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ppt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PPT教学课件
Page 16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张西部的疆 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 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来代替联合一致,这是 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Page 12
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连词,表顺承 介词,把 介词,凭借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目的,来 连词,表修饰,而 动词,认为
焉: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 5、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且焉置土石 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判断
Page 17
课内素材 活学活用
2019/11/2
Page 18
18
素材清单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 不避艰难,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 交才能。郑国被秦、晋联军攻打,形势十分危急,烛之武受命 前往秦军驻地。面对强悍的秦伯,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 外交思想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说服秦王退兵。
灭亡 逃亡,逃跑 通“无”,没有 逃亡 丢失,丧失 逃跑 逃跑 逃跑的人 使……灭亡
Page 8
说:
1、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诉说,倾诉
3、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说法,言论
4、范增说项羽曰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教材知识梳理之
文言文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又想扩张西部的疆 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 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来代替联合一致,这是 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Page 12
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连词,表顺承 介词,把 介词,凭借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目的,来 连词,表修饰,而 动词,认为
焉: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 5、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且焉置土石 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判断
Page 17
课内素材 活学活用
2019/11/2
Page 18
18
素材清单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 不避艰难,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 交才能。郑国被秦、晋联军攻打,形势十分危急,烛之武受命 前往秦军驻地。面对强悍的秦伯,他凭借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 外交思想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说服秦王退兵。
灭亡 逃亡,逃跑 通“无”,没有 逃亡 丢失,丧失 逃跑 逃跑 逃跑的人 使……灭亡
Page 8
说:
1、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诉说,倾诉
3、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说法,言论
4、范增说项羽曰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教材知识梳理之
文言文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归纳共32页34页PPT
Than2 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77页)
晋
军
秦
军
国危矣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 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 成功分化伏笔。
临危受命: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 虽满腹牢骚,但深明大义,
勇士
烛
之
两军交战,生死未卜;
武
出使秦师,成败难料;
勇入秦营,知难而上。
辩士
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
▪ ①情节波澜起伏: ▪ 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推
辞——郑伯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 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 晓之以理. ▪ ②伏笔与照顾得当. ▪ ③叙事详略得当.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动之摇厚秦,君君. 之薄也。假设舍郑以 替秦着想,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以,利君相亦诱无. 所害。且君 引史为例,
尝挑为拨晋秦君晋赐. 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推其测西将封来,,假设 劝秦慎重.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君〕许君焦、瑕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有何厌 厌:满足
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秦 伯说,与郑人盟。使杞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东:向东。名→状
封:使……作疆界。使动
肆:扩张。
阙:削减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烛之武退秦师ppt复习课件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烛之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 和民族面临危机时,我们应该勇 于承担责任,挺身而出,为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 的智慧和勇气,善于运用智慧和
计谋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坚 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大义为先 的价值观,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
作者左丘明简介及成就
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 (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 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 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 镇东衡鱼村)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军事家。
有变化。
排比句的运用
烛之武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排比句 ,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战鼓擂响,勇士出征”等,这 些排比句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
有强大的感染力。
倒装句的使用
倒装句在文章中的使用可以起到 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如“虽千万 人吾往矣”,这种句式结构使得
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的运用
揭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
文章通过描述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历史事件,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 实质,即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而进行的战争。
故事情节发展脉络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背景, 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烛之武智退秦师
烛之武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说服秦 穆公退兵,使郑国转危为安。
作品所倡导的智慧、勇气和信仰等价值观念,具有普世意义,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追求,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和艺术创新具 有积极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18页)
• 背景介绍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 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 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 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 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 2、辩士。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 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 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 “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 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 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的句子补充完整。
有一位 年逾古稀、风烛残的年老者, 在一个 月黑风高、狂风怒的号晚上, 被缒放到 重兵包围、危机四的伏城外, 走进了 戒备森严、剑拔的弩秦张营, 这需要何等的 勇气、胆识、气魄!
• 3、勇士。
•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 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 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 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 1、志士。
•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 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 “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 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 “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 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 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 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课堂PPT)
3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4 。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
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
去之。
2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9
(二)本文的通假字
• ①无能为也已 • ②共其乏困 • ④秦伯说 • ⑤失其所与,不知
10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驻扎”)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加强” “削弱”,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④越国以鄙远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 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4 。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
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
去之。
2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9
(二)本文的通假字
• ①无能为也已 • ②共其乏困 • ④秦伯说 • ⑤失其所与,不知
10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驻扎”)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加强” “削弱”,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④越国以鄙远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 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全面.ppt
《左传》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 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作。它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悼公十四 年(公元前453年)的各国政治、最经新.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2 的
四书:《中庸》、《大学》、《论语》、 《孟子》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最新.
15
烛之武退秦师
• 一、第三段可划分为几个小层次呢?分别是: • 1、?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 • 2、?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 3、?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 4、?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 • 二、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
最新.
16
烛之武退秦师
最新.
4
(四)整体感知:
1.听读全文,纠正字音:
➢ 氾(fàn)南 ➢ 佚(yì)之狐 ➢ 阙(jué)秦 ➢ 缒(zhuì)
➢ 秦伯说(yuè) ➢ 逢(páng)孙 ➢ 夫(fú)晋 ➢ 戍(shù)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批 注有疑问的内容。
3.再次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的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最新.
9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词类活用
最新.
10
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最新.
特殊句式11
倒装句
十三经: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孝经, 论语 ,尔雅,孟子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 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作。它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悼公十四 年(公元前453年)的各国政治、最经新.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2 的
四书:《中庸》、《大学》、《论语》、 《孟子》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最新.
15
烛之武退秦师
• 一、第三段可划分为几个小层次呢?分别是: • 1、?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 • 2、?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 3、?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 4、?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 • 二、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
最新.
16
烛之武退秦师
最新.
4
(四)整体感知:
1.听读全文,纠正字音:
➢ 氾(fàn)南 ➢ 佚(yì)之狐 ➢ 阙(jué)秦 ➢ 缒(zhuì)
➢ 秦伯说(yuè) ➢ 逢(páng)孙 ➢ 夫(fú)晋 ➢ 戍(shù)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批 注有疑问的内容。
3.再次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的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最新.
9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词类活用
最新.
10
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最新.
特殊句式11
倒装句
十三经: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孝经, 论语 ,尔雅,孟子
《烛之武退秦师》PPT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营,成败难料。烛之 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 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优选烛之武退秦师ppt(共17张PPT)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 未见其人
先知其才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 (情)
晓义 (理)
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第5层:展望未来 ,晋必将攻秦。
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 谓:
一个朋友悄悄对小丁讲,她发现是同学阿梅拿去了,东西还藏在阿梅的书桌抽屉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士、外交家。 2、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第四段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情境讨论题
情境一:
李明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献血会 影响自己的健康。如果你是李明,你会如何劝说父亲?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
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以利相诱,替秦着想 ) (以史为例,巧施离间 )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小丁刚买了一款时兴的MP3,放在书桌上竟不翼而飞。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军:驻军。
两分句“军” 后都省略了“于” ,都是省略句。
晋
秦
郑
晋 秦
函陵
郑
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文 “退”的结果如何
秦伯说,与郑
说:通“悦”,高兴。
人盟,使杞子、逢孙、 盟:结盟,名词→动词。
杨孙戍之,乃还 。
乃:于是。
译文: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
戍守郑国,于是秦伯就率军回国了。
文 “退”的结果如何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 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品味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第一步,“示弱”,以退为进。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使用副词“既”、句末 语气助词“矣”,来透露出郑国必定灭亡的无奈心态,表明郑 国不敢“以卵击石”,以便让秦伯放下警惕之心。
第二步,“请托”,博得好感。 烛之武用敬称“执事”和假设关系复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来表达对秦伯的尊重、希望与请托之情,吊起 了秦伯的“胃口”,拉近了与秦伯的情感距离,以便让秦伯有 兴趣听他说下去。
为什么要退秦师?
烛
之
退秦师者何许人也?武Βιβλιοθήκη 退 秦如何退秦师?
师
“退”的结果如何?
文 为什么“退”
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数→动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军:驻扎。 名词→动词
于:对
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
公无礼,而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晋军驻
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 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人。史学家、文学家、思 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 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课件(共66张PPT)
省略句,省略了“于”晋军(于)函陵,就是在等意思。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
“以”相同的一项是B:( )(连词、“而”,来)
A.以其无利于晋 连词、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D.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代词,代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那。
3、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
1 防微杜渐
细小 形容词
微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约地 形 容词
3.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 稍微 副词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共其乏困 共,通“供”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译文: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邻之厚,君之薄也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
“以”相同的一项是B:( )(连词、“而”,来)
A.以其无利于晋 连词、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D.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代词,代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那。
3、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
1 防微杜渐
细小 形容词
微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约地 形 容词
3.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 稍微 副词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共其乏困 共,通“供”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译文: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进一步说明郑国形势严峻
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欲扬先抑。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提供可能。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鉴于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 没有立即指出晋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 一事实。这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点明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年轻时,不被重用;如今年老,满腹委屈和牢骚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自责,情真意切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欲扬先抑。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结局
舍郑:有益无害 秦无益 不卑不亢
助晋:西封阙秦
秦晋离郑
不辱使命
烛之武
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 《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 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 上,“左右莫不含笑”。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为孔子所著的《春秋》做注 解的一部史书。
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 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在这之前,郑国有两 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晋楚 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马上派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 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 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 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这时的秦国也有向 外扩张的愿望,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质这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 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欲扬先抑。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提供可能。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鉴于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 没有立即指出晋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 一事实。这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点明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年轻时,不被重用;如今年老,满腹委屈和牢骚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自责,情真意切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欲扬先抑。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结局
舍郑:有益无害 秦无益 不卑不亢
助晋:西封阙秦
秦晋离郑
不辱使命
烛之武
正史上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了。 《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 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了无名英雄。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 上,“左右莫不含笑”。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为孔子所著的《春秋》做注 解的一部史书。
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 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在这之前,郑国有两 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晋楚 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马上派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 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 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 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这时的秦国也有向 外扩张的愿望,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质这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 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52张PPT)
志士、勇士、辩士
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留干去枝,详略得当。 对话简洁,语言精练。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 (共,通“供”) 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 足) 4、秦伯说 (说,通“悦”)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词类活用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延伸,扩张
疑问代词, 哪里。 阙:使动用法, 使……减少。
有利于
句首语气词, 表示希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考虑
之:代词,指阙秦以利 晋这件事。
亡郑与否利益分析
亡郑 于秦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于晋 E、增强了实力 F、必攻秦 历史: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存郑 C、可得到郑之供给 D、君亦无所害
越过
边邑,名词意动用法, 把……当作边邑。
指郑国,形作名,远地。
反问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增加判断句焉:疑问副 词,何,为 什么
以:连词, 而,表顺接。
放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古:“以之为”,将…当 作 今:认为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包裹。
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
同“供”, 供给
给予
曾经 恩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
(修筑防御工事) (渡河)
而:连词,表转折。
名作状 在早上,在晚上
名作状,向东面
有何厌,宾 语前置 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6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
、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 、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 、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 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 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
2020/6/6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2盟020/6/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他对 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 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 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不公 ,也决不放弃,到了紧要关头,你就有用 武之地。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3.语言的艺术魅力 烛之武会见秦伯,先言郑国必亡无疑
,再言亡郑有利于晋而无益于秦,最后揭 露晋之野心,分化秦晋联盟。烛之武一席 话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主动与郑人结盟。 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破秦 晋联军,足见语言之魅力。
2020/6/6
•微
•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 ②衰败
国势衰微。
• ③卑贱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 ⑥假如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0/6/6
六、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汜( fán)南 • 夜缒(zhuì)而出 • 共( gōng)其乏困 • 秦伯说(yuè) • 戍( )守
佚( yì)之狐
阙(quē)秦 逢(páng)孙
补充: “戊”、“戌”、“戍”、“戎” 用法辨析: 戊:戊读wù,天干甲乙丙丁戊; 戌:加横xū,地支亥字前位戌; 戍:加点shù,军队防守去卫戍; 戎:十字róng,身穿戎装守边疆。
2020/6/6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2020/6/6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2020/6/6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4.个人的巨大作用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
国,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 宁 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国, 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烛之 武退秦师便是一个例证。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5.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郑伯欲使烛之武,烛之武有怨言,郑伯首 先自我检讨,进而再言亡郑之利害,成功 地说服了烛之武。烛之武使秦,也并不直 接指责秦国以强凌弱之举,而是替对方着 想,晓以利害,秦伯心服。古人言,欲取 之而先予之。郑伯和烛之武的成功,都是 辩证法的成功。
(名词作动词 “驻扎”)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加强” “削弱”,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6.人有至交国无恒敌 秦晋联盟,视郑国为敌,烛之武迂回曲折 ,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 。秦晋联盟瓦解,秦郑结盟,化敌为友。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 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 代亦然。
2020/6/6
【例文选段】
•
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直奔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020/6/6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 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 )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 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 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秦营。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大门的时候 ,那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 给了他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 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 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 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 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如果不是秦晋围郑 ,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 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 —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 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 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 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3.人参是人间极品,人参也是越老越珍贵的。年轻的时候没 人要,让它在土壤中默默生长,积蓄了一生的能量,只为在年老 出土时释放出来。烛之武就像是一个人间极品,大半生都被埋没 的人参。人参是植物中最特别的一种,就如烛之武,不然郑伯怎 么会把国家的安危托在烛之武身上呢?人参也是极好的补品,对 人的作用很大,烛之武便是如此,一席精辟的话,层层递进,步 步2为020营/6/6 ,抓住秦伯的心理弱点,达到了劝退的目的。
2020/6/6
文学常识积累: 1.史书体例(几种常见的史书体例): ①编年体: ②纪传体: ③国别体: ④通史: ⑤断代史: 2.“春秋三传”: 3.《左转》:
2020/6/6
(二)本文的通假字
• ①无能为也已 • ②共其乏困 • ④秦伯说 • ⑤失其所与,不知
2020/6/6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 ①晋军函陵
在太平时期,郑伯未能早用烛之武,兵 临城下的危难之际才想到他,难怪烛之武 有怨言。但是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还是 很快接受了郑伯的委命,“夜缒而出”, 并获得成功。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 危,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的爱国精 神值得赞扬。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2.永不言弃的人生 烛之武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郑国。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 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 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 (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2020/6/6
(一)生字注音:
2020/6/6
【例文选段】
人生总有不得志的时候,但你没有自我放弃的权力。 烛之武“壮也不如 人”,长时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但是他安天下济苍生的抱负 从来不曾放弃 过。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研究各国动态,洞悉强国之间的恩 怨历史,所以 当机遇来临时,他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如果烛之武在“不 如人”的时候自 甘平庸,放弃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和研究,他能在游说秦伯时干 得那样漂亮 吗?人生需要机遇,但你放弃进取之心,你也就永远失去了机 遇。 ———《你没有放弃的权力》
• ⑦夜縋而出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 ⑧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 从属二主) • ⑨共其乏困 (动词作名词 乏困—缺少的东西) • ⑩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 赐—恩惠,好处)
2020/6/6
(四)本文古今异义:
• ①行李之往来 •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④亦去之 •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
2020/6/6
掌握重点实词、句式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020/6/6
• 【运用示例】 烛之武
•
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
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
,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
、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 、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 、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 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 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
2020/6/6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2盟020/6/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他对 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 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 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不公 ,也决不放弃,到了紧要关头,你就有用 武之地。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3.语言的艺术魅力 烛之武会见秦伯,先言郑国必亡无疑
,再言亡郑有利于晋而无益于秦,最后揭 露晋之野心,分化秦晋联盟。烛之武一席 话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主动与郑人结盟。 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破秦 晋联军,足见语言之魅力。
2020/6/6
•微
•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 ②衰败
国势衰微。
• ③卑贱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 ⑥假如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0/6/6
六、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汜( fán)南 • 夜缒(zhuì)而出 • 共( gōng)其乏困 • 秦伯说(yuè) • 戍( )守
佚( yì)之狐
阙(quē)秦 逢(páng)孙
补充: “戊”、“戌”、“戍”、“戎” 用法辨析: 戊:戊读wù,天干甲乙丙丁戊; 戌:加横xū,地支亥字前位戌; 戍:加点shù,军队防守去卫戍; 戎:十字róng,身穿戎装守边疆。
2020/6/6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2020/6/6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2020/6/6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4.个人的巨大作用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
国,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 宁 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国, 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烛之 武退秦师便是一个例证。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5.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郑伯欲使烛之武,烛之武有怨言,郑伯首 先自我检讨,进而再言亡郑之利害,成功 地说服了烛之武。烛之武使秦,也并不直 接指责秦国以强凌弱之举,而是替对方着 想,晓以利害,秦伯心服。古人言,欲取 之而先予之。郑伯和烛之武的成功,都是 辩证法的成功。
(名词作动词 “驻扎”)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加强” “削弱”,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6.人有至交国无恒敌 秦晋联盟,视郑国为敌,烛之武迂回曲折 ,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 。秦晋联盟瓦解,秦郑结盟,化敌为友。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 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 代亦然。
2020/6/6
【例文选段】
•
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直奔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020/6/6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 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 )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 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 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秦营。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大门的时候 ,那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 给了他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 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 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 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 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如果不是秦晋围郑 ,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 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 —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 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 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 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3.人参是人间极品,人参也是越老越珍贵的。年轻的时候没 人要,让它在土壤中默默生长,积蓄了一生的能量,只为在年老 出土时释放出来。烛之武就像是一个人间极品,大半生都被埋没 的人参。人参是植物中最特别的一种,就如烛之武,不然郑伯怎 么会把国家的安危托在烛之武身上呢?人参也是极好的补品,对 人的作用很大,烛之武便是如此,一席精辟的话,层层递进,步 步2为020营/6/6 ,抓住秦伯的心理弱点,达到了劝退的目的。
2020/6/6
文学常识积累: 1.史书体例(几种常见的史书体例): ①编年体: ②纪传体: ③国别体: ④通史: ⑤断代史: 2.“春秋三传”: 3.《左转》:
2020/6/6
(二)本文的通假字
• ①无能为也已 • ②共其乏困 • ④秦伯说 • ⑤失其所与,不知
2020/6/6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 ①晋军函陵
在太平时期,郑伯未能早用烛之武,兵 临城下的危难之际才想到他,难怪烛之武 有怨言。但是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还是 很快接受了郑伯的委命,“夜缒而出”, 并获得成功。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 危,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的爱国精 神值得赞扬。
2020/6/6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
2.永不言弃的人生 烛之武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郑国。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 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 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 (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2020/6/6
(一)生字注音:
2020/6/6
【例文选段】
人生总有不得志的时候,但你没有自我放弃的权力。 烛之武“壮也不如 人”,长时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但是他安天下济苍生的抱负 从来不曾放弃 过。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研究各国动态,洞悉强国之间的恩 怨历史,所以 当机遇来临时,他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如果烛之武在“不 如人”的时候自 甘平庸,放弃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和研究,他能在游说秦伯时干 得那样漂亮 吗?人生需要机遇,但你放弃进取之心,你也就永远失去了机 遇。 ———《你没有放弃的权力》
• ⑦夜縋而出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 ⑧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 从属二主) • ⑨共其乏困 (动词作名词 乏困—缺少的东西) • ⑩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 赐—恩惠,好处)
2020/6/6
(四)本文古今异义:
• ①行李之往来 •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④亦去之 •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
2020/6/6
掌握重点实词、句式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020/6/6
• 【运用示例】 烛之武
•
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
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
,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