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作业考核

《化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实验探究活动(2)实验方法论(3)实验事实(4)实验史实

2.举例明什么是实说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答:(1)概念:实验条件的控制把影响实验对象的诸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作为可变,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探寻此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便找出最佳实验条件的一种科学方法。实验就是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其中对实验过程恰当准确的控制是做好实验的关键.通过控制可使复杂的条件得到简化和纯化,凸显要研究的因素在现象中的作用.通过控制,可使实验按要求的条件进行,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实验中的控制包括对实验参量的控制和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对实验参量的控制是指在实验涉及多个参量时,为了清楚地显现出各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只改变其中的一个自变量,研究这一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保持其他的自变量不变.(2)譬如,实验室在制取 Cl:时,要用浓盐酸与 Mno:反应,而在制取 H:时,则选用稀盐酸。又譬如:氨的氧化制硝酸。

3.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内容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态度。(3)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4)培养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态度。(5)培养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6)培养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4.化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资源有哪些?

答:主要资源有仪器、试剂、设备、材料、图表、模型、技术媒体及其软件、资料等。

5.您怎样理解“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答:新时期的课程教学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

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论述题(共50分)

1.新的化学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课程目标之一。请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1)试述科学探究的含义;(15分)

答: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基本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化学科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包括8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具体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科学探究的作用在于:(1)可以把现实世界带入教室,融入学生的生活。(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3)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4)可以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里进行学习。(5)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6)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了实践途径。(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试用科学探究的思想设计某节课的教学。(15分)

答: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为例,现举几个学生设计的方案,学生方案①:取一小段蜡烛在一小块木板上,把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学生方案②:取一段镁带,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 m1。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把燃烧后的白色粉末收集起来并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 m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学生方案③:在小烧杯中加入 20mL 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砂去铁锈的铁钉,将盛有硫酸

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m1。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m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说明:其中方案①和方案②,学生从老师提出的问题情境中受到启发。方案③同学们参考了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由此可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待于提高。此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很重要的。)(5)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对以上实验,产生了如下想法: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②“镁带燃烧后质量变大,是由于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③“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又没有气体生成”;④“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⑤“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肯定不会发生变化”;(6)进行实验再探究。同学们在采纳大家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改实验方案后,再实验就看到了反应前后天平是平衡的。

师生得出结论: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大家达成共识,最后总结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2.试分析中学化学课程的综合化特点。(20分)

答:化学课程内容必须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时代要求。。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来充实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加强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当代人们关心的课题的渗透与融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化学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方向。

1.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相对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接受式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这一点上要逊色得多。正是基于此,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选择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几乎都是接受式。但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相反,探究式学习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例如,课程内容中“活动与探究建议”、“学习情景素材”等栏目的设置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