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专题训练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
“闹”字将枝头静态的红杏写活了, 杏花开得正热闹,花团锦簇,蜂舞蝶绕, 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炼动词
【例】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草枯以后,鹰眼发现猎物更快更容易了, 诗人用了“疾”字,更能表现鹰的迅疾。 雪融化以后,马跑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 而用了“轻”,比“快”更多了几份轻松。
颜色词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活用词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 该词特殊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 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 样的艺术效果。
找字释义
描述景象
指出作用
实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于“眼”
(题型:某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 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
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 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
“犹”字好(找字释义)
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描述景象) “犹”字侧重表现了伫立时间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
写出了依依不舍的深情(指出作用)
参考答案二:
“空”字好。(找字释义)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 水。(描述景象) “空”字侧重表现作者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 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指出作用)
高中语文诗歌阅读之解答炼字型试题
确定诗眼“五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 “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 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 受)。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基本上都是由名词组成的意象进行叠加形成一定 的意境。
注意: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 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 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 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附赏析诗眼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
• 第二部分 古代诗题
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 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 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数量词或叠词。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古人写诗, 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 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1.动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指津:第一步:确定诗眼。结合全诗,可知“惊”字是贯穿全诗的诗眼。第二步: 整体点明地位。根据题干“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 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第三步: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 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句写诗人初至燕台时心惊,第二句 写其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边防 地带的形势和气氛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 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 展现了诗人心灵的震撼。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炼字类题型常见设问方式主要有: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名题精选】【示例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问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思路解析】题干已点明三四两句中“斗”“攒”两字用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分析时应联诗句上下文语境,具体解说这两个字“生动传神”体现在哪里,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斗”在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用“斗”字,则将江两岸的山崖比拟化了,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技法点拨】解答炼字类题型切忌将该字孤立起来、割裂理解,而应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此类题型解题步骤通常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顺带指明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该字在写景状物方面的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指出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05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解析版)
诗歌鉴赏矫正卷05 炼字专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除夜(其二)姚合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
[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②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对除夕的不舍,“殷勤”表现出情感的深切,“逡巡”则写出时间的快速流逝。
B.“烛尽”“鸡鸣”交待了时间,表明诗人彻夜守岁,留恋中饱含对万象更新的期待。
C.颈联写众人举行驱傩仪式、准备屠苏酒,以辞旧迎新的喜庆反衬诗人自己的落寞。
D.末句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其实这里“谁”的答案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诗人自己。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B2.诗眼是“惜”字。
理由:①留恋除夜:通过“此夜逡巡”的描写,表达了对除夜匆匆流逝的留恋不舍;②珍惜时光:通过“烛尽”“鸡鸣”等环境描写,表现新旧年的交替,侧面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不舍;③叹惜年老:通过对正月初一饮酒场景的想象,含蓄表达自己年岁渐老的伤感。
【解析】1.B项,“彻夜守岁”无法读出,诗人只是客观陈述新旧交替的事实,并没有期待万象更新的心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中炼字的能力。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要想解答此类题型,就得将诗中的词放在原诗句中进行分析,达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传达的信息。
本诗描述的除夕夜中的感受。
首联“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意为心中对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夜依依不舍,除夕之夜也如老朋友一般徘徊不愿离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一、课前演练:例:1《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红杏枝头春意闹3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4僧敲月下门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二:炼字的常考语法: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三:炼字的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强调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诗眼提问方式: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1、构成全诗的线索、2、全诗的感情基调、3、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20200302诗歌炼字一、诗歌鉴赏(共3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逢故人王建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①,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②营。
[注]①垄:田埂。
②海西:北海西头,极偏之地。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百战”极言战争频繁,“一身”又突出孤单凄凉,数字“百”“一”对比鲜明。
B.“何时”即是“无时”,蕴含无尽的失望,“每日算归程”突出归乡急切,语言委婉。
C.“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
D.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见到故人只有羌笳助兴,诗人悲喜交集,一醉方休,愁绪更深。
2. 颈联中“寒”废”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答案】1. C 2. “寒”字交代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周围的环境,突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废”字表明城池的荒废破败,表现边塞的荒凉以及战争的频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C项,“‘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理解错误,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登高望远,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写出了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教师版】初中诗歌鉴赏炼字专题
炼字专题一、炼字题1.提问方式(1)对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2.答题方式(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答题技巧(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判断是否运用修辞(比喻、拟人)。
(4)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5)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4.例题【例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含义+情景再现)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突出的情感)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照应试题)二、训练(2014·四川遂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4分)答案:(1)(2分)答: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心境。
(2)(4分)答:一个“排”字,“推开”、“冲”的意思(1分),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1分),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2分)。
(2015•江苏常州)(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一炼字类题型提问方式1.简析“X”字的双重意蕴。
2.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对词中“XXXXX”句中的“X”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二解题技巧㈠找字两点定位1. 炼字位置:()2. 炼字词性:()①炼数量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题》李商隐“五十弦”、“一弦”、“一柱”都是些没有诗意的数量词,在本诗中,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②炼形容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蒋捷。
“红”、“绿”,形作动。
通过对樱桃变红、芭蕉变绿的动态描写,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③炼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溅”、“惊”,明媚的春天,鸟语花香,看花,花却使泪流,看鸟,鸟却使心惊。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之情。
④炼虚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和“共”两个虚词将四个意象串联起来,点出了悠远绵长的意境。
㈡解字四点答题1.写手法。
有了就写,没有省略。
2. 释字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描景象。
有画面,描景象;没画面,析内容。
4. 点情感。
㈢真题训练:例1:(2008年全国卷一)《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题过程]:1.找字。
2 解字。
(字手景情)①写手法。
无②释字义。
“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③描景象。
鹭鸟静栖沙滩,飞鸿翱翔空中,构成了江边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④点情感。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必备知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
2012年安徽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3年福建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问: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休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接近即可..2010年广东卷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问: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参考答案①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010年江苏卷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有人说诗中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近要求作答..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夜归”是本诗的关键;诗中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开篇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012年重庆卷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解析:运用比拟写出山水的变化..1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1分暗含着晓云弥散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雨之后水面的宽阔1分;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未答出“暗含义”扣1分。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6诗歌鉴赏之炼字题
炼字题(微观)
诗眼题(宏观)
诗歌 语言
炼句题
语言风格题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 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 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 其生动的效果。
确定 关键词
词性: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 拟声词、色彩词、虚词。 位置:二三五七
手法的词 “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
[即时小练] (一)聚焦动词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 “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拟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
声 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
词 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
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
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
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词类
解说
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
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数
雨中。”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 量
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二字正表现了这些。作者 词
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
二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
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炼”字需关注的 大词类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
第22天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致虚庵:书斋名。
②籯yíng:竹笼。
③明月:这里指珍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藏书万卷”“遗金满籯”分别指诗礼传后世与积金遗子孙,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B.胡逸老为人仁爱,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仁爱必能致祥,他的后代必得佳子弟。
C.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妙能常得于心目之前,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D.诗人表达对胡逸老敬慕之情,也表明了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
2.清代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称赞此诗颈联为“奇语”,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②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
③视听结合。
眼见之山景,耳听之雨声,巧妙汇聚结合。
④情景交融。
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错误。
诗中并未提到世道恶劣污浊,诗人称赞胡逸老不慕荣利、诗礼传家、雅有山水之趣,从而表达自己与胡逸老一般有高雅的人格。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为视觉;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为听觉。
视听结合。
化静为动。
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___(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答“A”,错误的请答“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的愁情形成对比。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居竹轩【元】倪瓒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___(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
最新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2018最新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
”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答:“垂”“涌”二字确是用得精妙。
(步骤一:表明看法) “垂”,低,低垂,星星紧贴地平线。
“涌”,翻滚,涌动。
月照大江,月光随影涌动。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垂”“涌”二字描写星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月光下江流涌动着的景象,这种阔大的景象恰与“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情景交融。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阔大的景象之下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自我,居无定所,浪迹天涯,突出了被广阔时空所挤压的诗人飘泊无依孤苦忧惧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答题提示:诗学是人学,诗词最终要抒写的也是人的形象、人的情怀。
我们读诗,就是要读出诗后的“人”来。
【练习16】溪居即事崔道融(唐)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
(步骤一:表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
“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
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
诗人成功地描写了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练习1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解释概念: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
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
“眉目传神”。
“诗眼”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是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突破口。
只有正确把握诗眼,才能更好地理解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炼字经典: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
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关于"推敲"的典故: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于“一字师”的典故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考查方向: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技巧点拨: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要领: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个字(词)好;若问哪一个更好,则先肯定哪一个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诗歌2014-08-15 10:01: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解释概念: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
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
“眉目传神”。
“诗眼”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是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突破口。
只有正确把握诗眼,才能更好地理解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炼字经典: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
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关于"推敲"的典故: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于“一字师”的典故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考查方向: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技巧点拨: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要领: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个字(词)好;若问哪一个更好,则先肯定哪一个更好。
一般地,都可以讲得通的;2、用一二句话准确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或所表达的意义;4、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等。
第一种类型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第二种类型: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第三种类型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巩固练习: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练习及答案答案示例:【练习12】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表明看法)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练习13】(2005年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维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一:我以为“应有”比“犹有”更好。
(步骤一表明看法) “应有”是“应该有”而未必“有”。
写出诗人渴望寻找旧影的心绪。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应有”,主观上有必然判断,表明诗人寻觅旧迹旧影时既有希望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可能有寻而未果的不甘,二字蕴含丰富,可谓传神之笔。
“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步骤三步骤四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答案二:我以为“犹有”比“应有”更好。
(步骤一表明看法) “犹有”意思是还有,眼前实实在在的存在。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犹有”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竟还保存到现在,说明此地人客罕至,偏僻与荒寂。
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步骤四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练习14】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唐)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字确实用得传神。
(步骤一表明看法) “系”是挽住,牵着。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步骤三步骤四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练习15】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
”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答:“垂”“涌”二字确是用得精妙。
(步骤一:表明看法) “垂”,低,低垂,星星紧贴地平线。
“涌”,翻滚,涌动。
月照大江,月光随影涌动。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垂”“涌”二字描写星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月光下江流涌动着的景象,这种阔大的景象恰与“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情景交融。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阔大的景象之下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自我,居无定所,浪迹天涯,突出了被广阔时空所挤压的诗人飘泊无依孤苦忧惧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答题提示:诗学是人学,诗词最终要抒写的也是人的形象、人的情怀。
我们读诗,就是要读出诗后的“人”来。
【练习16】溪居即事崔道融(唐)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答:“疑”“急”二字用得确是传神。
(步骤一:表明看法)“疑”,怀疑,大人本不疑,小孩才疑。
“急”,急忙,扣住小童的思维特点来写,很有情趣。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很是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
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了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客。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
诗人成功地描写了一个热情、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练习1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旷”“低”“清”“近”几个字确用得精妙。
(步骤一:表明看法) “旷”,空旷,空阔。
“低”,比……低。
“清”,澄澈。
“近”,紧挨着,相隔距离短。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日暮时刻,旷野苍茫,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的近。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人满怀愁绪,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练习18】早梅齐己(唐)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齐己是唐代诗僧。
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
”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郑谷将“数”改为“一”之精妙所在。
答:改“数”为“一”确实精妙。
(步骤一:表明看法)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而这“一枝”报春,先于众梅,更突出早开之梅之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