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合集下载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_大气层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_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的重要作用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

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氮78.09%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20.95%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0.0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大气起保温作用臭氧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

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

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

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

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

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在干洁空气中,占大气体积3/4以上的气体是( )A.N2 B.O2 C.CO2 D.O3【解析】干洁空气中,N2的含量占78.08%,O2占20.94%,为主要组成气体。

CO2、O3为微量气体,体积较小。

【答案】 A2.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A.N2 B.CO2 C.O2 D.O3【解析】 O3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 D3.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和氮气C.水汽和固体杂质D.水汽和臭氧【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 C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B.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C.水汽、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成分的作用。

【答案】 B5.有关对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全部B.集中了大气层中3/4的水汽C.对流运动显著D.各纬度地区对流厚度相等【解析】对流层中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高度大;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

【答案】 C6.飞机在万米高空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

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千米~18千米,而高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仅8千米~9千米。

【答案】D7.对流层增温主要靠( )A.太阳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辐射D.地面辐射【答案】 D8.某地区近地面气温为28℃,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A.—102℃B. —74℃C. —130℃D. —158℃【解析】初中地理课中提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就是指的对流层气温的变化幅度。

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案

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案

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教案一. 教材分析《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辽海版人与自然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生物圈的概念和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知道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生物圈的概念和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如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2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如:“生物圈是什么?为什么说生物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生物圈的概念和生物圈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020-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册学案:第1单元 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0-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第一册学案:第1单元 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1单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

根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示意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综合思维)2.运用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掌握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并能指导实践活动.(地理实践力)3.结合实例,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基本作用。

(综合思维)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代码名称波速A波(横波)B波(纵波) C莫霍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特别提醒]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而后是左右摇晃.而在水中的人,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只感觉到纵波作用下的上下颠簸。

4.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特别提醒]地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 ~110千米.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岩石圈小。

1.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圈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成为“蓝色星球”.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图表点拨]教材第20页图1-3-4,该图展示出:(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

(2)外部各圈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1.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各部分地壳的厚度都是17千米。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保护伞——臭氧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保护伞——臭氧
(2)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看后交流所思,师生明确相关知识
4.同伴互助
完成课本P12的“议一议”。
PPT明确:人们使用空调、冰箱时排放出来的氟氯烃化合物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氟氯烃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氟里昂11和氟里昂12气体。
5.自学明理
读课本P12—13,掌握以下知识:
(1)人们正用什么物质代替氟氯化合物?
7.小组合作
完成课本P13的“议一议”。
PPT明确: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保护臭氧层的方法
(1)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
(2)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
(3)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
(4)做好空调、冰箱或冷柜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冷却剂不释放到大气中。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该地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
2.自学明理
读课本P11,熟知以下知识:
(1)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大量紫外线对人类、其他动物、植物的危害有哪些?
3.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思考以下问题:
(1)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3)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目的是什么?
(4)南极的整个臭氧层有望在多少年后恢复正常?
6.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全球保护臭氧层》,思考:我们怎样保护臭氧层?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爱护臭氧层,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采取实际行动去少用或者不用对臭氧层有损害的氟氯碳、哈龙、氯氟烃、甲基溴等物质,因为使用包含这些物质的产品会导致对臭氧层的消耗。
知道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的重要作用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

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

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

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

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

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8)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15)第三章测评 (24)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双基巩固学考突破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平流层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1.B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高度,根据温度高度变化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第2题,“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3题,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中。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气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大气层温度变化不同;在距地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为20~-60 ℃。

第5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地区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更易形成逆温现象。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训练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训练含解析第一册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1。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A。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

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是臭氧;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有关大气各主要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B.水汽的相变,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C.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

对流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层中。

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水汽的相变,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正确的是()A。

大气中氮含量不断减少B。

二氧化碳成为干洁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C。

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增加D。

臭氧的含量增加氮、氧的含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碳不会成为干洁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使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减少。

4.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①温度和密度②质量和成分③大气运动状况④大气变化状况A.①③B.②④C。

①④D。

②③. 5.在大气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A。

10 ℃B.6 ℃ C.1 ℃D。

0。

6 ℃100米降低0.6 ℃,则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 ℃。

6。

下列关于对流层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赤道地区最厚②两极地区最薄③厚度无季节变化④夏季厚度大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 D.①③④,赤道地区最厚,两极地区最薄;对流层是空气对流运动的结果,对同一地区而言气温高对流层厚度大,气温低对流层厚度小,所以夏季厚度大。

7.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A。

对流层 B.平流层C。

高层大气 D.电离层汽和杂质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8.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A。

平流层B。

对流层C.高层大气D.中间层此大气层中存在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大气的温度升高.9。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层大气是由氮和氧等气体组成的B.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很少,但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大气中的CO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答案:B解析: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和固体杂质组成,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及CO2等,会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2.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利于飞机飞行B.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C.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D.高层大气水汽、杂质极少,利于高空飞行答案:C解析:对流层不利于飞机飞行,天气现象多变,利于人类生存。

高层大气密度极低,不利于高空飞行。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据此完成第3~5题。

3.下图所示的“神舟”十号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是()4.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图中()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5.“神舟”十号上的航天员用望远镜观测天体与在地面上相比,可以避免的影响是()A.光线的反射作用B.光线的吸收作用C.光线的散射作用D.云雾的干扰答案:3.C 4.D 5.D解析:第3题,注意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极值点和臭氧层的位置。

第4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大气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第5题,“神舟”十号运行的轨道在高层大气中,空气稀薄,尘埃、水汽很少,观测天体时,可以避免云雾的干扰。

(2019·济宁期末检测)民航客机在飞过蔚蓝的天空时,其身后经常拖着白色的尾巴,被称为航迹云(下图)。

当客机水平飞行在气温-60—-40 ℃的大气层且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客机飞过才容易产生航迹云。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重点易错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重点易错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重点易错题选择题1、我国北方内陆某市电视台9月27日(周日)发布未来一周天气预报:①全市天气以晴朗和晴间多云为主;②最高气温19~22℃,最低气温7~10℃;③气温持续降低,使我们真正享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④周四夜间至周五早晨全市将出现大雾天气,预计周五上午大雾逐渐消散。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本次天气预报中预报价值最低的一句是()A.①B.②C.③D.④(2)对未来一周该市天气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未来一周该市被低压系统控制B.因冷气团势力较弱本次天气过程未有降水C.周四夜间阴雨,大气逆辐射强D.地面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大雾逐渐消散答案:CD【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变化相关知识。

【解答】(1)③为对气温的描述性语言,不够准确,预报价值较低。

故选C。

(2)据材料可知,全市天气以晴朗和晴间多云为主,低压系统控制多阴雨天气;是否形成降水与暖气团所含水汽有关,与冷气团势力关系不大;周四夜间将出现大雾天气;地面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大雾逐渐消散。

故选D。

2、光伏电站建成后,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性质,对电站内近地面(位于电池板下部,高2m)及高空(位于电池板上部,高10m)的气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

下图示意某日我国某大型光伏电站站内与邻近的站外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站内与邻近的站外水汽含量相差不大,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白天,四个测量点空气相对湿度差别不大,主要是因为白天()A.地表升温慢B.大气对流强烈C.风速较大D.大气层结稳定(2)夜晚站内10m高空的空气湿度大于站外10m高空,反映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存在导致()①白天,地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②白天,地面吸收的短波辐射增加③夜晚,地面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减少④夜晚,地面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该地可能位于()A.松嫩平原B.浙闽丘陵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BA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AC3、小海坨山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北京冬奥会主赛场。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组成成分是()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氮气2. 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时,飞行高度(海拔)9800米。

此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在机组的正确处置下,飞机平稳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着陆,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

据此完成(1)~(2)题。

(1)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爆裂时,飞机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3.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辐射,称为散射辐射。

两部分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下图,完成问题。

(1)以下对北京的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A.太阳高度B.气温变化C.降水变化D.大气洁净度(2)由图可知()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物质少,散射辐射较弱4.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大规模火山喷发会导致当地甚至全球气温下降,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B.②增强,大气颗粒物增多C.③减弱,地球大气的CO₂浓度降低D.④增强,地表反射率降低5. 夏季绿洲农田不同高度的气温昼夜均比附近荒漠低。

五年级上人与自然教学设计全

五年级上人与自然教学设计全

五年级上《人与自然》教学设计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地球生命保护伞教学过程一、导入晒太阳对身体很有好处,但是太阳光中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当它的辐射过强时,就会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造成极大的威胁。

如果紫外线太强,我们的皮肤会被晒得特别黑。

除此之外,过强的紫外线还会伤害我们的眼睛,破坏我们的免疫系统,甚至造成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

有同学会问是什么阻挡了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呢?是臭氧层默默地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

二、臭氧层PPT出示图片,教师解释臭氧层。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部分,其浓度最大的一层位于离地面20-25千米的高空。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而得名“臭氧”。

虽然在大气中臭氧含量很少,但臭氧层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被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伤害。

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

(板书:地球生命保护伞)三、臭氧层空洞。

1、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后来,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空洞。

2、为什么会出现臭氧层空洞呢?因为一些特殊的空气污染物。

它能破坏臭氧层是臭氧不断减少。

3、PPT出示空调,冰箱,灭火器,泡沫餐盒,还有喷雾杀虫剂,漂白剂,空气清新剂等。

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氯氟烃。

氯氟烃就属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四、臭氧层的保护世界为了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全球排放问题,保护臭氧层,1987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中国于1991年加入该协定。

联合国还决定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五、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保护臭氧层呢?六、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写三个保护透臭氧层的标语。

在今年的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进行保护臭氧层宣传活动。

七、作业自读臭氧的多种功能。

p9板书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生活中的破坏9月16 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课时第二课时课题人口老化需关注一、导入今天我们这节课讲了解人口老龄化。

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答卷

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答卷

第48个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答卷1.地球是一颗什么星?(B)A恒星 B行星 C彗星2.地球上的淡水,绝大部分分布在哪里?(C)A.海洋B.湖泊C.冰川3.大气中哪个成分被称为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A.臭氧B.氮气C.氢气4.下列俗称为“可燃冰”的是?(A)A.天然气水合物B.石油水化物C.天然气水化物5.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C)A.新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6.像鸡蛋一样,地球也有一层外壳,这个外壳叫做?(C)A.地表B.地层C.地壳7.煤气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B)A、一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8.以下几位著名的科学家中,哪一位是地质学家?(B)A.钱学森B.李四光C.竺可桢9.旅游胜地张家界的景色很美,雄伟的山峰直插云霄,这些峰林是由以下哪种岩石构成的?(A)A.石英砂岩B.花岗岩C.石灰岩10.下列哪种矿物是生产砒霜的原料?(B)A.钼矿B.毒砂C.铅锌矿11.传统野外地质工作的“三件宝”是什么?(C)A.锤子、罗盘、尺子B.地质锤、罗盘、小刀C.罗盘、地质锤、放大镜12.有利于石油储存的岩石是?(A)A.多孔的砂岩B.新鲜的花岗岩C.破碎的片麻岩13.在实物资料中心大标本园内,被誉为“煤中之王”又称“黑色玛瑙”,俗称“太西乌金”的无烟煤产自我国哪个地区?(A)A.宁夏回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山西省14.以下哪种矿物在生活中可以用来治腹泻?(C)A.伊利石B.明矾石C.蒙脱石15.“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B)。

A.3月25日B.4月22日C.6月20日16.说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的名字?(A)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秦岭山脉17.地球的年龄距今约为?(C)A.42亿年B.460百万年C.46亿年18.下面哪种生物在白垩纪时代大面积灭绝?(C)。

A.海百合 B.猛犸象 C.恐龙19.下列没有“活化石”之称的植物?(B)A.水杉B.云杉C.银杏20.地壳的运动会使岩层变形,如波浪状、手风琴状或者裂开,请说出以上现象的地质学术语?(B)A.皱纹和断层B.褶皱和断裂C.劈理和断裂21.下列哪个矿物硬度最大?(A)A.钻石B.水晶C.方解石22.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请判断以下哪2种都是变质岩?(A)A.片岩和榴辉岩B.页岩和片麻岩C.流纹岩和变粒岩23.生活在中生代的恐龙,它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哪一类动物?(B)A.两栖类B.爬行类C.哺乳类24.2017年是第几个“世界地球日”?(C)A.47个B.38个C.48个25.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划分为3个圈层,最内层的名字是?(B)A.地幔B.地核C.地壳26.被世人称为“绿色宝石之王”的祖母绿,它在矿物学上的名称为?(C)A.刚玉B.电气石C.绿柱石27.在沉积岩中,能提炼石油的石头,像书那样一页一页地迭在一起,这种岩石的名称?(B)A.板岩B.油页岩C.无烟煤28.下列哪一个是侏罗纪—白垩纪代表性化石?(A)A.恐龙化石B.菊石化石C.三叶虫化石29.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B)A.铅B.石墨C.钼30.著名的陕西华山属于下列哪个地貌景观?(A)A.花岗岩地貌B.喀斯特地貌C.丹霞地貌31.石灰岩属于下列哪类岩石?(B)A.火成岩B.沉积岩C.变质岩32.安顺龙属于哪个生物群?(C)A.热河生物群B.澄江生物群C.关岭生物群33.目前在我国确立的金钉子有几个?(A)A.10个B.11个C.12个34.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A)A.碳B.硅C.磷35.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在我国下列哪个省区?(A)A.西藏自治区B.青海省C.云南省36.镜泊湖属于下列哪种湖泊?(C)A.河口湖B.凹陷湖C.火山堰塞湖37.下列哪个最容易发生化学风化作用?(C)A.花岗岩B.玄武岩C.黄铁矿石38.自贡是我国的主要盐都,请问自贡盐属于下列哪种盐?(B)A.湖盐B.井盐C.海盐39.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中源、深源3种地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目标:能够结合示意图解释大气保温作用的
原理,说出影响大气保温作用的主要因素。
自学内容和方法: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本78页第2
、3自然段,看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是如何进 行的,然后根据自学内容,完成练习册22页填图题 中的(1)-(3)小题。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太 阳 辐 射
地面
太阳辐射
大气透明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地面辐射 H2O、CO2吸收
大气
逆辐射
地面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云 层 影 响 气 温 示 意 图
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的夜间和早晨?
晴朗的夜间和早晨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 作用就弱,温差比较大,容易形成霜冻。
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获得的年太 阳辐射总量何处最多?何处最 少?为什么?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 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它 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 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 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 (如果没有燃尽就是陨星)。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 量,称为太阳辐射; 其中,到达地球的只是微小的一部分
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直 射
地平面 等量太阳辐射照射 面积大 等量太阳辐射 照射面积小

自学提示一
自学目标:能够说出大气是如何起到“遮阳”、
“保温”作用的,能够结合示意图解释大气保温作 用的原理以及影响保温作用的因素。
自学内容和方法:阅读课本P78~79内容,找出以
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大气是如何起到“防弹”作用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通过哪几个方式 实现的? 3、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4、地表、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属于选择性吸收还是无选择性吸收?反射呢?
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青藏高原 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 四川盆地终年多云雾,太阳辐射被削弱的 多。
太阳高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 经过的路程长,被大气削 弱的少,单位面积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少。
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 射经过的路程短,被大 气削弱的少,单位面积 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
小结
臭氧 二氧化碳、 紫外线 红外线 有选择性:红、紫外 线被强烈吸收;可见 光被吸收少,大部分 可到达地面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
水汽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所有波段
白色 蓝、紫光最 有选择性:波长越短 易被散射 越易散射
无选择性,各波段同 样被散射
颗粒较大尘埃、所有波段 雾粒、小水滴
自学提示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