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异形柱结构构造做法
异形柱结构构造做法
异形柱结构构造做法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解答。
1、异形柱截面各肢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且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500mm.
2、框架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5)L b确定(Lb为计算跨度),且不应小于 400mm.梁的截面宽度Bb不宜小于1/4Hb及200mm.
3、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和不大于C50,这是由于异形柱截面尺寸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25的话可能达不到其与钢筋之间保证粘结的要求。
强度等级为C50以上的异形柱构件及结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还不足以行成编制规程条文的基础,所以这次规程未列入。
4、异形柱截面上受力纵筋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试验和模拟计算表明这些位置上的纵筋均发挥大的作用,特别是当轴压较大时处于各肢内折角处的纵筋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定要作为受力筋处理。
第 1 页共1 页。
异形柱规范
1总则1.0.1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O.10g ,O.15g)和8度(0.20g) 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
1.0.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异形柱specially-shaped colu 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2.1.2异形柱结构structure with specially-shaped colu 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2.1.3柱截面肢高肢厚比ratio of secti 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 ness of colu mn leg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Gj ――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bl、Mbr ――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x、My ――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 ――轴向力设计值;Vc ――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EKi ――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j ――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d i -- 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d j ――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
2.2.2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3几何参数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ci ——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svj ――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 --- 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bj --- 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v ――箍筋直径;ea --- 附加偏心距;el -—初始偏心距;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 ——梁截面高度;hbO ——梁截面有效高度;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i――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cO――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H ――房屋总高度;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10――柱的计算长度;ra ---- 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a 一xa的回转半径;rmin ――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ci、Yci ----- 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坐标;Xsj、Ysj ――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0、Y0 ——截面形心坐标;a——弯矩作用方向角。
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
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篇一:异形柱结构设计规范】6. 问:规程限制异形柱截面各肢长不小于500mm的原因何在?答:规程此条隐含着可以采用不等肢的异形柱截面,即l、t、+形截面的两个正交方向的肢长或肢厚可以不相等。
规定此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双向正截面承截力要求。
因住宅等民用建筑层高不大于3m,要满足柱肢长度与柱肢厚度之比不大于4及柱净高与柱截面肢长之比不小于3这两条要求,截面最大肢长不会大于800mm。
如果,截面一个肢长为800mm,若另一肢肢长小于500mm,则柱的双偏压计算表明,该柱的两轴抵抗弯矩图是一个很扁的椭圆,即两轴的抵抗弯矩值相差很多,比“一”形柱好不了多少;2 各荷载角方向延性相差很多,为了保证其有一定的延性,即最小延性的荷载角时的延性达到抗震的要求,箍筋间距要加的很密,不是规程按轴压比确定箍筋间距的表中数值所能包含的。
随着两肢肢长比的变化,箍筋间距变化很大,不易用较简单的方法表达;3 柱截面双向受剪性能较差,此已在上面的条目中提到了,这里不赘述;4 因一般异形柱肢较薄(200mm或250mm),再加上肢较短(小于500mm),此柱上节点核心区过小,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可能不足。
5 伸入柱内的梁纵筋不够的25d或者30d要求。
7. 问:为什么规程中异形柱只限于肢长与肢厚比h/b≤4的构件?答:经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截面高宽比h/b≤4杆件为柱的特性,即杆件弯时其截面上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
当h/b 4时,由于民用住宅层高决定了柱高不是很长且其截面上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平截面假定不再成立。
因此,它已不属于柱的范围,其承截力特性还有待仔细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目前,还不具备总结出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并列入规程用以指导设计的条件。
8. 问:如遇到肢长与肢厚比h/b大于4且小于5的l、t、+形截面竖向构件怎样设计较妥?答:对于这种界于异形柱与短肢墙的构件,可采用异形柱规程和jgj-3中关于两者的正截面、斜截面、梁柱节点规定中较严的条款进行设计。
JGJ 149-2006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l49—2006条文说明前言《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l49-2006经建设部2006年3月9日以415号公告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大学(主编单位)。
(邮政编码:300072,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3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 结构计算分析5 截面设计6 结构构造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1 总则1.0.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是以T形、L形、十字形的异形截面柱(以下简称异形柱)代替一般框架柱作为竖向支承构件而构成的结构,以避免框架柱在室内凸出,少占建筑空间,改善建筑观瞻,为建筑设计及使用功能带来灵活性和方便性;同时结合墙体改革,采用保温、隔热、轻质、高效的墙体材料作为框架填充墙及内隔墙,代替传统的烧结粘土砖墙,以贯彻国家关于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利用废料、保护环境的政策。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和一般矩形柱结构体系之间既存在着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异形柱和矩形柱二者在截面特性、内力和变形特性、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导致在异形柱结构设计和施工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方面在目前我国现行规范、规程中尚未得到反映。
随着异形柱结构在各地逐渐推广使用,迫切需要异形柱结构的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指导异形柱结构设计施工、工程审查及质量监控的规程依据。
近年来国内各高等院校、设计、研究单位对异形柱结构的基本性能、设计方法、构造措施及工程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包括:异形柱正截面、斜截面、梁柱节点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异形柱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作用试验(振动台试验及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研究、异形柱结构抗震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异形柱结构专用设计软件研究及异形柱结构标准设计研究等。
异形柱结构技术规范理解应用
异型柱结构技术规范理解应用问:“一”形柱为什么规程中未采用?答:“一”形柱截面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
不论是在风荷载作用下还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中的柱,一般都是受到两个方向的弯矩同时作用,其受力后的表现可想而知,以上是正截面承载力方面。
“一”形柱在双向剪力作用下性能也不好,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见,柱截面相邻两边长相差越多,其斜向受剪承载力越低。
如果沿“一”形柱短边方向有梁与其相连,则此梁柱节点的核心区面积只有柱厚乘梁宽这一点点,显然承受不了它受到的节点剪力。
2000年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做了“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项目。
试验结果为:“破坏最严重的墙肢是底层‘一’字形的小墙肢”。
该文结论之一是:“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均有连接,避免采用孤立的‘一’字形墙肢。
”这也可看为是对前面分析的试验验证。
所以异形柱规程未将“一”形柱列入。
问:规程为什么未将Z形柱列入?答:Z形截面柱与“一”形截面柱类似,即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
其正截面受弯及双向受剪性能可参见“一”形截面柱的解释。
仅有的Z形柱试验是李杰等人做的沿Z形中间肢作用弯矩和剪力的试验。
结果是在肢中间沿柱长方向,出现较大的裂缝。
一般情况即斜向受力,现无试验研究。
多数情况下是Z形的上下两水平肢受与其方向一致的力,即由两根梁传来的拉力或压力,这只有通过中间肢的受扭来传递,后果只能是中间肢的断裂!节点受剪性能到底如何?这些都没有试验结果可以借鉴。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复杂的非线性复合材料结构,目前还离不开试验,在无大量试验背景下就提出计算公式并列入规程指导设计,显然是太草率了!问:目前工程中遇到Z形柱怎样设计计算较好?答:工程中经常遇到需要做Z形柱的情况,在设计计算时较好的方法是在PMCAD 输入时将其按两个L形柱来输入并进行内力及配筋计算。
因为Z形柱受力较大时易在中间肢劈开,劈开后(极限状态)其受力接近于两个L形柱,按两个L形柱处理较为合适。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是一种结构形式,它由混凝土构成,能够满足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支撑需求。
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及其他极端天气的影响。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一种技术规范,旨在保证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安全、结实、可靠。
它规定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材料、尺寸、形状、支座、支承和连接等技术要求,以及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中应遵循的各项技术准则。
首先,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折强度和耐久性,并且具有足够的抗裂性和防水性。
其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尺寸、形状要求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结实性。
此外,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支架与支承要求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并且要求支架和支承能够满足设计所需的安全要求。
最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连接也要满足设计要求,连接应紧固牢固,无渗漏,能够满足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要求。
总而言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安全、结实、可靠,并且要求混凝土材料、尺寸、形状、支座、支承、连接等技术要求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满足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所有技术要求。
这种技术规范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保
证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是指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进行设计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规定。
具体的设计规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和工程项目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规程原则:
1. 承载力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的承载力需要满足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这包括考虑柱的受力情况、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等因素。
2. 构造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的构造设计需要满足结构施工和使用的要求,包括柱的几何形状、连接方式、支撑方式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构造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确保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材料选择:混凝土异形柱的材料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目标进行,包括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钢筋材料、连接件等。
设计时需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强度,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4. 抗震设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保证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设计时需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和结构的响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
5. 施工和检验要求:混凝土异形柱在施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程的要求进行,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和标准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施工和检验的可行性,确
保结构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结合专业的结构设计知识和经验,进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
设计师应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协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
• 3.2.5 1、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 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 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 4、受力复杂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用一般框架 柱。 • 3.3.1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应根据结构体 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3.3.1的 规定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 A.0.4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适用 的房屋最大高度应按本规程第3.1.2条规定 的限值降低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 超过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 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 • A.0.5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的结 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要求:
6.结构构造
• 6.1.2 •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应高于C50; • 6.1.3 • 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 不宜小于截面高度的1/4和200mm. • 6.1.4 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 500mm。 • 6.1.6 异形柱、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2.1条的规定。 • 注:处于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时, 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允许减 小5mm。
•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全部落地,并贯通 房屋全高。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 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 力矩的50%。 • 2、矩形平面建筑中剪力墙的间距,非抗震设计不宜 大于3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36m;抗震设计不宜大 于2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24m。 • 3、框架结构的底部托住框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 4、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 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底部抽柱数 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 • 5、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 • 6、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洛在转换层主结构上。托 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 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
规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安全、高效地完成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建设。
首先,该技术规范详细介绍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定义、分类、材料要求、施工方法、施工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定义部分明确了异形柱结构的含义,并解释了异形柱的多种形式和应用场景。
分类部分针对不同形式的异形柱,给出了具体的分类方法,并要求根据不同分类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材料要求部分规定了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等要求,并对钢筋、连接件以及其他常用材料的规格、性能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次,规程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规范。
设计部分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检查要点等内容。
基本要求部分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控制、耐久性等要求,并要求设计人员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处理。
设计计算方法部分详细介绍了异形柱结构的计算方法、参数的选择以及计算结果的验证等内容。
设计检查要点部分列出了设计审核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规程对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施工进行了规范。
施工部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并确定施工组织和管理措施。
施工准备部分包括施工设备、人力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准备等。
施工工艺部分详细说明了混凝土浇筑、养护、防渗等工序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施工管理部分要求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是一项权威的技术规范,对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遵循规程的相关要求,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并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异形柱规范
1 总则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抗震设计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术语异形柱 specially-shaped column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
异形柱结构 structure with specially-shaped columns采用异形柱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柱截面肢高肢厚比 ratio of secti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ness of column leg 异形柱柱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bl、Mbr——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Mx、My——对截面形心轴x、y的弯矩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Vc——柱斜截面剪力设计值;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Vj-—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σ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σj——第j个钢筋单元的应力。
材料性能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几何参数as'——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柱的全截面面积;A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Asj-—第j个钢筋单元的面积;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Asvj-—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b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b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厚度;d——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v——箍筋直径;ea——附加偏心距;e1-—初始偏心距;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y的初始偏心距;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x的初始偏心距;hb-—梁截面高度;hb0-—梁截面有效高度;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厚度;hi——第i层楼层层高;hj—-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hc0——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H——房屋总高度;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l0——柱的计算长度;ra——柱截面对垂直于弯矩作用方向形心轴xa一xa的回转半径;rmin-—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s-—箍筋间距;Xci、Yci——第i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坐标;Xsj、Ysj——第j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坐标;X0、Y0——截面形心坐标;α——弯矩作用方向角。
异形柱结构设计要点详解
异形柱结构设计要点详解1.异形柱框架结构的使用范围.1)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2)柱网尺寸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6M,不应超过7.2M,这是因为该种结构一般是用于6度不超过27M,7度不超过24M的8层以下的房屋,多用于住宅建设,由于住宅的层高一般为2.8M,要保证2.4M的净高,在梁高不小于跨度1/15的情况下,故跨度不宜太大;3)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异将建筑物地平均自重控制在9KN/M2以下;2.异形柱框架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为保证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2)异形柱框架应设计为双向刚接梁柱抗侧力体系,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和受力特点,可部分布置异形柱,部分布置矩形柱;3)底层为大空间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底层柱应采用矩形柱,此时底层形成转换层,该层楼板应用厚度不小于180MM现浇板,双层双向配筋,上下层相关柱截面面积比宜接近于1,刚度比宜在1--1.5之间,上下层异形柱与矩形柱相交时重合面积不应小于2/3.4)异形柱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宜使结构的平面刚度均匀.对称,避免扭转;竖向布置应注意体型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避免楼层刚度沿竖向突变;5)异形柱框架结构在6度区高度小于或等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四级考虑,在6度区高度大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三级考虑;在7度区高度小于或等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三级考虑,在6度区高度大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如底层抽柱形成转换层时,该层的框架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6)异形柱截面肢高与肢宽比不应大于4,也不应小于2.5,肢宽不应小于180MM,"一"字型扁肢柱肢宽不应小于300MM;当角柱为异形柱时,6度区肢高不宜小于500MM,7度区不宜小于600MM;7)异形柱梁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柱中的纵向受力筋直径不应大于25MM,也不应小于14MM;8)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各地规定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比普通的框架柱要严一些;3.结构分析.1)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2)异形柱框架结构可用"TAT"."SATWE"等程序计算;3)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基本自震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的影响,折减系数可取0.6--0.7;5)"Z"形柱应按剪力墙输入计算程序计算.。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及应用
相 关 的 主 要 因素 是 : 轴压 比 、 净 高 与 截 面 肢 长 之 比f 剪 跨 柱 即
比)纵 筋 配筋 率 等 。 过 必要 的 构造 措 施 可 以防 止 粘结 、 拉 、 通 剪 及 斜压 等 脆 性破 坏 , 高柱 肢 的 小偏 压 及剪 压 破 坏 的延 性 。 提
试 验 研究 表 明.异形 柱 框 架 梁 柱 节点 核 心 区 的受 剪 承 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脑 不 是 一 个 需 要 被 填 满 的 容 器 , 是 一 把 需 要 被 点 燃 的 头 而 火 把 。 ” 们 教 师 的 责任 就是 要 用 自己 的 星 星之 火 , 点 燃 我 去
混凝 土 异 形 柱 框 架 结 构 的设 计 及 应 用
路 建 民 . 王 前林
 ̄11 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5 0 0 1市 9 ' 400 )
摘 要: 阐述 了混 凝 土 异 形 柱框 架 结 构 中 受力 特 点 和 合 理 的 结 构 布 置 、 构计 算及 构 造 措施 , 结 以确
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关 键 词 : 形 柱 框 架 结 构 ; 力特 点 ; 异 受 结构 设 计 ; 造措 施 构
混 凝 土 异 形 柱 框 架 结 构 已 广 泛 应 用 于住 宅 建 筑 中 。与
传 统 的矩 形 柱 框 架 结 构 相 比, 形 柱 框 架 结 构 能 更 好 的满 足 异 建 筑使 用 及 美 观 的要 求 。
1混凝 土异 形 柱 框 架 结构 设 计
异形 柱 框 架 结 构 与矩 形 柱 框 架 结 构 在 设 计 中 的 差 异 对 相 同 地 震 烈 度 和结 构类 型 的 两种 体 系 而 言 。 形 柱 结 构 适 用 异 的 房 屋 最 大 高 度有 较 大 幅度 的 降 低: 形 柱 结 构 弹 性 层 间 位 异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异形柱篇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异形柱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17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地区的一般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3.1.1当根据建筑功能需要设置底部大空间时,可通过框架底部抽柱并设置转换梁,形成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结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1.2异形柱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3.1.2(表略)的要求。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8度(0.30g)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仅限用于H、11类场地。
3.1.4异形柱结构体系应通过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对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采用部分由异形柱框架与部分砌体墙承重组成的混合结构形式;2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宜采用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3楼梯间、电梯井宜根据建筑布置及受力的需要,合理地布置剪力墙、一般框架柱或肢端设暗柱的异形柱;楼梯间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4异形柱结构的柱、梁、楼梯、剪力墙均应采用现浇结构。
抗震设计时,楼板宜采用现浇,也可采用现浇层厚度不小于60mm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非抗震设计时,楼板宜采用现浇,也可采用带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
3.2.5不规则的异形柱结构,其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刚度小的楼层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3楼层承载力突变时,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楼层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4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况乘以1.25〜1.50的增大系数;5受力复杂不利部位的柱,宜采用肢端设暗柱的异形柱或一般框架柱。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一、前言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本规程旨在对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安全可靠性。
二、材料选用1. 混凝土:混凝土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钢筋:钢筋应选用优质的钢材,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钢筋的直径、弯曲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矩形钢管:矩形钢管应选用质量好、规格合适的钢管,表面应无明显的损伤或锈蚀。
三、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满足要求。
3.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与其它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四、施工工艺1. 矩形钢管的切割、焊接和整形等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保证矩形钢管的质量和尺寸精准。
2. 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混凝土均匀浇筑并充实密实。
3. 钢筋的绑扎和焊接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其与混凝土的粘结牢固。
五、验收标准3. 施工单位应提供验收报告和相关材料,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总结第二篇示例: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二、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概述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是由钢管和混凝土组成的一种新型柱结构体系。
通过将钢管和混凝土进行组合,形成异形柱结构,在提高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还可以减小结构的自重,提高抗震性能。
三、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设计原则1. 异形柱的截面形状应适当选择,既要考虑结构的承载性能,又要考虑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
2. 异形柱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长度和钢管的规格。
3. 异形柱结构的连接部分应设有适当的节点设计,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具有标准化程度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它的出台标志着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本规范是依据国家《建筑结构规范》GB xxx的有关规定编写,结合国内外有关规范及标准和我国工程实际编制的。
一、规范的起草背景1.规范的研究和起草2.国内外规范和标准的参阅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材料1.钢筋和钢筋混凝土构件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造材料和材料强度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加工、运输和储存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原则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受力原理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计算四、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工艺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组织设计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工序4.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施工质量检验五、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验收1.验收前准备2.验收程序及依据3.验收标准六、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使用和维护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使用前准备2.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使用注意事项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维护的意义和方法结语: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出台对于规范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遵循该规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
然而,作为一项技术规范,其实施过程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细则,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工程技术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等方面也会有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技术规范,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应用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它的实际应用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各项工程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律规范进行施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作为指导性的技术文件,能够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工序、每一道工艺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异形柱规范JGJ_149-2006.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urctures with specially shaped columnsJGJ 149—2006J 514—2006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6年8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1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49-2006,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3.1、4.1.1、4.2.3、4.2.4、4.3.6、5.3.1、6.1.6、6.2.5、6.2.10、7.0.2、7.0.3、7.0.4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年3月9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84号文件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际经验,依据国内研究成果,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结构计算分析;5截面设计;6结构构造;7异形柱结构的施工。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大学(邮政编码:300072,地址:天津市卫津路92号)本规程参加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南昌大学、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新型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昆明市建设局、昆明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严士超、康谷贻王依群、陈云霞、戴国莹、赵艳静、容柏生、吕志涛、徐世晖、张元坤、桂国庆、黄锐、冯健、徐有邻、钱稼茹、贺民宪、黄兆纬、刘建、潘文、简洪平、熊进刚、卢文胜、张方、王铁成、李文清、李晓明、李红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3.1 结构体系3.2 结构布置3.3 结构抗震等级4 结构计算分析4.1 极限状态设计4.2 荷载和作用4.3 结构分析模型与计算参数4.4 水平位移限值5 截面设计5.1 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5.2 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3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6 结构构造6.1 一般规定6.2 异形柱结构6.3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7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本规程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及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完整版)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
1.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7.1.一般规定7.1.1.住宅设计中时,选择异型柱结构应慎重。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应遵守建筑所在地的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规范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7.1.2.现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7.1.3.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应满足表7.1.3.所示的要求。
7.1.4.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7.1.5的规定。
50%;否则,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当高度未达到30米,可加少量短肢剪力墙以控制位移或者在楼梯间设短肢墙来避免短柱,此时墙的抗震等级可按上表。
但当短肢墙承担地震倾覆力矩50%以上时,短肢墙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7.1.6.异形柱的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也不宜小于2.5。
肢厚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一"字型柱肢厚不应小于240mm。
异型柱最小长细比为1/20。
7.1.7.异型柱结构应尽量上下柱对齐,不宜采用框架梁托柱;当因建筑需要梁托柱时,托柱转换不应超过二次,同时还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7.2.计算要点7.2.1.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当斜交异形柱结构交角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7.2.2.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基本自震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的影响,折减系数可取0.6—0.7。
7.2.3.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
非抗震和抗震设计的异形柱梁柱节点均应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7.2.4.异形柱配筋应按双偏压计算;”Z”形柱应按剪力墙输入计算程序计算;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c与层高Hj之比θc不宜超过表7.2.4中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7.3.构造要求7.3.1.异形柱的轴压比不应大于表7.3.1限值7.3.2.最小直径应符合表7.3.2的规定7.3.3.每侧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建于Ⅳ类场地且高于30m的框架,表中数值宜增加0.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17 JGJ 149-201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这项标准规定了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朧要求。
本文将对该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异形柱的定义、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内容。
一、异形柱的概念和分类1.1异形柱的定义异形柱是指在截面尺寸或形状上有所变化的柱子,一般包括T形柱、L形柱、十字形柱等多种形式。
异形柱因其截面形状的特殊性,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
1.2异形柱的分类根据截面形状的不同,异形柱可以分为单边变化形式和双边变化形式。
单边变化形式是指柱子的一侧截面尺寸或形状有所变化,而双边变化形式是指柱子的两侧截面尺寸或形状均有变化。
二、异形柱的设计2.1异形柱的内力分析在进行异形柱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内力分析,确定柱子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根据内力分析结果,确定异形柱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构造。
2.2异形柱的受力构造对于单边变化形式的异形柱,常采用加强筋或增加柱身截面尺寸等方式提高其承载力。
而对于双边变化形式的异形柱,则需要考虑受力构造的对称性和整体稳定性。
2.3异形柱的设计要求根据JGJ 149-2017的规定,异形柱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还应满足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三、异形柱的施工3.1异形柱的模板施工在进行异形柱的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相应的异形柱模板。
由于异形柱的截面形状较为复杂,因此模板的制作和安装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柱子的几何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3.2异形柱的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通过合理的配料设计和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在模板内均匀流动,并填充各个部位,避免发生孔洞、裂缝等质量问题。
3.3异形柱的钢筋安装除了混凝土浇筑外,异形柱的钢筋安装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特殊形状的柱子通常需要采用预埋钢筋或局部加固的方式,以确保其受力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GB/T 32222-2015The test method of bleaching degree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peracetic acid for animal hair动物毛氢氧化物和过酸酐漂白度试验方法GB/T 31298-2014Electrical safe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信息技术设备电气安全GB/T 24345-2009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transporting safeties conditions of self-propelled vehicle机动车运输安全状态检验技术条件GB/T 5019.15-2012Fire-resistance tests - Evalu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of elemen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 Part 15: Test method for vertical elements of curtain wall systems防火试验建筑构件耐火性的评价第15部分:幕墙系统垂直构件的试验方法GB/T 28443-2012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5/4- turns valves五分四转节流阀准确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6389-1986Calibration and use of volumetric apparatus--Volumetric apparatus with a nominal volume of 10 milliliters or less容量器检定及使用10毫升以下容量器GB/T 4368-2008Clamps for oil-hydraulic pipe line 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fluids液压传递及分配用油压管路系统接头GB/T 28878-2012Linear motion guides - Test method for parachidity直线导轨阻尼性能试验方法GB/T 24687.7-2009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 -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for β-amylase activity of wheat - Colorimetry粮油检验小麦β-淀粉酶含量测定法色度法GB/T 16924-1996Protocol of file transfer ove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internationalcharacter set利用国际字符集通过通信网络传送文件的协议GB/T 7218.3-2017Ferrotitanium—The chemical analysis—Part 3:The determination of tin content钛铁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锡含量的测定GB/T 11411-2012Glass vessels for laboratory use - Volumetric instruments实验室用玻璃器皿容量仪器GB/T 26462-2010Adoption and use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in channel bonding multiple access systems联合信道多址访问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RRM)的采用和使用GB/T 24621-2009Real estate rental management service - Legal service房地产租赁管理服务法律服务GB/T 27787-2011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steurella haemolytica红细胞溶解性瘤胞杆菌的检测与鉴定GB/T 21709.10-2009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Part 10: Hopping rotating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滚筒法GB 30818-2014The safety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solar photvoltaic modules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全技术要求GB/T 4991.14-2008Terminal markings for motor vehicles - Part 14: Earth or grounding terminal markings机动车终端标记第14部分:接地端标记GB/T 12304.1-2014Test method of toothbrush―Part 1: Brush long-handled toothbrush牙刷第1部分:长柄牙刷GB/T 13958-1992Interface between DME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VHF and UHF bands and ODMEs used for air traffic servicesVHF和UHF频带内DME设备与空中交通服务用ODME的接口GB/T 15607-2008Working conditions specification of standard worker in post office industry邮政行业标准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GB/T 10358.2-2006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Ophthalmic optics -Part 2:Contact lenses光学和光学仪器眼科光学第2部分可视接触镜GB/T 28408-2012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ustomization method and specification信息安全技术定制方法及规范GB/T 31073-2014Gold-plated connectors for copper-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铜基通信网络用镀金连接器GB/T 32611-2016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Method for generating derived secret key using random-oritentioned matrix信息安全技术随机定向矩阵派生密钥生成方法GB/T 5095.3-1997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3:Cases of increased safety type “n”apparatus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的试验方法第三部分:“n”型增安型电器的试验GB/T 23532-2009Utility model -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 - General rule实用新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通则GB/T 354-2008Unbonded flexible pipelines for pile driving - Specification打桩养护用无粘结灵活管道装置技术条件GB/T 13670-2008Enamelled round winding wire - Specification for polyester imide enamelled roundcopper wire and polyamide imide enamelled roundcopper wire漆包圆绕组线多苯醚酰亚胺漆包铜圆线和多盐酸酰亚胺漆包铜圆线GB 503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 根据建筑布置及结构受力的需要,异形柱 结构中的框架柱,可全部采用异形柱,也 可部分采用异形柱,也可部分采用一般框 架柱。
• 当根据建筑功能需要设置底部大空间时, 可通过框架底部抽柱并设置转换梁,形成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结构 设计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0.20g
框架结 高度(m) ≤21 >21 ≤21 >21 ≤18 >18
≤12
构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三(二) 二 (二) 二(一)
框架— 高度(m) ≤30 >30 ≤30 >30 ≤30 >30
≤28
剪力墙 框架 四 三 三 结构
二 三(二) 二(二)
二
剪力墙 三 三 二
二 二(二) 二(一)
• A.0.2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可用 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7度(0.10g)抗震设 计的房屋建筑。
• A.0.3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在地 面以上大空间的层数:非抗震设计不宜超 过3层;抗震设计不宜超过2层。
• A.0.4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适用 的房屋最大高度应按本规程第3.1.2条规定 的限值降低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 超过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 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
• 3、框架结构的底部托住框架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 4、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 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底部抽柱数 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
• 5、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
• 6、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洛在转换层主结构上。托 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 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
• A.0.6 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宜接 近1。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比可按现行行业 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第E.0.2 条的规定计算。
• A.0.7 托柱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度方向 被托异形柱截面的肢高或一般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 宜大于托柱框架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托柱框架梁 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托柱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当双 向均为托柱框架梁时,不宜小于短跨框架梁计算跨度 的1/8。
注:采用HRB400级钢筋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按表中数值减 小0.1,但调整后的数值不应小于0.8。
• 6.2.6 异形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4%;抗震设计时不 应大于3%。
附录A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 结构
• A.0.1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其 转换结构构件宜采用梁。
一
• 4.2.3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0.10g、0.15g)及8 度(0.20g)的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 抗震验算。
• 4.2.4 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面的水平地震作 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7度(0.15g)及8度 (0.20g)时尚应对与主轴成45°方向进行补充验算。
• 注:处于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时, 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允许减 小5mm。
6.结构构造
• 6.2 异形柱结构 • 6.2.1 异形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
小于1.5。 • 6.2.2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的轴压比不宜大于表
6.2.2 规定的限值。
表6.2.2 异形柱的轴压比限
结构体系 截面形式
框架结构 L型 T型 十字形
框架-剪 L型 力墙结构 T型
十字形
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0.50
0.60
0.55
0.65
0.60
0.70
0.55
0.65
0.60
0.70
0.65
0.75
四级 0.70 0.75 0.80 0.75 0.80 0.85
6.2.5规定的数值,且按柱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柱肢 各柱肢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0.2;建于Ⅳ类场地且高于28m的框架,全部纵 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6.2.5中的数 值增加0.1采用。
•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且不应高于C50;
• 6.1.3
• 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 不宜小于截面高度的1/4和200mm.
• 6.1.4 异形柱截面的肢厚不应小于200mm,肢高不应小于 500mm。
• 6.1.6 异形柱、梁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2.1条的规定。
• A.0.8 转换层及下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 A.0.9 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楼板的厚度不应 小于150mm,且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 率不宜小于0.25% 。楼板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
3.1.2 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 度应符合表3.1.2的要求。
• 表3.1.2 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
结构体系 非 抗 震 设计
框架结构 24 框架-剪力 45
墙结构
6度 0.05g
24 45
抗震设计
7度
0.10g 0.15g
21
18
40
35
8度 0.20g
12 28
• 注:2、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的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 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可比框 架结构适当增加。
2、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应计入扭转影响;对扭 转不规则的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 4.3.7 异形柱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ψr可按下列 规定取值:
1、框架结构可取0.60~0.75。
2、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0.85。
6.结构构造
• 6.1.2
3.1.4
• 1、异型柱结构中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 重的混合结构形式。
• 2、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多塔、 连体和错层等复杂结构形式,也不应采用 单跨框架结构
• 3.2.5
1、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 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 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45。
4、受力复杂部位的异形柱,宜采用一般框架 柱。
• 3.3.1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应根据结构体 系、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3.3.1的 规定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 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表3.3.1 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度
8度
0.05g
0.10g
0.15g
• A.0.5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的结 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全部落地,并贯通 房屋全高。抗震设计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 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 力矩的50%。
• 2、矩形平面建筑中剪力墙的间距,非抗震设计不宜 大于3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36m;抗震设计不宜大 于2倍楼盖宽度,且不宜大于2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