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所得税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学生习题及答案

个人所得税学生习题及答案

个人所得税法一、单项选择题1、在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非雇员(营销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所发生的费用,该营销人员()。

A.不缴纳个人所得税B.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C.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D.按偶然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2、以下项目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个人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B.兼职收入C.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将出租车所有权转移给驾驶员的,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运营取得的收入D.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或承租方式运营,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营运取得的收入3、王某持有某上市公司的股票10000股,该上市公司2010年度的利润方案为每10股送3股,并于2010年6月份实施,该股票的面值为每股2元。

上市公司应扣缴王某的个人所得税()元。

A.300B.600C.1500D.30004、下列各项中对稿酬所得“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作品再版所得,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征税B.同一作品先在报刊连载后出版(或相反),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C.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的收入,以连载完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征税D.预付或分次支付稿酬,应分次计算征税5、某工程师(中国公民)2010年5月被派遣到某外资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当月外资企业支付其工资7000元(需上交派遣单位40%,有合同证明),原派遣单位支付其工资880元,已知派遣单位和雇佣单位均扣缴了个人所得税,则当月该工程师应补缴个人所得税是()元。

A.337B.205C.69D.636、个人在股票认购权行使前,将其股票认购权转让所取得的所得,应按照()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A.财产转让所得B.工资、薪金所得C.股息、红利所得D.劳务报酬所得7、下列各项中,应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税的是()。

A.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B.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息所得C.私营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本金为本人购买的汽车D.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出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或承租方式运营,出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营运取得的收入8、某公民2010年8月买进某公司债券20000份,每份买价8元,共支付手续费800元,11月份卖出10000份,每份卖价8.3元,共支付手续费415元,12月末债券到期,该公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2700元。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

个税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包括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等,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能够运用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计算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5.能够分析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税收知识分析和评价社会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标准、计算方法。

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4.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税率、扣除标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就税收政策变化对个人所得税负担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个人所得税相关章节的内容。

2.参考书: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案例分析等。

3.多媒体资料:税收政策变化的相关新闻报道、讲座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器、电脑等辅助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理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纳税意识和纳税意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将抽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案例分析:根据不同的税前收入金额,计算实际税后收入。

2. 教学方法1.观察法:带领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引导学生分析、探究。

2.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案例分析资料和展示工具。

2.学生需要纸笔计算和思考。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案例分析,介绍一位学生收入的情况,并与学生讨论应该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引导学生探究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组内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收集不同的方法和意见。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理解,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的计算方法。

4.讲解答案:教师通过领读答案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和税后实际收入计算方法。

5.实践操作:教师再给学生几个不同税前收入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计算应该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并计算税后实际收入。

6.总结: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强调纳税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履行税收义务。

五、教学评价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了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质量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税前收入、个人所得税和税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纳税实务》教案

《纳税实务》教案

《纳税实务》教案章节一:纳税基础理论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和特点,理解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2. 教学内容: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分类、税收的特点、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二:纳税义务人及税务登记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纳税义务人的划分、税务登记的程序和内容。

2. 教学内容:纳税义务人的划分、税务登记的种类、税务登记的程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三:税收征收管理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方法,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

2. 教学内容: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税收征收管理的内容、税收征收管理的方法、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四: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增值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2. 教学内容: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申报流程。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五: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2. 教学内容: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流程。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1.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2. 教学内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流程。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章节七:税收筹划概述1.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目的和原则,掌握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的目的、税收筹划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方法、税收筹划的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八:税收筹划策略与应用1.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税收筹划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操作。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纳税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单位换算等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纳税问题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知道纳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基本知识。

2.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3.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纳税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纳税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相关的纳税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重要性。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纳税吗?为什么要纳税?”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纳税案例,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具体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纳税知识,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分类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定义与特征2. 税收的功能3. 税收的基本分类4.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5. 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教学难点:税收的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税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税收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纳税实务》第二章:增值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增值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定义与特征2. 增值税的税率3.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4. 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以及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增值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增值税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个人所得税减免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减免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免税项目2006-10-1 9:54中华会计网校【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1.法定所得免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税法第4条)(1)奖金。

省级政府、国务院部委和军队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债券利息。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补贴津贴。

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税的补贴、津贴;(细则第13条)(4)救济性款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工会经费中支付的个人生活补助费;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救济金以及抚恤金;(细则第14条)(5)保险赔款。

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赔款;(6)转业复员费。

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安家费、离退休费用。

按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外交人员所得。

依照中国有关法律规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司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协议免税所得。

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其他所得。

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2.下列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94]财税字第20号)(1)奖金。

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2)手续费。

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费,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3)转让房产所得。

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惟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4)延期离退休工薪所得。

达到离、退休年龄,但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其在延长离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离、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3.外籍个人的下列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94]财税字第20号)(1)生活费用。

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2)出差补贴。

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3)其他费用。

纳税实训报告实训过程

纳税实训报告实训过程

一、实训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税收法规的理解,我们选择了某知名企业作为实训对象,通过模拟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税务事项,进行纳税实训。

本次实训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纳税申报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熟悉纳税申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2. 提高学生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4. 为学生将来从事税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对实训企业进行了调研,收集了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资料。

同时,针对实训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实训计划和流程。

2. 实训步骤(1)增值税申报1)分析企业销售、采购等业务,确定增值税应纳税额;2)根据企业购销合同、发票等资料,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3)进行增值税申报表的审核和修改;4)提交增值税申报表。

(2)企业所得税申报1)分析企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根据企业会计科目、税率等,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3)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4)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和修改;5)提交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3)个人所得税申报1)分析企业员工工资、薪金等收入,确定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政策,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3)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4)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和修改;5)提交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3. 实训总结实训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对实训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下为实训过程中的一些总结:(1)掌握纳税申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对税收法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税务工作奠定基础;(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4)发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改进提供参考。

四、实训收获1. 学会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方法;2. 提高了税收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4. 为今后从事税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规定。

2.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税收法律法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工资薪金所得的定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率表2.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税前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款的计算3.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免税项目减免税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4.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申报期限申报方式缴纳税款的方式5.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监管与处罚税务机关的监管措施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处罚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优惠政策、申报与缴纳以及监管与处罚等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计算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动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和分析,检查学生对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工资薪金所得案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模拟申报:让学生模拟进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了解申报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纳税人。

深圳个税申报流程

深圳个税申报流程

深圳个税申报流程个人所得税法,就是有关个人的所得税的法律规定。

在我国,个人年度收入超过一定的限额时,必须进行个税申报。

那么深圳个税的申办流程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深圳个税申报流程。

深圳个税申报流程一、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第一步:各院系财务人员根据教职工已签收的酬金发放明细表填报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汇总表,。

第二步:各单位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开具用款申请单后,将发放的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酬金部分,先到会计审核科制单,制单完成后将会计凭证及电子版数据一并交至财经处资金管理科马然老师处,马然老师接收数据进行酬金发放明细统计。

第三步:财经处资金管理科将在职职工发放数据汇总后,与会计审核科做账数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数据纳入工资发放系统,统一计税后,发放至学校开设的工资卡中。

二、学生劳务费个人所得税报税流程:第一步:各院系财务人员根据学生已经签收的劳务发放明细表填报学生劳务费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汇总表。

第二步:各单位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开具用款申请单后,将发放的学生劳务费,先到会计审核科制单,制单完成后将会计凭证及电子版数据一并交至财经处资金管理科马然老师处,马然老师接收数据进行发放明细统计。

第三步:财经处资金管理科将发放数据汇总后,与会计审核科做账数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学生劳务费汇总计税后,发放至学校办理的中国银行银行卡中。

深圳个税申报收入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月1600元)及附加减除费用(每月3200元)的收入额计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实行查账征收的,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按照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或者按照其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经营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计算,即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实际取得的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计算。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
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公布日期】2006.11.01
•【文号】财税[2006]107号
•【施行日期】2006.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个人所得税
正文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
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6〕107号2006年11月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135号)有关要求,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现对企业支付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实习生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具体征管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实习生取得的符合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报酬,企业应代扣代缴其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款。

二、本通知所称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高等院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和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

三、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请遵照执行。

六年级数学纳税知识与计算

六年级数学纳税知识与计算

六年级数学纳税知识与计算一、引言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国家财政运行的重要支撑。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财务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数学中的纳税知识与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计算纳税金额。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个人的收入和税率来计算的。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如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的收入减去各种扣除项目后的金额。

税率是根据个人的所得额确定的,不同所得额适用不同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而设定的数值。

根据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以编制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方便计算个人所得税。

举个例子来讲,小明的月收入为5000元,扣除项为200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小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800元。

如果小明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0,那么他的个人所得税就可以计算如下:个人所得税 = 4800 × 0.10 - 0 = 480元所以,小明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480元。

三、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是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逐步增值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的一种税费。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如下的增值税计算方法。

首先,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 = 销售额 × 税率其中,销售额是指商品售出的总金额,税率是根据商品所属类别和国家规定的税率确定的。

举个例子来讲,小红的商品售出了1000元,税率为13%。

那么小红应缴纳的增值税就可以计算如下:增值税 = 1000 × 0.13 = 130元所以,小红应该缴纳的增值税是130元。

四、房产税的计算房产税是指获取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个人或单位需要缴纳的一种税费。

在六年级数学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如下的房产税计算方法。

首先,房产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房产税 = 房产的评估价值 × 税率其中,房产的评估价值是根据房屋的位置、面积、建筑年限等因素综合评估得出的。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教案一、课题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项目类别。

- 理解各项专项扣除的具体含义、扣除范围和标准。

- 能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包含专项扣除后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纳税意识,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六大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及其具体扣除标准。

- 能够正确运用专项扣除知识计算个人所得税。

2. 教学难点- 理解大病医疗专项扣除中的自负费用的界定以及扣除限额的计算。

- 在实际计算中,综合考虑多种专项扣除项目的叠加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专项扣除的概念和应用。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模拟计算法:让学生模拟计算个人所得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工资条,上面列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以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 教师讲解:“同学们,大家看这张工资条,上面有一项是代扣的个人所得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个人所得税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涉及到的税种。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项非常利民的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设置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吗?这对我们个人和国家有什么意义呢?”- 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教师不做评价,只做记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发放资料-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资料,资料上详细列出了六项专项扣除项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基本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这是一堂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107页至第10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纳税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知道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学会计算个人所得税,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则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税收知识手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的概念。

例如,假设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家庭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税收知识手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税收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应缴纳的税收。

例如,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家庭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学生每月零花钱为5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学生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以及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税收的含义、种类、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

个人所得税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3. 培养学生正确纳税的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4.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5.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3.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特点、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

2.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定义、分类、税率等。

3.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等计算方法。

4.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介绍免征、减征、抵免等优惠政策。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知识的理解程度。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优惠政策,分享学习心得。

8.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9.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税法基础》教案设计

《税法基础》教案设计

《税法基础》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税法基础》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征收制度,提高他们的税收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税收法律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和征收管理。

难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和征收管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税法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征收制度。

3. 课堂讲解: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和征收管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税法的理解。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收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和征收管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案例:小明2019年工资收入为12万元,年终奖为6万元,请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请阐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2. 作业答案:(1)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个人所得税_实训报告

个人所得税_实训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个人所得税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申报和缴纳流程,以及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税率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个人所得税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个人所得税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纳税意识。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个人所得税基本概念和税率- 讲解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等基本概念。

- 分析不同税率对应的具体收入范围。

2.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以实例讲解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填写技巧。

3. 个人所得税申报和缴纳流程- 讲解个人所得税申报的途径和方式,包括网上申报、邮寄申报等。

- 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所得税缴纳操作。

4. 个人所得税政策分析- 分析个人所得税政策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如税收优惠、税率调整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1. 理论学习- 讲师讲解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和申报流程。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3. 实际操作-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个人所得税计算和申报操作。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成果展示- 学生分组展示个人所得税计算和申报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 教师点评,总结实训成果。

五、实训成果1. 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税率、计算方法等有了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个人所得税问题。

高校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征管办法探讨—以S 高校为例

高校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征管办法探讨—以S 高校为例

ACCOUNTING LEARNING215高校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征管办法探讨—以S 高校为例陈彩红 广州医科大学摘要:本文探讨高校学生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首先结合S 高校分析了高校学生劳务费的特征,然后举例说明目前学生劳务费的征收管理方式,并分析目前征管方式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并建议将高校学生劳务费预扣预缴优化为按工资薪金计税并申报,从税收成本、税收流失、监管机制、和谐征管环境、学生身份、高校经费特点等方面论述其合理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学生劳务费;个人所得税;征管2019年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施,新个税法改革力度大,影响广。

新个税法将个税计算从原来的按月计算改为按年计算;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年6万元;在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赡养老人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新个税法下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管时在发放环节先按劳务费方式预扣预缴,年度结束后合并到综合所得进行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高校劳务费比较普遍,尤其是学生因勤工俭学、参与课题研究等产生的学生劳务费。

一、高校学生劳务费特征以广州市S 高校为例,分析高校学生劳务费的特点。

S 高校是公立性质科研类院高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点。

S 高校2018年在校学生11232人,其中本科生9003人,硕士研究生2018人,博士研究生191人。

取S 高校2018年全年发生的学生劳务费分析,结合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劳务费的情况,总结高校学生劳务费具有以下特点:(一)普遍性一方面,高校中勤工俭学具有普遍性。

教育部门管理规定必须照顾家庭贫困的学生,高校需要每年从教育事业收入中计提5%用于奖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用于包括困难慰问、临时补助、学生勤工俭学等。

目前高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比例一般占在校学生人数的5%-10%之间。

个人偶然所得税

个人偶然所得税

个人偶然所得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偶然所得税是对个人得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

税法规定,取得偶然所得的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依法纳税;向个人支付偶然所得的单位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不论在何地兑奖或颁奖,偶然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一律由支付单位扣缴。

偶然所得以收入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率以20%计算。

对于大家常说的1万元的起征点,是专指个人购买福利、体育彩票(奖券)一次收入不超过1万元(含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次收入超过1万元的,应按税法规定全额征税。

买彩票了,叫偶然所得。

在商场里参加抽奖,了叫偶然所得。

雇佣临时工人,是工资薪金所得。

政治学科“考试范围”根据新教材的变化进行了一定调整,比如《政治生活》部分的“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政府的权威”、“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等。

还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在这个他奶奶横向的世界,有谁能像各位一样四年都能保持冰清玉洁、hold 得住。

作为机械人,尽管尽管江湖排行,(2)第二期至以后各期每月还本息额根据当年银行公布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计算,以乙方书面通知为准,同时变动分期每月还本息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学生身份的计税方法

学生身份的计税方法

学生身份的计税方法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纳税人,其纳税方式也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以学生身份的计税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纳税义务。

根据我国税收法律规定,学生在取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待遇。

但是,如果学生从事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以外的收入,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于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的学生,其纳税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免征个人所得税: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学生所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收入等,都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全额获得这些收入,而不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

2. 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以外的收入纳税:如果学生在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从事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以外的收入,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纳税方法是将收入减去相关费用后,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缴纳。

3. 纳税申报:学生在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如果有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以外的收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通常需要填写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申报。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待遇,不代表他们可以不关注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变化。

学生在未来就业后,将会面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提前了解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纳税环境。

学生也可以关注一些有关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减免税项目,例如教育、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并申请相应的减免税项目,减轻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总结起来,以学生身份的计税方法主要包括免征个人所得税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以外的收入纳税。

学生在全日制学历教育期间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但在未来就业后,仍需履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所得来源的确定 一般而言,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 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 得共9项。
思考: 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式与企业所得税有何区别?
任务二: 掌握自行申报与源泉扣缴的确切含义
个人所得项目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独资、 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 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承租经营所得
课税方式 月
年度
现减除费用标准 3500
成本、费用及损失(投资者费用为 3500元/月)
税率 3%-45% 5%-35% 5%-35% 20% 20% 20% 20% 20% 20% 20%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一般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或3500+1300元)×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七级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级数 含税级距 不超过1500元的 超过1500元至4500 元的部分 超过4500元至9000 元的部分 超过9000元至35000 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 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 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不含税级距 不超过1455元的 超过1455元至4155元 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 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 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 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 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税率 速算 (% 扣除数 ) 3 10 20 25 30 35 45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 5
李刚月工资6800元,税款由企业全额负担
应纳税所得额=(6800-3500-555)÷(1-20%) =3431.25(元) 应纳税额=3431.25×10%-105=238.125(元)。
若李刚工资6800元,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6800-3500)×10%-105=225(元) 由此可见,企业代付税款比代扣款要多支出个人所得税 13.125元(238.125元-225元)。
王某月工资6800元,税款由企业负担60%。计算该纳税 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6800-3500-555×60%)÷(120%×60%)=3371.59(元); 应纳税额= 3371.59 ×10%-105=232.16(元)。
3.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 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 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 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 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 扣除数。
一、居民纳税人
(一)住所标准――习惯性住所 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因户籍、家庭 、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二)居住时间标准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 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在居住期间内临 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 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 【解释】住满一个纳税年度为标准,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 公历1月1日起至l2月31日止)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
年度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3500 800或收入的20% 800或收入的20% 800或收入的20% 0 800或收入的20% 财产原值或相关税费 0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 得
利息、股息、红利 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正确计算各类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任务三 个人所得税税率形式有哪些?

税率

适用情况
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 率 5%~35%的五级超额累进 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0%的比例税率
一般规定:适用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 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 它所得
个人只要符合或达到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就可被认定为居民纳税 人,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均应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义务人
判定标准
征税对象范围
(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 (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 (负全球纳 满一年的个人。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 税义务) 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内,在中 国境内居住满365日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一)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因此,工资、薪金所 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固定减除35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 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3500元-1300元附加减除费
附加减除费用所适用的具体范围是: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2)应聘在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 工作的外籍专家;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个人; (4)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正确答案』B
二、非居民纳税人 (一)判定标准及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范围
纳税义务人 非居民纳税人: (负有限纳税义务) 判定标准 征税对象范围 境内所得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 居住的个人 (2)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 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二)对无住所的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 对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规定可归 纳为下表:(无住所的外籍个人,分成了四类人,四块所得)
居住时间 不超过90 (183)天 90(183) 天~1年 1~ 5年 5年以上
纳税人性质 非居民 非居民 居民 居民
境内工资薪金得 境内支付 √ √ √ √ 境外支付 免税 √ √ √
境外工资薪金所得 境内支付 × × √ √ 境外支付 × × 免税 √
(注:√代表征税,×代表不征税)
新加坡籍S女士被派到中国工作,2008年6月该外籍人士来自中 国境外的所得折合人民币25 000元,其中中国境内公司负担10 000元;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也为25 000元人民币,其中美国的派 遣公司负担10 000元。同时,他在美国还获得1000美元的租金收 入(假设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 若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不超过90/183天,应就哪些所得纳税? 若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超过90/183天但不满1年,应就哪些所 得纳税? 若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满1年但不满5年,应就哪些所得纳税? 若S女士在中国停留时间满5年(第六年住满1年),应就哪些所 得纳税?
1 2 3 4 5 6 7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 具体分二种情况处理:全额、部分(定额、定率)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 应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 单位或个人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计算公式为: ①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 扣除数)÷(1-税率) 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内公司负担的部分:15 000元 2.全部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25 000元 3.全部来自中国境内的所得,加境外来源、境内公司负担的部 分:25 000+10 000=35 000(元) 4.全部境内外的所得:25 000+25 000+7×1 000=57 000(元)
任务四 能正确归类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计税依据的确定
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
(一)收入的形式 (二)费用扣除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税目分别实行定额、 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
扣除方法 1.定额扣除 (每月3500元) 2.会计核算
境内所得 境外所得
某外国人2007年2月12日来华工作,2008年2月15日回国, 2008年 3月2日返回中国,2008年11月15日至2008年11月30日期间,因工 作需要去了日本,2008年12月1日返回中国,后于2009年11月20日 离华回国,则该纳税人( )。 A.2007年度为我国居民纳税人,2008年度为我国非居民纳税 人 B.2008年度为我国居民纳税人,2009年度为我国非居民纳税 人 C.2008年度和2009年度均为我国非居民纳税人 D.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为我国居民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
主讲:宋宇
项目一 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思考: 1、个人所得税对谁征收?只针对个人吗? 2、回忆企业所得税关于居民纳税人与非 居民纳税人的含义?
任务一 如何判断个人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
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 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 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 工商户、外籍个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 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 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二、自行申报纳税 (一)申报纳税的个人 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2.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如个体工商 户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纳税地点 (三)申报纳税期限
思考: 个人所得税为什么采用累进税率?
任务一
正确计算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思考
工薪所得包括哪些内容?
张三,某月基本工资3000、效益工资240、季度奖 1000,加班工资150、交通补贴60、养老金200、医保 金230、公积金460,哪些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