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 电 子 与 通 信 工 程 申报单位名称: 淮 北 师 范 大 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2013年12 月18 日填
论 证 报 告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和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所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电子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对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内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多分布在合肥地区,在皖北地区尚无这一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由于地域差别,皖北地区引进高端人才相对较难,制约了企业以人才支撑技术发展的进程。因此,在皖北地区设立此硕士专业点十分必要。
我校申报的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相关支撑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类”建设已有十多年的历程,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适合研究生培养的优良设施。相关学术性硕士授权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软件工程”为硕士专业的招生、培养提供经验借鉴。学院与十多家电子与通信类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为电子与通信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高度重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将此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对象,为此硕士专业培养提供了保障。
(一)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用型高级人才需求快速增加。
从全国需求看,电子与通信企业数量增加快,人才需求量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近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与通信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撑,但与我国电子与通信产业发展需求相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仍有很大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10816家增加到2013年12456(截止2013年9月)家,以每年近千家的速度增加,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多万人,比2005年增长329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5年的8%提高到10%。“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中电子与信息从业人员将达1300万人左右,再加上其他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就更多。在这些人员中,按照5%的应用型硕士需求比例,硕士需求将增加25万人以上。特别是在智能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智能检测、多媒体信息处理、电子器件设计与封装等方向上,
高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员更是供不应求。
从省内需求看,相对于其他行业需求而言,人才需求量较大,对电子与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速度快。安徽省电子与通信类规模以上企业由2011年的37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460多家,再加上中小型企业及私营企业,数量就更多。从业人员由2011年的15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2万多人。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近5年,就业需求岗位将增加16万人左右,对应用型硕士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500人左右。
从学校周边看,皖北及其周边地区有300多家电子与通信企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按照企业数量每年10%的增长速度,对此专业应用型硕士需求每年将增加150多人。目前,这些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数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很多企业现有的员工中,应用型硕士比例还达不到5%的比例,因此,在不影响员工工作的前提下,采用就近培养方法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对皖北及周边电子与通信类人才队伍的充实十分迫切。
在我校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具有良好的生源条件,每年招生30-50人有充足的生源保障。首先,在皖北、鲁南和豫东地区,尚无一所具有电子通信硕士专业授权点的高校。从企业的需求看,多数电子与通信企业都想通过继续培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为电子与通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其次,在皖北及其周边的高校中,每年电子与信息类本科毕业生有1000多人,其中有几百人留在皖北及其周边地区,我校的二本和三本每年都有电子与通信方向的毕业生近300人,每年在皖北工作的有近百人,这些人中,很多都有几年的工作经历,也是我校电子与通信硕士专业主要生源之一。此外,学校周边地区有20多所的高职、高专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都迫切需要在职进修,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每年毕业的应届本科生也能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提供部分生源。最后,我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已设置十多年,相关学术性硕士授权学科也设置多年。学校具有良好的师资、设备及其他硬件条件,与十几家企业共同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我校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点,符合专业布局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源条件,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定位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为电子和通信相关企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在加强职业道德、创业精神等方面培养的前提下,培养学位获得者在智能控制及自动化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智能检测及多媒体
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培养对口人才,促进地方企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
依据我校的“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中的人才培养规划,制订了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未来五年建设和发展规划。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
专业硕士培养强调人才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先后到石家庄、合肥、徐州、南京等地方就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回来后组成导师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体现企业人才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满足基础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开设宽广的专业选修课,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在职和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在职学习,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职硕士必须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时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这些都保证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四)质量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
在我校“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建设领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企业导师和相关行政领导组成,全面负责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强化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对硕士点建设的职责,成立硕士专业培养建设委员会,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科学决策。制定了双导师职责条例,明确双导师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指标,做到分工明确。制定了团队考核制度,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创新团队的考核和激励。
(2)经费保障
学院在研纵向科研经费700多万元,横向项目经费800多万元。未来三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计划三年共投入经费500万元用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保证人才培养的经费需求。
(3)师资保障
多年来学校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团队。如与淮北矿业股份公司通讯计算机处合作,建立了信息与控制教学团队;与淮北市供电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合作,成立了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团队,此团队获批淮北市第三批“555”产业创新团队。与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生物仪器研发团队。学院现有电子与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