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的定义

合集下载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要求:1、真实完整。

1)真实的、系统的、完整的,形象的映客观现象;2)必须具有代表性;3)具有外推性,即能得到原型客体的信息,在模型的研究实验时,能得到关于原型客体的原因;4)必须反映完成基本任务所达到的各种业绩,而且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2、简明实用。

在建模过程中,要把本质的东西及其关系反映进去,把非本质的、对反映客观真实程度影响不大的东西去掉,使模型在保证一定精确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的简单和可操作,数据易于采集。

3、适应变化。

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发展,通过相关变量及参数的调整,能很好的适应新情况。

根据研究目的,对所研究的过程和现象(称为现实原型或原型)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结构,所谓“数学化”,指的就是构造数学模型.通过研究事物的数学模型来认识事物的方法,称为数学模型方法.简称为MM 方法。

数学模型是数学抽象的概括的产物,其原型可以是具体对象及其性质、关系,也可以是数学对象及其性质、关系。

数学模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地说,数学概念、如数、集合、向量、方程都可称为数学模型,狭义地说,只有反映特定问题和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方数学模型大致可分为二类:(1)描述客体必然现象的确定性模型,其数学工具一般是代效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等,(2)描述客体或然现象的随机性模型,其数学模型方法是科学研究相创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体育实践中常常提到优秀运动员的数学模型。

如经调查统计.现代的世界级短跑运动健将模型为身高1.80米左右、体重70公斤左右,100米成绩10秒左右或更好等。

数学建模中模型的名词解释

数学建模中模型的名词解释

数学建模中模型的名词解释数学建模作为一门学科,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中,模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和规律,并进行预测和优化。

一、模型的定义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通过数学形式来描述。

它可以是数学方程、图表或者其他数学表达形式。

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变量,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假设和简化。

二、数学模型的分类数学模型可以分为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两种类型。

1.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模型。

在动态模型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变量,用来描述事物的演化过程。

动态模型可以采用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数学方法进行描述,常见的动态模型包括物理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生态系统的种群动力学模型等。

2.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是描述事物特定状态的模型。

在静态模型中,时间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模型的关注点集中于某一特定时刻或特定状态下的问题。

静态模型可以采用代数方程、优化模型等进行描述,常见的静态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统计回归模型等。

三、模型的构建步骤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的理解、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和模型的验证四个步骤。

1.问题的理解问题的理解是建立数学模型的第一步,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限制条件,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变量。

2.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变量,并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假设和简化。

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可解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3.求解模型求解模型是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到问题的解答或者优化结果。

求解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求解算法和计算方法,进行模型的计算和推导。

4.模型的验证模型的验证是对模型求解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的比较分析

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的比较分析

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的比较分析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都用来描述和预测复杂系统的运动行为。

然而,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动力学仿真中的作用和适用情况。

一、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定义和特点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系统行为和特性的模型。

它通常以方程或者图形的形式表示,能够精确描述系统的运动规律,提供了对系统的定量分析和预测能力。

数学模型的特点是抽象性强,可以忽略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和机制,着重于描述系统的数学关系和规律。

物理模型是一种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数据建立的模型,它通过对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特性进行建模,描述系统的运动和行为。

物理模型常常是通过实验数据和物理定律得到的,更直观地反映了真实系统的性质和特征。

物理模型的特点是具体性强,能够直观地展现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行为。

二、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的作用和应用数学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并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

例如,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中,可以利用牛顿运动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数学模型能够提供对系统的精确描述和深入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灵活的建模方法。

物理模型在动力学仿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对系统实际物理结构和特性的建模来进行仿真分析。

例如,在流体动力学仿真中,可以利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建立流体系统的物理模型,对流场和压力场进行仿真分析。

物理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现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行为,具有较强的可视化效果和直观性。

三、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优缺点比较分析数学模型的优点包括:1.精确性高:数学模型能够提供对系统的精确描述和深入分析,能够准确预测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2.灵活性强:数学模型具有灵活的建模方法和丰富的数学工具,能够适应不同系统的建模需求和仿真分析。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课件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课件

《数学模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数学模型概述1.1 数学模型的定义与分类1.2 数学模型的构建步骤1.3 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4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2.1 直观建模法2.2 解析建模法2.3 统计建模法2.4 计算机模拟建模法第三章:线性方程组与线性规划模型3.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3.2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3 线性规划模型的应用案例3.4 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算法第四章: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4.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2 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4.3 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4.4 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第五章:概率论与统计模型5.1 概率论基本概念与随机变量5.2 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5.3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推断方法5.4 统计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最优化方法与应用6.1 无约束最优化问题6.2 约束最优化问题6.3 最优化方法的应用案例6.4 遗传算法与优化问题第七章:概率图与贝叶斯模型7.1 概率图的基本概念7.2 贝叶斯定理及其应用7.3 贝叶斯网络与推理方法7.4 贝叶斯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型8.1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8.2 自回归模型(AR)与移动平均模型(MA)8.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8.4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排队论与网络流量模型9.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与模型构建9.2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优化中的应用9.3 网络流量模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4 网络流量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章:随机过程与排队网络模型10.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0.2 泊松过程与Poisson 排队网络10.3 马克威茨过程与随机最优控制10.4 排队网络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一章:生态学与种群动力学模型11.1 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1.2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构建11.3 差分方程在种群动力学中的应用11.4 种群动力学模型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金融数学模型12.1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12.2 金融数学模型概述12.3 定价模型与风险管理12.4 金融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社会经济模型13.1 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13.2 经济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13.3 宏观经济模型与微观经济模型13.4 社会经济模型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14.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14.2 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与训练14.3 神经网络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案例14.4 当前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数学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15.1 工程问题中的数学建模方法15.2 数学模型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15.3 数学模型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15.4 数学模型在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数学模型电子教案》PPT课件涵盖了数学模型概述、建模方法、线性方程组与线性规划、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概率论与统计、最优化方法、概率图与贝叶斯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排队论与网络流量模型、随机过程、生态学与种群动力学模型、金融数学模型、社会经济模型、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等多个领域。

数学模型概论

数学模型概论

人工智能与数学建模结合
人工智能算法和数学建模将进一步结 合,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进 行模型优化和预测。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模型的可解释性
多尺度建模
随着深度学习等黑箱模型的普及,模型的 可解释性成为关注焦点,如何解释模型决 策过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尺度现象在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如何 建立多尺度模型以描述不同尺度间的相互 作用是挑战之一。
供需关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市场供需关系, 预测商品价格和供求量,为企业制定 生产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社会领域
人口预测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 ,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
VS
社会网络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社会网络结构,研 究人际关系、信息传播等社会现象。
生物领域
生态平衡
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如种群动态、生态平衡等,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化。
模型验证与修正
总结词
模型验证是确保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 步骤,而修正则是在模型出现问题时的必要 措施。
详细描述
验证方法包括对比实验、历史数据拟合等,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可以评 估模型的精度和误差。当模型出现偏差或异 常时,需要进行修正,这可能涉及到参数调 整、变量替换或模型结构修改等。修正后的 模型需要重新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
控制问题
总结词
数学模型在控制问题中起到核心作用,通过建立控制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详细描述
控制问题是指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系统达到预期的 状态或性能指标。数学模型可以建立控制系统的动态方 程和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和设计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 稳定性和性能优化。例如,在机械系统中,数学模型可 以描述机械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设计控制器使得机 械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达到预期的运动轨迹。

数学建模定义

数学建模定义

什么是数学建模人们在观察、分析和研究一个现实对象时经常使用模型,如展览馆里的飞机模型、水坝模型,实际上,照片、玩具、地图、电路图等都是模型,它们能概括地、集中地反映现实对象的某些特征,从而帮助人们迅速、有效地了解并掌握那个对象。

数学模型不过是更抽象些的模型。

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

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某种目的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

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特定现象,为了某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重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用它来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性态,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提供处理对象的优化决策和控制,设计满足某种需要的产品等。

数学建模是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某种特征的本质的数学表达式(或是用数学术语对部分现实世界的描述),即用数学式子(如函数、图形、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来描述(表述、模拟)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或系统在某一方面的存在规律。

我校数学建模发展史以成就展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与数学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学数学中主要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主要的数学模型

2011版课标与原课标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在课程内 容的十大核心概念中是唯一以“思想”出现的,并具体 解释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 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 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 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和应用意识”。 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1]吴正宪、张秋爽《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思考》,2012 年《课程教材教法》增刊。
3.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目标达到的水平、语言理 解水平、思维水平、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因素都决定 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的艰巨性、长期性。 低年级的数学模型主要是应用加、减、乘、除及 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 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概念,这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 基础。 传统上,应用题按类型进行教学,让学生死记硬 背一些关键词和公式。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抓住问 题的核心,没有真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2. 数的运算。 a+b=c,c-a =b, c-b=a, a×b=c(a≠0,b≠0),c÷a=b, c÷b=a 四则运算关系式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其 他很多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需要学生理解各种生活语言,不仅仅是看到一共用 加法,如前面案例,再转化为数学语言: a+b+c+…= 最后抽象概括出“把若干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就是加法”。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数学模型

② 脉冲函数: 脉动函数的极限,t0看作变量。
A
fT
(t)
lim
t0 0
t0
d [ A(1 et0s )]
L[
fT
(t
)]
lim
t0 0
A t0s
(1
et0s
)
lim t0 0
dt0
d dt0
(t0 s )
As A s
单位脉冲(Dirac) 定义:
面积为1的脉冲函数
(t)dt 1, (t 0, (t) 0)
fi (t)
此式为二阶常系 数线性微分方程。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用方块图表示:
方块图描述了系统
中信号转换、传递的 过程,给出了系统的 工作原理。
☆ 举例2:电网络系统
设输入端电压ui(t)为系统输入量。电容器c两端电压uo(t)为系统输
出量。现研究输入电压ui(t)和输出电压 uo(t)之间的关系。电路中的
.
(n)
x(t) sX (s) x (t) s n X (s)
x(t)dt
1 sn
X
(s)
①平移函数、延迟函数
对于函数 f (t) 函数 f (t )
称为延迟函数,函数本身并
不发生改变,只是延迟α时
间才发生。
注意:t 时,函数 f (t ) 0
②延迟定理
若 f (t) F (s) 则有 f (t ) es F (s) 延迟函数的拉氏变换 原函数的拉氏变换乘以 es
显然 (t) 1, A (t) A
结论:脉冲函数是面积函数;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就是脉冲下的面积。 换言之,复数域中的实数在时域里是脉冲函数。
☆ 关于单位脉冲函数的说明

数学模型的定义

数学模型的定义

数学模型的定义
数学模型是指利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某一过程、系统或现象的一种形式化抽象。

它通过精确的数学描述和符号化处理,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简化成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和优化。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以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公式或方程,进一步进行模拟、推演和验证,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经济、社会学等领域,是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课程复习笔记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课程复习笔记

数学模型的定义: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实践经验,归结成一套反映其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和具体算法,描述研究对象的规律,某个属性随时间、空间、其他属性、其他研究对象某些属性的变化特征数学模型的功能:再现历史(事件驱动的分布式参数非点源模型),预测未来,优化调控模型使用的意义:评价(回顾性评价,预测性评估),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排放预测,环境质量预测),决策(单目标,多目标)数学模型的特征:抽象性:用数学符号表达具体事物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进行高度抽象。

局限性:对实际事物进行抽象,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简化和假设。

这些假设可能会偏离事物原来的特征,或者只反映事物的部分特征。

数学模型的分类:空间维数(零维、一维、二维、三维),变量与时间(稳态、动态(离散/连续)),变量间关系(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参数性质(集中式、分布式),变量变化规律(确定性模型、随机模型),模型用途(模拟模型、管理模型),研究方法(优化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模型结构(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白箱模型:通过逻辑演绎法建模,普遍适用,建立在模型变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理论推理的基础上✓灰箱模型:介于“白”与“黑”之间,具有一定普适性,模型结构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参数取值利用实际数据确定✓黑箱模型:通过统计归纳法建模,仅适用于较窄的时空范围以反映事物客观变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方法建立特定关系式来描述输入输出关系灰箱模型建立的基本过程:数据收集与处理(观测数据组1)→模型结构确定→模型参数估计→模型验证(观测数据组2)→模型应用✓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各种数据,与研究对象直接相关的数据(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数据),与研究对象间接相关的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数据收集的途径:已有数据(二手)和现场监测数据(一手)。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变量与变量、变量与时间、变量与空间,绘制变量的时间过程线、空间分布图等)✓模型结构的确定:环境模型大多属于灰箱模型,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预测有时采用黑箱模型;既包含机理,又包含经验;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经济理论、行为假设、反应类型、反应级数;根据研究对象内各个变量之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建立起原则性的定量关系,同时引入一系列取值未知的参数。

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数学模型方法函数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变量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方法是处理科学理论问题的一种经典方法,也是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数学模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对数学模型方法作一简述.数学模型方法(Mathematical Modeling)称为MM方法.它是针对所考察的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研究,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数学模型的含义数学模型是针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采用形式化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特定对象的现实性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数学模型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是实际原形,而是一种模拟,在数值上可以作为公式应用,可以推广到与原物相近的一类问题,可以作为某事物的数学语言,可译成算法语言,编写程序进入计算机.二、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需要一定的洞察力和想像力,筛选、抛弃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做出适当的抽象和简化.全过程一般分为表述、求解、解释、验证几个阶段,并且通过这些阶段完成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再从数学模型到现实对象的循环.可用流程图表示如下:表述根据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和掌握的信息,将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述出来.这一个关键的过程,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甚至要做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简化、假设、数学抽象,运用有关的数学概念、数学符号和数学表达式去表现客观对象及其关系.如果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造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去表现模型.求解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得数学模型的解答.解释数学解答翻译回现实对象,给实际问题的解答.验证检验解答的正确性.例如,哥尼斯堡一条普雷格尔河,这条河有两个支流,在城中心汇合成大河,河中间有一小岛,河上有七座桥,如图1所示.18世纪哥尼斯堡的很多居民总想一次不重复地走过这七座桥,再回到出发点.可是试来试去总是办不到,于是有人写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欧拉于1736年,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A、B、C、D这四块陆地抽象为数学中的点,把七座桥抽象为七条线,如图2所示.CB图1 图2人们步行七桥问题,就相当于图2的一笔画问题,即能否将图2所示的图形不重复地一笔画出来,这样抽象并不改变问题的实质.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属于数学模型的现实原型.经过理想化抽象所得到的如图2所示的一笔画问题便是七桥问题的数学模型.在一笔画的模型里,只保留了桥与地点的连接方式,而其他一切属性则全部抛弃了.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数学模型只是近似地表现了现实原型中的某些属性,而就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言,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了现实,也正由此,对一笔画问题经过一定的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到此问题无解的结论之后,可以返回到七桥问题,得出七桥问题的解答,不重复走过七座桥回到出发点是不可能的.数学模型,从广义上讲,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式、各种函数关系,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都可以叫做数学模型.从狭义上讲,只有那些反映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的结构,才叫做数学模型.在现代应用数学中,数学模型都作狭义解释.而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三、模型的建立研究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借鉴数学模型,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数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模型的步骤可分为:(1) 分析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分别用字母表示;(2) 根据所给条件,运用数学或物理知识,确定等量关系;(3) 具体写出解析式)(x f y =,并指明定义域.例 重力为P 的物体置于地平面上,设有一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使物体由静止开始移动,求物体开始移动时拉力F 与角α之间的函数模型(图3).解 由物理知,当水平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时,物体开始移动,而摩擦力是与正压力αsin F P -成正比的(设摩擦系数为μ),故有)sin (cos αμαF P F -=,即 αμαμsin cos +=P F (0°<α<90°)建立函数模型是一个比较灵活的问题, 无定法可循,只有多做些练习才能逐步掌握. 图3四、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见数学建模过程流程图).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如下:(一) 机理分析法 从基本理论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数学模型的方法1. 比例分析法 —— 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2. 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3. 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用以解决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论,对策论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4. 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5. 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二) 数据分析法 从大量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1. 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 x 的一组观测值(,())(1,2,)i i x f x i n ,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2.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三)仿真和其他方法1. 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质上是统计估计方法,等效于抽样试验.① 离散系统仿真——有一组状态变量.② 连续系统仿真——有解析表达式或系统结构图.2. 因子试验法——在系统上作局部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不断分析修改,求得所需的模型结构.3. 人工现实法——基于对系统过去行为的了解和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并考虑到系统有关因素的可能变化,人为地组成一个系统.五、几个数学模型1.如何预报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是当前世界上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经常在报刊上看见关于人口增长的预报,说到未来某个时期全世界(或某地区)的人口将达到多少多少亿.你可能注意到不同报刊对同一时间人口的预报在数字上常有较大的差别,这显然是由于用了不同的人口模型计算的结果.建立模型的目的: 在对出生和死亡的概率作出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寻求人口X (t )的变化规律,用它描述人口的发展状况.先看一种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要预报未来若干年的人口,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是今年的人口和今后这些年的增长率(即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根据这两个数据进行人口预报是十分容易的.记今年人口为x 0,k 年后人口为x k ,年增长率为r ,则预报公式为x k =x 0(1+r )k显然,这个公式的基本前提是年增长率r 保持不变.这个条件在什么情况下才成立,如果不成立又该怎么办?历史上,人口模型的发展过程回答了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进行人口预报工作了,一二百年来发展了许多模型,其中最简单的有两种.2.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 l766—1834)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人口的增长率是常数,或者说,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当时的人口成正比. 记时刻t 的人口为x (t ),初始时刻(t =0)的人口为x 0,人口增长率为r ,r 是单位时间内x x (t )的增量与x (t )的比例系数.根据r 是常数的基本假设,t 到t+Δt 时间内人口增量为x (t+Δt ))(t x - = r x (t )Δt于是x (t )满足如下的微分方程⎪⎪⎩⎪⎪⎨⎧==0)0(x x rxdt dx 由这个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容易解出rt e x t x 0)(=表明人口将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r >0).将t 以年为单位离散化,人口以re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增长.因为这时r 表示年增长率,通常r <<1,所以可用近似关系r e r +≈1,那么 tr x t x )1()(0+≈可见,前面给出的预报公式不过是指数增长模型离散形式的近似表示.由rt e x t x 0)(= 给出的模型,与19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很好地吻合.一些人口增长率长期稳定不变的国家和地区用这个模型进行预报,结果也令人满意.但是当人们用19世纪以后许多国家的人口统计资料与指数增长模型比较时,却发现了相当大的差异.显然,用这个模型预报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实际人口的增长.引起误差的原因是10年增长率r 估计过高.人们还发现,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领土上,法国移民后代的人口比较符合指数增长模型,而同一血统的法国本土居民人口的增长却远低于这个模型.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继续增长的阻滞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时(相对于资源而言)人口增长率还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增长率就会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而逐渐减少.许多国家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完全证实了这点.看来为了使人口预报特别是长期预报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必须修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增长率是常数这个基本假设了.3.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将增长率r 表示为人口x (t )的函数r (t ) (即增长率相对于固定的人口数x 来说是常数),按照前面的分析r (x )应是x 的减函数.一个最简单的假定是设r (x )为x 的线性函数r (x )= r –sx , s >0,这里r 相当于x=0时的增长率,称固有增长率. 它与指数模型中的增长率r 不同(虽然用了相同的符号).显然对于任意的x >0,增长率r (x )<r .为了确定系数s ,引入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x m ,称最大人口容量.当x=x m 时增长率应为零,即r (x m )=0,由此确定出s .人口增长率函数r (x )可以表为 ⎪⎪⎭⎫ ⎝⎛-=m x x r x r 1)(其中r 、x m 是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或经验确定的常数.因子⎪⎪⎭⎫ ⎝⎛-m x x 1体现了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 在此的假设下,指数增长模型应修改为⎪⎪⎪⎩⎪⎪⎪⎨⎧=⎪⎪⎭⎫ ⎝⎛-=0)0(1 x x x x x r dt dx m 称为阻滞增长模型.此非线性微分方程可用分离变量法求解,结果为rtm me x x x t x -⎪⎭⎫ ⎝⎛-+=11)(其阻滞增长模型x (t )的曲线如图本世纪初人们曾用这个模型预报美国的人口.直到1930年计算结果都能与实际数据较好地吻合.后来的误差越来越大,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到1960年美国的实际人口已经突破了用过去数据确定的最大人口容量x m .由此看来,这个模型的缺点之一是x m 不易准确地得到.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改变,x m 也是可以改变的.4. 随机性人口模型上面讨论的人口模型都是确定性的,已知初始人口并且给定了生育率、死亡率等数据后,可以确切地预测未来的人口.但是事实上,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应该说是随机事件,无法准确预测.之所以能用确定性模型描述人口的发展,是因为考察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数量很大的人口,用对总数而言的平均生育率、死亡率代替出生、死亡的概率,将人口作为连续变量处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自然村落或一个家族的人口,数量不大、需作为离散变量看待时,就要利用随机性人口模型来描述其变化过程了.时刻t 的人口用随机变量)(t X 表示,)(t X 只取整数值.记)(t P n 为n t X =)(的概率,=n 0,1,2,…,下面要在对出生和死亡的概率作出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寻求)(t P n 的变化规律,并由此得出人口)(t X 的期望和方差,用它们在随机意义下描述人口的发展状况.模型假设 若n t X =)(,对人口在t 到t t ∆+的出生和死亡作如下假设(t ∆很小):1.出生一人的概率与t ∆成正比,记作t b n ∆;出生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率为)(t o ∆.2.死亡一人的概率与t ∆成正比,记作t d n ∆;死亡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率为)(t o ∆.3.出生与死亡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4.进一步设n b 和n d 均与n 成正比,记n b n λ=,n d n μ=,λ和μ分别是单位时间内1=n 时一个人出生和死亡的概率.建模与求解 为了得到)(t P n 的方程,考察随机事件n t t X =∆+)(.根据假设1—3,与出生或死亡一人的概率相比、出生或死亡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率,出生一人且死亡一人的概率均可忽略.这样,n t t X =∆+)(可以分解为仅仅三个互不相容的事件之和:1)(-=n t X 且t ∆内出生一人,其概率为t b n ∆;1)(+=n t X 且t ∆内死亡一人,其概率为t d n ∆;n t X =)( 且t ∆内人口未变,其概率为P {人口未变}=1-P{人口增加或减少1人}=t d t b n n ∆-∆-1.按照全概率公式有P {时刻t t ∆+有n 个人}=P {t ∆增加1人}P{时刻t 有n-1个人}+P {t ∆减少1人}P{时刻t 有n+1个人}+P {t ∆人口未变}P{时刻t 有n 个人}.即)1)(()()()(111t d t b t P t d t P t b t P t t P n n n n n n n n ∆-∆-+∆+∆=∆++-- (1)即)()()()()()(111t P d b d t P b t P tt P t t P n n n n n n n n n +-+=∆-∆++--令0→∆t ,可得关于)(t P n 的微分方程:)()()()(1111t P d b t P d t P b dtdP n n n n n n n n +-+=++-- (2) 特别地,在假设4(n b n λ=,n d n μ=)下方程为)()()()1()()1(11t nP t P n t P n dtdP n n n n μλμλ+-++-=+- (3) 若初始时刻(0=t )人口为确定数量0n ,则)(t P n 的初始条件为⎩⎨⎧≠==. ,0, ,1)0(00n n n n P n (4) (3)式对于不同的n 是一组递推方程,在条件(4)下的求解过程非常复杂,并且没有简单的结果.幸而,通常人们对(3)式的解)(t P n 并不关心,感兴趣的只是)(t X 的期望)}({t X E .以下简记期望)(t E )}({t X E =, 0)0(n E =,方差)(t D )}({t X D =. 0)0(=D .而它们可以由(3)、(4)直接得到,因为按照定义,∑∞==1)()(n n t nP t E (5)对(5)求导并将(3)代人得∑∑∑∞=∞=+∞=-+-++-=121111)()()()1()()1(n n n n n n t P n t P n n t P n n dt dE μλμλ (6) 注意到∑∑∑∞=∞=∞=-+=+=-1111)()1()()1()()1(n n k k n n t P n n t P k k t Pn n ∑∑∑∞=∞=∞=+-=-=+1111)()1()()1()()1(n n k k n n t P n n t P k k t Pn n 代入(6)式 ∑∑∑∑∞=∞=∞=∞=-=+--++=11211)()()()()()1()()1(n n n n n n n n t nP t P n t P n n t P n n dt dE μλμλμλ 利用(5)式,则有)()()()(1t E t nP dt dE n n μλμλ-=-=∑∞= (7) 由于0)0(n E = (8)显然,方程(7)在(8)下的解为rt t e n e n t E 0)(0)(==-μλ,μλ-=r . (9)这个结果与1.4节(3)式表示的指数模型rt e x t x 0)(= (10)形式上完全一致.从含义上看,随机性模型(9)中出生概率λ与死亡概率μ之差r 可称为净增长概率,人口的期望值)(t E 呈指数增长.在人口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如果将r 视为平均意义上的净增长率,那么)(t E 就可以看成确定性模型(10)中的人口总数)(t x 了。

常用数学模型的数学方法

常用数学模型的数学方法

常用数学模型的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是数学的一种应用形式,它是对实际问题所做的一种数学抽象。

利用数学模型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金融学、工程设计、物理学、经济学等等领域都可以使用数学模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数学方法来构建数学模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一、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一种通过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预测结果的模型。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验或数据采集,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方程,然后根据已知数据拟合这个方程,从而得到预测值。

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时,我们需要使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方程的系数。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统计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化。

在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时,我们可以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计算和拟合,也可以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代码编写。

二、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动态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与线性回归模型不同,差分方程模型考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叫做时间序列模型。

差分方程模型的求解需要用到微积分中的一些技巧,如Euler 法、Runge-Kutta法等数值解法。

同时,还需要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欧拉公式、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

三、优化模型优化模型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寻找一组或一些最优解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经济学、工程学、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求解优化模型时,需要使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数学方法。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如单纯形法、分支定界法、动态规划等算法。

四、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用来研究数据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总是包含着一定的规律和趋势,而统计模型就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确定这些规律和趋势的。

在统计模型中,我们需要用到各种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统计软件的使用,如SPSS、Stata等软件。

总体来说,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求解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

数学模型的定义

数学模型的定义

一、数学模型的定义现在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

不过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

”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过程可用如下框图来表明:数学是在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古老历史。

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数学建模的一个光辉典范。

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它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需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

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蓬勃兴起,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学在许多高新技术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数学建模被时代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1. 模型准备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2. 模型假设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3. 模型构成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

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大国,别有洞天。

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

由于:
d 1 A ( H 0 H ) H0 H qi 0 qi dt 2 H0
阻尼
v1 ( t ) x1(t) fC (t)
C
v2 ( t ) x2(t) fC(t)
f C (t ) C v1 (t ) v2 (t ) Cv (t ) dx1 (t ) dx2 (t ) C dt dt dx(t ) C 6 dt
机械平移系统
E Ri
12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三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
电阻 i( t)
R
u ( t) 电容 i( t)
C u ( t)
u(t ) Ri(t )
1 u (t ) i (t )dt C du (t ) i (t ) C Cu dt
13
电感 i( t) L u ( t) R-L-C无源电路网络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元件或系统输入、 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标准化:右端输入,左端输出,导数降幂排列
3、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 简化为质量、弹簧和阻尼三个要素:
4
质量
fm(t)
m
x (t) v (t) 参考点
2
d d f m (t ) m v(t ) m 2 x(t ) mx dt dt
21
液位系统
A:箱体截面积;
:由节流阀通流面积和通流口的结构形式决 定的系数,通流面积不变时,为常数。
d A H (t ) H (t ) qi (t ) dt
上式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即此液位控制系统为 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高中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一种应用数学的方法,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抽象出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高中数学建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是基于现实问题的,其解决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比如,对于一个小区内的固定几个出入口,如何设置监控,使得不漏视任何一个入口又不重复监控。

将其抽象为图论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找到最优的监控方案。

再比如,中学生压力较大,家长、老师常常采取各种方式来化解其压力,但效果不一。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其压力来源,进而将其建立为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寻找优化方案,使得中学生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数学建模通常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如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

我们以经典的废水处理问题为例,探讨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废水处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初次处理、二次处理和消毒三个阶段。

为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处理过程必须满足一定的效果,且造价较低。

而初次处理过程又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法,每个方法的设备和工艺各有不同,其处理效果和完全去除率差异较大。

采用数学建模,我们可以将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抽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处理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效果最优、成本最低的处理方案。

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可视化、统计分析、最优化方法等。

其中最优化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最大或最小值,来寻找最优解。

而为了使最优化方法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们必须借助计算机的高效性能来进行求解。

总之,高中数学建模是一门具有实际意义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科学研究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挖掘、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的掌握。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初等模型-数学模型

初等模型-数学模型

几何模型
01
02
03
平面几何
平面几何是几何模型的基 础,通过点、线、面等基 本元素描述实际问题,如 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是描述三维空间 中物体形状和位置关系的 数学模型,如长方体、球 体、圆柱体等。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将几何问题转 化为代数问题的数学模型, 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 题。
提高数学模学模型具有强大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功能 ,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可以解决实际问 题,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影响力
加强数学模型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在社 会、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数学 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通过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物种进化过程,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
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市场预测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 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未
来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
投资决策
利用数学模型评估投资组合的风 险和回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
的投资决策。
供应链管理
通过数学模型优化库存管理、物 流和运输,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01
02
03
04
解析法
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求解,适用 于有解析解的简单问题。
数值法
通过数值计算求解,适用于大 多数实际问题。
近似法
通过近似计算求解,适用于难 以精确求解的问题。
模拟法
通过模拟实验求解,适用于难 以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
数学模型的验证与优化
模型验证
通过对比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 进行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数学模型简介

数学模型简介
所以f(0) = g(0) = 0.
评注和思考:
建模的关键 : 和 f(), g()的确定 考察四脚呈长方形的椅子,是否还有相同的结论
2、商人安全过河问题
问题(智力游戏) 随从们秘密约定, 在河的任一岸, 一旦随从 的人数比商人多, 就杀人越货。但是乘船渡河的 方案由商人决定。商人们怎样才能安全过河?
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臵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示出来
椅子位臵: 利用正方形(椅脚连线)的对称性 B B´ 用表示对角线与x轴的夹角
两个距离: A,C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f() B,D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g()


C
O


A
x
D
正方形ABCD 绕O点旋转
地面为连续曲面 椅子在任意位臵 至少三只脚着地
1、尽量使用实数优化模型,减少整数约束和整 数变量的个数。因为求解离散优化问题比连续优 化问题难得多 2、尽量使用光滑优化,避免使用非光滑函数( 是指存在不可微点的函数)。如绝对值函数、符 号函数、多个变量求最大(小)值、四舍五入、 取整函数等,通常采用连续、可微问题处理起来 比较简单。
3、尽量使用线性模型,减少非线性约束和线性 x 变量的个数。如: 5 改为 x 5 y 。
3、席位公平的数学建模问题
三个系的学生共有200名(甲系100,乙系60, 丙系40),代表会议共20席,按比例分配,三个 系分别为10,6,4席。 1、由于学生转系,三个系的学生人数分别为 103、 63、 34, 问20席又该如何分配? 2、若代表增加为21席,又如何分配?
(1)问题提出
系别 学生 比例
p1/n1– p2/n2=5 p1/n1– p2/n2=5
p1=1050, n1=10, p1/n1=105 p2=1000, n2=10, p2/n2=100

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应用

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应用

数学模型的概念及应用作者:张文轩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第01期一提起数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以及它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学还有一个很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更促使了数学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运用。

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首先需要用。

而将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也就是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

说起数学模型,也许大家会把它当作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来看待,其实不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是经常被大家使用的。

那数学模型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运用一些数学逻辑方法来构造的一种模型。

要追溯起数学模型的历史,我们恐怕要回到人类使用数字的时代。

当数字出现并且人们开始使用它的时候,模型也就被建立了,人们使用这种工具来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模型能够被建立用以解决:大学生的素质测评,采购以及其他日常活动的最优方案等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连接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工具间的一条的纽带。

数学模型具有下列特点:1.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例如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医学,体育运动等许多不同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研究比较。

2.需要将灵活运用。

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从始至终数学都是我们主要的工具,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类数学知识,如,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等,实际问题就能够得以被且进行准确的分析。

3.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与求解一道数学题目与有很大的差别,求解或计算一道数学题目时,往往能够得到一个精准的结果,只会得到一种答案;而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大家思考的角度和问题的方法都不一样,故每个人得到的最终的模型也就是不相同的,因此评价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践。

4.建立数学模型也和它的目的有一定的关联,对于相同的问题来说,目的不同,建立模型的意义和考虑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建立数学模型既是一项技术,一项科学,同样它也是一门艺术,要想出色的掌握,既需要大量的学习,分析和评价前辈们所建立的模型,同时也需要亲自动手,在不断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数学模型的定义现在数学模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

不过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

”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过程可用如下框图来表明:数学是在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古老历史。

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数学建模的一个光辉典范。

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它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需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

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蓬勃兴起,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学在许多高新技术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数学建模被时代赋予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1. 模型准备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2. 模型假设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3. 模型构成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

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大国,别有洞天。

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4. 模型求解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

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举足轻重。

5. 模型分析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能否对模型结果作出细致精当的分析,决定了你的模型能否达到更高的档次。

还要记住,不论那种情况都需进行误差分析,数据稳定性分析。

三、数模竞赛出题的指导思想传统的数学竞赛一般偏重理论知识,它要考查的内容单一,数据简单明确,不允许用计算器完成。

对此而言,数模竞赛题是一个“课题”,大部分都源于生产实际或者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数据庞大,需要用计算机来完成。

其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数学模型是实际的模拟,是实际问题的近似表达,它的完成是在某种合理的假设下,因此其只能是较优的,不唯一的),呈报的成果是一编“论文”。

由此可见“数模竞赛”偏重于应用,它是以数学知识为引导计算机运用能力及文章的写作能力为辅的综合能力的竞赛。

四、竞赛中的常见题型赛题题型结构形式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 实际问题背景涉及面宽——有社会,经济,管理,生活,环境,自然现象,工程技术,现代科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等。

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现实问题。

2.若干假设条件有如下几种情况:1)只有过程、规则等定性假设,无具体定量数据;2)给出若干实测或统计数据;3)给出若干参数或图形;4)蕴涵着某些机动、可发挥的补充假设条件,或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收集或模拟产生数据。

3.要求回答的问题往往有几个问题,而且一般不是唯一答案。

一般包含以下两部分:1)比较确定性的答案(基本答案);2)更细致或更高层次的讨论结果(往往是讨论最优方案的提法和结果)。

五、提交一篇论文,基本内容和格式是什么?提交一篇论文,基本内容和格式大致分三大部分:1. 标题、摘要部分题目——写出较确切的题目(不能只写A题、B题)。

摘要——200-3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

内容较多时最好有个目录。

2. 中心部分1)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2)模型建立:①补充假设条件,明确概念,引进参数;②模型形式(可有多个形式的模型);③模型求解;④模型性质;3)计算方法设计和计算机实现。

4)结果分析与检验。

5)讨论——模型的优缺点,改进方向,推广新思想。

6)参考文献——注意格式。

3. 附录部分计算程序,框图。

各种求解演算过程,计算中间结果。

各种图形、表格。

六、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不是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没有必要很系统的学很多数学知识,这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的。

很多优秀的论文,其高明之处并不是用了多少数学知识,而是思维比较全面、贴合实际、能解决问题或是有所创新。

有时候,在论文中可能碰见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怎么办?现学现用,在优秀论文中用过的数学知识就是最有可能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用到的,你当然有必要去翻一翻。

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这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归结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类:1)概率与数理统计2)统筹与线轴规划3)微分方程;还有与计算机知识交叉的知识:计算机模拟。

上述的内容有些同学完全没有学过,也有些同学只学过一点概率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的知识怎么办呢?一个词“自学”,我曾听到过数模评卷的负责教师范毅说过“能用最简单浅易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别人用高深理论才能解决的答卷是更优秀的答卷”。

第二方面:计算机的运用能力一般来说凡参加过数模竞赛的同学都能熟练地应用字处理软件“Word”,掌握电子表格“Excel”的使用;“Mathematica”软件的使用,最好还具备语言能力。

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

第三方面:论文的写作能力前面已经说过考卷的全文是论文式的,文章的书写有比较严格的格式。

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容易,有时一个问题没说清楚就又说另一个问题了。

评卷的教师们有一个共识,一篇文章用10来分钟阅读仍然没有引起兴趣的话,这一遍文章就很有可能被打入冷宫了。

七、小组中应该如何分工?传统的标准答案是——数学,编程,写作。

其实分工不用那么明确,但有个前提是大家关系很好。

不然的话,很容易产生矛盾。

分工太明确了,会让人产生依赖思想,不愿去动脑子。

理想的分工是这样的:数学建模竞赛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胜任其它人的工作,就算小组只剩下她(他)一个人,也照样能够搞定数学建模竞赛。

在竞赛中的分工,只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做出更好的结果。

具体的建议如下:一定要有一个人脑子比较活,善于思考问题,这个人勉强归于数学方面吧;一定要有一个人会编程序,能够实现一些算法。

另外需要有一个论文写的比较好,不过写不好也没关系,多看一看别人的优秀论文,多用几次word,Visio就成了。

一、写好数模答卷的重要性1. 评定参赛队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数模答卷,是唯一依据。

2. 答卷是竞赛活动的成绩结晶的书面形式。

3. 写好答卷的训练,是科技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

二、答卷的基本内容,需要重视的问题1.评阅原则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合理性,表述的清晰程度。

2.答卷的文章结构1)摘要。

2)问题的叙述,问题的分析,背景的分析等。

3)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表)。

4)模型的建立(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5)模型的求解计算方法设计或选择;算法设计或选择,算法思想依据,步骤及实现,计算框图;所采用的软件名称;引用或建立必要的数学命题和定理;求解方案及流程。

6)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模型检验。

7)模型评价,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推广。

8)参考文献。

9)附录、计算框图、详细图表。

3. 要重视的问题1)摘要。

包括:a. 模型的数学归类(在数学上属于什么类型);b. 建模的思想(思路);c. 算法思想(求解思路);d. 建模特点(模型优点,建模思想或方法,算法特点,结果检验,灵敏度分析,模型检验……);e. 主要结果(数值结果,结论;回答题目所问的全部“问题”)。

▲注意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字体工整漂亮;打印最好,但要求符合文章格式。

务必认真校对。

2)问题重述。

3)模型假设。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a. 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b. 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关键性假设不能缺;假设要切合题意。

4)模型的建立。

a. 基本模型:ⅰ)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ⅱ)基本模型,要求完整,正确,简明;b. 简化模型:ⅰ)要明确说明简化思想,依据等;ⅱ)简化后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c. 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

数学建模面临的、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不追求数学上的高(级)、深(刻)、难(度大)。

ⅰ)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ⅱ)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ⅲ)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能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d.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

数模创新可出现在:▲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模型求解中;▲结果表示、分析、检验,模型检验;▲推广部分。

e.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ⅰ)分析:中肯、确切;ⅱ)术语:专业、内行;ⅲ)原理、依据:正确、明确;ⅳ)表述: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ⅴ)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冗长。

5)模型求解。

a. 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尽可能论证严密。

b. 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

若采用现有软件,说明采用此软件的理由,软件名称。

c. 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

d. 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6)结果分析、检验;模型检验及模型修正;结果表示。

a. 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b. 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分析原因,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c. 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须一一列出;d. 列数据问题: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e. 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求解方案,用图示更好。

7)必要时对问题解答,作定性或规律性的讨论。

最后结论要明确。

8)模型评价优点突出,缺点不回避。

改变原题要求,重新建模可在此做。

推广或改进方向时,不要玩弄新数学术语。

9)参考文献10)附录详细的结果,详细的数据表格,可在此列出,但不要错,错的宁可不列。

主要结果数据,应在正文中列出,不怕重复。

检查答卷的主要三点,把三关:a. 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创新性b. 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c. 文字表述清晰,分析精辟,摘要精彩三、关于写答卷前的思考和工作规划答卷需要回答哪几个问题――建模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结果以怎样的形式表示;每个问题要列出哪些关键数据――建模要计算哪些关键数据;每个量,列出一组还是多组数――要计算一组还是多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