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合集下载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一、引言英语书面语是指书写时所用的英语,它要求规范、正式甚至注重文法,普遍用于书信、文件、档案、书籍文献等.口语,顾名思义,就是人在交流时用到的言语,它要求说话人语言条理、连贯,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恰当的运用重音、节奏、语调,对语法要求不高,尽可能用精悍、短小的句子表达.下面从礼节;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沟通交流三方面将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比较.二、口语和书面语的比较一礼节方面首先,书面语要比口语更正式,书面语更注重文采.但是如果将书面语中那些很多文采的词语或显示语言艺术性的句子用到日常交流中来则会显得说话人笨拙或是故意要与人拉开距离.例如,我们日常见面时打招呼都会用“Hello”“Howare you ”即是陌生人首次见面也只说“How do you do ”但如果你很正式的问一句“How are you recently ”则会显得僵硬、呆板.通常状况下,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就像写作时那样规范正式,人们通常认为他待人冷漠甚至骄傲自大,不可一世.二语法、标点法及句子结构方面在书面语中,作者除了要表达清楚意思之外,更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每一个句子的语法.如果一个人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了错误的语法,就等于这篇文章彻底失败.口语与书面语在文法组织上是不同的.口语可不必跟随文法grammar,只要听讲双方达到有效的沟通就可以,因听者有疑问,可即时向讲者发问,而讲者可从听者的身体语言和神态,知道对方的反应.书面语则不同,因读者在远方或不知名,故文法和句子组织要求严格,以免误传讯息.英语口语的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 是简短和可以较为松散,而书面语则可长可短,句子组织和结构可繁可简,但必定是严紧的.英文商业书信的句子偏向精简,而法律、新闻等文章则较长而复杂,因长句能有效地表达更多内容和资讯.下列是英文口语最常用的十个动词.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 take这十个动词是多义词,试查看看,每个动词的解释占去字典起码两个篇幅.多看英语电影的对白,便发觉以上的动词,在对话中出现次数频密,故多用简单的英语词汇.此外,英文口语常用片语动词phrasal verbs.片语动词是由动词verb加介语preposition 或动词verb加副词质词adverbial particle 组合而成.如bring, come, do, get, give, go, make, put, run,take, turn, throw, tear, stand, send, help 等.Put verb + up with preposition/adverbialparticle 忍受give in 投降show off 炫耀英语口语常以片语动词代替与其同义的单个动词.例如:put up with口语 , tolerate 书面语忍受give in 口语 , surrender书面语投降piling up 口语, accumulate书面语累积come in 口语, enter 书面语进来blow up 口语, explode 书面语爆炸我们叫人进来只会说come in,而绝不会说enter.此外,口语具有其独特的地方:1语句松散自由,如:Are you crazy I can’t leave these men for a baby They’re dying—hundreds of them. Get some woman to help you.2 句子省略不全,如:Oh no Not if trade was good, there wouldn’t be. But ifthings were bad for a long spell,the young ones might go funny.3 词句颇多重复,如:I feel like crying, too But we haven’t got the time Come on, girls, we’re late for the Theater Come on, girls.4 使用填空词语.英语中的填空词语很多,如well, you see,you know, I mean, perhaps 等,还有一些起填空作用的声音,如er,mm 等.这些词语及声音符号既体现了说话者语句的连续性,又给了说话者以思考的时间.5 借助非语言情景,即说话者有时借助周围环境,不需详细说明,而只用it, that 等代替.另外谈话中还可使用自己的body language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三沟通交流方面书面语仅能通过文字来表达,因此要想使对方清楚了解作者的意图,就要求作者的文章条理清楚、思路清晰、书写规范.否则有时只是一个字母或一个单词的误差,就会带来意义上相去千里的差距,即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像英语中最简单的方位介词——in 和on,我们说日本位于中国的东边,应为:Japan is on the east of China.但如果误写为Japan is in the east of China.可能就要引起两个国家主权的纷争了而口语表达就更丰富多样一些,除了文字之外,还可以配之以语音、语调,甚至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比如我们在表达“害怕”时,书面语只能写“frighten”或“be afraid”,要想表明害怕的程度,必须配以大段的文字和许多复杂的形容词、动词等.但在口语中,借以颤抖的声音、惊恐的表情、无助的眼神,意境就完全传达了三、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口语与书面语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显着的区别:口语是借助声音语调表达意思,其交际的双方面对面出现于同一场合,其发生时多是应时即景的;而书面语则借助于文字符号,其受话者一方并不同时在场,或者受话者是谁也不十分明确,其是在充裕的时间里精心选择和周密组织的.认识到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是我们真正学好用好英语的基础.。

《口语和书面语》 知识清单

《口语和书面语》 知识清单

《口语和书面语》知识清单一、口语和书面语的定义口语,通常指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它具有即时性、随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我们与朋友聊天、家庭聚会中的交流、日常工作中的简单沟通等,所运用的大多是口语。

书面语,则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往往经过了更多的思考、组织和修饰,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比如书籍、论文、公文等所使用的语言就是书面语。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1、词汇运用口语中,会更多地使用常见的、通俗易懂的词汇,甚至包括一些方言、俚语和口头禅。

例如:“咱们”“咋整”“甭提了”等。

书面语则倾向于使用更正式、准确和专业化的词汇。

像“我们”“如何处理”“不必提及”等。

2、语法结构口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松散和灵活,有时会出现省略、倒装等情况。

比如说:“吃了吗,你?”“这事儿啊,我知道。

”书面语的语法结构则更严谨、规范,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

像“你吃了吗?”“这件事,我是知道的。

”3、表达方式口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生动、形象,常借助语气词、感叹词和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

像“哇塞!”“哎呀!”“那可太棒啦!”书面语则更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往往通过复杂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进行阐述。

例如:“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语言风格口语的语言风格较为亲切、自然、随意,充满了生活气息。

书面语的语言风格则显得庄重、严肃、正式。

三、口语和书面语的应用场景1、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与家人、朋友交流,去市场买菜,邻里之间的闲聊等,使用的都是口语。

2、教育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时会使用较为规范的书面语,但在与学生互动、解答问题时可能会切换到口语,以使交流更顺畅。

3、工作场合一般的工作交流可以使用口语,但在撰写工作报告、商务合同等重要文件时,必须使用书面语。

4、文学创作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通常采用口语,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场景;而对环境、情节的描述则多运用书面语,增强作品的文学性。

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

例如:
口语 书面语(怎么说?)
妈妈 → 母亲
合眼 → 瞑目
爸爸 → 父亲
脑袋 → 头颅
奶奶 → 祖母
身子 → 身躯
哆嗦 → 颤抖
法子 → 措施
瞧瞧 → 观看
词语之间的比较
读——阅读 挑——挑选 唱——歌唱 病——疾病 睡——睡眠 写——书写 修——修理 喝水—饮水
改——修改 运——运输 住——居住 堵——堵塞 等——等待 静——安静 添——增添 寝室—宿舍
6、我在( 弯弯的 )船里坐。 7、田里长着( 绿油油的)禾苗。 8、姐姐打了一把( 精巧的 )伞。 9、我画了一条( 绚丽的 )彩虹。 10、花生开出了( 黄色的 )小花。
如何捕捉图中有用的信息
仔细观察图片, 你发现了什么?
冬天,小朋友 们在雪地里堆 雪人,玩的很 开心。
如何捕捉图中有用的信息

E.小鸟在天空飞。 书面语:小鸟在天空飞翔。 F.冬天很冷。 书面语:冬天特别寒冷。 G.在医院里我们等了很长时间。 书面语:在医院里我们等待了很长时间。 H.我们住在武汉。 书面语:我们居住在武汉市。
2.运用修辞手法: A.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 书面语:春姑娘到了,花儿们纷纷出 来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B.早上,太阳出来了。 书面语: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口语与书面语
什么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 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 生之后才出现的。
什么是口语?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
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 形式。
所有的民族都有口语。
口语通常是通过声音传播的。
书面语和口语有哪些区别?
书面语比较规范,符合语法; 口语比较自由简洁。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属于词的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属于词的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属于词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词汇可以分为口语词和书面语词。

这两种词汇类型有着各自的特征和用途,掌握它们对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口语词与书面语词的定义和特点1.口语词:口语词是指在日常生活、交谈中所使用的词汇。

它们通常较为简单、通俗,符合口头表达的习惯。

口语词的表达方式直接、简洁,容易理解。

2.书面语词:书面语词是指在书面材料、文章、书籍等方面所使用的词汇。

它们通常较为复杂、正规,符合书面表达的要求。

书面语词的表达方式严谨、细腻,注重修辞和语法。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在表达方式、词汇难度、语法规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口语词注重直接传达信息,而书面语词则更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2.联系:无论是口语词还是书面语词,它们都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掌握这两种词汇类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三、如何提高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1.增加词汇量:多读书、报纸、杂志等,积累更多的高级词汇和表达方式。

2.注重语法练习: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使自己的表达更加规范。

3.模仿优秀范文: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多交流: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5.反思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表达是否存在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语言表达形式。

掌握这两种词汇类型,提高我们的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还能展现我们的语言修养和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法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是其两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定义、特点、规范以及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全面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重要性和规范。

口语的定义与特点口语的定义口语是指人们交流时通过口腔发音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形式。

口语强调语速快、语调生动、语言简洁明了,注重直接的交流和实用性。

口语的特点1.实用性强: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适合在日常场合中使用。

2.语速较快:口语交流通常需要较短的时间来表达清晰的意思,因此语速较快是口语的特点之一。

3.语调生动:通过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书面语的定义与特点书面语的定义书面语是指以书写形式表达的语言。

它守规范、遵循文字的准确性和语法的规范性,注重书面表达的精准和条理。

书面语的特点1.准确性:书面语追求文字的准确性,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语法和词汇使用更规范严谨。

2.严谨性:书面语更注重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以及条理分明。

3.规范性:书面语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口语中常见的口头禅、俚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汉语是一种既包含口语又包含书面语的综合语言形式。

在标准汉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规范有一定的差异。

口语规范1.语速适中:口语交流时要注意语速适中,既不要过快以致含糊不清,也不要过慢以致沉闷乏味。

2.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口语有一定的地域特色,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礼貌用语:口语交流中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对方,注重交际礼仪。

书面语规范1.语法准确:书面语要求语法准确无误,避免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现象。

2.词汇丰富:书面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要善于使用各类词汇,避免重复和单调。

3.结构完整:书面语注重篇章结构的完整和条理性,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逻辑。

口语教案: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

口语教案: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

口语教案: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一、引言最近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讨论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并探究如何正确应用这些差异。

二、一级标题:书面语与口语的定义和特点1. 什么是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

它通常使用规范化、严谨和正式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标准语法规则,并遵循固定格式。

书面语主要用于官方文件、学术论文、报告等正式场合。

2. 什么是口语?口语是指通过口头交流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

它更加随意和灵活,可以包含非正式词汇、省略词或者习惯用法。

而且,口头表达往往伴随着各种肢体语言和声调变化,更能够传递情感和意义。

三、一级标题:书面语与口述行话之间存在的差异1. 词汇选择书面语通常使用正式的词汇和短语,避免使用俚语或口头禁忌。

而在口述行话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有力的词汇,甚至包含一些地方性俚语。

2. 语法和句式结构书面语更注重语法准确性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句子通常比较长且复杂,使用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复杂结构。

而口述行话则更加自由流畅,可能会存在省略、碎句和简化的情况。

3. 对待时间和空间的描述书面表达通常注重详细描述,并且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安排信息。

而在口述行话中,人们善于使用直截了当和简洁的方式表达想法,不太注重细节和顺序。

四、一级标题:正确应用书面语与口述行话的技巧1. 应用场景与目标受众在写作正式文件、商务邮件或学术论文时,我们应该采用书面语风格以保持专业性和严谨度。

但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交流、参加轻松会话时,则可以运用口述行话,以活泼和亲近的方式与人沟通。

2. 适量使用非正式语言在书面语中恰当地加入一些非正式用法和习惯语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使用感叹句、俚语或者流行语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3. 注意口头表达的细节在口述行话中,除了注意谈话内容外,还要关注声音的韵律节奏、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第五节-书面语

《语言学纲要》第六章第五节-书面语

三、书面语的规范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 的用法。其中有些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不 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规范的任务,就是要 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 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 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 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 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 妥善地加以处理。
一、口语和书面语
1.概念: 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 口头形式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 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 “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注意: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是体现书面语 的一种物质形式,但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区别 表达 媒介 口语 用词 句子结构 其他
书面语在口 语的基础上 产生,是口 语的加工形 式,两者的 基本系统是 一致的。它 们是同一种 语言的不同 的风格变异。
联系
听(说) 范围比较 比较短、比 可以有重复、 窄 较简单 脱节、颠倒、 补说,也有起 填空作用的 “呃, 呃”“这个, 那个”之类的 废话
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约定俗成” 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至于那些不 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 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词语,在它们 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 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语言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应该随着语言的发 展不断地进行调整。
书面 语
看 范围较大 比较复杂 (写)
尽量排除废话, 讲究篇章结构、 连贯照应等
注: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是由表达媒介的不同决定的
3.汉字的特点给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带来一些不 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1)汉语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 法却是一样的,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 (2)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汉语书面语就 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汉语 的书面语的词语不是通过“读”的方式,而是直 接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不同的方言区,与当地 的方音挂钩,它的读音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各不相 同。碰到不认识的字,方言区的人只要知道它读 如某字,就用自己方言里那个字的音去读它。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说话)和结果(所说的话)。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 20 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7、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8、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

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

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

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第一节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区别及其特点一、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凡从口(嘴)里传达出的思想信息都叫口语。

说话、谈话、讲话、对话、喊话、发言、聊天、耳语、私语等,统称为口语,或曰口头语、口头语体;凡用书写工具(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

)作用于可以承载文字介质的思想信息叫书面语,或称书面语体。

我们通常挂在嘴边上的“语文”两个字怎么理解?“语”即口语,“文”即书面语;“说话”即口头语,“写文章”(写作)即书面语。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那么,什么是文字呢?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一、文字的作用在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二、通过书面语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三、促进思维的发展。

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别1、为什么口头语和书面语存在差异?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分别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致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

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

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

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2、为什么书面语不同于口语?日常说话,听音就行了,但谈话时,稍微深奥一点的,就常常听不明白了,要问“什么?哪两个字,噢!”,很多人不明白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

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课件

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课件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1 2 3
语言传承 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会影响文化的传承。书面语 可以更加系统地记录和传承文化,而口语则更加 注重口头传承和口耳相传。
文化多样性 由于地域、民族等差异,口语和书面语也存在差 异,这种差异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化交流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也会影响文化交流。书面语 可以更加规范地表达文化概念,而口语则更加注 重交流和理解。
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信息准确性
书面语通常更加准确、严谨,能够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而口语 则可能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产生歧义。
信息传递效率
口语和书面语在信息传递效率上也有所不同。书面语可以更加详细 地阐述观点,而口语则更加注重即时交流和反馈。
信息可保存性
书面语可以更加长久地保存信息,而口语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01
口语交流中,信息传递是即时发生的,要求表达者 快速、准确地传达意思。
02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口语表达通常采用简短、明了 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03
口语中的非正式表达和省略现象较为常见,如使用 缩略词、省略主语等。
书面语的持久性
01 书面语的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因此对语言表达的 准确性和规范性要求更高。
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传统书面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丰富 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促进了语言的创新发展。
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使用
01
跨文化交流的必要 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 变得越来越重要,语言是其中最 关键的要素之一。
02
语言使用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存在 差异,包括词汇、语法、表达方 式等方面。
教育改革与语言规范
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语

书面语与口语

书面语与口语

书面语是书面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口语是人们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辅助手段进行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用非正式讲话的风格说出来的话。

现代书面语以北京话为基础,包含了许多不同层次的语言成分。

汉语口语则分普通话口语和方言口语两种。

书面语跟口语不同,因为说话是随想随说的,甚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写文章则可以从容不迫,反复推敲。

说话面对面进行,有丰富多变的声音,有面部表情、手势及动作,说出来的话即使重复啰嗦,不连贯,欠条理,支离破碎,仍可以让对方听懂。

然而,文章印在纸上,无法直接把丰富多变的声音和神态各异的表情表达出来,只能藉想象和不同的标点符号加以说明。

因此,口语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有重复、脱节、插说;写文章则不同,所用词汇相当广泛,句子常常比较复杂,前后比较连贯,层次比较清楚。

口语一般生动活泼,通俗化;而书面语比较准确、周密、规范化。

口语的特色主要有:句子比较短小、简略及松散;同意重复;追加现象;形象词语多。

口语也有分为普通话口语、方言口语、广州话口语等类别。

然而,较之口语书面语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有特有句式;句子通常较为复杂;层次比较清楚;句子比较连贯;词语的合并式与共管式使用较多。

作文时,你曾被老师批评“过于口语化”吗?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把“孤寒”、“差馆”等广州话方言词写进文章内呢?到底有什么方法避免犯“过于口语化”这个大毛病呢?要避免在写作上犯过于“口语化”的毛病,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一、认识口语与书面语不同的语言要求和表达方法。

口语与书面语有不同的语言要求和表达方法,多做口语与书面语对译练习,有助我们认识两者的不同,在写作时避免“我手写我口”。

二、多阅读文笔流畅的作品,多阅读白话文的典范著作,例如:五四时期鲁迅、周作人、叶绍钧及朱自清等小说作品,一面阅读,一面吸取其中有关描写的词汇和参考别人的写作方法。

三、少接触充斥方言词的书刊。

某些报章、杂志、漫画、广告,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引起他们的共鸣及投入感,往往采用大量的方言词或口语化的句式及词汇,若我们在阅读时不留心、不警觉,很容易误以为那些词汇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书面语了。

语文中的口语和书面语区别

语文中的口语和书面语区别

语文中的口语和书面语区别语文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包含了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

口语是我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而书面语则是正式的书面表达。

虽然它们都属于语文的范畴,但在使用方式、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语文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首先,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选择上有所不同。

口语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生动的词汇,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口语中我们可能会使用“好吃”、“好玩”等词语来形容食物和娱乐活动。

而在书面语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正式、更严谨的词汇。

例如,在描述同样的食物时,我们可能会用“美味”、“可口”这样的词语来代替口语中的表达方式。

因此,词汇选择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一个明显区别。

其次,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法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口语通常更加灵活,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更注重表达意思而不是形式。

这是因为口语更强调即时交流和流畅性。

例如,在口语中我们可能会说“我去商店买东西”,而在书面语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我去商店购买商品”。

书面语更注重语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因此在语法结构上更加复杂和严谨。

此外,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口语更注重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更加随意和随性。

例如,在口语中我们可能会使用省略句、短语和俚语等,以便更好地与对方沟通。

而在书面语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完整的句子和正式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因此,表达方式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又一个区别。

最后,口语和书面语在语气上也有所不同。

口语更加亲切和随和,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口语中我们可能会使用感叹句、插入语和情感词语来增强语气。

而在书面语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客观、中立的语气,以保持文章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因此,语气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又一个明显区别。

综上所述,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选择、语法结构、表达方式和语气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口语更注重直接交流和情感表达,而书面语更注重准确传达和形式规范。

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言的口语与书面语

语言的口语与书面语

语言的口语与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语法结构、词汇使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口语通常用于日常生活和非正式场合,而书面语则更常见于正式场合和书面表达。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语法结构在语法结构方面,口语的特点是简洁、直接,更偏向于口头表达。

例如,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省略现象在口语中非常普遍,这样可以减少重复,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而书面语则更注重完整的句子结构,尽量避免省略,以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二、词汇使用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使用方面也存在差异。

口语偏向于使用口头化的词汇,常常是简单明了的词组和习惯用语,以便更好地与听话者进行交流。

另外,口语中还常常出现俚语、方言和口头禅等。

而书面语则更常使用正式的词汇和书面化的表达方式,注重使用规范、准确的词汇,以保证表达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三、表达方式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口语更灵活,可以使用各种语气、声调和表情来传达语言的意义。

它注重语言的口头表达和非语言交际,更加注重沟通的及时性、个性化和情感表达。

而书面语则更注重思考和精确的表达,通过文字来传达信息,呈现出更具条理和逻辑性的表达方式。

四、适用场景口语和书面语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口语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交流,例如与朋友聊天、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以及商务会议中的口头报告和讨论等非正式场合。

而书面语则更常见于正式文书、学术论文、法律文件和商业合同等正式场合,以及书面表达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和书籍等。

总结起来,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口语注重口头表达、非语言交际和个性化表达,适用于日常生活和非正式场合;而书面语注重文字表达、准确性和专业性,适用于正式场合和书面表达。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目的来选择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属于词的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属于词的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属于词的(实用版)目录1.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定义与区别2.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应用场景3.影响口语词和书面语词选择的因素4.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正文一、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定义与区别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是词汇中的两种不同类型,它们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口语词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口头交流时所使用的词汇,这类词汇通常简洁、通俗易懂,易于口头表达。

而书面语词则是指在书面语中使用的词汇,这类词汇更注重规范、严谨,多用于书面表达,如文章、报告等。

二、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应用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家人聊天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口语词。

例如,我们在谈论吃饭时,可能会说“吃饭”,而不会说“用餐”。

而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撰写报告等,我们会更多地使用书面语词。

例如,在描述一个项目的成功时,我们可能会用“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不会说“项目很成功”。

三、影响口语词和书面语词选择的因素选择使用口语词还是书面语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交际场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汇。

其次,交际对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语言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词汇。

最后,语体风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语体风格,对应的词汇选择也有所不同。

四、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要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首先需要积累丰富的词汇。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背诵等方法,增加词汇量。

其次,要注意观察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语言表达,从中学习、模仿,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多加练习,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表达更加熟练、自然。

总之,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的词汇类型,它们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一)定义和特点1、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

(一)定义和特点1、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

象。有必要采取措施,改革书面语,使言文一致。
练习
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解释下列观点的正确与否。
1.文字是语言的第四要素。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因此,有多少种语言就 有多少种文字。” 3.图画记事和实物记事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 4.汉字的一个字不一定是一个音节,但肯定是一 个语素。

“重文轻语”,中外都如此,现在情况已经 有很大改变。口语也可以像书面语一样异时、 异地传播。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
人们可以看到、模仿以前的书面语,却不能听到先
前的口语;经典权威性的文本往往以书面语形式保
存,人们不敢轻易改动。
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发常现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一)定义和特点
1、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进
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 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 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话”和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 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起推广共同语 的作用。 口语::快、脱口而出、语调、节奏、身势、情景等相帮 助;用词量窄、句子短、结构简单、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 象,多废话。 书面语:没有伴随因素;用词量大,句子复杂、少废话、
讲究篇章、连贯、照应。 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特有的特点:古今分野不分明;难以起 推广共同语的作用 2、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 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
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也可见于口头,
如新闻广播。
历史上,一般都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一、定义1、口语:口语指的是在实际的语用环境中口头表达的语言,它根据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变迁、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形成多样的表达方式与语言习惯。

2、书面语:书面语是指出现在文字档案形式中的语言,它结构单一,规范而准确,拼写、语法规则较严格,经过编辑润色的文本便是典型的书面语。

二、区别1、用法不同:口语比较随意,可以用一些词语、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书面语一般用来写作,严谨、正式的文字来表达,有它自己的语法规范。

2、使用场景不同:口语在社会生活场景中是比较常见的;而书面语一般是用在文学著作、新闻方面,在书面记录中使用比较多。

3、集体特征不同:口语分布比较广泛,地域性比较明显,随着时代变化有较大的变化;而书面语比较规范,集体特征在使用前有一定的要求。

三、关系1、普适性:书面语规范运用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而口语把一些书面语中风格凝练,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正是书面性中较为欠缺的,口语能给书面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灵活性:口语在语言方面比较灵活,可以满足不同语境下的表达需求;书面语既考虑表达,又考虑结构清晰、严谨正确,此即它的优势所在。

3、表达性:口语在非正式的语境下反映的是现实的生活,有更大的情感与主观性;书面语反映的是一种理性的文化思想,是一个文明文化的表现。

四、应用1、口语:口语经常用在日常交流、家庭沟通中,如变动发音、夸张语言等,可以引起更加实时的表情、细致的味道,而且口语更多的状态是无秩序的。

2、书面语:书面语更专注于客观的事实表达,如纪录性的文体、传记性的文体等,书面语它的艺术特点在于表达的正式严谨,细腻的用词等。

五、总结简言之,口语主要是日常的实用语言,在用法、使用场景上有一定的要求;而书面语则更重视客观展现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彼此发展的关系,在现实实用中可以结合运用,从而高效完成各自角色定位下的工作。

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与书面语

口语与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

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

口语,也叫做“口头语”,是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

一般来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理解时,对语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但不如书面语严谨。

书面语也叫做“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

是文字产生后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它比口语精确严谨,利于规范。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

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

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而书面语与口语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

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

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

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

“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同样的,二者在语法,词汇,句子结构,内容等方面都不同。

口语通常是短句,条理性不强,多用表达感情,发表意见,拟声词拟态词多用,有专用语汇。

书面语要求有很强的条理性,和清晰的脉络,而且常常会出现比较长的句子,多用描写,说明,阐述性文字,有专用语汇,有时口语可用于书面,如书信,引用等。

那么口语和书面语的之间还有什么差异呢?口语和书面语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写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如何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是写作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从语言的角度讲,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交际的工具,都有沟通的功能,都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

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

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
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
一、口语语体
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最生动,最灵活,最富于变化。

与书面语体相比,在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用词]
1、表现日常生活、具有实体意义的词语较多,而表现抽象概念的词语用得较少。

如——
这人够酸的。

(指不通人情又自作多情)
真帅!(指有风度有气派)
这件上衣真够派的。

(指时髦、有档次)
三句中都是用实体词表示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

2、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感叹词用得较多。

如——“众位亲友,我们先走一步,我们得拾掇拾掇去,新安家呀!”
她们这位老姑娘啊,……年纪不大,三十挂点零,嗬!心里算计啊!打来到这里就好端端的,别的什么话也没说,笑笑呵呵,等到这时候才说话:“二哥、三哥就这么走吗?”
“老妹子,您这儿坐着吧,我们不等吃晚饭啦,我们得去安置安置。


[句式]
灵活自如、简短明白、语序多变是其三个主要特征。

如——
喂,阿弟,买洋伞么?便宜货,一只洋伞卖九角!看看货色去。

(句子简短,容易明白)
()多少钱一斤?()八毛()。

(省略成分)
不说不笑不热闹。

(紧缩语言成分,把复句变成单句)
等一会儿我。

(成分倒置)
二、书面语体
是在口语语体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口语语体的加工形式。

书面语体一般比较舒展、严密,词汇量也较口语丰富。

口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应用

口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应用

口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应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交流。

口语语言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表达方式,而书面语言则是指书面文字的表达方式。

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和应用场景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口语语言更加直接、简洁,注重交流的实用性和即时性。

在口语语言中,人们常常使用简短的词语和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如,我们在日常对话中会使用一些俚语、口头禅和缩写词,这些都是口语语言的特点。

相比之下,书面语言更加正式、规范,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书面语言中,人们通常使用完整的句子和较为严谨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次,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口语语言更加灵活,常常使用简单的句子结构和口头禅。

人们在口语语言中可以使用省略、重复和模糊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口语中我们可能会说:“你去哪?”而在书面语言中应该写作:“你去哪里?”相比之下,书面语言更加严谨,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人们在书面语言中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结构、正确的语法和严谨的表达方式。

最后,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

口语语言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

我们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交流时通常使用口语语言。

口语语言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意思。

相比之下,书面语言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

我们在写邮件、报告和文章时通常使用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更加正式、规范,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在实际应用中,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口语语言适合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意思。

而书面语言适合于正式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在学习语言时,我们需要掌握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基本规则和表达方式,以便在不同的场合中灵活运用。

简述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简述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简述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与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用词、语法结构和语气等方面存在差异。

口语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而书面语则是书面文本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虽然两者都是用来交流和传达信息的工具,但它们在使用场合、目的和特点上有所区别。

口语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通常更为简洁、直接,更注重表达意思而不是形式。

人们在口语中往往会使用缩略词、俚语、口头禅等口语特点来增强交流的效果。

此外,口语更注重语音语调、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可以通过语气、语速、音调等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

因此,在口语中,人们可以使用一些非正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适应交流的需要。

相反,书面语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学术论文、公文、新闻报道等。

书面语要求更为准确、规范,注重语法结构的规范性和词语的准确性。

人们在书面语中会使用较正式的词汇和句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此外,书面语还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需要通过段落和标题来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因此,在书面语中,人们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写作和修改,以确保准确和规范。

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源于口语。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书面语则是对口语的规范和扩展,它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适应正式场合的需求。

口语和书面语的相互影响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口语和书面语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和限制。

口语通常更具有即兴性和灵活性,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对话对象的理解来调整语言表达方式。

而书面语则需要经过思考和策划,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此外,口语中常常会出现口误、重复和不完整的表达,而书面语则要求更为严谨和完整。

因此,人们在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时需要注意适当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交流的顺利进行。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用词、语法结构和语气等方面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区别及其特点一、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凡从口(嘴)里传达出的思想信息都叫口语。

说话、谈话、讲话、对话、喊话、发言、聊天、耳语、私语等,统称为口语,或曰口头语、口头语体;凡用书写工具(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签字笔。

)作用于可以承载文字介质的思想信息叫书面语,或称书面语体。

我们通常挂在嘴边上的“语文”两个字怎么理解?“语”即口语,“文”即书面语;“说话”即口头语,“写文章”(写作)即书面语。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那么,什么是文字呢?什么是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

一、文字的作用在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二、通过书面语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三、促进思维的发展。

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区别1、为什么口头语和书面语存在差异?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分别是由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致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

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

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

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2、为什么书面语不同于口语?日常说话,听音就行了,但谈话时,稍微深奥一点的,就常常听不明白了,要问“什么?哪两个字,噢!”,很多人不明白口语与书面语是有区别的。

口语有语言环境,有上下文,看见提着篮子的就知道人家在说菜。

而不是说别的。

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如语言积淀、语言素质、语言环境、语言机制等。

它还需要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如观察力、辨析力、捕捉力、感受力、表现力、调控力等。

被狭义理解的语言功力,只不过是表层语言的操作技术,并非切实的语言功力。

但语言是为表达而存在的,总要进入“由己达人”的程序,各种能力必定凝结、落实、体现在语言(包括副语言)上。

世界上思维精细而语言粗疏的人很多,只有思维精细而语言精到的人才有条件进入语言传播。

而思维的活跃,往往造成其多向性、复杂性、模糊性、个体性等问题,只有语言功力才能使其走上选优性、简约性、明晰性、畅达性的传播之路。

那种认为思维有什么语言必然显露什么,因而只管思维的新颖独特而不论语言表达得是否准确,把语言需要的表达自觉降为语言本体的表述自在,是对语言功能的弱化,对语言功力的漠视。

思维的满足同语言的萎缩制造了崇尚口语的幻觉,其目的在于把接受主体的的注意力引向某种修辞方法,把接收主体的听觉局限于隐喻解读,用貌似高深的句式转换、出奇制胜的词语拼合,力图解构遣词造句的常规,颠覆深入浅出的质朴,从而使口语失去存在的价值。

如果有一定的语言功力,便不致于在有声语言中以固定语势、加快语速去有意凸现思维的态势,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走向反面:掩盖了思想的光芒,稀释了感情的浓度,堵塞了美感的通道,屏蔽了个性的魅力。

有时竟怀疑:语言主体的作用究竟是为了口头的表达,还是为了写作的文采?有时更怀疑:与其听这一席话,还不如去看这一篇文。

听说话,稍纵即逝,如不明白,就不容易捉模;看文章,历历在目,如不理解,反复阅读或求教于人,仍能连续下去。

“怎么想就怎么说”是不行的,大众传播要求的是为大众着想,更要对大众说话。

只有学会正确的表述,准确的表达,才能被大众感知、被大众理解。

写作是如此,有声语言更是如此。

而这,从思维活动的起点就要把握住,并延续到表达的终点。

广播电视传播,必须善于聚集全人类的精华,必须善于把它们传播给期待着的大众。

任何个人的思维都不过是狭小的领域,单枪匹马打天下,行之不远便会夭折的。

因此,企图用思维的满足营造口语至上的氛围,无法推托使语言萎缩的责任。

20世纪的语言哲学正以不可抗拒的排山倒海之势,从思维阶段转向语言阶段,从说(写)什么转向怎样说(写),并将迎来美学的新世纪!3、如何看待口语中的书面语和书面语中的口语?口语是用来说的,书面语是用来写的。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表现形态。

两者在语言特点上是有差异的。

1)比起书面语来,口语有以下特点:①、口语比较直接、感性,往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经过心的过滤和斟酌,更接近心理真实;②、口语比起书面语,更具有情景性、动作性,更讲究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口语比起书面语,③、用词范围比较狭窄,可以重复、脱节、颠倒、补说,可以有大量的语气词和“这个”、“那个”之类的带有个性特征的习惯性的废话。

口语中的书面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积极的口头书面语,比如在正规、庄重的公众场合所说的语言,如新闻广播、演讲、领导讲话、报告等;一种是消极的口头书面语,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有些人说话“学生腔”、“打官腔”、“酸文假醋、娘娘腔”等。

2)书面语中的口语,比如通俗读物中的口语、剧本小说里的人物语言、法庭上的供词、证言记录等。

书面语比起口语要正规、理性、整齐、文雅,更符合生活中的正规、公众场合的语境,所以公众角色在一定的合适的语境里,说书面语完全是应该的。

试想,国家主席主持仪式欢迎外国总统访华,上来一句不是:“总统阁下,欢迎您来中国访问”,而是“哥们,吃了么?”岂不笑话?在书写中加入口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

小说中口语的运用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使作品更真实,更具有生活气息。

试想,《高山下的花环里》雷军长骂娘那一段,不是“奶奶个熊,谁敢把后门开到战场上,我就让谁的儿子去炸碉堡”,而是“我们要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艺术魅力岂不大打折扣?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和台词,都是口语,只不过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而已,但同日常口语还是有区别的。

一句话,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表达的目的、表达的对象而定,要符合具体的语境。

4、口语与方言的关系,方言是否能拓展口语的宽度口语是从语言使用的方式来划分的,与它对应的是书面语。

方言是按照使用语言的地域范围来划分的,与它对应的是共同语。

(从说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普通话)。

口语和方言是两组划分标准不一的概念。

有书面语的方言,也有口语的方言;有普通话口语,也有方言口语。

方言的特点是地域性,口语的特点是日常性。

两者都有个性,都鲜活,都富有人性气息和生命感。

我是赞成在写作中加入方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加大了口语的宽度。

他不但使文本更具有地方色彩,有地域文化特色,而且能使读者了解某个地域的人群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

但使用方言和使用口语一样,也需要有个“度”的问题,否则容易造成阅读障碍。

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1、口语的特点——通俗、明白、形象、生动、风趣(幽默);2、书面语的特点——准确、含蓄、庄重、典雅、诙谐(幽默);古人强调“修辞立其诚”。

“修辞”能“立诚”,这对人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人的群体来说有治国安邦之用。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

是知文之用,远矣大矣!”(刘知几《史通》]孔子也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会有“一言而兴邦或丧邦”的情况。

西汉代学者刘向在《说苑》中更是从“尊君重身,安国全性”的效用上来认识修辞:子贡曰:“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

”《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

”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

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

”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

就是说,郑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子产能言善辩,精于治国,为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赵武所钦佩,楚庄王曾想推翻周室,却被能言善辩的东周大夫王孙满折服,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使得六国安定,蒯通善于外交辞令而使得刘邦脱险,所以说会说话不仅能够树立君王的威信,提高自身的价值,而且可以安邦治国。

因此说言辞必须认真的学习,游说的话语一定要说得恰到好处。

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一样话,百样说”,不同的说法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某市高中语文试卷出了这样一道题——妻子晚餐还多做了两个丈夫爱吃的菜。

这句话从语法的角度说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理解上发生了歧义:1、妻子晚餐做的菜,两个丈夫都喜欢吃;(并没有两个丈夫,只有一个。

)2、妻子晚餐多作了两个菜,丈夫很喜欢吃。

此话之所以发生歧义,就是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致使人发生了误解。

举例一、表达年龄的词语很多——年纪、年岁、年龄、年事、妙龄几何;岁数、多大、几岁等,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

比如,记者采访一位运动员,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记者:听说你要退役,是真的吗?运动员:是想退役。

记者:为什么?运动员:我现在年纪已经太大了。

记者:可你才17岁啊!运动员:不,我已经19岁了。

这里,“年纪”一词用词不当。

一般说来,从事体操运动的年龄不宜过大,但不到20岁的人就用“年纪”一词不妥,改用“年龄”就比较合适。

因为“年龄”是书面语,没有附加意义,常作为没有年龄限制的标志,在一般的履历表中有一栏是“年龄”,但不能写成“年纪”、“年岁”、“年事”、“妙龄”、“岁数”,因为这些词语要么用于表示具有实际年龄标志的情况,要么用于口语。

举例二、开除、辞退、炒鱿鱼——举例三、“未名湖默然于轻松翠柏之中,湖畔垂柳青青,绿杨依依,洁白地银杏,映衬着湖中微微荡漾的蓝天白云,前年的古柏呵护着岸边凛凛肃穆的绿阁红楼,轻风拂来,明净的湖面堆起丝丝笑靥,惹得四周心旌摇曳,漫步湖畔的莘莘学子,也因她的明媚,不知会荡起多少青春的梦漪。

”这里——湖畔——湖的岸边湖边青青——青荡漾——晃动笑靥——酒窝摇曳——摇动梦漪——梦想之所以不用口语词,而用书面语,就是因为书面语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引起读者对未名湖的美感体验。

另外,“湖畔”多用于散文、诗歌等要求高雅的交际领域中。

比如,我国20世纪上半叶涌现出的“湖畔诗人”,写成“湖边”诗人,显得乏味,不如“湖畔诗人”富有诗意,引人浮想联翩。

举例四、再比如,一些有修养的人称呼对方的孩子,女性为“令爱”“千金”;男性为“令郎”“公子”,而不称“女儿”“丫头片子”或“小子”“带把的”当然,有时为了交际需要,也会出现“雅”和“俗”的相互转换——举例五、比如:中南海避暑山庄——听起来很雅致,给人以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