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4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4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4单县一中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谏太宗十思疏》一、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效果。

3.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二、知识梳理:1.给加点字注音。

求木之长()塞源()殷忧()懈怠()壅蔽()谗邪()黜恶()()谬赏()2.本课出现的五个成语:3.解释通假字:(1)恩所加,则思无以怒而滥刑()(2)振之以威怒()4.解释加点字的词义:(1) 必浚其泉源( ) (2)承天景命()(3)虽董之以严刑()(4)能克终者盖寡( )(5) 将有作()(6) 则思谦冲以自牧()(7)何必劳神苦思( ) (8) 则思正身以黜恶()(9)简能而任之()()(10) 宏兹九德()5、解释划横线词的词类活用:(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7)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9)宏兹九德()(10)择善而从之()(11)简能而任之()6.解释划线词的古今异义:(1)臣虽下愚古义:今义:(2)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3)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今义(6)凡百元首古义:今义(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7.解释一词多义: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④将崇极天之峻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诚:①必竭诚以待下②诚能见可欲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②则思谦冲而自牧③垂拱而治④不言而化⑤择善而从之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安步当dàng车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信:①信者效其忠②愿陛下亲之信之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④忌不自信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谏太宗十思疏_复习学案__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_复习学案__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1、名句填写(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5)怨不在大,。

载舟覆舟,。

(6)夫在殷忧,,既得志,。

(7)念高危,,惧满溢,。

二、重点实词。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必浚其泉源()2、当神器之重()3、承天景命()4、虽董之以严刑()5、克终者盖寡()6、将有作()7、则思谦冲而自牧()8、则思慎始而敬终()9、则思正身以黜恶()()10、简能而任之()11、振之以威怒()1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13、信者效其忠()1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5、役聪明之耳目((二)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项王曰:“沛公安在?”()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⑤既来之,则安之()⑥安土重迁()⑦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信:①信者效其忠()②烟涛微茫信难求()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⑤低眉信手续续弹()⑥愿陛下亲之信之()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言必信,行必果()⑨忌不自信()⑩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三)词类活用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则思知止以安人()3、则思江海下.百川()4、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6、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宏.兹九德()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0、何必劳神苦思1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12、不念居安思危()13、貌恭而不心服()(四)古今异义的词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②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①古义:②今义:尽情)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①古义:②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三、重点虚词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董之以严刑()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三驱以为度()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四、难句翻译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承天景.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有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则思谦冲以自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则思慎始而敬.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

(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意见。

(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路。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信⎩⎪⎨⎪⎧信.者效其忠:愿陛下亲之信.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诚⎩⎪⎨⎪⎧必竭诚.以待下:诚.能见可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下⎩⎪⎨⎪⎧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虽在下.愚,知其不可:代下.司职:(4)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今存其本.不忍废:若止印二三本.:(5)简⎩⎪⎨⎪⎧简.能而任之:衣冠简.朴古风存: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6)固⎩⎪⎨⎪⎧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7)终⎩⎪⎨⎪⎧终.苟免而不怀仁:能克终.者盖寡:则思慎始而敬终.:5.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步当车:安.能屈豪杰之流: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蟹六跪而.二螯:(3)其⎩⎪⎨⎪⎧必固其.根本: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其.皆出于此乎:(4)以⎩⎪⎨⎪⎧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虽董之以.严刑: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6.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海下.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诚能见可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有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想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乐.盘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列句子(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高一语文科《谏太宗十思疏》学案执笔人韩军华使用时间2010年3月24日签字人韩军华【使用说明】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3.初步体会文中的语言艺术及忧患意识,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预习学案1.文学常识——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2.作者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

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

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

”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

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教师版
奔车朽索( 腐烂的绳索 ),其( 副词,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可忽( 轻视,怠慢 )乎? 君( 统治,治理 )人者,诚( 如果 )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 连词,来 )自戒;将有作( 兴建 ),则思知止以安( 形容词使动,使……安定 )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谦虚 )而自牧( 自我约束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 居于……之下 )百川;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盘游( 娱乐游逸,指狩猎之事 ),则思三驱以为( 古:把……作为;今:认为 )度;忧( 担心 )懈怠( 意志松懈 ),则思慎始而敬( 谨慎 )终;虑壅蔽( 被堵塞,蒙蔽 ),则思虚心以纳( 采纳 )下( 臣下的意见 );想( 担心 )谗邪( 说坏话的人 ),则思正( 端正 )身以( 连词,来 )黜( 斥退 )恶( 奸恶的小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错误地奖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 全面做到这 )十思( 十件应该深思的事 ),宏兹( 宏,扩大,弘扬;兹,此 )九德,简( 选拔 )能(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而任之,择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广施 )其惠,信者效( 献出 )其忠;文武争驰( 争先恐后来效力),君臣无事,可以尽( 尽情 )豫游( 出巡游玩 )之乐,可以养( 颐养 )松乔之寿,鸣( 弹奏 )琴垂( 垂衣 )拱( 拱手 ),不言而化( 教化 )。何必劳( 劳损 )神苦思,代下( 臣下 )司( 管理 )职,役( 役使 )聪明之耳目,亏( 毁坏,减损 )无为之大道哉?
臣闻:求木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 长得高)者,必固(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稳固 )其(代词,指代前文的木)根本( 古:树木的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欲流( 泉水 )之远( 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者,必浚( 动词,疏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厚积 )其( 助词,无意义 )德义。源不深而( 连词,表转折,却 )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安定,太平 ),臣虽下愚( 最愚昧无知的人 ),知其( 代词,这 )不可,而( 连词,表递进 )况于( 介词,对于 )明哲( 明智的人 )乎?人君( 国君 )当( 掌握 )神器之重( 重大职权 ),居( 据有 )域中( 天地间 )之大( 重要的地位 ),将崇( 推崇 )极天之( 助词,的 )峻( 高峻 ),永保无疆之休( 美善,福祉 )。不念( 想着 )居安( 在安逸的环境中 )思危( 危难 ),戒奢以( 连词,“而”,表递进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克服 )其( 助词,无意义 )欲,斯( 代词,这 )亦伐根以( 连词,“而”,却)求木茂,塞( 堵住 )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掌握文本大意。

2、识记重要的文言实词(如“行”“除”“假”等),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文本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课前案一、课内基础知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奢.侈(shē)疏浚.(jùn)满溢.(yì)殷.红(yān)B.壅.蔽(yōnɡ)黜.恶(chù)堵塞.(sāi)懈.怠(xiè)C.谬.赏(miù)懈怠.(dài)装载.(zǎi)滥.刑(làn)D.垂拱.(ɡǒnɡ)谗.邪(chán)殷.忧(yīnɡ)皋陶.(yáo)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暴霜露,斩荆棘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自我)修养②振.之以威怒振:振奋③永保无疆之休.休:休养④役.聪明之耳目役:劳损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度:限度⑥则纵情以傲物.物:人⑦简.能而任之简:精简⑧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斥退A. ①②③⑤⑦B.②③④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④⑤⑥⑧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流入②信者效.其忠效:献出③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克:克服④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应当⑤代下司.职司:管理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简能.而任之A.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B.择善.而从之C.则思江海下.百川D.人君当神器之重.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永保无疆之.休②亏无为之.大道哉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④今守之.而不足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7、下列对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是魏徵。

这篇文章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讲解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讲解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学常识填空(1)魏征(580~643)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省晋县)人,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称之。

唐代、、史学家。

曾主持编撰《隋书》《群书治要》,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贞观十一年上《十思疏》,有诗五古《述怀》等30多首。

魏征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

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疏,是的一种文体,又称、,多分条陈述。

2、本文阐述了要“”、“”、“”的道理。

(用原文词语回答)3、名句填写(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

4、写作借鉴(1)写法: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是如何提出的?(2)素材:“读史使人明智”。

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读译全文,完成下列问题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2、当:当神器之重()3、景:承天景命()4、董:虽董之以严刑()5、克:克终者盖寡()6、作:将有作()7、牧:则思谦而自牧()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10、简:简能而任之()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项王曰:“沛公安在?”()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⑤既来之,则安之()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⑨安土重迁()2、信:①信者效其忠()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⑤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愿陛下亲之信之()⑧言必信,行必果()⑨忌不自信()⑩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④不求闻达于诸侯()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当场。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等文言知识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课前预习案】一、注音求木之长.()塞.源()载.舟()夫在殷.忧()懈怠..()浚.其泉源()黜.恶()谗.邪()戒奢.以俭()谬.赏()壅.蔽()垂拱.()二、文言实词1、解释划线词语(1)必浚其泉源(2)人君当神器之重(3)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4)承天景命(5)则思谦冲以自牧(6)将有作(7)则思江海下百川(8)代下司职2、古今异义(1)必固其根本(2)则纵情以傲物(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则思三驱以为度3、词类活用(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不念居安思危(3)则思知止以安人(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5)何必劳神苦思(6)择善而从之(7)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三、文言虚词以(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2)虽董之以严刑()(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2)则思谦冲而自牧()(3)垂拱而治()(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之(1)臣闻求木之长者()(2)简能而任之()(3)代百司之职役哉()(4)将崇极天之峻()四、文言句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虽董之以言行,震之以威怒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课堂探究案】1、研习第一段,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2、研习第二段,思考作者认为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3、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做法,即“十思”(十条建议)。

请以表格形式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十思”内容“十思”含意“十思”实质“见可欲”“将有作”①戒奢侈②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来加强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③“乐盘游”“忧懈怠”④⑤⑥⑦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⑧⑨写作特点总结:(1)正反论证,说理透彻。

15《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

15《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

15《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及句式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以及“十思”的现实意义。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魏征,字玄成。

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巨鹿(今属河北)人。

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六易其主,后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名言。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

因此,他们常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2.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其逐渐骄奢忘本,“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3.文体常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议论文) 《出师表》《陈情表》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马说》记,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记叙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

《陋室铭》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学习要点1. 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讲解题解“疏”通称“奏疏”。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

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

疏,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

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通称。

“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

“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

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同学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

“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标题是后人加的。

起初称为《十思疏》。

课文标题中的“太宗”是庙号。

古代皇帝死后要在太庙立室供奉,为此就需要立一个名号,这就是庙号。

从汉代起,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一般都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下称为太宗或世宗。

李世民是在其父李渊之后称帝的,庙号为太宗。

由此也可推知“谏太宗十思疏”是后人加的题目,李世民活着,是不能称其为太宗的。

“十思”的针对性1.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考之于今,其风近坠……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

”典型史实:王珪谏太宗出美人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

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6篇】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6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优秀6篇】谏太宗十思疏篇一1.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

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

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

”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

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

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三。

分析第一段:1.补充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求:追求,想要。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一、题目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唐太宗登基后,继续推行“均田法”,实减轻赋税、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唐朝在贞观年间发展到一个繁荣的时期,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

此时唐太宗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节俭,而不断追求奢华的生活,兴建宫殿苑囿。

为了规劝唐太宗,魏征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并且写下了这篇奏疏,希望太宗能以隋朝灭亡为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一年,魏征连上四次奏章。

本文为其中一篇。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题目意为“呈上给太宗皇帝,劝谏皇帝有关十条值得深思情况的奏疏”魏征传世作品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

魏征的奏疏,在封建时代享有重名。

《旧唐书》曾赞他“前代诤臣,一人而已”,又称他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

他的奏疏的语言,也为人奉为典范。

陆机的《文赋》指出奏疏的要求是:“奏平彻而闲雅。

”意思是内容要平正透彻,用语要从容得体。

魏征的奏疏是完全符合这个标准的。

后来的陆宣公、苏东坡等人的著名奏疏,都承袭魏征奏疏的语言风格。

(二)文体常识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中表述“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再来看“疏”与“讽、谏、谤、讥、说”的区别: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

“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选9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选9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选9篇)《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是魏徵。

这篇文章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高中语文复习 板块五 学案32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高中语文复习 板块五 学案32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征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_求___ ②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_征__收___ ③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出__征___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征召 ⑤兵未战先见败征(《史记·项羽本纪》):迹象,预兆
(4)操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_持___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_拿__住__、__握__在__手__里__ ③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论贵粟疏》):掌握 ④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促织》):_从__事__ ⑤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操练 ⑥虽贾人,有贤操(《张汤传》):操守、品德
(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_我__私__下__里__认__为__跟__您__交___往__相__好__的__日__子__很__久__了__,__但__是__议__论__起__政___事__来__ 常__常__意__见__不__合__,__(_这__是__因__为__我__们__)_所__持__的__政__治__主__张__多__有__不__同__的__缘__故__啊__。__(_得__ 分__点__:__“__窃__”__,__私__下__里__;__“__以__为__”___,__认__为__;__“__游__处__”__,__同__游__共__处__、__交__往__; “__操__”__,__持__;__“__术__”__,__方__法__、__主__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词作动词 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_统__治___ ②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_居__于__…__…__之__下__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_办__(_事__)_ ④以膏泽斯民:_施__恩__惠__ (4)名词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_表__面__上__/_在__心__里__ (5)意动用法 乐盘游/忧懈怠:_以__…__…__为__乐__/以__…__…__为__忧__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6-word文档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6-word文档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6【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文中的经典句子。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魏征语录】关于良臣与忠臣——“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自学导语】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即比干、屈原的故事。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自学导案】第一次,粗读,正音,正义。

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

第二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

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

第三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古今异义】承天景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则思虚心以纳下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役聪明之耳目【词类活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则思知止以安人宏兹九德则思正身以黜恶振之以威怒欲流之远者则思江海下百川居安思危【实词积累】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④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至于颠覆,理固亦然《六国论》⑥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⑦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盖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赤壁之战》④盖始者实泛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⑤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课堂练习】翻译下列选段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学常识填空(1)魏征(580~643) 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省晋县)人,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称之。

唐代、、史学家。

曾主持编撰《隋书》《群书治要》,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贞观十一年上《十思疏》,有诗五古《述怀》等30多首。

魏征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

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疏,是的一种文体,又称、,多分条陈述。

2、本文阐述了要“”、“”、“”的道理。

(用原文词语回答)3、名句填写(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

4、写作借鉴(1)写法: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是如何提出的?(2)素材:“读史使人明智”。

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读译全文,完成下列问题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2、当:当神器之重()3、景:承天景命()4、董:虽董之以严刑()5、克:克终者盖寡()6、作:将有作()7、牧:则思谦而自牧()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10、简:简能而任之()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项王曰:“沛公安在?”()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⑤既来之,则安之()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⑨安土重迁()2、信:①信者效其忠()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⑤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愿陛下亲之信之()⑧言必信,行必果()⑨忌不自信()⑩烟涛微茫信难求()低眉信手续续弹()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④不求闻达于诸侯()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②当场。

当是时。

有大石当中流。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④各当时而立法()⑤犯法当死()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⑧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dàng①安步以当车()②岂非用赏罪当邪()6、下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⑤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⑥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⑦徐孺下陈蕃之榻()⑧飞阁翔丹,下临无地()7、克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②彼竭我盈,故克之()③奉公克己()④与克期俱至()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②山峦为晴雪所洗()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③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⑥英才盖世,众士仰慕()⑦盖亦反其本矣()10、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②则思谦冲而自牧()③垂拱而治()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11、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②虽董之以严刑()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2、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四、词类活用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重:人君当神器之重()3、下:则思江海下百川()4、终:克终者盖寡()5、虚: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6、正: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7、宏:宏兹九德()8、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9、能,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五、古今异义的词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4、虚心: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六、句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3、终苟免()而不怀仁()七、成语积累1、居安思危:2、恃才傲物:3、载舟覆舟:4、垂拱而治:5、择善而从:八、难句翻译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不同用法及意义。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3)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4)董之以严刑()(5)则思知足以自戒()(6)则思无以怒而滥刑()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客何负于秦哉?A.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岂人主之子孙则不必善哉C.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D.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5.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6.仿写句子。

要求:(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在我们人生的小河上每片帆影,每圈涟漪都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母亲是,,;母亲是航行中的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给你安慰与鼓励,让你再次扬帆启航……7.翻译下则短文,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昔有一庵,邻于大宅①,寺僧常见沟中米饭流出,密用水淘净,蒸晒一囤。

不数年而大宅缘事暴贫②;僧人即以此饭饷③之,大宅衔谢④不已。

后细询,知为沟中物也,嗟悔无及。

——选自《幼学故事琼林》注:①大宅:深宅大院。

此处指广有财富的大户人家。

②暴贫:突然变得穷困。

③饷xiǎnɡ:用酒食款待人。

④衔谢:衔,怀在心里。

衔谢,即衷心感谢。

参考答案:☻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1)诤臣、文学家、政治家、人以铜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2)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奏章、奏议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3、(1)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必积其德义(2)克终者盖寡(3)载舟覆舟4、(1)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

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

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读译全文,完成下列问题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⑤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安慰,抚慰,动词)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⑨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2、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形容词)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形容词)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真实的,形容词)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名词)⑤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特指媒人,名词)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名词)⑦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动词)⑧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动词)⑨忌不自信(相信,动词)⑩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副词)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副词)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寻求,动词)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动词,惩治)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训练,整治,动词)⑤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定、太平,形容词)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

当是时。

有大石当中流。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犯法当死(动词,判断、判罪)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连词,通“倘”,如果)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动词)⑧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副词)B、dàng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作)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下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与“上”相对,等次或品级低)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在下位的人,臣民,形作名)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动词)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形作名)⑤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谦逊待人,动词)⑥秦攻邯郸,十七月不下(攻克,动词)⑦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使放下)⑧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名作状,向下)7、克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能愿动词)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攻破,动词)③奉公克己(克制,动词)④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动词)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不译)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名词)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遮盖、掩盖,动词)⑥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超过、胜过,动词)⑦盖亦反其本矣(通“盍”(hé),怎么,何不)10、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示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示递进)③垂拱而治(连词,表示修饰)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示假设)11、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12、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四、词类活用1、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2、重: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权)3、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之下)4、终:克终者盖寡(副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5、虚: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动用法,使……虚)6、正: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用法,使……正)7、宏: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8、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意动用法,以……为乐)9、能,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形作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五、古今异义的词1、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