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规律
02第二章连锁遗传规律
双交换
2
Σ
6708
第一步:判断三对基因是否连锁
三对基因的三种关系: ①独立 ②连锁 ③有独立亦有连锁
基因间的关系 ① 独立 ② 连锁
③ 独立亦连锁
测交后代的表现
8种表型比例相等。 每2种表型比例一样,
共有4类比例值。 每4种表型比例一样,
共有2类比例值。
从试验结果看,这三对基因是连锁的, 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P
AB //AB × ab//ab
↓
↓
AB
ab
F1
AB//ab
完全连锁 : F1只产生亲型配子( AB 和ab)。
不完全连锁 :F1不仅产生亲型配子, 也产生重组型配子( Ab 和 aB )。
如果A、a和B、b完全连锁,则它们 的遗传行为就如同一对基因(C、c)一样。
P F1 F2
基因型比例 表型比例
2、相斥组 在相斥组中,AB和ab为重组型配子,故 Rf = 2 双隐性个体数 / F2个体总数
如上述香豌豆相斥组试验: Rf = 2 1 / 419 = 9.8%
交换值在0-50%之间变动,交换值越 接近0,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 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越少。反之,连锁强 度越小,发生交换越多。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 在连锁遗 传中,F2 不表现出独立遗传的典型比 例(9:3:3:1),可能是F1 形成的四种 配子数量不相等的缘故。这一推论正 确与否可通过测交法加以验证。
三、连锁遗传的验证
这里,我们选用玉米为试验材料。 其好处是: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 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株的果穗上,但已 是下一代了。② 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 子,便于记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 花序上,去雄容易,杂交也方便。④ 玉 米是一种经济作物,有些试验结果可以 直接用在生产上。
连锁遗传知识点总结
连锁遗传知识点总结一、连锁遗传的概念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分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非常接近的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独立分离的,即每个基因的遗传方式是独立的。
但是当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由于这些基因的位点之间存在着连锁现象,它们的分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到位点之间连锁现象的影响。
因此,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连锁遗传。
二、连锁遗传的规律1. 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在连锁遗传中,由于两个或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分离会受到染色体的连锁效应的影响。
如果两个基因位点之间距离较近,它们在染色体上的连锁作用就会更加明显,相对来说,两个基因遗传方式的改变也会更为一致。
这种连锁基因的现象叫做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
在实际研究中,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是研究连锁遗传规律的重要依据。
2. 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与连锁基因的近体效应相对应的是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
当两个基因位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由于它们在染色体上的连锁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两个基因的遗传方式的改变也会相对独立。
这种连锁基因的现象叫做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
连锁基因的远体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为连锁基因之间的连锁率被打破,从而使得二者的遗传方式相对独立。
3. 连锁基因的重组在连锁遗传中,由于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之间的连锁效应,它们的遗传方式受到了相对的限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染色体发生了重组,导致连锁基因之间的连锁效应被打破,使得两个基因的遗传方式发生了改变。
这种现象叫做连锁基因的重组。
连锁基因的重组是连锁遗传中的重要现象,它可以解释为何在连锁基因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组合。
三、连锁遗传的实验与应用1. 连锁遗传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连锁遗传,可以揭示其规律和机理。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杂交、连锁基因的分离分析、连锁基因的重组等方法来研究连锁遗传。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连锁遗传的基本原理,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规律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
第一规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活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第二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就是当具有两对或者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此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个定律,就是连锁与互换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成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
第五章--连锁遗传规律
3/24/2022
2
实验一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
F2
紫、长 紫紫、、圆圆 红红、、长长
P_L_ PP__llll ppppLL__
实际个体数 4831 339900 339933
红、圆
ppll 1338
按9:3:3:1推 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问题提出:重组型的配子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重组率总是少于50%?
25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3/24/2022
26
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
3/24/2022
27
三、 连锁和
(二)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交换的
交叉型假设:
遗传机 理 (一) 完全连
(1)在双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某 些点上出现交叉(chisma),标示在同 源染色体间对应片段发生过交换。
说明两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分配的,而常常
是连系在一起遗传, 导致亲本型的配子数偏多,
而重新组合偏少。
3/24/2022
16
测交:相斥相
亲本表现型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亲本基因型
CCshsh
ccShSh
F1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
F1 基 因 型
CcShsh
Ft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无色凹陷
3/24/2022
11
●测交亲本试组验合=(4032+4035)/86368 ×100%=96.4% ○相引重相新组(合玉=(米149籽+1粒52)遗/8传368)×100%=3.6%
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
的百分率 。
Ft中 Sm sm Py py Sm sm py py sm sm Py py sm sm py py 绿花丝正常株 绿花丝矮小株 橙红花丝正常株 橙红花丝矮小株
903
105
95
897
重组率=[(105+95)/(903+105+95+897)]X100%=10%
(2) 自交法
例:用贝特森香豌豆两对性状杂交试验相引相的F2资 料估算重组率。该试验的F2代 表现如下:
P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
BB
bb
Vg Vg
vg vg
♂ F1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Bb
bb
Vg vg
vg vg
灰体、长翅 Bb Vg vg
Ft 黑体、残翅 bb vg vg
比例: 50%
50%
2.不完全连锁
P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
BB
bb
Vg Vg
vg vg
♀ F1 灰体、长翅 × 黑体、残翅♂
证实F1 的♀ 蝇w和b连锁,W和B连锁。
相斥相:
白眼褐体的雌蝇(wwBB) ×红眼黄体的雄蝇(Wb) ↓ F1 红眼褐体(WwBb)雌蝇 白眼褐体(wB)雄蝇
F1 的♀红眼褐体( WwBb)×白眼黄体(wb)♂ ↓
白眼黄体 白眼褐体 红眼黄体 红眼褐体 wwbb wwBb Wwbb WwBb 0.55% 49.45% 49.45% 0.55%
利用重组率计算交换值的一般公式是: 交换值%=重组率%+双交换值(%) 公式的根据是:双交换也是交换值的组成部分,但不产生重组型配子 。在双交换值=0(或忽略不计)时,交换值在数值上等于重组率 。
第四章 连锁遗传规律
第一节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最早是由Bateson等于1906在香豌豆的两对性状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
●Bateson等的香豌豆实验实验一: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PPLL ↓ ppllF紫花、长花粉粒1PpLl↓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F2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实验二: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PPll ↓ ppLLF紫花、长花粉粒1PpLl↓⊗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F2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235.8 78.5 78.5 26.2 419 这二个试验的结果都不能用独立分配规律来解释。
●连锁遗传的定义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状性,F中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2为连锁遗传。
(图4-1)●相引相(coupling phase)和相斥相(repulsion phase)○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虽然也表现4种表型,但不符合9:3:3:1比例,亲本组合的偏多重新F2组合的偏少。
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例果蝇杂交实验:首先获得纯种作亲本♂灰身残翅×黑身长翅♀BBvv bbVV↓♂灰长×黑翅BbVv bbvv↓侧交灰残:黑长=1:1♀灰长×黑长↓侧交灰残黑长黑残灰长41.5% 41.5% 8.5% 8.5%问题1.为什么侧交后代比例是如此?作♂或♀侧交后代不一样?2.为何F1中常常有连上述的实验结果表明: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2个性状,在F2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即为——连锁遗传。
遗传学第四章连锁遗传定律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4) 经过染色单体节段的交换,形成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 体
(5) 四种基因组合的染色单体,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分配到
四个子细胞中去,以后发育成四种配子,其中两个是
亲本组合配子,两个是重新组合配子。连锁基因发生
交换有一定的频率,不交换的多(亲型的多),交换
的少(重组的少)。
c2+2cd
ppll :
d2
例题1:
香豌豆中紫花P是红花p的显性,长形花粉L是圆形花粉l 的显性,进行下面试验,计算配子比例。
第一组:
P
紫花长花粉PPLL×红花、园花粉ppll
F1
紫花、长花粉PpLl
F2 表现型
紫长
PL
个体数
4831
理论数
3910.5
(按9:3:3:1 )
紫园 P ll 390 1303.5
基因型
CcShsh Ccshsh
表现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实得粒数 4032
149
%
48.2
1.8
cSh ccShsh 无色饱满 152 1.8
csh ccshsh 无色凹陷 4035 48.2
无色凹陷 ccshsh
csh 总数
8368 100
重新组合(互换率)=149+152/8368=3.6%
利用自交法也可获得交换值。如前面的香豌豆杂交试验。
摩尔根,美国遗传学家因在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中取得重 大发现获诺贝尔奖
Thomas Hunt Morgan
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位置,并呈直线排列。设Aa、Bb是位 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基因的行动只能听 命于染色体行为,即当配子形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AB 和ab连锁基因,只能作为一个整体,随着同源染色体两个成 员的分离而进入不同配子,因此形成的配子只有两种亲型, 没有重组型出现,通过F1自交或测交,其后代个体的表现型 只 表 现 为 亲 本 组 合 , 这 种 遗 传 现 象 称 为 完 全 连 锁 ( complete linkage)。完全连锁的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表现,与一对基 因的表现相同。
连锁遗传定律
连锁遗传定律连锁遗传定律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
这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与常规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不同。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连锁遗传定律。
一、连锁假说的提出连锁假说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摩根在1910年左右提出的。
他通过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进行实验,发现了某些特定性状(如眼睛颜色和翅膀形态等)之间存在联系,这表明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连锁遗传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连锁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共同遗传给子代,这些基因被称为连锁基因。
由于它们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距离关系,即越靠近的两个基因越容易被联合遗传。
三、连锁分离如果两个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了重组,则它们就会被分离,并且以不同的方式遗传给子代。
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分离。
连锁分离的概率与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越远,发生重组的概率就越大。
四、连锁图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基因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通常会绘制一张连锁图。
这张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
通过连锁图,人们可以预测不同基因之间可能发生的重组情况,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染色体上基因遗传方式。
五、连锁遗传定律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连锁遗传定律:1. 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共同遗传给子代。
2. 由于它们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距离关系。
3. 如果两个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了重组,则它们就会被分离,并且以不同的方式遗传给子代。
4. 连锁分离的概率与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5. 通过连锁图,人们可以预测不同基因之间可能发生的重组情况,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染色体上基因遗传方式。
六、连锁遗传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连锁遗传定律不仅对基础科学有着重要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
由于许多遗传性疾病都与染色体上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因此通过分析这些基因在家族中的连锁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的遗传方式和机制。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被称为连锁规律
或连锁分离定律。
它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20世纪初提出的,用于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遗传连锁的现象。
在连锁遗传定律中,基因被认为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
为基因座。
每个基因座上可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它们决定了个体
的遗传特征。
连锁遗传定律说明了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倾向于以
一种固定的方式相互传递给后代。
根据连锁遗传定律,当两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它们
往往会一起遗传给后代,而不是独立分离。
这是因为同一染色体上
的基因在交叉互换过程中很少发生重组。
因此,它们通常作为一个
整体传递给下一代,形成连锁。
然而,连锁遗传定律也指出,连锁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基因座之
间的距离。
如果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距离较远,交叉互换的概率就会
增加,导致连锁程度降低。
反之,如果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距离较近,交叉互换的概率就会减少,导致连锁程度增加。
连锁遗传定律对于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和遗传连锁关系
非常重要。
它为遗传学家提供了一种分析基因座之间关系的方法,
并帮助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通过研究连锁遗传,人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传递方式,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连锁遗传定律是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和遗传连
锁的规律。
它解释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传递方式,并揭示了基因座
之间的连锁程度与距离的关系。
这一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指的是一种生物的性状很多,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自然也很多,而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必然有许多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就会引起连锁遗传的问题。
连锁遗传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例如使玉米子粒糊粉层成为有色的基因C为无色基因c的显性,使子粒胚乳饱满发育的基因Sh为凹陷不饱满基因sh的显性。
将使有色、饱满的(CCShSh)与无色、凹陷的(ccshsh)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CcShsh)再与无色、凹陷(ccshsh)的亲本回交(测交),产生8368粒测交子粒(它们虽然长在F1果穗上,但实际上已是测交子代Ft),其中有4032粒是有色、饱满的,4035粒是无色、凹陷的,两者分别与双亲的子粒性状相似;另有149粒是有色、凹陷的,152粒是无色、饱满的,两者都属于双亲子粒性状的重组型。
所以F1测交产生的亲型测交子代为【(4032+4035)/8368】×100=96.4%,重组型测交子代为【(149+152)/8368】×100=3.6%。
出现以上杂交和测交结果的机制是:①测交后代中亲型出现的频率多达96.4%,说明亲本之一的C与Sh在从亲代对测交子代的传递过程中有伴随不分的趋势,亲本之二的c和sh也表现同样的趋势。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C-c和Sh-sh两对基因是在1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前一亲本的基因型为CCShSh,后一亲本的基因型为ccshsh,因而F1的基因型为CcShsh。
照理,F1要产生CSh 和csh两种亲型配子,它们与测交亲本的csh配子受精结合,会出现和两种与双亲表型一样的测交子代。
①测交后代中出现3.6%的重组型个体,是因为F1的少数孢母细胞在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染色体在C-c和Sh-sh之间发生了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从而产生Csh和cSH两种重组型配子,它们与测交亲本的csh配子受精结合,产生和两种重组型测交子代。
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
2.2 相斥相
双隐性表型是重组型之一, ► 在F2代中,双隐性表型是重组型之一, 即A=(Q/2)2, Q=2×A1/2 / 在前面所述的香豌豆杂种F2代中, F2代中 ► 在前面所述的香豌豆杂种F2代中,A=1/419, / Q=2×(1/419)1/2 = 9.8 %, 即基因 -L之间的交换值为 即基因P- 之间的交换值为 之间的交换值为9.8 %. × / 实测的交换值依不同的试验条件及不同的取样而有一定的差异。 实测的交换值依不同的试验条件及不同的取样而有一定的差异。 最好能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来估算,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最好能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来估算,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基因定位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就越大, 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就越大,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 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 小;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交 换值就越小。 换值就越小 通常用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也称为遗传距离 相对距离, 通常用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距离 1%的交换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 的交换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 (genetic distance)。以1%的交换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 )
3.2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摩尔根等人用果蝇的另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摩尔根等人用果蝇的另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得到以下结果: 得到以下结果:
灰身长翅× 正交:灰身长翅×黑体残翅 BBVV F1 bbvv 灰身长翅 BbVv 黑体残翅× 反交:黑体残翅×灰身长翅 bbvv 灰身长翅 BbVv
4032 149 152 4035
遗传学第3章连锁交换定律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 第二节 重组率及其测定 第三节 基因定位 第四节 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意义
2
背景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生物界广 泛重视,进行了大量试验。
其中有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传结果不符合自由组 合定律→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提出连锁遗传定律→ 创立基因论→认为基因成直线排 列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
20
在全部孢母细胞中,各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C与Sh基因间 不可能全部都发生交换,故重组率<50%;
例如玉米F1的100个孢母细胞中,交换发生在Cc和Shsh相 连区段之内的有7个,则重组率为3.5 %。 亲本组合=((193+193)/400)×100%=96.5% 重新组合=((7+7)/400)×100%=3.5%
14
三、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一)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F1只产生两 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 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15
(a)F1代自交,F2代表现 1:2:1的分离比 ;
(b)F1代的测交,测交后 代表现1:1的分离比
例如第一节中的香豌豆资料:
F2有4种表现型 F1有4种配子 设各配子的比例为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PL Pl pL pl
a
b cd
F2组合为
(aPL bPl cpL dpl)2
♣ 其中F2中纯合双隐性ppll个体数即为d2;
组成F2表现型ppll的F1配子必然是pl,其频率d 。
26
已知香豌豆ppll个体数为1338株(相引组); ∴ 表现型比率= d2 =1338/6952×100%=19.2%。
连锁遗传规律讲义
连锁遗传规律讲义连锁遗传是指遗传物质在基因组中通过染色体的连锁现象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它是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人类和许多其他生物的遗传现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连锁遗传最早由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20世纪初发现,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
他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突变体,并发现不同位点上的基因间存在一种连锁,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这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一起遗传给下一代,相互之间难以独立地进行重新组合。
连锁遗传可通过遗传映射来研究。
遗传映射是指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遗传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化的过程。
通过将遗传物质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它们的表型联系起来,可以测定这些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
连锁遗传规律主要包括连锁分离和连锁重组两种情况。
连锁分离是指在连锁群体中,经常表现为一组对基因座的情况,也就是一组相连的基因。
这是因为这些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很少或几乎不会发生重组。
与此相关的是连锁重组,即在连锁基因的基础上发生一系列的重组事件。
重组是指两个基因座之间的某些位点进行了交换,导致基因座在染色体上重新排列的过程。
连锁重组的频率可以用连锁分离的概率来衡量。
连锁遗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靠近程度。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越近,它们之间发生重组的机会就越小,因此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更可能连锁的概率就越大。
另一方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发生重组的机会就越多,连锁的概率就越低。
连锁遗传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来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能。
通过连锁分离和重组的测定,可以了解不同基因座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进而探索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连锁遗传也可以用于遗传疾病的研究。
一些遗传疾病往往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突变相关,通过研究连锁遗传情况,可以确定这些基因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相应的疾病。
最后,连锁遗传还可以应用于亲缘关系的确定。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基因连锁方式的差异,可以确定不同组织或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遗传定律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性传递规律。
在染色体上,基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且相邻的基因有时会一起遗传给后代,这种现象被称为连锁。
连锁遗传定律主要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在20世纪初期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得出。
连锁遗传定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规律:
1. 染色体连锁,染色体上的基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相邻的基因有时会一起遗传给后代,形成染色体上的连锁。
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它们很可能会一起遗传给后代,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2. 交叉互换,在染色体复制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
这个过程称为交叉互换或重组,它破坏了染色体连锁,使得原本连锁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3. 遗传图谱,通过研究连锁基因的遗传行为,可以绘制出遗传图谱,用来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连锁关系。
遗传图谱
可以帮助科学家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顺序。
4. 遗传连锁的例外,虽然连锁遗传定律成立,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例如,当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很远时,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使它们摆脱连锁关系。
此外,还存在着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现象,导致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以重新组合。
总结起来,连锁遗传定律是描述基因在染色体上连锁传递的规律。
它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相对位置和连锁关系,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也发现了连锁遗传的例外情况,使得我们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连锁遗传规律
体某点上有交叉缠结的图像。
6、交叉与交换的关系
1. 区别:交叉指的是一种细胞学现象,在显微镜下可见。 交换是一种遗传学的概念,在显微镜下不能看 到,只能通过子代的表型来推算它的发生与否。
C SH c sh
C SH C SH c sh c sh
C SH
C SH c sh
c sh
这种方式进行减数分裂,只有等型配子。不可能有 重组现象发生,即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 它们后代只有亲型个体,自交3∶1 测交1∶1。那 么,重组是如何发生的?
4、交换——不完全连锁(non-complate linkage)
ec — cv的重组值:
同样,此处不考虑基因sc/+:
ec + +/+ sc cv
▪ 重组值:(89+103)/1980 =9.7%
▪ 故ec — cv的遗传距离为9.7
前面已知,ec — sc 的遗传距离为7.6, ec — cv 的遗传距离为9.7,这二个数据能确 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连锁关系(顺序、距 离)吗?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用赫钦森(C. B. Hutchinson, 1922)玉米测交试验
1、用玉米研究连锁的优点:
很多性状可在种子 上看到。
一棵玉米穗上有几 百粒种子,便于计 数。
容易去雄和杂交 因玉米是经济作物,
故有些实验结果可 直接用在生产上。
2、玉米的连锁遗传实验
赫钦森(C. B. Hutchinson, 1922)玉米测交试验
遗传学 连锁遗传规律
c. 交换结果:产生非亲本型(重组型)配子
×
F1
偶线期同源染 色体联会
配子产生
粗线期同源染色 体的非姊妹染色 单体交换
配子
中期Ⅰ
减数第二分裂
细胞学证据:交换后的交叉
交换与交叉
交换:遗传学术语,是指等位基因交换
连锁遗传
不同性状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三)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1、连锁的本质 由于生物的基因有成千上万,而染色体
只有几十条,所以一条染色体必然也必须载
荷许多基因,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制约 具有一起向后传递的趋势,就形成了连锁。
P 紫花、长花粉粒(PPLL)× 红花、圆花粉粒(ppll) ↓ F1 F2 紫长(PpLl) ↓ 紫长(P_L_) 紫圆(P_ll) 红长(ppL_) 红圆(ppll)
观察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F1
紫长(PpLl)
利用自交资料计算重组率
从隐性纯合体入手,首先计算出 双隐性配子的频率,再推测双显 性配子的频率。
aB ab
AaBb Aabb n1 n2
aaBb aabb n3 n4
Rf=(n2+n3)/(n1 +n2+n3+n4)
利用自交测定重组率
P 紫花、长花粉粒(PPLL)× 红花、圆花粉粒(ppll) ↓ F1 F2 紫长(PpLl) ↓ 紫长(P_L_) 紫圆(P_ll) 红长(ppL_) 红圆(pp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7
• 2、连锁遗传现象.
–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 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 现象叫做连锁遗传现象。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8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9
1.每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性状
花色 相引相
亲本基因型
C C shsh
c c S hS h
F1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
F1 基 因 型
C cShsh
Ft 表 现 型 有色饱满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无色凹陷
Ft 基 因 型 C cShsh C cshsh ccShsh ccshsh
Ft 个 体 数 638
21379 21096
672
比 例 (%) 1.5
48.8
48.2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5
试验结果分析
• F1产生的四种类型配子比例不等于1:1:1:1; • 亲本型配子比例高于50%,重组型配子比例
低于50%;
•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重组型配子数也 基本相等
-为什么如此? -贝特持当时未能解释 -6年后(1912年)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26+97=323 95+1=96
F2分离比例 3:1 3:1 3:1 3:1
表明各个单位性状的遗传是受分离规律支配的!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0
2.为什么F2 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
• 推测:F1形成的四种配子数不相等 • 证明:测交试验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1
3.测交法试验
连锁遗传规律
万寿菊研究所 2010.8.16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一、连锁遗传现象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 三、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四、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一、连锁遗传现象
1.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贝特生)
花色:
紫花(P) 对 红花(p) 为显性;
花粉粒 形状
花色 相斥相
花粉粒 形状
F2表现型 紫花(显)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圆花粉粒(隐) 紫花(显)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圆花粉粒(隐)
F2个体数 4831+390=5221 1338+393=1731 4831+393=5224 1338+390=1728
226+95=321 97+1=98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3
组合一:相引相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4
结果:
– 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 种表现型;
– 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 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 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 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 论数。
prprvgvg 1195
pr+prvgvg 151
prprvg+vg 154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8
相斥相
P pr+pr+vgvg×prprvg+vg+ ↓
F1 pr+prvg+vg× prprvgvg(测交)
Ft
pr+prvg+vg 157
prprvgvg
146
pr+prvgvg
965
prprvg+vg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5
组合二:相斥相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6
结果:
– 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 四种表现型;
– 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 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 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 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 论数。
• 赫钦森(C. B. Hutchinson, 1922)玉米测交试验 • 籽粒颜色: 有色(C)、无色(c) • 籽粒饱满程度:饱满(Sh)、凹陷(sh)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2
测交:相引相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3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4
测交:相斥相
亲 本 表 现 型 有色凹陷
无色饱满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1
解释
• 这是因为在果蝇中,雄性是完全连锁的,即基因B 和V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b和v 处于同源染 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1杂合雄蝇(BbVv)只 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不产生重组类型,所以用 双隐性雌蝇测交的后代,只能有两种表现型。
• 如果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在遗传时完全不 分离在传递到下一代,叫做完全连锁。为了简单 明确和书写方便,连锁基因常表示为BV/bv,或
16
3.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果蝇眼色与翅长的遗传试验:
– 眼色:红眼(pr+)对紫眼(pr)为显性; – 翅长: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7
相引相
P pr+pr+vg+vg+×prprvgvg ↓
F1 pr+prvg+vg ×prprvgvg(测交)
Ft
pr+prvg+vg 1339
– 相引相中,pr+vg+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而prvg连锁在 另一条染色体,杂种F1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具有pr+vg+ 和prvg。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
三、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 在摩尔根的试验中,曾用灰身长翅的雌果蝇 (BBVV)和黑身残翅的雄果蝇(bbvv)进行杂交, 然后用F1中的灰身长翅的雄果蝇和黑身残翅的雌果 蝇进行测交,后代中只出现了两种亲本类型,黑身 残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2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3
不完全连锁
• 继上述试验,摩尔根用F1灰身长翅的雌果 蝇和黑身残翅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 现了四种类型: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 身长翅、黑身残翅。而且两种亲本类型灰 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数目比较多,两种新类 型灰身残翅、黑身长翅比较少,这是因为 同源染色体上连锁的非等位基因在杂合子 形成配子时,(在统计中)少部分发生分 离,产生重组配子,出现了性状重组个体, 这样的连锁遗传情况叫做不完全连锁。
花粉粒形状: 长花粉粒(L) 对 圆花粉粒(l) 为显性。
杂交组合:
描述 两个显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 相引相 两个隐性性状连在一起遗传 一个显性性状与另一个隐性性状 相斥相 一个隐性性状与另一个显性性状
亲本 花色 花粉粒形状
P1 紫花(显) 长花粉粒(显) P2 红花(隐) 圆花粉粒(隐) P1 紫花(显) 圆花粉粒(隐) P2 红花(隐) 长花粉粒(显)
1067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9
4.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 连锁遗传规律: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同一条 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 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 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 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 同源染色体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