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概述习题说课讲解

第一章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国务院设立了审计署,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也设置了各级地方审计机关。
A 1983年9月B 1982年9月C 1994年5月D 1993年5月2.以下不属于审计假设的是( )A审计可验证假设 B内控制度绝对保证假设C审计可信赖假设 D无反证判定合理假设3.以下()不属于审计的职能。
A经济监督 B经济鉴证 C经济评价 D、经济管理4.( )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A1983年 B1994年 C1993年 D1995年5. ( )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A1983年 B1994年 C1993年 D1995年6.中国第一家事务所是()。
A.立信事务所B.潘序伦事务所C.正则事务所D.上海事务所7.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审计对象的本质是指()。
A.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B.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C.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D.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8. 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其相应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大。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阶段,审计范围为会计分录B.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完善阶段,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C.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阶段,审计范围为全部财务报表D.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阶段,审计范围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9.李民是保定市居民。
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如果李民仅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还不能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A.高等专科学历B.中级会计师职称C.拥有ACCA证书D.高级经济师10.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团体会员的是( )。
A.会计师事务所B.7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科研团体C.企业集团的审计部门D.注册会计师理事会11.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的范围,不包括()。
汉语名词的发展

(二)时态助词的产生,是汉语语法的一 大发展。“了”表完成,“着”表进行, 体现了汉语语法的严密化。 (三)处置式的产生,也是汉语语法的一 大发展。“把”字句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 面,突出了处置的对象,把处置的行为加 以强调,有利于思想的表达。 (四)补语的发展。 (五)量词的发展,名词、代词的词尾的 产生,也都表现了汉语语法的严密化。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就不容易断定了; 但已有了词尾化的迹象。例如: ①胸中正,则眸子瞭焉。(孟子· 离娄上)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史记· 项羽本记)
魏晋以后,到了中古代,词尾“子”字逐渐普遍 应用起来了。例如: 2.凡五榖种子,浥郁则不生。(后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 3.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唐李延寿《南史· 刘子 遴传》) 4.客户有一小宅子。(唐薛调无双传)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6.小片慈菇白,低丛柚子黄。(元稹景申秋诗) 以上可以证明,在中古时代,名词词尾“子”字 已经很发达了,并且它有构成新词的能力。
2、普通名词的前面,也有加“有”字的,例如: ①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尚书· 益稷》) (左右:帮助。翼:辅佐。我想帮助百姓,你要 辅佐我。) ②盤庚遷于殷,民不遷有居。(《尚书· 盤庚上》) (殷:地名,今河南安阳。适:往。有居:处所, 指新居。) ③發彼有的,以祈尔爵。(《小雅· 賓之初筵》) (的:靶心。祈:求。爵:酒杯。一箭射中靶心, 求得你的酒一杯。) ) 注意:并不是一切切名词都能具备这种形态的。
2.无生之物,或有生而无所谓初生者,“儿”字 的词尾性就非常明显了。例如: ①小车儿上看青天。(邵雍小车吟) ②船儿傍舷回。(梅尧臣诗) ③皆以新葫芦儿为遗。(东京梦华录) ④簾儿下见个佳人。(《宣和遗事· 亨集》) 王力先生说,如果作一个比较谨慎的说法,应该 说词尾“儿”字是从唐代才开始产生的。 小称容易发展成爱称。但是,就普通话来说,只 有“儿”字发展成为爱称,“子”字没有发展为 爱称。在开始变为词尾的时候,“儿”、“子” 不一定念轻声,“儿”在律诗中尚可作韵脚。在 今天某些方言里,“儿”字仍独成一个音节。
安全管理部分

第一讲
概述
目前,管理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管理是为实 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 物质资源的过程。
安全管理是管理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企业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安全管理:
定义
以安全为目的,管理者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协 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借以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 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培训科
郑州煤炭高级技工学校
第一讲
概述
一、安全 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 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这是人们的传 统认识。
系 统 安 全 工 程 的 观 点
定义1: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 普遍接受的状态。 定义2: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 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定义3: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 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 时间的损失。
第二讲 安全管理 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的意义: 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 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 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参谋支持功能 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 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监督保障功 能 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 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 综合协调功能
第一讲
概述
判断46: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生产 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危害。()
单选45: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生产 系统中人员免遭( )的危害。
A危险 B 不可承受危险 C 有害因素 D 意外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原创版】
目录
一、中国革命史的第一章概述
二、中国革命史的第一章主要内容
1.中国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和领导者
3.中国革命的主要事件和成就
三、中国革命史的第一章的历史意义
正文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革命的背景、起因、主要力量、领导者以及主要事件和成就。
中国革命的背景和起因主要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西方列强的
入侵。
自 19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割据,使得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中国革命的爆发。
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中农民和工人是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由于受到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工人则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也成为了革命的重要力量。
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是中国共产党。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积极组织和领导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包括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中国革命史的第一章对于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章内容不仅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背景和原因,而且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和领导者,以及革命的主要事件和成就。
第一章 概述 xush

实验第一阶段的结果:
与控制组相比, 与控制组相比,三个实验组中参与者的合作水 平显著要高, 平显著要高,证明了奖惩制度对提高合作行为 的有效性。 的有效性。
实验的第二阶段: 实验的第二阶段:
实验内容:撤销了奖惩制度, 实验内容:撤销了奖惩制度,观察参与者愿意 贡献给团队的合作量。 贡献给团队的合作量。 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 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他们发现此时曾用过奖 惩制度激励的团队成员, 惩制度激励的团队成员,合作量显著低于上一 阶段, 阶段,且合作量居然低于控制组成员在第一阶 段实验的合作量! 段实验的合作量! 更令人意外的是, 宣灌组”被试的合作量, 更令人意外的是,“宣灌组”被试的合作量, 不仅在第一阶段大大高于控制组,而且在“ 不仅在第一阶段大大高于控制组,而且在“宣 撤出之后,其小组成员的合作量依然保持, 灌”撤出之后,其小组成员的合作量依然保持, 显著高于控制组。 显著高于控制组。
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了解国家战略 和重大方针政策是智者所为,是责任所在。 和重大方针政策是智者所为,是责任所在。 2010年4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颁布; 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 北京召开。 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是“确立我 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 战略选择”。——胡锦涛总书记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才强国战略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 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 新人才, 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 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六、文化学概述
1、文化学的起源
“文化学” 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1838年,德国学者列 列 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术语,主张进行文 维·皮格亨 皮格亨 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1871年,英国的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 中将“文化学”概念从德语世界引入英语世界,并给“文 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文化学来自人类学,是对人类学的细化。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三、文化的分类
3、从状态来分: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劳克洪将文化分为 :
显形文化:具有符号特征的各类文化事实,包括物态的、 行为的以及精神文化中被物化了的。 隐形文化:是指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 克莱德·克劳克洪:“显形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 的规律之中,它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 来。……然而,隐形文化却是一种二级抽象。在这里, 人类学家所推断的是最不一般、最少共性的特征——看 来它们确实是构成文化内容多重性的基础。……隐形文 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而显形文化既有内容又有结构。”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章 文化概述
饮食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2、认知的功能
文化的认知功能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 造能力。 对于文化的认知首先表现在对于文化的学习上,并且在 此基础上创造,形成新的文化内容,开始新一轮的文化 认知。 文化的认知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获得。教育也是一种传 播手段,通过知识的传授,可以省略直接实践的环节来 认知许多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理想国第一章部分概述

理想国第一章部分概述第一章主要部分为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之间有关财产和老有所福的辩论,以及后来与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之间有关正义的定义的辩论。
这一部分最开始于比雷埃夫斯港,苏格拉底和格劳孔一起参加完赛会游行和女神祭祀之后,被玻勒马霍斯要求留下,并让苏格拉底与之辩论,证明比他强。
在玻勒马霍斯家中,苏格拉底首先和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聊天,克罗法斯已是垂暮之年,苏格拉底问他:已经跨入‘老年之门’的您认为晚年是痛苦的还是怎么样的呢?克罗法斯则认为年老不应该是成为苦的源泉,自己并没有觉得是在受罪。
老年了反而让人清心寡欲,心平气和,认为痛苦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
苏格拉底则说克洛法斯没感觉到痛苦是因为他有庞大的财产。
克洛法斯回答万贯家财的好处可以让人不用去作假或者骗取,一生待人公道对神虔敬,一生快乐老来安宁。
于是引起了有关正义的讨论。
克洛法斯识趣的离开,转而由他儿子玻勒马霍斯代替他与苏格拉底讨论。
有关正义的定义,玻勒马霍斯认同西蒙尼德所说的‘欠债还债就是正义’。
而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例子,原主头脑不正常的时候,还要把代管的无论什么东西归还给他?玻勒马霍斯想了想认为确实不应该把对原主有害的东西归还。
苏格拉底认为西蒙尼得所谓的还债,是:正义就是还给每个人合适的东西。
而什么是合适的还债呢?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坏人。
’苏格拉底随之又举例说,医术在给生病的人,佐料给肉食,舵手在航海时发挥作用,如果按照玻勒马霍斯所说的‘对朋友做好事,对敌人做坏事’那么医生、舵手,正义者只有在他们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才被称有用处吗?但玻勒马霍斯不同意,他觉得正义在和平时期也是有用的,种田是为了获得庄稼,制鞋是为了得到鞋子,正义在订合同立契约上也是有用的特别是在合伙关系中。
苏格拉底则举例,下棋时一个好而有用的伙伴是下期高手,奏乐时琴师才是较好的伙伴。
玻勒马霍斯者转为说,要把不花钱的事情除外。
但苏格拉底又说,在你的财产需要保管的时候正义是有用的,但使用财产的时候就是技术有用了,从而得出玻勒马霍斯的结论为技术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苏格拉底接着说,如果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第一章 文档概述

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作用分类 (1)专用公文。这是机关各部门在各自的业务 范围内专门使用的业务公文。 (2)技术公文。如说明书、图表等,在行政公 文中一般作为附件使用。 (3)通用公文。 2、按方向分类 (1)下行文,这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单位的 行文。如命令、通知等。
(2)平行文,这是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包括平 行机关单位之间的行文。 (3)上行文,这是下级机关单位向上级机关的 行文。行政公文中有请示、报告和议案。
1.3.2 政府电子文档应用中的法律问题 1、确定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必要性 2、电子文件的证明力 3、电子文件证明力的判断 对于证据的证明力法学界具有普遍意义的 看法是,证据的证明力取决于其客观性(即证 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关联性与合法性。 4、加强立法、确保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5、从技术上保障电子文件法律效力 6、管理技术保障电子文件法律效力
第一章 文档概述
1.1 文档的概念
1.1.1 文件与文档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其实质就是对管理 信息的处理过程. 1.文件与文档的一般概念 (1)对文件的理解.”文件”一词在英文中常用 2333document、file或record来表示。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相关条目,对文 件与文档的解释如下。
(1)具有法定和准绳作用。 (2)具有领导和知道作用。 (3)具有沟通和合作作用。 (4)具有宣传和教育作用。
1.2.2 政府文档(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是指公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要 求和标识的规则,还包括用纸、装订和文字排 列要求。
1、公文用纸、排版与印装 (1)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公文用纸一般 采用国际标准A4型,左侧装订。张贴的公文 用纸大小,根据实际确定。 ①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②公文用纸订头(左白边)为:28mm±1mm。 ③版心尺寸为:156*225mm(不含页码)。 (2)排版规格、图文颜色与印刷装订要求。公 文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正文用3号仿宋 字,一般每面22行,每行28个字,未作特殊 说明,公文中的颜色均为黑色。
第一章 宪法概述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钦定宪法: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民定宪法: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 协定宪法: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 4、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的历史 一、宪法的产生条件 1、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民主思 想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 宪法产生的现实物质条件。
4、北洋政府期间,宪法性文件主要有1913年 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袁世凯执政时制定)、1914年的《中华民国 约法》,(又称“袁记约法” ,袁世凯执政 时制定) 、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 “贿选宪法”(曹锟) )、 5、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期间,1925年制定的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31年的《中华民 国训政时期约法》、1936年的“五五宪草” 和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4、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 通过了1978年宪法,史称78宪法。 对78宪法的评价: 1978年宪法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左”的 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5.现行宪法:82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 议通过了1982年宪法,史称82宪法。 该宪法是一部内容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宪法。
二、早期的宪法及其内容 (一)英国早期的宪法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资中产 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间的妥协而告终, 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同新贵族结成联盟,迫 使国王签署一系列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 权力的宪法性文件,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 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 “权利法案”,以及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等。这些属于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最早的宪法。
2、原则性; 3、高度稳定性; 4、广泛性; 5、无具体惩罚性。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变电技术—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一、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流制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是指从电力系统或一次供电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 压、变相或换流(将工频交流变换为低频交流或直流电压)后,向电 力机车负载提供所需电流制式的电能,并完成牵引电能传输、配电等 全部功能的完整系统。电流制是指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网的供电电流 种类。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直流制和交流制。
③三级负荷。是指不属于上述一类和二类负荷的其他负荷。如: 农村负荷等。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
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前两种又称为小电流 接地系统,后一种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第一章 概 述
总结: 线路首端至末端损耗组成:绕组损耗(5%)+线路损耗(5%) ①普通线路:首端高10%,末端为线路额定电压。 ②连接发电机:首端高5%,末端变压器高5%。 ③连接短线路发电机:首端高5%,末端为线路额定电压。
第一章 概 述
2、电能的电压指标 (1)电压偏差
电压偏差是指用电设备的实际工作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差值,通常 用百分数表示。
太光发电是不通过热过程而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电能。 7)潮汐发电— 利用潮汐的动能和势能发电。
第一章 概 述
①火力发电厂 按照能源输出的形式可分为:凝汽式发电厂、热电厂。 火力发电厂结构: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
化学能——蒸汽热能——电能 特点: 布局灵活,建设周期较短,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较高; 启动时间长,煤耗大; 污染环境。
中性点直接接地
第一章 概 述
1、中性点不接地 ①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直接接地故障,阻抗值小)或单相非金
人工智能 第一章 概述

的综合集成与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应用型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向着大型分布式人工智能、大型分
布式多专家协同系统、广义知识表达、综合知识库、并行 推理、多种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大型分布式人工智能开发 环境及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等方向发展。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仍处于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其理 论、方法和技术都不太成熟,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比较肤浅。还 有待于人们的长期探索。
第一章 概述
本章内容
•人工智能的定义及研究目标
•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研究的不同学派及其争论
•人工智能的近期发展分析
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其研究目标 1、什么是智能?
智能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认识智能的不同观点。
3、知识应用期(1971-80年代末)
人工智能在经过形成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很快遇 到了许多困难,遭受到很大的挫折。
Newell 和Simon在1958年提出四个预言:
1、不出10年,计算机将成为世界冠军
2、不出10年,计算机将证明那时还没有证明的数 学定理
3、不出10年,计算机谱写出具有相当美学价值, 并被评论家认可的乐曲
• 孕育期(1956年以前)
•形成期(1956年—1970年)
•知识应用期(1971年—80年代末)
•综合集成期(80年代末—今)
1、孕育期(1956年以前) 在人工智能诞生之前,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就已经 创立了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并发明了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这些为人工智能 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和物质技术条件。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概述1、会计是适应人类和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2、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越发展,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3、会计的本质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3、会计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和,其中是对外服务的,是对内服务的。
4、我国在西周设有专门核算官方税赋收支的官职,是,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税会”的办法,其中“计”是指,“会”是指。
5、明末清初,为适应计算盈亏的需要出现了,运用的公式进行核算,并编制和,实行双轨计算。
6、会计以货币量度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还采用、等作为计量尺度。
7、会计的方法包括、和,其中是最基本的方法。
8、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而这一假设不仅是解决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还是的前提。
9、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这个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提供的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这个是要求;提取坏账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要求。
10、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沿着、、三个经营过程,形成一个资金循环过程:、、、、。
11、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和,其中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是,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2、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表现的经营活动,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13、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作为记账本位币。
14、会计核算的基本提前又称为,它包括、、、。
15、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数据处理与信息加工的程序,它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6、会计期间假设分为、、和。
我国会计期间的日期采用的日期是。
17、宋代采用的是方法,通过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相当于现在的。
18、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它起源于(国家),于年(人名)出版了关于复式记账的专著,简译。
19、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可分为和。
20、会计计量是对具体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过程,它主要解决会计的计量尺度及计量属性两个方面:是会计计量的尺度,是会计计量的属性。
骆驼祥子的第一章内容讲解

骆驼祥子的第一章内容讲解
《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社会的贫苦人物祥子。
以下是小说的第一章内容概要:
第一章以祥子的形象为中心展开,通过对他的生活环境、性格和境遇的描写,向读者呈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物的苦难和挣扎。
故事一开始,祥子骑着他的破自行车,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奔波,为人们提供拉货的服务。
作者通过描绘祥子的职业和工作场景,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辛勤劳动和生计压力。
祥子的自行车就像他的伙伴一样,陪伴着他走过了很多辛苦的岁月。
自行车的破旧和祥子本人的颓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祥子艰辛的生存状况。
作者通过对祥子外貌的描写,展示了他的贫困、坚韧和顽强的一面。
祥子的性格也在第一章中初露端倪。
他虽然生活艰辛,但仍然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期望,为读者勾画出一个朴实而坚毅的形象。
祥子的坚持和努力,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希望和挑战的世界。
总体来说,第一章《骆驼祥子》通过对主人公祥子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真实而沉痛的社会背景。
小说以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普通人物的艰辛奋斗,为后续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读者第一章内容概括

读者第一章内容概括
摘要:
1.介绍读者第一章的基本内容
2.分析第一章的主要角色和故事背景
3.概括第一章的情节发展和亮点
4.展望后续章节的发展趋势
正文: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阅读了读者第一章的内容,并在此为大家带来一篇概括性的文章。
第一章以引人入胜的笔触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础,让读者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期待。
首先,第一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向读者介绍了故事的主要角色。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有的热情洋溢,有的内敛沉稳,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在第一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时,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富有张力,让读者对他们之间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充满好奇。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紧迫感。
在这个世界中,角色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努力。
第一章为这个背景做了充分的铺垫,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在情节发展方面,第一章展现了角色们从相识到相互信任的过程。
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情感的升华成为了故事的一大亮点,让人感叹不已。
同时,第一章还设置了一些悬念,为后续
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展望后续章节,随着角色们不断深入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更多的变化。
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境,他们将如何应对?角色之间的情感又将如何发展?这些都成为了读者继续阅读的动力。
总之,读者第一章以丰富的角色刻画、紧张的情节发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整个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相信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将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第一章劳动概述

第一章劳动概述第一节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一劳动的含义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
第四,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定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的调整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劳动的特征1 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 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劳动的人类专属性就在于它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3 劳动的创造性:有自觉能动意识、有目的性的活动,并不都是劳动。
在人的活动中,只有那些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性活动,才能称之为劳动。
三劳动的分类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马克思在剖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时候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着两个方面,即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也称作有用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包括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五个要素。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绝不单纯是个生理概念,而是个经济范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物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2 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从广义上讲,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积累和体现出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包含人类在劳动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和设备等。
人们在运用技术标准时,还习惯上将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人们通常将物质技术手段,即劳动资料,称为硬技术;而将与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操作、控制和运用方法、技巧和技术管理组合形式称为软技术。
3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必经过特别训练、每个正常的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它包含着比较多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4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人们将脑力活动占优势的活动称为脑力劳动,而将体力活动占优势的活动成为体力劳动。
依据其他的划分标准,劳动还可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生产性劳动和劳务性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等。
《专题摘编》第一章主要内容

《专题摘编》第一章主要内容
《专题摘编》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1.1 概述
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编写目的和主要内容。
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几个重要专题,并提供实用的经验和案例,方便读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1.2 立体城市规划与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概念以及其发展历程。
从三维视角出发,立体城市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1.3 城市交通规划
本节主要介绍了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内容和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以达到从容流畅、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和经济可持续的目标。
1.4 绿色建筑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通过采用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5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本节主要介绍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当前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该关注和积极参与的重要事项。
1.6 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本节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关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保障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以上是《专题摘编》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刑事诉讼法学——第一章 概述1

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 1、刑事诉讼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决定是否启动诉讼、要不 、刑事诉讼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决定是否启动诉讼、 要追究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 要追究被追诉者的刑事责任。而民事诉讼则是尊重当事人 的意愿,国家专门机关严格遵循消极被动的原则。 的意愿,国家专门机关严格遵循消极被动的原则。 2、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行为人刑事责任的问题。即“追究 、刑事诉讼解决的是行为人刑事责任的问题。 犯罪以及如何惩罚犯罪” 犯罪以及如何惩罚犯罪”。 3、刑事诉讼中是不允许当事人之间私下进行调解或者和 、 解——即“私了”。此时,被追诉人侵害的不仅仅是受害 即 私了” 此时, 人的利益,其严重程度已经侵害到了社会秩序。 人的利益,其严重程度已经侵害到了社会秩序。 4、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面对的是国家机关,在这种 、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面对的是国家机关, 情形下,他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是平等的地位。因此,刑 情形下,他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是平等的地位。因此, 事诉讼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弱者。所以,在刑事诉讼中 事诉讼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弱者。所以, 要时刻树立保护人权的法律意识。因此,刑事诉讼法也被 要时刻树立保护人权的法律意识。因此, 人看作是“小宪法” 限权法” 人看作是“小宪法”或“限权法”。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就是刑事诉讼法的存在方 因此亦称刑事诉讼法的形式。具体而言, 式,因此亦称刑事诉讼法的形式。具体而言,凡 是以解决刑事责任为目的、 是以解决刑事责任为目的、以实现国家刑罚权为 归宿的法律规范,都属于刑事诉讼法规范, 归宿的法律规范,都属于刑事诉讼法规范,也都 是刑事诉讼法渊源。概括起来, 是刑事诉讼法渊源。概括起来,包括刑事诉讼规 范的法律渊源有以下几种: 范的法律渊源有以下几种: 1. 宪法 2. 刑诉法法典 3. 其他法律 包含刑法、两院组织法、律师 包含刑法、两院组织法、 补充性法律等。 法、补充性法律等。 4. 法律解释 5. 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 行政法规和规章、 6. 国际公约、条约 国际公约、
还原 反应

10.2 外汇与汇率
10.2.3 汇率的类别 (一)按汇率的稳定性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 1、固定汇率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被限制 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幅度很小。 ➢ 2、浮动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对其它货币的官方汇率,外汇 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事实上,100%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浮 动并不存在,各国政府都会在必要的时候干预外汇市场,使之成为调节经 济、政治关系等的另外一个杠特征
➢ 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作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 2、外汇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 。 ➢ 3、外汇必须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 常见的外国货币:
10.2 外汇与汇率
10.2.2 汇率与汇率标价方法 (一)汇率
➢英文Foreign Exchange Rate 。 ➢是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出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 货币的兑换比价(比率)。比如,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表示为: EUR/USD=1.2546。这表示1欧元等于1.2546美元,在这里 欧元称为单位货币,美元称为计价货币。
第二节 催化加氢
一、催化加氢的基本原理 1.催化加氢基本过程 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具有多相催化反应的特征。包括 五个步骤:①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催化剂表面;②反应物分 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③吸附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吸附的产物分子;④吸附的产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解吸; ⑤产物分子通过扩散离开催化剂表面。其中:①和⑤为物 理过程,②和④为化学吸附现象,③为化学反应过程。即 吸附-反应-解吸。
10.2 外汇与汇率
(二)按汇率的管制程度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 1、官方汇率指由一国货币当局或外汇管理部门制定和公布的用于一切 外汇交易的汇率,往往又称为法定汇率,一般在外汇管制较为严格的国家 使用。 ➢ 2、市场汇率市场汇率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基础之上形成的汇 率,在外汇管制较为宽松的国家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烷烃无味,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影响。烯烃略带 甜昧,有麻醉作用,对粘膜有刺激,与氮氧化 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形成有毒的“光化烟雾 ”。芳香烃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有害,多环芳香 烃及其衍生物有致癌作用;
❖一般认为光化学烟雾形成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在 日光照射下产生以臭氧为主的过氧化物。这种 光化学烟雾刺激眼睛并影响神经系统。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三、氮氧化物的危害:
❖ NOx中绝大部分是NO,少量是NO2 。 ❖ NO是无色气体,本身毒性不大,在大气中缓慢氧化成NO2,
NO2呈褐色,有强烈的刺激味。 ❖ 和一氧化碳相似,氮的氧化物也趋向于存在血液中,与肺中的
水气结合而形成稀硝酸,长时间后果将日趋严重(咳嗽、气喘 、肺气肿) ❖ NOx是形成光化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 ❖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一氧化氮是一种高焓物质所以它的出现是 因为高温造成的结果。
2006山西临汾风调雨顺
然而庄稼却 大面积减产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来自山西临汾的照片
“太阳是什么样的?” “圆的。” “月亮是什么样的?” “弯的。” “那星星呢?” “不知道……”
这是居住在山西 省临汾市城区一位郑 姓市民与上幼儿园女 儿之间的一段对话。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结果:
生态平衡遭破坏,环境严重恶化,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发展下去最终将使自 然界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 因此环境问题己成为国际性热点问题,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大气的结构:
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热状况和运动状况,分为5层,见图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底界为地面。从地面获得热量,使 得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通常每升高100m大气温度降 低0.65℃。对流层内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云、雾、雨、雪等主 要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这里的空气地比较潮湿。 对流层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影响最大。大气污染现象也 主要发生在这一层,特别是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
原来是一片温带草原,现在是这样……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1952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在这次烟雾事件中,很多人眼睛红肿,呼吸困难, 蔬菜发黄,不能食用,橡胶制品失去弹性甚至龟裂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1970年的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这次烟雾事件使两万人患眼痛病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二、碳氢化合物的危害:
第一章 概述
大气污染 内燃机排放的污染物及其危害性 内燃机排放的评价指标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目 前 全 球 环 境 问 题 的 表 现
森林植物破坏,水土严重流失,沙漠化扩大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目 前 全 球 环 境 问 题 的 表 现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二、温室效应:(影响)
危害: 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 现在温带的农业发达地区,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干旱,农业区 会退化成草原;干旱区会变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自然灾害将加重,森林破坏,物种加速灭绝,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环境。
水蒸气——生物必需的大气成分。 超过饱和蒸汽压力,凝结形成云、雨 臭氧(平流层)——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分子与氧原子发生反应生成
臭氧(对流层)——低浓度可杀菌,高浓度对人体有害。 排放物生成的二次污染物。
浓度过高有害
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条件,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 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介入到大气中,使大气中固有的正常成分 中增加了新的有害成分,积累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 从而对人类活动、动植物以及南昌环大境学造机电成学危院害。
二、温室效应:(影响)
危害: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 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 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图为这张拍摄于2002年2月17日的卫星照片显示了一块估计重达50亿吨的冰 雪区域从南极大陆解体,分散成数以千计的冰山的情景。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 个惊人结果。尽管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早在4年前就预测到这块面积为3250 平方公里、200米厚的冰雪区域将解体,但是没有料到它会解体得如此之快.
农
河流湖泊
森
业
林
文
人体健康
物
、
金
建
属
1908年
1968年
筑 物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天空还会是蓝的吗?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我
地
们
球
只
是
有
我
一
家
个
,
地
保
球
护
靠
大
家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一、大气成分:
大气的定义: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外围的空气层,总质量大约为5.3×1015t,仅是地球总量的百万分之一。 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大气从地面到高空逐渐稀薄,大气质量主要集中在下部。
平流层和臭氧层 :
对流层顶上直至大约50km高度之间称为平流层,该层几乎没有 水汽,因此空气比较干燥。平流层内臭氧量增加,在15~25km 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称为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太 阳紫外线,阻挡了强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使地面生物和人类免 受紫外线伤害。
离地表50~85km区域称为大气的中间层
中间层之上界可达800km以上的大气层称为热成层。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大部分气体分子发生电离,
逸散层是大气圈的最外层,离地表800km以南上昌。大大气学向机上电越学来院越稀薄,地心引力减弱。
一、大气成分:
大气的组成:
氮——无毒,被土壤中细菌固定参与生物代谢过程。 过多有害呼吸 氧——需要氧的生物生存必需。 过多有毒 二氧化碳——无毒,参与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过多引起窒息
水污染加剧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目 前 全 球 环 境 问 题 的 表 现
垃圾成灾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
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目 前 全 球 环 境 问 题 的 表 现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加剧,大气臭氧层破坏,珍稀物种 加速灭绝,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南昌大学机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