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共轨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缸内高压喷射
– 轿车:2000bar,卡车:2600bar以上
• 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
– 提高升功率、经济性和降低排放
第6页
柴油机发展趋势
• 排气后处理
微粒捕捉器,氧化催化器,NOx催化器
• 解决方案:电子控制:
–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 – 电子控制可变截面涡轮 – 电子控制废气再循环 – 电动进排气门 – 电子控制单元 实现理想的喷油速率是解决柴油机排放的基础,
实现机械混合运行,安全可靠; 缺点:间接控制,响应慢,对发动机性能改善有限
第19页
Fra Baidu bibliotek
§2.2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1 分配泵系统 2 直列泵系统 3 电控单体泵/ 泵喷嘴系统 4 第二代电控系统的总体特点
第20页
§2.2.1 基于分配泵的电控系统
第21页
分配泵的电控系统框图
燃油箱
加速踏板传 感器
传感器
(2)喷射压力的大小只和凸轮型线以及发动 机转速等结构参数有关,不能根据发动机的工况 灵活调节;
(3)无法实现灵活的预喷射和多次喷射。
第36页
§2.3 第三代高压共轨系统
1 共轨压力的反馈控制 2 喷油量控制 3 喷油定时控制 4 预喷射控制
第37页
§2.3.1 共轨控制系统的类型
1 中压共轨—HEUI系统 2 高压共轨—线圈电磁阀喷油器 3 高压共轨—压电晶体喷油器 4 共轨系统的控制特点
• 与汽油机比较:
– HC和CO排放相对较少 – CO2少 – NOx排放和汽油机基本相当,但是汽油
机可以加三效催化装置 – 微粒排放较高 – 噪声较大
解决NOx和PM的排放
第3页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第4页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第5页
柴油机发展趋势
• 理想喷射特性
– 预喷射、初始喷射速率低,主喷速率 高,后喷停止速度快
喷油器
滤清器
电磁阀
第22页
喷油控制功能
密封端口
第23页
ECU模块
第24页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第25页
控制时序
第26页
§2.2.2 基于直列泵的电控系统
电控单元
喷嘴
高压
电
油路
磁
阀
低压
油路
简化直列油泵
输油 泵
位置/转速传感器
PPVI:在直列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电控系统
第27页
PPVI液力系统结构框图
柴油机共轨控制系统
一、为什么需要共轨控制系统; 二、柴油机三种电控系统的对比;
(1)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2)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3)第三代高压共轨控制系统 三、柴油机的空气控制系统; 四、共轨控制系统的结构细节; 五、关于共轨系统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1页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第2页
§1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2. 需要活塞增压,增压过程响应慢;30ms
3. 可以实现预喷射,但是预喷射不能灵活调节; 4. 电磁阀采用高电压驱动,实现电磁阀的快速闭
合控制。 5. 整个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
第47页
§2.3.3 BOSCH高压共轨系统
第48页
高压共轨系统在BMW轿车柴油上
1 机械式单体泵系统 2 喷油量控制 3 喷油定时控制 4 喷嘴的结构
第30页
单体泵: 机车/船用
应用场合
泵喷嘴: 轿车/卡车
第31页
控制系统的框图
第32页
系统的配置
第33页
§2.2.4 第二代电控系统总结
(1)第二代控制系统的包括:
电控分配泵、直列泵、泵喷嘴、单体泵;
共有的控制特点:
依靠传统的脉动泵产生高压; 喷油量控制和喷油脉宽完全由电磁阀控制; 电磁阀关闭时刻决定喷射定时; 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
取消机械调速器 对齿条/拉杆的位置
实施电控
第16页
装有柔性动力系统的混合调速器
第17页
装有柔性动力系统的康明斯发动机
第18页
§2.1.3 第一代电控系统特点总结
间接控制喷油量——位置饲服 间接控制喷油定时——液力系统饲服控制 喷射压力大小控制——取决于原有机械系统的性能 喷油速率控制——取决于原有机械系统的性能 优点:技术难度小,改动工作量小,成本低,可以
第38页
§2.3.2 液力活塞增压喷射系统-HEUI
第39页
HEUI的含义
第40页
HEUI系统组成
第41页
HEUI的预喷射功能
第42页
HEUI的主喷射
第43页
HEUI的机油压力控制
第44页
HEUI的燃油供油泵
第45页
HEUI的控制系统
第46页
HEUI的控制特点
1. 机油压力和增压活塞配合完成喷射压力控制, 以较低的共轨压力来实现高压喷射;
第34页
第二代电控系统总结
(2)与第一代的差别:
采用电磁阀实现对喷射过程的直接数字 控制,不但可以控制喷油量,而且可以控制喷 射定时,实现高频和更加灵活的控制功能;而 且可以实现分缸独立控制。
第35页
第二代电控系统总结
(3)第二代电控系统的缺点:
(1)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脉动高压系统,使得 高压喷射的区间受到凸轮型线的限制,无法实现 大范围的喷射定时控制;
第10页
位置控制式分配泵
油温传感器 喷油量调整 屏蔽轴
位置传感器 分配转子
分配转子
凸轮轴 定时控制活塞
出油阀 油量控制套筒 定时电磁阀
第11页
另一种位置电控VE泵
线圈
位置传感器
衔铁
断油电磁阀
定时控制阀
油量控制套筒
第12页
控制特点
•油量控制特点:
调速器被取消;对油量控制套筒实施位 置饲服控制;喷射量的间接控制
电控单元
ECG
电磁阀
柱塞 凸轮轴 直列泵壳体
高压油管 喷油器 低压系统
第28页
PPVI系统工作特点
PPVI系统的特点:
传统的齿条被取消; 柱塞斜槽被取消,只起加压的作用; 喷油量控制和喷油脉宽完全由电磁阀控制; 电磁阀关闭时刻决定喷射定时; 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
第29页
§2.2.3 泵喷嘴和单体泵系统
配合空气系统和电子控制,是柴油机发展的 根本途径。
第7页
§2 柴油机三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对比 1 位置控制式 2 时间控制式 3 高压共轨系统
第8页
§2.1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1 分配泵位置控制 2 直列泵位置控制 3 第一代电控系统的总体特点
第9页
§2.1.1 分配泵位置控制系统 机械式分配泵
•定时控制特点:
电磁阀控制定时活塞两端的压力,实现 对定时的间接控制
第13页
喷射定时的反馈方法
实际喷射定 时的反馈— —喷嘴针阀 升程的检测: 利用针阀运 动导致螺线 管中电磁变 化来反馈喷 射始点
信号 接口
双弹簧 喷嘴
喷嘴架 压力销
螺线管
第14页
§2.1.2 直列泵的位置控制式系统
第15页
油量控制元件
– 轿车:2000bar,卡车:2600bar以上
• 增压中冷,废气再循环(EGR)
– 提高升功率、经济性和降低排放
第6页
柴油机发展趋势
• 排气后处理
微粒捕捉器,氧化催化器,NOx催化器
• 解决方案:电子控制:
–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 – 电子控制可变截面涡轮 – 电子控制废气再循环 – 电动进排气门 – 电子控制单元 实现理想的喷油速率是解决柴油机排放的基础,
实现机械混合运行,安全可靠; 缺点:间接控制,响应慢,对发动机性能改善有限
第19页
Fra Baidu bibliotek
§2.2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1 分配泵系统 2 直列泵系统 3 电控单体泵/ 泵喷嘴系统 4 第二代电控系统的总体特点
第20页
§2.2.1 基于分配泵的电控系统
第21页
分配泵的电控系统框图
燃油箱
加速踏板传 感器
传感器
(2)喷射压力的大小只和凸轮型线以及发动 机转速等结构参数有关,不能根据发动机的工况 灵活调节;
(3)无法实现灵活的预喷射和多次喷射。
第36页
§2.3 第三代高压共轨系统
1 共轨压力的反馈控制 2 喷油量控制 3 喷油定时控制 4 预喷射控制
第37页
§2.3.1 共轨控制系统的类型
1 中压共轨—HEUI系统 2 高压共轨—线圈电磁阀喷油器 3 高压共轨—压电晶体喷油器 4 共轨系统的控制特点
• 与汽油机比较:
– HC和CO排放相对较少 – CO2少 – NOx排放和汽油机基本相当,但是汽油
机可以加三效催化装置 – 微粒排放较高 – 噪声较大
解决NOx和PM的排放
第3页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第4页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第5页
柴油机发展趋势
• 理想喷射特性
– 预喷射、初始喷射速率低,主喷速率 高,后喷停止速度快
喷油器
滤清器
电磁阀
第22页
喷油控制功能
密封端口
第23页
ECU模块
第24页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第25页
控制时序
第26页
§2.2.2 基于直列泵的电控系统
电控单元
喷嘴
高压
电
油路
磁
阀
低压
油路
简化直列油泵
输油 泵
位置/转速传感器
PPVI:在直列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电控系统
第27页
PPVI液力系统结构框图
柴油机共轨控制系统
一、为什么需要共轨控制系统; 二、柴油机三种电控系统的对比;
(1)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2)第二代时间控制式 (3)第三代高压共轨控制系统 三、柴油机的空气控制系统; 四、共轨控制系统的结构细节; 五、关于共轨系统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1页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第2页
§1 柴油机面临的问题
2. 需要活塞增压,增压过程响应慢;30ms
3. 可以实现预喷射,但是预喷射不能灵活调节; 4. 电磁阀采用高电压驱动,实现电磁阀的快速闭
合控制。 5. 整个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
第47页
§2.3.3 BOSCH高压共轨系统
第48页
高压共轨系统在BMW轿车柴油上
1 机械式单体泵系统 2 喷油量控制 3 喷油定时控制 4 喷嘴的结构
第30页
单体泵: 机车/船用
应用场合
泵喷嘴: 轿车/卡车
第31页
控制系统的框图
第32页
系统的配置
第33页
§2.2.4 第二代电控系统总结
(1)第二代控制系统的包括:
电控分配泵、直列泵、泵喷嘴、单体泵;
共有的控制特点:
依靠传统的脉动泵产生高压; 喷油量控制和喷油脉宽完全由电磁阀控制; 电磁阀关闭时刻决定喷射定时; 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
取消机械调速器 对齿条/拉杆的位置
实施电控
第16页
装有柔性动力系统的混合调速器
第17页
装有柔性动力系统的康明斯发动机
第18页
§2.1.3 第一代电控系统特点总结
间接控制喷油量——位置饲服 间接控制喷油定时——液力系统饲服控制 喷射压力大小控制——取决于原有机械系统的性能 喷油速率控制——取决于原有机械系统的性能 优点:技术难度小,改动工作量小,成本低,可以
第38页
§2.3.2 液力活塞增压喷射系统-HEUI
第39页
HEUI的含义
第40页
HEUI系统组成
第41页
HEUI的预喷射功能
第42页
HEUI的主喷射
第43页
HEUI的机油压力控制
第44页
HEUI的燃油供油泵
第45页
HEUI的控制系统
第46页
HEUI的控制特点
1. 机油压力和增压活塞配合完成喷射压力控制, 以较低的共轨压力来实现高压喷射;
第34页
第二代电控系统总结
(2)与第一代的差别:
采用电磁阀实现对喷射过程的直接数字 控制,不但可以控制喷油量,而且可以控制喷 射定时,实现高频和更加灵活的控制功能;而 且可以实现分缸独立控制。
第35页
第二代电控系统总结
(3)第二代电控系统的缺点:
(1)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脉动高压系统,使得 高压喷射的区间受到凸轮型线的限制,无法实现 大范围的喷射定时控制;
第10页
位置控制式分配泵
油温传感器 喷油量调整 屏蔽轴
位置传感器 分配转子
分配转子
凸轮轴 定时控制活塞
出油阀 油量控制套筒 定时电磁阀
第11页
另一种位置电控VE泵
线圈
位置传感器
衔铁
断油电磁阀
定时控制阀
油量控制套筒
第12页
控制特点
•油量控制特点:
调速器被取消;对油量控制套筒实施位 置饲服控制;喷射量的间接控制
电控单元
ECG
电磁阀
柱塞 凸轮轴 直列泵壳体
高压油管 喷油器 低压系统
第28页
PPVI系统工作特点
PPVI系统的特点:
传统的齿条被取消; 柱塞斜槽被取消,只起加压的作用; 喷油量控制和喷油脉宽完全由电磁阀控制; 电磁阀关闭时刻决定喷射定时; 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
第29页
§2.2.3 泵喷嘴和单体泵系统
配合空气系统和电子控制,是柴油机发展的 根本途径。
第7页
§2 柴油机三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对比 1 位置控制式 2 时间控制式 3 高压共轨系统
第8页
§2.1 第一代位置控制式
1 分配泵位置控制 2 直列泵位置控制 3 第一代电控系统的总体特点
第9页
§2.1.1 分配泵位置控制系统 机械式分配泵
•定时控制特点:
电磁阀控制定时活塞两端的压力,实现 对定时的间接控制
第13页
喷射定时的反馈方法
实际喷射定 时的反馈— —喷嘴针阀 升程的检测: 利用针阀运 动导致螺线 管中电磁变 化来反馈喷 射始点
信号 接口
双弹簧 喷嘴
喷嘴架 压力销
螺线管
第14页
§2.1.2 直列泵的位置控制式系统
第15页
油量控制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