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先秦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东西辉映
中国: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及表现
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础。
表现: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井田制;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已具备。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夏朝历法《夏小正》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文化: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考纲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商鞅变法
重、难点知识内涵阐释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说明最高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结束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原因:①社会大变革,各种流派的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
②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③社会动荡和变革促使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思想基础;④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分子和思想家——文化基础;⑤各国纷争的局面为思想自由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⑥社会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阶级基础。
结束原因:秦统一后,采纳法家学说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百家争鸣”不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局面,已不合时宜。
3.正确认识和对待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
(1)认识: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教育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求实事求是、要有恒心,学习方法主张反复温习、学与思结合、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2)做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人际关系等;对孔子思想中的保守内容,要批判继承,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4.小农个体经营的生产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影响
积极方面:①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消极方面:①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三年高考真题链接:
1.(2012福建)《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
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2.(2012广东)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3.(2012海南)《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
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4.(2012海南)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5.(2012江苏)“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6.(2012江苏)《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7.(2012山东)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8.(2012上海)《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
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9. (2012上海)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
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