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1一、问题提出对于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之后,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和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便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
很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为目标的。
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为此,在设计此课教案时,我力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二、教学案例【片断1】1、例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独立分析2、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
生:任选一题独立计算。
师:结合上面我们做的三道题,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生:归纳小结。
(略)3、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围成圆柱体(重叠部分不计),各有几种围法?师:请同学们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检验想得对不对,最后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演示4、想象:绕着长方形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有关部分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怎样?5、这是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单位:厘米请你给它配上合适的底面。
(图片略)三、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片断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片断2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认识圆柱体教案6篇
认识圆柱体教案6篇认识圆柱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比较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像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2、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
3、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易拉罐一次性杯子毛线彩带橡皮泥铅笔白纸等过程活动(一)、组织教学1、教师:(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们长的一样吗?我要把它们放在地上滚一滚,用手轻轻一推,它们滚动的轨迹怎样的?2、幼儿尝试,发现轨迹。
在你们的椅子下面也放着两样和张老师手上形状相似的物品。
请你们拿出来也和老师一样,放在地上滚一滚,看看你们滚动的轨迹是怎样的?3、小结:一个直着往前滚,一个绕着圆圈滚。
(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轨迹的方向)(二)、引出概念“圆柱体”,在操作中感知圆柱体的具体特征。
1、请幼儿找出两个物体的不同之处:请你们把直着滚的放在左边的桌子上,把绕着圆圈滚的放在右边的桌子上。
再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边的东西都是直着往前滚的?而另一边却都是绕着圆圈滚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幼儿结论:杯子的一个圆面大一个圆面小,而罐子的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3、通过测量,引出圆柱体的具体特征:你们凭什么说罐子的上下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今天刚好带来了绳子,我来测量一下。
(教师测量)你们真棒,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
杯子的圆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圆面是一样大的。
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滚的地方随机抽取一个来检测,看看结果还是不是一样的。
(教师边演示边和幼儿一起说)4、数学里面,这种象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面圆面和下面圆面一样大的形状就叫做圆柱体5、判断圆柱体与非圆柱体。
1)出示小鼓: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2)出示圆面一样大而中间凹进去的实物: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6、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众多的物体中,寻找圆柱体:1)老师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线、彩带、橡皮泥、纸和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发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
1.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圆柱与圆锥的关系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彩色粉笔。
2.圆柱模型、圆锥模型。
3.教学课件、教学实验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圆柱体,引出“圆柱”的概念。
2. 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板书及生动的示范,教授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3.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介绍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并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和讨论
•设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
5. 探究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与圆锥的相似之处和区别,展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延伸
1.拓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引导他们观察和探究更多的立体图形。
2.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圆柱的认识》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圆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圆柱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聋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所以我在本课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针对聋生听力受损,语言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了聋生语言的培养,采用双语教学,鼓励聋生自主发言,发展聋生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
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我采用了实践操作法、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
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柱的实物模型。
同时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10篇)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10篇〕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10篇〕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1一、说教材〔一〕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根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学习圆柱外表积必备的根底知识。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各局部名称,特征和侧向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过程与方法: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究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才能。
〔3〕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亲密联络,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三〕我的教学理念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历,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打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四〕本节课我的教学具准备如下:每组准备圆规一个、彩色卡纸两张、小剪刀一把、胶水,学生自带圆柱物品等。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老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发现法;③活动体验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
①观察操作法;②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3、动手操作,深化知识。
4、理论应用,扩展延伸。
〔一〕先来讲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上课,我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生活中的圆柱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问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圆柱可真多!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这时学生会纷纷发言,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圆柱比拟美观;有的学生又会说:把压路机、墙刷设计成圆柱容易滚动等等。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立体图形的认识》中第三节“认识圆柱体”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圆柱体的定义、特征、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圆柱体的形状,理解其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柱体,理解其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立体图形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体的定义、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柱体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如饮料瓶、卫生纸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教学新知(1)教师发放圆柱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其特征。
(3)举例说明圆柱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圆柱体模型,提问:“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征?”引导幼儿回答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学具制作圆柱体,巩固对圆柱体的认识。
(2)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圆柱体,哪些不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柱体》2. 板书内容:(1)圆柱体的定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体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上下底面相同。
(3)生活中的圆柱体:饮料瓶、卫生纸卷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生活中找出至少3个圆柱体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答案示例:饮料瓶、卫生纸卷、圆筒薯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圆柱体有了直观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发现,及时进行指导。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认识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圆柱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圆柱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柱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教学PPT;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视频或进行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圆柱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圆柱的定义和性质:1.圆柱是由一个圆和与该圆共面且平行的两个圆面包围而成的几何体;2.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圆柱的高是连接两个底面心的直线段。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性质:1.圆柱的底面积等于底面上圆的面积;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可将其展开成一张长方形;3.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乘以高求得;4.圆柱的表面积由底面积、侧面积和顶面积组成。
3. 计算圆柱的体积(3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1.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 底面积 × 高;2.学生通过计算圆柱的体积,巩固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计算圆柱的表面积(3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1.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A = 2πr² + 2πrh;2.学生通过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巩固对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同样地,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圆柱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如圆柱的应用等。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或练习题,对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与圆柱相关的实物,如铅笔、杯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物的形状特征,进一步巩固对圆柱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6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章节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如易拉罐、柱子、水杯等,提问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新授(20分钟)1.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结合模型,讲解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
2.探究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模型,感受圆柱的特征。
小组讨论:圆柱有什么特征?汇报交流,总结圆柱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把圆柱模型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观察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当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时,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例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例2:下面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2.动手操作: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强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自己制作一个圆柱模型。
2.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圆柱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圆柱1、找找圆柱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写好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3、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2、操作册:第6册p53。
活动过程: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XX快回来。
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
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
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为后面学习圆锥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成功之处:1.注重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让学生观察转动起来后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
对于这个形状学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对于这个内容背后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掌握。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认识圆柱体》。
详细内容包括圆柱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体的性质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物体。
2. 培养学生运用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重点:圆柱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体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圆柱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料瓶、铅笔筒等。
2. 讲解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如圆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为长方形等。
3. 探讨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柱体的定义和特征2. 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3.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为14cm,高为20cm,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2. 答案:(1)表面积:3.14×5^2×2 + 3.14×5×2×10 = 785cm²,体积:3.14×5^2×10 = 785cm³(2)表面积:3.14×(14/2)^2×2 + 3.14×14×20 = 1274.5cm²,体积:3.14×(14/2)^2×20 = 4390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柱体的定义、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
圆柱的认识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案详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认识圆柱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圆柱的特征;2.学生能够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3.学生能够应用圆柱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与工具:1.教材: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工具: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圆柱的图形,学生使用纸张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与步骤: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圆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什么图形?2.你能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特征吗?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的特征:圆柱有两个圆面和一个侧面,圆面和侧面之间由直线连接。
Step 2:探究圆柱的体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师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πr²h计算,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其体积。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和步骤。
Step 3:探究圆柱的表面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师告诉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S = 2πrh + 2πr²计算,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的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其表面积。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和步骤。
Step 4:应用题训练(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与圆柱相关的应用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例如: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师鼓励学生用纸张和计算器辅助计算,并与同桌讨论解决方法。
教师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分享并讲解答案。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的定义、特征、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6: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更加复杂的圆柱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究圆柱的定义、特征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讨论和解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圆柱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圆柱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具准备:硬卡纸圆柱体,相应电脑课件,尺子,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
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
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4)认识高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
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
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
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3.巩固特征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理解圆柱的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柱的概念、特征。
难点: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圆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思考、操作实践、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柱展开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圆柱展开图、底面圆卡片。
3. 学习任务单、小组合作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铅笔、话筒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圆柱的概念。
2. 观察思考(10分钟)分发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圆柱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相互平行,圆柱的高是指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3. 操作实践(10分钟)让学生用圆柱展开图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圆柱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观察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4. 小组合作(10分钟)分发小组合作记录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圆柱的展开图、高与底面圆的关系,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圆柱展开图,并标注出底面圆的半径、高。
3.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物体,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的概念、特征和展开图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圆柱形水桶的容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测量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2.圆柱的底面与侧面:学习圆柱底面的圆和侧面的曲面特征,了解底面半径与高的关系。
3.圆柱的高:掌握圆柱高的定义,学会测量圆柱的高。
4.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圆柱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曲面。圆柱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家具、日常用品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饮料罐为例,分析圆柱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本节课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圆柱的定义与特征、圆柱的底面与侧面、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圆柱的定义与特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实物,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基本结构,掌握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圆柱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一些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虽然通过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感觉部分学生对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敏感,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标题:《圆柱的认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识别和绘制圆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能准确地识别和绘制圆柱。
2.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圆柱形的,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1. 认识圆柱的基本元素:底面、侧面和高。
2. 学习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所成的立体图形叫做圆柱。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三)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圆柱的高、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柱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圆柱有关的练习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圆柱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
(媒体出示:圆柱。
)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一一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0)
食一个長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像下面这样快速转动-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o)
师:通过刚才媒体的演示,谁能说说圆柱的高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探究二:圆柱的侧面展开
2悯和.的㈣而展斤后足什么形状?妙诃応再展丿I、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物品,把商标纸沿直线剪开,看看,商标纸的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上垂直于底面的虚线。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2)寻求发现
师:我们先研究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再重新包上,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展开,然后又还原成圆柱侧面的过程,然后用颜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分别对应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
三、练习
练习一:(课本P11/做一做。
)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楷出下面圆柱的底面.恻面和高宀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各图的底面、侧面和高。
)
练习二:(课本P15/练习二3。
)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
3 •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驾在括号中。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0)
练习三:(课本P15/练习二4。
)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
4.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图中单位: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各图的底面半径和高的长度。
)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圆柱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圆柱的其它一些知识。
五、作业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