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阎石数电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四章答案

阎石数电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四章答案

阎石数电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四章答案在《阎石数电第六版》教材第四章中,主要介绍了逻辑代数、逻辑函数和逻辑图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对第四章的课后习题答案进行详细解析。

4.1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题目1已知 F = A·B+C 和 G = A+B·C,求 F+G 的简化结果。

答案解析首先,根据 F = A·B+C 和 G = A+B·C,可以得到 F+G 的表达式:F+G = (A·B+C) + (A+B·C)对 F+G 进行展开并合并项,得到:F+G = A·B+C+A+B·C再对表达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结果:F+G = A+B+C所以,F+G 的简化结果为 A+B+C。

题目2已知 F = A·B+C 和 G = A+C,求 F · G 的简化结果。

答案解析首先,根据 F = A·B+C 和 G = A+C,可以得到 F · G 的表达式:F · G = (A·B+C) · (A+C)对 F · G 进行展开并合并项,得到:F ·G = A·B·A + A·B·C + C·A + C·C再对表达式进行化简,得到简化结果:F ·G = A·B·A + A·B·C + C由于 A·B·A 可以简化为 A·B,所以简化后的结果为:F ·G = A·B + A·B·C + C题目3已知 Z = X+Y+AB,求Z · (X′+AB′) 的简化结果。

答案解析首先,对Z · (X′+AB′) 进行展开,得到:Z · (X′+AB′) = (X+Y+AB) · (X′+AB′)将两个括号中的表达式进行展开,得到:Z · (X′+AB′) = X·X′ + X·AB′ + Y·X′ + Y·AB′ + AB·X′ + AB·AB′化简表达式,得到简化结果:Z · (X′+AB′) = 0 + AB′ + 0 + 0 + 0 + AB·AB′由于X·X′ = 0,Y·X′ = 0,AB·X′ = 0,所以简化后的结果为:Z · (X′+AB′) = AB′ + AB·AB′题目4已知Z = A · (X+Y)′+B·C,求Z · (X′+Y′) 的简化结果。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末练习题卷含答案解析(18)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末练习题卷含答案解析(18)

人教A 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末练习题卷(共22题)一、选择题(共10题)1. 下面关于函数 f (x )=log 12x ,g (x )=(12)x和 ℎ(x )=x −12 在区间 (0,+∞) 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f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慢,g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快,ℎ(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慢 B . f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快,g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慢,ℎ(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快 C . f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慢,g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慢,ℎ(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慢 D . f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快,g (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快,ℎ(x ) 的递减速度越来越快2. 甲用 1000 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手股票,随即他将这手股票卖给乙,获利 10%,而后乙又将这手股票卖给甲,但乙损失了 10%,最后甲又按乙卖给甲的价格的九成将这手股票卖给了乙.在上述股票交易中 ( ) A .甲刚好盈亏平衡 B .甲盈利 9 元 C .甲盈利 1 元D .甲亏本 1.1 元3. 若 a =0.32,b =log 20.3,c =20.3,则 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 A . b <c <a B . b <a <c C . a <c <b D . a <b <c4. 已知当 x ∈[0,1] 时,函数 y =(mx −1)2 的图象与 y =√x +m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正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0,1]∪[2√3,+∞) B . (0,1]∪[3,+∞) C . (0,√2]∪[2√3,+∞) D . (0,√2]∪[3,+∞)5. 已知函数 f (x )={15x +1,x ≤1lnx,x >1,则方程 f (x )=kx 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时,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0,1e )B . (0,15)C . [15,1e )D . [15,1e ]6. 若函数 f (x )=2x +a 2x −2a 的零点在区间 (0,1) 上,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12)B . (−∞,1)C . (12,+∞)D . (1,+∞)7. 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f (x )={x 2+2,x ∈[0,1)2−x 2,x ∈[−1,0),且 f (x +2)=f (x ).若方程 f (x )−kx −2=0 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3,1)B . (−13,−14)C . (−1,−13)∪(13,1)D . (−13,−14)∪(14,13)8. 定义域为 R 的偶函数 f (x ),满足对任意的 x ∈R 有 f (x +2)=f (x ),且当 x ∈[2,3] 时,f (x )=−2x 2+12x −18,若函数 y =f (x )−log a (∣x∣+1) 在 R 上至少有六个零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0,√33) B . (0,√77) C . (√55,√33)D . (0,13)9. 方程 log 3x +x =3 的解所在的区间是 ( ) A . (0,1) B . (1,2) C . (2,3) D . (3,+∞)10. 函数 f (x )=√1−x 2lg∣x∣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题)11. 已知函数 f (x )={√4−x 2,x ∈(−2,2]1−∣x −3∣,x ∈(2,4],满足 f (x −3)=f (x +3),若在区间 [−4,4] 内关于x 的方程 3f (x )=k (x −5) 恰有 4 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12.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2m −1)x +m 2=0 有两个实数根 x 1 和 x 2,当 x 12−x 22=0时,m 的值为 .13. 已知 A ={x∣ 3x <1},B ={x∣ y =lg (x +1)},则 A ∪B = .14. 已知函数 f (x )={x 2+4x −1,x ≤02x −3−k,x >0,若方程 f (x )−k ∣x −1∣=0 有且只有 2 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15. 设函数 f (x )={−4x 2,x <0x 2−x,x ≥0,若 f (a )=−14,则 a = ,若方程 f (x )−b =0 有三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16. 设函数 f (x )={e x ,x ≤0−x 2+x +14,x >0,则 f [f (0)]= ,若方程 f (x )=b 有且仅有 3 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共6题)17. 如图,直角边长为 2 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以 2 cm/s 的速度沿直线向右运动.(1) 求该三角形与矩形 CDEF 重合部分面积 y (cm 2)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设 0≤t ≤3). (2) 求出 y 的最大值.(写出解题过程)18. 已知函数 f (x )=a x +k 的图象过点 (1,3),它的反函数的图象过点 (2,0).(1) 求函数 f (x ) 的解析式; (2) 求 f (x ) 的反函数.19. 已知函数 g (x )=log a x ,其中 a >1.(注:∑∣m (x i )−m (x i−1)∣n i=1=∣m (x 1)−m (x 0)∣+∣m (x 2)−m (x 1)∣+⋯+∣m (x n )−m (x n−1)∣) (1) 当 x ∈[0,1] 时,g (a x +2)>1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2) 设 m (x ) 是定义在 [s,t ] 上的函数,在 (s,t ) 内任取 n −1 个数 x 1,x 2,⋯,x n−2,x n−1,且 x 1<x 2<⋯<x n−2<x n−1,令 x 0=s ,x n =t ,如果存在一个常数 M >0,使得 ∑∣m (x i )−m (x i−1)∣n i=1≤M 恒成立,则称函数 m (x ) 在区间 [s,t ] 上具有性质 P . 试判断函数 f (x )=∣g (x )∣ 在区间 [1a ,a 2] 上是否具有性质 P ?若具有性质 P ,请求出 M的最小值;若不具有性质 P ,请说明理由.20. 已知函数 g (x )=ax 2−2ax +1+b (a ≠0,b <1),在区间 [2,3] 上有最大值 4,最小值 1,设f (x )=g (x )x.(1) 求常数 a ,b 的值;(2) 方程 f (∣2x −1∣)+k (2∣2x −1∣−3)=0 有三个不同的解,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21. 已知函数 f (x )=x 2−3mx +n 的两个零点分别为 1 和 2.(1) 求实数 m ,n 的值;(2) 若不等式 f (x )−k >0 在 x ∈[0,5] 上恒成立,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22. 已知函数 f (x )=(12)ax,a 为常数,且函数的图象过点 (−1,2).(1) 求 a 的值;(2) 若 g (x )=4−x −2,且 g (x )=f (x ),求满足条件的 x 的值.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1. 【答案】C【解析】观察函数f(x)=log12x,g(x)=(12)x和ℎ(x)=x−12在区间(0,+∞)上的图象(图略),由图可知:函数f(x)的图象在区间(0,1)上递减较快,但递减速度逐渐变慢;在区间(1,+∞)上递减较慢,且递减速度越来越慢.同样,函数g(x)的图象在区间(0,+∞)上递减较慢,且递减速度越来越慢.函数ℎ(x)的图象在区间(0,1)上递减较快,但递减速度逐渐变慢;在区间(1,+∞)上递减较慢,且递减速度越来越慢.【知识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甲两次付出为1000元和(1000×1110×910)元,两次收入为(1000×1110)元和(1000×1110×910×910)元,因为1000×1110+1000×1110×910×910−1000−1000×1110×910=1,所以甲盈利1元.【知识点】函数模型的综合应用3. 【答案】B【解析】因为0<a=0.32<0.30=1,b=log20.3<log21=0,c=20.3>20=1,所以b<a<c.【知识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4. 【答案】B【解析】应用排除法.当m=√2时,画出y=(√2x−1)2与y=√x+√2的图象,由图可知,两函数的图象在[0,1]上无交点,排除C,D;当m=3时,画出y=(3x−1)2与y=√x+3的图象,由图可知,两函数的图象在[0,1]上恰有一个交点.【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5. 【答案】C【解析】因为方程f(x)=kx恰有两个不同实数根,所以y=f(x)与y=kx有2个交点,又因为k表示直线y=kx的斜率,x>1时,y=f(x)=lnx,所以yʹ=1x;设切点为(x0,y0),则k=1x0,所以切线方程为y−y0=1x0(x−x0),又切线过原点,所以y0=1,x0=e,k=1e,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可得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5,1e ).【知识点】函数零点的概念与意义6. 【答案】C【解析】因为f(x)单调递增,所以f(0)f(1)=(1−2a)(2+a2−2a)<0,解得a>12.【知识点】零点的存在性定理7. 【答案】C【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8. 【答案】A【解析】当x∈[2,3]时,f(x)=−2x2+12x−18=−2(x−3)2,图象为开口向下,顶点为(3,0)的抛物线.因为函数y=f(x)−log a(∣x∣+1)在(0,+∞)上至少有三个零点,令g(x)=log a(∣x∣+1),因为f(x)≤0,所以g(x)≤0,可得0<a<1.要使函数y=f(x)−log a(∣x∣+1)在(0,+∞)上至少有三个零点,如图要求g(2)>f(2).log a(2+1)>f(2)=−2⇒log a3>−2,可得3<1a2⇒−√33<a<√33,a>0,所以 0<a <√33.【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9. 【答案】C【解析】把方程的解转化为函数 f (x )=log 3x +x −3 对应的零点.令 f (x )=log 3x +x −3,因为 f (2)=log 32−1<0,f (3)=1>0,所以 f (2)f (3)<0,且函数 f (x )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所以函数 f (x ) 只有一个零点,且零点 x 0∈(2,3),即方程 log 3x +x =3 的解所在的区间为 (2,3). 故选C .【知识点】零点的存在性定理10. 【答案】B【解析】(1)由 {1−x 2≥0,∣x ∣≠0且∣x ∣≠1, 得 −1<x <0 或 0<x <1,所以 f (x ) 的定义域为 (−1,0)∪(0,1),关于原点对称.又 f (x )=f (−x ),所以函数 f (x )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排除A ; 当 0<x <1 时,lg ∣x ∣<0,f (x )<0,排除C ;当 x >0 且 x →0 时,f (x )→0,排除D ,只有B 项符合. 【知识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函数图象、函数的奇偶性二、填空题(共6题) 11. 【答案】 (−2√217,−38)∪{0}【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12. 【答案】 14【解析】由题意得 Δ=(2m −1)2−4m 2=0,解得 m ≤14.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 1+x 2=−(2m −1),x 1x 2=m 2.由 x 12−x 22=0,得 (x 1+x 2)(x 1−x 2)=0. 若 x 1+x 2=0,即 −(2m −1)=0,解得 m =12. 因为 12>14,可知 m =12 不合题意,舍去;若 x 1−x 2=0,即 x 1=x 2,由 Δ=0,得 m =14.故当 x 12−x 22=0 时,m =14.【知识点】函数零点的概念与意义13. 【答案】 R【解析】由 3x <1,解得 x <0,即 A =(−∞,0). 由 x +1>0,解得 x >−1,即 B =(−1,+∞). 所以 A ∪B =R .【知识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交、并、补集运算14. 【答案】 (−2,−32]∪(−1,2)【解析】当 x ≤0 时,f (x )−k ∣x −1∣=x 2+4x −1−k (1−x )=x 2+(4+k )x −k −1, 当 0<x <1 时,f (x )−k ∣x −1∣=2x −3−k −k (1−x )=(k +2)x −3−2k ,当 x ≥1 时,f (x )−k ∣x −1∣=2x −3−k −k (x −1)=(2−k )x −3,设 g (x )=f (x )−k ∣x −1∣,则 g (x )={x 2+(4+k )x −k −1,x ≤0(k +2)x −3−2k,0<x <1(2−k )x −3,x ≥1,f (x )−k ∣x −1∣=0 有且只有 2 个不相等的实数解等价于g (x ) 有且仅有 2 个零点, 若 g (x ) 一个零点位于 (0,1),即 0<2k+3k+2<1⇒k ∈(−32,−1),若 g (x ) 一个零点位于 [1,+∞),即 {2−k >0,22−k≥1⇒k ∈[−1,2),可知 g (x ) 在 (0,1),[1,+∞) 内不可能同时存在零点,即当 k ∈(−32,2) 时,g (x ) 在 (0,+∞) 上有一个零点;当 k ∈(−∞,−32]∪[2,+∞) 时,g (x ) 在 (0,+∞) 上无零点, ① 当 g (x ) 在 (−∞,0] 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时,(1)当 Δ=(4+k )2+4(k +1)=0 时,k =−2 或 k =−10, 此时 g (x ) 在 (0,+∞) 上无零点, 所以不满足 g (x ) 有两个零点;(2)当 Δ=(4+k )2+4(k +1)>0,即 k <−10 或 k >−2 时, 只需 g (0)=−k −1<0,即 k >−1,所以当 k >−1 时,g (x ) 在 (−∞,0] 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因为 k ∈(−32,2) 时,g (x ) 在 (0,+∞) 上有一个零点, 所以 k ∈(−1,2) 时,g (x ) 有且仅有 2 个零点;② 当 g (x ) 在 (−∞,0] 上有两个零点时,只需 {Δ=(4+k )2+4(k +1)>0,−4+k 2<0,g (0)=−k −1≥0⇒k ∈(−2,−1],因为 k ∈(−∞,−32]∪[2,+∞) 时,g (x ) 在 (0,+∞) 上无零点, 所以 k ∈(−2,−32] 时,g (x ) 有且仅有 2 个零点, 综上所述:k ∈(−2,−32]∪(−1,2).【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15. 【答案】 −14或 12; (−14,0)【解析】若 −4a 2=−14,解得 a =−14; 若 a 2−a =−14,解得 a =12,故 a =−14或12;当 x <0 时,f (x )<0;当 x >0 时,f (x )=(x −12)2−14,f (x ) 的最小值是 −14,若方程 f (x )−b =0 有三个不同的实根,则 b =f (x ) 有 3 个交点,故 b ∈(−14,0).【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分段函数16. 【答案】 14; (14,12)【解析】函数 f (x )={e x ,x ≤0−x 2+x +14,x >0,则 f [f (0)]=f (e 0)=f (1)=14.x ≤0 时,f (x )≤1;x >0,f (x )=−x 2+x +14,对称轴为 x =12,开口向下;函数的最大值为 f (12)=12,x →0 时,f (0)→14.方程 f (x )=b 有且仅有 3 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14,12).【知识点】函数的零点分布、分段函数三、解答题(共6题) 17. 【答案】(1) 依题意:当 0≤t ≤1 时,重合部分为边长为 2t cm 的直角等腰三角形, 此时:y =12×2t ×2t =2t 2(cm 2),当 1<t <2 时,重合部分为边长为 2 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y =12×2×2=2(cm 2),当 2≤t ≤3 时,重合部分为边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去掉一个边长为 (2t −4)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y =12×2×2−12×(2t −4)2=−2t 2+8t −6,综上:y ={2t 2,0≤t ≤12,1<t <2−2t 2+8t −6,2≤t ≤3.(2) 依题意:当 0≤t ≤1 时,重合部分为边长为 2t cm 的直角等腰三角形, 此时:y =12×2t ×2t =2t 2(cm 2),当 1<t <2 时,重合部分为边长为 2 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y =12×2×2=2(cm 2),当 2≤t ≤3 时,重合部分为边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去掉一个边长为 (2t −4)cm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y =12×2×2−12×(2t −4)2=−2t 2+8t −6, 综上:y ={2t 2,0≤t ≤12,1<t <2−2t 2+8t −6,2≤t ≤3.当 0≤t ≤1 时,y max =2×12=2,当 1<t <2 时,y max =2,当 2≤t ≤3 时,对称轴 t 0=2,则 t =2 时,y max =2,综上:y max =2.【知识点】函数模型的综合应用、建立函数表达式模型18. 【答案】(1) f (x )=2x +1.(2) f −1(x )=log 2(x −1)(x >1).【知识点】反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9. 【答案】(1) 当 x ∈[0,1] 时,g (a x +2)>1 恒成立,即 x ∈[0,1] 时,log a (a x +2)>1 恒成立,因为 a >1,所以 a x +2>a 恒成立,即 a −2<a x 在区间 [0,1] 上恒成立,所以 a −2<1,即 a <3,所以 1<a <3,即 a 的取值范围是 (1,3).(2) 函数 f (x ) 在区间 [1a ,a 2] 上具有性质 P .因为 f (x )=∣g (x )∣ 在 [1,a 2] 上单调递增,在 [1a ,1] 上单调递减,对于 (1a ,a 2) 内的任意一个取数方法 1a =x 0<x 1<x 2<⋯<x n−1<x n =a 2,当存在某一个整数 k ∈{1,2,3,⋯,n −1},使得 x k =1 时,∑∣f (x i )−f (x i−1)∣n i=1=[f (x 0)−f (x 1)]+[f (x 1)−f (x 2)]+⋯+[f (x k−1)−f (x k )]+[f (x k+1)−f (x k )]+[f (x k+2)−f (x k+1)]+⋯+[f (x n )−f (x n−1)]=[f (1a )−f (1)]+[f (a 2)−f (1)]=1+2= 3. 当对于任意的 k ∈{1,2,3,…,n −1},x k ≠1 时,则存在一个实数 k 使得 x k <1<x k+1 时,∑∣f (x i )−f (x i−1)∣n i=1=[f (x 0)−f (x 1)]+[f (x 1)−f (x 2)]+⋯+[f (x k−1)−f (x k )]+[f (x k+1)−f (x k )]+[f (x k+2)−f (x k+1)]+⋯+[f (x n )−f (x n−1)]=[f (x 0)−f (x k )]+∣f (x k )−f (x k+1)∣+f (x n )−f (x k+1). ⋯⋯(∗)当 f (x k )>f (x k+1) 时,(∗)式=f (x n )+f (x 0)−2f (x k+1)=3−2f (x k+1)<3,当 f (x k )<f (x k+1) 时,(∗)式=f (x n )+f (x 0)−2f (x k )=3−2f (x k )<3,当 f (x k )=f (x k+1) 时,(∗)式=f (x n )+f (x 0)−f (x k )−f (x k+1)=3−f (x k )−f (x k+1)<3,综上,对于 (1a ,a 2) 内的任意一个取数方法 1a =x 0<x 1<x 2<⋯<x n−1<x n =a 2,均有 ∑∣m (x i )−m (x i−1)∣n i=1≤3,所以存在常数 M ≥3,使 ∑∣m (x i )−m (x i−1)∣n i=1≤M 恒成立,所以函数 f (x ) 在区间 [1a ,a 2] 上具有性质 P ,此时 M 的最小值为 3.【知识点】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函数的最大(小)值、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0. 【答案】(1) 因为 a ≠0,所以 g (x ) 的对称轴为 x =1,所以 g (x ) 在 [2,3] 上是单调函数,所以 {g (2)=1,g (3)=4 或 {g (2)=4,g (3)=1,解得 a =1,b =0 或 a =−1,b =3(舍). 所以 a =1,b =0.(2) f (x )=x 2−2x+1x =x +1x −2.令 ∣2x −1∣=t ,显然 t >0, 所以 t +1t −2+k (2t −3)=0 在 (0,1) 上有一解,在 [1,+∞) 上有一解.即 t 2−(2+3k )t +1+2k =0 的两根分别在 (0,1) 和 [1,+∞) 上.令 ℎ(t )=t 2−(2+3k )t +1+2k ,若 ℎ(1)=0,即 1−2−3k +1+2k =0,解得 k =0,则 ℎ(t )=t 2−2t +1=(t −1)2,与 ℎ(t ) 有两解矛盾.所以 {ℎ(0)>0,ℎ(1)<0,即 {1+2k >0,−k <0, 解得 k >0. 所以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0,+∞).【知识点】函数的最大(小)值、函数的零点分布21. 【答案】(1) 由函数 f (x )=x 2−3mx +n 的两个零点分别为 1 和 2,可得 {1−3m +n =0,4−6m +n =0, 解得 {m =1,n =2.(2) 由(1)可得 f (x )=x 2−3x +2,由不等式 f (x )−k >0 在 x ∈[0,5] 上恒成立,可得不等式 f (x )>k 在 x ∈[0,5] 上恒成立,可将 f (x )=x 2−3x +2 化为 f (x )=(x −32)2−14,所以 f (x )=x 2−3x +2 在 x ∈[0,5] 上的最小值为 f (32)=−14,所以 k <−14.【知识点】函数的最大(小)值、函数的零点分布22. 【答案】(1) 由已知得 (12)−a=2,解得 a =1.(2) 由(1)知 f (x )=(12)x,又 g (x )=f (x ),所以 4−x −2=(12)x,即 (14)x −(12)x−2=0,即 [(12)x ]2−(12)x−2=0,令 (12)x=t (t >0),则 t 2−t −2=0,所以 t =−1 或 t =2,又 t >0,所以 t =2,即 (12)x=2,解得 x =−1.【知识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现代通信原理答案WORD版( 罗新民) 指导书 第四章 信号设计导论 习题详解

现代通信原理答案WORD版( 罗新民) 指导书 第四章 信号设计导论 习题详解
解:对含有四个+和三个-的七位码,其出现的概率均为 。
4-10设有一个 的线性移位寄存器反馈系统,当 、 及 时,分别画出其状态转换图及写出相应的输出序列的一个周期。指出以上哪种 的组合能产生m序列?
解: 时,可得到三个周期均为5的周期序列,其状态(依次)分别为:
1111,0111,1011,1101,1110(输出序列的一个周期为11110);
不可能出现8个连“1”。
分析:见教材图4.17。设当连续9个连“1”码出现在系统的9个移位寄存器处时,除去 ,在 中若有奇数个1,则下一个码 ,与最多9个连“1”矛盾,故 中一定有偶数个1。
那么,当连续8个“1”码出现在系统的 8个移位寄存器处时, 一个为“1”,一个为“0”。其余 全为1。这时下一个码元 ,不可能为0。因此,不可能出现8个 “1”的连码。
①求此 序列的周期;
② 序列中连续出现“1”的最多个数为多少?是否有8个“1”的连码?为什么?
③该序列中出现最长连“0”的游程长度是多少?
④该序列中游程的总个数是多少?
解:①此 序列的周期为
②该 序列中连续出现“1”的最多个数为 。
分析:如果出现连续10个1,即 ,由于 ,说明序列前9个1决定了第10个元素仍为1,这样依次递推下去就有 ,则系统一直保持全1状态,系统静止。
举例:矩形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器后输出为一三角形脉冲(其自相关函数)。
4-2设高斯脉冲信号为
试计算对该信号匹配的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和输出最大信噪比(设滤波器输入端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为 )。
解:由习题2-15的结论可以得到,
故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为
由于信号能量为

所以输出最大信噪比为
4-3已知信号 和 如图E 4.1所示。试分别画出对信号 和 匹配的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及输出响应波形,并且标出关键点的值(峰值及波形宽度等)。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电路分析的重要定理习题叠加定理求图中的U和I 。

[查看答案]题4-1图.54V,3.7A。

:分别画出电流源、电压源单独作用的电路图再进行叠加。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中的U和I 。

[查看答案]题4-2图9.7V,0.27A。

如图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I (将电源分为两部分进行叠加运算)。

[查看答案]题4-3图-0.7A;3A。

电路如图所示。

若48 V压源突然降为24 V,试求电流I2 有多大变化。

[查看答案]题4-4图.324A:电压源由48V降为24V,相当于一个48V电压源和一个-24V电压源一起作用。

I2=I2原+△I2路如图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U。

[查看答案]题4-5图5V电路如图所示,N R为线性电阻网络。

已知:当Us=5 V、Is=2 A时,I2=1 A;I S=4 A时,I2=2 A。

求当Us=1 V、Is=1 A时,I2=? [查看答案]题4-6图.5A。

:设I2=αUs+βIs,由已知有5α+2β=12α+4β=2可以得α=0,β=1/2如图所示,N R为线性电阻网络。

当电流源i s和电压源u Sl反向时(u S2不变),电压u ab是原来的0.5倍;向时(u Sl不变),u ab为原来的0.3倍。

问:仅i s反向时(u Sl、u S2均不变),u ab为原来的多少倍?题4-7图.8。

路如图所示。

已知I=1 A,试用替代定理求图(a)中Us和图(b)中R的值。

[查看答案]题4-8图V;4Ω。

电路中,N R为线性电阻网络。

已知:R=R1时,I1=5 A、I2=2 A;4 A、I2=1 A。

求:R=时,I1=? [查看答案]4-9图3A。

图所示各含源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查看答案]题4-10图4—10答案:6V,12.6Ω;-2V,6Ω;14V,2.5Ω;13.3V,2.07kΩ;25V,0.67kΩ;43V,3.1kΩ;14.17V,120.8Ω;;16V,10.67Ω;55V,13.75Ω。

数电习题解答_杨志忠_第四章练习题_部分

数电习题解答_杨志忠_第四章练习题_部分

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杨志忠 卫桦林 郭顺华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2版; 2010年1月 北京 第2次印刷;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部分练习题答案)练习题P172【4.1】、试分析图P4.1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b )、Y AB AB A B =+=:;(同或功能) 真值表略; 【4.2】、试分析图P4.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a )、Y AB AB AB AB A B =⋅=+=⊕;(异或功能) 真值表略; 【4.3】、试分析图P4.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从输入到输出逐级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a )、()Y ABC A ABC B ABC C ABC A B C ABC ABC =⋅+⋅+⋅=⋅++=+; 真值表略; 【4.4】、试分析图P4.4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题思路:根据逻辑图从输入到输出逐级依次写出函数表达式、化简表达式、列写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解:12 Y A B C Y AB A B C AB A B C =⊕⊕=⋅⊕⋅=+⊕⋅;该逻辑电路实现一位全加运算。

Y1表示本位和数,Y2是进位输出。

mi A B C Y1 Y2 0 0 0 0 0 0 1 0 0 1 1 02 0 1 0 1 03 0 1 1 0 14 1 0 0 1 05 1 0 1 0 16 1 1 0 0 17 1 1 1 1 1【4.6】、写出图P4.6所示电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并且把它化成最简与或表达式。

解题思路:变量译码器实现逻辑函数是把逻辑变量输入译码器地址码,译码器输出i i m Y =,再用与非门(输出低电平有效)变换就可以得到所需的逻辑函数,输出函数具有下列的表达形式:(,,)0356m(0,3,5,6)A B C F Y Y Y Y ==∑。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

形式逻辑(第5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4章

《形式逻辑》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一、指出下列三段论的格和式,并指出其中的大项、中项和小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第一格AAA式。

大项:一定要胜利的;中项:正义的事业;小项:我们的事业。

大前提:一切正义的事业都是一定要胜利的;小前提: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结论: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

2.第三格AAI式。

大项:能导电;中项:石墨;小项:非金属。

大前提:石墨能导电;小前提:石墨是非金属;结论:有的非金属能导电。

3.第二格AEE式。

大项:文学作品;中项: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项:学术论文。

大前提:一切文学作品都需要创造艺术形象;小前提:学术论文不需要创造艺术形象;结论:学术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4.第二格AEE式。

大项:鱼;中项:用鳃呼吸;小项:鲸。

大前提:鱼都是用鳃呼吸的;小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结论:鲸不是鱼。

二、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了什么规则?1.不正确。

大项扩张(大项“青年”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

注:按照对当关系,并非所有的青年工人都是共青团员=有的青年不是共青团员)。

2.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3.不正确。

四概念错误(大小前提中的两个“物质”不是一个概念)4.不正确。

两前提都是特称命题,或者中项两次不周延。

5.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带邮件的是快车)6.不正确。

中项两次不周延。

三、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解题过程。

1.它的限制条件少,很多三段论都满足要求,第一格的有AAA, AAI, AII,第二格的有AEE, AEO, AOO,第三格的有AAI, AII,第四格的有AAI, AEE。

例如,对于第一格的AAA式,即MAP, SAM/SAP,假设结论为SAP,那么S在结论中是周延的。

根据三段论规则3,S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

按照规则4,前提不能出现否定。

所以,小前提为SAM。

此时,中项M不周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一、选择题Ⅰ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

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心主义的。

在这里,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心主义的观点了。

2.【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理解。

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自于实践即"躬行"。

选项A本身表述是错误的。

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干内容无关。

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准确理解。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对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本题选A。

4.【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人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A。

5.【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又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

就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就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就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

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主体特征的把握。

认识的主体是指一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人,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操作系统第4章习题带答案

操作系统第4章习题带答案

操作系统第4章习题带答案第四章⼀、问答题1、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2、死锁产⽣的4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它们是彼此独⽴的吗?3、简述死锁的定义和死锁产⽣的原因。

4、简述死锁定理和解除死锁的⽅法。

5、什么是安全状态?怎么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6、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7、死锁产⽣的4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它们是彼此独⽴的吗?⼆、计算题(共20分)1、当前系统中出现下述资源分配情况:利⽤银⾏家算法,试问如果进程P2提出资源请求Request(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答:Request(1,2,2,2)<=(2,3,5,6)申请合法Request(1,2,2,2)<=Available,开始试探性分配,Available=(0,4,0,0) 测试系统是否安全:work= Available,finish=1没有进程的need满⾜<=work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系统拒绝此次资源分配。

2、当前某系统有同类资源7个,进程P,Q所需资源总数分别为5,4。

它们向系统申请资源的次序和数量如表所⽰。

回答:问:采⽤死锁避免的⽅法进⾏资源分配,请你写出系统完成第3次分配后各进程占有资源量,在以后各次的申请中,哪次的申请要求可先得到满⾜?答:第1次申请,Q申请资源2,系统安全,分配第2次申请,P申请资源1,系统安全,分配第3次申请,Q申请资源1,系统安全,分配资源剩余3个,P占有1个资源,Q占有3个资源,第4次分配不安全,拒绝,第5分配系统安全,满⾜。

3、⼀个计算机系统有6个磁带驱动器和4个进程。

每个进程最多需要n个磁带驱动器。

问当n为什么值时,系统不会发⽣死锁?并说明理由答:n=2理由同第4题(进程资源最⼤需求-1)×进程数量+1≤系统资源数量4、若系统有某类资源m×n+1个,允许进程执⾏过程中动态申请该类资源,但在该系统上运⾏的每⼀个进程对该资源的占有量任何时刻都不会超过m+1个。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复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复习题带答案

4.1几何图形一.选择题1.一个长方体音箱,长是宽的2倍,宽和高相等,它的体积是54000cm3,则这个音箱的长是()A.30cm B.60cm C.300cm D.600cm2.某正方体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厉”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A.国B.了C.的D.我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A、B、C表示的数分别为()A.0,﹣5,3B.0,3,﹣5C.3,0,﹣5D.﹣5,3,0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有“水”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A.共B.山C.绿D.建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与“美”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的B.利C.川D.市6.一圆柱形桶内装满了水,已知桶的底面直径和高都为m,另一长方体形容器的长为m,宽为m,若把圆柱形桶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形容器中刚好倒满,则长方体形容器的高为()A.2mπB.mπC.mπD.4mπ7.将一个棱长为m(m>2且m为正整数)的正方体木块的表面染上红色,然后切成m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发现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12倍,则m等于()A.16B.18C.26D.328.下列图形中能折叠成棱柱的是()A.B.C.D.9.下面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的是()A.B.C.D.10.如图,将下面的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二.填空题11.将一个直角三角形ABC绕它的一边旋转,旋转后所得的几何体可能是下面图中的哪个.12.用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三棱柱,圆柱,和圆锥,其中不能截出三角形的几何体是.13.若如图的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都互为相反数,则a+b=.14.如图,将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做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2号面的对面是号面.1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4,AD=3,AA1=2.则三棱锥C1﹣A1DB的体积为.三.解答题16.把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一个圆柱体,那么把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结果保留π)17.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18.(1)三棱锥有6条棱,4个面,四棱锥有条棱,个面;(2)棱锥有30条棱;(3)有没有一个多棱锥,其棱数是2006,若有求出有多少个面;若没有,说明理由.19.如图所示,图①~图④都是平面图形(1)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多少个区域?请将结果填入表格中.(2)根据(1)中的结论,推断出一个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图序顶点数边数区域数①463②③④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设长方体的宽为xcm,则高是xcm,长是2xcm,根据题意,得2x3=54000,x3=27000,x=30,所以这个音箱的长是60cm.故选:B.2.【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的”与“害”是相对面,“了”与“厉”是相对面,“我”与“国”是相对面;故选:B.3.【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与0是相对面,B与5是相对面,C与﹣3是相对面,∵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0,B=﹣5,C=3.故选:A.4.【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有“水”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建”.故选:D.5.【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与“美”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市.故选:D.6.【解答】解:==.所以长方体形容器的高为.故选:B.7.【解答】解:将一个棱长为m(m>2且m为正整数)的正方体木块的表面染上红色,然后切成m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为6(m﹣2)2,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12(m﹣2),∵只有一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恰有两个表面染有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12倍,∴6(m﹣2)2=12×12(m﹣2),解得m1=26,m2=2(舍去),故选:C.8.【解答】解:A、不能折叠成棱柱,缺少一个侧面,故A不符合题意;B、能折叠成四棱柱,故B符合题意;C、不能折叠成四棱柱,有两个面重叠,故C不符合题意;D、不能折叠成六棱柱,底面缺少一条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解答】解:三角形图案的顶点应与圆形的图案相对,而选项A与此不符,所以错误;三角形图案所在的面应与正方形的图案所在的面相邻,而选项C与此也不符,三角形图案所在的面应与圆形的图案所在的面相邻,而选项D与此也不符,正确的是B.故选:B.10.【解答】解:面动成体,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一周可得圆锥,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可得圆柱,那么所求的图形是下面是圆锥,上面是圆柱的组合图形.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答】解:以AC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2)的圆锥体,以BC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3)的圆锥体,以AB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4)的圆锥体,故答案为:(2)(3)(4).12.【解答】解:长方体沿体面对角线截几何体可以截出三角形,三棱柱沿顶点截几何体可以截得三角形,圆柱不能截出三角形,圆锥沿顶点可以截出三角形,故不能截出三角形的几何体是圆柱.13.【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a”与面“1”相对,面“b”与面“3”相对,“2”与面“﹣2”相对.因为相对面上两个数都互为相反数,所以a=﹣1,b=﹣3,故a+b=﹣4.14.【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1”与面“4”相对,面“3”与面“5”相对,“2”与面“6”相对.故填6.15.【解答】解: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三棱锥C1﹣A1DB的体积V=V﹣(V+V+V+V)=V﹣(S△ABD ×AA1+S△CBD×CC1+S×BB1+S×DD1)=S ABCD×AA1﹣(S ABCD×AA1+S×AA1)=S ABCD×AA1=V=×AB×AD×AA1=×4×3×2=8.∴三棱锥C1﹣A1DB的体积为8;故答案为:8.三.解答题(共4小题)16.【解答】解:绕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积为:π×32×4=36π(cm3),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积为:π×42×3=48π(cm3),答: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是36πcm3或者48πcm3.17.【解答】解:左图:阴影部分的长为(a﹣x),宽为b,因此S=b(a﹣x)=ab﹣阴影部分bx,=R2﹣=.右图:S阴影部分18.【解答】解:(1)四棱锥有8条棱,5个面;(2)十五棱锥有30条棱;(3)一个多棱锥的棱数是2006,则这个多面体的面数是2006÷2+1=1004.故有1004个面.故答案为:8,5;十五.19.【解答】解:(1)填表如下:图序顶点数边数区域数①463②8125③694④10156(2)由(1)中的结论得:边数﹣顶点数+1=区域数.4.2直线射线线段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延长射线OA到点BB. 线段AB为直线AB的一部分C. 射线OM与射线MO表示同一条射线D. 一条直线由两条射线组成2.如图,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点P为直线AB外一点B. 直线AB不经过点PC. 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D. 点P在直线AB上3.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是A. B.C. D.4.如图,点B,C,D依次在射线AP上,则下列线段长度错误的是A. B. C. D.5.小红家分了一套住房,她想在自己的房间的墙上钉一根细木条,挂上自己喜欢的装饰物,那么小红至少需要几根钉子使细木条固定A. 1根B. 2根C. 3根D. 4根6.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A. B.C. D.7.有三个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直线A. 1条B. 2条C. 1条或3条D. 无法确定8.如图所示,C是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则A. 20B. 12C. 10D. 89.在线段MN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再在MN的延长线上截取,那么线段MP的长是线段NQ的长的A. B. C. D.10.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现从一点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cm,若AP PB,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A. 100cmB. 150cmC. 100cm或150cmD. 120cm或150c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是______.12.如图,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条线段.13.如图,已知C、D是AB上两点,且,,M是AD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_______________.14.线段,点C在线段AB上,且,M为BC的中点,则AM的长为______cm.15.如图,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有一根木棒MN,MN在数轴上移动,当N移动到与A、B其中一个端点重合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9,当N移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16.线段,是AB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依此类推,线段的长为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7.如图,已知线段,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求MB的长;求PB的长;求PM的长.18.已知: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线段AC:CD::3:4,点E、F分别是线段AC、DB的中点,且线段,求线段AB的长.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19.如图,在平面内有A,B,C三点.画直线AC,线段BC,射线AB;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不同于B,,连接线段AD;请直接写出图中的线段条数.20.已知,点C在直线AB上,如果,D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下面是马小虎同学的解题过程:解:根据题意可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由图可得.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所以.若你是老师,会判马小虎满分吗若会,请说明理由若不会,请将马小虎的错误指出,并给出你认为正确的解法.21.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A表示的有理数为,且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当时,AP的长为,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当时,求t的值.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2.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以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若关于m、n的单项式与的和仍为单项式,请直接写出:_____,_____;当,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点E、F分别是线段OA、OC的中点,当AB以的速度向右运动t秒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恰好点F是线段BE的中点?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知识,利用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判定即可.【解答】解:延长射线OA到点B,射线OA是无限延伸的,故选项错误;B.线段AB为直线AB的一部分是正确的;C.射线OM与射线MO表示两条射线,故选项错误;D.一条直线不一定由两条射线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意义.注意图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点P为直线AB外一点,符合图形描述,选项正确;B、直线AB不经过点P,符合图形描述,选项正确;C、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符合图形描述,选项正确;D、点P在直线AB上应改为点P在直线AB外一点,选项错误.故选D.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熟记定义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直线AB与线段CD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B、直线AB与射线EF能够相交,故本选项正确;C、射线EF与线段CD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D、直线AB与射线EF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有关知识,直接根据数轴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对给出的各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故本选项正确;B.,,,故本选项正确;C.由图示可知,,故本选项错误;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根据直线的性质求解,判定正确选项.【解答】解:根据直线的性质,小红至少需要2根钉子使细木条固定.只有B符合.故选B.6.【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中点定义及线段和差问题,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求解【解答】解: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故A选项正确,,故B选项正确,故C选项正确,故D选项错误故选D7.【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分当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当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讨论求解即可.【解答】解:当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能画一条;当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画3条;故选C.8.【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和差,由已知得,又由C是线段AB的中点可求出,从而求得.【解答】解:,是线段AB的中点,,.故选D.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和差.根据题意设,则,,,然后得到,进而得到MP:::4,问题得到解决.【解答】解:线段MN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如图,设,则,,,,,MP :::4,故选C.1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根据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可得绳长是AB的2倍,分类讨论,PB的2倍最长,可得PB,AP的2倍最长,可得AP的长,再根据线段间的比例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当PB的2倍最长时,得,,,这条绳子的原长为;当AP的2倍最长时,得,,,,这条绳子的原长为.故选C.11.【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线段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记住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及其之间的部分是解题的关键,写出所有的线段,然后再计算条数【解答】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共三条.故答案为3.13.【答案】7cm【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设,则,再用x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再根据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则,是AD的中点,N是BC的中点,,,,,.故答案为7cm.14.【答案】【解析】解:如图,点C在线段AB上,,即,即为BC的中点,.故答案为.根据点C在线段AB上,且,可得,再根据M为BC的中点,即可求得AM的长.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中点定义.15.【答案】21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与分类讨论思想的综合,关键是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方法设MN的长度为m,根据点M对应的数据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得出结果.【解答】解:设MN的长度为m.当点N与点A重合时,此时点M对应的数为9,则点N对应的数为.当点N到AB中点时,点N此时对应的数为,则点M对应的数为当点N与点B重合时,同理可得点M对应的数为.故答案为21或.16.【答案】【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概念,图形的变化规律,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首先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得出线段的长,然后根据线段AB的长,求出的长,即可求解.【解答】解:,是AB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故答案为.17.【答案】解:是AB的中点,;为PB的中点,且,;,,.【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线段,M为AB的中点可直接得出结论;根据N为PB的中点,且可直接得出PB的长;根据MB与PB的长可直接得出结论.18.【答案】解:设,则线段,,、F分别是线段AC、DB的中点,,,,,.【解析】【试题解析】首先设,则线段,,然后根据E、F分别是线段AC、DB的中点,分别用x表示出EC、DF,根据,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线段AB的长是多少.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以及线段的中点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19.【答案】解:如图,直线AC,线段BC,射线AB即为所求;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图中的线段条数为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线段和直线的关系: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或线段.依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即可得到直线AC,线段BC,射线AB;依据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不同于B,,连接线段AD即可;根据图中的线段为AB,AC,AD,BD,CD,BC,即可得到图中线段的条数.20.【答案】解:不会判马小虎同学满分点C可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也可能在线段AB 上,有两种情况,而马小虎只考虑了一种情况.应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同马小虎同学的解题过程,可求得第二种情况根据题意画图如下:由图可得.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所以.综上可得,线段BD的长度为3cm或7c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等知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点C在直线AB上”与“点C在线段AB上”混为一谈.由于,点C在直线AB上,因此可分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只需把BD转化为DC 与BC的和或差,就可解决问题.21.【答案】解:,;当点P在点B左侧时,,,,由题意得:,解得:;当点P在点B右侧时,由题意可得,解得:;综上,或6;如图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如图2,当点P在AB延长线上时,;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解题关键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根据题意知,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将代入即可求得;由、知,根据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当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故答案为:2,;见答案;见答案.22.【答案】;2;以O未原点,以OM方向为正方向,以作单位长度建立数轴,则O:0,A:20,B:80,C:100,设ts时有,Q为AB的三等分点,:2t,,,,由,即,当时,,得舍去,当时,,得,当时,,得,的三等分点为40或60,当时,或,解得:或;当时,或,解得:或;由建立数轴,A:,B:,O:0,,为OC的中点,,即F表示50,为OA的中点,,当t秒时,F为BE的中点,即,解得:.【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情况讨论.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根据,当P在AB上和P在AB延长线上时,求出它的运动时间,即是点Q的运动时间,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这里的三等分点是两个点,分别是时,时,由此就可求出它的速度;需要正确找准点F随AB的移动而移动,得出BE、BF的大小即可解决.【解答】解:单项式与的和仍为单项式,,,故答案为1;2;见答案;见答案.4.3《角》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D.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条线段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则在此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 )A.4个B.5个C.6个D.7个3、∠ACB的两边是()A.射线AC、BCB.射线CA、CBC.线段AC、BCD.线段CA、CB4、用量角器量∠MON 的度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5、下列各式中,角度互化正确的是( )A.63.5°=63°50″B.23°12′36″=25.48°C.18°18′18″=3.33°D.22.25°=22°15′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B.角的大小与它们度数的大小是一致的C.角的平分线是一条线段D.角的和、差、倍、分的度数与它们度数的和、差、倍、分相等7、若∠A+∠B=180°,∠A与∠C互补,则∠B与∠C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互余D.不能确定8、如图,∠1=∠2,∠3=∠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AD平分∠BAE;②AF平分∠EAC;③AE平分∠DAF;④AF平分∠BAC;⑤AE平分∠BAC. 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9、如图,∠1,∠2表示的角可分别用大写字母表示为 , ;∠A也可表示为,还可以表示为 .10、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度.11、8点整,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 .12、如图,已知∠BOC=2∠AOB,OD平分∠AOC,∠BOD=14°,则∠AOB的度数为 .13、一个角补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多3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1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 .三、解答题:15、计算:(1)153°29′42″+26°40′32″(2)110°36′-90°37′32″16、如图,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角(图中所有的角均指小于平角的角).(1)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2)以点A为顶点的角;(3)图中所有的角(可用简便方法表示).17、如图,∠AOB=124°,OC是∠AOB的平分线,∠1与∠2互余,求∠1和∠BOD的度数.18、如图1所示,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点O处.(1)①∠AOD和∠BOC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和∠BOD在数量上有何关系?说明理由;(2)若将等腰的三角尺绕点O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①∠AOD和∠BOC相等吗?说明理由;②∠AOC和∠BOD的以上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 B4、C5、D6、C7、A8、C二、填空题:9、∠ABC,∠BCN ∠BAC ∠MAN.10、15.511、120°12、28°13、30°14、180°三、解答题:15、(1)180°10′14″(2)19°58′32″16、(1)∠B,∠C.(2)∠CAD,∠BAD,∠BAC.(3)∠C,∠B,∠1,∠2,∠3,∠4,∠CAB.17、∠1=28°.∠BOD=34°18、(1)①∠AOD=∠BOC.②∠AOC和∠BOD互补.(2)①∠AOD=∠BOC.②∠AOC和∠BOD互补.4.2直线、射线、线段一.选择题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D是AC的中点,如果CD=3,AB=10,那么BC长度为()A.3B.3.5C.4.5D.42.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2AB,若AC=9cm,则线段AB的长度为()A.4.5cm B.4cm C.3cm D.2cm3.如图,已知AB=10cm,M是AB中点,N在AB的延长线上,若NB=MB,则MN的长为()A.7.5cm B.10cm C.5cm D.6cm4.已知线段AB=6cm,点C在直线AB上,且线段AC=1cm,则线段BC的长为()A.5cm B.7cm C.5cm或7cm D.以上均不对5.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线AC与射线BD相交于点AB.BC是线段C.直线AC经过点AD.点D在直线AB上6.如图,小明同学用剪刀沿着虚线将一张圆形纸片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纸片的周长比原来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7.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下列各式中:①AC=AB;②AC=CB;③AB=2AC;④AC+CB=AB,能说明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有()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8.如图所示,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300米,BC=6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9.判断下列语句,①一根拉紧的细线就是直线;②点A一定在直线AB上;③过三点可以画三条直线;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的有几个()A.1B.2C.3D.410.如图,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砖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的依据是()A.直线比曲线短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二.填空题11.点M是线段AB上一点,且AM:MB=2:3,MB比AM长2cm,则AB长为.12.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使其固定,至少需要个钉子,其理由是.13.如图已知线段AD=16cm,线段AC=BD=10cm,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则EF 长为cm.14.如图,射击运动员在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瞄准准星和目标,这种现象用数学知识解释为.15.已知A、B、C三站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边,小马现在A站,小虎现在B站,两人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约定在C站会面商议事宜.若小马的行驶速度是小虎的行驶速度的,两人同时到达C站,且A、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8km,求C站与A、B两站之间的距离之和是.三.解答题16.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AC=3cm,CP=1cm,求:(1)线段AM的长;(2)线段PN的长.17.如图,点P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N分别是线段AP、PB的中点.(1)如图1,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且MP=4cm,求线段AB的长;(2)如图2,若点P是线段AB上的任一点,且AB=12cm,求线段MN的长.18.已知:四点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画直线AD、直线BC相交于点O;(2)画射线AB.19.如图,已知线段AB=60,点C、D分别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满足AC:CD:DB=3:4:5,点K是线段CD的中点,求线段KB的长.解:设AC=3x,则CD=4x,DB=,∵AB=AC+CD+DB=60∴AB=(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60.∴x=.∵点K是线段CD的中点.∴KD==.∴KB=KD+D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答】解:∵点D是AC的中点,∴AC=2CD=2×3=6,∴BC=AB﹣AC=10﹣6=4.故选:D.2.【解答】解:如图,∵BC=2AB、AC=9cm,∴AB=AC=3cm,故选:C.3.【解答】解:∵AB=10cm、M为AB的中点,∴AM=MB=AB=5cm,又∵NB=MB,∴NB=2.5cm,则MN=MB+BN=5+2.5=7.5(cm),故选:A.4.【解答】解:①点C在A、B中间时,BC=AB﹣AC=6﹣1=5(cm).②点C在点A的左边时,BC=AB+AC=6+1=7(cm).∴线段BC的长为5cm或7cm.故选:C.5.【解答】解:A、直线AC与射线BD相交于点A,说法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B、C是两个端点,则BC是线段,说法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直线AC经过点A,说法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如图所示,点D在射线BD上,说法错误,故本选项正确.。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 三角函数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 三角函数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
含答案
本文档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四章的内容,涉及三
角函数的知识点和相关答案。

知识点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个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 正弦函数(si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对边的比值;
2. 余弦函数(cos):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邻边的比值;
3. 正切函数(ta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4. 值域和定义域:三角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取值范围;
5. 周期性:三角函数的图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循环重复的特点。

答案示例
以下是一些题的答案示例,供参考:
1. 问题: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为0.5,求该角的余弦值。

解答: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互补的,所以该角的余弦值为0.5的互补数,即0.5。

2. 问题:求角A的正切值,已知角A的对边长为6,邻边长为8。

解答: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所以角A的正切值为6/8=0.75。

请根据实际题目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解答。

以上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概述和一些答案示例,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注会第四章 无形资产习题

注会第四章 无形资产习题

第四章 无形资产1、按照公司会计准则规定,下列各项中应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是( )。

A、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的研究阶段的费用B、房地产开发公司取得的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的土地使用权C、为获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D、公司吸收合并中产生的商誉2、下列不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有( )。

A、有偿取得的经营特许权B、企业自创的商誉C、国家无偿划拨给企业的土地使用权D、有偿取得的高速公路15年的收费权3、A公司2×14年3月1日开始自行研发一项新工艺,3月至10月发生的各项研究、调查等费用共计200万元;11月研究阶段成功,进入开发阶段,支付开发人员工资160万元,福利费40万元,支付租金40万元,假设开发阶段支出有60%满足资本化条件。

2×14年12月31日,A公司自行开发成功该项新工艺。

并于2×15年2月1日依法申请了专利,支付注册费4万元,律师费6万元,3月1日为运行该项资产发生的培训费8万元。

则A公司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162?B、218?C、152?D、1544、甲公司2015年2月5日,甲公司以1500万元的价格从产权交易中心竞价取得一项专利权,另支付相关税费60万元。

为推广由该专利权生产的产品,甲公司发生宣传广告费用30万元、展览费20万元。

该专利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该专利权的2015年的摊销金额是( )。

A、137.5万元B、143万元C、145万元D、147.58万元5、乙公司于2013年1月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并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为64万元,预计摊销期限为l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该项无形资产在2013年l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4万元,在2014年l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6万元。

假设该项无形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原预计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不变,则2015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04化工原理第四章习题答案

04化工原理第四章习题答案

4-1、燃烧炉的平壁由下列三种材料构成: 耐火砖的热导率为,K m W 05.111--⋅⋅=λ 厚度 mm 230=b ;绝热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151.0--⋅⋅=λ;普通砖的热导率为11K m W 93.0--⋅⋅=λ。

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C 10000, 耐火砖与绝热砖接触面最高温度为C 9400 ,绝热砖与普通砖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C 1300 (假设每两种砖之间接触良好界面上的温度相等) 。

试求:(1)绝热砖的厚度。

绝热砖的尺寸为:mm 230mm 113mm 65⨯⨯; (2) 普通砖外测的温度。

普通砖的尺寸为:mm 240mm 1200mm 5⨯⨯。

(答: ⑴m 460.02=b ;⑵C 6.344︒=t )解:⑴第一层:1121λb t t AQ -=第二层:2232λb t t AQ -=⇒()()32222111t t b t t b -=-λλ⇒()()130940151.0940100023.005.12-=-b⇒m 446.02=b因为绝热砖尺寸厚度为mm 230,故绝热砖层厚度2b 取m 460.0, 校核:()()3940460.0151.0940100023.005.1t -=-⇒C 3.1053︒=t ; ⑵()()43332111t t b t t b -=-λλ⇒C 6.344︒=t 。

4-2、某工厂用mm 5mm 170⨯φ的无缝钢管输送水蒸气。

为了减少沿途的热损失,在管外包两层绝热材料:第一层为厚mm 30的矿渣棉,其热导率为11K m 0.065W --⋅⋅ ;第二层为厚mm 30的石棉灰,其热导率为11K m 0.21W --⋅⋅。

管内壁温度为C 3000,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为C 400。

管道长m 50。

试求该管道的散热量。

(答:kW 2.14=Q )解:已知:11棉Km 0.065W --⋅⋅=λ,11灰Km0.21W --⋅⋅=λ查表得:11Km W 54--⋅⋅=钢λ()34323212141ln1ln1ln 12d d d d d d t t l Q λλλπ++-=其中:0606.016.017.0ln ln 12==d d , 302.017.023.0ln ln 23==d d , 231.023.029.0lnln34==d d()1mW 28421.0231.0065.0302.0450606.0403002-⋅=++-=πlQ ,kW 2.14W 1042.1502844=⨯=⨯=Q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选择题Ⅰ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形⽽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

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主义的。

在这⾥,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主义的观点了。

2.【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的具体理解。

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于实践即“躬⾏”。

选项A本⾝表述是错误的。

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内容⽆关。

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准确理解。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对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本题选A。

4.【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A。

5.【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个。

就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就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就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

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认识的主体特征的把握。

认识的主体是指⼀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7.【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的特点的认定。

认识和实践的统⼀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命题D。

高数课本大连理工第四章习题答案

高数课本大连理工第四章习题答案

高数课本大连理工第四章习题答案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课本习题是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第四章习题的一些参考答案,请注意,这些答案仅供参考,解题思路和方法才是学习的关键。

第一章:极限与连续1. 求极限:对于函数f(x),当x趋近于某一点a时,如果存在一个确定的实数L,使得f(x)的值无限接近于L,则称L为f(x)在x=a处的极限。

2. 极限存在准则:如果函数f(x)在x=a的邻域内连续,那么f(x)在x=a处的极限存在。

3. 连续性:如果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与f(a)相等,则称f(x)在x=a处连续。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x=a处的导数定义为极限\[ \lim_{h \to 0} \frac{f(a+h)-f(a)}{h} \],如果该极限存在,则称f(x)在x=a处可导。

2. 基本导数公式:例如,\( (x^n)' = nx^{n-1} \),\( (\sin x)' = \cos x \),\( (\ln x)' = \frac{1}{x} \) 等。

3. 复合函数的导数:链式法则的应用,\( (f(g(x)))' = f'(g(x))\cdot g'(x) \)。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1. 罗尔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且f(a)=f(b),则至少存在一点c在开区间(a,b)内,使得f'(c)=0。

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c在开区间(a,b)内,使得\( f'(c)= \frac{f(b)-f(a)}{b-a} \)。

3. 柯西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和g(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且g'(x)不为0,则存在一点c在开区间(a,b)内,使得\( \frac{f'(c)}{g'(c)} = \frac{f(b)-f(a)}{g(b)-g(a)} \)。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20的认识》课本练习题解析(解题思路+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新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20的认识》课本练习题解析(解题思路+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10—20的认识练习九1.【解题思路】先想一想学习的相关知识,再填空。

【参考答案】2.【解题思路】先圈10,再数。

【参考答案】15颗 12颗 20颗3.【解题思路】先看图中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写数。

【参考答案】17 15 204.【解题思路】想数的排列顺序填空。

【参考答案】5.【解题思路】想几和几组成10或10可以分成几个几填空。

【参考答案】3+7=10 10-6=4 1+9=10(答案不唯一)6.【解题思路】先想一想学习的相关知识,再填空。

【参考答案】7.【解题思路】想数的排列顺序填空。

【参考答案】8.【解题思路】比18少,在2和16中选择,少一些,选择16。

【参考答案】16根。

9.【解题思路】想数的组成比较大小。

【参考答案】8>6 9<10 17>16 13<18 19<20 14>12 11<17 19>1510.【解题思路】想数的组成分解计算。

【参考答案】10-1=9 10+10=20 5+5=10 19-9=10 17-7=10 2+8=10 16-10=64+10=14练习十1.【解题思路】想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解题。

【参考答案】14+2=16 16-2=14 15+3=18 18-3=15 13+3=16 17-4=132.【解题思路】想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解题。

【参考答案】12+6=18 11+5=16 2+16=18 14+5=19 17-2=15 20-10=10 18-5=13 14-3=113.【解题思路】先说图意,再按图意列式计算。

【参考答案】15-3=12(本) 13+6=19(颗)4.【解题思路】把红花分成两部分,去掉与黄花同样多的红花,剩下的红花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红花,也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参考答案】16-4=12(朵)5.【解题思路】按把两部分合起来、两部分比多少的思路分别列式计算。

《热工基础》习题解答

《热工基础》习题解答

给水《热工基础》部分习题解答:2-5解:设左、右室的绝对压力分别为21,p p 。

依题意有:b gc p p p -=1 故:207971101=+=+=b gc p p p (kPa ) 12p p p vB -= 故:2524520712=+=+=vB p p p (kPa ) 155972522=-=-=b gA p p p (kPa ) 2-16 解:⑴ 略⑵ 02112=∆-=∆--u u⑶ 因为:121212---+∆=w u q 由(2)知:012=∆-u ,39012-=-q kJ 所以:390`12-=-w kJ2-21 解:⑴汽轮机的进出口压力为:kPa 6.3,kPa 66.909821==p p⑵依题意:1575.0h/kg 1040h /kJ 103.633-=⨯⨯-==m Q q (kJ/kg ) sh w z g c h q +∆+∆+∆=221因:0,02=∆=∆z c故:8425.1199)34402240(1575.0=---=∆-=h q w sh (kJ/kg )⑶4310332.18425.119936001040⨯=⨯⨯==sh w mP (kW) )4( 考虑进出口动能差后sh w 的相对偏差为:%67.08425.119910)60140(21213222=⨯-⨯=∆=-sh k w c ξ 2-22 解:设水和蒸汽的质量流量分别为v w m m ,,水的比热容)K .kg /(kJ 18.4=w c 。

根据热平衡原理:冷凝器放出的热量=冷却水吸收的热量故 )()('1'221t t c m h h m w w v -=-h)/t (4.956)1730(18.4)77.1372500(22)()('1'221=-⨯-⨯=--=t t c h h mmw v w 3-2 答案:134.0=∆m (kg ) 3-5 答案:531.06810m /h ⨯ 3-7 解:26.032314.8===M R R g [kJ/(kg.K)] 2.1)27315(1026.03.01030033=+⨯⨯⨯⨯==T R pV m g (kg ) 65.026.02525=⨯==g V R c [kJ/(kg.K)] (1) 3.612)15800(65.02.1=-⨯⨯=∆=t mc Q V (kJ) (2) 查附录A-4b,并利用线性插值法得: 656.0150=C CV c 。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词法分析(注:部分解题过程略)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词法分析(注:部分解题过程略)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词法分析(注:部分解题过程略)4.1 编写以下字符串集的正规式(若没有正规式则说明原因): (1)以a 开头和结尾的所有小写字母串; (2)以a 开头或/和结尾的所有小写字母串; (3)不以0开头的所有数字串;(4)每个5均在每个1之前的所有数字串;(可能有两种理解:a ,每个1前面总有个5;b ,所有5都在所有的1前面) (5)a 和b 的个数相等的所有ab 串。

解:(1)a(a|b|c|…|z)*a|a(2)a(a|b|c|…|z)*|(a|b|c|…|z)*a (3)(1|…|9)(0|1|2|…|9)*(4)((0|2|3|4|6|7|8|9)*51)*(0|2|3|4|6|7|8|9)* (按a 的理解) (5)“a 和b 的个数相等的所有ab 串”属上下文有关,正规式不能描述。

4.2 简述由下列正规式生成的语言: (1)(a|b)*a(a|b|ε) (2)(A|B|…|Z)(a|b|…|z)* (3)(aa|b)*(a|bb)*(4)(0|1|…|9|A|B|C|D|E|F)+(x|X) 解:(1)以a ,aa 或ab 结尾的ab 串; (2)以1个大写字母打头的小写字母串;(3)由若干个a 串和b 串交替出现的串,其中前段的a 串和后段的b 串的长度均为偶数; (4)十六进制数的一种表示形式,以x 或X 结尾。

4.3 构造4.1题的每个字符串集的DFA ,或说明不存在DFA 的原因。

解:(1)由正规式a(a|b|c|…|z)*a|a 构造的NFA1,以及确定化得到的DFA1分别为:(2)由正规式a(a|b|c|…|z)*|(a|b|c|…|z)*a 构造的NFA2,以及确定化简得到的DFA1…,zDFA2分别为:(3)由正规式(1|…|9)(0|1|2|…|9)*构造的DFA3为:(4)依题意构造的DFA4为:(5)确定有限自动机与3型文法等价。

而“a 和b 的个数相等的所有ab 串”属上下文有关,需要1型文法描述,故确定有限自动机不能描述。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与指导 04第四章 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基础会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与指导 04第四章  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第四章复式记账方法及其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一、判断题答题要求:根据各题给出的说法判断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打“×”。

1.复式记账是指对交易或事项分别在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中记录的方法。

( ×) 解题指导:复式记账是指对交易或事项分别在有关总账账户中记录的方法,而不是分别在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中记录的方法。

2.对交易或事项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的做法不属于复式记账。

( ×) 解题指导: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交易或事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即为复式记账,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的做法当然应属于复式记账。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只表示增加,“贷”只表示减少。

( ×)解题指导: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在不同类别的账户中分别表示增加或减少。

例如对于资产类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对于负债类账户,“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每个记账符号都具有双重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借”只表示增加,“贷”只表示减少。

4.在借贷记账法下设置的账户中,每一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 √) 解题指导:尽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对不同类别的账户有着不同的增减含义,但在账户结构的设置上,各类账户却是一致的。

即每一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不能因为账户类别的不同而设计账户的不同结构。

5.所有账户在会计期末一定都有余额。

( ×)解题指导:有些账户在会计期末不一定有余额。

如收入类、费用类账户在期末结转后就不会再有余额;另外,有的账户在一定会计期间其增加额和减少额相等,期末时也不会再有余额。

6.所有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都是固定不变的。

( ×)解题指导:对于绝大多数账户来说,期末余额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但有的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在期末时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本年利润”账户在企业实现利润(即本期收入对于本期费用)的情况下为贷方余额,而当本期发生的费用大于实现的收入发生亏损时,就会出现借方余额;又如,“应交税费”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正常情况下应当是贷方余额,但是,当这个账户本月只有借方发生额,或者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时候,其余额就会出现在借方。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习题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习题解题过程和参考答案

4-1设单位反应系统的开环传达函数为:G (s)10。

当系统作用有以下输入信号时:r (t ) sin(t 30 ) ,试s1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解:C( s)G( s)10系统的闭环传达函数为:( s)11R(s)1G(s)s111这是一个一阶系统。

系统增益为:K 101,时间常数为: T 1111其幅频特征为:A()K12T 2其相频特征为:()arctan T当输入为 r (t )sin(t30 ) ,即信号幅值为:A 1 ,信号频次为:1,初始相角为:030。

代入幅频特征和相频特征,有:K10 1110A(1)2T 2 1 112122111(1)arctan T1所以,系统的稳态输出为:arctan15.1911c(t ) A(1) A sin t30(1)10sin(t24.81 )1224-2 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c(t) 1 1.8e 4t0.8e 9t(t0) 。

试求系统的幅频特征和相频特征。

解:对输出表达式两边拉氏变换:C( s)1 1.80.8361s s 4s9s( s4)(s9)s s1)s(1)(49因为 C ( s)(s)R( s) ,且有R(s)1(单位阶跃)。

所以系统的闭环传达函数为:s( s)1( s 1)(s1) 4 9可知,这是由两个一阶环节构成的系统,时间常数分别为:T 1 , T 1 14 2 9系统的幅频特征为二个一阶环节幅频特征之积,相频特征为二个一阶环节相频特征之和:A( ) A 1( )A 2( )11 12T 1212T 222 21)(1)(18116( )1() 2()arctan T 1 arctan T 2arctan4arctan94-3 已知系统开环传达函数以下,试大要绘出奈氏图。

1( 1) G ( s)( 2) G ( s)1 0.01s1s(1 0.1s)1000(s 1) ( 3) G ( s)s(s 2 8s 100)50(0.6 s 1) ( 4) G ( s)s 2 (4 s 1)解:手工绘制奈氏图,只好做到大要绘制,很难做到精准。

高频电子信号第四章习题解答

高频电子信号第四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习题解答4-1为什么低频功率放大器不能工作于丙类?而高频功率放大器则可工作于丙类?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两种放大器的信号带宽、导通角和负载等工作参数和工作原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小信号 〔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其工作状态 通常选为丙类工作状态〔C θ<90︒〕,电流为余弦脉冲,为了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谐振回路.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为无调谐负载,如电阻、变压器等,通常为甲类或乙类工作状态.因此,低频功率放大器不能工作在丙类,而高频公率放大器则可以工作于丙类 .4-2 提高放大器的功率与效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分析:根据公式co o o c P P P P P +==η=,可以得到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具体过程如下 解功率放大器的原理是利用输入到基极的信号来控制集电极的直流电源所供给的直流功率,使之转变为交流信号功率输出去.这种转换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因为直流电源所供给的,因为直流电源所供给的功率除了转变为交流输出功率外,还有一部分功率以热能的形势消耗在集电极上,成为集电极耗散功率.为了说明晶体管放大器的转换能力,采用集电极效率c η,其定义为由上式可以得出以下两结论:① 设法尽量降低集电极耗散功率c P ,则集电极耗散功率c η自然会提高.这样,在给定P =时,晶体管的交流输出功率o P 就会增大;② 由上式可得如果维持晶体管的集电极耗散功率c P 不超过规定值,那么, 提高集电极效率c η,将使交流输出功率o P 大幅增加.可见,提到效率对输出功率有极大的影响.当然,这时输入直流功率也要相应得提高,才能在c P 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输出功率.因此,要设法尽量降低集电极耗散功率c P ,来提高交流输出功率o P .4-3 丙类放大器为什么一定要用调谐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回路为什么一定要调到谐振状态?回路失谐将产生什么结果?解 谐振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其工作状态 通常选为丙类工作状态〔C θ<90︒〕,为了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谐振回路.丙类工作状态的集电极电流脉冲是尖顶余弦脉冲.这适用于欠压或临界状态.尖顶余弦脉冲 含有 基波、二次、三次、……、n 次谐波,为了获得基波分量〔即基波频率的正弦波〕,就要在输出端抑制其他谐波分量,因此一定要调到基波谐振状态.如果回路失谐,就会使输出含有其他谐波分量,就会产生波形失真.如果激励信号过大,回路失谐还会造成管子烧坏.4-4功放管最大允许耗散功率为20W,试计算当效率分别为80%、70%和50%时的集电极最大允许输出功率.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关系式c c c o P 1P ⎪⎪⎭⎫ ⎝⎛η-η=解由耗散功率和效率的关系可得可见,集电极最大允许输出功率随效率的提高而提高,这体现了提高效率对提高输出功率具有的重要意义.4-5某一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设已知V CC =24V,I c0=250mA,P o =5W,电压利用系数ξ=1.试求P =、η、R 0、I C1、电流导通角θ.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为了熟悉参数间的关系和计算公式.本题的难点是求出I cm1.解题过程如下解 00.25246c cc P I V W ===⨯=查余弦脉冲系数表知:θ=78º,cosθ=0.208,α1〔θ〕=0.466,α0〔θ〕=0.279, 4-6 晶体管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R p =200Ω,V CC =30V,i c0=90mA,θ=90︒,试求P o 与η. 解查表得 :()()0900.319 1900.5αα==;4-7根据负载特性曲线,估算当集电极负载偏离最佳R p 时,P o 如何变化:<1> 增加一倍时,P o 如何变化?<2> 减小一半时,P o 如何变化?分析:掌握负载特性曲线,主要考察恒流源和恒压源两种特殊情况下的负载特性 解〔1〕当R P 增加一倍时,功率放大器进入过压区,V C 基本不变,而()()2P cm O CC O 2422R =R1=V 2P V 2P 14422≈=Ω=Ω⨯,所以O P 近似下降一半. 〔2〕当R P 减小一般时 ,功率放大器进入欠压区,Icm1 基本不变,而2O cm P P =I R /2⨯,所以OP 近似下降一半.4-8调谐功率放大器原来正常工作于临界状态,如果集电极回路稍有失调,集电极损耗功率P c 将如何变化?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解当放大器正常工作在临界状态时与集电极回路稍失调时,负载电阻减小.由负载特性曲线可知功放将工作在欠压状态,集电极功率Pc 将增大.4-9调谐功率放大器原来正常工作于临界状态,若负载回路旁并一电阻,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会怎样变化?若其他条件不变,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会怎样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负载特性曲线的掌握情况解根据负载特性曲线可知,调谐功率放大器原来正常工作于临界状态,若负载回路旁并一电阻,相当于集电极负载P R 减小,功率放大器将由临界状态进入欠压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会降低.4-10由于某种原因,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试问有多少方法能使放大器的工作调回原来的临界状态?解若由于某种原因,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则可以分别从调谐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和各级电压CC V 、BB V 、bm V 对工作状态的影响入手,将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调回到原来的临界状态.可采取以下调节措施:①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相当于集电极负载P R 减小,因此应提高P R ;②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相当于CC V 变大,因此减小CC V ③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相当于BB V 绝对值变大,因此应减小BB V 绝对值④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相当于bm V 减小,因此,应减小bm V . 4-11有一输出功率为2W 的晶体管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图4-16<a>所示的π型阻抗变换网络.负载电阻R L =23Ω,V CC =4.8V,f=150MHz.设Q L =2,试求,L 1、C 1、C 2之值.解:根据π型匹配网络的计算公式可知故得 1611122125010144C C pF X ωπ===⨯⨯⨯ 又L116.95X ===Ω 故得 26211124025010 2.56C C pF X ωπ===⨯⨯⨯ 又 12c2221 2.561L L L C Q R R X Q Q X ⎛⎫=-=Ω ⎪+⎝⎭故得 11616.950.05425010L X L H μωπ===⨯⨯ 4-12在调谐某一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时,发现输出功率与集电极效率正常,但所需激励功率过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假设为固定偏压.解在调谐某一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时,发现输出功率与集电极效率正常,但所需激励功率过大,这是由于bm V 太大,如果减小bm V ,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由临界变到欠压状态,输出功率与集电极效率都将小降.为了避免这种这种情况发生,可调节电路中其他参数,由于本题是固定偏压故只有提高P R ,减小bm V 才能解决此问题.4-13对固定工作在某频率的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若放大器前面某级出现自激,则功放管可能会损坏.为什么?解对工作在某一固定频率的高频谐振放大器,若放大器的前面某级出现自激,则会产生非工作频率的较高幅值的信号,此信号到达到达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时,会使谐振功率放大器谐振回路失谐.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是靠电感、电容的导纳相互抵消得到一个较高的纯电阻阻抗,其中单独的电感或电容的阻抗都很低,这样,当电容少许偏离谐振时的取值就可能使集电极负载阻抗明显降低并使集电极电流与电压之间出现相位差,这两者都会显著加大集电极功耗.功放管的功耗过大将引起功放管的过热损坏.4-14一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已知V CC =24V,临界线的斜率为0.6A/V,管子导通角为90︒,输出功率P o =2W,试计算P =、P c 、ηc 、R p 的大小.解依题意可得因 c=90θ,查表得解此方程,得Vcm=23.94V4-15某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功率管用3DA4,其参数为f T =100MHz,β=20,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为20W,饱和临界线跨导g cr =1A/V,转移特性如题图4-1所示.已知V CC =24V,∣V BB ∣=1.45V,V BZ =0.6V,Q 0=100,Q L =10,ξ=0.9.求集电极输出功率P o 和天线功率P A .解 转移特性斜率故得因 c=70θ,查表得题图4-1题图4-24-16某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中介回路与天线回路均已调好,功率管的转移特性如题图4-1所示.已知∣V BB ∣=1.5V,V BZ =0.6V,θc =70︒,V CC =24V,ξ=0.9.中介回路的Q 0=100,Q L =10.试计算集电极输出功率P o 与天线功率P A .解 转移特性斜率因 c=70θ,查表得4-17改正题图4-2中的错误,已知电路的工作频率为400MHz,设L C 为扼流圈,电感量较大. 解图4-2中所示电路为两级高频功率放大器.该电路有以下几处错误 :直流馈电电路、输出回路和级间耦合回路、电流表得测试位等 .基极偏置常采用扼流圈自给偏置电路;集电极馈电电路由直流电源V CC ,高频扼流圈、高频旁路电容组成并联馈电电路;输出回路要构成并联谐振回路;输入匹配网络采用T 形网络,输出匹配网络采用L 形网络;I CO 电流表测试直流电流,I cm1电流表测试基波电流.修改结果如下图4-3所示4-18已知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一个二倍频器,采用相同的功率管,具有相同的V CC 、V BB 、V bm 、θc ,且均工作在临界状态,θc =70︒,试比较两种电路的P o 、ηc 、R p .解 具有相同的Vcc 、VBB 、Vbm 、θc,且均工作在临界状态的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二倍频器的唯一区别在于:输出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分别为基波和二次谐波频率.由此,可知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二倍频器的输出电压幅值相同,二者的输出电流分别是基波和二次谐波电流.因此可得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二倍频器的O C P P R η、、之比如下:4-19在倍频电路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提高负载回路的滤波性能?解 ① 提高回路的品质因数QO.设倍频次数为n,则输出调谐回路的Q 值约需Q0>10n π.② 在输出回路旁并联回路吸收回路,吸收回路可调谐在信号奇频或其他特别要虑除的频率上.③采用选择性好的通频带滤波器作负载回路:可用多节LC 串联回路组成 带铜滤波器,将幅度较大而不需要的基波或其他谐波虑出掉.④用推挽倍频电路:推挽电路的输出量中已无信号的偶次谐波分量 ,故可以实现奇次谐波倍频.如果推挽电路的两管集电极连在一起接到负载回路上,也可以抵消奇次谐波分量,实现偶次谐波倍频.这两种推挽电路都减轻了对输出回路滤波的要求.4-20 一调谐功率放大器的负载是拉杆天线,装好后发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较小,发射距离不远,请你分析有几种原因造成这一结果,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解答该调谐功率放大器的负载是拉杆天线,负载匹配和工作状态以与天线回路失谐都可能影响输出功率Po,调解输出回路中的匹配网络或更换天线可以达到最佳阻抗,以提高交流输出功率Po.解决这一问题还应设法尽量降低集电极耗散功率Pc 或提高效率ηc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输出功率,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提高输出功率的途径.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原理是利用输入到基极的信号来控制集电极的直流电源所供给的直流功率.使之转变为交流信号功率.这种转变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因为直流电源所供给的公功率除了转变为交流功率外,还有一部分功率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集电极上,成为集电极耗散功率.设法尽量降低集电极耗散功率Pc 或提高效率ηc ,都会提高交流输出功率P C .要降低集电极耗散功率P C 可以通过调整晶体管工作状态来实现,比如采用丙类状态,选择合适的导通角,并使功率放大器尽量靠近临界状态〔通过调解负载阻抗和各级电压 〕,还要选择合适的匹配网络等等.如果丙类状态还是不能满足要求,可选择丁、戊类功率放大器.效率η包括集电极效率和输出网络效率两部分.上述调整电路工作状态的方法主要针对集电极效率.输出网络的传输效率L K OQ =1Q η-,O Q 是无负载时的Q 值,L Q 是有负载时的Q 值 .要提高传输效率K η,L Q 值尽可能的小,而O Q 值仅可能的大;但要保证回路良好的滤波作用,L Q 值不能太小. 该调谐功率放大器的负载是拉杆天线,负载匹配在此也是影响输出功率Po 的关键问题,调解输出回路中的匹配网络或更换天线可以达到最佳阻抗,以提高交流输出功率Po. 4-21 高频大功率晶体管3DA 4参数为MHz 100T =f ,20=β,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W 20CM =P ,饱和临界线跨导cr 0.8A /V g =,用它做成2MHz 的谐振功率放大器,选定V 24CC =V ,C 90θ=︒,A 2.2ma λC =i ,并工作于临界状态.试计算p R 、o P 、c P 、c η与=p . 分析 :本题主要目的是 熟悉计算公式和各 参数间的关系解由于θc 已知,则可查表得0c 1c ()0.253()0.436αθαθ==和,4-22 在图4-18所示的电路中,设%3=k ,L 1C 1回路的Q =100,天线回路的Q =15.求整个回路的效率.分析:熟悉回路效率公式解:临界耦合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G s s =+。

当系统作用有下列输入信号时:()sin(30)r t t =+︒,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0()()11()()1()111C s G s s s R s G s Φ===++这是一个一阶系统。

系统增益为:1011K =,时间常数为:111T =其幅频特性为:()A ω=其相频特性为:()arctan T ϕωω=-当输入为()sin(30)r t t =+︒,即信号幅值为:1A =,信号频率为:1ω=,初始相角为:030ϕ=︒。

代入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有:1(1)A ====11(1)arctan arctan5.1911T ωϕω==-=-=-︒ 所以,系统的稳态输出为:[]()(1)sin 30(1)24.81)c t A A t t ϕ=⋅⋅+︒+=+︒4-2 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49()1 1.80.8(0)ttc t e e t --=-+≥。

试求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解:对输出表达式两边拉氏变换:1 1.80.8361()49(4)(9)(1)(1)49C s s s s s s s s s s =-+==++++++ 由于()()()C s s R s =Φ,且有1()R s s=(单位阶跃)。

所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1)(1)49s s s Φ=++可知,这是由两个一阶环节构成的系统,时间常数分别为:1211,49T T ==系统的幅频特性为二个一阶环节幅频特性之积,相频特性为二个一阶环节相频特性之和:12()()()A A Aωωω===1212()()()arctan arctan arctan arctan49T Tωωϕωϕωϕωωω=+=--=--4-3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奈氏图。

(1)1()10.01G ss=+(2)1()(10.1)G ss s=+(3))1008()1(1000)(2+++=sssssG(4)250(0.61)()(41)sG ss s+=+解:手工绘制奈氏图,只能做到概略绘制,很难做到精确。

所谓“概略”,即计算与判断奈氏曲线的起点、终点、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相角变化范围等,这就可以绘制出奈氏曲线的大致形状。

对一些不太复杂的系统,已经可以从曲线中读出系统的部分基本性能指标了。

除做到上述要求外,若再多取若干点(如6-8点),并将各点光滑连线。

这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要求A的精度不足的弱点。

但因为要进行函数计算,例如求出实虚频率特性表格,工作量要大些。

在本题解答中,作如下处理:小题(1):简单的一阶惯性系统,教材中已经研究得比较详细了。

解题中只是简单套用。

小题(2):示范绘制奈氏图的完整过程。

小题(3)、小题(4):示范概略绘制奈氏图方法。

4-3(1)1()10.01G ss=+这是一个一阶惯性(环节)系统,例4-3中已详细示范过(当T=0.5时),奈氏曲线是一个半圆。

而表4-2给出了任意时间常数T下的实虚频率特性数据。

可以套用至本题。

①系统参数:0型,一阶,时间常数0.01T=②起终点奈氏曲线的起点:(1,0),正实轴奈氏曲线的终点:(0,0),原点奈氏曲线的相角变化范围:(0,-90°),第IV象限③求频率特性。

据式(4-29)已知:实频特性:221()1PTωω=+虚频特性:22()1TQTωωω=-+⑤绘图:4-3(2)1()(10.1)G s s s =+示范绘制奈氏图的完整过程。

这是一个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一阶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系统。

①系统参数:1型系统,n=2, m=0 ②起终点奈氏曲线的起点:查表4-7,1型系统起点为负虚轴无穷远处; 奈氏曲线的终点:n-m=2>0,查表4-7知终点为原点,入射角为-180°; 奈氏曲线的相角变化范围:(-90°,-180°),第III 象限 ③求频率特性:21(0.1)()(10.1)(10.01)j G j j j ωωωωωω-+==++ 实频特性:20.1()10.01P ωω-=+ 虚频特性:21()(10.01)Q ωωω-=+ 当0ω=时,实频曲线有渐近线为-0.1。

⑤绘图:4-3(3))1008()1(1000)(2+++=s s s s s G示范概略绘制奈氏图方法。

①系统参数:1型系统,n=3, m=1 ②起终点奈氏曲线的起点:查表4-7,1型系统起点为负虚轴无穷远处; 奈氏曲线的终点:n-m=2>0,查表4-7知终点为原点,入射角为-180°; 奈氏曲线的相角变化范围:(-90°,-180°); ③绘图:4-3(4)250(0.61)()(41)s G s s s +=+示范概略绘制奈氏图方法。

①系统参数:2型系统,n=3, m=1 ②起终点奈氏曲线的起点:查表4-7,2型系统起点为负实轴无穷远处; 奈氏曲线的终点:n-m=2>0,查表4-7知终点为原点,入射角为-180°; 奈氏曲线的相角变化范围:(-180°,-180°); ③绘图:4-4 试画出下列传递函数的波德图。

(1))18)(12(2)()(++=s s s H s G(2)2200()()(1)(101)G s H s s s s =++(3)2250()()(1)(101)G s H s s s s s =+++(4)210(0.2)()()(0.1)s G s H s s s +=+(5)228(0.1)()()(1)(425)s G s H s s s s s s +=++++ 解:绘制波德图要按照教材P134-135中的10步,既规范也不易出错。

4-4(1))18)(12(2)()(++=s s s H s G(1) 开环传递函数已如式(4-41)标准化;(2) 计算开环增益K ,计算)(lg 20dB K ;得系统型别ν,确定低频段斜率;开环增益K =2, 20lg 20lg 26()K dB == 0型系统,低频段斜率为0;(3) 求各转折频率,并从小到大按顺序标为 ,,,321ωωω,同时还要在转折频率旁注明对应的斜率;①110.1258ω==,惯性环节,斜率-20; ②210.52ω==,惯性环节,斜率-20;(4) 绘制波德图坐标。

横坐标从0.1到10二个十倍频程。

见图; (5) 绘制低频段幅频渐近线,为水平线;(6) 在10.125ω=,斜率变为-20;在20.5ω=,斜率变为-40;标注斜率见图;(7) 幅频渐近线的修正。

在10.125ω=处修正-3dB ,在0.06,0.25ω=处修正-1dB ;在0.5ω=处修正-3dB ,在0.5,1ω=处修正-1dB ;注意在0.5ω=处有两个-1dB 修正量,共修正-2dB ;(8) 绘制两个惯性环节的相频曲线;(9) 环节相频曲线叠加,形成系统相频曲线; (10) 检查幅频渐近线、转折频率、相频起终点的正确性。

4-4(2)2200()()(1)(101)G s H s s s s =++(1) 开环传递函数已如式(4-41)标准化;(2) 计算开环增益K ,计算)(lg 20dB K ;得系统型别ν,确定低频段斜率;开环增益K =200, 20lg 20lg 20046()K dB == 2型系统,低频段斜率为-40; (3) 求各转折频率:①110.110ω==,惯性环节,斜率-20; ②21ω=,惯性环节,斜率-20;(4) 以下文字略,见绘图;4-4(3)2250()()(1)(101)G s H s s s s s =+++ (1) 开环传递函数标准化:2250()()(20.511)(101)G s H s s s s s =+⨯⨯++(2) 计算开环增益K ,计算)(lg 20dB K ;得系统型别ν,确定低频段斜率;开环增益K =50, 20lg 20lg5034()K dB ==2型系统,低频段斜率为-40; (3) 求各转折频率:①110.110ω==,惯性环节,斜率-20; ②21ω=,二阶振荡环节,阻尼比0.5ζ=,斜率-40;(4) 其它:二阶振荡环节在转折频率处要按实际阻尼比按图4-17修正。

见绘图;4-4(4)210(0.2)()()(0.1)s G s H s s s +=+ (1) 开环传递函数标准化:2220(1)10(0.2)0.2()()(0.1)(1)0.1ss G s H s s s s s ++==++ (2) 计算开环增益K ,计算)(lg 20dB K ;得系统型别ν,确定低频段斜率;开环增益K =20, 20lg 20lg 2026()K dB ==2型系统,低频段斜率为-40; (3) 求各转折频率:①10.1ω=,惯性环节,斜率-20; ②20.2ω=,一阶微分环节,斜率+20; (4) 其它见绘图;4-4(5)228(0.1)()()(1)(425)s G s H s s s s s s +=++++ (1) 开环传递函数标准化:22220.0325(1)0.1()()(20.511)(20.455)sG s H s s s s s s ⨯+=+⨯⨯++⨯⨯+ (2) 计算开环增益K ,计算)(lg 20dB K ;得系统型别ν,确定低频段斜率;开环增益K =0.032, 20lg 20lg0.03230()K dB ==-1型系统,低频段斜率为-20; (3) 求各转折频率:①10.1ω=,一阶微分环节,斜率+20;②21ω=,二阶振荡环节,阻尼比0.5ζ=,斜率-40; ③35ω=,二阶振荡环节,阻尼比0.4ζ=,斜率-40; (4) 其它见绘图;4-5 根据下列给定的最小相位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图写出相应的传递函数。

解:4-5(a)(1)求结构从图中看出,低频段斜率为0,是0型系统,由渐近线的斜率变化: 第1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20/dB dec -,是一阶惯性环节; 第2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也是20/dB dec -,也是一阶惯性环节; 因此传递函数结构为12()(1)(1)KG s T s T s =++(2)求参数从图中看出,低频段与零分贝线水平重合,因此1K =对第1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11ω=,则:1111T ω==对第2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24ω=,则:22110.254T ω=== 综合得:()(1)(0.251)KG s s s =++解:4-5(b)(1)求结构从图中看出,低频段斜率为20/dB dec -,是1型系统,由渐近线的斜率变化: 第1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20/dB dec -,是一阶惯性环节; 第2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也是20/dB dec -,也是一阶惯性环节; 因此传递函数结构为12()(1)(1)KG s s T s T s =++(2)求参数从图中看出,低频段延长线与零分贝线交点频率:0100ω=,因为是1型系统,由式(4-67)100K =对第1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10.01ω=,则:11111000.01T ω=== 对第2个一阶惯性环节,转折频率2100ω=,则:22110.01100T ω=== 综合得:12100()(1)(1)(1001)(0.011)K G s s T s T s s s s ==++++解:4-5(c)(1)求结构从图中看出,低频段斜率为0,是0型系统,由渐近线的斜率变化: 第1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20/dB dec -,是一阶惯性环节; 第2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也是20/dB dec -,也是一阶惯性环节; 第3个转折频率处斜率变化也是20/dB dec -,也是一阶惯性环节; 因此传递函数结构为123()(1)(1)(1)KG s T s T s T s =+++(2)求参数从图中看出,低频段为水平线,幅值为48k L d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