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1、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理想模型法光线、法线、磁感线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它们的引入采用的都是理想模型法。
三、转换法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7、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四、实验推理法1、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五、等效替代法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替代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用滚轮法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法1、研究电流时,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是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的实验知识点1. 弹力实验:弹簧的特性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质量块,在弹簧的伸缩过程中观察质量块的位移和弹簧的变形情况,了解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
2. 摩擦力实验: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在倾斜平面上放置物体,在不同的角度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通过比较重力和滑动摩擦力或静止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摩擦系数的关系。
3. 浮力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物体浸没的条件和浮力的原理。
二、光的实验知识点1. 光线的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点光源发射光线,观察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定律。
2. 运用反射定律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反射仪或反射板,照射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分析,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验中将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中,观察光线的折射方向,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三、电的实验知识点1. 电池组成实验:电池的极性通过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确定电池的极性并区分正负极。
2. 串、并联电路实验:电流的分布利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3. 电阻的测量实验:电阻的大小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得到电阻的大小。
四、声的实验知识点1. 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的传播路径利用声源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例如声音的直线传播、反射和衍射等。
2. 音叉的共振实验:共振现象利用音叉和共鸣管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共鸣管的长度,观察共振现象,了解音叉的共振频率和共鸣管的共振条件。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1.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是一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具体步骤包括:连接实物,注意开关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量程,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算出三次Rx的值并求出平均值,最后整理器材。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并保护电路(限流)。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是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因此电阻偏小。
如果出现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2.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伏安法也可以用来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
根据公式P=UI^2,可以通过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实物时,电源的电压应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3.电热实验电热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具体实验中,采用煤油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因为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同时也是绝缘体。
计算公式为Q=IR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以推导出Q=Ut=Ut/R=W=Pt。
在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为Q=IRt。
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7、总结: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而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支路可以选择流通。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二、转换法:将不能测量或者不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转换为可测量或者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5篇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5篇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篇1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做到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
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学生实验安排(时间根据教学进度确定)初三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安排表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篇2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一、影响电阻大小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初中物理实验之十种测量密度的方法
常见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姓名一、测物质密度的原理和基本思路 1.实验原 理: 2.解决两个问题: ①物体的质量 m ②物体的体积 V3基本思路 (1)解决质量用: ①天平 ②弹簧秤③量筒和水 漂浮:(2)解决体积用: ①刻度尺(物体形状规则)②量筒、水、(加)大头针 ③天平(弹簧秤)、水 ④弹簧秤、水 利用浮力二、必须会的十种测量密度的方法(无特殊说明,设ρ物>ρ液,就是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 第一种方法:常规法(天平和量筒齐全)1.形状规则的物体①.仪器:天平、刻度尺 ②.步骤:天平测质量、刻度尺量边长V=abh ③.表达式: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①.仪器:天平、量筒、水②.步骤: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V=V 2-V 1 ③.表达式:3.测量液体的密度:①.仪器:天平、量筒、小烧杯。
待测液体。
②.步骤:第一步:天平测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 1质量、第二步: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为V ,第三步: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m 2。
③.表达式:【想一想】 为什么不测空烧杯的质量?如果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在再装入适量液体,然后将全部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也能测出密度,这样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假如被测固体溶于水,比如:食盐、白糖、如何用量筒测出体积?第二种方法:重锤法(ρ液>ρ物)1:仪器: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重物(石块) 2:步骤:1.器材:天平(含砝码)、细线、小烧杯、溢水杯和水.待测木块2.步骤:①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
③将石块和木块用细线栓在一起石块在下木块在上之间有适当距离。
将石块浸没在量筒中,记下体积V 1④将木块浸没量筒中。
记下体积V 23.表达式:【想一想】为什么要把石块放入量筒中在记录数据V 1 ?为什么没有记录装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第三种方法:溢水等体积法(有天平、没有量筒)1. 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水、溢水杯、待测物体2. 步骤:Vm=ρ排水浮gV F G ρ==水排水排水物ρm V V ==g F G g F V V 水拉水浮排物ρρ-===12V V m-=物ρabhm=物ρg Gm =g F m 浮=12V V m -=物ρV m m 21-=ρ3:表达式:第四种方法:密度瓶法1.器材:天平(含砝码)、细线、小烧杯、水.2.步骤:分析:3.表达式:【想一想】 m 1+m 2-m 3为什么等于待测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水都排到哪里去了?第五种方法:悬提法1.器材:天平(含砝码)、细线、小烧杯、水.2.步骤:分析:天平右盘增加的砝码重力等于浮力3.表达式【想一想】天平增加的砝码的重力为什么等于物体受的浮力?直接将待测物体放入烧杯中行不行为什么?第六种方法:两提法m 1m 2m 3m 1 m 2m 3水物ρρ231m m m -=312m m m m -+=排水水排水物ρ312V m m m V -+==水物ρρ3121m m m m -+=ρρρρ231231111--m m m m m m m m V m V m =====水物ρρ231m m m -=1.器材:弹簧秤、细线、烧杯、水2.步骤:一提得质量二提得体积3.表达式第七种方法:一漂一沉法(只有量筒,没有天平)-----测量橡皮泥的密度1. 仪器:量筒、水 一漂一沉法2. 步骤:分析:一漂得质量一沉得体积3.表达式应变:1.仪器:量筒+水+小烧杯,测密度 一漂一沉法2.步骤:分析:一漂得质量一沉得体积3:表达式:第八种方法(杠杆平衡法)没有量筒,也没有天平1. 器材:杠杆、细线、刻度尺、烧杯、水2. 用刻度尺测出 L2和 L 23.表达式13V V V -=)(12V V g mg -=水ρ浮F G =浮F G =V 1V 2 V 3V 1V 2V 3gG m =FG F -=浮gF V V 水浮排物ρ==水拉物ρρF G G-=)(12V V m -=水ρ水ρρ1312V V V V --=)(12V V g mg -=水ρ)(12V V m -=水ρ13V V V -=水ρρ222L L L A '-=水ρρ1312V V V V --=o G AABG B L 2L 1oG B L 1L '2分析:杠杆第一次平衡时 杠杆第二次平衡时第九种方法:等压强法(测量液体的密度)1.仪器:玻璃管(平底薄壁)+刻度尺+水+大容器分析:玻璃管内外液体对管底压强相等也可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用橡皮膜扎紧(或用薄塑料片盖住), 橡皮膜水平时,同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9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9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
一、确定指导思想,强化教学目标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选择仪器正确,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操作规程正确,观察方法正确,测量读数正确,处理数据正确,实验结论正确。
二、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
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采用四人一组,总体安排,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另外要还改革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不要求统一的格式,只要求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联系,写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何不足。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总结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光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规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光学实验。
一、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为了验证这一原理,我们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1、将蜡烛、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同一直线上,且小孔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
2、点燃蜡烛,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实验现象: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的蜡烛的像,而且像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小孔与蜡烛、光屏之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这个实验生动地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在实际生活中,日食、月食的形成,以及皮影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光的反射实验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量角器、白色硬纸板。
实验步骤:1、将白色硬纸板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把平面镜垂直放置在硬纸板上。
2、用激光笔沿着硬纸板的表面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硬纸板上标记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3、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现象:无论入射角如何改变,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还了解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光滑,反射光线平行;漫反射的反射面粗糙,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生活中,镜子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而我们能够从各个方向看到书本,是因为书本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三、光的折射实验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砖、激光笔、量角器、白色硬纸板。
实验步骤:1、将白色硬纸板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把玻璃砖放在硬纸板上。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简单且容易操作的,其背后原理也非常有趣。
下面举几个例子:
1. 静电实验
只需一个气球和一些碎纸片,就能演示静电的产生和引力现象。
气球反复与头发、毛衣等摩擦,就会带正电荷。
同时纸屑带负电,两者相吸即可看到静电引力效应。
这种电荷转移现象即静电原理。
2. 浮力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杯子、水和一个鸡蛋。
先放入满杯水,再将鸡蛋轻轻放入。
鸡蛋就会下沉。
然后再给鸡蛋加盐,顿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这说明加盐增加了水的密度,提高了浮力,体现了浮力定律。
3. 简单摆锤
只需一根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就能制作简单摆锤。
这种周期性摆动展示了单摆的运动规律,能观察到质量、长度等因素对周期的影响。
很多物理实验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自然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和体会这些原理,对学习物理知识有很大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涵盖各做法原因、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涵盖各做法原因、实验方法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一、测量的理论(一)测量本质测量就是一种比较。
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
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单位:力学电学热学波动与声功和能长度电流温度频率功、能时间电压热量周期功率质量电阻比热容振幅密度电功内能波长速度电功率响度力电能压强(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
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
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
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归纳物理实验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参与了许多物理实验,通过实验的实施和总结,我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初二物理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是物理实验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习了力、运动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
1.1 弹簧的弹性实验弹簧的实验让我了解了弹簧的弹性性质。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弹簧的力与变形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弹簧的实验比较,我们还了解到了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概念,它描述了弹簧对外力的阻抗能力。
1.2 摩擦力实验通过摩擦力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摩擦的基本原理。
我们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摩擦系数的实验,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有所差异。
这使我明白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质和力的垂直分量有关。
1.3 力的合成实验力的合成实验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如何有效地计算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多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合力的结果。
这使我明白了向量运算在力学中的应用。
二、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是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2.1 反射实验反射实验让我了解了光的反射原理。
通过反射实验,我发现光线在镜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平面镜和曲面镜的反射特性,并通过实验观察到了镜像的形成。
2.2 折射实验折射实验使我了解了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原理。
通过实验,我发现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我们还学习了折射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材质的折射率。
2.3 凸透镜实验通过凸透镜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凸透镜具有使光线会聚的特性,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
我们还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测量了透镜的焦距。
三、热学实验热学实验是初二物理实验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实验,我了解了热的传导、热膨胀等热学现象。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Ⅰ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g;(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40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1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
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
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
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
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
“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
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
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公式的总结与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公式的总结与整理物理是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与能量运动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探究这些规律,并通过物理公式来总结归纳这些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验,同时学习了许多物理公式。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与物理公式进行总结与整理。
1. 质量和密度的实验与公式:经典物理学中用质量来衡量物体的惯性,而密度则是物质分布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质量和密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进行了许多与质量和密度相关的实验:(1)测量固体的质量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将待测物放在天平的盘中,在天平上移动滑轨直至平衡,读数即为物体的质量。
此时,质量也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质量=重力加速度ד1”的质量。
(2)测量液体的密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一个干净的容器的质量,然后将容器倾斜,将液体缓慢倒入容器中,直至液面接近容器的边缘。
再次使用天平测量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从中减去容器的质量,得到液体的质量。
接下来,用尺子测量容器的体积,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2. 力的实验与公式: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量度。
物体所受到的力会改变其运动状态。
我们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进行了许多与力相关的实验:(1)测量弹簧的弹力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弹簧所产生的弹力。
实验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子上,将物体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可得到所受弹力的大小。
(2)测量摩擦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量物体在水平面上的静摩擦力和滑行摩擦力。
使用一个水平的木板,将物体放在木板上,逐渐提高木板的倾斜度,当物体开始滑动时,记录下此时的角度,即可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力的公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力的公式:(1)力的定义式: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等于零,F=0。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初三物理实验课总结
初三物理实验课总结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原理。
通过这些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物理原理,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首先,我们进行了空气压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我明白了空气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具有热运动。
当分子撞击物体时,会对它施加力,这就是气体产生压力的原因。
我还学到了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面积和力的大小有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面积。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了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其次,我们进行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通过折射实验,我了解到了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通过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我观察到了光线被折射后的方向发生变化,了解到了光的传播是以直线传播的。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折射原理。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简单的电学实验,如电流的实验和电路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理解了电流是带电粒子流动的现象,电路是电流的通路。
我还学到了在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流的大小,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通过实验,我对电流和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还有,我们进行了一些与力相关的实验。
通过拉力的实验,我观察到了不同角度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到了力的方向对受力物体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
通过弹簧的实验,我学到了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其刚度有关。
通过实验,我对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在初三物理实验课上,我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些实验,我在实践中探索物理原理,提高了动手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我对压力、光的传播、电路和力等物理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实验丰富了我的物理知识,增强了我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总结
一、等效替代法
用一个物体或现象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现象得出的物理结论。
1、等效电路:
2、等效电阻:如求解两个串联的电流,已知其阻值分别为R,则可用一个2R的电阻替代该段电路,然后计算电流
3、合力与分力:
4、排水法测体积:
5、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人眼睛只能看到镜子里面的虚像,可用虚像代替实物研究光线的反射定律。
6、用变阻箱测未知电阻:当开关闭合于a时,记录电流表的电流值;然后
开关闭合于b,然后调节变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录数据相同,则未知电阻与此时电阻箱的阻值相同。
二、理想模型法
构建一种模型来表述不易理解的物理量
1、光线
2、磁感线
3、力的图示
三、控制变量法
当有多个因素对实验结论有影响时,研究其中一个
..物理量时,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动的研究方法。
1、影响弦乐器发音音调因素研究:当琴弦松紧度相同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同种琴弦时,音调与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同种琴弦在张紧力度相同的条件下,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研究: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蒸发面积相同时,蒸发和
表面风速的关系;同种液体温度相同、表面风速相同,蒸发和液体蒸发面积的关系。
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研究: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下滑,不同粗糙度的地板对小车滑动距离的影响;
4、导体电阻大小因素:同一导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和长度相同,导体截面积和电阻的关系;导体材质、截面积相同,导体长度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5、动能实验;同一球体从相同高度的坡面下滑,不同斜面角度对球体动能的影响;相同体积的同种球体,从相同斜面的轨道下滑时,不同球体质量对球体动能的影响
6、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电压不变,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不变,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同一电加热棒,相同加热时间,电压和加热量的关系;相同电压、相同加热时间,加热棒阻值和加热量之间的关系。
8、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同一电磁铁,电压不同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相同电压,不同电功率的电磁铁对其磁性强弱的影响。
9、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力的大小相同,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相同,物体受力大小和压强间的关系。
10、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同种液体,相同液体深度,不同的受力方向对液体压强的影响;相同液体深度、相同受力方向,不同密度的液体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
11、探究物质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四、转换法
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用其他现象表现出来。
1、测量原子的直径:采用多个原子一字排列,计算原子的个数,然后测量总长度,计算出原子的直径;
2、物体内能的研究:采用物体温度表征物体内能的大小;
3、电热与电流,电阻影响时,采用测量同体积热水温度的变化,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变化对电热的影响;
4、测量物体机械能: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滑时其机械能大小的测量是通过转换为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计算的。
5、电流表:通过电磁转换,使用指针的偏转角度的大小表征电流的大小。
6、电压表:通过电磁转换,使用指针的偏转角度的大小表征电压的大小。
7、动能大小实验。
8、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
五、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科学推理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实验结论,并依次推理得出结论。
1、伽利略斜面实验: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六、类比法
用相近的事物做比较。
1、原子结构与太阳系
2、电流与水流
3、电压与水压
七、图象法
如:1-U图像,I-R图像,U-R图像,S-t图像,v-t图像等观察法
1、I-U图像
2、I-R图像
3、S-t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