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关雎》中考知识点全扫描
第12课《诗经_二首:关雎》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_二首:关雎》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f09e6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1.png)
《关雎》知识点总结一、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雎》就是一首国风作品。
二、《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铺垫,托物起兴)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三、朗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
窈窕 /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
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
悠哉 / 悠哉,辗转/ 反侧。
四、感知赏析: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答:“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
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
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
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
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答: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33fafe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7.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12.《诗经》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主要内容:《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要内容:《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1748d6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f.png)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58158f3b3567ec102d8ae3.png)
部编版语文八(下)《12.〈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关雎》知识点整理【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字词解释关关,拟声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二、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问题探究1.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开篇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2.请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哉”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示例一:连用两个“悠哉”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99f28b910ef12d2af9e794.png)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一、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的诗歌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0e26a9ed630b1c58eeb56c.png)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雎》,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吧!二、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三、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注释《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五、诗意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致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第12课《关雎》知识梳理及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关雎》知识梳理及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afba9f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5.png)
《关雎》知识梳理及浏览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悦)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幻想)一、创作背景:《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二、关于《诗经》:(一)成书过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诗同乐不能(二)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
主要的有以下三种:1.王官采诗说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
《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第12课《关雎》知识点梳理
![第12课《关雎》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2204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a.png)
《关雎》知识梳理1.主题:今人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
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比兴手法,以成双成对的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窈寐淑女,君子好球”一句统摄全诗,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
第二章八句“参差荇菜……辗转反侧”。
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比兴,以纤细的水草在水中摆动的情景发端,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表达出主人公因追求不到淑女而日夜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因追求不到心中姑娘而苦闷难眠的诗句。
“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
“辗转反侧”的动作措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己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八句“参差荇菜……钟鼓乐之”。
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表现恋爱生活中相会相处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男主人公愉悦的神态也跃然纸上。
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2.“兴”:即先说别的景物引起所咏的对象。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不好摘取,兴淑女难求;又以荇菜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得而“友之”、“乐之”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解析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解析及易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3660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b.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关雎》解析及易错知识点《关雎》佚名〔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她却不能得到,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注释1.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2.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善良。
3.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4.流:求取。
不是流水。
5.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时。
寐:睡时。
6.思服:服:思念。
不是衣服。
7.悠:忧思的样子。
不是悠闲得意,8. 琴瑟友之。
友:亲近。
不是友人。
9. 参差:不整齐,不是十分整齐。
芼(mào):挑选。
易错知识点1. “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男人,不是女子!“左右流之”的“流”是求取的意思,不是流水!“寤寐思服”,“服”是思念的意思,不是指衣服!“悠哉悠哉”的悠是忧思的意思,不是悠闲,得意的意思!“琴瑟友之”的“友”是亲近的意思,不是尊敬、友好的意思。
“参差荇菜”中的“参差”是参差不齐,不是十分整齐!2.《关雎》选自【诗经】中的【风】,是诗经的第一篇。
是诗经中的风,不是论语。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主旨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及思想感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相思之苦。
5.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
不是比喻!6.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起兴作用,不是比喻!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
![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ab7149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8.png)
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下课文:《关雎》知识点汇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全诗可分为三章。
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情到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关雎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雎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90d0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7.png)
关雎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关雎》的内容《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全诗共有三句九字,描述了一个女子思念自己的丈夫的心情。
诗中女子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歌以典型的叙事手法,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女子内心的痛楚和苦闷。
整首诗以抑扬格的五言句构成,每句五言句中稍有变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展现了古代汉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作者及背景《关雎》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神农氏女娲。
这是被后人所传颂的,虚构的作品。
史书中没有记载神农氏女娲作诗的记载,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关雎》的作者不可能是神农氏女娲。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关雎》更多被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诗歌,属于口头传承的文学作品。
《关雎》的创作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诞生在春秋时期的中国。
在当时,中国处在一个分封割据的领主社会阶段,国家分裂成了许多小国家。
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代,社会生产力逐渐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关雎》这样的诗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传播。
三、文学特点《关雎》以典型的抑扬格诗体构成,每句五言句中稍有变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展现了古代汉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文学风格上,《关雎》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贴近生活;意境深远、引人思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同时,它还采用了反复、呼应和照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富有韵律感与美感。
此外,《关雎》还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鸟雀的飞舞、叫声和姑娘嫁娶的心情,寄托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与向往,表现了古代婚姻观和情感态度。
四、意境与文化内涵《关雎》在诗歌题材和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婚姻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关雎》中,诗人通过描写关雎的飞舞和叫声,寄托出姑娘对丈夫的思念和期盼。
这种意境既与自然景物相关,又表达了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的向往之情。
另外,在古代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雎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关雎》中考知识点全扫描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关雎》中考知识点全扫描](https://img.taocdn.com/s3/m/de95a20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7.png)
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关雎》中考知识点全扫描关雎【文学常识】《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中心思想】《关雎》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原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
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
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
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
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
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
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
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
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己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
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第12课《关雎》知识点梳理
![第12课《关雎》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24f1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e.png)
《关雎》知识点汇总一、原文及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二、字词理解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求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
悠,忧思的样子。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4a39f8cfc789eb162dc818.png)
第八讲感受《诗经》之美【知识窗】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六义”。
赋就是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蒹葭》一诗就运用了兴的手法。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如: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文本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点探究】重点实词1.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2.雎鸠..(jūjiū):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5.淑:善,好。
6.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
逑,配偶。
7.参差:长短不齐。
8.荇.(xìng)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9.流:捞取,顺水势采摘。
10.寤寐..(wù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最新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关雎知识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关雎知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4305fd43968011ca30091e2.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关雎知识知识点汇总------------------------------------------作者xxxx------------------------------------------日期xxxx2020年春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关雎》一览表项目《<诗经〉二首》相关内容题目解说《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古人将其冠以篇首,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它的评价之高。
作品简介ﻩ《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 / 14第2页共14页背景资料《关雎》选自《国风·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的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部编八下《关雎》备考知识点梳理
![部编八下《关雎》备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28ae3af90f76c660371ac3.png)
《关雎》知识点【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cbf5f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5.png)
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含诗经六义等文体常识)①关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创作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
《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
【诗经内容】①关ɡu ān 关ɡu ān 雎j ū鸠ji ū,在z ài 河h é之zh ī洲zh ōu 。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君j ūn 子z ǐ好h ǎo 逑qi ú。
关关, 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古今异义: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
〔窈窕(y ǎoti ǎo )〕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h ǎoqi 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第12课《关雎》知识点梳理
![第12课《关雎》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0407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关雎》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选自《诗经·国风·周南》。
“周南”是《诗经》国风的第一部分。
西周初期,周公旦住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时在周公旦统治下的南方(今洛阳以南直到湖北)的诗歌,故有此称。
本篇是国风的首篇,也是整个《诗经》的第一篇。
这是一首情歌,描写了男女的相思相恋之情及恋爱、婚姻结合的过程。
二、字字落实解析加真题再现原文:关关雎鸠(jujiu ),在河之洲。
窈窕(yao tiao )淑女,君子好逑(qiú)。
【注释】1.关关:拟音词,雎鸠的鸣叫声。
2.雎鸠:水鸟名,又名王雎,这里有起兴和比喻的作用。
雎鸠:这种水鸟,朱熹《诗集传》说:“一名王雎,状类凫鷖,今江淮间有之。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诗经》中有大量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专有名词,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物种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3.河:黄河。
4.之:助词,的。
5.洲:水中陆地。
6.窈窕:美好的样子。
7.淑:善,美。
8.君子好逑:(是)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奴隶社会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上层统治者;逑:匹配、配偶。
【译文】水鸟雎鸠在黄河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是君子们理想的生活伴侣。
【赏析】由雎鸠的相伴和鸣,引出青年男女的互相吸引。
【真题再现】1.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睢》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5. 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cf8e1a1a37f111f0855b43.png)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雎》,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吧!二、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三、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注释《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五、诗意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致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
【文学常识】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中心思想】
《关雎》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原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
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
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
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关雌》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
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
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
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
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
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己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
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
“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
“琴瑟友之”,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娱乐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钟鼓乐之”,是举行隆重的婚礼,令女子无比高兴。
《关雌》的男主人公自称“君子”,诗当出自一位贵族青年之手,且诗风清新高雅,带有明显的周代礼乐文明的属性。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练习与检测】(共20分)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分)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2分)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4.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
(2分)
5.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7.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
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
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雎鸠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4.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7.比兴、重章叠句。
8.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