情感和内在世界融入到作品中。
画家通过线条、形态、留白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画面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二、构图的布局和造型语言中国传统绘艺术中,构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包括画面元素的摆放、形态的安排、线条的运用等。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抓住人眼,引导人的视线,并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构图中,中国传统绘艺术通常采用对称、层次、留白等手法。
对称布局使画面左右两侧呈现一种平衡感,给人以稳定和谐的感受。
层次感则通过前后画面的划分和元素的安排,给画面增添了一种深度感和空间感。
留白则是通过无形的线条和形状,使画面更具张力和灵动。
造型语言方面,中国传统绘艺术常运用线条、墨韵和装饰等元素。
线条的运用不仅仅是描绘物体的轮廓,更是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墨韵是中国传统绘艺术的独特之处,它通过粗细、深浅和虚实等技法,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装饰则是通过花纹、色彩等元素的运用,增添画面的华美和生动。
三、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手法色彩在中国传统绘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表现手法。
传统绘艺术往往注重用色的克制和节制,以突出画家对画面整体效果的追求。
古代绘画中的人文情趣与美学追求
古代绘画中的人文情趣与美学追求古代绘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在古代绘画之中,人文情趣和美学追求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绘画的魅力所在。
一、人文情趣中国古代绘画是以人为中心的,其具有浓郁的人文情趣。
在古代绘画中,不仅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首先,古代绘画中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
古代绘画中的《百骏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都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同时,古代绘画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现审美观念,如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等。
其次,古代绘画中的题材也广泛涉及到生活、历史、神话、宗教等不同领域。
像《千里江山图》、《岁寒三友图》等作品,凸显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画面来表达作者对这些题材的优美诠释。
最后,古代绘画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独特人文情趣的表现。
在古代绘画中,人物形象通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如女神、龙、凤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还让观者从中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
二、美学追求古代绘画中的美学追求,体现在构图、色彩、画法等方面。
这些美学追求,让古代绘画更加优美、感人,让欣赏者得到一份心灵的震撼。
首先,古代绘画的构图是其美学追求的重要方面。
构图的合理与否,可以决定一幅作品的观赏性和美感程度。
古代绘画中善于构图的画家,如石涛、郑板桥等人,常常能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其次,色彩是古代绘画中的另一个重要美学追求。
颜色的使用直接影响到观者的情感和感受。
古代绘画善于运用中国传统颜色体系,如黑、白、青、赤、黄等颜色,使作品形成色彩鲜明、清新明亮的效果。
最后,画法是古代绘画中的另一个重要美学追求。
画法是指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所采用的技艺方法,如用笔硬软、用色深浅等。
古代绘画中,画家常常借鉴前人之长,探索新的画法,如唐代的“骨法”等。
综上所述,古代绘画的人文情趣和美学追求,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墨清韵——论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
水墨清韵——论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背景介绍“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和社会风尚。
在文人画中,色彩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元素,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文人画大量使用素色,但其色彩也有其独特的审美选择。
文人画色彩审美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的绘画大多采用墨线为主,色彩并不重要。
到了宋代以后,文人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始注重表现情感、抒发个性,色彩渐渐得到了运用。
在元代,文人画开始尝试对色彩进行探索,诸如赵孟、马远等人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到了明代,文人画进一步推进了色彩的运用,出现了王蒙、唐寅等艺术家,他们的画作中,颜色变得鲜艳,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质。
清代,文人画成为了主流艺术形式,但其色彩让人倍感清新,淡雅,悠然,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哲学和时尚理念,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审美的代表。
文人画色彩的审美选择在文人画中,选择哪些颜色,如何表现这些颜色,这些都是文人画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说到的是,文人画中的色彩大量使用的是素色。
这是因为文人画强调的是意境和心境的抒发,而不是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力。
素色代表着一个平淡、朴素、自然、淡雅的情感境界,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格。
其次,文人画中用色也有其独特的审美选择。
在色彩的选择上,文人画家几乎不使用纯净的颜色,而是更喜欢用混色、渐变色、冷色和暖色来表达画面的感觉和表达深度。
例如,宋代画家梅花叶檀《寒梅小品图》,其用色大多是灰、褐、绿等相间的色彩,显示出的就是梅花在冷冽的冬季中的苍凉之感。
在用色的表现上,文人画也有其独特的审美选择。
在文人画中,色彩的表现一般都比较含蓄,偏向于采用色调富有变化,转移表现深度和情感。
其表现的内容多是优美、轻秀、飘逸的墨意。
常用手法有水墨渲染,笔简色淡的低调法和当代艺术家亦有所取用的手绘美术小品法。
结论在文人画中,色彩是最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文人画家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特别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出画面的情感、感觉和境界,这些都是文人士大夫审美的代表。
浅谈文人画的绘画美学观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艺术画廊浅谈文人画的绘画美学观郭宁(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绘画的一个画种,它直接地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审美情趣。
本文试从文人画这一画种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文人画的绘画美学思想以及文人画的重大美学意义和巨大影响。
关键词:文人画;书法;绘画美学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043-01一、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文人画的产生有清晰地历史发展脉络。
文人画的由来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汉代,那时的张衡、蔡挹皆有画作。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姚最提出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已”中我们可以初见文人画的中心要义。
山水画的一代鼻祖宗炳在他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中提炼出了“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从这个“游”字我们可以体会出宗炳强调绘画的自娱性。
到了唐代,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代末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在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
北宋中后期,大文学家苏轼首先提出“士人画”的概念。
元代文人画进入了兴盛时期,最著名的当属元四家。
到明代文人画出现了“吴门派”和“浙派”,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提出画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理论,文人画的名字也被正式提出和使用。
清代文人画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人画家,例如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等。
现当代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画家,比如“北齐南黄”的齐白石和黄宾虹。
总之,文人画从它产生开始到现在一直占据着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它的影响巨大,成为一种规范中国画的一种程式。
二、文人画的绘画美学思想研究文人画的美学思想就不得不提及北宋大文豪苏轼。
他主张“游于物之外”,而不能“游于物之内”。
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在绘画中,不注重可观事物的表象,要求要“游于物之外”,也就是说绘画要有作者的主观情感,不能被事物的外形所束缚,正如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阴柔美——试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取向
作者: 汪洋
作者机构: 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107-110页
摘要: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颇多,风格面貌呈现出多样化.然而整体地来观察中国历代之绘画,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所呈现的大多是委婉雅丽、萧疏淡雅之情.画中通常不直接表现剧烈动荡的矛盾冲突,不喜张扬外露,用笔柔和,情调委婉.此种审美倾向尤以宋以后的文人画为显著,其中弥漫着一种以阴柔美为主导的气息.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这种审美倾向可以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一)
论文关键词:文人书画审美选择意形
论文摘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文化素养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它崇尚“意似”贬斥“形似”,追求笔墨意蕴,讲究诗书画印结合,并要求画者的学养深厚方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
传统文人书画以不同于院体画的另一种典范意义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文人画及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进行正确研究和批判的继承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里的一类,也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文人、士大夫们的书画。
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我国现代理论家、画家陈师曾指出:文人画是带有一定文人情趣,其中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
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强调以形传,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它与工匠画与院体画风格都有所区别,独树一帜。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发展阶段,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风格一度成为我国后世书画教育中长期追逐的方向。
一、传统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可追溯至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设立有专门的机构来培养能工巧匠,那时的一些画家就已经有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如姚最认为“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王徽的“画乃吾自画”等思想,这些都可称是文人画的雏形。
唐代诗歌盛行,其中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更加具了文人书画的特色,后人尊称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
南北宋时期,中国建立了制度明确的画院,用来专门的培养画家。
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画家首次提出了一些关于文人画的看法,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他提出的“士人画”概念使文人书画更加趋向于成熟。
此后,文人画开始正式从院体画之中分离出来。
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元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许多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厌世和遁世的心理,绘画成为了抒发个人精神与情绪的自我调节手段。
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四大家,又把文人画的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
他们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去表达士大夫阶层的孤傲、清高和空虚的情感,追求和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意象表达。
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
画家董其昌倡作画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加强修养,追求文人画的“士气”。
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束缚,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
二、文人画中重“意”的审美倾向
中国的绘画从远古开始,对“写实”的技巧和“形式”的孜孜追求一直是占主流地位的。
在隋唐之后,追求雅逸风格的水墨画迅速地发展起来,“以形传神”、“以形达意”文人画精神逐步形成与完善。
当时许多画家都不满院派画专尚“形似”的偏向,又鄙视“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的画工画,在题材的选择和意境的把握等方面都特别表现出其重“意”、重“简”的独特的审美倾向,还提出了意在笔先、神在法外的许多创作方法。
苏轼曾在~首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意首先是贬低“形似”,其次就要求绘画要有“诗意”。
文人画中一再强调“象外”,也就是指明在绘画创作中,艺术的真正“内容”必须求诸所描摹自然物的“形象”之外。
在不断的发展中,谢赫提出“六法论”,求气韵、贯通、意韵、意会,在此审美标准下,绘画技法不用遵循焦点透视,不重光线、明暗、色彩,以环境感染情绪,给人来带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成为了之后中国绘画创作不懈的追求。
之后顾恺提出要“以形写神”,强调画人物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体现了传统儒道两家重精神、轻物质的哲学观。
明末,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南北宗论”:崇尚率真意趣,轻视基本功力;崇尚士气,排斥画工;重视笔墨韵味,
轻视形体结构;主张主观表现,贬低写实风格。
由此可见,重“意”轻“形”是文人画家最为推崇的绘画精神,艺术创作中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外部描摹,在表现上力求能够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倡导天真清新的艺术风格。
上重写意轻写形,重神似轻形似的审美倾向,使绘画艺术成为了画家更主观的艺术表达手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