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出现了依赖性较强,只会机械地应对题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能力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二、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趣味性的数学活动、示范有趣的数学实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选择那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自学习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非常重要。

小学生应该养成每天按时复习数学知识的习惯,并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四、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图表和实例来解决问题,如何运用公式和定理来推导解题过程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数学比赛等途径来拓宽自己的数学知识。

五、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合作中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团队中协作解决问题。

六、提供资源支持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材、参考书籍和练习题,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网上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资料。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的家长保持沟通,向他们提供一些家庭学习的指导。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关键学科。

因此,为了孩子的数学发展和未来,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以下是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1. 给孩子充足的资源让孩子自学数学,首先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比如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数学书籍、网上教程、数学游戏等,这些资源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数学奥数或是比赛的题目,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2.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无聊和枯燥,所以我们需要想尽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喜欢学习的过程。

比如,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和例子来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概念和公式,这样孩子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增强兴趣,健康快乐地成长。

3. 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掌握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比如展示学习成果和分享学习心得等,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4.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锤炼的学科,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坚持学习。

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孩子数学自学能力时,要注意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不断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

总的来说,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且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

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好坏。

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迅速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一、学会独立阅读教材,做好课前预习,把依赖教师转向自己独立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效率在学每节新课时,应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教材,对教材中定义、公式、定理、公理能划出来,并把关键字词勾出来,深刻领会,在阅读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应画上疑问号,在听课过中就会带着问题去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开始学习复数这一章时,先让学生阅读数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原由,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数的概念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数集逐步扩充得到的。

复数最初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后来由于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应用而进一步发展的。

16世纪,由于解方程的需要,引进虚数i,并规定它的两条性质,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复数的概念,数集得到了扩充。

如果学生预习了,就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引进虚数,i是什么,如何同实数进行运算等问题?有了阅读的基础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好奇和兴趣去听,经过老师的讲解后,使他们对数的概念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掌握了虚数的性质,便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善于质疑,提出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自疑寻答”是数学学习中一重要的学习素质,正如古人所言:“为学虽无疑,大疑则大进”,因此,教育学生应善于提出问题,看书、学习时应按照“有疑-有问-有思-有进的螺旋式”进程前进。

例如在对数数学中,指出对数式log=b时,规定a>0,a≠1,N>0时,就应设问N为什么不能小于零,若N小于零时为什么没有意义,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再一一解答,使学生真正领会对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在教学领域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广大教师经常议论的话题。

这里所说的能力很多,但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自学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自学态度,是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前提态度是个人对一定对象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对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发动、维持、调节的心理功能。

自学态度是数学自学能力结构中动力性的心理因素。

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自学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自学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

自学态度一般包括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心里成份。

培养积极的自学态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和好模仿、好竞争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少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多为学生提供数学自学的榜样,除了名人自学成才的范例,还更应该注意选择同班、同年级、同学校的学生成功自学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激发持久的学习热情,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

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

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

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

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形成自学三角形的能力。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教育界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举一些数学趣味问题,开展有趣的数学实验,介绍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等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之处。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除了课堂之外,家长也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数学启发性的玩具和读物,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使用数学知识。

二、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步骤。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需要明白自己的学习责任,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只有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够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尝试。

在学生自学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兴趣小组和学习班等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并自主进行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数学问题的历史和背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其自学能力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需要通过激励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努力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树立学习榜样、讲述成功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其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生动的教学实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分清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管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等,拓宽学习视野,开阔学习渠道。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很难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策略:1.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钱;在家里做饭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分数和比例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例如数学谜题、数学小游戏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习方法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

3. 教授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学习如何整理笔记、如何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并且,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建立自学环境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方法外,建立良好的自学环境也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给予意识地学习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的空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解题方法、自主思考问题、自主总结归纳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外时间,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相关的数学学习资料、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等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进行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如阅读教材、做练习、总结归纳、讨论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和研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所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教师要率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施和落实。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第一要素。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关注学生对“自学数学”的兴趣。

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按照老师的指引去展开自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不可太多,要给学生留够思考时间,让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完成任务。

然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展示的方法可以是学生所喜欢的口述、板演或小组间的评价等,通过他们喜欢的形式激发他们自学的兴趣。

对于有些可以动手的问题,比如折纸、剪裁、测量等等,可以布置学生独立或者分小组来完成,然后小组间开展竞赛。

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在心里产生成就感。

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自学的习惯,自学的能力也就会慢慢提高。

三、教师要多一些“爱心”“耐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一些“爱心”。

学生稚嫩的心灵需要老师的呵护,特别是学困生。

在他答错某个问题时,我们要投给他友善和鼓励的目光,我们不可以给他的错误答案以掌声,但我们可以对他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报以热烈的掌声,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小学生作为数学学科的初学者,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和理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觉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数学益智玩具,数学题目竞赛等形式,引导小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坚持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每天都保持一定的数学学习时间,那么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解决问题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需要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要急着给予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注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不能总是给予指导和解答,而是要适度地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给小学生一些指导性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要重视小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建模等形式,让小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探索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策略。

1. 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让孩子接触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和家长也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 教授学习方法小学生在数学自学过程中,需要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们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比如如何阅读和理解题目,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图表等辅助工具解决问题。

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3. 提供资源小学生数学自学需要一些适量的练习题和参考资料。

为了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数学习题和练习册,供孩子们自主选择和完成。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数学相关的网站、教学视频等资源,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学渠道。

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和情景,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数学规律。

5. 分步引导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步引导的方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例题或者基础概念,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复杂的题目和概念。

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引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有利于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讨论和分享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进步。

通过以上的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前准备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材中的预习题、参考书籍等,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考试后,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学习网站、学习软件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前准备、启发式教学法、评价和反馈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独立和自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倡导学生“要学会自学”,他指出:“任何一个人如果养成自修的习惯,都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长期的重要目标。

那么,什么是数学自学能力呢?数学自学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元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的参考书、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其精神实质,解答相应的练习或问题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我在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方面做了如下探索:一、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阅读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三读”,指导学生过阅读课本关。

学生一般没有读数学的习惯,在“读”时抓不住中心,一半知解,似懂非懂,领会不深。

有些学生贪多求快,走马观花,急于做练习题,个别学生还偷懒不读。

因此要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粗读、细读、精读。

“粗读”,就是通读全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忙与思考和解答具体问题。

对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出来,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细读”,就是细致地酌句阅读,把课文中各个问题弄明白,难懂的地方要反复多思多想,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精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弄清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问题深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评注。

还可以在书旁空白处填上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读书,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首先采用逐句领读加解释的方法串读、串讲,并慨括出每段要点。

此后让学生多读多想,也可为学生拟好阅读提纲,提出问题。

拟定提纲时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还可通过教具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进而让学生独立自学,概括课文要点,逐步做到单元小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1“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1.1圈画式阅读。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

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学生容易忽略,常常误解为小数点的“后面”或小数的“最后”等相近词义。

学生圈画后,通过查字典,明白“末尾”就是“最后的部分”,即小数最后一个或几个连续“0”可添上或去掉,小数大小不变。

这为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依据性质进行化简做好了铺垫。

1.2摘录式阅读。

如标本四下有这样一道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材提示: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观察图再列式解答。

8米3米其实,对于这道看似复杂的应用题,引导学生阅读后提取简洁要素解答,反而显得简便。

长3米→面积18平方米长8米→面积?平方米宽不变问题就迎刃而解:18÷3=6(米)………………花圃的宽8×6=4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2“参与问题解决”是阅读的核心要求2.1仿效式阅读。

如l92÷32,把32当做30试商,除数变小,商可能变大,也可能正好。

学生自学后,试做334÷4l,进而能独立解答192÷39,把39当做40试商,并总结出:除数变大,商可能变小,也可能正好。

学习小数简便运算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例题,讨论解法,从中悟出小数简算与整数简算方法是一脉相承的,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都适用。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简便运算完全可让学生自学,教师只需作一些提醒,如括号的准确使用、计算要认真细致等。

2.2对比式阅读。

如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75例5:“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一、认识自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学观念和态度。

学生应该明白,自学并不是简单地靠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任务,而是一种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有条不紊地规划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学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接受和喜欢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自学的兴趣。

安排一些拓展性的数学课外活动和学术探究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兴趣和乐趣。

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学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而建立正确的自学态度和观念。

二、培养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兴趣是自学的最大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激发他们主动进行自学的欲望。

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数学学习内容、自主设计学习方法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或者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兴趣。

三、提升自学技能除了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学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这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提升自学技能,培养他们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还应该给学生灌输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提问、归纳、分析、推理等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网络平台等,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自学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的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之,乐之”的实质是指兴趣或主动性、积极性而言的,它是自学的前提,尤其是数学,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源于浓厚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形象的场景中,引起学生对之产生浓厚兴趣,有兴趣就会仔细阅读、理解,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是这样做的:课前在大屏幕上准备一幅挂历的投影,首先请一位同学在日历表中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我不看日历表就能很快说出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这时候,同学们个个面带笑容,兴趣盎然。

这就为学生主动自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我的具体做法是:1、学生自学要以教师有效指导为前提。

有效指导应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时间、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标准、考核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如“请同学们默读p179内容,回答文中的几个问题,10分钟以后,指名同学叙述或板演”。

此自学指导,话虽不多,但讲清了时间是“10分钟”,内容是“p179课文”,学习方法是“默读”,达到的标准是“回答问题,填表填空”,老师考核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叙述或板演”,这样的话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2、学生自学要注重落实。

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全程在精心组织和巡视。

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一是要盯住班内的后进生,对个别精力不集中、没有按自学指导做的,应给以个别提示。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

全面了解学情是为了下一步的检测和解读做准备。

了解学情通常用“举手”统计的方法。

如果绝大多数同学完成了自学任务,那么就可以转入考核自学效果及解读,如果有半数同学没有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可适当延长自学时间,实事求是,灵活机动。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意义与有效途径1.提高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如果小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在学习中有所突破。

通过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习能力数学自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数学自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学习效果数学是一个需要多维度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科,通过自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4. 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可以为他们未来的高中、大学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 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需要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数学自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2.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等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6.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书面考核、口头答辩、实践操作等,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师教学目的。

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因为一个人丰富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得来的。

谈到培养自学能力,美国的教育家提倡“发现法”,苏联的教育家强调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国的教育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

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具体内涵与差别。

素质教育要施行,我们就要从“以渔”开始做起,让学生确实掌握自学技能,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适当“吊胃口”,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学动机,如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想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激发学生勤于动脑,从中悟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标。

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情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2)不为情境而情境。

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况出发,创设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追求情境,不要过度追求形式。

经过不断坚持地学习,学生也会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

2.让学生提前完成练习,首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利用“引导发现法”学习新知识,再让学生利用“引导发现法”自学新知识。

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在这道简单应用题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这个条件是关键。

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句话的含意是:把3只黑兔看作1份,白兔有这样的4份。

求3只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3只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4=12(只)。

从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在课堂小游戏中,创设情境,引导质疑、解疑,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学习专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学习专用

急腹症急救流程急腹症是指腹部急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急腹症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急腹症的急救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急腹症急救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

- 检查患者的体征,包括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 问询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类似病情的发作。

2. 赋予急救措施:- 让患者保持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赋予镇痛药物,如吗啡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 赋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 即将就医:-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病情和所在位置。

- 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4. 医院急救流程:- 医院急诊科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问询病史、体格检查等。

- 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腹部超声、CT等,以明确病因。

- 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如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等。

5.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赋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 注意患者的饮食,遵循医生的建议。

6. 定期复诊:- 患者术后定期复诊,以确保恢复情况良好。

-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是一份标准格式的急腹症急救流程,具体的急救步骤和治疗方法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如果遇到急腹症的紧急情况,请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匡助。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研究自学能力是指学生独立、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兴趣是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展示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

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进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使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比较和总结;及时给予学生问题解决中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日预习课文、及时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知识等。

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和总结,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和资源获取信息,如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

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和资源,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效记忆、独立思考等。

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习题辅导和作业解析,帮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自觉地、能动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更新旧观念、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一种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在小学阶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
体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

由此看来,只有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好了,那才是给了他们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数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让儿童的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并且使我们进入儿童的思维世界。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应充满兴趣性。

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大量使用学具卡片,教会学生认数、计算,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三动”能力。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8、9的组成”时,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小组合作归纳他们的组成,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

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充满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多种基本能力的综合,不只是通过自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其他多种途径也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
高。

改革教法,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

培养学生自学方法有很多,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方法课上,先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出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等;再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都能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应用知识以及科学地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核心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去粗取精的筛选、去伪存真的鉴别、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表入里的深化……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并不是一味地去讲新知,而是让学生自己看例题,去分析总结,探索解题思路,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把教师的“讲懂”变为学生的“想懂”,其效果就会事半功
倍。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体验自学的乐趣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在由几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并能从中体验自学来展示自己。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另外,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自学的氛围。

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而且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学
习差的学生,从而达到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四、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立榜样
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立榜样。

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

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其自身的学习实践。

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

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又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集体竞争、共同提高。

五、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来强化,并要适时检验其自学效果。

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考,先复习,再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求教师或同学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形成具有综合特点的自学习惯。

小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于他们投身未来的事业起到终身受益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在不断提醒我们:能力不是一人、一事、一日、一地就可完成的,要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好就必须抓“养成教育”。

要想把“养成教育”抓好,除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外,还得使其保持自学的连续性、持久性、稳定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开始不是终结。

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

”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者多练习,练成技能、
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必须持之以恒,认真练习。

总之,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加以提高。

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年级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反复训练,形成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新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