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课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

2019/1/4
“白杨”又叫打叶杨,是西北地区 最普通的一种树,树干笔直,生命 力强。能防风固沙。本文以事物的 名称为题,初读文题,你一定会以 为作者要向我们介绍白杨的相关知 识,其实,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 章,借白杨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细细品读,相信你会对白杨、对人 生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 小资料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
2019/1/4
思考: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 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 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艰苦的环境、恶劣的环境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2019/1/4
写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你看它多直!
直(挺)
2019/1/4
你看那树多高! 高
不,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袁鹰:
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是当 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 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1924年生于 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之江大学毕业后, 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 儿童文学作等。另有同名人士大理州文联秘书长,青岛大 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角色。作品 有《白杨》《莘莘》《新生代》《联声》《世界晨报》 《联合晚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散文世界》 《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江湖集》 《花环》《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等。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白杨》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白杨》

309教育网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 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 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309教育网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
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Hale Waihona Puke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09教育网
理解表白的心 析句悟情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 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们不知道—— 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309教育网
理解表白的心 析句悟情
赞扬白杨 赞扬建设者
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09教育网
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 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诗歌《帐篷》。
309教育网
了解白杨特点 学习析词悟情
1、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2、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3、爸爸明明是在说树,为什么用了“坚强”、“不 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人教版)五班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导语:《白杨》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白杨》优秀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揭示目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变化的词语。

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们沟通一下。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

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至12节,然后我们互相沟通。

每个学习小组练该对话.(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妹的话,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话、)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好吗?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

爸爸用三句话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

试试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自由练读。

齐读。

看屏幕。

老师叙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PPT、优质教学课件
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 说 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 沉 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 着从何 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 桑娜向丈夫 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 默是带着试探意 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 桑娜家 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 杂的心理 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 没有动摇。 )
板书: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 书机会时,
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 让“我”继续看
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 法让“我”读书的良苦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 的品质 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 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 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 在却不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 (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 填空练习。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

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

白杨课文的主要内容白杨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青年白杨在家乡的一次回忆之旅中,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遭遇和家乡的变化。

这篇小说通过白杨的回忆,展现了青年一代在旧社会的挣扎和追求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的黑暗现实。

白杨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鲁迅通过小说来塑造的,他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受尽压迫的青年,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

在小说中,白杨的父亲是一个顽固的封建势力代表,对待儿子非常苛刻,甚至可以说是残酷。

白杨的母亲则是一个软弱无助的妇女,她在家庭中没有地位,被父亲和兄长们压制得很惨。

白杨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在小说中,白杨的一生也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虐待和欺凌,没有受到应有的关爱和呵护。

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白杨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他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但是却无法实现。

最终,白杨选择了逃离家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白杨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封建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尤其是对待妇女和青年的态度,更是令人深感不平。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他们渴望自由,却又无法摆脱束缚。

通过白杨这个形象,鲁迅先生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呼吁人们要关注农村的变革和青年的命运。

白杨的故事告诉我们,封建习俗和社会的黑暗现实是需要改变的,青年一代应该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只有改变社会的现状,才能让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白杨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小说,通过白杨的故事,鲁迅先生向人们展现了农村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的黑暗现实,呼吁人们要关注农村的变革和青年的命运。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追求自由和幸福,改变社会的现状,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

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

课文内容梳理
描述白杨树的外貌特征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
描述白杨树的用途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
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戈壁沙漠、气候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介绍白杨树的精神品质
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课文主题思想分析
01
02
03
赞美白杨树
通过对白杨树的描述和赞 美,表达了对边疆建设者 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生长环境
白杨树适应性强,生长在平原、 丘陵、山坡和沙土地区,耐寒、 耐旱、耐盐碱。
白杨的外形特征与特点
外形特征
白杨树高大挺拔,树皮光滑灰绿,叶片宽大,叶形优美。
特点
白杨树具有很强的适应力,生长迅速,抗风能力强,能够抵 御风沙侵蚀。
白杨的生态价值与意义
生态价值
白杨树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
环保意识
在当代文学中,白杨树被用来象征环保意识,因为白杨树是一种对环境有利的植物,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生命力量
白杨树在当代文学中也被用来象征生命力量,因为白杨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茁壮成 长。
04
白杨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白杨的文化内涵解析
坚韧不拔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依然 能够顽强生长,这种精神 被赋予了坚韧不拔的文化 内涵。
对白杨意义的思考与感悟
1 2
坚韧不拔的精神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 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 气和毅力。
积极向上的态度
白杨树总是向上生长,追求阳光和雨露,这种积 极向上的态度可以激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发展。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默读课文,讨论: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参考答案:白杨的特点:直;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高 大挺秀,生命力顽强。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 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回答儿子的 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白杨树时,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字学习
xī 清晰
shào 介绍
sǎn fǔ 大伞 抚摸
jiānɡ xiàn 新疆 陷入
戈壁 人烟 界限 清晰 出神 沉思 插嘴 分辩 思路 抚摸 软弱 介绍 表白 陷入 新疆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多音字
yāo (要求) 要
yào (重要)
运用 这是一条很重要( yào)的要( yāo)求,你
一定要清楚地转告给厂家。
【软弱】
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 【戈壁】 荒漠地带。
卫兵,泛指担任保卫工作的人。文中指白杨树。 【卫士】
小组合作清单: 各组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写了一件什 么事?父亲的神情随之发生些什么变化? 2)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②危险在哪儿,消防官兵就在哪儿出现,他们不管是 火灾还是洪水,不管遇到地震还是塌陷,他们总是 坚强不屈,挺身而出,挽回无数人的生命。
从父亲的话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白杨树的顽强、无私。 那么,父亲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 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里可 以看出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① 高、直、大的外形特点; ②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1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这一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及爸爸的心愿。

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白杨的品格。

(2)运用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引读,品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三、说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旨;运用朗读法、讨论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的心愿,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人教版]春五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白杨》ppt课件

[人教版]春五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白杨》ppt课件

如何进行延伸阅读和自主学习
阅读类似题材作品
可以阅读一些与《白杨》类似题材的作品 ,如上述推荐的《松树的风格》、《白桦
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
A 搜集相关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 与《白杨》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
文章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
C
D
小组讨论与交流
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 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相互促进和提高。
作业布置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读后 感、续写、情景对话等,引导学生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THANKS
谢谢
通过描述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过程, 展现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文章以白杨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 重,以及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敬畏。
3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白杨树的形象,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 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价值观传达及现实意义
03
CHAPTER
人物形象与塑造
主要人物介绍
父亲
课文中的主角之一,一位 忠诚于边疆教育事业的知 识分子,同时也是孩子们 心中的榜样和引路人。
哥哥
父亲的儿子,比妹妹年长 ,勇敢、懂事,是课文中 重要的配角之一。
妹妹
父亲的女儿,年幼天真, 对父亲和哥哥充满信任和 依赖。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父亲
通过描写父亲的神态、语言和行为,展现了他坚毅、沉着、无私的性格特点。例如,父亲 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中依然坚守教育岗位,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在面对妹妹的提问时,父 亲用白杨树来比喻自己,表达了他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和信念。
0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

3.《白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准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相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能够防风固沙。

所以,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能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实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小学五年级下册3、白杨【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下册3、白杨【人教版】

晰 (xī) (清晰) 伞(sǎn) (大伞) (shào) (介绍) 抚 (fǔ)(抚摸) 绍
疆 (jiāng) (陷入) (新疆) 陷(xiàn)
生词 清晰 抚摸 新疆 大伞 介绍 陷入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 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 么样子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帐篷
艾青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 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 很 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 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 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 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 动摇。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 只知道 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 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 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 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 ”,错的后面画“ × ”。 后面画“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 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 )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志向。( × )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 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 杨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 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课文

白杨袁鹰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背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背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背诵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释: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
,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 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 一体。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 ↓ 沉思 ↓ 微笑
❖ 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 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 微笑:听到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 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 沉思:由白杨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 来。
❖ 微笑: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 而感到欣慰。
❖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 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 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 感染力。
❖ 白杨{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着,无私 奉献}边疆建设者
他们只只知知道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 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 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们只知道 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 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 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只知知道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白杨》
人教部编版语文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 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划下来,谈谈 自己的理解。
2.思考爸爸神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 相关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3.思考课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具体是个什么样 的地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1《草原》课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白杨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白杨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白杨_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白杨人教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

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
袁鹰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
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
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