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调研报告_司林波
人才流动情况调查报告
人才流动情况调查报告(正文)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各地区的人才流动再度加大。
这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便利,也成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引发地区人才争夺战、造成企业人员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人才流动情况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人才流动的情况和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1.问卷调查我们向全国多个地区的企业和高校发放了调查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流动的情况、人才流动的原因、人才流动对组织和地区的影响等问题。
2.实地访谈我们还选择了北京、上海两个地区的相关企业和高校代表进行了实地访谈。
主要围绕人才流动的情况及原因、地区之间的人才竞争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三、调查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总结,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人才流动情况普遍存在人才流动情况在各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都普遍存在。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同事曾经或正在考虑跳槽或离职,其中近50%的受访者曾经或正在考虑跨地区流动。
2.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仍是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仍然是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职场人士认为,薪资待遇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空间的扩大是选择跳槽或跨地区流动的最主要原因。
3.人才流动对组织和地区的影响复杂多变人才流动带来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
一方面,人才流动可以促进组织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过多的人才流动会造成企业和地区的人员不稳定,甚至引发人才争夺战。
四、建议和思考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人才流动情况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组织和地区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议:1.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是有效解决人才流动问题的关键之一。
2.加强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强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是减少人才流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才流动趋势的调研分析
人才流动趋势的调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人才流动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现象。
人才流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
因此,对人才流动的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才流动的原因、模式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人才流动趋势的调研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就是人才流动的原因。
人才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职业发展、学习机会、生活环境、政策支持等。
经济发展是主要的吸引人才流动的因素之一,发达地区通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薪工作,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前往。
职业发展也是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不同地区和企业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各不相同,吸引着有志于提升自己的人才。
学习机会、生活环境和政策支持也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原因,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才流动的动力和趋势。
人才流动的模式也是调研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人才流动主要表现为国内流动、国际流动和城乡流动三大模式。
国内流动是指人才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主要受到经济、职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国际流动是指人才在国家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通常涉及到跨国公司、国际化的职业发展和留学机会。
城乡流动是指人才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不同的流动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才的流动规律和趋势。
人才流动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是调研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人才流动对于源地和目的地地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源地地区而言,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短缺,甚至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失负面效应。
然而,人才流动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通过流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和知识传递,进而改善源地地区的发展环境。
对于目的地地区而言,人才流动可以带来人力资源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因此,深入研究人才流动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才流动的价值和意义。
人才流动调研报告
人才流动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才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人才流动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人才流动调研,本报告将就这一调研进行详细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调研的目的在于探究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原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人才流动的现状分析1.人才流动的概念和类型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不同的地域、企业或者行业之间的变动和流转。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人才流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地域流动、企业间流动、行业流动、国际流动。
不同的流动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人才流动的原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人才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地域福利、企业文化等因素。
人才流动是一种双向选择,既是人才对外界环境的选择,也是外界环境对人才的选择。
3.人才流动对企业的影响人才流动对企业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可以带来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知识流失、组织稳定性下降等。
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来平衡人才流动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三、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和挑战1.个人因素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个人价值观、家庭因素等,都会对人才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并满足人们的个人需求,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2.组织因素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薪资待遇、发展机会等,都会对人才流动形成重要影响。
优秀的企业应该关注并改善这些因素,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地域因素不同地区的福利待遇、生活环境、发展机会等,会直接影响人才的选择。
政府和地方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公平竞争机制等,对人才流动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人才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人才流动调研报告
人才流动调研报告1. 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才流动作为人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人才的流动趋势、原因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分析,为人才流动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目的与方法2.1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人才流动的现状,揭示人才流动的原因和趋势,为人才的引进、留住和培养提供指导意见。
2.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人才进行调研。
3. 人才流动现状分析3.1 人才流动的趋势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人才流动呈现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
这与经济发展水平、职业发展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3.2 人才流动的原因从调研结果来看,人才流动的原因主要包括薪资福利、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
而对于女性人才流动而言,还存在着家庭和子女教育的因素。
3.3 人才流动的影响人才流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人才本身,还涉及到原单位、目标单位和整个社会。
人才流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才流失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4. 人才流动管理与发展建议4.1 加强人才引进与留住通过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改善工作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和留在企业或地区。
4.2 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制定灵活的人才流动政策和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满足人才的个人发展需求,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序进行。
4.3 建立人才流动信息平台建立人才流动的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流动信息和求职招聘信息,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便利和支持。
5. 结论通过本次人才流动调研,我们了解到人才流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人才流动管理与发展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人才的个人需求和企业或地区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引进与留住、优化流动机制和建立信息平台等措施,促进人才的流动更加有序和有效。
只有做好人才流动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利用人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人才流动调研报告
社会人才流动调研报告在当今社会,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人才流动的现状近年来,人才流动的频率和规模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行业来看,互联网、金融、制造业等领域的人才流动较为活跃。
在互联网行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迅速,企业竞争激烈,员工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职业提升,频繁更换工作。
金融行业则因为其高度市场化和对业绩的追求,导致人才在不同机构之间流动。
制造业受到产业升级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动。
从地域上看,一线城市依然是人才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但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
一些人才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选择从一线城市流向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
二、人才流动的原因1、职业发展机会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人才流动的首要原因。
许多人希望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接触到更前沿的技术和项目,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2、薪酬待遇薪酬水平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或者在同行业中其他企业能够提供更优厚的薪酬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跳槽。
3、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反,如果工作压力过大、团队氛围不佳或者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不符,员工可能会产生离开的想法。
4、行业发展趋势某些行业的兴衰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动。
当一个行业处于衰退期,人才会主动向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转移。
三、人才流动的影响1、对个人的影响积极方面,人才流动可以帮助个人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实现职业发展的突破。
但频繁的流动也可能导致个人职业发展不稳定,影响职业规划的连贯性。
2、对企业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适度的人才流动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新。
但过高的人才流失率会增加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引言:人才是推动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人才工作现状,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人才工作现状分析: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的流失是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人才选择离开本地区或国家,前往发展机会更多的地方。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影响了地区或国家的创新与竞争力。
2.人才培养不足:一些地区或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人才培养方式的陈旧化,以及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机构等问题,都会制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激励机制不完善:一些组织在激励机制上存在不足。
缺乏激励措施、晋升机会不公平、薪资待遇低等问题,都会影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挑战:1.人才引进难:由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一些地区或组织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困难。
高薪、优厚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等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引进力度。
2.人才储备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机制,一些地区或组织在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短板。
建立健全的人才储备体系,加强对潜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人才流动性问题:由于一些地区或组织存在流动性差、发展机会不足等问题,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出的建议: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吸引人才,地区或组织应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建立吸引人才的品牌形象,宣传地区或组织的优势和潜力。
2.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地区或组织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
通过人才储备计划、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等措施,提前储备潜在人才,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完善激励机制:地区或组织应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资激励、晋升机会公平、培训机会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第一篇: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0-7-20调查对象:XX区XX初级中学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内容: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原因: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一、社会形势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相对而言,师范专业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在整个社会形成严重的供需矛盾,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了一个新的挑战。
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我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
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
在专业能力方面,既要有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二、调查结果在访谈中,XX初中的X校长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饱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行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供远大于求。
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学校也不是不招老师了。
那么,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呢?以下是我对问卷中沈校长的选择所作的分析。
1、对毕业应聘生简历取舍的重要因素X校长选择了专业证书和学生干部工作经历。
他谈到毕业院校并不重要,但是必须的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1500字
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1500字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了解当前人才流动问题及原因,找出人才流动的对策。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分析1. 人才流动问题(1)流动频率高:调研发现,近几年来,人才流动频率明显上升,很多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原单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2)原因复杂:人才流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薪资福利不匹配、工作环境差、缺乏晋升机会等。
2. 人才流动对策(1)提高薪资福利待遇:调研表明,薪资福利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应适时调整员工的薪资待遇,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2)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企业应注重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办公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3)提供晋升机会:调研显示,缺乏晋升机会是导致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晋升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空间。
(4)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人才流动的重要对策之一。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5)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之一。
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薪资提升、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等,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对策建议1. 完善薪资福利制度: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薪资福利政策,使其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同时,还应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如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住房补贴、提供年底奖金等。
2. 改善工作环境:企业应注重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办公室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可以通过改进办公设备、加强内部沟通和交流、提供员工关怀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3. 设立晋升机制: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晋升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和空间。
关于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引言青年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未来的希望。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吸引青年人才,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当今的重要任务。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当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状况,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以多样化的角度了解和评估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共发放100份问卷,并对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访谈。
通过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来分析调研结果。
三、调研结果1.青年人才队伍的数量增加,但质量有待提高在调研中,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青年人才队伍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然而,近6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青年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
主要原因包括教育体制不健全、培训机制不完善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
2.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近60%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技能。
同时,也有约70%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3.缺乏创新驱动型人才调研显示,目前青年人才队伍中缺乏创新驱动型人才。
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但目前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问题分析与对策1.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培养更多的高质量青年人才,应当教育体系,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项目,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训力度青年人才的培训是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应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应共同推动青年人才的培训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3.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应加大对创新驱动型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活动。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 工作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文章一):公司青年人才工作调研汇报材料根据公司党委部署,按照公司关于人才建设的相关要求,围绕分公司人才建设工作重点,结合我们工作实际,现在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目前青年人才总量及结构分析分公司人员构成相对年轻,青年人才学历较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
钢结构分公司目前有35岁以下青年人才34人,占分公司人员总量(90人)的38%,占管理人员总量(58人)的58%,其中2xx年以前引进的有3人、2xx年引进的有15人、2xx年引进的有5人、2xx年引进的有11人;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18人、中专学历6人;中层干部和项目经理8人、业务骨干26人。
(二)、近两年接收和流失的青年人才情况(1)、由于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自2xx年正式并入总公司以来,我们共引进青年人才34人,其中应届大中专毕业生18人,工作2~3年成熟人才16人,仍然存在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分公司磨练两年,羽翼丰满后就流向工资待遇较高,福利较好的外企、私企或事业单位的情况。
(2)、分公司成立后共有8名青年职工离职,他们全部为仅在分公司工作1~2年的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以设计岗位人员离职情况更为突出,离职人员总数是现有设计人员的一半。
从离职原因分析,8人中有3人属于追求更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而流失,有1人出国留学,另4人是由于分公司双向选择后认为不适合分公司要求而被淘汰的人员。
从以上青年员工流失原因可以分析出,我们部分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与市场价位存在较大的差距。
怎样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已经就成为分公司党政工作的一项重头戏。
留住人,还要留住心,仅仅靠着一纸合同是不够的。
给青年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份有发展潜力的培训计划,都已成为我们的筹码。
而与此同时,加强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青年自身修养,服务青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亦成为我们政治工作部门的首要任务。
教育行业教育人才流动调研报告
教育行业教育人才流动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育人才则是推动教育事业前进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教育行业中教育人才的流动现象日益频繁,这对教育质量、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以及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教育人才流动的现状、原因、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以促进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
访谈对象包括了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学校校长、教师等,共访谈了_____人。
同时,还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
四、教育人才流动的现状(一)流动规模近年来,教育人才流动的规模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从城市到农村、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的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泛。
(二)流动方向1、从农村流向城市由于城市的教育资源更丰富、工作环境更好、发展机会更多,许多农村教师选择流向城市。
2、从公立学校流向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较高的薪酬待遇和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吸引了不少公立学校的教师。
3、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教育人才向这些地区聚集。
(三)流动学科在流动的教育人才中,语数外等主科教师的流动比例相对较高,而音体美等副科教师的流动比例相对较低。
五、教育人才流动的原因(一)经济因素1、薪酬待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薪酬差距是导致教育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和学校能够提供更高的薪酬,吸引了人才的流入。
2、福利保障包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福利保障,也是影响教育人才流动的因素之一。
(二)职业发展1、晋升机会在一些学校,晋升渠道狭窄,教师难以获得职业发展的空间,从而选择流动到其他有更多机会的学校。
各行业人才流动态势研究报告
各行业人才流动态势研究报告1. 人才流动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各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各行业人才流动的态势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现象。
2. 服务行业是如今人才流动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然而,服务行业的人才流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员工流失率较高、人才稀缺等。
3. 科技行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在科技行业中,人才的流动率也较高,尤其是一线科技公司。
这主要是因为科技行业发展迅速,互联网科技的不断更新迫使科技人才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
4.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才流动相对较低的行业。
制造业的人才流动率较低可能与行业发展相对稳定,以及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有关。
然而,随着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才流动在该行业中也逐渐呈现出增长趋势。
5. 教育行业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才的流失问题。
教育行业中的人才流动主要是因为薪酬待遇较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
而教育行业的人才流动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6. 医疗行业是人才流动相对较少的行业之一,主要是因为医疗行业对于医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医生在一个医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后很难轻易离开。
而医疗行业的人才流动也受到医生自身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7. 金融行业是人才流动较为频繁的行业之一,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激烈,这使得金融行业中的人才流动现象十分普遍。
然而,金融行业的人才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泄露、竞争力下降等。
8. 餐饮行业是一个人才流动较大的行业,在餐饮行业工作的人员流动较大主要是因为餐饮行业的工作环境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原因。
然而,这样的人才流动也为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9. 媒体行业是一个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行业,也是人才流动相对较多的行业之一。
青年流动 调研报告
青年流动调研报告青年流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青年流动的现状与原因,探讨青年流动对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青年流动情况的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了调查。
2.访谈:对一些典型的青年流动人群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动因和所面临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青年流动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青年流动现象普遍存在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流动范围广:青年流动不仅限于城市间的流动,还包括农村到城市的流动和国际间的流动。
(2)流动频率高:大部分青年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的流动,其中有的人甚至每年都会有新的流动经历。
(3)动因复杂:青年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有经济压力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2.青年流动的原因(1)就业机会:许多青年选择流动是为了在更好的城市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谋求更好的发展。
(2)提升自身能力:一些青年通过流动,寻找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
(3)逃离压力:一部分青年流动是因为在原居地面临着家庭、学业、婚姻等压力,选择离开以寻找解脱和新的机会。
3.青年流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人才流失:青年流动导致原居地的人才流失,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经济增长:青年流动也给流动目的地带来人口和劳动力的增加,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经验分享:青年流动使得不同地区的经验和观念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青年流动对个人发展的影响(1)成长机会:通过流动,青年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和经历,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2)自我认识:青年流动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3)资本积累:流动过程中积累的社交关系和经验成为了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本。
四、政策建议1.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青年留在原居地发展。
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汇报人:日期:•引言•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现状•高校高端人才流动问题目录•高校高端人才流动对策•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引言01当前,高校高端人才流动频繁,这一现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高端人才的流动不仅关乎个体的职业发展,还关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通过对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理论和政策背景;其次,通过实证研究了解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的现状和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研究目的和方法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现状02拥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
在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和影响力,能够为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
高校高端人才定义1 2 3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人才竞争的加剧,高校高端人才流动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吸引高端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以提升自身的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
然而,目前高校高端人才流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人才流失、流动壁垒等。
高校高端人才流动情况概述竞争性各高校为了争夺高端人才,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剧了人才竞争。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校高端人才流动越来越国际化,人才跨国流动成为常态。
集中性高校高端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少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科研环境,能够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特点高校高端人才流动问题03近年来,高校高端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许多人才流向海外或国内其他高校,导致原高校人才缺口较大。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调研报告_司林波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调研报告
司林波 (燕山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对某地区 13 所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的调研结果显示: 有超过 40%的青年人
已向其它单位或行业转移, 从而弱化本职工作效 动行为转化趋向的不同。
率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这种心理状态的强弱, 可以划分为隐性流动意愿和显性流动意愿两种类
三、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意愿的行为趋向
型。 隐性流动意愿是一种处在潜伏期的流动意
流动意愿只是作为流动行为产生的前提, 只
愿, 受到货币性收益因素或非货币收益因素的刺 有当流动所带来的货币性收益因素或非货币收益
才有流动的意愿; 约有 22%的青年人才存在隐性流动行为。 当流动所带来的货币性收益因素
或非货币收益因素大于货币性支出因素和机会成本因素时, 才会激发流动意愿, 进而产生流
动行为。 个体因素、 资格资历、 经济收益、 工作兴趣和人际关系、 发展空间和职业理想等因
考 察
素影响高校青年人才的流动意愿及其行为趋向。 建议从心理辅助、 文化环境、 绩效考评、 政
理想和精神追求与现实经济生活环境的压力冲突 离原工作单位, 到新的单位就职就业, 包括各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2
82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正常的调入和调出。 这类人才流动以人事关系脱 风险较大, 因而导致流动的概率降低。
81
2009.1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关于人才流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人才流动情况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当前人才流动中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金丰公司人才流动中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人才要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流动,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人才的合理流动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挖掘人才资源,便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鼓励人才充分施展才干。
导致人才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薪资待遇,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发展,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人才竞争的状况等等。
通过对金丰公司的实际调查和网络上相关信息的整理深入分析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意见,希望我国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二、调查内容自~对金丰(中国)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内各层次员工、人事部门主管和公司领导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各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收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
充分了解人才流动中各阶层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人才流动“几不要”有愈演愈烈之势。
人才流动“几不要”是指人才流动中不要户口、不要档案、不要人事关系的现象。
在调查问卷中“几不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90%的职工在更换工作时对户口、档案、人事关系都是无所谓的态度。
且这些职工大多数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
有些用人单位对这些的要求也是可有可无。
可以说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
这对公司的人才管理以及人才的发展都非常的不利。
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日趋严重,人员分布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地区发展水平、行业及工资报酬的差别在其中起了固化的作用。
这次调查过程特别对公司职工的户籍做了统计。
其中当地居民仅占30%,外来务工人员占70%。
大多来自江西、安徽、四川和东北三省等处于内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高校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人才工作调研报告高校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该调研报告旨在了解高校人才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高校人才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多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1.高校人才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人才服务中心,但中心的运营情况参差不齐。
有些中心面临管理不规范、服务内容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
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学生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高校人才服务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校的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了就业指导、实习就业信息发布等基础服务,但对于创业指导等高级服务内容的提供还有待提高。
4.高校与企业合作:约5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校期间有与企业进行过合作,大部分合作形式是实习实训和校企联合开展的项目。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1.高校人才服务中心的管理需要规范化。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师资力量等方式,增强中心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性。
2.高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4.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人才服务内容。
除了基础就业指导外,还应提供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更高级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结论通过该调研,我们了解到了高校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建议高校加强人才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运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服务内容,以提高高校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人才流动调研报告
社会人才流动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流动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上班地点不再是一个束缚。
那么,人才流动的状况究竟如何,公司们又应该如何应对人才流动这一趋势呢?
一、人才流动的现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而并不是为了挣钱。
根据我们的统计,大约有6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满意当前工作”和“对当前工作缺乏激情”来解释为什么选择离职。
而有30%则表示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调研显示,与传统认识不同,工资并不是人才流动最主要的原因,虽然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真正能够让人们产生流动的,往往是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等方面的一些更“软”的因素。
二、如何应对人才流动
在面对人才流动的现象时,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主动作为,积极
应对。
首先,我们可以将人才流动看作一种投资,企业需要为他
们提供更好的待遇,以及让他们感到被重视的机会。
投资可以分为硬件投资和软件投资。
硬件投资,即物质性的给予,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应该是固定的,但这从来不是完全的
代表。
软件投资,则需要更加专注于塑造公司的价值观、氛围和
工作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细致入微的服务。
第二,人才流动也需要公司制定一些流动计划,以保护公司利
益同时不断吸纳新的成员。
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的问题自然不用赘述,但是不断吸纳新成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推行内部培养计划,提高公司知名度等等。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不能忽视人才流动这一现象,而
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并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以此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校人才流动报告汇总3篇
高校人才流动报告汇总3篇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当一项任务即将结束时。
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报告,报告能使我们工作效率更高,减少重复劳动,你是否正在搜寻报告范文呢?在“高校人才流动报告”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并补充了相关资料,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以便后续阅读!高校人才流动报告篇1近期,我部组成专题调研组,对xx年以来全市31家规模以上企业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采取个别座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
透过多层次、多角度调研,基本掌握了规模企业人才队伍状况,对如何加强全市企业人才工作,为工业强市带给人才支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人才现状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培养措施得到增强。
问卷证明,一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明显加大。
如湘澧盐矿用于人才培养的年均费用达20万元,金湘猪鬃去年投入15万元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另有7家企业人才培养费用在1万元以上。
石化仪还对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
人才培养的措施明显增强。
问卷证明,各企业培训人才的方式主要有外聘专家授课、企业内部专长员工授课、选派外出进修、播放光碟、订阅专业书籍等。
如湘澧盐矿依托机电学院请湖南省干部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定期给中层以上管理人才上课,金湘猪鬃与长沙集成人才培训公司达成协议,分期分批将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送到长沙进行系统培训,效果比较明显。
受调问卷证明,认为企业培训活动开展得较多的占51。
6%。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需改善。
一是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缺乏。
这在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多数企业管理层没有培养职业经理人及新产品研发带头人的想法和措施,对人才的使用只看眼前,不重长远,能用一时则用一时,不愿花钱培养人才,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个性是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
理念的缺失导致了人才环境的不优。
调查中,64%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主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情绪况是一般,69%的企业人才对自己目前的薪金感觉一般或不满意。
大学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内部的人才流动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大学人才流动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并给出相应建议。
二、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流动规模:近年来,我国大学人才流动呈现出规模逐渐增大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近五年大学教师流动率年均增长XX%,而学生跨校、跨专业流动也日趋频繁。
流动方向: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热门学科、重点高校及研究机构之间。
同时,随着新兴行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学科的人才流动尤为活跃。
三、原因分析学术发展: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术氛围、研究资源和职业发展,许多教师选择从一般高校流向重点高校或研究机构。
待遇差异: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
学科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的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人才的聚集。
四、实例分析以某985高校A的计算机科学系为例,近年来,该系多名骨干教师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技企业高薪挖角。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待遇优厚外,更重要的是这些高校和企业能够提供更为先进的研究设备、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及更多的创新机会。
这些流失的人才中,部分在新单位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带动了原单位相关领域的发展。
五、影响分析积极影响:人才流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提升整个学术界的创新水平。
负面影响:过度的人才流动可能导致原单位研究力量削弱,影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频繁的人才流动也可能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和学术环境。
六、建议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更为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建立研究团队等方式,加强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减少人才流动的阻力。
优化学科布局: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培育新兴学科,吸引更多人才聚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较低的层次, 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在学校 愿性隐性流动和事实性隐性流动两种类型。 意愿
工作的清平与社会上某些行业的高回报形成了鲜 性隐性流动是指在思想上具有不稳定性, 表现为
明的对比, 当身边有同事从事第二职业或者有一 对本职工作失去兴趣的 “工作倦怠” 状态或有在
定的流动意愿和想法时, 就容易产生共鸣, 进而 社会上兼职的想法和打算。 事实性隐性流动是指
受到内部价值观念和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变化的 流动意愿向流动行为转化的形式概括为两大类
影响, 当外部环境变化时, 其价值观念的形态也 型, 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将做出调整, 进而促使其流动意愿形式和强度的
1. 隐性流动行为
变化。 所以, 由于外界因素变化的不确定性, 必
所谓隐性流动行为指的是部分青年人才的人
课题组针对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从流动 意愿、 流动动机、 流动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问 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收入水 平、 住房条件、 工作满意度和胜任度、 人际关 系和成就感、 学历进修、 社会流动情况, 调查 对象为秦皇岛 13 所高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年 龄在 40 周岁以下分布在教学科研、 教辅、 辅导 员、 行政管理岗位上的 600 名青年人才, 回收有 效 问 卷 562 份 , 回 收 率 为 85.8% 。 调 研 结 果 表 明: (1) 流动意愿。 有超过 40%的青年人才有流
理想和精神追求与现实经济生活环境的压力冲突 离原工作单位, 到新的单位就职就业, 包括各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2
82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正常的调入和调出。 这类人才流动以人事关系脱 风险较大, 因而导致流动的概率降低。
款、 子女的成长教育等, 使得生活压力和流动的 了人才埋没, 最终导致青年人才流动意愿的生成
83
2009.1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和流动行为的产生。
愿。 如果能建立一个心理失落辅助计划, 通过领
影响, 较之于男性来讲, 更重视家庭及子女的教 位流动机制, 严重制约了青年人才工作潜能的开
育培养; 高校青年人才随着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 发。 “人不能尽其才, 才不能尽其用” 必然造成
结婚以后流动意愿呈现减弱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 部分青年人才产生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
结婚以后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 如房屋的分期付 想法, 致使其工作热情下降。 长此以往, 便造成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调研报告
司林波 (燕山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对某地区 13 所高校青年人才流动趋向的调研结果显示: 有超过 40%的青年人
怎样的情感? 取决于个体对工作、 生活、 学习的
高校青年人才是一个高学历群体, 社会和家
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对现实工作、 生活、 学习条 庭对其均寄予较大的期望。 较高的经济收入一方
件与环境的满意程度。 即青年人才流动意愿的生 面是青年人才所付出脑力劳动的回报, 也是自我
成、 行为转化趋向取决于其对所关注事物的情感 价值的体现。 青年人才面临住房、 组建家庭、 抚
(2) 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 导、 老同事、 专业咨询人员的帮扶引导, 通过情
心情愉悦, 激发工作热情、 培育合作精神, 进而 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感化人才, 通过组织活动把
提高工作效率。 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特别 各类青年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 让他们充分感受
重要, 领导对下属的赞赏, 是对下属工作能力的 到组织的温馨, 必然有助于疏导青年人才的心理
才有流动的意愿; 约有 22%的青年人才存在隐性流动行为。 当流动所带来的货币性收益因素
或非货币收益因素大于货币性支出因素和机会成本因素时, 才会激发流动意愿, 进而产生流
动行为。 个体因素、 资格资历、 经济收益、 工作兴趣和人际关系、 发展空间和职业理想等因
考 察
素影响高校青年人才的流动意愿及其行为趋向。 建议从心理辅助、 文化环境、 绩效考评、 政
(2) 技术职称。 技术职称的高低反映了青
年人才工作能力、 创新能力的大小, 也是青年人
才创造价值可能性的重要预测标准。 那些具有高
考 察
级职称, 特别是教授职称的青年人才具有更多的
调
流动条件和资源, 流动的可能性更大。
研
3. 经济收益要素
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 物质需要是人 告
的最基本需要。 高校青年人才作为拥有知识财富
已向其它单位或行业转移, 从而弱化本职工作效 动行为转化趋向的不同。
率的一种心理状态。 根据这种心理状态的强弱, 可以划分为隐性流动意愿和显性流动意愿两种类
三、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意愿的行为趋向
型。 隐性流动意愿是一种处在潜伏期的流动意
流动意愿只是作为流动行为产生的前提, 只
愿, 受到货币性收益因素或非货币收益因素的刺 有当流动所带来的货币性收益因素或非货币收益
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对高校青年人才 流动意愿及其类型、 特征、 流动行为及其影响要 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疏导对策。
二、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意愿及其特征
1. 流动意愿及其类型 流动意愿是流动行为产生的前提。 所谓青年
收稿日期: 2009-09-24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区域经济联合基金项目 “秦皇岛地区高校青年人才隐性流动问题研究” (编号: 200905009) 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司林波 (1982-), 男, 安徽合肥人, 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管理学硕士, 主要 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可能性和趋向程度, 可以将流动演进过程以示意 别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创新型青年人才面临着越来
图表示。
越广阔的职业前景、 更丰富的就业机会、 更宽阔
隐性流动意愿
的就业区域, 因而具有高学位的青年创新型人才 更趋向于流动。
显性流动意愿
隐
性
意愿
事实
显
流
性隐
性隐
性
动
性流
性流
流
行
动行
动行
动
为
为
为
行
为
青年人才流动演进过程
(1) 工作兴趣。 兴趣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
年轻者较年长者更趋向于流动; 未婚的较已婚的 提。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青年人才对自己的岗
青年人才更倾向于流动。 男性比女性更趋向于流 位有着兴趣, 但仍然有部分青年人才的工作能力
动, 原因在于女性受传统观念及自身生理因素的 与现从事岗位不相适应。 学校缺乏有效的内部岗
开始转移, 而且这种转移的意愿已经形成了一种 的流动意愿形式。 流动意愿形式的不同, 其向流
考 稳定的心理状态, “身在曹营心在汉” 是对其表 动行为转化的可能性和趋向就存在差异。
察
现形式的最生动写照。
根据流动意愿的强烈程度, 可能形成不同的
调 研
2. 流动意愿的特征
流动行为, 隐性流动意愿是潜在的, 在不受到外
促使流动意愿的强度进一步转化升级, 从而表现 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 并且有在校外
出传染性的特点。
兼职的事实行为。
(4) 矛盾性。 高校青年人才具有较高的学
2. 显性流动行为
历层次, 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抱负, 对工作岗位
显性流动行为是指通过办理正常调动手续的
所提供的发展前景具有较大的期望。 当这种职业 人员流动行为, 表现为人事关系和个人都直接脱
报
(1) 内隐性。 由于高校青年人才不想别人 界刺激下, 一般不会转化为流动行为。 显性流动
告 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良状态, 怕由此对现有工 意愿已经产生了内在流动驱动, 具有较强的行为
作产生影响, 其流动意愿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 转化性, 即使不具备外在刺激的作用, 它也会自
实施方式是内隐性的, 各部门的管理者并不能轻 觉地积极向流动行为转化, 只不过在外在的刺激
激较弱, 还没有达到对本职工作产生明显影响的 因素大于货币性支出因素和机会成本因素时, 才
程度, 仍然具有继续从事本职工作的兴趣和愿 会激发流动意愿, 进而产生流动行为。 流动意愿
望。 显性流动意愿是指在货币性收益因素或非货 的产生及其向流动行为的转化受到多种要素的影
币收益因素的刺激下, 对本职工作的兴奋点已经 响, 各要素博弈强度的不同从而显现出强度不同
肯定, 也是下属工作成就感和工作动力的重要源 失落, 从而稳定青年人才的职业情绪, 并提高工
和需要满足程度。 具体来说,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养孩子、 赡养老人等多重压力。 因此, 生活待
个方面:
遇, 工资水平, 工作、 学习、 生活、 创业条件,
1. 个体要素
就成为高校青年人才流动的重要驱动因素。
个体要素主要包括性别、 年龄、 婚姻等方
4. 工作兴趣和人际关系要素
面。 调研结果显示: 男性比女性更趋向于流动;
的特殊群体, 渴望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
需要得到满足和改善, 渴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
四、 高校青年人才流动意愿及其行为趋向的 影响要素
的教育等, 这些需求的满足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物 质基础。 同时, 国外的研究也表明, 70%~80%的 个人迁移是由于经济原因, 并且受教育程度越
青年人才对所在学校采取怎样的态度、 有着 高, 流动的可能性越大。 ①
易的发现。 相反, 部分青年人才利用逆向思维把 作用下, 更是加剧了其转化的概率和速度, 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