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急诊分诊流程和分诊标准
处理危重患者后处理轻症患者等。
02
实施紧急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诊护士应实施相应的紧急措施,如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氧气吸入等。
03
通知医生并交接患者
在实施紧急处理后,分诊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交接患者,确保患者
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分诊评估与决策
评估病情进展
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分诊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和护理方案。
提供详细的患者信息
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应尽快向医护人员提供详细 的病史和症状等信息。
加强与专科医生的沟通
分诊医护人员应与专科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 将患者病情和辅助检查结果反馈给专科医生,以 便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3
急诊分诊中的沟通技巧
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建立信任
在初次接触患者时,应建立信任关 系,确保患者感到受尊重和安全。
病情初步分类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诉,分诊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分类,如危急、紧急、次 紧急和非紧急等。
相关检查和化验
根据初步分类结果,分诊护士应安排相关的检查和化验,如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 以便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紧急处理
01
紧急处理原则
在紧急情况下,分诊护士应遵循紧急处理原则,如先救命后治病、先
智能化分诊系统应用
智能化分诊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 能等技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和评估,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分诊系统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等信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 供更加准确的治疗建议。
未来,智能化分诊系统将逐渐普及,成为急诊 分诊的重要工具之一。
预检分诊四级分诊标准
预检分诊四级分诊标准如下:
1.第一级分诊:急诊患者,在急诊科或外科门诊,以及其他有医
生值班的临床科室。
2.第二级分诊:病情严重但不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通常在医院
的急诊室或急诊内科病房。
3.第三级分诊: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通常在医院的病房或者重
症监护病房。
4.第四级分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在医院的手术室或者
日间手术室。
需要注意的是,预检分诊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同的分诊级别对应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需要,具体的分诊标准可能会因医院、科室和医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急诊科急诊分诊
【五级(V级)分类】
3. Ⅲ级-紧急( urgent): 病情有潜在加重的危险,但 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需要给予及时诊治。可暂时等候 就诊,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例如:闭合性骨折、轻 度气促、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pO2 90% ~ 95%、 高血压(血压>220/120mmHg伴头晕、头痛)、发热伴
分诊处的设置
2、物品设置
1)基本评估用物: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等。 2)办公用物: 如:计算机、电话、病历、记录表格等。 3)病人转运工具 : 如:轮椅、平车 等。 4)简单伤口急救用物:如:止血带、口咽通气道、无菌敷料等。 5)其他: 如便民设施和物品、科室设置介绍、相关疾病健康教育信息等。
特点: • 突发性强 • 损伤人员多 • 损伤的种类和性质复杂
群发伤分类
• 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上,无特殊危 重情况
• 中度: 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事故 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死亡人数可能增加
• 重度: 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 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亡还在增加
⑥ 遇患有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按规定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⑦ 遇身份不明的患者,应先予分诊处理,同时按所在医疗单位 规定进行登记、报告,并做好保护工作。神志不清者,应由两 名以上工作人员清点其随身所带的钱物,签名后上交负责部门 保存,待患者清醒或家属到来后归还。
三、群发伤分诊
• 定义: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中毒即称为群发 伤。
急诊分诊
1、概述
内容
2、分诊程序
3、群发伤分诊
4、常见症状和体征的分诊要点
一、概 述
急诊分诊标准
优选文档CRAMS评分:总分≤ 8 为重伤。
总分越小伤情越重项目 / 分值说明正常( 2 分)轻度异常( 1 分)严重异常( 0 分)C( Circulation,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毛细血管充盈延和缓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和循环)缩短压> 100mmHg 缩短压 85~ 99mmHg 缩短压< 85mmHgR( Respiration,正常急促、浅或呼吸频率>无自主呼吸呼吸)35 次 / 分A( Abdomen ,无压痛有压痛肌紧张、连枷胸或有穿腹胸部)通伤M ( Motor ,运运动自如对难过有反应对难过无反应或不能够动)动S( Speech,语正常谵妄讲不清完满的词语音)分类性质Ⅰ类:紧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抢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Ⅱ类:急重症有潜藏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巨变化,需重要急办理与严实观察。
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牢固,没有严重的并发症Ⅳ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相关疾病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连续严重的心律失态、严重的呼吸困难、屡次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胸痛思思疑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激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轻、中度发热,皮疹,皮擦伤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急诊病人的分诊: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咨询、观察和查体,迅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 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以下分类:病人病情评估标准:急诊病人病情分类分类性质Ⅰ类:紧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牢固,如得不到紧抢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Ⅱ类:急重症有潜藏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重要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Ⅳ类:非紧急可等候诊治相关疾病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连续严重的心律失态、严重的呼吸困难、屡次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胸痛思思疑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激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轻、中度发热,皮疹,皮擦伤急诊病人的分流1、危重病人:马上进入抢救室,按抢救绿色通道原则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分诊护士需要为医生提供患者 的基本信息和初步评估结果, 以便医生更快地做出诊断和治
疗方案。
分诊中的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询问技巧
在询问患者时,分诊护士需要使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并注意避免引导性问 题。
观察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表情、体态 和生命体征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 者的病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
2. 根据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急患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救治效 果最大化。
4. 与其他科室和部门密切协作,形成 救治团队,共同完成救治任务。
02 急诊分诊标准
紧急程度评估
生命体征不稳定
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指标异常,需立即采取
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分诊护士需要优 先为其安排诊疗,因为这类患者的病 情往往更加复杂和严重。
04 急诊分诊的挑战与对策
患者流量大时的应对策略
建立多渠道分流机制
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患者预约,减轻现场分诊 压力。
优化流程
简化挂号、缴费等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增加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提高急诊科处理能力。
患者病情复杂时的处理方法
1 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加强医患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理 解和配合。
3
提供紧急抢救措施
对于危重患者,立即启动抢救流程,确保生命安 全。
提高分诊准确率的措施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
在急诊科,合理的分诊和病情评估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划分1.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可分为五级,即红、橙、黄、绿、蓝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1)红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出血等;(2)橙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中度外伤、严重心脏病等;(3)黄色等级:指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如发热、中度呼吸困难等;(4)绿色等级:指患者病情一般,可适当等待处理的病人,如轻微外伤、发热等;(5)蓝色等级:指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普通门诊就诊的病人,如感冒、轻微扭伤等。
2. 划分病情等级的依据:(1)病情危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等因素;(2)病情紧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的急缓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因素。
二、急诊病人的分诊要求1. 对红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2)要求医护人员尽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橙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安排好患者的住院手续,待条件允许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室;(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对黄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优先处理,尽快进行评估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4. 对绿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 (CTAS)
近年来,在CTAS的基础上,还 发 展 制 订 了 适 用 于 儿 童 的 分 诊 标 准及相应的电 脑分诊程序。 目前,CTAS不但在加拿大应用广泛, 在国 际上也得到了认可, 由美国急诊护士协会 和美国医师协会组成的五级分诊联合工作 组, 在2005年发表声明建议美国急诊科应 用ESI或CTAS
红区
黄区
黄区
黄区
黄区
绿区
绿区
分流
1级、2级病人安置进入红区进行支持、抢救和诊 疗。 其中: 1级病人应立即(0时刻)应诊。 2级病人需要迅速急诊处理(10分钟内)。 3级病人安置进入黄区进行诊治,候诊时间应当 不超过30分钟。 4级病人安置进入绿区就诊,候诊时间不超过120 分钟。
我院急诊分诊标准
1、病情评估 2、病情分级 3、分区与分流
病情评估
严重程度 A 濒危病人 定义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 包括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 脉搏病人,急性意识改变病人, 无反应病人,需立即采取换救 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实例 心脏骤停、呼吸停止、严重呼吸窘迫、 SpO2,<90%、创伤病人、病人无反应、药 物过量(呼吸<6bpm)、心动过缓/过速+ 低血糖、创伤需要容量复苏、胸痛(伴苍 白、大汗、血压下降至80mmHg)、心率 30bpm+头昏/乏力、严重过敏反应、无反 应病人+强烈酒味、低血糖病人+意识改变 等。 病人来诊是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 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 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 障碍、多发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病人自 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 >7/10),也属于该级别。 病人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 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 主诉,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 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 病情分级考虑上调一级。 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急诊分诊流程和分诊标准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1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急诊分诊流程和分诊标准开展了大量研究,不断探索更 加科学、高效的方法。
02
研究涉及急诊分诊指标体系、病情评估模型、智能化分诊系统等方面,为提高 急诊分诊准确性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急诊分诊将向更加智能化、 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对医护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03
分诊标准
分级标准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急诊病人可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危 重)、二级(紧急)、三级(急症)、四级(非急症)和 五级(潜在急症)。
一级和二级病人需要立即接受治疗,三级病人需要尽快接 受治疗,四级和五级病人可以稍作观察和等待。
Hale Waihona Puke 分诊评分系统分诊评分系统是急诊分诊的重要工具,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对 病人进行评分,以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完善急诊分诊标准的制 定和更新
根据临床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急诊分 诊标准,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培 训和管理
加强多学科协作
通过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急诊医疗服务
急诊科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紧密协作, 共同解决急诊患者所涉及的复杂问题,提高 急诊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分诊标准培训
加强分诊人员的规范化培训,确保掌握正确的分诊标准和流程, 提高分诊准确率。
分诊管理规范
建立完善的分诊管理制度,明确分诊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 项,减少人为因素对分诊结果的影响。
定期考核与反馈
定期对分诊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掌握分诊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救治,对非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和分流。
因此,急诊科的分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急诊科分诊标准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急诊分诊?急诊分诊是指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其疾病的紧急程度以及所需的治疗和护理水平,然后安排相应的处理和转运。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相应的分诊工作也是繁重而紧张的。
急诊分诊不仅是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基础,也是快速高效地处理非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手段。
因此,急诊分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二、急诊分诊基本原则急诊科的工作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急诊分诊要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完成。
急诊科的分诊原则可以为“三早五快”:1.早分级:尽早对患者进行分级,确定疾病紧急程度。
2.早处理:对病情危急的患者要尽早处理,给予紧急治疗。
3.早通报:及时通报医院其他科室和相关部门,争取给予最迅速、最直接、最完善的治疗服务。
4.快分流:通过快速分流,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5.快登记:快速搜集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及查询,利于明确诊疗思路。
三、急诊分诊标准在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类和分流时,医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紧急程度。
急诊科的分诊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生命危急指征:如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等。
2.病因分类:如创伤、中毒、传染病等。
3.疾病严重程度:如轻型、中型、重型等。
4.疾病所处阶段:如急性期、危重期、复原期等。
5.就诊紧急程度:如担心、着急、急救等。
6.是否有陪同者:如有家属陪同、是否有医生转诊等。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现场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后对患者进行分类和分流。
四、急诊分诊分类急诊科的分诊分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等级:1.红色分级:生命危急、需要立即施救的患者,包括心跳骤停、重度休克、中毒等情况。
医生和护士应立即进行紧急抢救、治疗和转运。
(急诊科)急诊分诊
在日常工作中,分诊之后应引导一般急诊患者到相关科室就诊,按 患者所需给予适当的处理和帮助。有需要时,再次分诊分类。对病情 复杂难以确定科别者,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危重患者应由分诊护士先 送人抢救室进行抢救,之后再办理就诊手续。任何需要紧急处理的危 重患者,分诊护士都必须及时通知医生和护士,必要时配合抢救护士 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CPR、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⑥ 遇患有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按规定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⑦ 遇身份不明的患者,应先予分诊处理,同时按所在医疗单位规
定进行登记、报告,并做好保护工作。神志不清者,应由两名以 上工作人员清点其随身所带的钱物,签名后上交负责部门保存, 待患者清醒或家属到来后归还。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二十九分。
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死亡人数可能增加
• 重度: 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 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亡还在增加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二十九分。
群发伤院前分诊
• 由于时间短促,要求快速进行,目的是决定转送先后次 序,所以比医院分诊简单,以颜色分诊法常用,一般分红
、黄、绿、黑四种等级。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二十九分。
2.测量生命体征
问诊时同时测量生命体征,作为就诊的基本资料,包括血压、脉搏 、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等。如果发现生 命体征不稳定或不正常,应立刻将患者送往抢救室。
3.分诊分流
根据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医疗体检,然后进行 分诊分类和分科,按照分诊分类结果,安排患者就诊或候诊。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二十九分。
5.分诊记录
不同的医疗单位可能有不同的记录要求和格式,如应用计算机 或纸质病历。但分诊记录的基本要求是清晰而简单。基本记录内 容包括:患者到达急诊的日期与时间、分诊时间、患者年龄与性 别、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过敏史、分诊护士签名等。
急诊分级分诊标准(一)
急诊分级分诊标准(一)急诊分级分诊标准概述急诊分级分诊标准是一套用来评估病人急诊医疗需求的工具,它能够将病人分成不同等级,并按照等级高低对其进行优先处理。
这种分级分诊方法的目的是最大化有效使用急诊医疗资源,从而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分级分类一级分诊一级分诊是首次接触患者的过程,它是急诊分级分类工作的起点。
在一级分诊中,医生需要快速了解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患者的急诊病情等级。
二级分诊在二级分诊中,医生对已经确定了急诊病情等级的患者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三级分诊三级分诊是对高度紧急的情况进行优先处理。
在三级分诊中,医生需要快速采取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种分级分类通常只针对意识模糊、呼吸困难、致命性休克等高度紧急情况。
应用急诊分级分诊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内科、外科、康复科等各个临床科室。
良好的分级分类工作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增加患者的就诊效率。
总结急诊分级分诊标准是一套非常重要的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务人员通过对病人急诊病情的评估,能够快速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完善且有效的医疗服务。
建议1.急诊分级分诊标准应该与诊断手册相匹配,以确保对患者的精确诊断。
2.医院应该不断监督和改进急诊分级分诊标准,以确保它们能够及时应对不同的急诊情况。
3.医务人员应该始终遵循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分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对于特别需要优先处理的高危患者,医务人员应该采取快速通道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就诊速度,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结论急诊分级分诊标准在急诊科、内科、外科等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优化急诊医疗服务的工具,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完善和快速的就诊体验。
因此,我们认为,急诊分级分诊标准是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急诊分诊标准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急诊病人的分诊: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询问、观察和查体,快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如下分类:病人病情评估标准:急诊病人病情分类急诊病人的分流1、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按急救绿色通道原则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
2、一般病人:专科急诊就诊处理,视病情入住观察室、专科病房或带药离院。
3、成批病人:立即快速检诊、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医务处和科主任。
4、传染病人:疑传染病者应进行隔离,确诊后转入相应病区或传染病院治疗。
5、特殊病人: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法问题者,相应处理并通知有关部门。
6、无主病人:由他人或公安送来的无主病人,先予分诊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
7、高峰病人:每年急诊病人高峰时段,适时调配增加急诊医护人员上班,启动高峰时期病人分流病人的工作预案,合理分流、疏导病人。
8、急诊病人转运:危重病人需检查、急诊住院或转院,由医护人员陪送监护并交接。
一般急诊病人的分诊SOAP公式S(subjective,主观感受):收集病人主观感受资料,包括主诉及伴随症状。
O(objective,客观现象):收集病人客观感受资料,包括体征及异常征象。
A(assess,估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判断。
P(plan,计划):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安排就诊急诊创伤病人的CRAMS评分公式采用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胸部)、M(motor,运动)、S(speech,语言)4项生理变化加解剖部位的快速判断伤情。
每项正常记2分,轻度异常记1分,严重异常记0分。
急诊疼痛病人的PQRST评分公式P(provoke,诱因):疼痛发生的诱因及加重与缓解的因素。
Q(quality,性质):疼痛的性质如绞痛、钝痛、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烧灼样等。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
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分诊的规定在医院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和进行分诊工作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高效运转,急诊科需要有一套规定和程序,以便快速判断病情、作出合适的处理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或进行分诊的相关规定,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收治住院病人的规定在急诊科收治住院病人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定:1. 病情评估:医务人员应迅速进行初步病情评估,确认病人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评估应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可用性进行。
2. 住院判断标准:急诊科应根据医院规定的住院判断标准,确定是否将病人收入住院部。
这些标准可能包括病情稳定性、疾病种类、医疗资源的利用和病人的意愿等。
3. 医生决策:医生应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结合病情评估和住院判断标准,做出是否收治住院病人的决策。
同时,医生还需要与病人或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决策的理由。
4. 住院手续:一旦决定收治住院病人,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办理住院手续,包括填写住院申请表、制定治疗计划、安排床位等。
同时,还需将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和基本信息等资料完善,并与住院部进行交接。
二、分诊的规定急诊科进行分诊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定:1. 病情评估:医务人员应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情轻重、危险程度和治疗紧急性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患者的分诊优先级。
2. 分诊优先级:急诊科应根据医院规定的分诊优先级标准,将患者分为紧急、急诊和非急诊等不同级别。
这有助于医务人员快速判断病情,安排治疗资源和医疗团队。
3. 分诊流程: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的分诊流程,将患者引导至相应的区域或科室接受治疗。
同时,还需要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分诊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4. 交接与沟通: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与目标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接和沟通,确保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得到及时传达和理解。
这有助于协调医疗资源,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急诊科)急诊分诊
(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1、三级分类:危急、紧急和非紧急。 2、四级分类: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 3、五级分类: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 急。
自2000年以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采用五级分类系统。
特点: • 突发性强 • 损伤人员多 • 损伤的种类和性质复杂
群发伤分类
• 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上,无特殊危 重情况
• 中度: 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事故 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死亡人数可能增加
• 重度: 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 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亡还在增加
评估工具(如0-10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 • T (Time):时间,疼痛开始、持续、终止的时间。
• 分诊护士亦可运用眼、耳、鼻、手等感官配合快 速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
如:用眼观察气道通畅和呼吸情况、有无外出血、意
识状态、疼痛表现、皮肤颜色状况、有无慢性疾病、营养 状态、活动状况以及行为举止与衣着是否清洁、得体。
“是什么令你不适?”。
2)OLDCART:亦为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单词,用于评估各种不适症状。
0 ( Onset):是发病时间,即“何时感到不适?”;
L ( Location):部位,即“哪儿感到不适?”; D ( Duration):持续时间,即“不适多长时间了?”; C (Characteristic):不适特点,即“怎样不适?”; A ( Aggravating factor):加重因素,即“是什么引起不适?”; R ( Relieving factor):缓解因素,即“有什么可舒缓不适?”; T ( Treatment prior):来诊前治疗,即“有没有服过药/接受过治疗?”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ppt课件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1995 年在澳洲分诊量表的基础上制订的 2003 年,根据 CTAS 的内容开发了电脑分
诊程序( eTRIAGE ),分诊护士将患者主 诉录入分诊系统中后,系统会自动选择一 个与患者主诉相对应的分诊模块,模块包 含了所有分诊时用到的区别要点,分诊护 士据此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 并将收集的 数据录入电脑分诊程序中, 电脑会自动计 算出患者的分诊级别
轻重缓急和医疗资源需求结合在一起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McHugh等2009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有57%的医院急诊 科在使用ESI作为分诊标准
主要从 ABCD 4 步进行分诊 A :患者是否会死亡:即患者是否需要立即给予抢
救生命的措施,如果是,则患者为1 级 B :患者是否能等:若患者需要立即诊治,则将患
应病人+强烈酒味、低血糖病人+意识改变
等。
B 危重病人
病情有进展至生命危险和致残 危险者,应尽快安排接诊。
病人来诊是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 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 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 障碍、多发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病人自 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 >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2006年, 北京协和医院 制定了北京协和 医院急诊分诊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 心设计了新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
四川华西医院急诊科设立了以流程为中心 的新型导向型预检分诊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2011年4月,卫生部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 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绿色通道管理部 分明确规定: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 患者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急诊分诊标准(内容清晰)
CRAMS评分:总分≤8为重伤。
总分越小伤情越重项目/分值说明正常(2分)轻度异常(1分)严重异常(0分)C(Circulation,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收缩压>100mmHg毛细血管充盈延迟和收缩压85~99mmHg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和收缩压<85mmHgR(Respiration,呼吸)正常急促、浅或呼吸频率>35次/分无自主呼吸A(Abdomen,腹胸部)无压痛有压痛肌紧张、连枷胸或有穿通伤M(Motor,运动)运动自如对疼痛有反应对疼痛无反应或不能动S(Speech,语音)正常谵妄讲不清完整的词语分类性质相关疾病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Ⅳ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轻、中度发烧,皮疹,皮擦伤急诊病人病情评估分诊标准急诊病人的分诊: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来院就诊的急诊病人要进行重点地询问、观察和查体,快速收集病情资料,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在2—5分钟内,运用分诊公式对病情迅速评估,按急诊病人的病情进行如下分类:病人病情评估标准:急诊病人病情分类分类性质相关疾病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Ⅲ类:亚紧急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Ⅳ类:非紧急可等候诊治轻、中度发烧,皮疹,皮擦伤急诊病人的分流1、危重病人:立即进入抢救室,按急救绿色通道原则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
急诊分诊流程和分诊标准
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
考。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患 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
措施。
02
分诊标准
分诊的必要性
01
02
03
评估病人病情
分诊能够快速、准确地评 估病人病情,为后续的诊 疗提供依据。
优化医疗资源
通过分诊,将病人按照病 情轻重进行分类,能够合 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重 症病人得到优先救治。
提高救治成功率
准确地进行分诊,能够让 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 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分诊标准和分类
生命体征稳定度评估
根据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程度进行分类,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
病情紧急程度评估
根据病人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如是否危及生命、是否需要立 即处理等。
病史和症状评估
根据病人病史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如疼痛程度、是否有并 发症等。
分布不均
不同地区和医院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一些医院可能因为资源不足而无法 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加强医疗资源 的合理配置。
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
信息获取不全
在急诊分诊过程中,由于患者或家属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或不 完善,医生可能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影响判断和决策 。
沟通障碍
急诊科患者来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有时存在语言、文化等 方面的沟通障碍,需要医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理解。
加强急诊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 开展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提高专业素养
探索新的分诊模式和技术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分诊系 统,提高分诊准确率
急诊科分诊制度
急诊科分诊制度一、总则1.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就诊质量和医疗安全,订立本分诊制度。
2.本分诊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急诊科,包含门诊急诊和病房急诊。
3.急诊科分诊是指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将患者分流至不同的医务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的工作环节。
二、分诊原则1.病情优先原则: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优先处理病情紧急的患者。
2.分级管理原则:将患者依照临床分级制度进行分类,依据各级别的处理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3.合理利用资源原则:依据医院资源的调配情况,合理分流患者至不同的医务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
4.全程监控原则:保证分诊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程记录和监控,确保患者的信息不丢失或混乱。
三、分诊流程1.患者就诊:患者进入急诊科后,首先由接诊员进行登记和信息录入,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诉症状。
2.临床分级:接诊员依据患者的主诉和病情,依照临床分级制度进行分类,推断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
3.分流布置:接诊员依据患者的临床分级,将患者分流至不同的临床区域或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
4.快速初诊:由资深医务人员进行快速初诊,对病情紧急的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包含开展抢救措施和转运决策。
5.检查检验:依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检验,包含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等。
6.初步诊断: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订立治疗方案,并备注在患者的病历中。
7.分诊转诊:依据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诊至相关科室或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和察看。
8.跟踪复查:对于未能立刻解决的患者,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掌控和治疗。
四、分级管理1.分级标准:依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将患者分为急症、急诊、外伤和非急诊类别。
2.急症患者:病情紧急,需要立刻处理,包含心脑血管急症、呼吸急症、严重创伤等。
3.急诊患者:需要及时处理,但病情相对稳定,包含急性腹痛、呕吐腹泻、中度创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习目标
了解:国内外的急诊分诊标准
掌握:我院急诊分诊标准中的病情评估,病情 分级,分区与分流
定义
急诊分诊是指急诊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 的轻重缓急安排患者的诊疗次序, 使患者 在相应区域得到及时诊治 现代急诊分诊已不再是简单的“分科分 诊”,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安排就 诊的“病情分诊” 急诊分诊标准是人为制订的帮助并指导医 护人员分诊的工具
我院急诊分诊标准
1、病情评估 2、病情分级 3、分区与分流
病情评估
严重程度 A 濒危病人 定义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 包括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 脉搏病人,急性意识改变病人, 无反应病人,需立即采取换救 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实例 心脏骤停、呼吸停止、严重呼吸窘迫、 SpO2,<90%、创伤病人、病人无反应、药 物过量(呼吸<6bpm)、心动过缓/过速+ 低血糖、创伤需要容量复苏、胸痛(伴苍 白、大汗、血压下降至80mmHg)、心率 30bpm+头昏/乏力、严重过敏反应、无反 应病人+强烈酒味、低血糖病人+意识改变 等。 病人来诊是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 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 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 障碍、多发伤、心绞痛等严重影响病人自 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 >7/10),也属于该级别。 病人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 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 主诉,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 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 病情分级考虑上调一级。 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 ESI )
美国急救医学中心的 Wuerz 博士领导的
ESI 工作小组,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研
究制订
主要特点: 特殊的分诊流程将患者病情的 轻重缓急和医疗资源需求结合在一起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 ESI )
McHugh等2009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有57%的医院 急诊科在使用ESI作为分诊标准 主要从 ABCD 4 步进行分诊 A :患者是否会死亡:即患者是否需要立即给予抢 救生命的措施,如果是,则患者为1 级 B :患者是否能等:若患者需要立即诊治,则将患者 分为 2 级 C :医疗资源评估:若需要 1 种医疗资源将患者分 为 4 级,若不需要医疗资源则将患者分为 5 级 D :评估生命体征:若生命体征平稳则将患者分为 3 级, 否则可考虑将患者分为 2 级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 ESI )
ESI 将医疗资源分为 9 类:
包括心电监护、专科会诊、诊断试验(心 电图、实验室检查、 X 线平片、特殊影像) 及治疗性操作(静脉用药、血液制品使用、
机械通气)
国内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2006年, 北京协和医院 制定了北京协和 医院急诊分诊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 心设计了新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
ATS分级标准(2级)
级别描述
临床描述
“即将威胁生命
需要时效性的治疗 极度疼痛
如有气道危险 - 严重 喘息、严重呼吸困难,有
循环系统威胁 - 皮肤发绀、
低灌注、低血压及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等
ATS分级标准(2级)
注意:在分诊时,不能将患者生命体征作
为唯一决定分诊级别的依据,而应将患者
最紧急的临床征象作为分诊依据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 (CTAS)
近年来,在CTAS的基础上,还 发 展 制 订 了 适 用 于 儿 童 的 分 诊 标 准及相应的 电脑分诊程序。 目前,CTAS不但在加拿大应用广泛, 在国 际上也得到了认可, 由美国急诊护士协会 和美国医师协会组成的五级分诊联合工作 组, 在2005年发表声明建议美国急诊科应 用ESI或CTAS
四川华西医院急诊科设立了以流程为中心 的新型导向型预检分诊
国内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2011年4月,卫生部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 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绿色通道管理部 分明确规定: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 患者 2011年8月,卫生部公布《急诊病人病情分 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将急诊 医学科从功能机构上分为“三区”,将病 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分类
英国的曼切斯特分诊量表 (MTS)
MTS 由 52 个分诊流程图组成 有6 个鉴别点: 1 病情或症状是否威胁患者生命(无有效 气道、无自主呼吸、无自主循环等) 2 活动性出血 3 疼痛程度 4 发病剧烈程度、 5 意识水平 6 体温
英国的曼切斯特分诊量表 (MTS)
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 主诉,然后根据与患者主诉相对应的流程 图的要求,从以上6个鉴别点评估患者,将 患者分至相应的级别 MTS不但在英国应用广泛,也是荷兰 多数急诊科使用的分诊标准之一 2000年,MTS被引入葡萄牙,之后 MTS亦被引入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典等国的 医院急诊科使用
澳洲分诊量表 (ATS)
ATS 由澳大利亚急诊医学院于 1993 年牵头制订, 1994年在澳大利亚各大急诊科推广应用 根据患者可等候的时间将患者分级,即分诊人员考虑患 者可等待多长时间而不会发生危险 1级:需要立即给予复苏 2级:可在来诊后10min内给予救治处理 3级:为紧急患者,可在来诊后30min内给予处理 4级:为次紧急患者,可在来诊后1h内给予处理 5级:为非急诊患者,可在来诊后2h内给予处理
国外常用急诊分诊标准
现代分诊标准的建立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 国际公认的有: 1. 澳洲分诊量表 (ATS) 2.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 (CTAS) 3. 英国的曼切斯特分诊量表 (MTS) 4. 美国的急诊危重指数 (ESI)
以上这些分诊标准均为5级分诊标准,即按 病 对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分诊标准的 制订产生了很大影响 。
加拿大检伤及急迫度量表 (CTAS)
1995 年在澳洲分诊量表的基础上制订的 2003 年,根据 CTAS 的内容开发了电脑分 诊程序( eTRIAGE ),分诊护士将患者主 诉录入分诊系统中后,系统会自动选择一 个与患者主诉相对应的分诊模块,模块包 含了所有分诊时用到的区别要点,分诊护 士据此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 并将收集的 数据录入电脑分诊程序中, 电脑会自动计 算出患者的分诊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