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人员上岗证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质控类)一、判断题(50题)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臵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国家准入制度对于检测上岗证的要求

国家准入制度对于检测上岗证的要求

国家准入制度对于检测上岗证的要求1.引言1.1 概述国家准入制度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定行业或职业实施一定的准入条件和要求。

而检测上岗证作为一种准入条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职业领域。

它是对从业者进行能力和素质评估的一种工具,以确保从业者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从而保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准入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推进。

早期的准入制度主要是基于学历、证书等硬性条件进行限制,而现在的准入制度则更加注重从业者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检测上岗证作为准入条件之一,要求从业者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或评估来证明自己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检测上岗证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通过检测上岗证,可以筛选出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经验的从业者,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家准入制度对于检测上岗证的要求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领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国家准入制度需要及时调整和跟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同时,还应注重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伦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未来,国家准入制度对于检测上岗证的要求将继续加强。

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职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国家准入制度的指导下,检测上岗证的评估标准和内容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国家准入制度对于检测上岗证的要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保证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从业者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国家准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职业领域将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的布局。

一个清晰有序的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主旨。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发[2006]114号)(以下简称《制度》),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对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被考核单位)环境监测人员的考核。

第二章考核内容、方式和结果评定第三条持证上岗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样本分析三个方面(详见《制度》第八条)。

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分类确定具体考核内容,分为监测分析类(包括现场测试、采样、样品制备及实验室分析等)、质量管理类(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和综合技术类(包括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及报告编写、遥感解析和环境形势综合分析等)三类。

第四条监测分析类人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三个方面。

基本理论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以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

(一)所有人员均需进行基本理论考核,考核内容根据申请的持证项目(以下简称申请项目)而定,应涵盖申请项目的基本要求。

考核方式原则上采取闭卷形式进行。

对男同志年满50周岁、女同志年满45周岁、且从事监测工作10年以上(含10年)的人员可开卷考试。

(二)现场考核采取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样品分析指对标准样品或实际样品的测定,有标准样品的项目,原则上进行标准样品的测定,没有标准样品的项目,采取实际样品测定、加标回收实验、留样复测等方式进行,样品分析后需提交检测报告。

基本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查看报告和提问等方式进行。

现场考核项目在所申请的项目中抽考。

考核项目的确定以具有代表性、尽量覆盖被考核人的实际能力为原则,抽考项目的数量一般不少于本人申请项目的30%,新持证项目的抽查比例应大于已持证项目。

参加国家级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和质控考核且成绩合格或满意、参加标准样品定值且结果被采用的、计量认证现场考核(含获证评审、监督评审和复查评审)抽查项目合格的,三年内(按自然年计算)可以免去相应项目的现场考核,成绩按通过计。

无损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要求

无损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要求

无损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要求无损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要求是保证无损检验工作的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国内具有相关职位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1. 学历要求:无损检验检测人员一般要求具备相关的工科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这将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基础。

2. 技术培训:入职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包括无损检验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这些培训可以由相关机构、无损检验协会或企业自行组织,并颁发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3. 资质认证:无损检验检测人员需要通过相关的资质认证才能上岗。

在国内,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认证主要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承担,包括一级无损检验人员、二级无损检验人员和助理无损检验人员等级。

根据不同等级的资质要求,人员需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并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质认证。

4. 健康状况:无损检验检测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以保证其在检验工作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常需要通过体检或健康证明来证明自己的健康状况。

5. 基本技能和素质:无损检验检测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如良好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此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和适应工作环境。

6. 经验要求:在一些特定的无损检验领域,例如航空航天、核电等,要求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上岗。

这样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在这些高风险领域中的检验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7. 持续学习:无损检验检测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他们应该关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动态,并主动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以保证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无损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要求涉及学历、技术培训、资质认证、健康状况、基本技能和素质、经验要求以及持续学习等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的人员才能胜任无损检验检测工作,并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人员培训、考核及持证上岗制度
1.试验检测从业人员实行上岗登记制度。

上岗登记时试验检测人员应出具聘用单位的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明;变更单位时,试验检测人员应同时出具原聘单位和受聘单位的调动证明,办理变更手续。

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人员变更,须经建设单位同意后,再报送相应质监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严禁试验检测人员同时受聘于两家及两家以上的试验检测机构。

2.试验检测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分为:试验检测工程师、试验检测员、辅助试验检测员。

3.人员培训、考核是定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以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4.采用分散、集中、自学与讲课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5.集中学习,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试验规范、规程、标准进行学习,对新颁布的试验规范、规程及时组织学习。

6.除定期参加上下级组织的试验操作培训外,本室人员每年举办一次试验项目操作培训,由试验工程师现场讲课操作展现,互相提高试验操作水平,培养新生力量。

7.对近期现行规范、规程组织全室人员及时学习和讨论,并及时贯彻实施,对新标准、新规范、规程做到试验人员个个熟悉。

8.结合本室的计量认证,组织学习《质量手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检验人员上岗证考核试题

实验室检验人员上岗证考核试题

山西省印刷品站实验室检验人员上岗证考核试题(一)一、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1、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平版印刷质量标准是(CY/T-5-1999 )。

2、国家标准中A5,相当于(32)开。

3、平版装潢印刷品标准中,4开以下裁切成品极限误差(±1)mm.。

4、国家标准中,课本成品尺寸误差应≤(±1.5 )mm。

5、在胶印车间,检查印刷品质量,应使用色温(6500 )K的标准光源。

6、胶印车间的温度要求为( 23 )℃±5℃。

7、观察印刷品时,观察角度与印刷品表面线呈( 45 )度夹角。

8、胶印车间的地面以(水磨石)地面较好。

9、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

10、报纸主要用(新闻)纸印刷。

11、胶印最忌讳的是(墨大水大)现象。

12、(连接料)是油墨质量好坏的基础。

13、纸张是一种(亲水又亲油)的物质。

14、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连续)性的变化。

15、网点密度与实地密度之比越小,网点增大值(小)。

二、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1、广义地印刷,包括印后加工。

(√)2、传统印刷是以压力原理为基础的。

(√)3、油墨的色相主要取决于颜料。

(√)4、颜料一般是微细粉末状固体物质。

(√)5、水墨平衡是胶印的基础。

(√)6、压力越大,油墨的转移率越高。

(Х)7、色彩的亮度是明度在人视觉上的反映。

(Х)8、没有光就没有颜色。

(√)9、胶印生产中,水量比墨量容易控制。

(Х)10、一次走纸只能印刷单色的是单面印刷机。

(Х)11、机器的清洁与否,能体现操作者的思想境界。

(√)12、橡皮布表面要耐油,还要有亲油性。

(√)13、大幅面高速胶印机,一般采用连续给纸。

(√)14、胶印生产中,水量比墨量容易控制。

(Х)15、对油墨颜色的影响主要是承印物的颜色。

(Х)1、同一条件下,60线/cm比50线/cm的网点扩大()。

(A)A.多B.少C.略少D.不变2、印刷品的图象亮度可以用网点()表示。

(A)A.大小B.形状C.角度D.线数3、实地密度随墨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当墨层厚度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墨层厚度,实地密度()。

关于做好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2016〕81号晋建质字〔2016〕81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省直有关厅局、省消防总队,各扩权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中铁三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七局: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晋建人〔2015〕185号)要求,省厅已取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职业资格岗位证书(以下简称岗位证书)。

为加强检测人员岗位管理,做好与检测机构资质审批、动态管理的衔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资质审批中检测人员岗位证书衔接问题省厅不再集中开展检测人员的上岗培训及考试发证工作,检测机构办理首次、延期、增项时,原培训岗位证书在有效期的可继续使用,已过期的岗位证书作废。

按照《关于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质〔2006〕25号),检测人员培训工作由省厅提出培训的要求和内容,由检测机构自行组织培训或委托其他单位培训。

经培训、考试合格的检测人员,企业按照统一制证格式(详见附件1)自己制证。

将证书报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审批初审部门(以下简称初审部门),初审部门对检测人员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省厅统一编号规则(详见附件2)进行编号。

初审部门对检测人员岗位证书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建立台帐,并督促检测机构对无岗位证书的检测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试。

取得相应岗位证书的检测人员方可从事检测工作。

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管理(一)检测人员专业类别检测人员岗位证书分为人工地基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建筑智能工程检测、建筑消防工程检测、预拌砼类(预制构件)检测和常规类检测。

常规类检测包括见证取样检测、工民建类、公路(市政)类、铁路(矿山)类、水利类、化工类、机电设备安装类等类别。

每个检测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可最多取得3个专业类别的岗位证书。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静载试验上岗证考试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静载试验上岗证考试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考核静载试验(检测员)A试卷姓名单位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1、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确定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时,下述不正确A、当采用单项多循环加载法时,取H-t-Y0曲线出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B、当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时,取H-Y0曲线出现明显拐点的水平荷载值;C、取H-△Y0/△H曲线上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D、取H-σs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

2、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承载力检测前,基桩(预制混凝土桩)在饱和粘性土里的休止时间至少应达到天。

A、7;B、10;C、15;D、25。

3、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为设计提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数据的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

A、低应变检测;B、抗压试验;C、超声波检测;D、成孔质量检测。

4、采用千斤顶测力时,油压值恒定时,液压千斤顶的出力只与有关。

A、压力;B、压强;C、活塞面积;D、活塞行程。

5、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是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倍。

A、1.5;B、2.0;C、3.0;D、不好判断。

6、为了提高静载试验的加载精度和准确性,应优先采用量测荷载。

A、压力表;B、荷重传感器;C、百分表;D、压力环。

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岩基载荷试验而言,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平均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的平均值。

8、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进行桩身内力测试,测定土层摩擦力,传感器埋设断面距桩顶和桩底的距离。

A、不宜小于1 倍桩径;B、不宜小于2 倍桩径;C、不宜小于1 m;D、不宜小于0.5m。

9、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规定,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位移测量的基桩点应设置在与作用力方向垂直且与位移方向的试桩侧面。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质控类)一、判断题(50题)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施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标准样品的环境监测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验法用于一组测定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的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个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的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的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的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的溶液吸收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的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的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限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特殊工种及检测人员持证管理规定

特殊工种及检测人员持证管理规定

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特殊工种及检测人员持证管理规定文件编号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2010年3月15日1.目的为做好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项目特殊工种及检测人员的资格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范围凡在石家庄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和检测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中的特殊工种人员是指从事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及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焊工、电工(含电气校验人员)、仪表校验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热处理人员、现场检试验及桩基检测人员。

3 职责3.1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定的制修订,负责检查监理单位、EPC总承包单位、EP+C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检验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遵守和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负责组织项目焊工技能验证机构(简称焊工验证机构)对焊工技能进行验证,对特殊工种人员的管理情况做出评价。

3.2 施工管理部负责督促项目分部/监理单位按本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负责协调各EPC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的焊工技能验证工作。

3.3 项目分部/监理单位负责对本项目中的特殊工种人员的持证作业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负责审核特殊工种人员资格证原件的真实性和项目的符合性,审批EPC 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焊工技能验证和热处理人员的考试计划,有权按照本规定制止EPC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检验检测单位及个人的违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后报送质量管理部。

3.4 EPC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检验检测单位负责按照本规定要求做好对本单位特殊工种人员的资格管理和建档工作,负责审查落实特殊工种人员资格证原件的真实性和项目的符合性,根据焊工的有效项目情况提出焊工技能认定项目或计划以及热处理人员的考试计划,杜绝无证上岗。

3.5 焊工技能鉴定中心负责做好焊工的技能认定工作,出具焊工技能认定报告并将结果送质量管理部、施工管理部和监理单位。

2023年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2023年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质量管理类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拟题(质控类)一、判断题(50题)1. 根据《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人员获得上岗合格证后,有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者即取消持证资格,收回或注销合格。

()2. 对环境监测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考核时,对没有原则样品旳环境监测项目,可采用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现场操作演示和提问等方式进考核。

()3. 试验室质量体系旳管理评审每年不少于2次。

()4. Dixon检查法用于一组测定值旳一致性检查和剔除一组测定值中旳异常值,可用于检出一种异常值。

()5. 最佳测定范围是校准曲线旳直线范围。

()6. 线性范围是措施检出限到曲线最高点之间旳浓度范围。

()7. 内部质量控制旳方式不包括空白样分析。

()8. 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旳气象参数重要有风速、风向、湿度、温度、压力、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

()9. 为提高工作效率,玻璃器皿和量器可以在110~120℃旳烘箱中烘干。

()10.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11. 采集气态污染物旳溶液吸取法属于直接采样法。

()12. 20℃时,100mlA级滴定管旳总容量允差为±0.10ml。

()13.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对于空气自动监测中旳气态污染物监测仪器,对于不具有自动校零/校跨旳系统,一般每5~7天进行1次零/跨漂检查。

()14.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PM10采样头至少每6个月清洗1次。

()1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时,采样仪器临界线流孔流量每月校准1次,流量误差应不不小于8%。

()16. 采集水中底质样品时,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不影响继续采样。

()17. 敏捷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措施、在给定旳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旳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的培训制度

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的培训制度

检测人员岗位证书的培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优秀的企业员工团队,提高员工的管理素质和工作效率,有序开展各项培训,使公司培训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加强检测人员岗位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检测人员。

第二章检测人员条件第三条结合公司检测人员现状,检测员可从事检测的全过程,应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技校以上学历;操作工仅能从事计算、审核以外的辅助性的操作工作,应当具备初中以上学历。

第四条持有上岗证的检测人员,待有效期满后按照上述条件重新按规定参加培训、考试。

第三章检测人员专业类别第五条检测人员岗位证书分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钢结构、室内环境、建筑节能、建筑门窗、见证取样和使用功能八大类。

第六条每个检测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可取得专业类别的岗位证书第四章检测人员上岗第七条上岗培训(一)根据公司检测人员基本情况制定年度检测人员培训计划,根据提出的培训内容和检测业务范围制定详细培训方案。

(二)培训教师应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担任或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并熟练掌握国家检测相关标准及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三)检测人员培训分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第八条考试发证。

理论基础知识采取百分制考核,70分及以上为合格;实践操作为能力考核,能独立操作检测设备,并能够准确出具检测报告的为合格。

第九条继续教育(一)日常学习:一是加强国家、行业、省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相关检测方法、步骤及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二是不断更新最新国家、行业、省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要求。

(二)续期考核:《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过期失效。

有效期到期前,经参加能力确认,考试合格,可予以延期,每次延期三年。

第十条档案管理。

公司应建立健全检测人员培训档案,对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情况归档。

培训档案包括:年度培训计划、详细培训方案、培训人员信息登记表,考试试卷和成绩,模拟报告等。

第五章培训原则(一)全员性: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全体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全体检测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二)针对性:培训要有目的,针对实际培训需求进行;(三)计划性:培训工作要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四)全程性:培训工作要贯穿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等全过程;(五)全面性:内容上把基础培训、素质培训、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培训方式和对象的不同分为新员工岗前培训、内部专题培训、外部培训等;(六)跟踪性: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要有结果,要定期、及时检验、评估培训效果。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监测分析类)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模拟试题(监测分析类)
3. 采集湖泊和水库的水样时,采样点位的布设,应在较小范围内进行详尽的预调查,在获得足够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统计技术合理地确定。( )答案:错误
4. 文字描述法测定臭的水样,应用玻璃瓶采集,用塑料容器盛水样。( )答案:错误
5. 在每次使用流速仪之前,必须检查仪器有无污损、变形,仪器旋转是否灵活及接触丝与信号是否正常等。( )答案:正确
15. 离子选择电极-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时,钙离子、镁离子干扰测定。( )答案:错误
16.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计算过程中应保留5位有效数字,报出结果应取4位有效数字。( )答案:正确
17. 测定水样中酸碱度时,如水样浊度较高,应过滤后测定。( )答案:错误
18. 采集测定游离二氧化碳的水样时,应定量采取。( )答案:错误
15. 电极法测定水中氨氮过程中,搅拌速度应适当,不形成涡流,避免在电极处产生( )。C
A.铵离子 B. 氢氧根离子 C. 气泡
16. 大气降水样品若敞开放置,空气中的微生物、( )以及实验室的酸碱性气体等对pH值的测定有影响,所以应尽快测定。A
A.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17. 电导率仪法测定电导率使用的标准溶液是( )溶液。测定电导率常数时,最好使用与水样电导率相近的标准溶液。A
42. 水中游离氯会与铵或某些含氮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化合性氯。( )答案:正确
4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错误
44. 色度是水样的颜色强度,铂钴比色法和稀释倍数法测定结果均表示为“度”。( )答案:错误
45. 根据《水质 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 503-2009)测定水中挥发酚时,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答案:错误

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新进人员主体结构检测岗位上岗证考试大纲2018年机考序言

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新进人员主体结构检测岗位上岗证考试大纲2018年机考序言

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新进人员主体结构检测岗位上岗证考试大纲(2018年机考)一、序言为了满足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结构检测技术人员的上岗考核需要,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2011等相关规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相关要求以及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编制的《2018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计算机网络考试组织实施方案》,特编写本考试大纲。

二、命题思想拟从业人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掌握从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所必需的工程结构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考试,考查、评价应试人员是否熟练掌握主体结构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结构检测工作把好从业人员入门关。

三、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100分;2.题型与权重(1)单选题共70题 1分/题;(2)多选题共15题 2分/题(错选、多选、少选均不计分)。

四、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150618-20112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3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6-20115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152-20116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129-20117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178 《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范》CECS293:20119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10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01211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204-20151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15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16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17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18 《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201119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2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21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五、命题范围(一)主体结构检测绪论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 50618-2011 1.1总则、基本规定1.2 检测机构能力1.3 检测程序(含附录D、附录E)、检测档案2.《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 190-20102.1 总则、基本规定2.2 检测试验项目2.3 管理要求3.《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3.1 基本规定(二)混凝土结构检检测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1.1 回弹仪、检测技术1.2 回弹值计算、测强曲线、混凝土强度计算1.3 回弹仪、检测技术、测强曲线2.《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2.1超声检测设备、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2.2声学参数测量、裂缝深度检测2.3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表面损伤层检测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3.1 总则、回弹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器、测区回弹值和声测值的测量及计算3.2 测区回弹值和声测值的测量及计算、结构混凝土强度推定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4.1 基本规定,混凝土力学性能,混凝土构件缺陷4.2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混凝土长久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氯离子含量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超声单面平测方法,构件洁面尺寸及其偏差检测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5.1 基本规定,混凝土取样与试验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6.1混凝土基材,机械锚栓,植筋锚固,抗震设计,设计基本规定7.《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7.1 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钢筋锈蚀性状检测,雷达仪校准方法,7.2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钢筋直径检测,基本规定,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8.1 一般规定,主要设备,抗压强度值,芯样,强度检测,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9.1 基本规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10.《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201110.1 拔出法检测装置,拔出仪,磨槽机与钻孔,后装拔出检测技术,预埋拔出检测技术,测强曲线的基本要求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204-201511.1 基本规定,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分项11.2 基本规定钢筋分项,混凝土现浇结构分项,装配式结构工程,11.3 预应力分项,混凝土结构及结构实体检测,(三)砌体结构检测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6-20111.1 基本规定1.2 砌筑砂浆1.3 砖砌体工程1.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1.5 石砌体工程1.6 填充墙砌体工程1.7冬季施工及配筋砌体工程2.《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2.1 基本规定2.2 原位轴压法2.3 扁顶法2.4 切制抗压试件法2.5 原位单剪法2.6 原位双剪法2.7 推出法2.8 筒压法2.9 砂浆片剪切法2.10 砂浆回弹法2.11 点荷法2.12 烧结砖回弹法3.《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9-20113.1 基本规定4.《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174.1 检测仪器4.2 检测技术5. 《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范》CECS293:20115.1砌体结构裂缝检测(四)木结构检测1.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1.1 木材检测检验方法1.2 方木与原木结构主控项目验收规定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0122.1 木材材料性能和抗力(五)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1.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1.1 基本规定1.2 试验加载1.3 试验量测1.4 实验室试验1.5 预制构件试验1.6 原位加载试验1.7 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书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书

附件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书
填写说明:
1.岗位类别分为试验员和操作工。

2.出生年月填写举例:2016.04。

3.单位名称:填写单位全称。

4.照片:1寸正面近期免冠红底彩色照片。

5.职称:填写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6.执业资格:填写取得的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注册二级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

7.专业类别:人工地基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建筑智能工程检测、建筑消防工程检测、预拌砼类(预制构件)检测和常规类检测。

8.证书编号由初审部门按照附件2的编号规则统一编号,每季度报省厅备案。

9.检测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证书》中的人员信息真实性负责。

机动车检测人员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1)

机动车检测人员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1)

机动车检测人员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申请取得安检机构检验资格应当具备:在用计量器具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A.检定B.标定C.校准D.自检2、安检机构检验资格有效期满,继续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活动的,应当于期满前()内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重新提出申请。

A.10天B.15天C.1个月D.3个月3、对雪铁龙C5制动系统检验时,在保持踏板力为00N达到()时,踏板不出现有缓慢向前移动的现象方为合格。

A.1minB.2minC.3minD.5min4、比对试验是指各检验机构对同一样本的某一项或几个项目进行检验,出据的检验数据与标准数据相比较的偏差值,偏差值越大其检验的准确性就越差,以此对一个检验机构的()进行测试。

A.验车数量B.人员操作C.检验能力D.质量管理5、在用机动车检验时,重中型货车、挂车的外廓尺寸应与机动车行驶证签注的内容相符,且误差不超过()或()。

A.±2%或±50mmB.±1%或±100mmC.±3%或±100mmD.±2%或±100mm6、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自使用第11年起,每年应检验____。

A.1次B.2次C.4次D.8次7、驻车制动应通过纯()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来获得规定的效能。

A.机械B.液压C.气压D.电力8、以下那种车不属于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

()A.非营运的小型越野客车B.出租车C.非营运的微型乘用车D.非营运的乘用车9、在用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除外)前照灯发光强度二灯制应达到()。

A.8000cdB.10000cdC.12000cdD.15000cd10、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有效期是__A.3年B.4年C.5年D.6年11、汽车的车辆识别代号应易见且易于拓印,其字母和数字的字高不应__,深度不应_。

A.小于5.0mm小于0.2mmB.小于7.0mm小于0.2mmC.小于7.0mm小于0.3mmD.小于5.0mm小于0.3mm12、依据GB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侧面防护装置的下缘任何一点的离地高度不应大于______mm。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上岗证培训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上岗证培训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上岗证培训概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上岗证培训。

本文档将介绍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上岗证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训的重要性和影响。

培训内容和要求培训内容1.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培训人员需要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活史、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

2.实验室安全操作:培训人员需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个人防护措施、废弃物处理、实验室消毒等。

3.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培训人员需要熟悉实验室常用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4.样本采集和处理:培训人员需要学习病原微生物样本采集和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5.实验室质量控制:培训人员需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培训要求1.参与培训的人员必须有相关医学、生物学等专业背景,并具备基本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2.培训人员需要通过培训课程的考核,取得相应的成绩。

3.培训期间,人员需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实验室的秩序和安全。

培训的重要性和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关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上岗证培训,可以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正确而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保障实验室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涉及到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如样本的采集、处理和培养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飞溅和污染等。

通过上岗证培训,可以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和实验室消毒措施,从而减少事故和危害的发生,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提高实验室的质量和声誉上岗证培训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一种评估和证明。

通过培训和考核,可以筛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实验室在同行业中的声誉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