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枣树(学案)

合集下载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

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8个生字。

2、读熟“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枣树、柳树的一些常识。

4、用“?”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启发质疑,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过渡: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朗读全文,认识生字,感知课文大意。

2、出示字卡,认读后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正音: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

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

看清韵母读:忍。

3、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开火车认读生字。

4、小黑板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指名读,轮读,齐读。

哪些词语不懂?找到在文中的位置,理解部分简单的词语。

5、提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

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勾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外形特点)的词句。

2、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教材特点: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么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

课文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教学时,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他来读课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

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

这样,课文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目标: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

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揭题: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生:济南,大名湖师:你们知不知道咱们济南的市树是什么?——柳树师:你们的知识真渊博,知道这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柳树和它的朋友小枣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15、小柳树和小枣树,齐读课题)师:(出示课件插图)小柳树和小枣树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二)初读课文: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朋友和难读的词,遇到不明白的字就请教一下课文下面的小树叶,小树叶一定会告诉你的!好,开始吧!师:(出示课件)老师首先来检查你们的词语学的怎么样?A齐读B找同学领读C开火车读师:我们的拼音朋友因为有事先走了,你还认识这些字吗?A开火车读B比赛读C男生女生互读师:(出示二类字)A教师指着读B学生领读C抢读(三)朗读感悟:师:小朋友们生字学的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你们一定学的更好!1、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什么故事啊?(学生语言要简洁,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和说法)2、默读课文师: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来。

秋夜学案及答案

秋夜学案及答案

课题:《秋夜》一、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字豫才,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毛主席曾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二、作品背景:《秋夜》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

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北京当时正处于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下,黑暗势力猖獗,革命形势正处于有低潮到高潮的前夜。

这篇散文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揭露社会的黑暗,赞颂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是一篇寓意深刻,战斗性很强的文章。

三、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枣树虽势单力薄、孤独无援,但毫无惧色、直刺天空的描写,热情歌颂了枣树不畏强暴、不受蛊惑、顽强战斗的精神,表现了作者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四、【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意。

瑟缩()窘得()蛊惑()丁丁()栀子()敬奠()猩红()呵欠()花瓣()弧形()乱撞()2【词语释义】蛊惑:毒害,迷惑。

驱逐:赶走。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冻等而蜷缩或抖动。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敬奠:恭敬地祭奠。

猩红:像猩猩血那样的红色。

3辨析注音组词猩渗驱梢瓣惺惨讴稍辫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段概括介绍后园有两株枣树。

第二部分2---6段写--------的秋夜景象。

第三部分7---10段写---------的秋夜景象。

六、写作特点:象征手法的运用关于象征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写浅、漂二个生字。

2.学习课文14小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上的对比,理解小柳树展现出的优点,及她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上的对比,理解小柳树展现出的优点,及她的性格。

三、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1.(出示画面)院子里有棵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它们两个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我们教室里做客。

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吧。

2.你们能想象着他们的样子来读读课题吗?再读一次,读得更美一点。

3.小柳树和小枣树很高兴,你们读得那么美。

他们很想让小朋友去看看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吗?(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课文,读之前呢,小柳树有话要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小树叶,把课文读通读顺。

你们听清楚了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小朋友们读的真认真,小柳树想知道你们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也交上了朋友?(指名学生读齐读)3.小柳树夸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再看这里,能难倒你们吗?(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4.小结:小柳树和小枣树夸奖我们真能干,和生字都已经交上了朋友。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他们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

虽然长在同一个院子里,但是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这两棵树一年四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难免也会发生不少有趣的故事。

那让我们先悄悄地走进春天的院子,去聆听这个故事。

(三)研读第二自然段1.看谁的耳朵最尖,听到了他们说的话。

五1宋金尧《两棵枣树》

五1宋金尧《两棵枣树》

两颗枣树
河北省爱凡杰第一小学五(1)班宋金尧指导老师:刘延芳
我家附近有两棵枣树,它们是野生的。

不知怎么回事,这枣树结出的枣不论红或青,都很大很甜,像一个个乒乓球。

我和我的朋友们经常拿着棍子去打枣,打下的枣都放到塑料袋里,只需半小时,一袋子圆滚滚的枣儿就到手了,水灵又饱满,红中带青,青里透红,令人口水直流。

我们打枣时,会先找几根棍子,各人手执一根,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弯,有的直。

我们把能打下来的都打下来,打不掉的就一直打,“啪嗒,啪嗒”的落枣声构成了世界上最动听、最独特的音乐。

够不着的,有时踩着几块砖,有时爬树上打,有时上房顶上打,打完这棵树,再去打另一棵。

直到打的累了,我们就拿着我们打下来的枣,高高兴兴的回家分着吃。

这赏心悦目的枣儿吃起来嘎嘣脆,甜滋滋的,几颗下肚就不用吃晚饭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打枣时,路过一棵枣树,看到有人在爬树,爬上去摘枣吃,他吃完枣才知道自己不敢下去了,就边哭边喊着:“妈妈!妈妈……”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爬上树,小心翼翼的把他从树上救了下来。

然后他说了声:“谢谢”,就一溜烟跑着回家了。

我爱这两棵枣树,因为它带给我们美味和快乐,默献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从不要回报,像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三语文 师说 第二课时学案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三语文 师说 第二课时学案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三语文师说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2.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学生背诵全文【重点难点】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不拘(jū)于时或不(fǒu)焉贻(yí)之谀(yú)郯(tán )子苌(cháng )弘老聃(dān )李蟠(pán )2.每日成语言传身教: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

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狗尾续貂: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

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3.读背任务(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4.文体知识关于“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儿时后院的那两棵枣树

儿时后院的那两棵枣树

儿时后院的那两棵枣树我家住在离县城南大约15华里外一个小村庄的“东头”街上,“东头”街北面座北朝南座落着三座四进级的大合院,听我奶奶讲,推知最迟也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建造而成,我们家就住在最里面的东上房。

隔着房屋的东面又有一个院子,那就是我家的后院,因为后院平常不住着人,房里放着高梁柴杆和一些种田用的农具以及杂七杂八的其他东西。

从我记事起,每年一到春天,爸爸、妈妈就领着我们去后院里搬砖加高垒院墙,在后院里用锄头松土,给两棵枣树培土、浇水。

爸爸告我说,这两棵枣树是我爷爷小时候就栽种的,至今大约已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给我们后人带来了鲜美的果实,这种先辈的爱丰盈着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更多地传承给了我们艰苦朴素、勤劳致富的优良美德。

妈妈在院里锄着草,爸爸给枣树浇着水,儿时的我一会儿帮着妈妈锄锄草,常常把妈妈放好的草堆又踩乱了;一会儿又帮着爸爸浇浇水,常常把爸爸挑来的水又碰倒洒了一地。

我的两只小脚也全踩在了泥土中,脸上、手上沾满了泥巴,惹得爸爸、妈妈时而恼怒地训斥着我,时而看着我粘着泥巴的脸又哈哈地大笑,但我毫不顾及他们,在枣树下尽情地玩着,抓草儿、握泥巴,屁颠屁颠地来回走着、跑着,跌倒爬起来,自己乐在其中,笑声此起彼伏。

那时候,看看高大的枣树,感觉自己太小,枣树太高,随着年岁的长大,懂事的我自己也能和爸爸、妈妈为枣树一块锄草、培土、浇水。

寒冷的冬天一过,枣树斑驳的树皮就显湿润,枯干斜枝,春风一吹,一个夜晚后,枣树就露出了绿色的小小嫩芽,一簇一簇的,像是十月怀胎的少女,婷婷玉立,娇羞欲产,嫩绿诱人,给人以希望、以新生、以力量。

隔上几天,含苞欲放的嫩芽一展舒枝,蜕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绿叶,抬眼望去,郁郁葱葱。

过一段时间后,枣树全部被绿叶遮盖,一片一团一簇的绿叶爬满树枝。

再过一段时间,枝叶上又长出了无数朵米黄色的小枣花。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蜜蜂、蝴蝶、鸟儿都争相竞舞,传播花粉,花粉退去,枣儿来了。

一个个葫芦般的小青枣像一颗颗绿宝石挂在树枝上,正是花褪残红青枣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指导写“怎”、“思”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本文录音带、课件。

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

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

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优秀教案第1篇: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枣、浅、*、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的不同*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⑴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⑵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1、结合课文*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⑴外形方面: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

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种不同角*的*格。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小枣树》优秀教案精选

《小枣树》优秀教案精选

《小枣树》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小枣树》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学习《小枣树》一文,让学生了解小枣树的生长过程,认识小枣树的价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小枣树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小枣树的生长过程及其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小枣树生长过程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小枣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枣树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枣树的生长过程及其价值,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6.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小枣树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1. 《小枣树》2. 主要内容:a. 小枣树的生长过程b. 小枣树的价值c. 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某一种植物的观察日记。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两棵枣树散文

两棵枣树散文

两棵枣树散文两棵枣树散文【一】两颗枣树老家的院落里有两棵枣树,一棵结长枣,一棵结圆枣,分别位于堂屋门前和西墙根处,相距五六米的样子。

长枣树不蔓不枝,树冠紧凑而挺拔,像个瘦子,脑袋掠过堂屋的屋檐,直到高出两米的空中。

圆枣树身子蓬松,与长枣树相比犹如一个小胖墩,小胖墩西侧一墙之隔紧挨着的是一栋瓦屋小房子——那是祖母的厨房。

两棵树结出的枣子大有差别。

长枣细小而别致,形状像是微缩版的长冬瓜,味道尤其蜜滋滋的,即使是绿果子也近乎胜过圆枣的红果子。

圆枣要比长枣个头稍微大一些,除了瘪枣大多圆溜溜的挺着肚皮,但滋味总是逊一点,果肉也糙一些。

乡村的孩子美味匮乏,榆菜、槐花、枣儿以及自然的馈赠是如我般农村孩子一年当中的重要念想。

几时榆菜站上枝头,几时槐花飘香,几时枣儿泛甜孩子们都惦记得门清。

印象里,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棵枣树。

盖是在众多的挂果树种里,枣树最对庄稼人的脾气。

枣树好养活,不像桃子、葡萄那般娇气。

随便一棵枣树,无论是长在人家的宅院里,还是撇在村外的林子里,但凡有气力,四月发叶,五月开花,六月见果,七月成形,八月生甜,九月泛红,一年一年循环往复。

我和弟弟从枣树开花就盼着枣快快结出来。

望着盈树的枣花,我们问祖母“时候结枣啊?”祖母就会笑呵着说“还早着哩卟。

”终于有一天,白里带青的枣花换成了小小的“绿豆子”,成团成簇。

那时候,总觉着枣子长得慢,天天都要盯上几遍,尤其放了更是“朝思暮想”,仿佛一不留神枣儿就会不翼而飞。

早的到了七月,晚的到了八月,枣子就开始生甜了。

不等枣子熟透,我们早已按耐不住尝开鲜来。

一尝不要紧,便打不住了。

今个尝几个,明个尝几个,不消多少时日树上的枣子已稀疏寥寥,以至于距离中秋尚远,枣子已踪迹难寻。

这段日子里,堂屋和祖母厨房的房顶就会多出人影来,有时候是一个,有时候可能是两个,这里面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我。

捡着长得好熟得透的,我在房顶上或揪或拿着短棍往下敲,他们有时则在地上擎着长竹竿来回捂,枣子纷纷落地,我们看已差不几多,便偃旗息鼓改日再“战”。

高三语文阅读家有两颗老枣树

高三语文阅读家有两颗老枣树

家有两颗老枣树在我的家里站立着两棵老枣树。

有两棵老枣树站立在我的家里。

一棵老枣树已经死了,但依然站立在堂屋的前方,枝柯依然擎举着院子里的一片天空,显得很是悲壮。

听祖母在世的时候讲,这棵枣树是祖母亲手栽的。

从我记事起,这棵枣树上结的枣子就很大,只是有些艮,但是很甜。

我小时候在夏夜常和祖母在这棵枣树下乘凉。

祖母摇着蒲扇给我说陈年往事。

我的祖父是被“还乡团”的人无辜打死的。

那时,我大伯,父亲和姑姑还很小。

祖母说,那时的日子艰难困苦极了,可是,日子再艰难还是一步一步地熬过来了。

祖母望着枣树对我说,人啊,就像树似的能经风历雨,人啊,还真得像树似的活着要顶天立地,人啊,就是树。

人,怎么就是树呢?那时,我还不甚理解。

父亲去世时,我七岁。

那时,我还不知道生死离别的真正的悲苦。

可疼我爱我的祖母去世时,我哭了,撕心裂肺地痛哭。

祖母的一生真的太凄太痛太悲太苦:少年贫穷,中年丧夫,老年丧子。

给祖母守灵的夜晚,我梦见祖母在枣树下微笑着抚摸着对我说“孙子啊,奶奶不愿不舍得离开你们娘几个,想我的时候就望望老枣树吧。

”在我的心里老枣树成了祖母的化身。

风吹过,雨淋过,雷击过,雹打过的这棵老枣树在祖母去世后的第三年死了。

我和母亲都没有把这棵老枣树锯去。

母亲常对我说,在我父亲去世后年迈刚强的祖母像这棵老枣树擎举着我家院子里的一片天空一样和母亲一起支撑我们的家。

望着这棵老枣树,我觉得它苍老的干枝正向我昭示着人生的哲理似的,让我思绪翩翩,心潮澎湃,泪水涟涟。

泪眼模糊处,我仿佛看到祖母已化身为老枣树成为一幅壮美的风景。

在这棵死了的老枣树南边还有一棵老枣树。

听母亲说是母亲亲手栽的。

这棵枣树的身躯有些想北倾弯,像极了我现在已有些驼背的母亲。

小时候,我最爱吃这棵枣树上的枣子,因为这棵枣树的枣子脆酸甜,特别有味道,令人咀嚼不尽。

以前,一到夏天,两棵枣树共同在院子里搭起了绿荫。

现在,只有这棵有些弯的枣树每年还枝繁叶茂地生长着,每年都奉献出红红的枣子。

枣树教案教学设计

枣树教案教学设计

枣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枣树》一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教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文学鉴赏、文化传统及实践活动。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枣树》这篇古代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和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文化传统: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耕读传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和绘制树木、制作手工艺品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如讲解、阅读、互动问答、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前导(1)导入(5分钟)在班内竖立一个作品海报,上面分别标注大标题《枣树》。

引领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见过树木的种类并记录下来,例如皂荚、银杏、柞树、松树、梧桐树等。

(2)预习(10分钟)在课堂上编写作文题目《我眼中的树木》,由学生自行写出自己对树多的想象和感受,然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2.2 正式教学(1)讲解(20分钟)根据人类文明与树木的历史渊源,结合小说《枣树》进行详细介绍,介绍当时的莘莘学子们,以及他们对树木的观察和研究,以及他们对树木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2)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们自行阅读小说《枣树》,并且关注下列问题:a.作者的表述方式和语言手法;b.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c.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3)互动问答(20分钟)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小说《枣树》的理解和其他的资料,进行课堂互动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a.对于话一波三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b.莘莘学子为何对小树枣之歌情有独钟?c.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实践活动(35分钟)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活动,例如观测树木、绘制树木、制作树木手工艺品等,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活动。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

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

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

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

《树·人·成长》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树·人·成长》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树·人·成长》教案设计教学材料:《桃花心木》《两棵枣树》《秃的梧桐》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自信心。

3.学习在阅读过程中,用提炼关键词总结的阅读方法。

深入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通过“树·人·成长”的群文阅读学习,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领悟文章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秃的梧桐》中做人的道理,并写出来。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关键词猜课题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匆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京的春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学弈》幸福是寒冷时候的一个火炉,是饥饿时候的一只烤鸭,当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哪怕还能幻想,那也是一种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成长、人、树——《桃花心木》,揭示本节课课题《树·人·成长》)二、复习《桃花心木》1.复习课文写作手法。

这篇课文借树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板书)2.课文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

文中借树喻人,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

能背下来吗?能不能提炼几个关键词,把这个道理表达得简单一点,试一试。

(板书:做人的道理)3.过渡句连接。

作者如何将写树过渡到喻人的?(过渡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像这样的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文章很多,比如说《两颗枣树》。

三、学习《两颗枣树》1.了解两棵枣树不同的待遇。

小柳树和小枣树两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两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两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必备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写有课后练习中词语的卡片,学生用的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它们呀就藏在谜语中,大家来找找吧!(分别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课件谜语并板书课题)2、春去秋来,四季更替,在它们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好吗?(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听师伴乐朗读,边听边画出生字,并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同桌间互相指认生字,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分别读读。

4、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齐读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人物、地点)2、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2到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小柳树的两次语言描写。

①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②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1)你们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柳树?(2)你看小柳树说的话里:有两个新的标点符号,咱们叫他——感叹号,感叹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1
两棵枣树
好多年前,父亲在房前的场地上栽了一株枣树,又在屋后庭院里栽了一棵枣树。

两棵枣树同一年开花结果,秋天到了,树上挂满了红的和青的枣子。

长在庭院里的那棵枣树因为有了围墙的保护,才没遭村里小孩的骚扰:屋前的那棵枣树,却逃不过被抽打的厄运。

那些贪嘴的小孩禁(jīn)不住红枣的诱惑,又畏惧枣刺,便趁机举起竹竿(gān)猛抽枝条,抽得红枣跌落,枣枝乱颤。

望着地下一大片大大片的枣叶,甚是凄凉。

过不了多长时间,屋前那棵枣树上的青枣所剩无几,枣叶几乎落尽,整棵枣树也似乎奄(yǎn)奄一息,而后院的那棵枣树却红枣盈枝,一摇,遍地都是红果。

第二年春天,门前的那株枣树又抽出了新芽,我真的为它还活着而庆幸。

两棵枣树又都开了花,然后结了果。

我仔细地观察过这两棵枣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门前那棵遭抽打的枣树结的枣子竟然比庭院里未被抽打的那棵枣树多一倍。

父亲告诉我这样一个生活经验:枣树有一怪脾气,越是抽打它的枝叶,来年结(jiē)果越多。

用竹竿抽打枣枝是缘于其枝头结满了诱人的红枣,不结果是可以免除竹竿一年一度的抽打的。

生活中优秀的人也如是,正因为优秀才招来嫉(jí)妒、诽谤,甚至于莫名的打击、压制。

真正的优秀者就像一株枣树,任凭外界的抽打,依然在来年的枝头结满红红的香甜的果子。

大凡处于顺境之中,那种潜在的能力可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而身处逆境或许更能勃发出自己的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