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_《中医内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痰湿蒙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肢体松懈,口舌歪斜。 兼次症:痰涎涌盛,面白唇暗,四肢不温, 甚则逆冷。 舌象:舌质暗淡,苔白腻。 脉象:沉滑或缓。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济生方》配合苏合香丸。 (灌服或鼻饲)。
4.元气衰败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汗出如珠, 目合口张,肢体瘫软,手撒肢厥。 兼次症: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瞳神散大, 二便失禁。 舌象:舌质淡紫,或舌体卷缩,苔白腻。 脉象: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
5.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次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 失眠,眩晕耳鸣。 舌象: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 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脏腑: 1.风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肢体强痉,口舌歪斜。 兼次症: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 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 舌象:舌质红或绛,苔黄燥或焦黑。 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 丸鼻饲。
证候: 治法与方药:
刘某,男,67岁。主诉反复头晕四年,右半身乏 力1小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头晕,时 有头痛,服用降压药(复方罗布麻片)后可缓解。 今晨起床发现右侧手脚乏力,跌倒在卫生间,当时 神志清楚。后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现在症征: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秘,言语蹇 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 正常,膝反射稍亢进,右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左 侧肢体正常,舌向右歪斜,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 力。
诊断: 鉴别诊断:
刘某,男,67岁。主诉反复头晕四年,右半身乏 力1小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头晕,时 有头痛,服用降压药(复方罗布麻片)后可缓解。 今晨起床发现右侧手脚乏力,跌倒在卫生间,当时 神志清楚。后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现在症征: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秘,言语蹇 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 正常,膝反射稍亢进,右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左 侧肢体正常,舌向右歪斜,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 力。
【其他疗法】
二、成药: 1.牛黄清心丸 主治风火、痰热证,每次 l一2 丸,每日3-4次。 2.鲜竹沥 主治痰热证,每次10ml,每日2-3 次。 3.华佗再造丸 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每次3克,每日2-3次。 4. 中风回春丸 主治肝肾不足,气虚血瘀,半 身不遂,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每次1.8克, 每日2-3次。
中风病
病因 以积损正衰为主。缘由生活失节、 情志过激、年龄体质、久病失调。 病机 风、火、痰、气、虚、瘀,阴阳失 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 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特征 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 病位 在脑,常涉及心、肝、肾、脾。
病性 多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阴虚, 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 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六端,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病理: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本 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标 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神
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
三、中风病后期与痉病、痿病的鉴别:
共同点: 肢体运动功能异常 不同点: 痉病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无 半身不遂、,呈对称性,多见于双下肢,或 有患肢肌肉萎缩口舌歪斜。 痿病 肢体瘫痪,活动无力,全身性或对称性, 或见筋惕肉颤。起病较缓,无神昏。 中风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其肢体痿软无力、 关节僵硬多局限于患肢。
中脏腑 中经络
【转归预后】
中经络 中脏腑
顺 逆
预后好 预后差
眼球固定,瞳神大小不等 呼吸微弱,气不得续,肢冷自汗 突然昏愦、四肢抽搐不已 变证 骤然高热不退 大呕血 突见呃逆频频
预后危
再三中风者
预后差
【预防与调摄】
预防: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如嗜食膏粱厚味醇 酒、情志过激; 防治先兆症。 调摄:注重病后护理; 防止并发症; 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中 风 病
(stroke)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中风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的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 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 一种病证。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基本病机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基本病理 昏、瘫、麻、歪、蹇 -- 临床特征(五大主症)
3.痰热腑实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言语不利, 口舌歪斜。 兼次症: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粘痰多, 午后面红烦热。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 脉象:弦滑大。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
4.气虚血瘀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 口舌歪斜。 兼次症:面色晃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 心悸自汗。 舌象:舌质暗淡,瘀斑,苔薄白或白腻。 脉象:细缓,或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主症:言语謇涩或失语。 兼次症:舌强,口舌喁斜,口角流涎,偏 身麻木,半身不遂。 舌象:舌质暗,苔腻。 脉象:滑。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
一、静脉给药 1.清开灵注射液 组成:牛胆酸、水牛角、珍珠 母、板蓝根、黄芩、银花、栀子。功用: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 2.醒脑静注射液 组成:郁金、黄连、冰片、栀 子、黄芩、麝香。功用:清热开窍。 3.脉络宁注射液 主治脑脉痹阻之中风(脑梗 塞)。另外,川芎嗪、葛根素也可选用。
分类 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病类。 治疗 先清后补,基于辨证论治,综合 治疗,注意康复训练。
眼球固定,瞳神大小不等 呼吸微弱,气不得续,肢冷自汗 突然昏愦、四肢抽搐不已, 骤然高热不退 大呕血 突见呃逆频频
危
5.辨闭证、脱证 阳闭 闭证 中脏腑 阴闭 脱证
二、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 先清后补”。 “ 先清” 急性期
“ 后补” 恢复期及 后遗症期 闭证 脱证
标实突出
虚实夹杂
治疗重在祛邪
治宜扶正祛邪
后遗症 1.半身不遂
主症:偏身瘫软不用,伴肢体麻木,甚则感觉完 全丧失,口舌歪斜。 兼次症:少气懒言,纳差,自汗,面色萎黄,或 偏侧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见患侧肢体浮肿。 舌象: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 腻。 脉象:弦涩或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2.言语不利
2、中风病的分期
急性期 发病后两周以内,中脏腑者1个月以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恢复期
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后遗症期 系发病半年以上者。
3.明辨病性 分清标本 病性:本虚标实, 标实 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主; 本虚 恢复期、后遗症期以阴虚、气虚 为多。
4.辨病势顺逆
中脏腑 中经络 中经络 中脏腑 顺 逆
二、沿革 中风一病,导源于《内经》。
病名: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 病位:在头。 病因病机:情志过激,外受虚邪,气血逆乱。 发病:与体质、饮食有关。
唐宋以前,多以“ 内虚邪中”立论。
论
《内经》、《金匮要略》的“内虚邪中” 一直沿袭至唐宋时期,成为这时期中风 病病因病机学说的主流。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以“ 内风”立论。
【鉴别诊断】
三、中风与口僻的鉴别:
共同点 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流涎、不能鼓腮。 不同点 口僻 无偏瘫、偏麻、舌歪,患侧不能抬额、闭眼、 额纹变浅或消失。老少均可罹患。(真中风) 病机:正虚邪中,络脉痹阻。
中风 有偏瘫、偏麻、舌歪,双侧额纹、眼裂对称,
能抬额、闭眼。以中老年人为多。(类中风)
病机:气血逆乱,挟风火痰瘀,上扰脑窍。
刘河间主“ 心火暴甚”; 李东垣主“ 正气自虚”; 朱丹溪主“ 湿痰生热”; 张景岳倡“ 非风”之说,提出“ 内伤积损”的论 点; 叶天士创立“ 肝阳化风”之说; 王清任创立“ 气虚血瘀”之说。
三、范围
中风类同西医脑血管疾病:
暂脑缺短血发作
缺血性 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出血 出血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病
【病因病机】 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 <正气虚弱>
年老 体弱 久病 气虚 脑脉瘀滞不通 脑脉失养
虚
中风
阴血亏虚 风痰瘀血上扰
<劳倦内伤>
(1)慢性 房劳 肾精暗耗 脏腑损伤 气血逆乱 忧思 心血亏损 气血不足 中风 劳倦 中气损伤 阴阳失调 风火痰瘀 (2)急性 劳神 阳气升张 挟痰
烦劳 过度 挟火 上壅清窍 劳体 内风旋动 挟瘀
中经络: 1.肝阳暴亢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喁斜, 言语不利。 兼次症: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 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象:舌质红或绛,苔黄或黄燥。 脉象:弦或弦数。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2.风痰阻络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口舌歪斜, 言语不利,肢体麻木。 兼次症:头晕目眩。 舌象:舌质暗红,苔白腻。 脉象:弦滑。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临床中医内科学》
中风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中经络与中脏腑
中经络 无神识昏蒙; 中络 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肢体力弱,或 兼有口舌歪斜者; 中经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 中脏腑 有神识昏蒙; 中腑 神识恍惚或昏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言蹇或不语; 中脏 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 言蹇或不语。
中风
2.情志过极,化火生风
气滞血瘀 瘀 气血逆乱
七情失调
肝阳暴张 风
中风
(情绪剧烈波动) 心火暴盛 火 上扰脑窍
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
过食肥甘醇酒 挟火
肝旺克伐脾士
肝郁化火
脾虚生痰 痰 挟瘀 上蒙清窍 中风
烁津成痰 挟风
病因:生活失节、情志过激、年龄体质、久病失调。 诱因: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 病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 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
2.痰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 痉拘急,口舌歪斜。 兼次症:鼻鼾痰鸣,面红目赤,或见抽搐,两目 直视,项背身热,躁扰不宁,大便秘结。多见于 肥胖之人。 舌象: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厚干。 脉象: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配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
体麻木等先兆。
3.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好烟酒、膏粱厚味及素有肝 阳上亢,痰湿素盛等,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
诱发。
4.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诊 断。
一、中风与痫病、厥病的鉴别
共同点: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不同点: 痫病 昏迷,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 声,醒后一如常人,无后遗症,每次发病症 状相似。 厥病 晕厥,伴有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一般移时 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中风 昏仆,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祛邪开窍醒神; 扶正固脱、救阴固阳。
(一)中经络:神志意识正常 1.肝阳暴亢 2.风痰阻络 3.痰热腑实 4.气虚血瘀 5.阴虚风动 (二)中脏腑:神志意识障碍 1.风火闭窍(阳闭) 2.痰火闭窍(阳闭) 3.痰湿蒙窍(阴闭) 4.元气衰败(脱证) (三)后遗症 1.半身不遂 2.言语不利
三、分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